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殿村位于兴仁镇西北部,与南通市相邻。由原4个自然村合并组建。沿海高速公路,江通公路,平海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35个村民小组,1360户。现有人口3980人。耕地面积3835亩。外来人口252人。现有党员120人。村设党总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即工业支部,农村一支部,农村二支部。村有农业特色天富园林。规模企业5家,民营企业20多家.道路畅通,环境优越,是工业生产投资的好地方。
全村民营企业蓬勃兴起,社会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06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80元。今年准备投入80万元实现平海公路白色化。逐步达到组组道路白色化。实现渠道防渗化,农业耕作机械化,垃圾袋装化。加强民主法制,构建和谐社会。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小康村而努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612117 | 226000 | -- | 查看 太阳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横港社区 |
通州市兴仁镇横港社区,座落于兴仁镇西北部,与南通市郊相邻,全社区共有1280户,26个居民小组,人口是4512人,其中农业人口3942人,城镇人口570人,拥有耕地2458亩,私营企业40多家,个体工商户300多家,2008年工业总产值5.8亿元,农业收入1.5亿元,人均纯收入11200元。是江苏省、南通市民主法制村、通州市亿元村、通州市文明单位、通州市村民自治模范村、科普示范村、集体经济先进村、关心下一代先进村。 沿海高速、宁启高速穿境而过;南通北立交桥座落本社区;团结河、英雄竖河贯穿东西南北,构建了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的格局,组组道路白色化,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分有农业产业区(内有养猪、养鸡、养狗、养鱼、养羊基地)、工业园区、并有高层住宅小区、学校、金融、商场、农贸市场、敬老院等经营生产生活连为一体,是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理想福地。 横港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及新老朋友支持和帮助,在这通州全面建成现代化的启程之年,我们将以百倍的努力勤奋工作,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为又好又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居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
兴仁社区 |
兴仁镇兴仁居委会位于兴仁镇集镇中心,东临南通机场,西接南通市区,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洋兴公路、宁启铁路穿境而过,人文荟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地处金通开发带工业园区的优势成为投资热土。近几年来,先后建立起仁和家园、兴隆花苑等住宅小区,为城乡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居委会管辖十四个居民小组,三个街道,一个蔬菜队,人口总数达到6490人,可耕地面积850亩,民营企业七十余家,为居委会工业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居委会工农业生产总值21.4亿元,人均收入11080元以上。通过居委会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渐显露。居委会党员人数205人,设党总支一个,下设三个支部:农业支部,街道支部和工业支部。多次被评为“文明社区”、“文明示范村”、“先进党总支”、“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居委会党总支、居委会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各界朋友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认真学习和贯彻0十七届三种全会精神,带领全体居民开拓进取,共同创富,与时俱进,争创一流。 |
酒店社区 |
酒店居地处四安镇腹地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文化于一体,交通便利,总户数2299户,现有总人口5826人,其中农业户1340户,农业人口3312人,总耕地面积2957.3亩。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现有企业65家,个私工商户400户,工业园区一个,园区现有纺织、服装、绣花、机械、电子、红木、塑料等企业,年产值6亿元。2014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酒店居被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市评为科普文明街道、特色文化村、通州市发展民营经济20强,受到通州市政府表彰。 |
李家楼村 |
兴仁镇李家楼村,东靠南通机场,西接南通市郊,南邻宁通铁路,北邻通宁高速公路,人文荟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李家楼工业园已成为投资热土,风水宝地。南通威明精工机械、生隆铝业,兴隆电气、蓬盛机械等规模企业入园安家落户。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906户,2223人,党员69名,党总支部下设两个支部,耕地面积1531亩,民营企业48家。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市“文明村”,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标兵、通州市“民营经济亿元村”,被评为通州区“工业销售亿元村”“农民增收工作先进村”、南通市“双创”示范村党组织、“江苏省文明村标兵”和“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村”。 近年来,李家楼村以“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全面小康新业绩”示范村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改革发展不动摇,开拓创新,不懈追求,实现了四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和协调发展。2009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1111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29元,是通州区小康先行试点村之一。 近年来投入百万多元,实现组组道路水泥化,连片种植良种化,灌溉渠道防渗化,农田耕作收割机械化,河道路边都绿化,全村生活垃圾袋装化,水泥道路路灯化,公共服务和卫生设施标准化,天蓝水清环境美,和谐小康已实现。 |
兴仁村 |
通州市兴仁镇兴仁村东靠南通机场,西邻文革河边,南接兴仁镇胜利街,洋兴公路穿越而过,人文荟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8亩,798个农户,全村总人口2312人,其中农业人口2156人,外来人口89人,全村党员数48名,连续五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连续三年被通州市政府评为“文明村”称号。 2007年投入了五十多万元,实现了1900米长的村中心路白色化,条条支路沙石化,连片种植良种化、灌溉渠道防渗化、农田耕作机械化。同时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等日益完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社会事业长足发展。2007年工业产值超亿元,农民纯收入8500元。 同时,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村级财务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并借助村务公开栏,接受社会各界朋友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热忱欢迎全体村民参与管理,认真监督。 |
芦花港村 |
芦花港村地处兴仁镇西北,与南通市港闸区秦灶街办毗邻,全村有25个村民小组,1087户,2822人,2340亩耕地,85名党员。芦花港村在兴仁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始终坚持文明村标准,突出工作重点,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富民强村、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基点,努力在提高、创新、拓展上下功夫,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转变社会风气,改善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的成绩。自1989年以来,我们村一直是通州市和南通市的“文明村”,2007年以来获得了各项荣誉,比如:农民增收工作先进村,农村环境百日整治先进村,南通市民主法治村等等。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村党总支和村委会领导认识到,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结合,才能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为此,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创建为最佳载体,全面提高宽裕型小康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 村公共服务中心集社区卫生、为民服务、农家书屋为一体,境内主干道全部灰色化;全村垃圾实施了集中处置,河道进行了全面管理,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0%以上;全村形成了蔬菜、水果规模化种植,大棚种植面积达200亩以上、葡萄种植100亩以上;创建了和谐、安定的人居、投资环境! |
葛长路村 |
兴仁镇葛长路村坐落在富有风土人情的南通市东郊,通启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洋兴公 路纵贯南北,新长铁路相隔无几,南通民航机场近在咫尺,水、陆、空立体交通便捷,地 理位置得天独厚,环境优势独特,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对外开放的条件和优势。 村辖25个村民小组,人口2680人。其中:中-员50名。耕地面积1973亩,各类企 业10余家,个体工商户100多家。多年来,全村年三业总产值超亿元,全村经济实力持续 增强。 一、推进富民强村我们的目标是:农民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较快增 长,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二、着力招商引资我们的宗旨是:优越的区域让投资者顺心,优惠的政策让投资 者称心,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开心;待遇宜厚,情感尤重,老板赚钱,我们服务。 三、优化人居环境我们的理念是: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亮化,庭院绿化, 村貌美化,把葛长路村建设成为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人人都有 安全感、优越感、幸福感。 四、提升文明程度我们的追求是:崇尚文明行为,营造和谐氛围,率先、领先、 争先,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兴仁镇葛长路村正在加速赶超、跨越发展的新征途上乘势而上,以正确的发展思路, 规划着美好的前景,以最宽松的环境,最诚实的热情,诚愿与国内外生产、加工、贸易伙 伴携手合作,谋求发展,共创辉煌,实现双赢。 |
三庙村 |
通州市兴仁镇三庙村,地处金通大道最西端,东接南通机场,南临通吕运河,宁启铁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全村总人口3590人,劳动力2057人,党员108名,辖2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8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740亩,2007年度工业产值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9元。 三庙村党总支、村委会始终坚持“以工兴村、以农为本”、为民服务来实践“-”重要思想,始终把“-”贯彻在行动中,积极带领党员及全体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奋力进取,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富民强村为己任,树立创新理念,坚持真抓实干,坚持从三庙村实际出发,与村民手牵手,紧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心聚力打造经济强村,同心同德全面建设小康,使全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努力把握乡村城市化的发展脉搏,加大招商引商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号召全民创业。规模以上企业14家,全村现有个私民营企业72家,为三庙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农民产业结构的调整,全村新建葡萄园45亩,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新增大棚蔬菜面积110亩,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道路形成了“五纵一横”的框架,主干道已形成“白色化”,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全村有线电视双入户名列全市前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以上。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吃饭讲营养、穿衣讲高档、住房讲宽敞、文化讲品位、生活讲质量已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追求。有好多农户率先购买了家用轿车,一个经济发达、道路畅通、绿树相连、美景相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形成。 南通规模最大的欧式风格纯别墅社区——东郊庄园就位于三庙村,一期将开发建设别墅区南边主入口处商务休闲会所、商店,独体别墅56栋、双拼别墅41栋,首推七款欧式经典套型,单体面积在248至368平方米之间;二、三期将分别建造大水面人工湖泊、湖景岛屿豪华别墅及更多款式的别墅。 |
孙家桥村 |
孙家桥村东距南通机场四公里,西距南通市区一公里,南临通吕运河,通金大道穿村而过,宁启铁路由西而东。全村共有2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为4300多人,外来暂住人口2400多人,全村现有党员92名,村设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一个农业支部,一个工业支部。 孙家桥村以工业经济为产业,全村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8家,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100家,其主要有钢结构、风力发电、船舶机械配件、高压电源电器、家具制造、纺织服务、电子及塑胶等服务业,全方位的产业结构。2007年完成工业产值12亿元,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都有各自的企业,为“双带”型村干部,解决了近百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农业是基础,全村在现有的2000多亩耕地上种有意杨200多亩,葡萄园80亩,设葡萄协会,葡萄园仅2007年就实现80多万元的收入。 |
徐庄村 |
古镇兴仁、幸福徐庄。坐倚通城东首,毗邻南通机场,金通大道横贯东西,宁启铁路穿村而过,沪陕高速兴仁互通立交座落村中。村辖面积2.8平方公里,12个村民小组,现有3358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示范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徐庄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村民生活富裕安康,民风习俗淳朴诚信,村容村貌整洁靓丽,形成了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龙头,老年托养院、卫生服务站、污水处理站、农民休闲园、安息极乐园等为依托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集中居住规范化、人居环境生态化、村组道路白色化、村庄路灯全亮化、安全防范科技化。徐庄科技创业园更是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聪慧自信的徐庄人正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的工业区、舒适宜居的生活区、功能完善的服务区为一体的现代化村庄,努力把徐庄村建设成为百姓更富、村庄更美、民风更好的幸福家园。 |
长林桥村 |
长林桥村南与南通市接壤,东邻南通飞机场。宁启、盐通高速公路贯穿全村,苏北第一-位于长林桥村中心位置,属南通市景点区域。全村以中日合资企业——江东服饰有限公司和艺玲服饰有限公司为主要经济支柱,融合十多家经济实力雄厚的生产企业,为全村工业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超亿元,人均收入9000元以上,全村34个村民组,总户数1245户,耕地面积1921亩,全村东西长度4.2公里。党员人数86名,设党总支一个,下设两个党支部:工业支部和农业支部。长林桥村江东服饰有限公司和艺玲服饰有限公司连续多年来被评为通州市先进企业,长林桥村也多次获得了通州市文明村,通州市先进党支部,兴仁镇先进党支部,南通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近年来,村投入了三百多万元,基本实现了全村电灌车口现代化,组组农田灌溉防渗化,农田耕作机械化。2004年度,长林桥村实现了全村主干道路灰色化,组组道路砂石化,同时,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村31个高速公路取土坑形成的鱼塘,基本全部落实承包到户,形成了具有南通市级标准的水上绿色观光农业。第三产业蓬勃兴起,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村党总支、村委会坚持实行村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村级财务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同时借村务公开栏接受社会各界朋友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真诚欢迎全村全体村民参与管理,认真监督。 村党总支,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学习和贯彻0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心带领全体村民开拓进取,共同创富,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使长林桥村更加繁荣昌盛。 |
丁涧店村 |
通州区兴仁镇丁涧店村地处南通市北郊,距市中心8公里,南边、西边均与南通市接壤,东临英雄竖河并贯穿南北,北接团结河横卧东西。村中心水泥路,直接贯通市区,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全村占地面积3400多亩,可耕面积2900亩,全村29个村民小组,人口4110人,其中党员105名。 2011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4923元,现全村经济正稳步发展,2000多劳动力在南通市企事业单位工作,全村范围内工厂企业近100家,个体工商户近120户。 现丁涧店村的区位优势正逐渐显露出来,各地客商纷纷上门洽谈投资,给丁涧店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全村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来营造全新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来投资,共同推进丁涧店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
徐家桥村 |
徐家桥村是由原单桥村、徐家桥村、史家庄村合并成立。所辖29村民小组,总人口3400人。下设两个党支部。辖区内有规模企业三个,规模以下企业十二个,四安敬老院、自来水厂、四安变电所座落于徐家桥村。洋兴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是广大投资者理想的选择。徐家桥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团结、务实、进取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戚家桥村 |
戚家桥村是在2008年3月份的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赵良桥村和戚家桥村合并而成,现村辖有27个村民小组,总共1213户,人口3496人,共有党员128名,下设两个党支部。村共有耕地面积3156亩,区域范围3.5平方公里,省道225线穿村而过,环镇东路、镇东街商业区相连戚家桥村1、2、3、4、10、12组地处四安镇的正立面,镇政府办公大楼与村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也正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契机。戚家桥村农业生产以水稻、油菜为主导,兼顾鸡,猪等家禽,家畜养殖,指导广大村民顺应市场要求,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增加收入。工业上以通州市四安球墨铸铁有限公司为龙头,服装、纺织、床上用品为主导,全村共有私营企业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第三产业以手工艺品鞋为特色。随着村的不断发展,为满足老百姓的全新要求,村范围内开发了商品房小区——东方丽都。近几年在村建设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3年以来一直作为通州市双低油生产示范基地,2004年工业销售额超亿元,2005年2月被确定为通州市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先行村((十村示范,百村先行)、通州市农民增收先进村、通州市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称号,2008年工业销售额达到4亿元,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另外村的群团建设、三个文明工作、综合治理、富民强村、道路建设、环境整治工程等各项工作均居于全镇前列。 戚家桥村无论在工业,农业以及村全面建设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基础,广大干部群众还将不懈的努力,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把握住目前农村全面发展的良好时机,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着力打造一个平安、诚信、和谐的新戚家桥村。 |
阚庵东村 |
通州市四安镇阚庵东村位于四安镇南大门,南连兴东、兴仁;并与西亭、横港东西相邻;市道平海公路,省道洋兴公路贯穿阚庵东村东西南北,与载运能力400吨位的一级河道团结河紧紧相依,已形成独特的区位及水落交通优势;抵南通、通州市区、南通火车东站、南通机场均在半小时内到达。随着南通、通州两市合并,阚庵东村将成为南通市北郊交通便捷、投资环境优越的佳境。阚庵东村现有人口4877人,全村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40亩,水面380亩。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1500元,早在2007年成为通州市首批小康达标村。全村现有民营、个私企业34家。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值11.8亿元,利税0.8亿元,已形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企业,企业的从业人数已达到3510余人,阚庵东村职工达40%,2008年村民工资性收入达到2000万元。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征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江苏省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工业产值达到6.5亿元,连续多年成为南通市骨干企业、通州市20强企业和纳税十强企业,是拉动四安镇机电、机械产业的龙头企业,有望两年内上市成功;南通双和食品有限公司是南通市农业龙头企业,2008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生产的安和牌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产品、南通市知名商标,无公害鸡肉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南通市名牌产品称号、江苏省质量信用产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该企业已形成从苗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分割、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对阚庵东村及周边地区发展养殖业和家禽销售起了巨大的拉动作用。目前,阚庵东村已有自营出口企业五家,其中,纺织、服装两家,机械制造、机电两家,工艺鞋一家,尤其是机电、机械制造业科技含量技术高、产品质量高、销售渠道广,多项产品获得省、市级优质产品称号,如建筑机械、电动机、船用配件、钢结构产品等热销国内外市场,并得到中外客户的一致好评。近几年,我们阚庵东村村民抓好工业经济的同时,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沟、渠、路、桥、泵站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改造、新建,村主干道的白色路面的网络已基本形成,共新建水泥路15公里,疏通河道7.8公里,改建、新建泵站四个,新造载重15-20吨桥梁两座。随着村级道路的不断改善,目前34个村民小组80%的小组通上了水泥路,90%的农户走上了晴雨路,大部分农户的汽车开回家,较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也大大提高了3农产品的丰产丰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阚庵东村正筹建一个村级农业经济合作社,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并逐步形成大规模种植和立体种植,向现代农业争效益,全村具有规模种植和实施项目农业的连占地达300亩的有3块,200亩的有2块,100亩的2块。目前,正着力打造设施农业,力争明年内实现一个不少于200亩的设施农业基地。同时阚庵东村的特色农业也在不断发展,柑桔、葡萄、河塘养殖初具规模并逐步向连产延伸,计划全年土地流转不少于550亩。 历时悠久的阚庵街坐落阚庵东村,已成为阚庵东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街区已集餐饮、商贸、物流、休闲于一体,将全面带动阚庵东村的服务于及三产的健康发展,阚庵于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物流和繁荣的集贸市场无不为阚庵东村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对外形象。 阚庵东村党总支委员会、村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谋发展,干群团结建和谐,紧紧依靠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党委、政府年初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力求多项工作排全镇前列。2008年阚庵东村被通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村民自治先进村、征兵工作先进村、百日环境整治先进村、植树造林先进村、通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通市民主法制达标村等多项荣誉,多名村干部受到四安镇党委、政府、通州市、南通市的表彰,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村近5000名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奋力建设新农村,全力以赴奔小康,热情欢迎中外客户来阚庵东村投资兴业,我们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期盼着您的到来。 |
阚家庵村 |
通州区兴仁镇阚家庵村位于南通市近郊,通启高速、盐通高速公路结合部,平海公路贯穿东西,洋兴公路相依南北,通富北路贯穿村东西南北,9平方公里区域内,52个村民小组,1960多户村民,人口5769人,130名中-员,各类非公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3个,现有耕地面积4790亩。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村党组织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组织领导和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和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推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创造美好新生活,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
温桥村 |
四安镇温桥村位于通州区四安镇西北角,北与通州区石港镇乐观村相望,西与通州区刘桥镇英雄村相邻,东与本镇徐家桥村相连。 温桥是革命的老区,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0江北特委曾在这里活动过; 邹韬奋先生的演讲之地,原南通县中——90年代-同志曾两度亲笔题写校名的韬奋小学座落于此。 四安镇温桥村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是投资兴业的好地方。村域面积6.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0余亩,全村共有36个村民小组,4400多村民。先后被通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通州市文明村”、“全面小康达标村”,被南通市委、市政府授予“南通市村民自治示范村”,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村级经济迅猛发展,健身机械、包装机械、纺织服装、制香、铸铁等行业纷纷到温桥村落户,濠河米业是温桥村农业龙头企业,全村人民平均收入超万元,社会事业快速推进,村到组主干道基本实现白色化,户户连的水泥路正在逐步实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
韩家坝村 |
韩家坝村位于四安镇的西部,南临平海公路,沿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通英公路贯通南北,全村面积6.2平方米公里,3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986人,近年来,先后被授予“通州市文明村”、“通州市综合治理示范村”、“通州市全面小康达标村”。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村级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铸铁冶炼、电子塑胶、红木工艺等行业焕发蓬勃生机。经盘活存量资产,目前有二十余亩存量土地可供客商租用或征用新建投资项目。在农业方面,由传统农业正向优质、高效、安全农业转化,以大棚蔬菜为主体的产业化种植已具规模。 韩家坝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逐步完善,村级主道路实现硬化、绿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整洁,民风淳朴,是投资兴业的好地方,韩家坝村人民欢迎您。 |
太阳殿村 |
太阳殿村位于兴仁镇西北部,与南通市相邻。由原4个自然村合并组建。沿海高速公路,江通公路,平海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35个村民小组,1360户。现有人口3980人。耕地面积3835亩。外来人口252人。现有党员120人。村设党总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即工业支部,农村一支部,农村二支部。村有农业特色天富园林。规模企业5家,民营企业20多家.道路畅通,环境优越,是工业生产投资的好地方。 全村民营企业蓬勃兴起,社会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06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80元。今年准备投入80万元实现平海公路白色化。逐步达到组组道路白色化。实现渠道防渗化,农业耕作机械化,垃圾袋装化。加强民主法制,构建和谐社会。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小康村而努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