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南通 >> 如皋市 >> 白蒲镇 >> 勇敢社区

勇敢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勇敢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勇敢社区简介

  勇敢社区是江苏省南通如皋市白蒲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206821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82。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邓杨村、朱家桥村、蒲东社区、蒲西社区、合兴村、松杨社区、塘堡村、黄行村、钱园社区、姚家园村、朱窑村、康庄村、姜北村、林梓社区、沈桥村、杨家园村、文峰社区、桥口村、沈腰村、蒋殿社区、月旦社区、文著社区、顾岱村、斜庄社区、新陆村、跃进社区、光明社区、前进社区相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682105 226000 -- 查看 勇敢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勇敢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勇敢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邓杨村

  邓杨村位于白蒲镇北部,新长铁路穿村而过,并在邓杨村设立白蒲客运站,货运站,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由原来的邓杨、王园、王坝三个村合并而成,有7名村干部,共有30个村民小组,邓杨村有980户,有3687人口,党员79名,有耕地面积5699亩,有村居民点两个。全村有公司制企业8家,非公司制企业16家,240户个体工商户,养殖大户32家,现代农业建设在邓杨村也掀起了热潮,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如皋市寿奉稻米专业合作社等组织,2008年人均收入近万元,长寿大米是邓杨村的特色产品,远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村卫生体系健全,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六清六建工程达标率为95%。邓杨村利用火车站在邓杨村这个区位优势,全村正在努力打造村庄特色旅游产业。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到邓杨村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朱家桥村

  朱家桥村位于如皋市白蒲镇东北侧,盐通高速从村的南北方向横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地域面积6.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9亩,全村辖37个村民小组,1363户居民,总人口4653人。朱家桥村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带,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是现代化绿色农业产品生长的理想基地。   近些年朱家桥村工业经济逐渐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结构,主要以机械、食品、针织、纺织、服装为主,私营个体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08年新增定报企业2家,公司制企业8家,非公司制企业5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8家。现代规模农业建设也掀起了热潮,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组织。08年实现产值超过1.8亿元万元,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成功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小康村。  

蒲东社区

  蒲东社区(于2001年4月由原长池、马池、蒲东、蒲南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面积为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710亩,41个村民小组,1672户,5386人。   社区支部共有党员152人,支部委员7人,党小组4个,居民委员会由8人组成,经居民推选出居民(议事)代表162人,社区经济合作社、团支部、妇女联合会、民兵营以及民调、治保、计生协会、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健全。   近年来,本社区的集体、民营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拥有建材、纺织、针织、酿酒、粮食、蔬菜加工等工业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定位准、起点高,拥有青花菜、荷兰豆、大蚕豆种植基地,志明、新华养殖场。全村2008年实现三产总产值2.52亿元,人均收入3.8万元,人均纯收入8200元。  

蒲西社区

  白蒲镇蒲西社区位于白蒲镇西首,紧临通扬运河,由原来的蒲西、蒲北、姜桥、和平、姚园五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社区现有35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2927亩,总人口5170人,社区共有中-员160人,村干部处于新老交替阶段,现共有10人。   社区交通便利,丁平线、白下路贯穿全社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社区以工业发展为主体,现有46家企业,其中公司制企业23家、定报企业13家。形成了以南通华东油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机械设备零配件加工为辅的产业链条。同时羊毛衫加工、服装制造加工、工艺品制造为全社区的工业多元化增添了色彩。2008年社区工业产值超12亿元。多岗位的提供,提高了社区农民的收入,全社区2008年人均收入达11756元。   农民集中居住区富民花苑,水、电、绿化、卫生设施、排水系统已全部完工,建成房屋120栋,入住110户。   

合兴村

  合兴村地处林梓镇东南,沿海高速贯穿南北,通扬运河依村而过。辖区内共有2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200多人,耕地3080亩。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力地推进了社区的和谐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先后获得南通市生态文明村,南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南通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历史上合兴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近几年,在“双强”“双带”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力发展了织造、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养殖等产业,涌现了一批成功致富的典型,极大的壮大了村域经济,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合兴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建携全体村民热烈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此投资兴业!   

松杨社区

  松杨社区位于白蒲镇北首,全村面积3.45平方公里,现有21个村民小组,农户1208户,人口4200人,农田2939亩。境内二级公路--蒲黄路由东向西从沿海高速白蒲出口横贯松杨社区,南与镇区唇齿相依,如皋市第一职业中学坐落松杨社区,人才优势明显。全村21村民组格局基本为300米×600米的方块形状,全村工业经济发达,现有大小企业2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4家,全村80%以上的劳动力以务工为主,2008年人均收入9810元。  

塘堡村

  如皋,位于长江、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使其正式跻身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她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千百年来,如皋人携手自然,铸就了独具魅力的三张名片:长江、长绿、长寿。   塘堡村位于如皋南部,古镇白蒲西部,综合考虑,是您投资创业的较佳选择。   交通便利   塘堡村东临沿海高速,西倚204国道,位于新长铁路白蒲货运站和白下路交汇处。   劳动力资源丰富   塘堡村3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278户,共4374人,劳动力2346人,。   环境优美   塘堡村主要以工农业为经济支柱,在合理利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了居民用地,并与村委会活动中心、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等融为一体,全村绿化面积达40%,居民小区建设获得市级表彰,是您生活办公的理想场所。   工业园区初显规模   塘堡村工业园区,建于与新长铁路交汇的白下路沿路,现拥有公司制企业13户,非公司制企业7户,形成以皋亚钢结构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工业园区,年创产值一亿三千万元,个体工商户168户,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企业的齐心协力下,工业园区的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今年整体增资亿亿多万元,工业园区的建设,正初现规模。   良好的服务体系   塘堡村党支部、村民委会在书记兼主任蒋建国同志的带领下,树立“服务人民创收、服务企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各分管干部分工负责,热诚为村民创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服务,使村民创业安心、企业发展顺心。   ……   所有的介绍不如您的一次实地考察,投资过程中,一次的考察,或许是您一生的重大抉择,欢迎您来塘堡村考察。   塘堡村地址: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如皋车站乘黄色白蒲班车可直达),我们也可派专人接送。   

黄行村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黄行村地处镇东北,北倚林梓镇,东邻如东县汤圆镇,南接通州市新联镇,交通发达,现有通达水泥公路全村境内一横一纵达6公里。黄行村由湾楼、顾井和黄行三个自然村合并,现有31个村民小组,农户1164户,人口3888人,耕地面积4267亩。村公共服务中心设备齐全,并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室、便民服务室、警务室、民主理财室、民兵营办公室、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活动室。   全村以外出经商和农副业为两大支柱,现有企业21家。养殖业是黄行村农民近几年来走出来的发展致富新道路,现有专业养殖户28家,其中规模养殖大户8家。   近年来,黄行村先后荣获如皋市文明村、村民自治模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经营管理先进村、土地管理先进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改水达标村等荣誉称号。环境整洁,农业发达,工业发展,民风淳朴,村民热心,村领导班子团结是黄行村的特点。  

钱园社区

  钱园社区位于白蒲镇镇东,人口5018人,面积约6平方公里,辖39个村民小组,社区两委会因地制宜,积级发展生态农业,依托丰厚的地势资源,先后建成了生态绿色园区,大力培育花卉苗木、特色稻米、畜禽养殖、蔬菜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2012年年底,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88元。   从1978到2012年,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而今,钱园社区这片热土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钱园社区这颗镶嵌在白蒲镇镇东的璀璨明珠,正发出耀眼的光辉。如今的钱园社区绿意盎然,碧水蓝天,交通便利,人民安居乐业。如今的钱园社区人正踌躇满志,锐意进取,准备踏上新的征程,抒写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34年来,钱园社区党委一直以强村富民为宗旨,带领全社区人民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30年来,全社区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稳定,群众生活逐步迈向小康。全社区人民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交通建设、绿化基地建设、水泥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都是社区历史上的伟大工程。当前,一个经济腾飞、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新星正在白蒲镇镇东冉冉升起,并将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一、因地制宜,搞好农副业生产。钱园社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总要求,从社区实际入手,积极调研,认真谋划,先后建立过棉花种植基地、蘑菇种植基地、幼猪养殖基地、黑0猪繁殖基地…….   二、科学发展,抓好经济建设。钱园社区大力扶持民营产业,改革开放至今,共有民营企业45家、近300家个体工商户在本社区落户,促进了本社区的经济发展,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三、关注民生,搞好社会建设。近年来,钱园社区注重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深入。努力使全村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农村卫生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9%,基本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5万元,保障了农村-的基本生活。加大对孤寡老人的关心和照顾,将五保户送敬老院进行集中供养,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全面加快群众娱乐设施建设,新建文体健身广场1个,活动室2个,村级图书馆1个,爱心超市1个,为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就业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就业政策,搭建就业平台,积极鼓励劳务输出,多途径组织群众参加技能培训,全年共输出劳工1500多人,增加群众收入2千多万元。   四、发挥优势,抓好党建工作。钱园社区以党的-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党政一班人精诚团结,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努力提高社区党元的素质和水平。实践证明,农村党员的素质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充分利用技术讲座、观看电教片、以会代课等形式,对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步群众进行培训。大力实施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惠民工程,钱园社区党总支制订了全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配备了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的专职管理员,要求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收看一次以上,每次2个小时。   五、和谐稳定,做好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是社区党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为全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因此我们设立了便民服务室,保证每天有人接待来访群众,实行首问负责制。平时主动深入群众,下到最基层,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用“爱心”和“真心”来对待群众。尤其是对于一些-老户,不回避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逐一妥善处理。做到了不积压,不拖延,保证了办案效果。通过电话、座谈等形式,定期进行回访,查验群众满意度。   六、展望未来,发展交通事业。三十年来钱园社区的交通事业有了蓬勃发展,1978年,钱园社区的公路里程几乎为0,现在的钱园社区的黑色路和白色路网建设里程达到了10公里。彻底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沿海高速修建于2002年,从钱园社区通过,并在本社区建有到白蒲镇和如东的高速公路出口,该路的修建是通过钱园社区的第一条国家级公路,该路级别、质量、设计都非常高。连接南北大中城市,交通十分方便,带动了钱园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加快了钱园社区与大中城市的联系,促进了与发达城市的交流。   钱园社区-------这个昔日闭塞的经济小镇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和文化的积淀,已经成为一只雄鹰,羽翼渐丰,正待鹰击长空,鹏程万里,走向新的辉煌。我们一定利用好新的区位优势,打造品牌钱园,和谐钱园,成为全镇经济的又一增长点和亮点。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姚家园村

  近几年通过村干部的努力,依靠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社区现有27家企业,其中公司制企业12家、定报企业4家,2007年工业产值达10亿元,2008年预计将达12亿。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村统一种植优化优良品种茴香豆面积超过100亩.是生猪养殖特色村全村1012户,有偿服务855户饲养母猪占全镇四分之一,2007年收入水平1416万元,2007年人均收入达8600元,2008年预计将达10050元。   姚家园村位于白蒲镇西首,由原来的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31个居民小组,1012户,耕地面积4200亩,总人口4100人,全村共有中-员132人,村干部8人。地处白蒲镇东南,西接蒲黄公路,至沿痛高速白蒲出口1公里,南接通州新联镇,东接如东新店镇,交通条件方便.  

朱窑村

  朱窑村有36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4972亩,目前已有12个村民小组,312户农民,580亩土地参股,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并建立了荣娟果蔬专业合作社,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现有社员480户,主要从事荷兰豆、刀豆、缸豆,青花菜、青蚕豆等蔬菜种植销售。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及销售一条龙服务,并与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长期合作,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康庄村

  如皋市白蒲镇康庄村,位于如皋市东南部,与通州市平潮镇接壤。由原来的五十里、建国、邹店、康庄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31个村民小组,全村地域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4680人,农户1346户,耕地4632亩,村干部7人(定职3人),党员104人。老204国道和通扬运河并排横穿于康庄村东侧,在康庄村境内从南到北有4.5公里;东距沿海高速公路出口仅2.5公里;南边紧邻通州市;西面与姜北村相邻,新长铁路从康庄村西部斜穿而过;北边与文峰村以白蒲建华液压机械公司北面的河为界。康庄村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乃招商引资之宝地。   近年来,在市、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精神和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丁国炎同志为首的村委一班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大力发展村域经济,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而有序地得到发展。农业上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棚设施栽培、高效作物、规模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同时与相关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工业上面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村里现有个体工商户168家,村里的公司制企业从04年的8家发展到现在的59家,实现全村经济总收入5.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0180元;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先后有南通久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依乐雅服饰,成达液压,东昌机械,华鸿制线、齐鸣禽业、润泉服饰等十余家企业入驻,远近闻名的企业村,建筑业发达,液压机械在行内享有盛誉,农业主要种植棉花、油菜、水稻、小麦等作物。目前依托南通久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优质蔬菜,大棚种植四青作物,依托齐鸣禽业培育万羽鸡场4家。目前致力于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已任,康庄村环境优美,拥有垃圾箱60只,填埋场1个,并制定了严格的垃圾管理制度、管理组织机构和保洁员管理制度,绿化造林10000株以上。村级党支部机构健全,村党组织机构完整,除了村委会常设机构、村民兵组织、文体活动中心、党员之家、议事大厅、村民教育学校、妇代会等,还成立了别具特色的农家书屋、爱心学校、党员远程教育中心、爱心超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场所,切切实实为村民提供满意服务。为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村委会坚持村务公开,组织民主理财小组,于每年的1月、4月、7月、10月的8号进行村务公布和财务公布。和上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建立了如12315消费维权联络站、工商管理局驻村站点、安全生产办公室和食品药品监委会等。并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有篮球场,健身场,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新建成一所敬老院。社区医院一所,设备齐全。村里自筹资金兴修道路,整治沟河,美化环境,使村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村多次被评为市文明村、市小康村、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南通市民营经济发展明星村、市计划生育先进村、“双带五星村”、“市生态村”、“如皋市优秀民营企业亿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民兵组织”、“十佳农家书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康庄村正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的环境,热情的服务欢迎国内外广大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姜北村

  姜北村坐落在古镇白蒲镇西南,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南与通州市平潮镇相连,西接九华镇。东有通杨运河和沿江高速公路,西有新204国道。姜北村距上海仅122公里,具有通江达海、承南启北的区位交通优势。新长铁路穿境而过,与陇海铁路、沪宁铁路、宁启铁路相连,货运、客运可从所在镇白蒲镇火车站到达全国各地。这里距南通机场仅20公里,从南通机场可直达北京、广州。姜北村距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南通港、如皋港仅30公里,连接长江沿岸各大港口,出江入海通达世界各地。这种江海河联运、水陆空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为“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拓展延伸提供了前沿阵地,为姜北经济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创造了最佳通道。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姜北村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分,无霜期较长,光、热、水高峰基本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全年平均气温为14.6℃,月平均以1月份最低,为1.8℃;7月份最高为27.2℃。年平均日照2041.5小时,8月份日照最多,为229.8小时;2月份最少,130.7小时。年平均降水数为121.3天,年平均降水量1055.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15.6天。村境内在历史上未出现过MS>4.0级的地震记载。村境内无环境污染源,无沙尘暴天气。   全村现有29个村民小组,农户1200户,人口4100人,占地面积5000亩。全村以外出经商和农工劳务为两大支柱产业,现有企业8家,2005年全村实现三业总值4.5亿元,人均纯收入7400元,是名副其实的富庶小康之乡。   含硒宝土,天香馥寿。姜北村境内土壤质量高,适合各种作物种植。值得称奇的是姜北村土壤中含有硒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直接影响了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黄标主持了对姜北村土壤的采集和研究,发现姜北村土壤中含有效态硒、锌、硼、镍等微量元素,硒有抗衰老、防癌变的作用;锌能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并参与酶的代谢,提高免疫功能;硼影响人体钙、维生素D、氨基酸或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代谢。土壤中的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组合正好适合人体,通过食物链吸收,提高了姜北村居民的搞衰老能力。   社会和谐,人民安居。姜北人勤俭朴素,心志平和,生活从容,社会稳定,安居乐业。全村已有12年未发生刑事案件,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达99%。全村电信设施遍及每个角落,每百户拥有电话180部。有线电视全面普及,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为全市有线电视工作先进村。   持续发展,蓝图绘就。放眼姜北村,投资兴业春潮涌动,为适应投资热潮。我们坚信,古老而又年轻的姜北一定会展翅高飞,铸就辉煌!  

林梓社区

  林梓居位于通扬运河两侧,西与文著居接壤,北与月旦居和沈腰村相邻,东邻蒋殿居,南靠合兴村,是林梓镇镇政府所在地,亦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居地域面积7.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985亩,占总面积的36.29%,人均耕地0.65亩,内外河水面180亩。全居共有46个居民小组,总居住户2420户,6133人。社区党委下辖1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8名。全居有镇属定报企业24家,其他私营企业30家,个体工商户986个。林梓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成教中心、文体中心广场均居居核心区域。近两年来,我居积极响应如皋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创建江苏省卫生居工作的号召,结合镇区环境打造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全体居民热情参与,极大地改善了镇区生产生活环境。   我居投资1697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着重围绕“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水源净化、居亮化”等组织实施,建成三个居民集中居住小区,入住162户;铺筑居间公路14条,计18公里;配合政府实施了梓康苑、明珠花苑、红木物流一期、振兴路、污水处理厂、林梓大桥二期、高阳路等级提升、文体广场等工程;区域教育现代化拆迁兴建、农贸市场改建、扑克牌厂区改造等工程正在进行中。先后清理疏浚河道26条,计12公里,水源得到净化;拆除乱搭乱建违章32处;清除生活垃圾720吨,建筑垃圾3020吨,草垛、灰堆1032个;清除露天粪坑362个,建成和改建镇区公共厕所三座,建成无公害户厕2323座,包括25个沼气户和162个小区集中居住户;新建居民健身广场等文体娱乐场所3个;建成标准居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卫生户厕率达到96%;设立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栏十个,书写各类创卫宣传标语120多条,举办专题健康教育讲座10期。实现了居面貌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居民文体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面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近年来,社区党委、居委会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晰了“三二并举,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先后协办了林梓农贸市场,实现了社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社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的建设,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文明新风,营造了诚实守信、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被评为南通市文明村。   现在,林梓社区人信心百倍,在社区党委、居委会的带领下,正满怀豪情,向着建设一个经济发展效益良好、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明显、村容文卫稳步发展、基层组织切实加强的新型、和谐、文明的社区阔步前进。   

沈桥村

  沈桥村位于白蒲镇的最西部,西至下原镇陈桥村,东至唐堡村,南至姜北村,北至唐堡村。耕地面积4637亩,34个村民小组,1290户村民,4435人。共有7名村干部,全村90名党员。有创业能力的党员30人,普通党员已办公司2人。   2001年5月,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镇政府将原来的3个行政村(沈桥,马桥,汶池)合并为现在的沈桥村。现由龚海祥担任书记。   农业:沈桥村以大白菜而闻名,口味纯正。每年的大白菜种植面积累计5000亩以上。去年新增了两个农民合作社,一个是如皋百勋银杏合作社,另一个是如皋沈桥大白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有计划的进行产品的种植与销售。   工业:全村共有7家公司制企业,13家非公司制企业,120户个体工商户。   南通飞尔特服饰有限公司,位于白下路南侧,始建于1996年,2002年扩建,原厂名为福源工艺品厂,2008年二次扩建,改为南通飞尔特服饰有限公司,拥有职工近200人,主要经营服装的加工与销售.   南通南亚工艺品有限公司,位天白下路北侧,始建于2005年,原厂址为沈桥村一组的家中,后搬迁,取名为南通南亚服饰有限公司,有职工150人,从事进出口服装工艺品的加工、销售;   华星酒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从事黄酒的生产、销售。   沈桥村自合并后,1997年8月兴建了新的村公共服务中心,集办公、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共投资20多万元。村卫生体系健全,卫生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8%。近年来实现了自来水普及率100%;全村85%以上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自推广以来入户率也已达80%。沈桥村先后荣获人武我作先进集体,殡葬改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村居建设经全体村民的努力,居住环境大幅改善。已有两个农民集居点。新建水泥路面10000米以上,新建防渗渠10000米以上。新建主干道桥梁五座。人民生活水平大在提高,2014年人均纯收入约16000元。   沈桥村利用区位优势合理规划了商居用地,并与村委会活动中心等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村庄特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勇敢社区

  勇敢社区是江苏省南通如皋市白蒲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206821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82。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邓杨村、朱家桥村、蒲东社区、蒲西社区、合兴村、松杨社区、塘堡村、黄行村、钱园社区、姚家园村、朱窑村、康庄村、姜北村、林梓社区、沈桥村、杨家园村、文峰社区、桥口村、沈腰村、蒋殿社区、月旦社区、文著社区、顾岱村、斜庄社区、新陆村、跃进社区、光明社区、前进社区相邻。  

杨家园村

  杨家园村位于如皋市白蒲镇西南方,南至姜北村,北至唐堡村,东至蒲西村,西至沈桥村。耕地2830亩,共有村民小组26个,人口3960人,党员72名,农民人均收入8100元,呈上升趋势。   2001年5月,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镇政府将原来的3个行政村(杨家园、姚一、晨光)合并为杨家园村,合并之后由顾良建担任杨家园村书记。   村内生产发展:   A、农业方面:去年新建1个农业项合作社,有十年以上的农业种植基础,主要盛产大白菜、水果等。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大跨越,面积近500亩,亩产值8000元,项目农业使土地流转,劳动力得到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出资总额1446000元。   B、工业方面:发展工业项目4个,固定资产投资近600万元,杨家园村有民企18家,其中公司制企业5家,订报企业1家,年产值近2亿元。   南通创力锻压机床有限公司:2004年10月始建,2005年2月正式投产使用.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职工人数40人,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年产值4500万元.经营范围:锻压机床生产销售。   道路:东西姚马路穿境而过,北面蒲黄线,南至姚园河,南北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使的姚家园村的交通十分便利。   桥梁:新建了2座桥梁,改造3座危桥,投资近50万元;   水利:为方便农田灌溉,共做防渗渠6560米,投资近18万元,疏通5条灌溉河道,全长9200多米,使农田排灌便利,旱涝保收;   自行政村合并之后,兴建村公共服务中心,成为全村人民的文化娱乐中心,投资15万多元;共有两个农民集聚点,人民生活质量也逐年提高。近年来实现了自来水普及率99%;全村85%以上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自推广以来入户率也已达80%;绿化普及350亩,树苗加人工投资近2万元,杨家园村先后荣获南通市文明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今年正在申报江苏省生态村,总体发展处于全镇领先。   

文峰社区

  文峰居位于千年古镇白蒲镇南边,与镇中心相邻,总人口5800人,总面积5016亩,以大白菜为主要经济作物,是长寿食品,畅销全国,效益可观,以江苏南天集团、水泥厂、铸造厂、扎花厂为龙头企业,通扬公路、新长铁路、通扬运河贯穿文峰居,交通便利,是商人投资发展的好地方,文峰居环境宜人,是长寿之乡,投资也好,休假也好,选择文峰绝对没错。   我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的-、-确定全居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立足村情,更新观念,抢抓机遇,跨越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获得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五”普法、“安全生产”和“土地复垦”等工作的先进荣誉称号。   近年来,文峰居不断更新发展观念,积极招商引资,盘活资产,建设小区,美化村容村貌,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特好的条件。   文峰居办公室电话:87896114  

桥口村

  桥口村位于林梓镇东首,由原新源村、平刘村、陈楼村、桥口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如东交界,西与蒋殿村交界,北与丁堰镇交界,南与白蒲交界。林梓镇桥口村共有4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96户,总人口4796人,总承包面积5679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49元,全村为全面建成小康村共同努力。   在市、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精神和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孙玉君同志为首的村委一班人,紧紧依靠和团结桥口村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展村级特色产业,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而有序地得到发展。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种植业、主攻畜牧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武装广大农民群众。面向市场,向农民进行市场经济知识教育,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了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本领。   桥口村两委会将会始终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作风,从而更好地为全村人民造福。桥口村党支部书记孙玉君携全体村民热烈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此投资兴业!   

沈腰村

  沈腰村南临林梓镇区,北临丁堰镇,东临蒋殿社区,西临通扬运河,距沿海高速入口处仅十五分钟车程。全村共928户,3224人,耕地面积2948亩。   沈腰村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村书记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村党委和村委会班子团结务实,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  

蒋殿社区

  蒋殿社区地处林梓镇东首,西邻林梓镇区,南靠合兴村,是如皋的东大门,东边接壤如东县,北面毗邻丁堰镇,全村经济发展迅速。2001年由原来的5个村,分别是蒋殿村、秦桥村、幸福村、筛庄村和金庄村。现共有35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147户,总人口4106人。总承包面积4298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128元,小康目标值2008年全面实现。为规范村集体财务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作出重大的贡献。   2008年蒋殿社区大力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招商引资和本地能人的投资,成立蒋殿千亩设施农业,发展大棚蔬菜。2008年效益喜人,其注册的林梓品牌喜欢香甜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打响了林梓西瓜的品牌。   蒋殿党总支现下属三个党支部,一个农业支部,一个工业支部,一个社会事业支部,一共为蒋殿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现蒋殿社区共有村干部11名,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建华;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朱永忠;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沈恒林;社区农经管理员蒋万华;社区妇女主任朱美娟;社区民兵营长,党总支副书记刘其明,大学生村干部社区主任助理冒晓惠;村干部丁德富、周玉;村借用干部杨建中、张秀才。社区一班人在党总支书记周建华的带领下,其心协力,团结一致,为蒋殿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月旦社区

  月旦居位于通扬运河西侧,北与丁堰镇赵明村接壤,南邻林梓居和文著居,西邻斜庄居。新扩建的白雪公路纵穿我居。镇文体活动中心、阳光敬老院、卫生所和江苏有联红木家具产业园位居我居中心地带。居地域面积7.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58亩,占总面积的47.5%,人均耕地0.92亩,内外河水面180亩,绿化面积3158亩,土地、水面、劳务等资源有着潜在优势。全居共有32个居民小组,1511户,5846人。全居有私营企业15家,个体工商户128个,另有百亩苗木观赏园一个,350亩生态观光农业园一个,千头养猪场和特种养殖场各一个。美丽热忱的月旦人民欢迎您!  

文著社区

  文著社区位于白蒲镇中部,李平线公路贯穿南北,通扬运河依村而过,跃进河、新春河、翻身河横跨东西。2001年由原奚斜乡文著村、东堡村、陈岱村和原林梓镇文东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地域680公顷,辖32个村民小组,1310户村民,总人口4392人,总承包面积4928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888元。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南通市改厕先进村;如皋市生态文明村、如皋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如皋市绿化示范小区,林梓镇招商引资红旗单位、人口与计生红旗单位;2012年如皋市全民创业十面红旗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2012年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村;2013年白蒲镇优秀基层党组织。2014年如皋市“四有一责”示范社区,如皋市最佳平安社区,如皋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如皋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社区;白蒲镇综合考核先进社区,基础服务型党组织先进集体,经营管理、社会事业、土地管理、政法综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文著社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环境宜人、民风淳朴,现有一个工业民营小区、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和一个红木大市场。拥有各类企业三十余家,其中红木雕刻堪称一绝,曾为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首部黄金版《论语》装帧,被联合国永久珍藏。2009年,红木雕刻工艺成功入选江苏非遗名录。   目前文著社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目标,扎实推行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民富、村强、乡美、风气好”的新文著!  

顾岱村

  顾岱村位于林梓镇西南,东侧与文著居毗邻,南与白蒲镇相连,西与下原镇接壤,北与斜庄居相邻。宁启铁路和长冯公路从村东部并行穿过、红卫河、新村河、跃进河纵横交错,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全村总地域面积4.84平方公里,耕地3885亩,2001年由原奚斜乡顾岱村、南陆村、曹堡村、冯桥村合并而成,辖30个村民小组,1032户村民,3662人,总劳力1820人。   村内特色农业主要是种植业,村内有一占地200亩的竹园及百亩梧桐,   全村现有工业企业9个,规模较小。楼房率达80%,户户通自来水,770户通有线电视,880户通电话。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8008元,工农业总产值46378万元,第一、二、三产值比例为33:42:25。   村务公开:2009年年度工作目标:创更高水平小康建设村!   村内共有7名村干部,分工如下:   孙建娟:村党总支书记主持支部全面工作。主管党务、人事、农业招商、财经工作,协调处理村内事务。   姚学俊:村委会主任主持村委会全面工作。主管土管、农民集中居住,农机、农技、农田、农水、农业招商、园区建设、协调处理村内事务。   秦晶: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协调书记主任做好常务工作。   孙建军:村会计。   张竟雄:村妇女主任,分工计划生育工作。   袁建春:村干部,分工民兵工作、共青团工作。   张跃兵:村干部。   袁建玉:聘用干部。  

斜庄社区

  斜庄社区位于白蒲镇西北侧,东侧与文著村接壤,南与顾岱村相邻,西与下原镇毗邻,北隔林马河与新陆村相望。宁启铁路、吴奚公路、林马河、红卫河从社区中部纵横交错,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全社区总用地面积348公顷(5221亩),耕地4226亩,2001年由原斜庄村、大圣村、宗庄村合并而成,辖24个村民小组,1111户村民,4260人,总劳力1464人。   社区内三产协调,同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社区事务公开:2013年年度工作目标:创全面小康建设村。   社区理财监督小组成员名单。   社区重大事务决定议程。   社区内共有8名干部,分工如下:   张红玲:社区党总支书记主持支部全面工作。主管党务、人事、农业招商、财经工作,协调处理村内事务。   杨福泉:社区委员会主任主持村委会全面工作。主管土管、农民集中居住,农机、农技、农田、农水、农业招商、园区建设、协调处理村内事务。   杨国泉: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党群、政法、征兵、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   吴大胜:社区会计辅导员。   马爱琴:社区妇女主任,分管计划生育工作。   王建国:社区干部,分管民兵工作、共青团工作。   施明岳:社区聘用干部。   宗陈伟:社区大学生村官,分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工会等日常工作。  

新陆村

  新陆村位于林梓镇的最西部,由原来的杨池、张赵、新陆、奚庄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北至丁堰,东邻月旦,南边和西边是下原镇。主要交通道路大奚南路和杨斜路。全村共38个村民小组,1133户,常住人口为4578人,党员人数116人。有4372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麦、,油菜、蚕碗豆,少量用于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水面36亩,用于养鱼。全体村干部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地作好村里的各项工作,真心实意带领农民致富。   最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加强道路建设,桥梁修建。全村的面貌有很大的改观。前不久,已和南通交通局达成帮扶协议,投资一百万元左右再进行道路桥梁修建,全面改进村民出行状况。这对新陆村全体村民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新陆村种植面积较大,适宜进行连片种植。以前也是蔬菜,草莓等的重要种植基地。希望有志之士前来考察,投资。  

跃进社区

  解放初期的白蒲镇分为四个治安区,1958年由四个治安区划改三个居委会,大跃期间的口号:-要勇敢、前进。由此命名三个居委会。跃进居委会位于白蒲镇老镇区东南部。跃进居委会现有13-19、21-24小组(20组已拆迁),后增添南浦小区,合计12个居民小组,人口约4900人。   跃进社区东接蒲东社区,西临通扬运河。辖区内主要以工商业为主,无农业人口。跃进社区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拥有白蒲小学、白蒲初中、白蒲高中、白蒲中心医院等。   近年来,跃进社区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下,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围绕“文明社区、安全港湾、温馨家园”的社区管理和建设目标,以服务居民为核心,以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为重点,以社区共建为纽带,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保证居民自治统一起来,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光明社区

  白蒲镇光明社区地处白蒲镇郊,分布于白蒲老镇区四周,原为白蒲镇蔬菜大队,共7个居民小组,251户,总人口987人,其中菜农413人,菜地面积110亩;现有固定资产13.69万元、债权82.04万元、集体积累179.81万元、年村营收入6万元、享受生活费补助职工19人;社区定补干部3人,其中书记和会计各1人,副书记1人,村民代表21人。在本社区范围内有白蒲水明楼黄酒公司、白蒲化肥厂、南通电熔爆公司三家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58家,主要经营餐饮、茶干批发买卖、羊毛衫、电脑绣花、服装、商业、服务业等。  

前进社区

  前进社区位于白蒲镇北首,北邻林梓镇。由原来的3个老村合并而成,社区现有24个村民小组,面积3009亩,人口2834人。共有党员86人,村干部7人。   社区交通十分便利,丁平公路贯穿全村,通杨运河从社区东部流过。依靠优越的地理、交通优势社区工业发展十分迅猛,现有35家企业,08年实现工业产值5.8亿元。社区形成以液压机成套企业、磁性材料企业、服装印染、羊毛衫加工、黄酒生产的各色产业链。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区“一品佳苑”区位佳,各色物业齐全,入住率高。  


勇敢社区特产大全




勇敢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