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景宁县 >> 沙湾镇 >> 东堡村

东堡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堡村简介

  沙湾镇东堡村位于景宁县城西南,地处海拔785--845米的高山上,距离沙湾村30公里,距县城61.5公里,全村现有407人,132户,由3个村民小组组成。特色农业产业有高山蔬菜,其中以红辣椒最为知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27104 323000 -- 查看 东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堡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堡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何处村

  何处村距离沙湾镇政府所在地27公里处,截止2010年5月全村共有农户122户,人口369人,劳动力255人。09年全村人均收入4558元,全村包括一个行政村(何处村),无自然村。土地面积2455亩,其中耕地225亩,园地80亩,林地2150亩。列入最低生活保障9户,22人。村两委共8人,其中女性1人。全村09年底已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家家通自来水。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森林植被丰富。几年来,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共谋发展,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目的带领广大村民,立足地处高山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和积极探索适合发展的新路子。  

陈司坑村

  陈司坑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沙湾镇,距离沙湾村西4.5公里。陈姓在山坳小坑边开基建村,方言氏、司近音,演变为今名。辖陈司坑、木岱后2个自然村,总面积2649亩,拥有耕地面积415亩,林地面积1982亩,是一个耕地少、林地多的村落。耕地面积573亩,林地面积2222亩。4个村民小组,109户,391人,其中畲族1人,村经济总收入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5元   陈司坑现有野兔家养试验场一个,试养野兔100多只,养猪场两个,分别在陈司村和木岱后村,存栏达到80多头,木岱后村发展高山红米100多亩。现有黄土地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小辣椒、四季豆等高山蔬菜。   

毛山头村

  沙湾镇毛山头村位于镇政府的西南方,距镇政府5公里,共有总人口498人,137户,7个村民小组,劳动力245人,耕地面积280亩,林地面积7030亩,经济总收入301.9万元,人均收入4152元。毛山头村共有七个自然村,其中九岱、七里岙、水竹湾三个村已下山移民,搬到鸬鹚、七里汇老医院、七里汇老派出所住居。毛山头毛山头村45户,189人,村内地理位置徒斗,黄泥土丘岭,住居比较集中,但由于山高致顶,水源不足。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经济作物以杨梅基地为主,面积为200余亩,油茶基地2000余亩。   

七里村

  沙湾镇七里村,丘陵地貌,位于沙湾镇以西,仅一河之隔,是离沙湾镇最近的村,既是镇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共有122户,374人,5个村民小组,2009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2.5万元,人均收入5414元。   七里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村民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较高,自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本市开展,站点建成后,成为村里的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播放一些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专家在线等,提供一些网上资源、信息让村民观看和收看,也适时播放一些健康知识,及有教育意义的娱乐性的电影等,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吸引了大量村民。   近年来,基础设施不断推进,基层组织日趋完善,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并于2009年进行了旧村改造。路灯亮化等一批项目。如今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沙湾村

  沙湾村,浙江省景宁县沙湾镇政府、沙湾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位于县城西南21.5公里。辖沙湾、寨坳、对面岗、七里汇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35户,2855人,其中畲族53人。沙湾村是本县西南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和沙湾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景宁至庆元、龙泉公路经此而过,小溪帆船、木排可达青田、温州。横跨沙湾小溪两岸有沙湾大桥、沙湾东信大桥、长潭大桥三桥。据《柳氏宗谱》载:先祖于康熙十八年来沙湾开基。  

旺水村

  旺水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沙湾镇,距离莲川村北3.8公里。叶姓开基,因干旱盼水,故取名为旺水村。有6个村民小组,231户739人,党员23名。耕地面积470亩,林地面积3695亩。2011年农民人均所得5656元。经济收入以种养殖业为主,全村有10余户种粮大户,5余户养殖大户。今后,全村将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近年来,我们共投入50万余元对全村基础设施进行改建,其中:投入7万元安装了75盏路灯;投入23万元对全村3800余米村庄道路进行硬化:投入21.5万元改厕60个、改栏94个,并新建了公厕1座。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  

东堡村

  沙湾镇东堡村位于景宁县城西南,地处海拔785--845米的高山上,距离沙湾村30公里,距县城61.5公里,全村现有407人,132户,由3个村民小组组成。特色农业产业有高山蔬菜,其中以红辣椒最为知名。  

季庄村

  季庄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25公里。季姓开基,故名。现有刘、雷、蓝、何、夏、朱等姓。1952年时为沙溪区季庄乡,1958年9月为沙溪公社季庄管理区。海拔650米,辖季庄、古楼、水塔三个自然村,共203户765人,其中畲族125人。耕地面积509亩,林业用地5101亩。盛产油茶籽。水干果板栗基地面积达300余亩。利用土地开发资源种植优质金银花,季庄古楼发展金银花150亩。2009年,季庄完成县级重点整治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0年,由林业局牵头,将进行绿化示范村建设。  

林斜村

  沙湾镇林斜村,距离景宁县城44公里,距离镇政府12公里,总面积334.6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68.6万平方米,,园地13.1万平方米.,林地面积213.9万平方米.,其他农用地30.4万平方米,建没用地4.9万平方米,未利用地3.6万平方米。全村共有137户.总人口534人,分别6个自然村,08年下山脱贫1个村,共7户,22人,有畲民31户,146人.村两委9人.党员24人,妇女干部3人,09年低保12户,20人,全村经济收入,靠打工,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水干果等,07年开发杨梅基地300亩,散生零星山油茶300余亩.柑桔500亩,梨80亩,板栗100亩.  

水井村

  水井村村情介绍   村处凹地,水源充足,故有水井之谓,一说为“水近”,演变为“水井”,1949年至1952年水井行政村属沙湾乡管辖,1952年为七里乡水井行政村。1957年七里乡并入沙湾乡。1958年称水井生产队,1961年改为水井大队。1984年,1992年复称水井行政村,建村民委员会。位于沙湾西面。辖水井、火烧坳、上坪、徐山、杨山头、水大下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05户,729人。发展吊瓜100.5亩,烟叶103亩,药材6.5亩,沙湾镇至水井行政村已开通水泥路面。  

张庄村

  张庄村位于沙湾镇的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8公里,海拔650米,下辖张庄、岱头洋、佃坪、毛丰炎、毛丰坑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42户574人口,其中畲族人口295人,占总人口数的51.39%,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33亩,林业用地面积3259亩,森林覆盖率74.9%。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干水果、高山蔬菜如四季豆、小尖椒等,是沙湾镇水干果产业重点村。   为切实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推进创建生态村工作顺利进行,村两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坚持把生态作为主题,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仙菇村

  仙菇村总人口505人,154户,由仙姑、隔溪、水碓洋、下洋四个自然村组成,共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41亩,山林面积3100亩。2008年评为县级法治示范村;2009年被评为县级卫生村和县级生态村;2010年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我村按照“市级生态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结合村庄整治工作,积极依靠群众,切实加强四个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一步增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了我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仙菇村为仙菇村民委员会驻地。据《景宁县志》载:二都仙姑村对面,二石卓立,宛如妇人,世传有姑妇同日升仙,其身化为石,因以名村。该村历史久远,人才辈出,这里是景宁西南部的一个文明古村,交通要道。盛产柑桔、西瓜等。   

坑头村

  坑头村,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西北方,距县城43公里。从沙湾七里汇沙张公路岱头垟村分道直达,交通十分方便。全村辖坑头、后塘、新处、坑头源、苦枝降、后堆6个自然村,其中后堆村2010年下山脱贫搬迁,10个村民小组,212户,总人口770人,土地总面积6021亩,耕地436亩,林地5325亩。,森林覆盖率75%。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干水果、茶叶,养殖业主要牛、猪和两个牛肉生态养殖场。  

赤岩村

  赤岩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沙湾镇,距离莲川村东南5.3公里。村后岩壁夕阳下呈赤色,故名。这里与小地村、莲川村、大地驮洋村等交界。辖赤岩、山后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92户,393人,为汉族。耕地面积215亩,林地面积5611亩。赤岩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   

莲川村

  莲川村   自然情况和地理位置   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29公里,属沙湾镇管辖。在沙湾镇西北,处于毛洋港中段,黄水坑坑口。原为附近山村农副产品集散地,小溪帆船可达,故名“莲埠头”村,1981年更名为“莲川村”。交通方便,与本镇叶桥村和毛洋乡、秋炉乡交界。   经济发展情况和发展思路   2011年莲川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043.5万元。其中村组集体经营收入67.7177万元,农民家庭经营收入908万元。农业收入527万元。人均收入5694元。   农作物主要是稻米和吊瓜。接下来将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保证稻米种植面积,并推广经济作物吊瓜。   社会发展情况   莲川村现有人口1088人,计386户。劳动力778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有410人,务农的有347人,外出打工的有368人。   重点工程项目   2011年已完成黄水坑水利工程修复项目,麻竹坪装上了路灯。2012年将为黄水坑、七庆、大路桥三个自然村装上路灯,并争取让麻竹坪用上自来水。2012年老人活动室建设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道化村

  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道化行政村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千年古村,由道化、新庄、鸬鹚口畲族村和交见圩四个自然村组成,有八个村民小组,308户,998人,劳动力712人,外出务工人员360人,耕地面积689亩,水田444亩,山林15665亩,其中生态公益林8800余亩,植被良好,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千年银桂花树,环境优美,村面积8.1平方公里,2011年人均经济收入5963元,全村有党员37名。  

严坑村

  严坑村位于沙湾镇政府所在地的东南侧,全村共有三个自然村,其中良降自然村以分散形式下山移民,11个村民小组,186户,686人,2011年人均收入4500元。山林面积5831亩,耕地面积461亩。其中,毛竹1700余亩、水果200余亩。村两委共有7人,其中女性1人。村支部共有党员25名。   经过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严坑村的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一、交通条件大为改观。随着到严坑村的康庄公路硬化工程的实施,交通更加便利。二、通过几年的毛竹林抚育,已形成了千亩基地,奠定了毛竹基地基础。并且大力发展竹笋两用基地,目前已开发1000多亩基地,11年又抚育500多亩,复垦100多亩,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三、2011年引进外来投资种植香榧50余亩,并准备在今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以此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四、随着地质灾害避险点下山移民工程的实施,加快农民下山建房,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林坑村

  林坑村位于景宁县城西南,属沙湾镇,地处海拔670米半高山,距离叶桥村4.3公里。村之四周环山,林木茂盛,小坑贯穿村境,故名。全村现有568人,168户,由5个村民小组,林坑、后弄2个自然村组成,汉族。16---60岁劳动力403人,其中:常年外出就学、打工、经商512人,此中青壮劳动力以建筑业比例占70%,在家实际从事农业74人,以老弱残为主。拥有耕地面积301亩主要种植水稻;旱地125亩主要种植小尖椒、大豆、四季豆、红薯等;林地面积2406亩,其中毛竹林1160亩,林地以毛竹出售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药材厚朴230亩主要承包以个人为主体。水利方面:拥有70年代建造水库两座,一座是桥标头水库其功能主要是饮用水源、其次是农田灌溉;另一座是水平湖水库主要用于农田灌溉。但因年久失修效益发挥不大。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  

本岱村

  本岱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沙湾镇,距离莲川村4.3公里。高姓开基,村处岱头村岱根洋之间,早称“半岱”,后演变为今名。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92户,321人,汉族。耕地面积165 亩,林地面积 1202亩。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0.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5元。  

小地村

  小地村,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离沙湾镇18公里水泥路直到。交通方便,是一处旅游待开发的好地方。地处高山丘陵,海拨660公尺,土地肥沃,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在于20度左右。全村有人口六百多人,叶姓为主。据家谱记载历史五百六十多年,叶姓族下上千人。枝繁茂盛,分布全国各地,经商有道,有的留洋出国,定居海外。解放前,小地村隶属大地区管辖,原名朝地、曾经是大地区区公所所在地。古民居土木结构的民房,保留完整的木雕大院.  

上处垟村

  上处垟位于景宁县城西南,与大地乡交界,属沙湾镇,地处海拔700米的高山,距镇所在地24公里。村之四周环山,林木茂盛。全村现有396人,118户,由4个村民小组组成,辖上处垟、岱头、隆尔尖、树平4个自然村。  

蔡湖村

  蔡湖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属沙湾镇,距离沙湾村北4.5公里。蔡姓开基建村于湖塘边,因此而得名。这里因50—60年代集体化时期,建造“蔡湖洋水库”而闻名云和、景宁等地。下辖蔡湖、蔡湖洋、处后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01户,416人,其中畲族5人。耕地面积300亩,林地面积5635亩。   蔡湖村地势高,森林覆盖面广,风景秀丽,林木资源得天独厚。勤劳纯朴的农民们分享大自然的恩赐,纷纷发展木段香菇栽培产业。目前,种植户数达17户,25万段。2009年菇农们喜迎大丰收,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科学地种植为村民带来了财富,开启了对明天的美好期望。   

李处村

  李处村距离沙湾镇政府所在地27公里处,县城65公里,全村137户438人,常年在村47户81人,其中低保农户6户16人,五保户6人、其中2人居家养老。低收入农户39户110人。李处辖李处、坑圩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有耕地面积310亩,山林面积2900亩,公益林面积2400亩。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2014年产业发展种植80亩茭白,30亩四季豆,大棚20亩,预计收入14万,其中农户20多户,包括低收入15户。2015年庆元老板在李处村土地流转100亩,新发展四季豆基地100亩。  

叶桥村

  旧称叶桥窟,东接莲川村,南临毛垟乡,西、北界英川镇。原叶桥清属三都,民国20年建乡,1951年属沙溪区,1952年并莲川乡,1956年划莲川管理区,属毛垟人民公社,1961年改称莲川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调整为叶桥乡、莲川乡,1992乡镇撤扩并时并入沙湾镇。叶桥村地处海拔73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全村包括一个行政村(叶桥村),两个自然村(峡桥村和林谢村),全村248户、806人,土地面积4108亩,其中耕地453亩,园地220亩、林地3435亩,低收入农户85户274人,低保16户37人,正式党员22人,预备党员1人,外出务工人员530人,主要从事香菇种植、工厂务工、餐饮服务行业,在家人员主要从事稻谷、蔬菜种植。   

流坑村

  流坑,曾名刘坑,位于叶桥西0.6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因水流急而成坑改名为流坑。流坑村辖流坑自然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167户565人,其中低收入64户,低保11户,党员25人,耕地面积420亩,林业用地3900亩。流坑以前以种植烟叶为主,目前的主要产业是高山蔬菜。   

陈田村

  陈田行政村地处沙湾镇域西南部,距沙湾镇人民政府所在地31.5公里,中心村海拔1060.8米,处于中山地段、乡村偏僻、路途遥远,有沙湾镇“西藏”之美称。   陈田辖3个自然村,截止2012年4月,全村共有农户112户,人口337人,劳动力240人。管辖土地总面积10912亩,其中林业用地10267亩(生态公益林8500多亩)、竹林地49亩、茶叶地64亩,非林地(包括耕地)645亩。人均拥有林地面积32.72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1.9亩。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5401元,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其中女性2人。村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陈田拥有名木古树(柳杉)群一处。   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共谋发展,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建设目标,带领广大村民,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并积极探索适合陈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东堡村特产大全




东堡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