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金华 >> 武义县 >> 柳城畲族镇 >> 新荷村

新荷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荷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荷村简介

  十里荷花景区位于新荷村边上,种植宣莲5000余亩,赏荷观景连绵十余华里,故有“十里荷花长廊”美称。被誉为“江南第一荷花之乡”。这里依山傍水,山青水秀。夏日,荷花盛开,莽香娇颜,千姿百态,并有“双塔”辉映,风景如画,是游客观赏荷花的游览胜地。
  荷花物种园是十里荷花景区的精粹之处,面积200余亩,植有从中国农科院、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引进的优质籽莲、观赏莲、睡莲等320多个荷花品种,形成“小小田园集天下名莲,株株名荷让游客尽赏”的美丽景观,使游客尽情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景区内有观荷亭、清风亭、莲文化和廉政文化长廊、荷花仙子塑像等景点,成为中外游客的赏荷胜地。
  区内的莱峰塔始建于粱大同年间,有l400多年历史。2002年重修,塔高26米,七层六面.与龙眼山上的巽峰塔相映争辉。登莱峰塔观景,远望“十里荷花翻彩浪”,近观“百种名莲竞娇姿”,如入仙境.别有诗情画意,令游客心旷神怡,流“莲”忘返。
  荷花盛开季节,双休日每天推出一台畲族风情表演节目,畲家敬茶、敬酒、畲族山歌对唱,畲族婚嫁习俗等具有浓郁畲族风情的表演可让游客大饱眼福。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723100 321000 -- 查看 新荷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荷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荷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弄畈村

  弄畈村有235个人,72户人家,党员12个,预备党员1个。人均收入3500元。该村有耕地面积156亩,林地面积9917亩.该村特产为莲子。    该村早期在宣平溪水库,1987年,迁移到如今这处。该村近几年在领导部门的关心和村民们的同心协力,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整个村一片新象。正大步向新农村建设前进。   

金山尖村

  金山尖村座落在武义县柳城镇城区西北方向,距镇柳城镇1公里,属近城郊的低丘及河谷冲积平原,有宣平溪支流西溪经过村前与堰下村隔溪相望,柳四线(武义至遂昌的公路)经过本村,与西联乡马口村河涧村相邻,是汉畲杂居村落。全村由金山尖、水背下、外铺畈、上山百、横山、三丘头等6个自然村组成,有村民小组5个,全村拥有548个人,185户人家,党员21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我村拥有耕地面积443亩,林地面积2300亩。本村特产为莲子、茶叶、香菇。莲子100多亩,茶叶300多亩,香菇100000袋。   为整治村容村貌,投资十几万元装修了村老年活动室,建了一座公园,并投资十几万元修建了一条水泥路。整个村一片新气象。  

屛山村

  屛山村原本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屛山,99年后下山脱贫全村45户共计130人,其中党员9个,其主要经济农作物是高山有机茶叶,板栗,宣莲等,村内现有田地100多亩,村庄建设达到小康标准,农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下山脱贫不仅从经济上更从思想上给我村农民带来了新变化,我村将会紧跟社会的步伐,把我村建设的日益完善。  

麻济村

  麻济村拥有260个人,91户人家,党员12个,预备党员1个。人均收入4400元。该村拥有耕地面积443亩,林地面积2300亩,有4个自然村.该村特产为莲子,茶叶,香菇。    为整治村容村貌,投资装修了老年活动室。建了一座公园,并投资13万盖了办公楼。整个村一片新象。正大步向新农村建设前进。   

新塘村

  新塘村地处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西南方向,与松阳、遂昌县毗邻,下辖 4个自然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全村302户,871人口,42名党员,535名劳动力。村耕地面积760亩,其中水田679亩,旱地81亩,山林面积12919.5亩,其中猕猴桃500亩,吊瓜45亩,高山四季豆200亩,甜玉米100亩,2008年人均年纯收入3800元。   全村依山而建,褐黄色的泥土建成的土胚房沿着山坡成排成片,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富有韵律感;狭窄的巷道幽深绵长,有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  

前湾村

  前湾村位于上松线边,现有农户202户,共计692人,村民小组6个,村民代表24人,党员35名。全村共有山林6443.5亩,耕地面积720亩,其中水田472亩,旱地248亩,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板栗、莲子,经济作物合计1187亩,其中茶叶409亩,桑园74亩,板栗410亩,果园4亩,宣莲290亩。前湾村村民在2001年以后纷纷向外走出去谋发展,超市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全村有90余户村民在外经商。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600元。   近年来,按照上级党委政府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主要内容,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前湾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由于村中外出经商人员较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2009年,前湾村结合自身实际,利用闲置粮仓,引进义乌来料加工企业—祝福制笔厂。该来料加工点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农民增收,使村民在家门口即可赚钱,既照顾到家庭又能增加收入,也不耽误农业生产。目前,该来料加工点已发展了加工工人50余人,成效显著。   2010年我村通过水利工程立项,投资数万元,将前湾堰坝修复工程做为重点工程推进,以保障我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所需。该工程通过县水利设计院的勘测设计,统一招投标的方式招标,后期验收成功。为我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根据菊花园总体规划,我村从桐乡、开封等地已经菊花品种近五百余种,并建立了杭白菊栽培示范基地。投资数十万元,建造美庐湾农家乐,入秋后,菊花园各色菊花盛开,吸引了不少附近村民以及经过的游客,游菊园、品农家菜。目前菊花观光园的基础设施基本建立,旅游效应前景乐观,我村将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要求,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庄其他事业发展。   

皮子源村

  皮子源是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全村有197户,524人,31个党员。耕地面积有400多亩,山林面积有18000亩,茶叶700多亩。全村有8个自然村,7个生产队。人均收入4400元。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个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青坑村

  青坑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有188户,595人,党员19名,耕地面积520亩,山林面积3377亩,其中该村的特产是香菇,桑叶,莲子,人均收入达到4350元,该村正大力发展有机蔬菜.  

江下村

  江下村是少数民族村,原有七个自然村,即江下、赤炎畈、金丝源、半个月、金交椅、火石坑,2010年5月,我村在得到县政府批准后进行了农房改造,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拆除旧房178座,24800平方米,旧房全部被拆除后新建新房104座,投资100多万建成了老年公寓,成为目前全镇唯一的老年公寓,并对全部进行了外墙粉刷,每座房顶上都有少数名族标志。农房改造时,我村一共整体搬迁了四个自然村(集中到中心村),使原来的七个自然村变成了现在的三个自然村(即江下、源口、赤炎畈),本村交通条件优越,山赤线公路公路紧靠中心村,康庄公路通向祝村--麻济--柳城,村处环境优美,东有石柱美景,南有三港电站水库,西有宣平溪,北有300亩无公害莲子。本村有7个村民小组,199户,591人,其中农业人口572人,少数民族人口292人。劳动力352人,外出开超市16户、48人,打工60人,从事农业244人,全村合计总收入约580万元,人均收入10100元。我村有耕地面积518亩,其中水田451亩,山林2955亩,公益林461亩。村里农产品有茶叶、宣莲、板栗、油茶、毛竹等,尤其以宣莲和板栗出名,是柳城主要的盛产莲子的村庄之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旧村改造进一步完成,各项基础配套设施的建立,我村将成为全县少数名族最美丽的村庄,也将成为全县农房改造最好的村。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村书记潘进平的带领,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江下村村民的物质生活一定会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会越来越优质。   

白岩头村

  白岩头地处山区,原本位于山头现因在县政府的领导下下山脱贫到台山脚下,全村38户128人,有10位党员。全村水田93亩,旱地9亩,村集体经济收入5.82万元,人均收入4400元。村内以板栗,果园为主.白岩头也是下山脱贫的示范村。   

冰坛村

  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冰坛村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柳城镇上松沿线的44省道旁,杉坑溪穿流而过,此地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冰坛村有3个自然村,即祝公鳌、冰坛、衫坑桥。4个生产小组, 118户人家,368个人口,200个劳动力,其中外出劳动力90人,从事农业110人。耕地面积240亩,其中水田233亩,年产量138吨,人均750斤(年报不实);山林总面积2327亩,其中毛竹100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4800元(年报不实)。农业经济发展总面积630亩,其中宣莲120亩、板栗120亩、茶叶80亩、茶籽300亩、水果10亩。村级集体收入7250元,其中房租6000元,茶叶承包款1250元。低保户4户,低收入户4户。残疾人10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配套组织齐全,共16名党员。   冰坛村现有党支部书记1人,村主任1人,村民代表、村民小组、村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老年协会、治保、调解等配套组织健全。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冰坛村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是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基本做到了按章理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比较强,“两委”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团结共事,分工合作,工作尽职尽责,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   三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成员之间交叉任职,有利于工作协调开展。  

县前村

  县前村位于武义县南部山区柳城畲族镇镇区所在地。柳城畲族镇是省级中心镇,金华市唯一的民族镇,也是全省100个欠发达乡镇之一。县前村现有耕地面积150亩,园地面积310亩,林地面积1856亩,辖11个村民小组,474户,127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75人,残疾人14人,五保低保9人,上一年人均收入7203元。全村有党员49名,预备党员3名,积极份子4名,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干部11人、各线负责4人。      长期以来我村两委能够做到相互协调,工作配合,特别重视团结一致。对于村务工作村主要领导带头挑担子,主管领导全心投入,其他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保证随时随地无条件服从配合村各项工作。正因为我村有一班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班子所以村各项工作能购顺利开展,上面布置的工作和任务也能够及时完成。并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等十几项荣誉称号。   

新荷村

  十里荷花景区位于新荷村边上,种植宣莲5000余亩,赏荷观景连绵十余华里,故有“十里荷花长廊”美称。被誉为“江南第一荷花之乡”。这里依山傍水,山青水秀。夏日,荷花盛开,莽香娇颜,千姿百态,并有“双塔”辉映,风景如画,是游客观赏荷花的游览胜地。   荷花物种园是十里荷花景区的精粹之处,面积200余亩,植有从中国农科院、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引进的优质籽莲、观赏莲、睡莲等320多个荷花品种,形成“小小田园集天下名莲,株株名荷让游客尽赏”的美丽景观,使游客尽情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景区内有观荷亭、清风亭、莲文化和廉政文化长廊、荷花仙子塑像等景点,成为中外游客的赏荷胜地。   区内的莱峰塔始建于粱大同年间,有l400多年历史。2002年重修,塔高26米,七层六面.与龙眼山上的巽峰塔相映争辉。登莱峰塔观景,远望“十里荷花翻彩浪”,近观“百种名莲竞娇姿”,如入仙境.别有诗情画意,令游客心旷神怡,流“莲”忘返。   荷花盛开季节,双休日每天推出一台畲族风情表演节目,畲家敬茶、敬酒、畲族山歌对唱,畲族婚嫁习俗等具有浓郁畲族风情的表演可让游客大饱眼福。  

东西村

  东西行政村,驻地叶宅,由东社,叶宅,过路田三个自然村组成,解放初期建立东西行政村,1956年建立东西行政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属柳城(曾名卫星)公社竹客管理区,1961年建立东西村委会,辖撒三个自然村,有耕地540亩,种水稻和杂粮,山地面积广阔,是木材的主要产地之一。叶宅是东西村委会驻地,民国《宣平县志》载有叶宅地名,元朝有叶姓,从松阳卯山迁来定居,村以姓氏起名,故为叶宅距驻地南0.9公里,村呈圆型,座落两小溪汇合处,东社属叶宅,因解放初农业合作社建在此地,又座落在叶宅的东面,后命名为东社、清朝中期叶姓从松阳卯山迁入叶宅,后有曾、陈二姓相继迁来,东北衣山,西南有小溪,竹客至松阳公路而过;过路田:从前竹客至松阳要路过此地,村建在田边,遂名过路天,东旁小溪,西依山,南北有田垄。本村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距镇政府住地11.3公里,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3个,农户213户,人口613个,劳动力309个,其中:男劳力169个,女劳力140个;耕地面积514亩,其中水田514亩;山林面积5560亩。2012年全村种植农作物514亩,其中:粮食作物305亩,粮食产量137.25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3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人均纯收入5530元。  

石门洲村

  石门洲村位于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南部竹新片上松线44省道旁,下辖龙门洞、石门洲2个自然村,共132户420人,有4个村民小组,党员19名,耕地面积287亩、山林面积5300亩,农民人均收入3800元。  

叶坑村

  叶坑村拥有147个人口,46户人家,党员有9个预备党2个。该村拥有山林面积1058亩,耕地面积176亩。人均收入3700多元。   该村拥有一个锯板厂,小规模的养猪厂7个,1年有2000多头,这给叶坑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叶坑村开发出50亩地,这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座茉莉亭也给叶坑村带来了公园色彩.  

半塘村

  半塘村位于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全村共有119户,人口377。有6个村民小组,村里有耕地面积346亩,其中水田294亩,村里的主要特产是猕猴桃,毛竹,板栗等,其中板栗有近50亩,果园100亩,2007年人均收入为3400,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半塘村村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金川村

  金川村位于武义县的南部,是一个自然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有122户,361人口,党员19名。拥有水田面积249亩,旱地面积25亩,山林面积3285亩,村民的人均收入4400元。该村的农业特色是茶叶,油茶,食用菌,分别有120亩,20亩,1.8万。在毛泽东诞辰113周年之际,老人们带着7000多枚毛泽东像章在金川村办起了毛泽东像章展。2000年至今,金川村开办老年活动室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办了金川村关协科技文化图书室等等,图书800余本,丰富了村民的生活.  

上河村

  上河村位于武义县南部山区,有86户,304人口,党员20个,土地面积300多亩。上河村是茶农致富的典型村庄,并提出了“继续抓好名优茶,积极开发有机茶,普及无公害茶”的工作思路。随后武义县的茶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武义县茶园总面积10.5万亩,产量6800吨,产值2.05亿元,产值较2000年翻了一番,地方名茶“武阳春雨”还获得了“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该村的特色产品是莲子,莲花朵朵,犹如村子一样“出水芙蓉”。   

乌漱村

  乌漱村位于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近几年来村里投资了3万多元,改造了村内道路1000米排水道410米,全村道路上安装了路灯,耕地面积430亩,山林面积8686.5亩,海拔500米,全村面积609平方公里。全村有11个党员。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下圩村

  下圩村位于武义县南部山区,是以农业为主的村庄,由7个自然村组成,是武义县典型的少数民族——畲族,少数民族占90%。该村123户,368人口,党员19名,水田面积158亩,旱地面积12亩,山林面积1338亩,茶叶面积88亩,村民总收入72000元,人均收入4400元。该村的特色产品是莲子,茶叶,尤其是香菇。种养香菇是该村近年来兴起的一大支柱产业,经镇农技人员精心指导,放养冬菇104.4万袋,平均每亩收入高达22254.7元。目前“吨粮万元”工程不仅在全镇实施,而且在全县得到推广。1994年,镇农技站在县前村建起180亩板栗示范基地。针对山区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该镇农技人员于今年初又在县后村建立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并准备建立120亩“龙山名茶良种基地”,以进一步推动全镇的名优茶生产。  

全塘口村

勤里村

  勤里村位于义桥镇南面,村庄三面环山,东靠云峰村,南至前山,西至富阳渔山,北至青山。常年青山绿水,风景优美。2005年村规模调整后,由原勤丰、里陈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510户,人口1640人,耕地面积500亩,山林面积3200亩。2009年度集体经济年收入11.8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1000元。   全村现有党员66名,6个村民小组,村三委班子成员6人。村三套班子人员帯领村民努力探索发展经济新路,走“工业强村,商贸富村,三产兴村”之路。全村工业经济主要靠装饰布加工、销售,近百人常年外出经商,近年来三产服务业有所发展。全村社会安定,村民生活水平年年提高。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同步协调发展,村民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先后被上级部门评为文明村、平安村、信用村等。   村级组织状况:村级组织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联合社、共青团、民兵连、计生协会、老年协会等组织构成。   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使勤里村的村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云溪村

  云溪村座落在柳城镇城区北部,原云华乡政府所在地。云溪村由溪口、月蚕、塘源坑、后潘、后塘底、黄塘岗、新田畈等7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在溪口村,现有居住农业人口1856人,劳动力1125人,农户687户, 2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1360亩,山林3880亩。2008年人均收入4850元,村以蚕桑、猕猴桃、茶叶为主导产业。  

车门村

  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车门村共有9个自然村,即龙福寺弄、平舒、栗山、明山殿脚、林家、中央畈、白水脚、凹杨弄。村民小组6个,农户126户,人口423人,其中73%为畲族。村林业面积1500余亩、耕地面积320亩,茶叶面积385亩,板栗面积45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左右主要依靠茶叶和板栗的承包收入。村民人均收入达4800元,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板栗及外出经商和务工等收入。   车门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23人,党员素质高,党风端正。每月的15日为党员学习日,组织党员进行远程教育、政策学习,讨论村内事务,为领导班子提意见、谋发展。党支部建立党员岗位职责制度,让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体现,并时刻以身作则,牢记自己的历史责任,树立榜样,为村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村两委班子关系协调、自治管理水平高,能够驾驭全局、发挥职能应对村内的各项事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得民心。   


新荷村特产大全




新荷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