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龙镇位于贵港市覃塘区北面,与来宾、武宣交界,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多人。全镇现有16个村委会,303个村民小组。
东龙镇素有原贵县“四大圩镇”之称,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0838万元,财政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6元。
东龙镇是农业大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达81405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1000亩,甘蔗种植面积达12000亩,甘蔗生产作为该镇的经济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盛产水稻、玉米、豆类、花生、蔬菜等;山林面积达10万亩,有林面积达4万多亩,主要是种植松树、杉木和速丰桉;畜牧业发展迅速,同时改良了畜禽品种,成了东龙镇的特色经济产业,2003年全镇猪出栏36500头,年末存栏40000头:肉产量2920吨;牛出栏600头,年末存栏7600头,牛肉产量54吨。
全镇有三六、绿林、三江、太平等8座中小型水库,常年有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生活和生产用水均可满足需求,养鱼业发展很快。
全镇非公经济企业298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60多家,成了东龙镇辖区内209国道线两旁亮丽的“风景线”。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5176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万人 | 123平方公里 | 450804101 | 537000 | 0775 | 查看 东龙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樟木乡 |
共辖16个行政村,1个街委会,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480人。2003年全乡GDP1.2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102万元,乡镇企业产值4120万元,财政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是贵港、来宾、宾阳、武宣四县市的几何中心,圩镇面积5平方公里,商贸畅旺,各种专业市场齐全,圩日进圩人数达3万多人次,是覃塘区最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古樟乡依托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做活“圩镇”经济,写好“甘蔗”文字。全乡耕地面积8.79万亩,2003年甘蔗种植面积3.5万亩,2002年/2003年度进原料蔗达18.3万吨,居覃塘区第二位,是贵港甘化公司最重要的原料蔗生产基地。此外,还盛产大米、玉米、花生、大豆、木茹等农副产品,覃塘区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区。全乡林区面积2.2万亩。水果业面积1.35万亩,盛产的龙眼、黄皮等土特产享有盛誉。 古樟乡东有国道209线,西南国道324线傍境而过。以圩镇为中心,古樟至山北柏油路,古樟至黄练居仕水泥路和6条乡村四级公路辐射全乡,交通十分便利。电力发达,区域有113伏变电站1座,高压电网横贯全境,电信业发展迅速,建有60米高的移动通信发射塔和100米高的联通发射塔。程控电话和手机信号遍及全乡各村屯。. |
覃塘街道 |
覃塘镇是覃塘区政治、文化中心,国道324线、209线交汇镇中,是大西南交通出口通道重要的驿站。石灰石、三水铝矿等矿资源,产出量和蕴藏量十分丰富。覃塘镇辖1个社区,l4个行政村,总人口9.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1万人,总面积15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1995年被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58万元,同比增长2 3%,财政收入1736.1万元,占整个覃塘区财政收入三分之一,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覃塘镇重点特色农业、茶叶、莲藕、香葱、马蹄、胡萝卜等得到巩固发展,茶叶种植面积3000多亩:优质莲藕5200亩;香葱4200亩;马蹄1500亩:连片种植胡萝卜1200亩营造3万亩速丰桉。 近年来,新上项目38个,总投资1.6亿元,其中蓝天加油城、怡合玩具厂、泰隆贸易公司、农用车车市场、美百家超市、新时代燃气责任有限公司等落户在覃塘镇。. |
东龙镇 |
东龙镇位于贵港市覃塘区北面,与来宾、武宣交界,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多人。全镇现有16个村委会,303个村民小组。 东龙镇素有原贵县“四大圩镇”之称,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0838万元,财政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6元。 东龙镇是农业大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达81405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1000亩,甘蔗种植面积达12000亩,甘蔗生产作为该镇的经济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盛产水稻、玉米、豆类、花生、蔬菜等;山林面积达10万亩,有林面积达4万多亩,主要是种植松树、杉木和速丰桉;畜牧业发展迅速,同时改良了畜禽品种,成了东龙镇的特色经济产业,2003年全镇猪出栏36500头,年末存栏40000头:肉产量2920吨;牛出栏600头,年末存栏7600头,牛肉产量54吨。 全镇有三六、绿林、三江、太平等8座中小型水库,常年有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生活和生产用水均可满足需求,养鱼业发展很快。 全镇非公经济企业298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60多家,成了东龙镇辖区内209国道线两旁亮丽的“风景线”。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5176万元。. |
三里镇 |
三里镇位于贵港市西部,东接西江农场及石卡镇,南邻五里镇,西靠三等岭、与横县镇交界,北连覃塘和黄练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32公里,在覃塘区政府以南10公里处。全镇现辖10个村委,1个居委,有70个自然屯,2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万人。 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有耕地5.5万亩,其中水田9万亩,早地2.5万亩,林地面积5.89万亩。圩镇规划建设四大新区,占地2 80公顷。境内有中小型水库6座,常年有效库容1112万立方米,可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大型人畜引饮工程,源自甘道水库,受益沿线4个村和三里圩镇。供电和通信设施完备,走在全市先进行列。交通环境得天独厚,呼和浩特至北海209二级国道,南北纵贯全境,与三里圩镇擦肩而过,南下20公里为广(州)南(宁)高速公路,北上10公里与昆明至福州324国道和自治区干线南梧二级公路交汇。此外,黎湛铁路傍境而过。 农业主产优质稻、原料蔗外,培植果蔗、鄂莲4号优质莲藕、蚕桑、淮山、甜竹笋、无公害蔬菜、蘑菇、林果等日个大生产基地(带);畜牧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见长于龙宝猪的大批引进和养牛、养鸭、养鱼等规模性发展。全镇有造纸、建材、食品、加工、服装、金属制品等企业256个。2003年引资1325万元,新上项目5个。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现有1.2万农村富余劳力进城经商或入厂务工, 占农村全部劳力的比重达到24.5%,形成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性格局。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0068万元,财政收入4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6元。 该镇有初中2所,中心校1所,完小11所,教学楼房23幢,1995年已先后通过自治区和国家“两基”验收。近年来,2所初中均获市、区常规管理优秀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奖;中心校为贵港市首批示范学校、百佳学校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l996年被自治区许为示范学校和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三里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历史上涌现了覃增文、杨烈、团燕甫等志士仁人,为党和革命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1936年11月7日,0广西省代表大会在三里罗村召开。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建国后成立三里乡,以后行政区划几经调整,1984年11月,三里撤社建镇至今。1996年6月贵港升格为地级市后,三里镇录属覃塘区。. |
黄练镇 |
黄练镇是贵港市的西大门,是贵港市覃塘区的窗口。西与宾阳县交界,西南与横县接壤,黎堪铁路复线和324国道南梧公路均穿境而过,有着十分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是贵港市人民西出首府南宁的必经之路。方圆138平方公里,共管辖15个村委会和一个社区,有49个自然屯,235个村民小组,4.8万多人。 盛产桑蚕、茶叶、玉兰花、矿石。是远近闻名的桑蚕、茶叶之乡。现有桑园面积3000多由,年产鲜蚕800多吨,茶园面积4000多亩,速丰桉12000多亩,玉兰花l20亩,6万多株。 随着调整农业结构力度的加大,2003年黄练镇继续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现有年产20万吨的特种水泥厂1家,石场4家,大型砖场4家,中板厂5家,木材加工厂3家,工业总产值达1954万元,上缴税金84万元。 黄练镇是建设“玉贵走廊”的“桥头堡”,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和科技教育业不断进步。现在该镇有生态示范村1个、小康村1个、免费向群众开放的娱乐场所一座、文化广播科技大楼于11月4日开始为人民服务、敬老院也入住了16名老人,乡镇电子信息馆也在投建中。全镇有3所中学、16所小学,有教职工390人,在校生8000多名。. |
石卡镇 |
石卡镇位于覃塘区东部,圩镇距市区15公里,六景至山心高速公路环绕而过,贵大公路,横贵公路交汇于镇内,兴六高速公路贵港联线穿经圩镇而过。黄金水道郁江穿境30公里。全镇面积248平方公里,辖19个村,人口7.2万,优质石灰石5亿立方米,有风景秀丽的九凌湖,七星山等旅游资源。2003国民生产总产值18900万元,2003年财政收入1166万元。 石卡镇素有“蔗乡”之称,是广西最大的甘蔗生产乡镇,2002/2003榨季进厂原料蔗39.7万吨,创历史新高,产量占覃塘区全区的1/3,占贵糖集团入厂的1/3。投资3300万元的水泥厂于2000年建成投产,年产量10万吨。有红砖厂8间,石灰厂1间,沙、石矿场30个,提供税收250多万元。投资422万元的高岭头二级电灌站维修工程已完工,可灌溉面积1万多亩。投资80万元15公里长的青湖四级公路通过了验收,村级道路四通八达。18个村委建有办公大楼,建筑面积?972平方米。 境内有粤剧团3个,师剧团28个,镇级图书馆1座,藏书13000多册。2001年贵港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该镇召开,文化站为中央扶持的达标建设文化站。有中学3所,小学9所,在校学生14823人。 圩镇建设进一步加快步伐,将在高速路联线东面新建一个开发区,西面建设一个投资5000万元的物流中心。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在两年内良种良法率提高到100%:积极发展各种农业经济作物:中药材、蘑菇、冬菜等,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抓好华润集团在石卡投资13亿元的年产360万吨高标号的水泥厂的征地、拆迁等工作。引资230万元在二桥开发区建塑料加工厂。积积参与在陆村规划1000亩的工业园区的建设,计划开发九凌水库和南蛇山洞,争取上级扶持5000万元抓好以石卡为中心的10万亩甘蔗治旱工程,从而提高甘蔗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
五里镇 |
交通便利,与横县云表镇接壤相邻,是贵港市西南的“窗口”,全镇8个行政村,2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多人,耕地面积5.5万亩,总面积110平方公里。盛产甘蔗、桑蚕、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农副产品,同时盛产食用蘑菇等土特产,是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甘蔗生产基地,贵港市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 五里镇自然资源丰富,辖区内建有2座甲型水库,常年蓄水量1000多万立方米,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求。全镇山地面积1.8万亩,主要种植,速丰生桉、龙眼等,盛产松脂。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大理石、蕴藏铝、铁、锌等金属。 2003年,全镇进厂原料蔗总产量17万多吨,种植蘑菇120多万平方米,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57亿元,财政收入562万元,人均纯收入2396元。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跟踪服务、资金扶持、树典型等多种形式,使该镇的特色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有蘑菇、林业、西瓜、桑蚕等产业,特别蘑菇生产、在这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蘑菇种植迅猛递增,2003年全镇蘑菇种植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当年产量达4000万吨,产值达4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成为了贵港市冬季农业开发的一个大亮点,明年计划种植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
蒙公镇 |
蒙公乡位于贵港市西北角,方圆116平方公里,南邻覃塘,北接山北、东龙,209国道线纵贯南北,交通便利。乡政府离覃塘城区12公里。全乡现辖14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000人。 蒙公乡境内有大型平龙水库,水面面积712万平方米,常年有效蓄水量8000多万立方米,四周青山延绵,葱茏旖丽,是旅游、休闲、烧烤、垂钓、娱乐的好去处。那里迷人的情人岛,风流峡、将军庙等胜景让人留连忘返。 蒙公乡自然资源丰富,三水铝矿储量居广西第一。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年产量8万多吨。. |
山北乡 |
山北乡位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西北部,东与东龙镇交界,南与蒙公乡相连,西同古樟乡接壤,北和来宾市相邻。国道209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乡现有11个村委会,48个自然屯,285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乡人口3.8万人,其中88%为壮族。 山北乡系1987年从原贵县石龙镇分出来的新分乡,属老、少、边、穷的乡镇。全乡土地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其中水田1.4万亩,早地0.9万亩,山地面积4万多亩。山北乡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以煤和石灰石为主。石灰石不仪储量丰富,而且质量上乘,现已探明储量4000万立方米。 去年政府投入30多万元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机关大院,投入6万元建设机关大院后山花园,投入30多万元搞好干部职工宿舍及办公楼维修、装修。制作永久性标语“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与时俱进”,添置了办公电脑,配置了扫描仪,安装宽带网,实现了办公现代化。2003年被贵港市评为“文明庭院”。 2002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9163万元,财政收入20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375元。盛产优质水稻、鸡、鸭、生猪、鱼类、木材等。甘蔗是主要经济支柱。全乡甘蔗种植面积9600亩,年产5.5万吨,创税11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300多亩的武汉良种莲藕种植基地和30000平方米的蘑菇种植基地。利用山地多的优势,种植15000市速丰桉连片示范基地。投资120万元的年产80-120吨优质石灰厂和投资500万元的选矿厂目前已动工兴建,预计明年起每年可创新税l00多万元。 全乡现有3所中学、12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360人,在校学生5082人。全乡有2个宣传文化站,各种农技书籍10000多册。. |
大岭乡 |
大岭乡位于贵港市西南部,是覃塘区的南大门,东与港南区.的瓦塘、思怀乡隔江相望,南与南宁地区横县交界,西与国营凤凰林场及覃塘区五里镇毗邻,北与石卡镇接壤。全乡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包括水面),管辖10个行政村,56个自然屯,18 3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2.9万人,是革命老区。 大岭乡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兴六高速公路及一级联线公路穿境而过,位临郁江,全乡河岸线长16.89公里,有年吐量3万吨的江兴码头,贵港及横县的货物可在此中转。 大岭乡拥有耕地3.8万亩,其中水田1.55万亩,早地2.25万亩。盛产甘蔗、稻谷、桑蚕、玉米等,属传统农业乡,甘蔗为全乡的经济之柱,最高年产11.6万吨,是贵糖主要的甘蔗生产基地之一。全乡石山面积8789亩,主要矿产有:金、铜、铁、铝土、石灰石。全乡有林地1.89万由,其中有3000亩龙眼生产基地和2300亩速丰桉生产基地。 现在全乡共有企业196家,从业人员9802人,较成规模的有“六加九”瘦肉型养殖场、互合红合砖厂、保忠磁铁矿厂、金沙水厂、大岭水厂、星全加油站、大岭烤茧厂等。年总值达5400万元,上缴国税68万元。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687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2万元,第三产为业增加值63.6万元。财政收入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7元。全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8所小学,在职教职工253人,在校学生484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