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凌村是由原爱国村,凌河村合并而成,位于西场镇东郊,202、221省道穿村而过,栟茶运河横贯东西,水陆交通运输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爱凌村总面积3608亩,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5人.这些年村干部一班人全力加大农村建设投入,使我们爱凌村水美,人美,风气美。加大环境整冶,村投入资金新建垃圾池7个购买垃圾桶66只,使我们爱凌的环境更美了,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90%的农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网络、轿车陆续进入寻常百姓家,爱凌村民在这样好的生活条件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在爱凌村会让你处处感到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
爱凌村的领导班子将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民主建设两大建设做好本职工作,使我们爱凌村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621101 | 226000 | -- | 查看 爱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刘缺社区 |
刘缺村位于海安县城的东北郊区,城东镇的北大门。全村环境美化长效管理规范化运作,争创示范村活动强势推进。 全村有耕地面积3856亩,27个村民小组,1048户,常住人口3989人。村党支部、村委会定职干部7名,其中一名大学生村官于2008年到岗。支部党员139名,设定为10个党小组,村民代表89名。2008年人均纯收入8260元,其中一产占30%,二三产占70%。创建新农村建设小康工程成绩显著,全村交通主干道水泥路6800m,沥青路面2800m,沙石道路通达每户。 三个文明建设逐年提升,文明户、文明家庭达99%以上。1999—2008年荣获海安县委、海安县人民政府授予的文明村称号,连续多年被县关工委、文明办、综治办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村,2008年在海安县五年一次评选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被评为先进集体,荣获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村称号。2007年被海安县委宣传部、广电局评为广播电视先进村。连续多年被城东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海安县委评为党建工作示范点。 2009年刘缺社区的交通优势突显,221省道横跨东西,晓星大道贯穿南北,我们积极争取了村级创业园首期工程300亩,为有识之士投资兴业提供了广阔空间,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往兴业,美丽的净土将孕育出希望和硕果。 我们的精神是:与时俱进跨越发展科学推进最佳服务实现理想 |
壮志社区 |
壮志村由原壮志村、葛庄村、杨港村、池塘村合并而成,位于海安中东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便捷的交通,及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 壮志村现有总人口5046人,总户数1445户,36个村民小组,是全镇第一大村。壮志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 壮志村东邻洪旺村,南依施秦村,西至石庄村,北靠栟茶运河,对外联系方便。村内有两条主干道及多条水泥路通过,可乘车直达如皋、海安。除了栟茶运河外,新古河、壮志河也为地区的水运做出了贡献。 在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壮志人不断开拓眼界,与时俱进,发展第二、三产业。壮志村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农业。2008年,总面积达150亩的壮志村生态葡萄园产品已经上市,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投资600多万的花卉园已经开始投产运行。壮志村还拥有全镇唯一的蔬菜大棚,占地达50亩。目前,壮志村的现代工业也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全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壮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位于壮志村21组的壮志工业园区,周围拥有广阔的劳动力市场,又毗邻两条主干道、壮志河,与苏南、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联系方便,充满无限商机,目前园区正在积极招商,部分企业已经入园。 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壮志村也丝毫没有忽略基础设施建设。村内独立的拥有村服务中心、信用社、邮局、卫生院、幼儿园、小学等。特别是占地80亩的蓉和仪心园也已经对外营业,该中心拥有全县唯一的网球场,集休闲、娱乐于一体。壮志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村支部一班人在基层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全村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任何刑事案件。 2008年,壮志村的经济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镇第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壮志村,在这个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必将向世人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
葛家桥社区 |
在海安县城南郊204国道两侧坐落着一个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城东镇葛家桥村。葛家桥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新建的新生大道把全村11个村民小组连接在一起。近两年来,民居住宅优雅别致,干部群众争相创业,一副美丽的新农村的画面已在这里初步显露。 葛家桥村已由纯农业村向村级园区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以农业的种植产业结构为主的24个村民小组转变为有6个村民小组实行全面种桑。所形成的“万亩桑园”已名扬海外,吸引了很多外商前来参观学习。二是由种植业结构转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工农并举的产业结构。葛家桥村除了“万亩桑园”外,还用了5个村民小组形成了葛家桥村的工业园区,其中1、2两组土地已全部被征用,目前有40多家企业加入到工业园区。葛家桥村近年来发展飞速,这不仅得益于葛家桥村的地势优越,更重要的是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态度。葛家桥村在处理征地问题上,从未用过110应急分队,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村委会团结一致,共同解决的。我们的口号是“以满腔的热忱投身工作,以饱满的服务奉献人民”。我们以实际行动向投资商表达我们的诚意,投资商被我们的热忱打动,竟形成了一股热潮“以企业招企业”。葛家桥村的鑫旺食品、顺业机械等企业都是我们的投资商介绍引进过来的。这些投资商前来投资后,无一后悔,都万分感谢机会的难得。 我们葛家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带领全村人民共创辉煌,葛家桥村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前来指导、投资兴业。 |
韩徐社区 |
韩徐村位于城东镇北大门,韩徐村现有总耕地面积5600亩,25个村民小组,1274户农户,总人口4285人,是南通市闻名的横机编织之村。 韩徐村东临沿海高速,西接立公河,交通区位优越。村现有公司8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韩徐村人民热情欢迎各界人士到韩徐村投资兴业,我们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服务于投资者,我们的精神是求真务实、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争创一流。 贤鹏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贤鹏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以养殖蛋鸡为主,养鸡场占地面积215亩。厂房占地面积28亩,年养殖蛋鸡40万羽。本公司坚持科学管理,技术为先,在科学管理理念和先进设施设备、技术应用等方面为全县畜牧业高效规模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 村支书:储开琪 联系电话 0513-88360248 邮箱:hanxucun@sina.com |
开屏社区 |
开屏村以建设海安新农村先进村为目标,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内涵的要求,以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提高。 一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积极兴办村级创业园,搭建发展平台。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活动,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带动群众致富。目前,全村共有各类企业45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企业24家,带动从业人员1400余人。村级一班人,开拓思路,采用借鸡生蛋的方式,通过对外招租等多种模式运作落实了建安资金,突破了资金瓶颈,兴建村级综合楼15000平方米。大大地增强村级实力。 二是积极兴办公益事业。专门聘请高规格设计院对全村进行了中长期规划,坚持老村改造升级与新村建设并重的原则,规划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七星湖大型文体广场。同时,拉大村庄框架,将立新河以西、四环路以南规划为新村,提升村庄品位。目前已建成的项目有:村1950米主干道的硬化、425户入住新村、117个垃圾池、河道的清淤、墙壁的美化、道路的绿化及文化墙建设等。正在建设和计划建设的项目有:文化广场建设,通扬河护坡护岸工程等。 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兴建了文化大院和农民书屋,制订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等文化设施和活动制度,充分发挥两会两组作用,深入开展“三学三争”活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通过成人教育以及远程教育等形式,全力提高农民素质,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四是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制订扶贫工作计划,开展一对一帮扶,针对村内贫困户,村一班人帮助他们树立“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思想理念。真正做到“帮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并针对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找准贫困原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问题,全面推进共同富裕。 |
界墩社区 |
城东镇界墩村位于海安县城东郊,是海安火车站所在村,新长、宁启铁路在此交汇,202省道、海防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村行政区域向4.4平方公里,26个村民小组,1479户,4928人,耕地3693亩,其中桑园631.5亩,生猪公司养604头,家禽12.8万羽,村主导产业装卸运输,从事该产业300余人,农用运输车辆120余辆,规模大户6户,界墩村新兴产业工业园区,产业规模150亩,从事产业从数1100人,主要产品变压器、机械制造饲料及粮油生产。村内现有在职村干部9人,村支部拥有党员184人,分为20个党小组。 |
品建社区 |
品建社区:地处城东镇东南15公里处,南与如皋经济开发区接址,207县道、南新路在村交叉通过。共有21个村民小组,890户,人口3200人,耕地面积3480亩。 |
民桥社区 |
民桥村由原民主村、范桥村合并而成,位于城东镇东南角,是海安县城东镇与如皋市柴湾镇交界的边界村,民桥村耕地面积3465亩,总人口3152人,22个村民小组,村内一条横向的南新公路麦四条纵向的水泥路互相交错,尚在即将建成的新生大道和南延的开发大道在民桥社区交会,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一块投资的热土。 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村内建有村级工业园,已有五家企业入园,年工业产值超五千万元,近几年,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先后建成四条农村四级公路总长度达6.4公里,改造农桥6座,自来水入户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8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
南屏社区 |
南屏村位于城东镇西部,南边、东南边、东边分别与本镇南阳村、开屏村、泰宁村交界;西南边、西边、北边分别与海安镇海南村、平桥村、新桥村毗邻。全村23个村民小组,1420户,4646人,占地面积3.34平方公里。 南屏村地理位置优越,“南屏”顾名思义,是海安南边的一道屏障。现在已经与县城打成一片,紧贴中洋·高尔夫公寓、人民广场的南大门。交通便捷,中坝路纵贯全村南北,宁海路擦肩而过,三二八国道、高庄路横穿东西,东洋港、西焦港南连栟茶运河,北接通扬运河,村内中心河,高庄河一南一北东西向二字排开沟通了焦、洋两港,正是水系配套,畅通无阻,陆路四通八达。 如今的南屏村已成为工业聚集区,工厂林立,是海安开发区的一部分,取消了农业人口,都成了非农人口,现有住宅小区三个。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即将展现在眼前。 |
南阳社区 |
城东镇南阳村位于海安县城南郊,204国道、南海大道、新长铁路穿村而过,拼茶运河、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南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南阳村现有村民小组26个,总人口5192人,耕地面积4193亩,设党小组6个,有党员146名。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广大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信心、自觉带头发展生产、投资创业,带头整治环境、倡导新风,为群众做出了样子,树立了标杆,当好了表率,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2008年全村经济总量3.4亿元,比上年增长60%,村集体经营收益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00元,比上年增长12%辖区内有海安精细化工园、新建中的南屏街道创业园,入驻企业21家。成为县城南郊的一片新兴投资热土。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7年以来,村筹集资金铺设水泥路面15公里,改造和维修危桥5座,对全村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提高了用电质量。整治了农村环境、水清、树绿、路灯亮,全村生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处理。村民医疗保险参加率达98%,自来水入户率、电话、广播和有线电视通达率100%。因项目用地涉及的拆迁户纷纷住进了整齐划一的农民别墅,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近年来,随着海安城市建设的向南推进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南阳村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了一方经济开发的热土。村两委会一班人发扬时不我待的精神,以开展“双学”活动为契机,引领党员干部以华西村为标杆、以吴仁宝为榜样,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千方百计强村富民,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全村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先后荣获“县党建工作示范点”、“信息化示范村”、“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民营经济20强村”、“海安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星级示范点”、“城市建设拆迁安置工作先进单位”、“海安县环境优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农林社区 |
农林村地处海安县城东郊,通扬河的东侧,栟茶河的南岸,沂通、新长铁路穿村而过。 农林村总面积4500亩,总人口5100人,27个村民小组。全村主要生产拼线、勾衣、编织等;种植业以胡桑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并进;养殖业以养鸡为龙头。 以家禽、桑蚕养殖,农业,针织为主,劳务输出为辅,特别是以友诚、富强服饰带动了十几家农户发家致富,形成了六十几户发放线网服饰为主的服饰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规划中的东边产业新城即将在农林社区拔地而起。 |
东城社区 |
东城社区地处海安县城东南部,东、南、西与泰宁村接壤,北边隔长江中路与高新区毗邻,区位优势明显,黄海大道、328国道、老204国道、宁海南路呈“井”字型在社区辖区内交汇;原有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136幢商品楼居住着城镇居民8123多户,达22500多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边新开发高层楼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地域正在不断地扩大。 东城社区始建于2004年4月18日,原名开发新村居委会,居委会办公室从居委会成立至今一直为租用民房,设立在建海路2号,办公用房总面积65平方米。社区第一任书记、主任分别由吴昌银、石高山担任。2014年换届选举时更名为东城社区居民委员会,书记、主任由石高山一肩挑。目前,石高山任书记,郭新萍任副书记兼主任,刘桂华任副书记,包桂春任副书记,社区工作人员共7人,支部党员126人,企业退休职工约1500人,15名党小组长和42名网格长协助社区管理工作。 东城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性质,围绕主要职责行使以下职能: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 2、组织执行居民会议的决定、决议和居民公约。 3、发展集体经济,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 4、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 5、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倡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6、调解民间纠纷,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团结。 7、协助有关部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治安承包责任。做好治安防范和对劳动改造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等工作,维护社会治安。 8、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残疾人保障、青少年教育和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等工作。 9、组织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和支持居民移风易俗、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团结互助。 10、向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1、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东城社区是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东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起步区,是九十年代初在原泰宁村地域中诞生、发展而来的。辖区内陆续增加了法院、公安局、地震局、环保局、社会劳动服务保障中心、卫生监督管理局等县属单位,海安汽车站座落雨社区与高新区交汇处。地处宁海南路80号的烈士陵园,记载着粟裕将军率领新四军与国民党浴血奋战,取得七战七捷的英勇事迹,在战斗中牺牲的英灵们也将永远在此安息。 东城社区长期以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获得了海安县文明单位、城东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南通市评为“绿色社区”。 |
立发桥社区 |
立发桥社区是江苏省南通海安市经济开发区(城东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206211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21。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西场村、开屏社区、韩徐社区、葛家桥社区、施秦村、石庄村、界墩社区、壮志社区、刘缺社区、石桥村、热港村、新立村、戚庄村、丰产村、爱凌村、洪旺村、三角社区、泰宁社区、东城社区、油坊头社区、洋蛮河社区、韩洋社区、五坝社区、品建社区、三丰社区、堑南社区、农林社区、南阳社区、南屏社区、民桥社区、上湖社区相邻。 |
韩洋社区 |
韩洋村位于城东镇北大门,韩洋村现有总面积7平方公里,总户数1248户,总人口数4145人。韩洋村毗邻沿海高速,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我们村是有名的农业高产值村,现已有多个农业项目入驻韩洋村,海安县韩洋绿洲大棚果蔬种植园是由海安绿洲果蔬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该项目在韩洋村于08年12月份流转土地340亩,计划总投资460万元,实际已经完成投资额459.95万元,目前340亩钢架大棚的搭建已基本结束,800m2的办公用房已经建成,1000米的地下涵洞等排灌设施已全部完成,变压器等用电设施已安装完毕,1500米的环园路已经建成。 我们韩洋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热情欢迎广大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兴业! 支书:吴夕来 联系电话 0513-88362386 邮箱:hahanyangcun@sina.com |
泰宁社区 |
泰宁社区:位于长江中路58号。 泰宁村由原张池村、金凤村合并而成,位于海安县城南郊,是开发区的起步区,城东镇政府所在地,新城区的中心地,紧靠海安汽车站和火车站,交通便捷,区位优越,人文 荟萃,商机无限。 泰宁村总面积3.6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916人,15个村民小组,是全国文明先进村。几年来,泰宁村党员干部 全力支持开发区的建设,已形成了浓烈的经济氛围。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投资2500万元兴建泰宁大厦、东宁大厦等商贸集中区,年工业产值超8亿,三产附加值超2亿。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泰宁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通力合作,一方面抓经济建设,一方面抓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被江苏授予“南通市农村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示范点”、全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连续多年被市、县评为先进单位。 泰宁村是城东镇甚至是海安县一颗璀璨的明珠。 |
油坊头社区 |
城东镇油坊头村位于海安县和如皋县交界处,有海安“南大门”之称,通扬河依村而过,老204国道串村而行,新建的江海高速海安南道口在油坊头社区境内。油坊头社区共有26个村民小组,人口4100多人,耕地3900多亩,人均耕地0.9亩,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6916元,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9403元。 近年来,村党总支书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王建年,带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大胆工作,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号召,责任明确,任务到人,精诚合作,是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团队。 |
洋蛮河社区 |
洋蛮河村于2001年4月份由原赵桥村、东平村两村合并为洋蛮河村。交通便捷、区位优越、人文荟萃、活力无限。于2010年开始筹备建设洋蛮河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洋蛮河社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居住近2100户,涉及52个居民小组,8800多人,外来人口2100多人,党员186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0元,村盈净收入超百万元,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开发区党工委、镇政府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构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2011年投入千万元新建“洋蛮河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达5000多平方米,服务大厅50多个职能工作室,配备投影仪、电视机等电教设备,远程教育和网络建设全部到位,并建立了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场所三处,服务与办公一体化。 紧紧围绕区镇的各项工作,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围绕经济工作大拆迁,全村到今年年底将全部拆迁结束,社区安置房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一切按照卫生村的标准建设社区生活环境。整个新型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为条块结合,以居民集中居住区划分为主,社区以区域划分界线为基础。着力把发展村级经济、致富人民群众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发展二、三产业,逐步实现了社区网络化。创建和谐社区的同时,注重村级经济的发展,于2009年创办了村级创业园,现已有近20家企业入园,全村年营业外收入达60万元以上。洋蛮河村领导集体团结一心、通力合作、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2012年进入了“三星级”村的行列,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和谐社区”、“南通市党建示范点”,连续多年被县、镇评为先进单位。 |
上湖社区 |
地处拼茶河畔的新生村(上湖村)位于开发区城东镇东南方向,原新生乡政府所在地,区域内总面积3347亩,总户数940户,总人口2966人。隶属于规划中的东部县城,县207洋柴路在新生村中间南北穿越,县城外环路均在新生村通过/距沿海高速公路入口仅2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是投资商家最理想的地方。 原先规划建设的新生大道、南海大道、上湖大道、滨湖大桥等区政府工程都已经完美落成,现已交付使用。上湖新城也在井然有序的建设着,中意生态园成功落户在我街道区域内,南通理工学院成功落户在新生村,土地征收工作顺利推进。上湖初中也已经基本竣工,明年9月份将进行招生开学。新生村区域内的新城花苑农民集中安置点规模初具,已经安置了新生村、品建村、堑南村等近2500户的拆迁户,打造城东镇最大的农民集中安置点。 目前新生村(上湖村)境风,教育、医疗、金融、邮电、通讯各项设施齐全。一产:栽桑养蚕、养鸡、养猪有一定的规模;二产:华润食品公司、季和米业公司、新洋南木园艺场,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新生村落户,带动了新生村经济的发展;三产: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共同发展。新生村党支部、村委会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有识之士来新生村作客,共谋发展大计。 |
五坝社区 |
海安县城东镇五坝村位于开发区城东镇西北部,是县城郊村之一。行政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32个村民小组,1564户村民,4768人口,耕地面积4016亩。五坝村地理位置优越,有204国道,通榆河,221省道,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在五坝村交汇。村级工业园占地250亩,现有入园企业19家,个体工商户121个,2008年被县评为民营经济20强村。2008年全村国内生产总值11792.5万元,人均纯收入8083元。 |
三角社区 |
三角村位于城东镇东部,现有18个村民小组,951户,3324人,区域总面积7018亩,以蚕桑养殖、畜禽养殖和种植稻麦农业为主。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0元,实现村营收入60余万元。 三角村是由原三角村和丰原村于2001年合并组成,东邻沿海高速,西毗204国道,开发大道、立发大道、和谐路及园区主次干道贯穿三角村,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教育、金融、邮电、商业供销、医疗卫生设施配套齐全,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海安开发区东部产业新城的主战场,是一片招商热土。江苏福克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安孝康食品有限公司、江苏鹏威机械有限公司、东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入驻三角村。韩洋中心小学、韩洋初中、韩洋幼儿园、海安农村商业银行韩洋支行、文峰超市韩洋分店坐落于三角村的中心地带。韩洋花苑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收尾,村民已陆续入驻,小区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二期工程于2013年年底开工,同时三角村社区服务中心也在建设中,预计2015年竣工。 三角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块落实,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的原则,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作,绿化率达94%.全村5条主干道9000米,全部栽植大叶女贞以及风景树木等。全村共有7条规模成型河道,分别是:私盐河,西至界墩界,东至洋蛮河,全长1.14公里;洋蛮河,东至红星河,北至私盐河,全长1.2公里;红星河,西至立公河,东至洋蛮河,全长1.2公里;丰原中心河,起点立公河,讫点洋蛮河,全长2.26公里;三角南河,起点界墩村界,讫点老韩洋中心河全长1.39公里;老韩洋中心河起点三角南河,讫点三角中心河,全长0.6公里;三角中心河,起点界墩村界,讫点洋蛮河,全长2.39公里。其中私盐河、洋蛮河、红星河是三级河,其余四条河道是四级河。三角村将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强河道建设与管理,认真实施清水工程,力争将三角村建设成水清地绿的宜居宜业新环境。 近年来,三角村两委班子在区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团结协作,以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为工作重点,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己任,全面推进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
三丰社区 |
美丽的城东镇东北部坐落着充满潜力、孕育活力,预备展现美丽的三丰村。全村总面积8120亩,下辖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26人,是海安东部产业新城的主战场,沿海高速、221省道贯穿全村南北。 近年来,村两委会一班人,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聚力超越,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多次被评为“江苏省生态示范村”、“海安县民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三丰村村委会搬迁至老粮站后面,欢迎广大农户,有事情到新办公室办理!三丰村每天都安排人员值班,对来访群众进行接待并登记,并进行回报。每天早上八点半到办公室集中办公。联系群众,方便群众,老百姓直赞好! |
堑南社区 |
堑南村位于城东镇南部,与如皋市柴湾镇双楼村相依为邻,全村共30个村民小组,1525户,5282人,耕地4470亩。 由于历史的原因,交通一直不够发达,这成为堑南村致富路上的一只赶不走的“拦路虎”。2007年沿海高速建成通车,就是这条高速路将堑南村由西北向东南成对角线“一分为二”,对交通本就不够发达的堑南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的困境,堑南人不等不靠,而是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康之路。 “顶天立地”大项目“望而却步”,民营企业却也无法“风生水起”。但勤劳、朴实的堑南人依靠自己灵巧的双手,加大力度发展传统的养殖业,大胆走出家门国门劳务致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康之路。 |
施秦村 |
施秦村由原秦庄村、施庄村合并而成,位于海安县东郊,沿海高速公路出口处的西场镇南,如李公路贯穿南北,友谊路横贯东西,内有壮志河、新古河、翻身河流经,上下码头齐全方便,陆路、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施秦村总面积4320亩,拥有21个村民小组,居民828户,常住人口2980人,村民居住房屋安排整齐有序,部分居民已入住集中居住点,土地方整化,道路硬质化。村内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弄点改造、环境整治、绿化工作均已到位。施秦村根据施秦村实际,大力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和三产民营经济产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现有规模桑田1650亩、苗木种植120亩、规模养殖户12户,有力的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施秦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通力合作,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政治建设,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多年来被县、镇评为先进单位。施秦村人将立足施秦村实际,不断开拓进取,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热情迎接四方来客。 |
新立村 |
新立村由原新农村和立头村合并而成,位于海安县城东镇东北,南邻海防大道,北接热港村,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全村下辖6个党小组,党员106名,共有19个村民小组,户数1316户,总人口3910人,共有耕地4610亩,人均耕地1.18亩。 几年来,新立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本着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带领全村群众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现有特种山羊养殖项目1个,大棚种植项目1个,食品加工项目2个,产品外包项目1个,塑料粒子项目2个,轻纺项目8个,芝麻抛光加工项目1个。农民年平均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上级本部门的支持下,新修水泥路面23040平方米,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全覆盖、农电改造全到位,全村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迈进。 |
爱凌村 |
爱凌村是由原爱国村,凌河村合并而成,位于西场镇东郊,202、221省道穿村而过,栟茶运河横贯东西,水陆交通运输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爱凌村总面积3608亩,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5人.这些年村干部一班人全力加大农村建设投入,使我们爱凌村水美,人美,风气美。加大环境整冶,村投入资金新建垃圾池7个购买垃圾桶66只,使我们爱凌的环境更美了,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90%的农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网络、轿车陆续进入寻常百姓家,爱凌村民在这样好的生活条件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在爱凌村会让你处处感到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 爱凌村的领导班子将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民主建设两大建设做好本职工作,使我们爱凌村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
丰产村 |
丰产村隶属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场街道,位于海安县城东15公里,东邻风景河,西接沿海高速海安出口,221省道横穿而过,西港路纵贯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越,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原光荣村并入丰产村,现辖17个村民小组,村民1066户,总人口3576人,耕地面积4201.34亩。 丰产村目前创业园共落户企业20多家,主要以纺织、机械、禽蛋加工、家具制造、电子为主,全年实现增加值9.3亿元,村级创业园稳步发展,投资1亿元的美加拉化妆品项目已开工建设,投产后,年销售可达10亿元。 近年来,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会一班人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开拓争先、求实奋进,为建设和谐丰产而努力奋斗。村两委会按照县政府的部署,于2014年11月全面通过清水工程达标村验收。村级为民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丰产村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能干、精明、质朴的丰产人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建设自己的家乡,丰产村一班人为实现“中国梦”谱写丰产篇而努力。一个风清气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农村将为全村人民带来福祉。 |
戚庄村 |
戚庄村位于城东镇东部由迎春村、雄庄村合并而成,是西场街道办事处所在地,221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投资创业的好地方。 戚庄村现有总面积5.25平方公理,1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936人,全村党员117名,下设农业支部、工业支部。农业土地成方,沟渠成网,绿树成荫,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期。2008年有各类个体工业企业250家,人均纯收7467元。村支部一班人在抓好工农业生产的同时,根据本地特色大力发展养殖业、卫生香加工业。村现有万羽养鸡场两个,2万羽养鸭场一个,百头奶牛场一个,养兔场一个。 戚庄村领导班子的努力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安全文明村”、“治安模范村”、“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多次被镇党委、镇政府评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村”。我们将继续努力,使得戚庄村在经济上有更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热港村 |
热港村地处西场镇的最北部,东邻李堡镇,以新古河为界;西到城东镇,以春风河为界;南与新立村、丰产村、石桥村相依,以住宅河为界;北与大公镇为邻。系原来的仲庄村、楼基村、热港村、许冯村合并而成。现有村民小组27个,总人口4952人,总户数1586户,总面积6720亩,其中耕地面积4320亩,桑园2400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量较为充沛。村领导班子坚持以创新为抓手,狠抓“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大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勤俭建村,艰苦创业,全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村内进行过土地复垦整治,填平废沟塘70多个,比二轮土地承包期间增加了300多亩;整理精养鱼塘12个,为发展一方渔业生产,提供休闲垂钓乐趣,增添了新的生机。村内道路交通便利,水泥路、柏油路、砂石路纵横交错,贯穿全村各组。仲许路东西5.1公里,横跨整个新村,道路绿化全部到位。目前全村主要农作物以三麦、水稻、玉米、油菜、蚕桑等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真正做到了农田方整化、种植机械化。村内大小河流纵横、水面无污染、河流清洁化;养殖业主要有猪、羊、家禽、兔、鱼等,养殖业规模化。2008年农业总产值达12459万元。村内大小企业有限公司近二十家,民营企业、三产业不断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27101万元,人均纯收入7375元。村中有卫生服务社区三家,学校一座,有仲庄、许冯两座茧站,“大西线”“北凌河”纵横贯穿热港村。2008年获得了江苏省生态示范村荣誉称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体村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力以赴整治农村环境,坚持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想方设法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目前已顺利通过了农村环境优美合格村的验收,其他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真正做到了民富、村美、风气好的喜人景象。热港村2011年12月2日区划调整,划归开发区(城东镇),全称为海安县(开发区)城东镇热港村 |
石桥村 |
海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桥村位于开发区西场街道西海防公路旁,沿海高速在村内交汇,是西场街道工业集中区所在地。由原石桥村、优胜村、爱民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00余人。其中党员152人,村干部9人。耕地面积3880.7亩。 近年来,在县、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范存生,王其海同志为首的村两委班子,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思路,石桥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实现村级经济收入159万余元,同比增长130.4%。工业上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仅2013年就有常安纺织园,苏安纺织园,鎏锋电力机械等一批优势项目相继在村落户。实现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13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6000多元,同比增长15%;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兴修道路,整治沟河,美化环境,使村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 石桥村在三个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连续多年被镇党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和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被县政府表彰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村、生猪养殖特色专业村、党建工作示范点等。 |
西场村 |
西场村由原西场村、陆堑村、风景村合并而成,位于原西场镇老镇区位于西场村中心,202省道穿村而过,加上沿海高速的出口设在西场村,交通极其便捷,人文荟萃,商机无限。 西场村总面积3.7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448人,21个村民小组,是小康示范村达标村之一。几年来,西场村党员干部全力支持西场镇的镇区建设,已形成商业、金融、餐饮、娱乐、休闲集聚经营的集镇化经营场所。村干部一班人在抓好农村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为搞好村硬件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全村的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 西场村是城东镇的亮点,是海安县对外的窗口,是商家选址的理想之地。 |
石庄村 |
海安县西场镇石庄村位于西场镇南首,西与城东镇为邻,南与如皋市接壤,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1027户,农业人口3447人,劳力1674个,耕地面积3967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7728元。 石庄村环境优美,制定严格的垃圾管理制度、管理组织机构和保洁员管理制度,设有垃圾箱100多只,绿化造林10000株以上,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沟壑疏浚基本完成。村级党支部机构健全,村党组织机构完整,除了成立村委会、民兵组织、青年中心理事会、党员之家、议事大厅、村民教育学校、妇代会等,还成立了别具特色的农家书屋,爱心超市、社区诊所等也相继落成。为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村委会坚持村务公开,组织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进行村务公布和财务公布。 石庄村从2007年起正式启动村级创业园,目前已建有45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有四家企业正式启动,涉及食品加工,纺织,绣花和印染等行业。 全村以养猪为主的产业主要分布在16组,目前已辐射到其他小组。同时养鸡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为全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石庄村多年被镇党委表彰为农业经济先进村,三产民营经济先进村。 |
洪旺村 |
洪旺村位于西场镇东南,北邻栟茶河,南邻如皋市雪岸镇刘亮村,东邻李堡镇桑周村,西邻壮志村,陈壮公路贯穿东西,下辖19个村民小组,村民880户,总人口3068人,有村干部6名,其中后备干部1名,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26元,面积4004亩,其中桑园面积1623亩,粮田主要以种植小麦、油菜、水稻为主,副业主要以家禽、生猪养殖为主,全年饲养蛋鸡25万羽,全年发蚕种3000张以上。有个体户121户,2008年村团支部书记李向阳同志创办了新潮纸品包装厂,银梭织造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彭芝山同志创办凯澄仪表有限公司,已形成了规模。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