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10115142 | 200135 | -- | 查看 新舒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丽泽社区 |
丽泽社区:位于书院镇东南1公里处,含菊清苑、梅傲苑、荷亭苑、兰馨苑等小区。 |
新舒苑社区 |
新舒苑社区:位于书院镇政府所在地。 |
东场社区 |
东场社区:位于东场二区。 |
新欣社区 |
新欣社区:位于书院镇政府西北侧。 |
书院第一社区 |
书院第一社区:位于书院中学北侧。 |
黄华村 |
黄华村位于书院镇东南,东至人民塘、随塘河,南连四灶村,西毗棉场村,北与洼港村、桃园村接壤。全境东西长约2.84公里,南北宽近1.1公里,总面积约2.52平方公里。黄华村以旧河道“黄家洼”首末两字定名,华是洼的近音字,故称黄华。全村有128个自然宅村、14个村民小组。境域内主要道路有东大公路、南果公路、四灶港路、黄华港路,主要河流有随塘河、白龙港、五尺沟、四灶港,2012年,黄华村共有村民1200户,2587人,其中农保85人、镇保1784人、城保360人、外来人口260人,耕地面积150亩。由自然村128个组成。征地后耕地150.00亩。人均纯收入8000元
|
塘北村 |
塘北村位于书院镇最南端,东与临港新城相邻,南与泥城镇龙港村隔河相望,西与南果公路接壤,区域内两港大道贯穿我村。全村总面积3.74平方公里、所辖2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1710户,人数3955人,外来人口登记数816人。塘北村原先属于泥城人民公社管辖,1958年,书院公社成立。塘北村于58年属书院人民公社管辖,1981年8月,友谊大队改名为塘北大队,2003年,塘北与石南合并为塘北村.现塘北村有25个组组成。由自然村塘北村由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组,9 组,10 组11 组,12 组,13 组,1 4 组,1 5 组1 6组, 17 组,18 组,19 组20 组,21 组,22 组,23 组,24 组,25 组.组成组成。总人口4771人。其中:本村户数1710户,本村人口3955人,农保人口1390人,镇保人口350人,城保人口2000人;外来人口816人。其他人口215人。耕地3300.00亩,粮田2416.00亩,常年菜田99.45亩,林地200.15亩,鱼塘286.63亩,畜禽场4.5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0.00元。
|
四灶村 |
四灶村座落于老芦公路以东,随塘河以西,东大公路以南,三三公路以北的区域内,中间贯穿了两港大道和彭公塘及白龙港,水域有三横两纵、交通有两纵两横,离滴水湖仅8公里之遥。东有书院百果园、滨海高尔夫和森林公园以及鲜花港,南有深水港,北有空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全村区域面积2.45平方公里。本村共有村民小组20个,村民户1450户,常住人口3360人,外来人口1200人,耕地面积2799.16亩,于2000年6月四灶村和果园村合并为一个村组后由原来的11个村组合并为20个生产小组并有17名村民组长打理的四灶村。由自然村1、2组,3组,4、5组,6组,7组,8组,9组,10组,11组,12组,13、14组,15组,16组,17组,18组,19组,20组组成组成。总人口5000人。其中:本村户数1450户,本村人口3800人,农保人口1620人,镇保人口645人,城保人口605人;外来人口1200人。其他人口680人。耕地2799.16亩,粮田2151.70亩,常年菜田129.70亩,林地405.02亩,鱼塘102.74亩,畜禽场1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00元。
|
路南村 |
路南村地处书院镇西北角,东起外灶村五尺沟,南至新北村,西与黄沙港万祥新建村相邻,北与三三马路港棉场村毗邻。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路南村在解放初期由路南、新民2个小村组成。1955年,合并建立北窑第六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7月,建立路南大队。1982年,路南大队有7个生产队。1984年,撤社建乡时,改名为路南村,沿用至今。2002年12月,路南村和石西村合并,取名路南村。由自然村路南村、石西村组成。总人口3188人。其中:本村户数1204户,本村人口3062人,农保人口2180人,镇保人口390人,城保人口316人;外来人口126人。其他人口176人。耕地1125.00亩,粮田915.00亩,常年菜田106.00亩,林地79.00亩,鱼塘25.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00元。
|
中久村 |
中久村位于南汇区书院镇的南部,全村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南邻塘北村,北接洋溢村,东至两港大道,西接南果公路,交通便捷。中久村于2002年10月由原来的中久、中南两村合并而成。由自然村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10组、11组、12组、13组、14组、15组、16组、17组、18组、19组、20组、21组组成。总人口8056人。其中:本村户数1648户,本村人口3846人,农保人口1621人,镇保人口562人,城保人口396人;外来人口421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575.00亩,粮田1750.00亩,常年菜田448.00亩,林地130.00亩,鱼塘29.00亩,畜禽场18.00亩,休闲200亩。我村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0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00.00元。
|
新北村 |
新北村位于书院镇镇区的南部,东至南果公路,北临路南村,西至黄沙港,南至李雪村,全村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新东村位于老书院镇西北,东接石北村,西靠万祥镇,南邻李雪村,北依四灶港与石西村相望。全村总面积为1.43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92公顷,有八个村民小组,475户。新东村在刚解放时称书院一村,1950年土地改革时,取名新东村,1955年,建北窑乡第五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建立大队,取名新北大队。1961年6月,新东大队从新北大队中析出。1984年,撤社建乡,改大队为新东村。石北村位于原书院镇北。书院镇旧名叫石皮泐镇,石北村由此得明。石北村东以老果公路为界、与书院村、洋溢村相邻,西与新东村接壤,南与李雪村毗邻,北隔四灶港,与石西村相望,全村地域为正方形,行政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87.87公顷,有8个村民小组,426户人。2002年12月,新东村和石北村合并,取名新北村。现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由自然村由自然组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10组、11组、12组、13组、14组、15组、16组组成组成。总人口2833人。其中:本村户数1156户,本村人口2585人,农保人口604人,镇保人口160人,城保人口130人;外来人口248人。其他人口56人。耕地2698.00亩,粮田1920.00亩,常年菜田150.00亩,林地400.00亩,鱼塘140.00亩,畜禽场2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31.5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00元。
|
桃园村 |
桃园村地处书院镇镇区,东连洼港村,南连黄华村,西接余姚村,北至大治河接老港镇。由南果公路贯穿全村。桃园村于2002年10月由原来的桃园、新六两村合并而成。由原桃园的14个村民小组和原新六的11个村民小组合并成有25个村民小组的新桃园村。由自然村原桃园的9个自然村和原新六的11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6667人。其中:本村户数2456户,本村人口5546人,农保人口815人,镇保人口1310人,城保人口1251人;外来人口1121人。其他人口2170人。耕地2748.31亩,粮田1036.00亩,常年菜田56.00亩,林地679.00亩,鱼塘108.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00元。
|
洼港村 |
洼港村地处书院镇政府东侧,东至随塘河,南依黄华村,西至桃园村、北靠大治河,通行的两港大道贯穿全村南北,于1995年7月由原新港、洼港二村合并而成。原有村民小组有12个,现有村民小组10个(其中2、7组于2008年撤销生产队建制)。洼港村地处书院镇政府东侧,东至随塘河,南依黄华村,西至桃园村、北靠大治河,通行的两港大道贯穿全村南北,于1995年7月由原新港、洼港二村合并而成。原有村民小组有12个,现有村民小组10个(其中2、7组于2008年撤销生产队建制)。由自然村由自然村 原新港 村, 洼港 村,2村合并组成组成。总人口3934人。其中:本村户数1403户,本村人口3304人,农保人口1319人,镇保人口1124人,城保人口231人;外来人口63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973.30亩,粮田985.00亩,常年菜田181.10亩,林地337.20亩,鱼塘55.3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8.9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00元。
|
李雪村 |
李雪村地处临港A类土地保护区域之内,位于书院镇西南首,南连泥城民生村,西连万祥新振村,东接南果公路,北至本镇新北村。李雪村面积约6.5平方公里,辖有2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1875户,总人口5329人,户籍人口4203人,来沪人员1126人。李雪村是以李雪舟烈士命名的。李雪舟(1913~1947),号秋水,白萍,化名李逵。医生,医术精湛,对贫苦农民视如亲人。在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国0领导下,秘密组织了抗日文化研究社(青年抗日会)和秘密武装小组。1947年,在-南汇县保安团“清共”时,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严守党和游击队的机密。1947年被敌人杀害。解放后,人民政府授李雪舟烈士称号,把他的家乡命名为李雪村,书院中心小学也曾改名为李雪小学。烈士诗词“报怒仇”被镌刻在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业绩被收集在《上海英烈传》,-为该书题词:“名垂青史,光照后人”。由自然村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10组、11组、12组、13组、14组、15组、16组、17组、18组、19组、20组、21组、22组、23组、24组组成。总人口5161人。其中:本村户数1820户,本村人口4151人,农保人口2680人,镇保人口115人,城保人口380人;外来人口1010人。其他人口976人。耕地4773.00亩,粮田3977.80亩,常年菜田328.40亩,林地466.8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
|
余姚村 |
余姚村:位于书院镇西北3公里处。 |
棉场村 |
棉场村位于浦东新区书院镇的中西部,是有名的南汇水蜜桃和8424西甜瓜的发源地,东依老芦公路,北依东大公路,南依三三公路,西与万祥镇相邻,全村1,984,680平方米。1959年6月,新港人民公社成立,丰产生产大队成立,1984年,丰产大队更名为丰产村。1961年,路北村境域从上海市棉场划出,归新港公社,定名为路北生产大队,1984年,路北生产大队更名为路北村。2002年10月,新港镇撤并行政村,因丰产村与路北村所处地理位置原为上海市棉花实验场,故棉场村与路北村合并后,命名为棉场村。由自然村由自然组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10组、11组、12组、13组、14组、15组、16组、17组、18组、19组、20组、21组、22组、23组组成。总人口4736人。其中:本村户数1761户,本村人口4160人,农保人口1883人,镇保人口2046人,城保人口231人;外来人口576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3418.00亩,粮田2136.00亩,常年菜田130.00亩,林地550.00亩,鱼塘500.00亩,畜禽场50.00亩,52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00元。
|
洋溢村 |
洋溢村:位于临港大道南侧。 |
外灶村 |
书院镇外灶村地处书院镇中部,北与棉场村、四灶村毗邻,东与东海农场、临港新城滴水湖相邻,南与洋溢村隔河相望,西与路南村接壤,区域内有南果公路、三三马路、两港大道贯穿我村三条区级河道,三条镇级河道流经我村。白色水泥路覆盖全村。陆路、水路交通十分便畅。 全村区域面积为3.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0多亩,有24个村民小组,2400多户农村居民,居住人口7600多人,其中外来人口2500多人。在1950年,书院乡成立第八村、第九村、第十村;1954年,书院乡成立第七社;1957年,书院乡成立高级社,1958年书院公社成立第五合作社,1965年书院公社成立里灶大队和外灶大队,1988年书院镇成立里灶村和外灶村,到2002年11月,里灶村和外灶村二村合并,成立新的外灶村。由自然村里灶村,外灶村合并组成。总人口7674人。其中:本村户数2411户,本村人口5774人,农保人口515人,镇保人口1224人,城保人口1456人;外来人口1900人。其他人口2579人。耕地3340.00亩,粮田2740.00亩,常年菜田310.00亩,林地210.00亩,鱼塘8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5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