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坑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以坑得名,属梧桐乡。距景宁县城30公里,与乡所在地梧桐村仅一溪之隔,并有梧桐大桥与之相连。村民相对分散地沿梧桐坑流域依山畔水而居,村庄前临碧水,背倚青山,青松滴翠,鸟语花香,两岸风光秀丽,沿河绿树成荫。本村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辖处基圩、大塆头、长田、八条颂、金昌岗、处基后、榜岸、处前、庙圩、车前、山岗头等1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75户,315人,其中畲族25人。耕地面积180亩,林地面积7467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村两委班子健全,工作能力强。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村两委干部的积极努力下,在乡农业技术综合推广站的业务指导下,明确农民信箱联络员陈关成同志为责任联系指导示范村的工作,梧桐坑村积极推广农民信箱的应用,让农业科技信息进入千家万户,为农业产业特色食用菌、水干果等一村一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扩大了规模优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梧桐坑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候为17.5—12.8℃,平均降雨量为1161mm。该村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有利于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建设,有利于本村的经济朝着多产业方向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积极鼓励农户发展仿野生袋料黑木耳生产,发展大田培育药材苗圃。2008年全村种植袋菇15万袋,黑木耳32万袋,食用菌单项收入165万元,同时与景宁黑金山专业合作社联合投资90万元,在山岗头建设40亩的仿野生黑木耳袋料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利用公路两边几十亩灌溉便利,阳光充足的耕地,发展生态观光农,增加农民收入。 梧桐坑村交通方便,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房前溪水清澈见底,屋旁四季花果飘香,村民生活淳朴,人文景观、山水文化、森林植被、水资源相当丰富,峡谷深长,是人们旅游休闲观光、避暑度假的好去处。村农民的房子独具一格,大部分属于庭院式结构,再加上该村自然生态环境很好,有“梧桐坑峡谷”之称,非常适合搞“农家乐”旅游渡假项目。该村还拥有独家药善菜谱秘笈,吃过的人都叫奇、叫绝。要依托梧桐坑合理规划、适度发展的生态农业,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发展农家乐。加快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同时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旅游知识,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倡导文明旅游。2005年梧桐坑村注册申办了庭院旅游度假项目,到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并已有农家乐三处。2007年“三月三”期间,县电视台还在《魅力畲乡》专题片中进行专题报道;08年7月,又在县农办的帮助下,设计了题为“神秘畲乡长寿村、避暑养生好去处”的宣传册,参加省“农家乐”促销会,反响良好。从梧桐坑村现在的基础条件和状况出发,通过加强该村生产和生活用地的合理布局,加强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设施的规划建设,梧桐坑强塘固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已列入省强塘工程计划,通过堤身回填整理后,可新增建设用地75.2亩,提高集镇环境容量。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筑工程投资约780万元。2008年梧桐坑生态移民小区经县政府批准建设,小区总规划用地2.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0万平方米,安置人口800人,投资估算1824.58万元。今年梧桐坑村紧紧抓住危房改造这一契机,撒并自然村、改造中心村,建设生态移民小区,建房屋27直,安置村民105多人,目前已建成主体工程,促进该村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结合村庄整治工作的全面实施,使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不断提高,农村水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形成农村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8%,住房逐步整齐有序,村道平整清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科学施用化肥,合理用药,大力推广农产品生态生产技术,有效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以环保沼气建设为抓手,开展村庄源污染整治;加强森林保护,增加蓄积量;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与安全供给。抓好文明村、文明家庭、文化示范户创建活动,加强对“十星级文明家庭”创评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创评面达95%以上基本建成率达50%以上,以“双整治”、“双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不断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建设。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有关法律法规,严格禁止计划生育外,控制人口增长。移风易俗重点是改革殡葬陋习,大力推进“生态式”公墓,绿色殡葬率达100%。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7213 | 323000 | -- | 查看 梧桐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秋兰村 |
秋兰村地处梧桐乡政府西面,距乡政府5公里,由秋兰口、上坑、大丘田、茶树岗、琵琶岗和梅坦头6个自然村组成,中心村为秋兰口自然村,全村138户505人,其中畲族人口48户161人,是我乡4个民族工作重点村之一,村民居住在海拔320—800米之间,村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较差。秋兰村有较为丰富的资源,有耕地239亩,林地4650亩。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村民的经济收来源以茶叶、家庭养殖、食用菌和劳务输出为主,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348元。 |
王山头村 |
王山头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梧桐乡,距离梧桐村6公里,高演公路经过村边。辖王山头、秋兰坑、外塆、坦坑、叶振等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47户,528人,其中畲族23户108人。耕地面积396亩,林地面积2751亩。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 |
东源村 |
东源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梧桐乡,距离梧桐东南4.3公里,海拔570米。清初开基,村庄坐落山涧东面,流水不断,村前群峰拱秀,村后青山绵绵,整个村庄显得气候宜人、风景独特、民风朴实,辖东源、上寮、张司洞、新建、突石下、金水坪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17户,428人,其中畲族294人,占总人口数70%,有党员26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发展种养业及外出务工,由于人口比较分散“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是梧桐乡的一个典型少数民族聚居村。耕地面积404亩,林地面积4507亩。 |
林进村 |
林进村地处梧桐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海拔710米,毗邻澄照、大际、大均三乡,土地面积7.4平方公里,辖林山、林山下、苦竹圩、白岩头四个自然村,其中林山下、苦竹圩、白岩头三个自然村是畲族居住村。共5个村民小组,人口133户,547人,男女劳动力289人,耕地面积697亩,其中水田658亩,林地面积5600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其中毛竹林986亩,新开发油茶210亩,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26亩,康庄公路通到中心村所在地,是一个低水平脱贫行政村。 林进村地势较高,属典型的山区,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平均气温1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3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2.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0.0℃,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无霜期为200天以上,特别是昼夜温差极大,特别适合夏季避暑的理想圣地。村庄四周环境优美,绿树环绕,土地肥沃,非常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瓜果等的种植。因地处高山地区,四周群山环抱,因处于相对较高的海拔,昼夜温差大,常年平均气温较平原地区低7—10摄氏度,因此十分适宜发展高山蔬菜、反季节蔬菜,因处于高山,远离工业交通污染,所产出的农副产品品质上佳。 林进村的土地资源相对较丰富,且耕地连片分布,灌溉条件较佳。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村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11年村经济总收入3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890元,村内道路硬化,土地开发,笋竹两用林扶育,山茶油基地,药材种植,家禽家畜养殖,文物古建筑保护等项目建设,为村民增收,村庄环境改善创造良好条件。 |
李庄村 |
梧桐乡李庄村海拔820米,下辖李庄、白沙降两个自然村(其中白沙降为畲族村),全村拥有人口246人,其中畲族57人,农田252亩,林地9760亩。李庄村由于一直未通路(村庄与外界联通的路为一条泥泞小道,平均坡度在70°以上),导致里面的林木等资源无法利用,另外对于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如:村民看病、小孩读书等都受到严重的制约,而且那条小道下雨天根本就无法通行。李庄村地势较高,属典型的山区,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随着海拔的升高,各气象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年平均气温14℃,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2.8℃,特别是昼夜温差极大,特别适合夏季避暑之旅的理想圣地。村庄四周环境优美,绿树环绕,土地肥沃,非常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瓜果等的种植。因地处高山地区,四周群山环抱,因处于相对较高的海拔,昼夜温差大,常年平均气温较平原地区低4—6摄氏度,因此十分适宜发展高山蔬菜、反季节蔬菜,此地因处于高山盆地,远离工业交通污染,所产出的农副产品品质上佳。李庄村的土地资源相对较丰富,且耕地连片分布,灌溉条件善可,十分适宜发展高山蔬菜。李庄村山地面积较广,山地植被保护良好,山上林木资源较丰富,品种多样性水平较高。李庄村的林业资源极其丰富,在08年因为雪灾有一片树林被大学压垮,苦于没有道路很多林木资源不的不当成燃料烧毁。李庄村的村民在日常就医、生活、外出人员的春节的回家过年之路艰辛而且存在较大的危险隐患。 |
角耳湾村 |
景宁县梧桐乡角耳湾村,距离梧桐乡所在地17公里,海拔850米,共有发项焦、外湖、内湖、马兰坦4个自然村,总人口896人。这里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这里三山环绕,犹如仙境,是观光旅游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年产食用菌100万袋,有厚朴、金银花和白术等中药材基地100余亩。本村康庄工程建设是本村百年大计,历经多年努力,现以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
山前村 |
山前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梧桐乡,距离梧桐村2.8公里。辖近处、月丘、面丘岗、大岗、山前、江山等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32户,479人,其中畲族117人。耕地面积305亩,林地面积4523亩。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1元。 |
高演村 |
高演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18公里,属梧桐乡。辖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54户,858人,其中畲族71人。耕地面积749亩,林地面积17348亩。1970年开始,大片种植厚朴、杜仲、茯苓等药材,是省、县药材基地,人工厚朴基地规模为全国之最。 |
梧桐坑村 |
梧桐坑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以坑得名,属梧桐乡。距景宁县城30公里,与乡所在地梧桐村仅一溪之隔,并有梧桐大桥与之相连。村民相对分散地沿梧桐坑流域依山畔水而居,村庄前临碧水,背倚青山,青松滴翠,鸟语花香,两岸风光秀丽,沿河绿树成荫。本村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辖处基圩、大塆头、长田、八条颂、金昌岗、处基后、榜岸、处前、庙圩、车前、山岗头等1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75户,315人,其中畲族25人。耕地面积180亩,林地面积7467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村两委班子健全,工作能力强。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村两委干部的积极努力下,在乡农业技术综合推广站的业务指导下,明确农民信箱联络员陈关成同志为责任联系指导示范村的工作,梧桐坑村积极推广农民信箱的应用,让农业科技信息进入千家万户,为农业产业特色食用菌、水干果等一村一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扩大了规模优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梧桐坑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候为17.5—12.8℃,平均降雨量为1161mm。该村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有利于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建设,有利于本村的经济朝着多产业方向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积极鼓励农户发展仿野生袋料黑木耳生产,发展大田培育药材苗圃。2008年全村种植袋菇15万袋,黑木耳32万袋,食用菌单项收入165万元,同时与景宁黑金山专业合作社联合投资90万元,在山岗头建设40亩的仿野生黑木耳袋料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利用公路两边几十亩灌溉便利,阳光充足的耕地,发展生态观光农,增加农民收入。 梧桐坑村交通方便,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房前溪水清澈见底,屋旁四季花果飘香,村民生活淳朴,人文景观、山水文化、森林植被、水资源相当丰富,峡谷深长,是人们旅游休闲观光、避暑度假的好去处。村农民的房子独具一格,大部分属于庭院式结构,再加上该村自然生态环境很好,有“梧桐坑峡谷”之称,非常适合搞“农家乐”旅游渡假项目。该村还拥有独家药善菜谱秘笈,吃过的人都叫奇、叫绝。要依托梧桐坑合理规划、适度发展的生态农业,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发展农家乐。加快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同时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旅游知识,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倡导文明旅游。2005年梧桐坑村注册申办了庭院旅游度假项目,到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并已有农家乐三处。2007年“三月三”期间,县电视台还在《魅力畲乡》专题片中进行专题报道;08年7月,又在县农办的帮助下,设计了题为“神秘畲乡长寿村、避暑养生好去处”的宣传册,参加省“农家乐”促销会,反响良好。从梧桐坑村现在的基础条件和状况出发,通过加强该村生产和生活用地的合理布局,加强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设施的规划建设,梧桐坑强塘固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已列入省强塘工程计划,通过堤身回填整理后,可新增建设用地75.2亩,提高集镇环境容量。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筑工程投资约780万元。2008年梧桐坑生态移民小区经县政府批准建设,小区总规划用地2.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0万平方米,安置人口800人,投资估算1824.58万元。今年梧桐坑村紧紧抓住危房改造这一契机,撒并自然村、改造中心村,建设生态移民小区,建房屋27直,安置村民105多人,目前已建成主体工程,促进该村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结合村庄整治工作的全面实施,使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不断提高,农村水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形成农村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8%,住房逐步整齐有序,村道平整清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科学施用化肥,合理用药,大力推广农产品生态生产技术,有效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以环保沼气建设为抓手,开展村庄源污染整治;加强森林保护,增加蓄积量;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与安全供给。抓好文明村、文明家庭、文化示范户创建活动,加强对“十星级文明家庭”创评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创评面达95%以上基本建成率达50%以上,以“双整治”、“双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不断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建设。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有关法律法规,严格禁止计划生育外,控制人口增长。移风易俗重点是改革殡葬陋习,大力推进“生态式”公墓,绿色殡葬率达100%。 |
金兰村 |
梧桐乡金兰村地处景宁县西南,欧江小溪大均乡上游,是梧桐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大门,海拔195米,距县城21公里,距乡政府2公里。景、庆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亩,林业用地6350亩。森林覆盖率99%,全村共有金兰村、处后、半坑、兰头圩4个自然村,金兰村山水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村庄周围群山环抱,森林植被茂密,果园、竹园、菜园遍布村边,瓯江小溪蜿蜒而过,有“文明之村”、“小溪明珠”等美称。 一、基本情况 全行政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金兰村、半坑村、兰头圩村、处后村)。全村现有户数155户,其中少数名族1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7%,全村现有人数519人,其中少数名族人数88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1%。各自然村户数人数具体情况如下:金兰村81户,人数263人。半坑村33户,人数91人。兰头圩村25户,人数77人。处后村17户,人数88人。 二、村级干部配备概况 金兰村支部人员5人,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其中女委员1名;全村现有0党员25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外出打工创业党员6人。村委人员4人,设主任1名,委员3名,其中女委员1名;村民小组长6人。村经济联合社成员3人,设社长1名,委员2名,村务监督小位成员3人,设主任1名,委员2名;村级综治工作人员33人;村民代表17人,其中女代表6名;计划生育联络员1人;村级报账员1人。2011年本村共有选民427人。 三、村级基础设施概况 行政村有村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185平方,投资26余万。老年活动场所一幢(原学校)。共4个自然村,其中兰头圩村自然村尚未通康庄公路,处后小数民族村没有实行村庄整治。金兰村,半坑自然村通过村庄道路整治工作,道路硬化总计4800米;金兰村建有公厕2座,实行管道排污并经过生态池,金兰全面进行改栏改厕,全行政村均已通水通电。共有防洪堤7处。不锈钢管厂4家,莹石矿一处,商店5间、村中自建半坑村水泥桥一座。 四、村民收入概况 全行政村以农业,种香菇、黑木耳、外出创业打工为业,2011年人均收入6350元。2011年五保户共计1户1人。-享受定补3人,民政每人年补助达4080元。低保户14户26人,民政每人月补助130.8元,年补助1569.7元。其中重度残疾4人,每人月补助210元残联补助2520元。全村2500元——4000元低收入农户共计39户75人。共有21户种植香菇黑木耳31.5万袋,产值达141万元。 |
梧桐村 |
梧桐村山水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村庄周围群山环抱,森林植被茂密,大樟树、大柿树等古树令人称奇,果园、竹园、菜园遍布村边,瓯江小溪蜿蜒而过,有“文明之乡”、“小溪明珠”等美称,是景宁县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一心、一 区、两片”中的畲乡风情旅游中心区的精品旅游区。2005年完成了村庄整治工程,并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绿化示范村。 梧桐村与秋兰村、王山头村、东源村、林进村、李庄村、角耳湾村、山前村、高演村、梧桐坑村、金兰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