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莲都区 >> 老竹畲族镇 >> 陶村村

陶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陶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陶村村简介

  莲都区老竹镇陶村村距离老竹镇镇区3公里,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据2013年统计,陶村村全村有662户,人口1395人,共有6个自然村,村集体年收入2.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688元。新陶村村是老竹镇的富硒米生产基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102103 323000 -- 查看 陶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陶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陶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榴溪村

  老竹畲族镇榴溪村基本情况   榴溪村位于老竹畲族镇东北部,村规模调整后的五个少数民族村之一,离镇所在地3.5公里,全村行政区域面积6.27平方公里,由黄桂、横塘、上井、下桥、山背、金桥畈、金村、榴溪、仁垵底九个自然村组成,有农户555户,总人口1286人,其中党员46人,外出党员18人,困难党员12个;低保户32户40人,残疾人40人,优抚对象4人,村双委成员7人,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9802元,集体经济薄弱。现有劳动力770人,其中60%劳动力外出务工,全村有耕地面积1551亩,人均1.2亩,山林面积6986亩,人均5.43亩,主导产业为吊瓜、柑桔、食用菌、蔬菜、富硒米。  

陶村村

  莲都区老竹镇陶村村距离老竹镇镇区3公里,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据2013年统计,陶村村全村有662户,人口1395人,共有6个自然村,村集体年收入2.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688元。新陶村村是老竹镇的富硒米生产基地。  

徐庄村

  莲都区老竹镇徐庄村位于老竹镇东侧,距离老竹镇镇区6公里,2013年底,老竹镇进行村规模调整,原徐庄村、浅田村、东头村和小黄弄村合并为现在的徐庄村,合并后徐庄村共有1050户,2287人,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490亩,林地面积13669亩,人均收入9864元。  

后坑村

  老竹镇后坑行政村位于老竹镇往丽新乡方向约1.5公里处,是老竹8个畲族村之一。全村共有267户,村民716人,其中畲族村民约占70%,共有后坑、狮子山、乌石玄、前道、樟塘垵5个自然村,分为7个村民小组。全村产业发展以务农为主,耕地面积888亩,林地面积4664亩,以茶叶、桃李、蔬菜为主导产业,2009年人均收入534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   目前电信、电话和电视全部到户,广播、有线电视等已接通,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在医疗保障上,全村超过九成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2010年国家新推出的养老保险中,45-60周岁的村民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保;目前镇到村、村到村之间交通便捷,在建的丽水至武义二级公路贯后坑村而过,建成后后坑将紧邻东西岩风景区且是以后游客进出景区的门户。   近年来,后坑村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业发达、农民富裕、突出重点、整村推进”的原则,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蔬菜、茶叶、水果和养殖业,立项目、建基地,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扶贫的方式,确定具体的帮扶措施,调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积极性,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  

周坦村

  老竹镇周坦村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的西北部,距市区25公里,离省级风景名胜东西岩3.5公里,是老竹镇的东大门。周坦村包括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有双委7人。全村有村民251户973人,耕地面积1184亩,2008年年人均收入达5138元。该村是农贸集合村,多数村民赴江苏、上海等地外出经商,村民们勤劳朴实。该村是“粮经禽结合富硒稻米生产”基地,长年供应富硒大米;同时,该村种植的“春蜜”桃品种是莲都区桃的新品种,具有上市早,外观、口味好,耐运输等优点,是桃中的佼佼者。  

梁村村

  老竹镇梁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476户 1482人,其中党员31名。全村耕地面积 1504亩,山地面积 6562亩,林地面积6727亩。农户外出经商开超市约占全村的五分之一,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柑橘、水稻、蔬菜和外出打工经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给该村发展带来了不便。   目前新的村双委班子工作团结,战斗力强,2011年梁村列入整治村计划。今年开始进行危旧房改造,目前拆除面积3000多平方米。重新开辟新的自来水水源,安装村里主要道路的路灯。   梁村始名渥川,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983年)从福建武夷迁至丽水。   梁村有较多古民居建筑,其中指1911年之前建成的房屋有28幢。古民居(特定年代民居或特色建材房屋)占地面积17400平方米,老竹镇梁村庙桥(廊桥)位于渥川溪(梁村溪)上游,石拱结构,桥全长21.5米,宽5.2米,桥屋七间(木结构)。始建于宋朝绍兴年间,重建于嘉庆二十四年,工程美观,造型精致,可供人们观赏。   梁村祠堂在宋朝时建立,在清朝康熙年间重建。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当时只剩下大门和外墙。后村集体出资重建。  

赤坑村

  赤坑村是老竹镇八个民族村之一,距镇区有10公里左右,是莲都区贫困村之一。辖赤坑村、湾山村、赤坑安村、内河源村、外河源村、大坑口村、下金河村、牛牯弄村等8个自然村6个生产队,赤坑安村、大坑口村、下金河村等三个自然村尚未通路和有线电视。全村现有农户136户,人口409人,共有劳动力277人。   2007年,赤坑村经济人均收入3208元,村内共有5户低保户,2户五保户。低收入农户79户232人。全村参加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有340户,约占85%。农医保参保率在全镇位于中下水平。全村有耕地290亩,其中水田255亩,早地35亩,林木面积6325亩,山林面积5717亩。   赤坑村现有党员17名。村两委干部6名,其中村支委3名,村委会4名。平均年龄48.5岁,高中文化3人,初中文化4人。村支部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村委会在村支部领导下开展自治工作,群众对村两委有较强的信赖。   

高丰村

高丰村  高丰村是老竹海拔最高的一个村,下辖上牛寨、下牛寨、上官山、下官山、上白水坑、下白水坑、桑上、学山八个自然村。全村由76户居民组成,分6个小组,总人口239人。设有1个党支部,1个村委会。耕地面积为224亩,山林面积为5763亩。2007年底人均收入为3420元,种植水果、传统农作物和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有高山水果80亩,其中以上牛寨、下牛寨、学山为主的水果100亩,上牛寨桃子50亩,产值10万;桔子30亩,由于品种不够优良,加上交通不便,效益不明显;吊瓜30亩,产值10万。由于地处偏辟,交通不便,高山蔬菜、水果及吊瓜全部由农户自行销售,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水果、吊瓜基地管理粗放,农户增收效益不明显。   

沙溪村

  老竹镇沙溪村毗邻省级风景名胜东西岩,距离市区28公里,是莲都区区级农家乐特色村之一,是浙江省畲族最集聚的地区。该村发展农家乐主要依托国家AAA级旅游景点东西岩的独特地貌景观。该村现有135户428人4个村民小组,畲族人口占96%以上,辖沙溪、沙溪口、道弄源、黄兰等1个中心村3个自然村。该村现有耕地395亩,林地2810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沙溪村是一个文化大村,村民们离开了牌桌,扔开了麻将,自发地聚拢在一起,自排自演、自娱自乐,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论在农户家中,还是在活动室,时常会传来悠长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先后组建了文艺表演队、太极剑队、保健操队等等,参与人数达到150人,形成了浓厚的“自发组织、骨干带头、全村参与”的农村文化氛围。沙溪村的发展思路是:创建新农村精品村、文化名村,依托东西岩景区,与景区优势互补。建成畲族风情旅游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创建丽水市新农村精品村:沙溪村2005年列入莲都区“十百工程”整治村,经整治后村庄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善,2007年该村又列为丽水市新农村示范村,完成了:在沙溪中心村和沙溪口自然村安装自来水,硬化路面4500㎡,村庄绿化3000㎡,建卫生公厕2座,旧村改造(拆旧建新)10户,60%以上农户建卫生厕所,集中排污处理等,共投资60多万元。今年又建设精品村,计划投入14万元完成污水处理工程,投入15万元完成田间休闲游步道建设,投入10万元完成黄兰自然村整治,投入8万元完成垂钓基地,投入12万元完成畲族文化展示馆建设等。共投入160多万元。建成畲族风情旅游村:组织一支沙溪土生土长的、地道的畲族农民组成文化文艺表演队,编排畲族传统舞蹈(如祭祖舞),组织畲族婚嫁表演,山歌对唱等,建造畲族文物陈列馆(收集畲族文物)。在吃、穿、住、行等生活、生产的每个细节处充分展示畲族风情。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2007年沙溪村共发展了7家农家乐,能同时接待700人就餐30人住宿,农家乐主要经营农家自制的腊肉、腌味以及自家养的鸡、鸭、山羊等,偶尔经营野味(如野兔肉、野猪肉、跳麂肉等),辅以农户自产的农家小菜、野菜。农家乐最具特色的是畲家红曲酒和畲家“麻糍”。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勤劳的沙溪畲民种有桃、李、枇杷、桔子、碰柑、瓯柑、杨梅等各种水果,来东西岩旅游的游客可以与农户联系,自己采摘购买。虽然沙溪村的发展思路明晰,但制约该村发展的因素也同时存在: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没有经济来源,完全依靠上级补助,2006年集体收入仅1.7万元,兴办公益事业有难度;2、村民市场经济理念缺乏,把握东西岩旅游开发的机遇能力欠缺,大多数村民的思想滞后于旅游开发;3、个别村民大局意识不强,阻碍着村庄发展;4、建风情旅游村,完全依靠村民的原始热情,实际上是一缺资金,二缺专业人才;5、建设留用地少,制约村庄发展,村庄周边都是农保地,地质灾害点,居民搬迁难,住房困难户建房难。沙溪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独特。老竹畲族镇党委、政府和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心抓住发展机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同时充分发挥该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努力,把该村建成具有浓郁畲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生态村、民俗风情村,使之成全区、全市少数民族行政村发展的亮点。  

老竹村

  老竹镇老竹村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的西北方向,是老竹镇的行政、经济、生活的中心。与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东西岩紧密相连。据丽水市区32公里,和丽水市的松阳县,金华市的武义县成三角地带分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厚。全村有村民1824人,其中景宁移民232人,分13个村民小组。村民外出经商的有485人,在家劳动力460人。   

曳岭脚村

  老竹镇曳岭脚村有2个自然村,曳岭脚、高浦,4个村民小组,289户,865人,耕地面积1418亩,山林面积4862亩,村庄区域面积0.1平方公里。主要种植水果、食用菌。    2007年自被列入莲都区“十百示范、百村整治”的项目建设以来,村双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蓝图,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紧紧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抓手,按照“村美、户富、强班子”的要求,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克服种种困难,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彻底改变了村容的“脏、乱、差”的局面,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庄进一步洁化,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陶村村特产大全




陶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