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台州 >> 仙居县 >> 下各镇 >> 里基岙村

里基岙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里基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里基岙村简介

  
  下各镇里基岙地处仙居八景之一麻菇积雪山脚,属于仙居十大风景之一《蔴菇积雪》,地势平坦,山清水秀,;里基岙村有三个自然村,9个生产组,446户、1518人,有党员32人,耕地面积712亩,山林面积2700亩。近年来,里基岙村通过道路建设、三改一拆等工作,加大村庄整治工作,扩大杨梅生产基地,为里基岙村的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里基岙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1024106 318000 -- 查看 里基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里基岙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里基岙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前泮村

  据仙居潘氏宗谱记载,前潘“潘姓”村民源于仙居潘氏郭岙派,自始祖从郭岙迁居至此已有600来年的历史,原称“后潘”,因永安溪洪水冲刷,迁居现址,称“前潘”。前潘村位于下各镇东北角,永安溪下游,全村耕地面积1925.2亩,山林面积530亩,共2370人、737户,分11个生产小组,共有39个党员。    前泮村与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里积路村

  里积路村地处下各镇西面,距镇政府5公里左右,东是下张、后冯、南是林下、西连张店,百步塘自然村,北永安溪。全村241户人口778人,耕地面积计624亩,山林面积94亩。近年来,积极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加快污水重点工程,为建造森林公园夯实基础设施。    里积路村与前泮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路北村

  路北村共有393户、1203人,分8个生产组,耕地面积342亩,山林面积3亩,两委干部8人,支部有党员34人。近年来,路北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完善集镇区功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路北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新建村

  新建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方向,东至西郊村山,南至羊棚头村山,西至下各五村田,北至下各七村田。由新建、上山、三口塘、路头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5个村民小组,230户,760人口,党员23人。全村共有耕地447亩,山林960亩。近年来开展“五水共治”和环境综合整治、黄皮屋整治,配合镇政府重大工程建设,朱溪水库移民生活用地征地工作,铁路征地工作,村内美化环境建设等。    新建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里基岙村

     下各镇里基岙地处仙居八景之一麻菇积雪山脚,属于仙居十大风景之一《蔴菇积雪》,地势平坦,山清水秀,;里基岙村有三个自然村,9个生产组,446户、1518人,有党员32人,耕地面积712亩,山林面积2700亩。近年来,里基岙村通过道路建设、三改一拆等工作,加大村庄整治工作,扩大杨梅生产基地,为里基岙村的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里基岙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双娄村

  双娄村位于下各镇南面,共有192户,人口610名,村级两委班子健全,共有党员15名;耕地面积396亩(水田350亩,旱地46亩);山林面积1617亩;村集体资产有祠堂18间,村集体山林500亩。    双娄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独山村

  独山村位于下各镇西南部,地势平坦,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因村内有一座美山称“独山”,村民围绕此山居住,故称“独山村”。独山村共有210户、615人,共3个村民小组,村级两委班子健全,共有党员18。其中耕地面积240亩(水田220亩,旱地20亩);山林面积1100亩。    独山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新路村

  新路村共有人口655人,分8个生产小组。地处下各镇最南端。为搞好整治村建设,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克服重重困难,知难而上,完成路面硬化,卫生洁化等硬件工程,并齐心协力积极开展空心村改建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厦阁村

  厦阁村是下各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九个村,分别为:厦阁一村、厦阁二村、厦阁三村、厦阁四村、厦阁五村、厦阁六村、厦阁七村、厦阁八村、厦阁九村。厦阁一村共有216户,总人口692人,共分4个生产组。其中党员7人,全村耕地面积120亩,山林面积无,村有办公楼1间;厦阁二村总户数157户,总人口480人,共一个生产组,两委干部5人,党员干部22人。全村耕地面积111.7亩;厦阁三村位于下各镇集镇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全村2006年末,总人口676人、218户,耕地面积177亩,其中水田149亩,旱地28亩,全村共有党员13人;厦阁四村处下各集市贸易中心,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穿镇路穿村而过,日计杂产品琳琅满目,集市商品交易繁荣。全村共241户、698人,耕地总面积201亩,现在四村人民精神抖擞,跟着时代步伐,跨步迈向现代化新农村;厦阁五村共有210户、593人,其中正式党员1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13亩,其中水田168亩,旱地45亩,山林面积140亩;厦阁六村在下各镇中心位置集市贸易市场,总人口615人,总户数226户,耕地面积207.7亩,山林面积95亩,党员17人;厦阁七村位于下各镇东面,靠近集市贸易市场,287户,人口778,分6个生产组,根据自然村设立生产组长7人;厦阁八村位于下各镇集镇区的东部,东临九村,南临七村,西临五村,北是农田。共有511人、173户,有81亩山林,有230亩耕地;厦阁九村位于下各镇集镇区最东面,东南临山,西北是通往白水洋的公路。有551人口、176户,耕地面积有195亩。   

杏村村

  杏村位于下各镇西部,地处永安溪畔,紧靠管铁线,台缙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为下各镇两大水系交错处(西陆坑、张怀湖堰),全村有350户,人口1260人,共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04亩,耕地272亩,党员20名,私营企业发达    杏村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东升村

  东升村,由原下山头村和步团村合并而成。下山头村地处乌龟殿的脚下。村内村民有叶姓、陈姓、王姓、徐姓聚居。步团村,原名浦潭村。因村内有一口潭而得名。东升村共有300户,960人。共有耕地面积400亩,林地1000亩。村民代表33人,党员33人。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共拆除露天粪坑185口,草籽缸63口;建造公共厕所3间,村内专门安排人员定期清扫。清理村内各类垃圾100余吨,清理沟坑20多条;完成白墙黑线30余间,6000多平方米,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下高村

  下高村地处括苍山北麓,东西两面环山,中间平缓地带为良田。括苍溪流经村庄东,流入永安溪。高姓祖宗在唐宋年间居于此地,宋朝时建有高氏老祠堂(现已倒塌),现存祠堂为明朝重建,村庄历史悠久。全村有352户、1175人口,共8个村民小组,党员28人,耕地1050亩,山林地3200亩。    下高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后田坑村

  后田坑村有六个生产组。全村人口245户,共856人,其中党员14人。村内耕地680余亩,山林5517亩。经济作物以杨梅250亩、枇杷200亩、板栗50亩,水密桃50亩,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7890元。建有一座后田山塘水库,为村民提供灌溉、饮用水。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村庄绿化、道路亮化,极大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   

羊棚头村

  羊棚头村位于仙居县下各镇东部、括苍山主峰米筛浪北麓脚下,总人口2358多人,耕地1060亩,山林7870亩。羊棚头村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建于清道光七年的古祠堂——成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祠堂——王氏宗祠,均被列入仙居县文物保护点。村庄古迹颇多,有古桥一座、葛洪炼丹井1口,螺丝井1口,黄帝赐造节女亭1座,华光大帝庙1座,古路廊4座。村落有千年古樟1株,600年古樟1株,千年古枫1株。羊棚头村是道教胜地,境内有中华教第十洞天“括苍洞”,考记载,自东汉起有六位皇帝为括苍洞赐名赐物,传说有十四位修道者在此得道成仙。羊棚头村西山峰顶耸立着仙居“古八景”之一的“麻姑积雪”,村南有畜水850万立方米的“山谷镜湖”,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后冯村

  后冯村在浙江省仙居县城关东约10公里处,仙居县至朱溪镇的公路即“管铁线”在其村北插边而过,公路北边是下张村。由后冯村、下张村、下华村、虎坦村[当地人称:火坦]、湖其园村形成一个三角乡政府。北临永安溪、西临朱溪港、东南有一条溪从下华村南直至虎坦村东与永安溪汇合,后冯村居民称为“东溪”,三条溪把五个村围成一个岛屿。所以在公路未通前后冯村人外出时,不管走东南西北都要走溪水,夏天发洪水外出都很危险,冬天外出都要赤脚过水刺痛。后冯村居民到仙居县城关步行需2小时。   后冯村-历史沿革   清朝时由仙居县三十五都管辖。   解放初由仙居县下张乡人民政府管辖。   现由仙居县下阁镇人民政府管辖。   后冯村-基本概貌   1983年统计有286户,1096人,村中又分“大片”和“麻车路”二个居住区,“麻车路”居住着冯姓与林姓,“大片”居住着都是冯姓,只有少数姓张,“大片”的人口多一些,约是“麻车路”一倍,后冯村有耕地面积469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历史上是以串棕衣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以做工艺品为主。   

黄梁陈村

  黄梁陈村位于下各镇北部永安溪下游岸边,是全镇最大的一个村,共有24个生产组,900户,2974个人口,党员数63人,村两委班子职数10人,耕地面积1623亩,山林2370亩。主要产业:农业,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家庭养猪为主,全村养猪专业户1户,养鸭专业户2户,养羊专业户2户;工业企业1家,工艺品加工点2点4家;第三产业以外出经商搞劳务为主,全村劳务输出人员528人。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400元。  

马垟村

  马垟村位于仙居县下各镇的中西部。由二个自然村组成。东与里基岙、吴加井接、南以社山、独山村为界、西至杨砩头村村、北是杏村村。管铁线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有住户560户,人口1892人,外出务工人员558人。全村有耕地946亩,山地1088亩,耕地946亩。种有水果1000来亩,其中杨梅800亩,板栗313亩,桃、樱桃等100多亩。村民小组11个,村民代表38位。正式党员33名,预备党员1名。60岁以上老人330名。村民人均收入8988元。     本村的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卓有成效,老年工作成绩突出。2006年获台州市一类基层文化俱乐部称号。老年协会开展的腰鼓队、太极拳、舞剑、等健身活动,增强了群众体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村内设立图书室,藏书量达1200多册,均为科普法律用书,电化远程教育定期开放,传播农技知识,力创一个学习型、进取型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农户的农技水平,学以致用,推动产业发展。   村里连年投入巨资兴办公益事业。村内道路已基本硬化,村内绿化面积不断上升。2000年,投入32万新建通村道路一条,大大方便了全村村民及各自然村村民的进出。新建了老年活动室2个,黄山老人游乐公园一个,个体企业三家,建设中的马垟正逐步向现代化新农村的标准迈进。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马垟村基本达到了生态村、文明村、卫生村、整治村等各种标准,先后获得了镇“级计生先进集体”、“仙居县五星级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五好村党组织”等称号。 发展中的马垟村,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投资。      

塘头村

  塘头村位于下各镇以南,距镇政府7公里,铁管线公路穿村而过。南接新路村,西靠瓜洲村,北与独山村邻近。塘头村交通便利,山清水秀,景色自然,朱溪港贯穿村庄,汇入永安溪,村庄坐落在山色秀丽的九峰山下,村民人杰地灵,民风质朴,全村共有户数262户,人口896人,有6个生产组,党员22人,全村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60亩,旱地120亩,山林1526亩。村民主要收入个体工业和服务业。   

路南村

  路南村共450户,1520人口,共分为10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人数33人。路南村总面积423亩,耕地面积350亩。地处下各镇集镇区,以穿镇路为界,穿镇路以南区域为路南,村名也由此而来。仙居县委,县人民政府曾多次授予路南村荣誉称号,1994年,获“十强工业明星村”称号;1997年,获“小康村”称号;1999年,获“税收入库超400万元”称号;1995年,台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亿元村”称号。除此之外,路南村的历史也十分悠久,现今遗留下来的古文化古建筑如击鼓亭、旗杆坛、三台九门堂、栏栅里等等不胜枚举,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品味和纪念的历史遗迹。   

西郊村

  西郊村位于括苍山南陆中部。古时称三十八都,北往临海,南往黄岩、温州,南来北往必经之地。村内设有小学、初中、医院、古时有“养政书院”。解放初期是括苍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958年后改称为括苍人民公社,直到十九世纪70年代合并到下各人民公社。现在是下各镇东片一个行政村。东与后坑相毗邻,西与仙姑岩为界,南与羊棚头村接壤,北与下高为界。全村297户,人口约1000人,耕地面积650亩,山林面积4000多亩,以种植粮食、桃、杨梅等水果为主。   

下王沈村

  下王沈村靠近临海市、白水洋镇,坐落在沿汘港东部下游,共165户,总人口590人,共8个生产小组,其中党员9人,全村耕地面积427亩,旱地95亩,山林面积130亩。    下王沈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下洋村

  下各镇下洋村位于永安溪下游,下洋土地肥沃,居住优美,真可谓村在林中,人在花中。大水来时,好像矗立在海中的岛屿,美不胜休,融水林为一体的好地方。全村有336户、1115人口,共6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30名,耕地面积640亩,下洋以种旱粮为主,以做工艺打工为辅,并辅以竹笋和蔬菜等。勤劳勇敢的下洋人,吃苦耐劳,人杰地灵。    下洋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上官村

  上官村位于仙居县城东部,东临临海市白水洋镇,西临仙居经济开发区,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共260户,860人口,共分为8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人数12人。上官村处于永安溪下游,原名大溪张村,在明末清初更名为上官村,总面积323亩,耕地面积350亩。上官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其历史也十分悠久,现今遗留下来的村内古樟树有800多年历史,成为村民遮阴纳凉好去处。   

瓜洲村

  瓜洲村地处下各镇最南面,三面环山,朱溪港经过村西南,与大战乡大战村隔水相望。瓜洲村南于塘头村,东于独山村,西于大战村,北于下满村,离镇政府只有五公里。全村有两个自然村,十个生产组,458户、1430人,两委8人,其中村委会3人,支部共有27名党员,耕地总面积1300亩,其中水稻面积708亩,果园1500多亩,盛产樱桃、杨梅、板栗、枇杷、大白桃等水果,是一个水果专业村。瓜州村已有2000多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以岭背头为瓜基、自岭背头至下湖山靠山一条小石古路为瓜藤、下湖山大樟树为瓜叶和原有的一个凉亭为瓜花与下湖山三重岩(金瓜岩)组成了一株“金瓜”,故得名“瓜岩村”,直到清光绪年间因坐落在河边,而该名为“瓜洲村”。   

西陆村

  西陆村位于仙居县下各镇南郊,距离县城十公里,地势平坦,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下各镇六大水系之一——西六坑的发源地。西陆村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名将沈之岳故乡,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共298户,总人口968人,现有党员23人。全村地域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560亩,山林面积2600亩,种有杨梅1000余亩、樱桃500余亩、猕猴桃300余亩等。近年来,西陆村正以打造“竹锁桥边卖酒家”的诗意农家乐为支点,带动全村景观化改造,着力发展民宿经济,转化山水效益。目前已共完成一期12户民宿的改造并正式营业,已陆续接待省内外游客三万余人次。   

社山村

  社山村位于仙居县下各镇南郊,距离县城十公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社山村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338户,总人口1010人,现有党员19人。全村村域面积2000亩,耕地550亩,山林600亩。水果是全村主要的经济产业,种有杨梅、橘子、蓝莓等。近年以来,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社山村全面实行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进一步美化,全村呈现出了一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下张村

  下张地处永安溪畔,紧靠管铁线,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全村有660户,人口1870人,分为24个村民小组,有耕地1915亩,林地960亩,党员32人。近年来,下张村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开展村庄整治,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工程,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下张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山下英村

  山下英有三个自然村,即安村、山下英村、前洋吴村,至今已有60年历史,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24户、总计697人口,其中支部委员4人,村委会3人,党员14人。村有耕地面积340亩、山林面积566亩。    山下英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虎坦村

  虎坦村地处永安溪畔,紧靠管铁线,交通便利。全村有505户,人口1512人,共12个村民小组,党员30人,共有耕地810亩,林地313亩。近年来虎坦村组织开展新村改造,对新村建设作了科学规划,实施完成后将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变,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    虎坦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张店村

  张店村地处下各镇的最西端,西邻福应街道,距县城5公里,距大卫世纪城3公里,是县中华大佛字文化博览园的规划所在地。元朝末年间先祖张运公自现上张乡迁居此地。14世纪40年代建造张氏宗祠,取名张店村,距今500多年。201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将原上王亭、百步塘、小平田的三个行政村调整为现在的张店行政村。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668户,2182人口,有党员65人,村内耕地面积2800亩,山林面积4000多亩。自上世纪70年代,村干部带领村民利用广阔的荒野,肩挑建大坝,溪滩造田500多亩,发展了蚕桑业,名列台州地区的重点村和省先进单位。后利用低矮山地和村北的沙性土壤,因地制宜,发展了蜜梨、杨梅、板栗和大棚蔬菜、水果等,逐年增加农民收入。   

林下村

  林下村位于下各镇长西部,南郊大战乡下方洋村,西郊张店村,北郊里积路村,距仙居县城5.5公里,在没有公路前下各去县城林下是必经之路。2013年,行政村区域规划调整,将原镇桥村归入林下行政村,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共有372户,总人口1181人,党员44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293亩,园地293亩,林地610亩,城镇工矿用地203亩,交通道路用地59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95亩,其他用地13亩。村干部借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项目进行农房改;全面清理村内沟坑,整治村内排污管道工程;为了保护村古建筑,目前开始修复三页门楼,积极推进新农村改造工作。   

西垟村

  西垟村源自怀仁顾氏之宗。祖宗顾立本是南宋时人,从江苏无锡到浙东任海防军官,后举家迁移至怀仁,其五世孙在怀仁西面平垟再分立门户,故名西垟。解放初,属怀仁乡。1958年为西垟生产队,1961年改为西垟大队,1984年改称西垟村委会,1992年5月并入下各镇,2013年改为西垟行政村。西垟村位于下各镇集镇区西面,东至路南、路北村,南至杏村,西至下华村,北至湖其园村。台金高速穿过西垟村,管铁线位于村北面。现有居民298户,在册人口1032人,其中党员33人,共分为5个村民小组。近年来,朱溪水库移民安置征地工作正在进行,镇南路西延段、村内污水管道正在施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及美丽乡村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并在积极创建“中国淘宝村”。   

下华村

  下华村位于下各镇西部,距镇政府4公里,村内有195户、总计578人口,共有党员17人,分四个生产组,耕地面积305亩。自70年代以来村80%良田由溪滩改造而成。近年来,经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及美丽乡村等工作的顺利实施,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变,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华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东岙村、车塘村相邻。  

湖其园村

  湖其园村有336户、1045人,分8个生产组,党员25人,耕地面积505亩。辖区内有下各镇最大的工业园区—创新园区。据宗谱记载村东北有湖,唐贞观年间,湖边有福善堂,悟空和尚磐于湖中,使湖有声,称“声湖”。居于湖边的人姓张,叫磐湖族,至宋祥兴二年,洪水毁湖,村民才迁于次,此地因溪流绕宅,茂林修饰,故称“淇园”,淇至水也,从磐湖迁入后才改成“湖淇园”,后当地与“其”同音,演变为“湖其园”。   

杨砩头村

  杨砩头村地处下各西部平原,距仙居县城10公里,村庄南面靠山,另三面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共509户,总人口1732人,党员人数36人,分为12个村民小组。村内有耕地面积达960多亩,山林面积470多亩,主要种植有桃花、葵花、油菜花、荞麦花等,是远近闻名的秀美田园。   杨砩头村内有一条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的汤归古堰,古堰位于村西南,引朱溪下游水灌溉,受益面积达8000多亩。汤归堰是仙居县首条古堰,建堰时间比圳口堰早46年。   

东岙村

  东岙村位于下各镇东部,括苍山脚下,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通往括苍山风景区的主通道,下有东许、下莲、殿下、东岙4个自然村,分为7各村民小组,共有227户、总人口706人,党员19人,耕地面积450亩,山林500亩,种有水果800亩,其中东魁杨梅700亩,板栗、柑桔、樱桃等100亩。    东岙村与前泮村、里积路村、路北村、新建村、里基岙村、双娄村、独山村、新路村、厦阁村、杏村村、东升村、下高村、后田坑村、羊棚头村、后冯村、黄梁陈村、马垟村、塘头村、路南村、西郊村、下王沈村、下洋村、上官村、瓜洲村、西陆村、社山村、下张村、山下英村、虎坦村、张店村、林下村、西垟村、下华村、湖其园村、杨砩头村、车塘村相邻。

车塘村

  车塘村原先由七个自然村组成,公社化后,在1958年合并为车塘村。如今的车塘村还包括四个自然村,即车塘、前桥、怀仁宫、徐家清。车塘村多徐姓人家,每年清明时节,会在车塘村张湖山举行近千人的徐氏祭祖大典,场面颇为壮观。共有967人,274户,7个生产组,党员32名,村内共有耕地面积475亩,其中水田455亩,旱地20亩,村民勤劳朴实、民风淳朴。车塘村位于管铁线沿线,交通便利,距离县城仅14公里。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里基岙村特产大全




里基岙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