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坑下位于郑坑乡西北部,全村131户。总人口549人,其中少数民族99人,占18%。张坑下距乡政府4公里,平均海拔为700米,由张坑下村、山洋、黄山、徐坑、外山、际下5个自然村组成,9个生产大队。现有山林面积8452亩。山林资源丰富,山林资源和务工经商是村民的主要收入。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
气候四季分明,风调雨顺,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在15℃到13℃,由于地形复杂,海拔相差悬殊,月温度相差明显。平均年降雨量达1542.7毫米。
张坑下村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其中花鼓戏最为突出,经过几年的精心筹备,现已经拥有自己的一支队伍,每年都在各村组织巡环演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7205 | 323000 | -- | 查看 张坑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柳山村 |
柳山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东北17.6公里,属郑坑乡,景青公路随山而上。明代柳姓从温州迁途来此开基,以姓得名。后林姓从泰顺泗溪来此继居,村名沿用。村辖柳山、天堂、石柱、门前山、外山、石笋坪、洞坳、半岭、山洋等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228户,878人,畲族人口375人。耕地面积646亩,山林5600多亩,产柿子、毛竹、茶叶、食用菌等。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80元。 |
张坑下村 |
张坑下位于郑坑乡西北部,全村131户。总人口549人,其中少数民族99人,占18%。张坑下距乡政府4公里,平均海拔为700米,由张坑下村、山洋、黄山、徐坑、外山、际下5个自然村组成,9个生产大队。现有山林面积8452亩。山林资源丰富,山林资源和务工经商是村民的主要收入。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 气候四季分明,风调雨顺,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在15℃到13℃,由于地形复杂,海拔相差悬殊,月温度相差明显。平均年降雨量达1542.7毫米。 张坑下村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其中花鼓戏最为突出,经过几年的精心筹备,现已经拥有自己的一支队伍,每年都在各村组织巡环演出。 |
吴布村 |
畲族生态村吴布村 郑坑乡吴布村位于郑坑乡西北1.2公里,辖区面积7.1平方公里,平均海拨645m,共有9个自然村,吴布为全县少数民族第一村,全村有畲族群众432人,占总人口的53%,特别是村两委班子6名成员中有4人为畲族。其中吴村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54户,234人,全村村民均为畲族均姓雷,真正的雷家村。吴布为畲族原生态生活村,较完整的保留了畲民原生态生活模式,传承和保留了祭祖、炼火、织彩带、山歌、服饰,传统的劳作方式。吴布村,自然风光秀丽,每年都吸引各地游人来驻足游历。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县委县政府的热切关注、在县有关单位的积极帮扶、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吴布现已完成村庄街道硬化68.2公里,完成按县里设计的石路2200余平方米,每家每户全部改用按县里设计要求规格的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彻底解决了污水横流、粪便污染的问题。新建公厕4座、新建猪圈牛舍145处、新建垃圾处理池13座,并顺利实现村里污水集中处理,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长期有效的卫生管理制度,为未来吴布发展奠定“绿色”基础。2010在村道两侧绿化带内栽植杨树5000平方米,同时拆除、取缔所有乱堆、乱建现象,实现道路通、路面清。顺利推进坟墓治理工作,还原青山绿色。 吴布村突出了以人为本,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通过科学利用,使效益最大化,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每年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1次。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无论是在产业发展上,还是在享受环境、生活上,村民都得到了极大的实惠,顺利实现村庄整治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向“生活着的畲族博物馆”迈进。 |
郑坑村 |
郑坑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660米,分5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07户,884人,其中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5%,主要分布在叶山头、湖车村、塘丘等村。外出人口近200人,主要分布在温州和北京,在温州的外出人员以从事制鞋与钢管产业为主,分布在北京的外出人员以开超市为主。全村共有山林面积5400亩,高糖强矮柿子180亩,农田450亩,有集体茶场200亩。农民的收入以种养殖业和务工为主。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其中早毛豆种植300亩,尖椒、茄子等种植300余亩。所有自然村都已通机耕路,通程控电话,均能收到移动和联通的信号,并且已开通有线数字电视。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