开坑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境内四周峰峦叠嶂,山高路陡,山间小溪自南向北从中贯穿。全村辖11个村小组,总户数为274户,共1335人,有耕地面积1249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开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小姑乡开坑村,2001年随同小姑乡并入横江镇后属横江镇开坑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735103 | 341000 | -- | 查看 开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横江社区 |
横江居委会 地处横江中心,是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横江镇人民政府和圩镇贸易集散所在地。圩镇面积约2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894名农业人口3636名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为2003年10月横市村并入而来。这里的地理环境独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发展农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豆类、薯类、瓜类等。经济作物有林业、水果、药材、蔬菜等,养殖业以养猪、养牛、养鸡、养鸭、养鱼等为主。 |
珠玑村 |
珠玑村 位于横江镇东南部。珠玑村原名乌龟石,后人嫌此不雅,改称珠玑。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401户,共1554人。有耕地面积1476.3亩。解放初属洋地区珠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称珠玑村。境内特产有横江重纸。珠玑村有陈、罗、吴、赖等十余种姓,境内有小学一所。 |
横江村 |
横江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距横江圩镇1公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共549户,2100人口,有耕地面积1200.33亩。1961年曾为横江、大埠两个大队,次年又合并为横江大队。有小学一所,村部设刘氏宗祠屋背。横江村较贫困,该镇决心通过实施政策倾斜、技术倾斜、项目倾斜、产业倾斜来促进扶贫开发建设 |
平阳村 |
平阳村 位于横江镇西北部。平阳村以驻地地势平阔而命名。据官方资料显示-,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94户,1660人,耕地面积为1200亩,大部分沙溪地,少数为粘质土。解放前夕为横江区平阳乡,1969年并入丹阳大队,1979年又分拆。境内姓氏以刘姓居多,还有赖姓,陈姓、谢姓、罗姓、危姓等十余姓氏。境内山奇,水绿,特别是位于田心小组的,有一条山沟里面的布满了形态各异的石头,山崖奇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部驻武干,相传此地有人在朝为武官而得名,后人误写成武干。 |
丹阳村 |
丹阳村 位于横江镇西北部,意为丹凤朝阳。丹阳村西南丘陵起伏,东北沿河地势平坦,瑞石公路从境内通过。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3户,1504人,耕地面积939亩。境内主要有赖、陈、刘、曾、兰等姓氏。横江供电所2600千伏安变电站位于丹阳村枫树堂。 |
洋和村 |
洋和村 地处横江镇西部。东面小山连绵,西面丘陵起伏,秋溪河由南向北从中贯穿,将整个村子分为东西两边。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68户,总人口1350人,耕地面积1168亩。解放初期为横江区洋和乡。 |
友联村 |
友联村 地处横江镇西部。全村东西直径约5华里,南北直径约6华里,秋溪至洋地公路穿村而过,秋溪河从中贯穿。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共667户,2358人,耕地面积1525亩。解放初属秋溪村辖,1958年为横江公社友联大队,1984年设乡时改为友联村。全村基本上为赖姓。境内有初中一所、小学一所,还有中心医疗站、信用社、秋溪粮站等。境内虎尾坑为红十三军军部旧址。,1984年设乡时为洋和村。境内以赖姓居多,其它姓氏有刘、陈、吴、黄等。 |
秋溪村 |
秋溪村 地处横江镇镇西部。206国道穿境而过。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465户、2012人。耕地面积1508亩。境内有小学一所。红家垅为红四军军部旧址,背屋岭为苏区红军欢迎-二十六路起义大会旧址。境内多为赖姓,但也有陈姓、邱姓、曾姓等。 |
罗云村 |
罗云村 位于横江镇西部。解放初属横江区秋溪乡,土改时为罗云乡,1978年改为罗云大队,后改为罗云村。东北丘陵起伏,沿秋溪河一带较低平。罗云村主要有206国道经过全境,秋洋(秋溪至洋地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公路,水泥路面通达各村小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537户,2560人。耕地面积1451亩。 |
烟坊村 |
烟坊村 位于横江圩镇南部。由烟坊、罗溪两个自然村组成。两个自然村东部和西部多小山,中部地势低平,沿小河由南向北延伸。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共546户,2800余人。耕地面积1650亩。解放初期为横江区烟坊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烟坊村至今。长征干部,0中央候补委员、原云南省省长刘明辉世居境内竹庄组。境内有小学一所。 |
齐贤村 |
齐贤村 位于横江镇东北部,四面多小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中部较平坦。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59户,计3431人口。耕地面积1729亩。解放前夕及解放初属横江区齐贤乡,1958年改为齐贤大队,1968年至1978年,姑溪、廖三、齐贤并为一个大队,称齐贤大队。1979年又分为三个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齐贤村。2003年11月又将廖三村并入齐贤村,境内多为王姓,也有张、邱、兰、温、刘等十余姓氏,其中兰姓为畲族,聚居于陶溪村民小组,360多人左右。村内有小学2所,其中廖三小学高年级撤并到中心小学,村部驻塅心。原四川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温先星世居境内兰背村民小组。 |
开坑村 |
开坑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境内四周峰峦叠嶂,山高路陡,山间小溪自南向北从中贯穿。全村辖11个村小组,总户数为274户,共1335人,有耕地面积1249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开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小姑乡开坑村,2001年随同小姑乡并入横江镇后属横江镇开坑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
张坑村 |
张坑村 位于横江镇南部。境内山峰连绵,坑垄交错。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37户。共1579人。耕地面积1160亩,盛产木材和土纸。解放初期属横江区珠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时张坑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
石溪村 |
石溪村 位于横江镇南部,原名石阔,因"天然一石门,泉注门外,成二小潭,潆洄乃出"的景观得名。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87户,计748人。耕地面积1100亩。石溪村解放初属横江区珠玑乡,1955年属洋地区石阔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后为石溪村,2001年撤乡并镇后,随同洋地乡并入横江镇。境内有小学一所。 |
瑞坑村 |
瑞坑村 初名"瑞亨",后写成瑞坑。瑞坑村位于横江镇西部,辖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29户,913人,耕地面积1105亩。瑞坑村解放初属秋溪乡,1955年属洋地区瑞坑乡,1984年改乡建制为洋地乡瑞坑村,2001年撤乡并镇属横江镇。境内有小学一所。 |
泮别村 |
泮别村 是以泮田与上弼二个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命名。地处横江镇西南部,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70户,计1048人。耕地面积为1455亩。解放初属横江区,设上弼、泮田两个乡,1958年属洋地垦殖场为泮弼大队,1964年属洋地公社仍为泮弼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时为洋地乡泮别村,2001年随洋地乡成建制并入横江镇。 |
迳口村 |
迳口村 位于横江镇西南部,因村前山沟延伸至七里亭,得名七里径,又因村庄坐落在山沟口,故名迳口。境内多山,沿河两岸地势较平,赣江源河经境内林坑、边子坝、土楼,流入瑞金日东水库。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231户,980人,耕地面积941.2亩。迳口村解放初属横江区径口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为迳口村。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横江镇迳口村。迳口村曾是石城通往福建长汀的交通要道。 |
赣江源村 |
赣江源村 由原三坑、上段两村于2003年10月合并后,因地处赣江源头,故取名赣江源村。赣江源村位于横江镇最南的边沿部位-即武夷山西麓,东与福建省长汀县铁长乡张地村毗邻,南界瑞金市日东乡的沿岗村,西连径口村,北接洋地村。境内山峰耸立,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自西向东有三个低而平坦的坑垄。七岭组是江西最大河流---赣江的发源地。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3户,共计1266人,均为汉族。 |
桃花村 |
桃花村 位于横江镇南部,处于闽、赣两省三县交界处。境内峰峦叠嶂,坑垄遍布,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是"仰望是高峰,横看是竹松,静听溪流韵,轻闻花香浓"的山区小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92户,总人口为378人,耕地面积为487亩。桃花村解放初属洋地区石溪乡,1961年从石溪分出,成立桃花大队,1984年改乡建制为洋地乡桃花村,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横江镇桃花村,境内有小学一所。 |
小姑村 |
小姑村 位于横江镇东北部。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据相关政府网统计,共499户、2220人。耕地面积1464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小姑乡,1984年改乡建制时属小姑乡(原罗家公社)小姑村。2001年7月随同小姑乡成建制并入横江镇后为横江镇小姑村。境内有中小学,卫生院、罗家林场等。 小姑村与珠玑村、横江村、平阳村、丹阳村、洋和村、友联村、秋溪村、罗云村、烟坊村、横江社区、齐贤村、开坑村、张坑村、石溪村、瑞坑村、泮别村、迳口村、赣江源村、桃花村、罗家村、姑溪村相邻。 |
罗家村 |
罗家村 位于横江镇东部,以驻地罗家坝命名。罗家村境内四周山峰重叠,中部山麓涧溪由南流向西北。截止到2007年8月,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01户,1100人,耕地面积1168亩。解放初属横江区小姑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为罗家村属小姑乡所辖。2001年7月随同小姑乡成建制并入横江镇后为横-家村。现境内有小学一所,村部驻罗家坝桥头边。 |
姑溪村 |
姑溪村 位于横江圩镇东南部,距镇3公里处。姑溪河由南向北从中贯穿全境。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234户,1088人。耕地面积513亩。解放初属齐贤乡,1984年恢复乡建制称姑溪村至今。2001年省民政厅在姑溪村挂点扶贫,帮扶新修公路2公里、河堤500米,新建村部一幢,位于陀罗墩,有村小学一所。姑溪村主要有王、吴、兰、朱、温等姓,其中兰姓为畲族,聚居于兰家屋村民小组,约300余人,其他均为汉族。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