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浦东新区 >> 泥城镇 >> 彭庙村

彭庙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彭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彭庙村简介

  泥城镇彭庙村委会地处彭镇社区附近,东临新泐村,西至奉贤区,南靠永盛村,北至中泐村,占地3.51平方公里,共有18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3549人。据传,在清朝时期,彭庙村彭一那里还是一片沙滩,有位渔民出海打鱼,连续几网都网到了一尊小佛像,于是他就在沙滩上搭建了一个小棚,把佛像供了起来,过了几年,后人修建了一座简陋的庙宇继续供着这尊佛,相传一 到下雨天,佛像身上爬满了蟛蜞,“蟛蜞庙”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1959年6月,彭一、学士大队建立。1984年2月,政社分设后,彭一、学士大队分别改名为彭一、学士村。2002年11月,由原有彭一村、学士村合并为彭庙村,今彭庙村名由此而来。由自然村彭一村、学士村组成。总人口4413人。其中:本村户数1461户,本村人口3549人,农保人口406人,镇保人口1319人,城保人口150人;外来人口864人。其他人口1674人。耕地3360.55亩,粮田1523.00亩,常年菜田1023.00亩,林地34.84亩,鱼塘373.80亩,畜禽场87.60亩,花卉4.5亩,西甜瓜312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00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10115140 200135 -- 查看 彭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彭庙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彭庙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云荷苑社区

  云荷苑社区:位于荷风景庭小区。
  

云翔苑社区

  云翔苑社区:位于云树雅居小区。
  

云绣苑社区

  云绣苑社区:位于清风名苑小区。
  

云松苑社区

  云松苑社区:位于云松社区以南1公里处。
  

云帆苑社区

  云帆苑社区:位于云帆佳苑小区。
  

云锦苑社区

  云锦苑社区:位于云锦名苑小区。
  

彭镇社区

  彭镇社区:位于泥城镇以西3公里处。
  

云欣苑社区

  云欣苑社区:位于荷风华庭小区。
  

泥城社区

  泥城社区:位于泥城镇政府所在地。
  

海关村

  泥城镇海关村村委会地处南汇区泥城镇、西北首、东与泥城镇公平、马厂村相邻,辖区东起公平村路,西至大团镇A30,南起南芦公路,北至万祥镇,与马厂村委会村委相连,全村有2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63平方公里,全村1957户,总人口4800人。相传,在清雍正年间,海关地区成陆不久,有一贩盐女拾木雕“小老爷”,放于今海关村5组路边,此菩萨灵验,乡民烧香拜佛风行,后来建成海关帝庙,在清朝保区图团甲期间成为一团东四甲的地名词,1959年6月,海关、陈店大队建立。1984年2月,政社分设后,海关、陈店大队分别改名为海关、陈店村。2002年11月,由原有海关村、陈店村合并为海关村,今海关村名由此而来。由自然村海关村和陈店村组成。总人口4800人。其中:本村户数1957户,本村人口4300人,农保人口890人,镇保人口840人,城保人口234人;外来人口5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510.00亩,粮田2200.00亩,常年菜田800.00亩,林地80.00亩,鱼塘300.00亩,畜禽场15.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46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00元。
  

永盛村

  永盛村位于泥城镇的西南,西与奉贤区相邻,东与兴旺村相邻,南与杭园村相邻,北与新泐村相邻。本村行政区域内交通十分方便,村内有浦东铁路、两港大道、E8公路、马五公路,贯穿于村的各个村民小组。本村区域内是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2003年,因行政区域调整,原彭二村和彭四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永盛村,自2004年起,我村在临港大开发大建设的新形势下,大部分区域已拆迁,到2011年12月本村总户数1730户,本村总人数3750人。村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西甜瓜、青扁豆,养殖业主要是白对虾,其次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村区域内是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本村的广大村民能顾大局、识大体,积极配合和参与泥城“和谐行”和创建文明城区的各项活动,为泥城大开发、大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由自然村彭二、彭四组成。总人口4150人。其中:本村户数1730户,本村人口3750人,农保人口450人,镇保人口2600人,城保人口400人;外来人口400人。其他人口300人。耕地4900.00亩,粮田300.00亩,常年菜田3600.00亩,林地400.00亩,鱼塘50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00元。
  

马厂村

  马厂村位于泥城镇西首,东邻人民村,南邻新泐村,西邻海关村,北邻公平村。2002年9月,我镇进行了行政村区域调整,本村由原水船村、马厂村合并而成。村生活垃圾保洁员有20人,河道保洁人员有18人,公厕管理人员有2人,卫生队伍人员有3人,卫生宣传员有18人,村内有1个卫生室,5名医务人员,注册本村企业2个,25个四小行业。耕地面积3310亩,有21个村民小组1683户村民,总人口4151人。其中,有 3个小组征地动迁已撤组。其中:本村人口3854人,农保人口950人,镇保人口1510人,城保人口140人;外来人口1350人。其他人口200人。耕地3310.00亩,粮田2000.00亩,常年菜田700.00亩,林地80.00亩,鱼塘210.00亩,畜禽场20.00亩,树林4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0元。。。。
  

人民村

  人民村地处泥城镇西首,由原人民村及高桥村合并,全村总面积7222亩,总户数2230户,总人口数5349人,全村区域面积4.3平方公里,全村共分22个村民小组,党员数172名,预备1名,固定资产1300万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村也随之建立。当时的人民村以发展农业为主,尤其以棉花高产闻名全国,当时的公社大队长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志亲临本村参观考察。80年代后,我村逐步从农业向工业转变,在近30年的发展中,工业经济占全村首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从1995年起,村领导为方便村民出行,对全村各主干道铺筑成水泥路。2002年,行政村合并,由原先的人民村和高桥村合二为一,进一步壮大了我村实力,经济发展也进一步提高。自两村合并以来,我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得了“优秀党组织”、“五好党组织”、卫生达标村、“上海市文明村等等。全村主河道修筑石驳岸我村是第一个,水泥路改柏油路我村是第一个。自2006年起,临港大开发、大建设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更有Y2公路、大芦线贯穿全村,进一步加快了我村的经济发展。新农村改造工程为老百姓带去的整洁、整齐、干净的生活环境。今年,我村积极投入泥城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尤其今年是“国家卫生镇”创建关键年,为此我村全面投入创卫工作......由自然村人民村, 高桥村组成。总人口7962人。其中:本村户数2206户,本村人口5349人,农保人口813人,镇保人口2136人,城保人口2400人;外来人口2613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822.00亩,粮田546.00亩,常年菜田546.00亩,林地49.40亩,鱼塘57.00亩,畜禽场3.00亩,苗木205亩,花卉3亩,西甜瓜366.5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00元。
  

公平村

  浦东新区泥城镇公平村地处泥城镇西首,位于人民港沪芦高速公路北侧,与万祥镇、书院镇接壤,全村区域范围4.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2亩, 即将开挖的大芦线东西贯穿村中心.概 况 公平村于2002年11月由原公平村、苏桥村合并组成,位于泥城镇西北。公平村东与人民村和书院镇北窑村为邻,北与万祥镇新一村、万二村接壤,南与人民村隔港相望,西与海关村、马厂村毗邻。全村设25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4.0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18.7公顷。2010年,公平村总户数1558户,户籍人口3764人,其中农业户籍2306人,非农户籍1458人。村民姓氏有70多个,以顾姓、董姓为多,顾姓358人,董姓338人,其次为陈姓、徐姓、刘姓、蔡姓、黄姓、潘姓,人数分别为280人、220人、210人、180人、120人、110人。公平村境域有镇级河道2条,苏公河南北全长2597米,蒋港东西全长1500米,村级河道有10多条,全长12000多米。正在施工中的大芦线航道横贯公平村,建成后将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集装箱运送洋山深水港的内河主要运输航道,通航后运输的船只最多运载量可以达千吨以上。公平村境内有水泥路86.4公里。 2010年底,公平村有工业企业32家,实现工业产值6800多万元,上缴税收34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38.73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4500元。建置沿革 原公平村位于泥城镇西北,东与原人民村和书院镇原北窑村为邻,北与原万祥镇新一村、万二村接壤,南与原苏桥村相连,西与原彭镇镇陈店村交界。解放初,原公平村区域属苏桥乡管辖。1950年,境内有公平、合理两小村。1956年,苏桥乡并入泥城乡。1959年,建公平大队。1984年,改名为公平村,隶属于泥城乡。原苏桥村位于泥城镇西北,东与原人民村相邻,南与原高桥村隔港相望,西与原彭镇镇马厂村为邻,北与原公平村毗邻。至2001年,原苏桥村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7户,总人口1195人。原苏桥村因苏家桥坐落在境内而得名。1950年初,原苏桥村境域为苏桥乡所辖,境内有高明、合作两个小村。1956年后,苏桥撤乡后为泥城乡管辖。1959年,改为苏桥大队。1984年,改为苏桥村,隶属于泥城乡。 1994年7月,泥城乡建制撤销,建立泥城镇,原公平村、苏桥村隶属于泥城镇。2002年7月,原泥城镇、彭镇镇建制撤销,建立新的泥城镇,原公平村、苏桥村隶属于新的泥城镇。同年11月,原公平村、苏桥村合并,建立新的公平村。经济发展 公平村境域村民原以种植粮、棉、油为主。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公平村、苏桥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001年,原公平村有可耕地面积142公顷,除种植水稻、油菜外,西甜瓜种植面积有40多公顷,青扁豆种植面积3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公顷,苗木种植面积1公顷,水产养殖面积1.5公顷。原苏桥村可耕地面积有76.73公顷,素以种植粮、油为主,90年代后,棉油作物不断减少,以种植粮食为主,少量种植西甜瓜、青扁豆,水产养殖面积不足10公顷。 2010年,公平村实现农业总产值3100多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520万元,养殖业产值 580万元。原公平村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70年代,80年代中期是工业生产最兴旺时期,全村有4家工业企业,主要生产针织内衣、美术用品、音响等,年实现工业产值130多万元,创利润20多万元。1994年起,企业以租赁、转让等方式实行经营机制转换。至2001年,原公平村有村办工业企业1家,私营工业企业3家,实现工业利润15万元。原苏桥村工业生产起步于60年代,村内有村办厂、乡办厂、联营厂,以生产裤带扣、特种灯具为主;常年工业产值200多万元,创利润30多万元。1985年,境内建立乡办砖瓦厂。1996年起,企业以租赁、转制、承包等方式实行经营机制转换;2001年,原苏桥村有民营、私营工业企业6家,实现工业产值380万元,创利润10万元。 2002年,原公平村村民年劳均收入7214元,年人均收入4163元;原苏桥村村民年劳均收入5722元,年人均收入4304元。 2010年底,公平村有工业企业32家,实现工业产值6800多万元,上缴税收340万元。是年,公平村可支配收入38.73万元;村民年劳均收入8500元,年人均收入4500元。 社会事业 原公平村境域的公平小学前身是1952年2月由张根桃创办的合理小学。1963年2月,董国富又创办公西小学,后并入公平小学。“0”期间,公平小学附设初中班,学校易名为公平五七学校。1978年撤销初中部后,恢复原名。1999年,公平小学撤销,并入泥城中心小学。民国34年(1945年),原苏桥村境域陆文标在原苏桥村境域创办高桥小学。解放后,转为公办小学。20世纪60年代初,苏桥村停办。1957年,由俞正明创办苏桥小学,始为初级小学,1972年发展为完全小学,1985年并入泥城中心小学。 1965年,公平大队、苏桥大队建立卫生室,实行大队合作医疗。公平大队有“赤脚医生” 3人,苏桥大队有“赤脚医生” 2人;参加对象(农业人口)无需缴纳医疗基金,各大队承担病人医疗费的30%。1978年,参加对象每人每年缴纳8元,可报销医疗费的70%。1985年,每人每年缴费增至20元,可报销医药费的50%。1999年,原公平村、苏桥村村民参加南汇县医疗保险。2001年,泥城镇采用“风险福利型”的补偿形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卫生服务和大额住院医药费补偿的医疗保障制度。村民个人投保的最低金额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对合作医疗投保人视病情可逐级转诊,符合手续的住院医药费凭原始发票结报。2001年,原公平村、苏桥村卫生室撤销,建立泥城西北卫生所,有医务人员3人。2010年,公平村有1698人参加合作医疗,投保率达到99%。 1993年起,原公平村、苏桥村村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1年,原公平村有286人投保,有305人领取养老金;原苏桥村有294人投保,有199人领取养老金。2010年,公平村有466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552人领取养老金。 2006年开始,大芦线航道工程征用公平村部分土地,全村涉及征地的村民小组9个,541人纳入小城镇养老保险,178人领取小城镇养老金。 2001年,原公平村境内有水泥路2.5公里、钢渣路4公里,有3座电灌站,地下渠道18公里。2001年,原苏桥村有电灌站2座、地下渠道15公里,境内有水泥路0.7公里、钢渣路2公里。 2002年两村合并后,村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立并投入使用。2010年,公平村以村庄改造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疏浚了河道,拓宽了水泥道路,房屋外墙粉上了白色涂料,对影响村容村貌、道路交通的建筑一律予以拆除,对垃圾清理后的卫生死角一律进行绿化,达到环境优化,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液化气、冰箱、彩电、手机、电话等家用电器普及了每家每户。村内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建起社区卫生服务站、综合文化活动室、计划生育协会,为创建上海市卫生村、文明村,全村专职配备2名公共卫生员、25名垃圾收集保洁员、18名河道清洁保洁员,建设公共厕所2座,并配备2名公厕管理员。1994年开始,全村进行三格化粪池加盖处理,彻底消灭露天粪缸,改装抽水马桶;2005年,改厕率达100%。所获荣誉 2004年,公平村被评为上海市卫生村;2005年,被评为南汇区生态示范村;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整洁村、南汇区平安小区;2007年,被评为南汇区清洁家园红旗村;2009年,被评为南汇区先进村。历任领导 1958~2002年,原0公平村(大队)支部委员会书记先后为:瞿秋明、蔡龙生、周发明、徐景德、毛文福、王芹祥、张金火、顾妙根、董正元、孙健强、瞿能初、严玉明。1958~2002年,原0苏桥村(大队)支部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刘根生、顾文根、瞿秋明、顾亚文、陈宝根、刘根海、顾梦林、顾志荣、顾明官、顾继光、祝勤官、祝玉泉。2002~2010年,0公平村总支(支部)委员会书记先后为:黄吉仁、祝玉泉、严玉明。 1958~2002年,原公平村(大队)村民委员会主任(大队长)先后为:蔡亚林、蔡龙生、毛文福、康凤根、毛四明、陈金龙、董正元、奚德兴、李耀军;1958~2002年,原苏桥村(大队)村民委员会主任(大队长)先后为:王芹祥、顾根祥、陈宝根、顾梦林、顾明官、潘永根、顾建光、王美华、董正才、顾继光、祝玉泉;2002~2010年,公平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先后为:祝玉泉、严玉明、陈琪。人文历史 民间郎中严益斋父子 清代,民间郎中严益斋与其子严柳飞、严柳梅,居住在现公平村的5组,是比较有名的民间中医内科医生。只要病人来就医,严氏父子都能及时认真治疗,做到药到病除。严氏父子对每一位前来看病的人都是和和气气、十分热心。他们不只是把为人治病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更一直把治病救人作为扶弱济困的途径。他们对于贫困的病家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严氏父子尽量减少收取医药费。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如需出诊,就专门聘用一名船工接送病人。严益斋经常言传身教,要求儿辈行医不忘济世,要有社会责任感,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定修庵 位于公平村17组。建于民国22年(1933年),由尼姑唐妙林和叔叔唐雪章建造。庵坐北向南,一正两厢房。当家师太死后,由唐根林接任当家师太。1951年,定修庵内设苏桥乡政府机关。“0”中,此庵被全部拆除,佛像被烧光,现无遗迹。由自然村公平村和苏桥组成。总人口4147人。其中:本村户数1541户,本村人口3752人,农保人口630人,镇保人口680人,城保人口780人;外来人口395人。其他人口1662人。耕地3292.00亩,粮田2000.00亩,常年菜田950.00亩,林地150.00亩,鱼塘150.00亩,畜禽场20.00亩,22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8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00元。
  

  

龙港村

  龙港村地处临港新城开发区,东与东海农场相邻,西与横港村相接,南与芦潮港毗邻,北与书院镇相邻,全村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龙港村由解放后汇茂乡的中北、小泐两个村组成,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名为汇茂七社。1959年建大队时,因境内有中港河而取名为中港大队。1981年,上海市郊区全面进行地名普查时,因与老港镇的中港大队同名而改名为龙港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改称龙港村。2002年龙港村、塘角村合并为龙港村,下辖22个生产队,其中已撤制队数有8个,分别为龙港1、2、3组和塘角4、5、6、12、13组。由自然村龙港村、塘角村组成。总人口5208人。其中:本村户数1602户,本村人口3958人,农保人口968人,镇保人口1895人,城保人口652人;外来人口1250人。其他人口443人。耕地3280.00亩,粮田1205.00亩,常年菜田504.00亩,林地122.34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其他1448.66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4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00元。
  

横港村

  横港村位于泥城镇中部偏东,东以南果线为界,与龙港村接壤,南以小泐脚港为界,与泥城村、千祥村为邻,西以黄沙港为界,与人民村毗邻,北以蒋港河为界,与书院镇相邻。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设在横港河东侧的8组。1950年初,横港村由泥城乡的南东、中南、中心、中西4个村组成。据传,在清同治年间,由崇明等地来的民工建立郭家椂等聚居地,并开设商店,成为泥城地区的首镇。清光绪六年(1880年),在横港村13组建立净心庵,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举行庙会,于是横港河西侧定居经商者日增,因全村处于横港河两侧而冠以村名。由自然村横港村和民生村组成。总人口4947人。其中:本村户数1865户,本村人口4466人,农保人口340人,镇保人口1912人,城保人口206人;外来人口475人。其他人口1672人。耕地3993.37亩,粮田1405.50亩,常年菜田200.00亩,林地250.00亩,鱼塘26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2.78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50.00元。
  

杭园村

  杭园村位于泥城镇西南首,是临港新城开发建设的重要腹地。东与兴旺村相邻,西与奉贤区交界,南至五七农场,北与永盛村接壤。全村面积17.3亩,总人数1960人,其中0党员52名。全村23个村民小组于2008年3月全部动迁。失地农民小城镇保险达到全覆盖,其中有20个村民小组完成征地撤组。建设中的两港大道横穿而过,中集洋山、苏尔寿大型知名企业落户我村,南七线、泥城2路直达我村。很久以前,这里的陆地成陆不久,崇明岛、江苏海门和启东一带的贫苦农民到此垦荒,从西到东建有带状形一排房子,有80余户低矮的小草屋,而且这一带的人都讲“大沙闲话”,南汇县人称其为崇明带。久而久之,于1959年6月建立彭三大队。1984年2月,政社分设,彭三大队改名为彭三村。 1949年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护胜利果实,围剿-残余势力,派兵驻守马泐港,设有哨所,建有数排营房,人称“兵营”。1966年5月,彭镇人民公社将各生产大队在该地的远征地划出筹建新的大队,定名为营房大队。后因与南汇县其他地区重名,1982年6月,改名为彭南大队。1984年2月,政社分设,彭南大队改名为彭南村。 2002年末,原彭三村与彭南村合并为杭园村由自然村彭三村、彭南村组成。总人口1960人。其中:本村户数900户,本村人口1960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900人,城保人口1060人;外来人口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0.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6.7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0.00元。
  

中泐村

  中泐村地处泥城镇西首,东与马厂相连,南与彭庙村比邻,西与奉贤邵厂接壤,北至海关村。全村区域面积为3.14平方公里。中泐村于2002年12月份由原来的南泐村和北泐村合并而成。全村可耕地面积为2550亩。全村总人口3180人,总户数为1310户,有19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为93名,成立了一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由自然村南泐和北泐组成。总人口3300人。其中:本村户数1310户,本村人口3180人,农保人口310人,镇保人口1072人,城保人口130人;外来人口12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2550.10亩,粮田1425.00亩,常年菜田448.90亩,林地12.70亩,鱼塘231.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7.6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00元。
  

新泐村

  新泐村地处浦东新区南汇泥城镇西南首,东与兴旺村接壤,南同永盛村相临,西以马泐港为界,北接马厂村,浦东铁路和沪芦高速公路横穿村的东西方向。途经交通公交线路为南七线(惠南镇东门车站——芦潮港)、航泥专线(泥城社区服务中心——航天博物馆)和泥城一路(秋雨路云汉路——老万彭桥)。2002年11月,因行政区域调整,原彭五村和彭六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新泐村,自2004年起,我村在临港大开发大建设的新形势下,大部分区域已拆迁,在我村已动迁的土地上,现已竖立起了一幢幢挺拔的高楼,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已拆迁的村民也开心的迁入了新小区。全村总面积3.65平方公里(已开发3.1平方公里),有2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31户,本村人口2835人,现19个村民小组已撤制,外来人口600多人。2010年4月,经镇党委政府讨论决定,由原彭镇居委党支部和原新泐村党总支合并成为彭镇居委新泐联合党总支,现有党员81人。由自然村彭六和彭五组成。由自然村彭六和彭五组成。总人口3435人。其中:本村户数1231户,本村人口2835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1955人,城保人口880人;外来人口6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0.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00元。
  

彭庙村

  泥城镇彭庙村委会地处彭镇社区附近,东临新泐村,西至奉贤区,南靠永盛村,北至中泐村,占地3.51平方公里,共有18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3549人。据传,在清朝时期,彭庙村彭一那里还是一片沙滩,有位渔民出海打鱼,连续几网都网到了一尊小佛像,于是他就在沙滩上搭建了一个小棚,把佛像供了起来,过了几年,后人修建了一座简陋的庙宇继续供着这尊佛,相传一 到下雨天,佛像身上爬满了蟛蜞,“蟛蜞庙”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1959年6月,彭一、学士大队建立。1984年2月,政社分设后,彭一、学士大队分别改名为彭一、学士村。2002年11月,由原有彭一村、学士村合并为彭庙村,今彭庙村名由此而来。由自然村彭一村、学士村组成。总人口4413人。其中:本村户数1461户,本村人口3549人,农保人口406人,镇保人口1319人,城保人口150人;外来人口864人。其他人口1674人。耕地3360.55亩,粮田1523.00亩,常年菜田1023.00亩,林地34.84亩,鱼塘373.80亩,畜禽场87.60亩,花卉4.5亩,西甜瓜312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00元。
  


彭庙村特产大全



    暂无数据


彭庙村景点大全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