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潘村是一个种植业比较发达的村庄,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保持了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的传统,村民勤劳朴实,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以米仁、甜玉米、土柿为代表的主打产品。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22209 | 323000 | -- | 查看 姓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周扎村 |
一、概况 周扎村,同驻地村名,隶属双溪口乡。辖2个自然村,分7个村民组。全村共有农户210户,总人口645人,多虞、王、胡姓。传由周姓始居而得名。全村总面积0.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51亩,主种水稻,林地357亩。产蚕桑、枣、葡萄、黄桃。 周扎村民纯朴,经济条件和生态资源一般。其地理条件相对优越,与双溪口乡相距较近,且交通便利。村庄经济以农业种植、外出务商打工为主。 二、地理地貌 周扎村位于双溪口西0.9公里丘间。平黄公路自西向东从村庄北侧通过。村庄呈块状聚落。村北侧有小溪环绕而过。村庄地势平坦,海拔高程276米。 三、气候条件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1度,无霜期221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85.7毫米。 四、交通情况 全村对外交通相对便利,平黄公路在村庄北侧通过,交通条件良好。村庄内部道路系统尚未完善,曲折狭长,内部交通条件较差。 五、村庄布局与建筑情况 村庄呈块状聚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在村周边新房建设已成片展开,具有一定规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指导,新建建筑普遍层数高,间距小,使新建建筑没有形成有效的人居环境,居住条件未能实质改善,而老建筑多为泥木建筑,建筑密度过大,日照间距严重不足,破败建筑较多,居住条件较差。目前村外新房子,村内旧房子,形成有新房无新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的严重浪费。 六、文物古迹 村庄内及四周无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七、公共服务设施 村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大部分利用双溪口的服务设施,除此之外,本村设有虞氏和王氏两个宗祠,为土木结构建筑。村内已开通有线电视、广播、程控电话。村庄新建有自来水供水系统,从村西山方向一水库引水,简易净化措施,地下铺设到户。村庄内部现状无排污管网,雨水由宅间水沟收集排入小溪。 |
姓潘村 |
姓潘村是一个种植业比较发达的村庄,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保持了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的传统,村民勤劳朴实,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以米仁、甜玉米、土柿为代表的主打产品。 |
南源村 |
双溪口乡南源村是革命老区村,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250-500米。全村共有376户,1256人口,分为12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53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三个方面:1、种植粮食、甜玉米、米仁等农作物;2、来料加工行业和袖珍菇食用菌合作社;3、劳动力外出打工。2010年村人均收入3000元。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双委干部团结一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
东里村 |
东里村,2010年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来的金钩村、东里村组成。全村共有农户210户,总人口745人。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22公里。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为250-500米,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16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505㎜。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双委干部团结一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年来,东里村不断寻求相对落后农村的超常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水路不通走旱路”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土壤富含锌硒,气候适宜,生态好、环境美的优势,大力发展提子葡萄种植。全村目前已有各类优质品种提子葡萄500余亩,有效的促进了村民的增收。 |
塘孔村 |
塘孔村,2010年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来的平坑村、塘孔村、平坑口村组成。全村共有农户195户,总人口645人。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26公里。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为250-500米,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16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505㎜。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双委干部团结一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
上周村 |
上周村简介 双溪口乡上周村,位于平黄公路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下辖11个村民小组,总占地1.6平方公里,户数427户,常住人口为1297人,农民人均收入2209元。 近年来,上周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和谐。 为创造和谐新农村,上周村倡导新作风,在村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加大民主建设。结合村里实际,设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决定本村经济项目的承包、租赁、征地及收益的使用和建设项目的立项等一系列涉及村民切实利益的各项事务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村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以来,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表由村级财务指导中心落实专人张贴。进一步落实和规范财务逐项逐笔公开。一般的村务做到每月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公开。并设立了村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对全村的经济等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实行民主管理,惠及村民凝聚了人心。由村出钱积极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使全村100%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保证全体村民看得起病。 为了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上周村投资50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做好“三通”、建设新区文体广场、村民健身设施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村里还建造公厕1座、垃圾箱45只,垃圾中转站1座,并配有专职的清洁工1名,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治理,使上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上周村是一个敬老氛围浓厚的村庄,村里干部时时处处关心着老人:成立老协组织、设立宣传之窗、树立敬老榜样、建立活动场地、发放生活补贴、组织外出活动、开展节日慰问、实现医疗保障、丰富文化生活。 |
越王山村 |
越王山村 双溪口乡越王山村位于缙云和仙居交界处.距离缙云县城35公里.全村600多人口.海拔300--700米,该村有12个生产队,全村总人口628人,总户数211户,农村劳动力380人,耕地面积178亩,山林面积4159亩,人均收入213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 |
双溪口村 |
缙云县双溪口村,是双溪口乡政府所在村。该村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21公里,双溪口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以辖地两溪交汇处因此而得名叫双溪口,2010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该村由原西洋村、骑马岙村、双溪口村组成。 近年来,我村以构建和谐双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村里的村民也不只满足与物质享受了,怎样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是该村双委一直所考虑的。2008年,我村依靠万村联网工程建立了双溪口村村务网站,内容在介绍双溪口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主要以文化宣传、科学技术宣传为主,通过网站直接向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快捷,高质量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向广大群众提供实用性、知识性、娱乐性的文化信息服务,村务网站受到了全村村民的欢迎。 双溪口村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为250-500米,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16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505㎜。经济状况:该村共有14个生产队,2个自然村(西洋、骑马岙)全村总人数全村有2510余人,总户数983户,从事劳动力500人,外出务工954人,外来人口近200余人,农村劳动力1565人,耕地面积956亩,农作物播种面积2118亩,粮食总产量564.7吨山林面积2265亩,2012人均收入7539元。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村双委干部团结一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些年来,双溪口村不断寻求相对落后农村的超常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水路不通走旱路”的发展思路,依托本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点面结合,充分利用土壤富含锌硒,气候适宜,生态好、环境美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全村目前已有各类优质品种茶叶600余亩,台湾甜玉米900余亩,黄花菜1000余亩,葡萄提子等水果550余亩,有效的促进了村民的增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我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村双委将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带领全村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努力为建设和谐新双溪而努力奋斗。 交通: 缙云县-----双溪口乡 缙云县-----大 源镇 缙云县-----三 溪乡 客运班车都经过我村。平黄公路穿村而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