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 金寨县 >> 双河镇 >> 双河街道社区

双河街道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双河街道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双河街道社区简介

  双河街道位于双河镇中心部,境内“双河”由南至北横穿其中,210省道贯穿全境,境内有盆地、有丘陵,始建于隋唐,重建于宋,盛行于明、清的双河道观座落在街道境内。全村总面积1750亩,其中山场面积858亩,田地892亩,辖4个居民小区,14个居民组,农业户503户,2013人。是六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辖区内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心,两所医疗室。现有党员63名,4个党小组,党员户10户,党员示范片2个,能人大户10户,农民经纪人20户,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0.35元,农民人均收入4900元。
   街道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又走出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以及在外创业有成的人士。
  街道物产丰定,四季分明,适应多种农作物生产,境内盛产优质杂交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生姜和板栗等农副产品,朱冲的养羊基地、田冲的养猪基地、下畈的能繁母猪基地更是远近闻名。
   街道经济快速发展,集镇建设日新月异,商贾往返络绎不绝,大街小巷人头攒运,南来北往,纷至沓来,街道投资环境轻松,区位优势明显,辖区内工业企业云集,发展布局合理,街道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村组道路畅通,惠民工程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人心,新农保逐步实施,计划生育观念不断改变,无-村、平安村逐步得到落实,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已开始启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已换然一新,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均衡发展。
   近年来,街道村两委以-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建促经济,理清发展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挥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以“不放粮茶桑、抓住栗药姜、发展猪牛羊、务工找市场、多方挖潜力、脱贫奔小康”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为街道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524110 237000 -- 查看 双河街道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双河街道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双河街道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双河街道社区

  双河街道位于双河镇中心部,境内“双河”由南至北横穿其中,210省道贯穿全境,境内有盆地、有丘陵,始建于隋唐,重建于宋,盛行于明、清的双河道观座落在街道境内。全村总面积1750亩,其中山场面积858亩,田地892亩,辖4个居民小区,14个居民组,农业户503户,2013人。是六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辖区内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心,两所医疗室。现有党员63名,4个党小组,党员户10户,党员示范片2个,能人大户10户,农民经纪人20户,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0.35元,农民人均收入4900元。    街道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又走出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以及在外创业有成的人士。   街道物产丰定,四季分明,适应多种农作物生产,境内盛产优质杂交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生姜和板栗等农副产品,朱冲的养羊基地、田冲的养猪基地、下畈的能繁母猪基地更是远近闻名。    街道经济快速发展,集镇建设日新月异,商贾往返络绎不绝,大街小巷人头攒运,南来北往,纷至沓来,街道投资环境轻松,区位优势明显,辖区内工业企业云集,发展布局合理,街道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村组道路畅通,惠民工程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人心,新农保逐步实施,计划生育观念不断改变,无-村、平安村逐步得到落实,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已开始启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已换然一新,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均衡发展。    近年来,街道村两委以-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建促经济,理清发展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挥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以“不放粮茶桑、抓住栗药姜、发展猪牛羊、务工找市场、多方挖潜力、脱贫奔小康”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为街道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河西村

  河西村位于金寨县双河镇西南部,是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洪学智将军的出生地,村域森林覆盖率高,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水面、山场、旅游等资源丰富,蚕桑、板栗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美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该村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初步形成了“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秀美山村景象。   坚持规划引领,打造生态“庄园”。坚持“科学合理、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制定高标准、高品味的美好乡村建设详规。聘请有资质、有经验的省级设计单位,因点制宜,突出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注重历史延革和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力求自然和谐,彰显生态特色。按照“依托山水资源建设绿色美好乡村,依托洪学智故居建设红色美好乡村,依托美好生态环境建设原生态美好乡村,依托丰富资源打造富裕和谐美好乡村”的建设思路,将规划细化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做到“五个一”,即一套班子,一个理事会,一张规划图,一本台账,一份计划书,确保原生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着力打造“村在林中、房在景中”的生态森林庄园。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业“示范园”。围绕“四有”目标,即有产业合作社、有稳健的主导产业、有规模以上产业基地、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培育特色产业,壮大主导产业。科学编制了《双河镇河西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充分利用村域山场、水面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油茶基地1000亩、中药材基地800亩,培育养殖大户5户,成立专业合作社2家,走规模发展之路,农民增收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学智故居和双河道观为依托,打造集学智故居——休闲农业观光园——农家乐于一体的周末二日游线路,引导当地农民发展旅游服务、农家乐餐饮业等,创新增收渠道。   突出配套服务,打造秀美“家园”。今年以来,该村共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40多万元,重点投入到基础设施、村庄整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让山更绿,水更清,路更平,村更美。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新修水泥路8条、沙石路3条,整修当家塘10口,清理疏浚沟渠1200米,新建河堤500米;倡导农户住房“白墙红瓦坡顶”主体风格,改建危旧房22户76间,整修房屋150户,新建农民广场、休闲中心3处;建公厕4座;建文化墙6处,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绿化空闲地带8000平方米。新建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1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9处,埋设污水分离管网近2000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整治人居环境。积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富而思洁、富而思美”的愿望,全面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划分保洁区,明确保洁责任,聘请专职保洁人员。投入资金30万元,建设垃圾焚烧站1处、垃圾中转房2个、垃圾池6个,购置垃圾桶180个、手推车3辆、环卫服3套。制定理事会监督管理、村规民约、门前三包、检查评比、保洁员职责与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乡村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合理配置公共服务。结合地方实际,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村小学、幼儿园、卫生室、便民超市、邮政所、金融服务点、公交站、垃圾收集点等配备齐全,公共服务中心、生态长廊、护栏、景观桥、凉亭等公共设施完善,让民众享受更多的公共资源,让美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普通群众。   健全民主管理,打造文明“乐园”。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选举产生农民理事会,并充分发挥协调议事、资金筹措、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的作用,组织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以新型农民培训为载体,全面开展以“做守法公民、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美好乡村专题培训班,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五好家庭”和“好媳妇”、“好婆婆”评比活动,倡导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邻里、家庭和谐相处的局面。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培育贴近农村实际、内容积极健康的传统文化节目,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传承弘扬地方特色民俗文化。  

河东村

  河东村位于双河镇东南部,东与桃岭乡接壤,南与南溪交界,北临街道,西与河西村相接。辖7个居民组,543户,1906人,劳动力955人,耕地面积642.889亩,人均耕地0.3亩,山场面积2705亩。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境内有一所小学,一所卫生室。通村水泥路全长5.2公里,七个居民组均通电话。全村共有党员49名,设有7个党小组,有党员示范户6个,示范园2处,能人大户12户。2010年度人均纯收入4932元。    我村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多资源少的贫困村,农民的主要收入主要是依靠农业以及务工,有板栗、生姜、养猪、养羊及农作物种植,全村现三分之一的人员外出务工。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倾心服务,无论是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计划生育、民生工程等工作,都严格按照要求,按既定程序,经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并做到公开、透明,让群众明白、让群众满意。    我村无论是外出创业人员,还是在家发展人员,都涌现出很多的能人大户。如党员冯纪迎,现从事花生加工、销售、广告传媒,年产值超百万元;养猪大户赵文,现养母猪6头,仔猪40余头,同时建有沼气池、节能灶,节省能源,增加收入;养羊大户汪承艮年养羊60余头;余述华养羊30余头;屈国安养野山羊20余头等。在外务工人员象余超、汪先国、赵晓文、程超群、余维俊等,在外创业,年收入均在100万元以上。    河东村两委将继续以-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建促经济,理清发展思路,把河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九龙村

  九龙村位于金寨县双河镇东部,面积8.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500亩,山场面积9800亩,辖(新屋、 上堂、 新宅、 关门口、 岭头、 环山、瓦屋、 朝阳、上石井、 下石井、 史畈、 石磊、 松林、洞湾、 培塘、 老店、 斗桥、瓦坳、洪湾)19个村民组。    我村是由原九仑村、下店两村合并而成,现有农户680户,总人口2566人。贫困人口372人,占14.6%,村组道路10.8公里,通村水泥路5.8公里,全村80%人口使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人居环境一般,是高寒山区。    我村现有57名党员,1所小学,1所医疗室,能人大户21户,农民经纪人14户,党员示范户11户,党员示范片3个,2010年人均纯收入4600元,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和库区一线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生姜、板栗、蚕桑、外出务工。    近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蚕桑为龙头 ,以菌药、生姜求快富,以板栗抓长期效益,以劳务输出抓收入,多种经营找出路的发展思路,全村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和谐。   

双河村

  双河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双河镇西北部,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26个居民组,3005人,0员74人,下设2个支部,9个党小组。两条河流穿村而过,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水泥路四通八达,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人杰地灵的自然风貌,构建了安定祥和、健康繁荣的新农村新格局。    近年来,村两委立足发展实际,围绕“干部带好头,群众得实惠,建设美好乡村”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村级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大了实施“双培双带、双争双评、双帮双促”示范工程,从而加快了我村脱贫致富步伐。    广阔的山场资源,兴建了油茶基地1000亩,板栗基地2500亩,高山无公害生姜1000亩,百亩猕猴桃产业园,建起了农业生态示范园,成立了绿源生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了一批黑毛猪养殖大户,山羊养殖能手,实现了”一村一品“,带动力我村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人们追求科技文化的欲望也强烈了,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农家书屋和科技培训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求知欲。两所学校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村老年之家、农民健身运动场为我村孤寡老人安度晚年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经济繁荣的双河村,人文荟萃,乡风文明,安定祥和,2011年我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抢抓机遇,村两委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充满活力、健康文明的新农村正向世人展现。   

黄龙村

  黄龙村位于双河镇东北部,与皮坊、贺塘、双河、九龙、毗邻。210省道穿心而过,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全村属丘陵地带,全村总面积7.78平方公里,林地近万亩,耕地699亩。辖13个村民小组510户,2012人,其中贫困户115户,355人,五保户20户,20人。村内交通便利,人居环境尚好,但水利设施较为薄弱,产业不成规模,农民收入增长不快。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4950元,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主,养种植业为辅的山区贫困村。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养殖业及劳务输出,2010年人均收入5100元。由于特殊的区位、历史的沿革,村内道路交通落后,人居环境较差,水利设施薄弱,产业不成规模,201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840元,家庭主要收入靠外出辛勤打工。近年由于石材业的发展以及蚕桑、生猪养殖等农业产业技术提升,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提高,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始终未有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   

九房村

  九房村位于双河镇西北部,东与皮坊村相连,西临汤家汇镇,北与铁冲乡接壤,南与大桥相接。该村辖25个居民组,616户,2270人。面积18881亩,其中山场面积17402.05亩,田地1478.94亩。现有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51名党员。境内有1所小学,1所医疗室,能人大户30户,农民经纪人20户,党员示范户18户,党员示范片2个,花卉协会1个。    九房村2005年由上楼村仙岭村合并为九房村。鹤九路穿境而过,是我村主要干道,其中东楼、后楼、大冲、朱湾都通水泥路,并与铁冲乡、汤汇镇相贯通。201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800元,家庭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近年来由于石材业的发展以及蚕桑、生猪、散养土鸡养殖等农业产业技术提升。九房村与县人大结对共建后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提高,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积极工作,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发挥区域石材资源,招商引资石材加工业8家,年加工石材50余万立米,为村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九房村两委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典型的事例鼓舞人,以革命歌曲激励人,提出了建设美好乡村的奋斗目标,营造了浓厚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人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使九房村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大桥村

  大桥村位于双河镇西北部,与该镇双河村、九房村、皮坊村、鹤塘村和汤汇镇接壤。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8750亩,耕地面积1276亩。辖土门、油坊、三湾、春岗、二榜、大桥、龙井、龙潭、铁厂、小冲、大冲、五榜、南庄、小田、朝阳、方湾、坳口等17个村民组,共618户,2142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大桥村解放初期隶属九房乡,前身是三湾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后改名为大桥村(因村内有一村民组叫大桥组),境内有一所小学、一所卫生室、一个茶叶初制厂。    鹤九公路穿境而过,是该村的主干道,目前17个村民组全部通机耕路,其中三湾、油坊、大桥、二榜、春岗五个组通水泥路或柏油路。95%的农户通程控电话,80%的农户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楼房,70%的农户用了上太阳能、冰箱,90%的农户拥有彩色电视机,5%的农户添置了小轿车。全村常年外出劳务人员约800人,大多在上海、无锡、镇江、南京、北京等地打工,劳务输出收入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生姜、花生、板栗、中药材是我村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村规模养殖业有较快发展,涌现出一批养殖业大户。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村两委因地制宜,规划了三湾、大桥、龙潭、小冲、五榜、小田等7处新农村建设规划点,其中三湾规划点,是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也是村部、光启希望小学、村卫生室所在地。村部建有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网络室,使党员、群众看书、上网有场所,活动有场地。    热情好客的大桥人民期待您的到来!   

皮坊村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    金寨县双河镇皮坊村位于双河镇东北部,全村辖28个村民组,东有自然景观悬剑山旅游景点,西有人文景观洪学智将军书苑。210省道穿境而过8公里长,交通便利,耕地面积2335亩,全村总面积38690亩,其中山场面积36309亩。东与本镇大畈村交界和桃岭乡高湾村接壤,南与本镇黄龙村交界,西与本镇鹤塘村、大桥村交界,北与铁冲乡张店村及全军乡新河村接壤。   二、皮坊村的由来    皮坊村原属黄榜、皮坊两个村,2005年双河镇在全县接并村试点,将两村合并后定为皮坊村名。   三、党组织状况    皮坊村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为党总支部,共有党员数88名,分2个支部6个党小组,第1支部3个党小组有党员数45人,第2支部3个党小组有党员43名。   四、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人口状况:该村辖2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44户,总人口3394人,农业人口3054人,男女比例为102:100,全年人口出生率11‰,自然增长率为5.1‰.    2、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心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内有卫生室两所,全村医疗卫生、社保、广电、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均有新的发展。    3、水文条件:皮坊村境内水源较为丰富,占地10亩以上的小型水库一座,5亩以上的大山塘4口,大小池塘74口。老龙河、王湾河、丰龙河汇聚黄龙河流入双河,沿河堰堤之多,堰有30余处,河堤达6000余米。    4、交通设施现状:村内210省道穿境而过达8公里,两条通村水泥路长达6.42公里,通各级沙石公路达30公里。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概况    1、农民从高寒山区按照新农村建设布点规划搬迁达200户,皮坊小集镇居民达300户以上,长达一公里的皮坊街道已形成规模。    2、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培育养殖业、种植业和特色农业三大支柱,以现代高效农业为基础,以高山有机稻、生姜种植规模发展为后盾,畜禽养殖、白茶基地、弥猴桃基地、板栗和中药材基地建设高标准的农村生态正在发展中。    3、生态林业状况,全村有退耕还林面积680余亩,生成公益林26000余亩。   

大畈村

  大畈村位于双河镇东北部,与全军乡交界,距县城20公里,距双河镇11公里,境内有风景秀丽的悬剑山和黄眉尖、鸡冠石等名山。全村总面积20个平方公里,其中山场1.08万亩,耕地800亩,全村辖10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014人,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4949元。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大畈村距金寨县城只有20公里,210省道穿村而过,境内有风景秀丽的悬剑山、黄眉尖、鸡关石等风景点,特别有黄龙真人潜心-的麻姑洞,给悬剑山带来了许多神秘的传说,近年来每年吸引省内外游客近万人,另外我村单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夏季特别凉爽并且环境优美,是悠闲度假胜地。   二、特色的生态农业    大畈村近年来根据本村实际,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先后建立了大畈村高山有机香稻生产基地、大畈村悬剑山有机茶生产基地、大畈村野生弥猴桃保护基地、大畈村有机白茶基地、大畈村有机油茶基地等并建立三个茶叶加工厂,年生产有机干茶10万斤左右;有机稻10万斤;加工有机弥猴桃10万斤;养殖业方面有高山散养土鸡基地年生产土鸡2万只;家养土黒猪年存栏数3万多头;养山羊专业户5户年存栏数2万头,逐渐形成有机生态自然区域村。    近年来我村利用本村特有地理环境,大力开展特色生态农业,村民受益非浅。在村两委大力带领下,力争把大畈村打造集“生态、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山水特色村。   

鹤塘村

  双河镇鹤塘村位于双河镇中北部,是县城和铁冲进入双河镇的交叉口,是黄龙河和九房河交汇处。全村总面积为10470亩,山场面积为5000亩,耕地面积为767亩,人均山场,耕地0.5亩。下辖13个村民组(铁厂、瓦房、七步冲、中湾、马道、高山、黄龙河、罗湾、鹤塘、大岭、丰坳、董湾、吴湾),共460户,1681人。全村现有党员36名,其中能人大户党员19名,流动党员8名,共设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   鹤塘村交通便捷,210省道穿境而过,鹤九路连通铁冲至双河,通村水泥路环绕全村,组通公路达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组通广播,百分九十五以上的户通电话,户户通电视。   鹤塘村设施完善,境内建有1所希望小学,1所村卫生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美观大方,农民科技文化书屋配套齐全,其中马道小街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点。   鹤塘村人杰地灵,是原甘肃省委书记冯纪新、现任广州佛山市军分区副政委王远林的出生地,也是历史名臣周宰相墓所在地。近年来,鹤塘村涌现出一大批外出能人大户和创业能人,据统计,目前全村共有团级及正科级以上干部12名。   鹤塘村物产丰富。境内主要农特产品有茶叶、生姜、板栗、蚕桑、花生、山羊、黑毛猪、土鸡等10余种。其中境内建有山核桃基地400亩,生姜种植基地600亩,是双河镇山核桃和生姜的重要产地之一。    近来村两委一班人借着改革的东风,强化投入抓设施,发展特色强经济,村级经济显著得到长足发展,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全村90%以上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群众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双河街道社区特产大全




双河街道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