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市二甲镇路中村位于二甲镇余西片中部,由原来的双寺村、路中村2个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50个村民小组,人口5460人,农户1996户,耕地4585亩。全村现有50个村民小组,人口5460人,农户1996户,耕地4585亩。余西中心路横穿路中村中心,东接宝云村,西居海二公路出口处,南至老运盐河,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投资历经商的热土。
近年来,在市、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精神和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俞锡栋同志为首的村委一班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而有序地得到发展。农业上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作物和特色农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工业上面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村里的企业从04年的8家发展到现在的19家,实现全村经济总收入3.09亿,村民人均收入达9920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已任,兴修道路,整治河沟,美化环境,使村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村多次被评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612102 | 226000 | -- | 查看 路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市社区 |
新市社区是江苏省南通通州区二甲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206121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12。邮政编码为22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13 ,车牌号码为苏F。与余北社区、余西社区、袁南社区、三甲社区、北潭村、坨墩村、宝云山村、路中村、通运桥村、六甲镇村、定兴桥村相邻。 |
余北社区 |
通州市二甲镇余北居,位于通州市东部,由原来的余北居、斜河村合并而成,全居现有32个居民组,人口4060人,农户1451户,耕地3376亩。苏335线、北海线横纵穿越我居中心。南至通吕运河,西接通州经济开发区。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投资兴业的乐园。 近年来,在市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周学进同志为总支书的居委一班人,理清思路,求真务实,全力提升投资环境,以工业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居现有从事服装、纺织、混凝土、管桩、电线电缆等各类企业18家。农业上,依托本地产业特色,榨菜生产基地被省农林厅确定为无公害绿色产品。杂粮营销成为居级经济的新亮点,年营销额2500多万元。2008年全居经济总收入3.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384元,居党总支、居委会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先进党总支。 余北居正以全新的面貌,热情欢迎您前来投资兴业。 |
余西社区 |
通州市二甲镇余西居由原来的老余西居、庆余村村居合一而成,位于通吕河南岸、海二公路西侧,总人口4882人,其中非农人口1200人,总户数2055户,有37个居小组,5个街道,总面积412公顷,人均纯收入8800元。现有企业18家,个体工商户285户,年销售收入2.5亿。余西居是一个有着优久历史的文化古镇,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曾经是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和战斗的地方。解放后是区县多年来农业试点单位,特效农业项目:近200亩精品葡萄生产基地在居里落户。素有通州三角州之称的余西居,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与外界接址道路全面实现白色化,环境优美、地绿水蓝、民风淳朴,是旅游开发、生态农业发展的宝地。 |
袁南社区 |
袁南居位于二甲镇西南部,由原来的袁南村、南海村和袁灶居合并而成现有5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058人,村内企业近30家。自2008年以来,我居先后获得了小康先行村、文明先进村、民主法制示范村、村民自治模范村、工业销售亿元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执政基础,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廉洁自律,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大力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一致,以全新的面貌热忱欢迎各界各级人士来袁南社区投资兴业,共创美好的明天。 |
三甲社区 |
通州市二甲镇三甲社区,位于二甲镇西郊,由原来的三甲居、新玻村2个村居合并而成,辖区内现有45个居民小组,人口5885人,2163户,耕地3024亩。海二公路、二五公路、光明路、通甲公路贯穿全居,东于二甲镇相连,西至余西居;北至运盐河,南至通甲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二甲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是招商引资的宝地。 近年来,在市、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精神和以“-”重要思想不指导,以曹海荣同志为首的居委一班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大力发展居级经济,使全居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而有序地得到发展。农业上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特别是精品葡萄864亩,水芹256亩;工业上是二甲镇工业集中区所在地,居内现有企业43家,实现全居经济总收入5。5亿元,居民人均收入达10318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为群众办实事不已任,兴修道路,整治沟河,美化环境,使居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本居多次被评江苏省文明村(居)、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典型,南通市文明村,南通市法治社区等市级荣誉45项以上。 三甲居正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的环境,热情的服务欢迎国内外广大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
北潭村 |
通州市二甲镇北潭村位于通州市东南部,由原来的北潭、横板桥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53个村民小组,人口5410人,农户1920户,耕地5499亩;西邻金沙镇,北邻东社镇,二五公路横穿北潭村,交通便利,农田平整连片,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宝地。 近年来,在市、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精神和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曹勇同志为首的村委一班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开拓创新,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而有序地得到发展,农业上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河耦生产为主导,巩固和发展千亩桔园,凭着北潭村农田平整连片的区位优势,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目前已与如东祥盛公司签订了750亩无公害出口蔬菜基地的意向性协议;去年实现村民人均收入10181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已任,兴修道路,整治河塘,美化环境,使村民安居乐业,村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2008年获通州市规模农业一等奖。 北潭村正以全新的面貌,热忱欢迎热衷于特色农业投资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
坨墩村 |
坨墩村位于长江三角洲下游,南通市东部,通州市二甲镇北首,335线、通吕运河穿越坨墩村4600米,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全村62个村民组,总户数2114户,总人口6181人,劳动力总数为2318人,党员196名,区域面积705公顷,耕地面积5336亩,拥有企业16家,人均纯收入9268元,现有水泥路面10000多米。 坨墩村境内有百亩花木基地一个,农民休闲山庄、百头猪场、杨芳肉鸡养殖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黄金瓜生产基地、千头羊场等,而苏北一流的万头羊场正在筹建准备之中,辖区内设有余北小学、中心幼儿园各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 坨墩村是远近闻名的“花生剥壳村”,全村拥有花生剥壳机558台,年加工花生2万吨以上,年加工产值超亿元,利润800多万元。 坨墩村连续十年被评为通州市文明村,村民自治模范村、双带双优示范村,小康先型达标村。 |
宝云山村 |
通州市二甲镇宝云山村,位于历史名镇“余西镇”东侧,东与海门市接址,南临运盐河,北靠通吕河。2008年初由原五福桥村、建中村、周家湾村、宝云山村合并成。辖51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5186人,耕地面积4850亩,宝云山村素有通州三角州之称,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与外界接址道路全面实现白色化,环境优美、地绿水蓝、民风淳朴,是一块尚未开发的旅游、生态农业发展的处女地。近年两年来,新建财政奖补道路2公里,流转土地1800亩,完成了占补平衡、土地复垦的任务,建成新的村卫生服务室,建成新的村公共服务中心,村级环境整洁面容焕然一新,村风、民风进一步得到提升,社会稳定,村民收入得到大大的提升。 宝云山村历史悠久,以抗日英雄孙占彪故乡而闻名通东地居。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市委、二甲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精神和-总书记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宽思想、锐意进取,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踏实为民办事、兴建道路、疏浚河道、整治环境,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快速发展。宝云山村评为通州市文明村、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江苏省财务管理模范村、南通市村民自治模范村、南通市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十佳模范村”、南通市“‘十百千’工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村”。 |
路中村 |
通州市二甲镇路中村位于二甲镇余西片中部,由原来的双寺村、路中村2个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50个村民小组,人口5460人,农户1996户,耕地4585亩。全村现有50个村民小组,人口5460人,农户1996户,耕地4585亩。余西中心路横穿路中村中心,东接宝云村,西居海二公路出口处,南至老运盐河,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投资历经商的热土。 近年来,在市、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精神和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俞锡栋同志为首的村委一班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快速而有序地得到发展。农业上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作物和特色农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工业上面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村里的企业从04年的8家发展到现在的19家,实现全村经济总收入3.09亿,村民人均收入达9920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已任,兴修道路,整治河沟,美化环境,使村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村多次被评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通运桥村 |
二甲镇通运桥村现有八十三个村民小组,3467个农户,总人口9360人,总耕地面积7760亩,位于二甲镇的西部,南边是通甲公路,与袁南居为伴,东与余西居、六甲镇村为界,西有袁金公路与进东村为邻,北至通吕运河与金余镇通吕运河隔河相望,有金余大桥相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经济较发达。通运桥村人民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来合作发展!共同为创造小康和谐新通运桥村而努力奋斗! |
六甲镇村 |
通州市二甲镇六甲镇村,由原来的六甲镇村、水流镇村、九甲坝村、石桥村合并而成,全村47个村民组,人口5549人,农户2211户,耕地5300亩。 近年来,在市、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季新华为首的党支部一班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领,明确思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农业上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棚设施栽培和高效作物,积极与养殖户配合,成立50亩龙虾养殖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因六甲镇村与海门市三星镇很近,利用地理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在2005年以来,成立了海门市金太阳分部,通州市二甲镇睡仙阁床上用品及若干绣品加工厂,实现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亿元,村民人均9800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群众办实事为已任,兴建道路,整治沟河,美化环境,使村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 |
定兴桥村 |
定兴桥村位于通州区的东南角,是二甲镇的东大门,由原圩洪村和定兴桥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4170.69亩。现有41个村民小组,人口5100人。现在村公共服务中心面积有2000㎡,设有“七个室”“六个一”。“七个室”:便民服务室、民事调解室、图书阅览室、娱乐健身室、老少工作室、警务联防室、计生医疗会议室。“六个一”:一个篮球场、一个村务公开栏、一个文明新风范、一个科普农事卫生信息栏、一个农民人口法制校外辅导综合室、一个科技培训远程教育群众活动学校。 村域范围内有二甲人民医院、二甲职业中学、亚东幼儿园等文教卫生单位。全村共有20多家私营企业,全村工业以塑料产业为支柱,农业以大棚蔬菜为特色。村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墓、小区配套费、租金、土地复垦等。全村先后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菊红蔬菜专业合作社、兴农专业合作社、棉花土地专业合作社等,既增强了为民服务能力,又增加了入社成员的收入。农民集居区有序推进,初见雏形,水、电、路、绿化、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到位。 近年来,定兴桥村先后荣获省级档案工作三星级、省级卫生村、南通市卫生村、通州区科普示范村、科普惠农兴村优秀农技协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