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10115130 | 200135 | 021 | 查看 西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海阳路社区 |
海阳路社区:位于长清路海阳新村。 |
永泰路第一社区 |
永泰路第一社区:位于永泰路浦发绿城小区。 |
金苹果花苑社区 |
金苹果花苑社区:位于上南路金苹果花园小区。 |
明丰花苑社区 |
明丰花苑社区:位于御桥路明丰花园小区。 |
岭南花苑社区 |
岭南花苑社区:位于凌兆路岭南苑小区。 |
申江豪城社区 |
申江豪城社区:位于上南路杨思路交口东北侧。 |
山水苑社区 |
山水苑社区:位于玲珑苑北侧。 |
华城社区 |
华城社区:位于新华苑北侧。 |
永泰路第二社区 |
永泰路第二社区:位于永泰路未来域城小区。 |
香樟园社区 |
香樟园社区:位于海阳路洪山路交口。 |
玲珑苑社区 |
玲珑苑社区:位于洪山路玲珑苑小区。 |
长清路一社区 |
长清路一社区:位于三林镇西北2公里处。 |
杨东社区 |
杨东社区:位于板权路东方吉苑。 |
思浦社区 |
思浦社区:位于杨思西路思浦小区。 |
杨新社区 |
杨新社区:位于杨新路198弄。 |
北街社区 |
北街社区:位于华城广场东侧。 |
南街社区 |
南街社区:位于三林镇以北2公里处。 |
劳动新村社区 |
劳动新村社区:位于三林镇西南4公里处。 |
三林社区 |
三林社区:位于三林镇政府所在地。 |
杨南社区 |
杨南社区:位于杨南路杨南新村。 |
世博家园南二社区 |
世博家园南二社区:位于世博家园四街坊。 |
懿德新村第一社区 |
懿德新村第一社区:位于懿行路971弄。 |
新华社区 |
新华社区:位于西营南路新华苑。 |
世博家园北二社区 |
世博家园北二社区:位于世博家园二街坊。 |
翰城社区 |
翰城社区:位于上南路翰林苑小区。 |
世博家园五社区 |
世博家园五社区:位于世博家园九街坊。 |
三林新村第二社区 |
三林新村第二社区:位于三林路三林新村东区。 |
杨思路第一社区 |
杨思路第一社区:位于杨思路第二社区西侧。 |
长清路第二社区 |
长清路第二社区:位于杨思中学西侧。 |
尚东国际社区 |
尚东国际社区:位于杨思路尚东国际名园。 |
杨思路第三社区 |
杨思路第三社区:位于杨思路第二社区东侧。 |
世博家园三社区 |
世博家园三社区:位于世博家园十街坊。 |
三林博学家园社区 |
三林博学家园社区:位于杨南路1899弄。 |
杨南第二社区 |
杨南第二社区:位于杨南路上南翡翠苑小区。 |
世博家园一社区 |
世博家园一社区:位于世博家园十一街坊。 |
永泰路第四社区 |
永泰路第四社区:位于御桥路浦发博园小区。 |
永泰路第五社区 |
永泰路第五社区:位于永泰路第四社区北侧。 |
世博家园四社区 |
世博家园四社区:位于三林镇东北4公里处。 |
杨思路第二社区 |
杨思路第二社区:位于杨东社区北侧。 |
永泰路第三社区 |
永泰路第三社区:位于永泰路浦发绿城南区。 |
胡巷村 |
胡巷村位于原杨思镇东南角,2000年6月杨思镇三林镇撤二建一后,合并为三林镇的东北角。东至北蔡镇同福村和三林镇东明村,南与三林镇三民村相邻,西与三林镇联丰村及杨东村相接,北和恒大集团建材市场及上粮四库相连。全村区域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1949年解放后,胡巷村为东郊区横龙乡民富村。境内有吴家宅、胡巷宅、东西朱家宅、张家宅、金家宅等自然宅村落。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名为杨思公社胡巷大队,下辖3格生产队。1961年核算单位下放后,农民分配以队为基础,由公社决定的前提下,再划分生产小队,由原来的3个生产队再次划分为7个生产小队。1962年在胡巷二队中再分划出一个生产小队,即胡巷8队,就此胡巷下辖有8个生产小队,就是现在的村民组。胡巷大队在1976年从三级所有向二级核算过渡,再一次合并为三个队,有大队统一分配,1978年重新划分为8个生产队。 当时的胡巷是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全村有964亩耕地,种植粮、棉、菜。1972年后改中为粮、菜。1982年后该种为纯蔬菜。生产条件十分落后,劳动强度高、经济收入低,正可谓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做一年,手里钞票看不见。全年劳均分配不足400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精神鼓舞下,从单一的农业经济改变为农、副、工三业全面发展。相继创办了胡巷协力皮革运动器具厂、胡巷印刷厂、胡巷纸品厂等。村队办企业,建造了两座千头养猪场和两座养鸭场。 改革开放后,浦东新区在新政策的推动下,胡巷村打破了原来的集体单一经济的状况,向着多元化经济方向发展。2008年实现总收入近3亿元,上交税收2000多万元,村可支配财力达7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现在村有结余,队有积累。由自然村胡巷一队至八队(其中四队、五队、八队已撤队)组成。总人口8130人。其中:本村户数982户,本村人口2150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1659人,城保人口276人;外来人口5980人。其他人口215人。耕地620.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2.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981.71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600.00元。
|
久丰村 |
久丰村,西起黄浦江,东至小黄浦河;北起中环线,南到三林港。辖区面积1.2平方千米。1949年解放后,我村隶属三林区林浦乡。林浦乡境内8个村,即,周王村,俞王村,墙东村,陈徐村,丁徐村,陈家村,张徐村,梅楼村。现在久丰村由原来陈徐村,丁徐村,陈家村,张徐村组成。1958年公社化,成立和平公社,我村为张、姚两个大队,陆、王、徐、丁、蔡、新、陈、蔡7中队。1960年,按照中央指示以队为基础,改名为三林乡久丰大队,下属10个小队,即,新民,陈家,蔡家,徐家,丁家,薛家,陆家,桃园,杨家,张家。1984年7月,成立久丰行政村,同时产生第一届久丰村村民委员会。1995年,久丰村下面各个生产队由“XX生产队”该称“XX村民组”,由于镇里规定下设村的村民组不能同名,因而在十个生产队中薛家生产队改称南薛家村民组、丁家生产队改称丁家宅村民组、陈家生产队改称陈家厍村民组、杨家生产队改称杨家里村民组、张家生产队改称张家车村民组,此后,一直沿用至今。由自然村新民、陈家、蔡家、丁家、徐家、南薛家、陆家、桃园、杨家、张家十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13532人。其中:本村户数1057户,本村人口3063人,农保人口351人,镇保人口0人,城保人口0人;外来人口10469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283.97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130.00亩,林地581.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58.61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00元。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15.54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00元。
|
懿德村 |
懿德村位于浦东新区三林镇南部,与闵行区浦江镇交汇,是三林崩瓜和三林酱菜的发源地,东有上南路,西有浦星公路,北有外环线,是三区交界地段,全村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目前共有户籍在册人口1720余人。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投资政策优惠。解放前村里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民修路造桥,字懿德,后人为纪念他故取名懿德村,1949年懿德村更名新华高级社,村内有谈马、东沈、西沈、小圩、康家、钱家、陈家、吴介、瞿家共9个村民组。1990年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改回原名。2004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东沈、西沈、小圩村民组撤队征地养息劳,在他们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地上建造起了高楼大厦,村民将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这是我们希望的田野。由自然村谈马,康家,钱家,吴家,瞿家组成。总人口2610人。其中:本村户数335户,本村人口1256人,农保人口53人,镇保人口287人,城保人口412人;外来人口1354人。其他人口504人。耕地707.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65.00亩,林地78.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其它564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5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312.00元。
|
临江村 |
临江村因临近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而得名,位于三林镇西南方,紧靠徐浦大桥,南与闵行区浦江镇接壤,西临黄浦江,东与红旗村交界,北至新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王家村民组,其中978路公交车通过本村。全村占地总面积2699.865亩。临江村历史上由筠西村和临江村合并而成,村内有张塘、益民、西新、丁家、王家、太保、小临江、王家渡、筠西、庞家、浦江、周南和周北13个生产队。由自然村塘湾、罗汉松、小金家桥、陈家宅、丁家宅、泰保堂、王家宅、王家渡、周家宅、庞信隆、郁家宅、康家和黄梦宅组成。总人口12391人。其中:本村户数1013户,本村人口3488人,农保人口1113人,镇保人口960人,城保人口340人;外来人口8903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1384.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106.00亩,林地1252.00亩,鱼塘25.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4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59.00元。
|
新春村 |
我新春村位于济阳路以西,外环线以北,西临黄浦江,北面同久丰村相邻,一座徐浦大桥由西向东横贯我村,林浦路由南向北贯穿至上浦路,两条公交线(978路、614路)让我村的交通便捷。新春原名永新,意义是永久常新的意思.由自然村(孙家队、任家队、方家队、王家浜队、永梅队、陈桥队、郁家队、楼下桥队)八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13002人。其中:本村户数1092户,本村人口3002人,农保人口907人,镇保人口1403人,城保人口692人;外来人口100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624.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624.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96.83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20.00元。
|
归泾村 |
地处三林镇西南方向,东邻济阳路(北通卢浦大桥);南临徐浦大桥;中环线贯穿全村;地势优越,交通便利。归泾村占地1980亩,有耕田面积1460亩,至2003年曾先后被征用土地250亩,出租用地213亩,仅剩可耕地997亩。其中包括恒大集团绿化租用地800亩。至2010年,由于部分地块被征用,所以现在真正的农作耕地只有少许农民承包的经济责任地约105亩,主要种植蔬菜,菜农自产自销供应市民。由自然村10组成。总人口14523人。其中:本村户数1536户,本村人口2419人,农保人口95人,镇保人口24人,城保人口140人;外来人口12104人。其他人口2160人。耕地1145.4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5.00亩,林地703.5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78.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0.00元。
|
西林村 |
西林村东到长清路,南靠外环线一大道,西临济阳路,北至凌兆路,村民委员会驻地长清路2228号。西林村境内有二条比较大的河道,其中一条东西三林塘港,一条南北西新港。 1938年4月建立伪三林区公所至1949年5月西林街归属三林镇(集镇)。1949年5月至1956年的初解放时期仍是三林镇(集镇)西林街含王家厍,叶家宅。1956年建立三林乡第六大社,1957年改为三林乡二大社,1959年改为西林生产队,1960年与三林生产队合并,1962年仍拆为西林、三林两个大队,1984年改称西林村至今。由自然村庙桥 村, 洪介 村, 西林 村, 镇中 村, 圈门 村,万介 村, 任桥 村组成。总人口5248人。其中:本村户数720户,本村人口2198人,农保人口11人,镇保人口113人,城保人口2073人;外来人口3050人。其他人口1人。耕地154.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3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124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28.22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55.51元。
|
红旗村 |
红旗村位于浦东新区三林镇南部,与闵行区浦江镇交汇,东与懿德村、三林村接壤,西与浦星公路,北有外环线、西林村,是二区交界地段,全村区域面积1.3平方公里。解放初,属三林区中河乡。1951年划入三林镇。1954年,在东乔村建立三林镇第一个农业社---三林镇第一社。1956年冬,在张家弄和陈行乡建农业社的王家圈处创办东风试验区。1959年撤消。原红旗高级农业社的小宅划给懿德生产队。三鲁路行经东边,西新港、红旗河南北贯串,后潮泾流经南边。1984年,早稻每亩高产751斤。企业有服装、五金修配。所属的11个村民小组和12个自然村是东桥、康家、陈家、李家、镇南、姜胡宅、颜家、王堰、太平、张弄、东风。由自然村东桥、康家、陈家、李家、镇南、姜胡宅、颜家、王堰、太平、张弄、东风。组成。总人口5475人。其中:本村户数816户,本村人口2144人,农保人口51人,镇保人口782人,城保人口412人;外来人口3331人。其他人口25人。耕地922.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65.00亩,林地78.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其他779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12.0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00元。
|
天花庵村 |
天花庵村位于浦东新区三林镇的东南部,东与康桥接壤,南与闵行区浦江镇的世博家园相邻,是两区交界地段,有部分的上南公路和陈行公路贯穿本村,全村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1949年后天花庵村属三林管理区的高级合作社,有万安村、董立村、瞿东村、乐耕村等自然村落。1957年8月撤区并乡后隶三林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属和平人民公社(陈行与三林合并)下辖2个大队(和平公社五大队及和平公社六大队)。1962年后改名大同大队和天花庵大队。1963年大同大队与天花庵大队合并为属称友谊大队下辖15个生产队,1979年改名属称天花庵村下辖15个生产队,1984年改建为行政村下辖有15个村民组。由自然村万安村, 董立村,瞿东村,乐耕村组成。总人口29260人。其中:本村户数1088户,本村人口3100人,农保人口286人,镇保人口297人,城保人口364人;外来人口26160人。其他人口2153人。耕地1339.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554.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5852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6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6.00元。
|
南阜村 |
南阜村位于三林镇东南方,地处外环线的南侧,上南公路穿村而过,东与东与荻山村接壤,西与懿德村交界,南与天花庵村相连,占地面积共0.6平方米,可耕作面积有279亩。全村总人口为12481人,其中本村村民为1102人,外地村民为11379人。1958年—1981年为红光大队,下辖共有7个生产队; 1981年—1983年为南阜大队,下辖6个生产队; 1984年10月,成立了南阜村行政村; 2007年7月,与金光村支部成为金光南阜联合支部。由自然村瞿弄村,红光村,东汤村,九思村,高树村,曹家村组成。总人口12481人。其中:本村户数507户,本村人口1102人,农保人口47人,镇保人口550人,城保人口360人;外来人口11379人。其他人口145人。耕地279.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其他279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7.67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0.00元。
|
三民村 |
三民村位于浦东新区三林镇镇政府以东两公里出,其村址东靠杨高南路,南挨华夏西路(中环线),西临联丰村,西中汾湮奚家,南沈之队界,北依杨南路、胡巷村界,呈正方村形,内有联明路横贯村宅,东明路(在建)湮一路纵为贯通,土地面积0.62平方公里。1949年解放后,三民村有上海县东林乡劳动村、上海县东林乡三民村组成。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村名为上海县三林乡劳动大队,下辖11个生产队,即为南张、北张、西叶、东叶、北叶、汤家、曹家、陆家、三林庙、李家、周家,此时的三民村以经营纯农业生产为朱,主要种植粮、棉、菜,其生产条件十分落后,蔬菜浇灌靠肩挑,种稻插秧靠手持,粮油收获靠人工,正畏背向天、头朝地、弯腰曲背几千年,虽添置少量机械,但也无法摆脱不了农民长年艰苦劳动的强度,全村年劳东平均收入400元左右。 1985年,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劳动大队改名为上海县三林镇三民村,下辖十一个生产队改名为村民小组,即:南港、北港、西叶、东叶、北叶、汤家、曹阳、陆叶、三林庙、李宅、小周家。 1993年,三林镇归并浦东新区,三民村更全称为浦东新区三林镇三民村村民委员会。90年代后的三民村,在改革开放动力的推动下,三民村实施由集体经济向多元经济跨越,由单一农业向服务业方向过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民村区域正遇开发,2008年实现总收入59695.8万元,税收实现1500.84万元。由自然村北叶队、北港队、李家宅、三林庙、东叶队、西叶队、汤家队、曹阳队、陆叶队组成。总人口7382人。其中:本村户数736户,本村人口1884人,农保人口0人,镇保人口1140人,城保人口526人;外来人口5498人。其他人口218人。耕地82.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2.00亩,林地76.54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07.63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0.00元。
|
金光村 |
金光村位于三林镇南部,东至世博大道,西至新桥港,南至南阜村交界,北至三林塘港,中间横穿外环线,占地面积约2339平方米,可耕作面积170亩。原有的大部分村落已被高楼大厦所代替。全村道路交通十分便捷,同时配以纵横交错的村级白色道路,形成了一张立体交通网。由于便利的交通,给金光村带来了勃勃生机。1949年后成立了高级社隶属荻山乡,境内有10个自然村。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属三林人民公社新光大队。1976年新光大队改成金光大队,成立二级所有制10个生产队合并成5个耕作队。79年重新转为三级所有制10个生产队。1984年底改建为金光行政村。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至今有6个村民组机制已撤销。原生产队名称:徐家宅,新农,陆家湾,北汤,钱家堰,孙家桥,西池河,东池河,新村,木行。现有生产队:徐家宅,新农,陆家湾,钱家堰。由自然村钱家堰村,陆家湾村,孙家桥村,徐家宅村组成。总人口3252人。其中:本村户数295户,本村人口672人,农保人口23人,镇保人口195人,城保人口188人;外来人口2580人。其他人口266人。耕地170.9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其他170.9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69.3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00元。
|
联丰村 |
联丰村位于浦东新区三林镇的北端,以宽敞的上南路为依托,向北驾车行驶十分钟即抵达打浦路隧道,五分钟即抵达卢浦大桥,向南十分钟即抵达外环线大道,交通十分便捷。联丰村自90年代起大力发展经济,认准“发展是硬道理”,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巩固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集体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95年被评为工业亿元村,在之后的几年里村的产值、利润又年年攀高,连续十年成为三林镇的骨干村、“领头羊”。200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亿多,其中:利润总额为8208.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3.28%,固定资产也从最初的67万元翻至3.5亿元。上海海申(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它是村的集体经济,该公司是一个集农、工、商、贸为一体的综合型集体企业,公司下属有经济实体12家,其中工业企业7家,商业大卖场1家,房产公司1家,贸易公司2家,下属骨干企业有斯米克焊业有限公司,上海金雅制衣有限公司,上海天隆五金有限公司,上海申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主要产品有:有色金属焊条、焊丝、节能灯具、各式灯环、家电、建材、装璜、装饰材料等,产品销往国内各大省市,并远销日本、香港、西欧等地,深受客户信赖。近几年来,联丰村在原有创办的仓储、房产、各类商贸业的基础上,成立了以高起点、高投入、高品位,占地15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上海宝丰居家交易市场,为浦东西南区域最大的综合性多功能商场,内供多种装饰材料、五金家电、豪华灯饰、针织百货及卫生洁具等。营业三年来,八方来客济济,销售势头旺盛。2001年,我们又于泰国正大集团签订了长达40年的租赁协议,大型超市易初莲花落户于宝丰市场中,之后又先后与世贸家具、九百家居等达成了长期租赁协议。自从我村的集体经济进行产权体制改革以来,村的集体经济迅速增值,由于经济开发力度的加强,大量的人气也带动了周边的许多商业契机,房地产业、租赁业蓬勃兴起,使整个联丰村的商业气象日趋升温,前景一片光明。由自然村组成。总人口8050人。其中:本村户数125户,本村人口1050人,农保人口492人,镇保人口512人,城保人口32人;外来人口700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73.94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1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859.21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69.44元。
|
中林村 |
中林村:位于三林地铁站西侧。 |
三林村 |
位于三林镇中心地段:三林村东至新桥港,西连西林村,南接懿德村,北到凌兆路,村民委员会驻地长清路2363号。三林村地处三林镇中心地带,南北约2公里,东西约1.5公里,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解放初是三林街、中林街、南行街三个街属三林区三林镇(集镇)。1956年春,建立三林乡镇中农业社和一大社,1958年9月属上海县和平人民公社四大队,1959年7月归三林原来镇中农业社的大部分和一大社建成三林生产队。1960年三林、西林两个生产队队合人民公社三林生产队,1962年分为三林、西林大队,三林大队下设7个生产队,1984年4月政社分设,三林大队改称为三林村,下设7个村民小组。1995年11月称三林镇三林村。由自然村7组成。总人口25400人。其中:本村户数625户,本村人口1641人,农保人口35人,镇保人口1257人,城保人口242人;外来人口807人。其他人口107人。耕地301.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264.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4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00元。
|
东明村 |
东明村位于三林镇东北角,居浦三路西,杨高南路东,区域面积约0.7平方公里,常住户口有369户,总人口8388人,常住户口人数1079人,暂住人数7309人,人户分离数296人,二00八年被评为市级平安小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的浦东新区关于创建平安小区的工作要求和文件精神,结合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和目标,维护社会地区的政治稳定,提高驾驭社会的防控能力,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目标要求,村积极全面地开展了创建市平安小区的各项活动,通过几年的创建平安建设工作,村的治安,安全防范,群防群治等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明显提高,为平安创建达标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氛围。1984年4月,政社分设,建立三林乡人民政府,全乡有20个村民委员会、215个村民小组。1995年12月,撤乡建镇,三林镇辖管20个村民委员会、173个村民小组。2000年4月,杨思、三林两镇合并。2003年底,新三林镇有24个村民委员会、167个村民小组。 东明村地处三林镇东北部、浦三路贯穿南北,西至杨高南路,北邻北蔡镇同福村,东靠南新小区,南依三林镇东林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浦三路2111弄61号。1985年,有东康、西康、池河、北张、中张、中心、北巷、董家、东何、西何、南巷、塘沟、南张、姚家、朱巷1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773.31亩。1997年8月,被征土地717.7亩,撤消南巷、塘沟、南张、姚家、朱巷5个村民组。 2003年底,10个村民组共有耕地1055.61亩(包括被租用地816.25亩,绿化20.28亩);全村共有557户,1535人,劳动力1009人,年劳均分配6500元,人均分配5600元。村内90岁以上老人有3名。私家拥有的主要财物有红木家具13件、汽车22辆、电脑127台、摩托车64辆、电话376部、手机449只。 1985~2003年开挖小排河4800米,建造宽1.5~2米的水泥道路1.1万米;2002~2003年修建2座村级桥梁皆在中汾泾港上,一座近浦三路家具广场,另一座紧靠南浦学校。至2003年全村共有9座公共厕所和11个垃圾房;经过村域的公共线路5条,分别是633、780、795、572和632路。 2000年下半年,筹建上海东明建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这是村级经济发展的起点,2001年5月开业,注册资金100万元。公司是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专业市场,内设东明家具广场、灯饰市场、五金市场、石材市场、胶合板市场和石材加工厂等;占地总面积401亩,内有500多个经营户,2003年销售额达1.7亿元。在东何和中张各有一个集贸市场;还有联华、华联、捷强等超市落户东明。2003年,有上海三林电线线材厂和上海东明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共有职工2728人,年产值24687.9万元,年利润645.9万元,上交税金410.2万元。 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贞节牌坊现在中心村民组内,属区级文物保护点。2003年,村活动中心设有行走双杠、三方位单杠、三联水车、上肢牵引器、腹机台、伸背器各一件,扭腰器、漫步器、压腿器各两件。1999年,被评选为市级文明村。1985~2003年,历任村党支部书记:顾林奎、王福弟、何文虎、陆金福;历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汤惠忠、何宝弟、陆金福、何正华、何文虎、汤惠忠、陆金福、康惠兴。由自然村中张组、北张组、西康组、东康组、池河组五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8388人。其中:本村户数369户,本村人口645人,农保人口163人,镇保人口4人,城保人口0人;外来人口7743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483.22亩,粮田483.22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91.58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