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天津 >>滨海新区 >> 北塘街道 >> 宁车沽南村

宁车沽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宁车沽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宁车沽南村简介

  宁车沽位于塘沽区东北部,永定新河北岸。东至蓟运河河道,西临潮白新河,西北与宁河县相邻,南临永定新河,北连清河农场。宁车沽是塘沽区北部最大的聚落。由东村、南村、西村、北村组成,呈块状分布。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东省武定府张姓逃荒到此,因路泥泞车轴折断,至此落户。初名“拧轴沽”,后演变为今名。以宁车沽得名。原属宝坻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改属宁河县。1948年12月解放。1953年8月置乡。1958年8月改属任凤公社,同年底划归塘沽区属北塘公社。1966年8月13日成立宁车沽公社。1983年8月13日改乡,2000年撤乡划归北塘街。
  随着聚落的发展扩大,形成东、西、南、北四村。另外还辖塘沽芦苇公司南侧创业、杨北两村。面积约5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含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2043户,7119人(含集体户口62人)。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撤乡前乡政府驻北村,南距塘沽16公里。
  地处海积冲积平原,地势低洼,起伏甚微,北部略高,南部略低。自然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潮白新河纵贯,入永定新河。建国前村民以打草、捕鱼为生,生活窘困。民间曾流传:“宁车沽三件宝——扁担、绳子、破夹袄”。《宁河县志》载:“邑西南有宁车沽,横袤数十里,不任耕种。而长芦蔓草,雨后绵芊,宁津两邑悉取资焉”。如今宁车沽经逐步发展,实行多种经营,已成为鱼米之乡。现已有耕地8820亩,渔业以养虾为主,养殖面积14194亩。乡镇企业有机械、螺丝、电机、饵料、针织等厂以及仓储场。有中学1所、小学2所,卫生院1所。先前,宁车沽村民多住低矮的土坯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屋几乎全部倒塌。1980年后,陆续建起了砖瓦房。京山铁路和北环铁路及津秦客运专用铁路经此。蓟塘高速公路、塘承高速公路、滨海新区西中环及延长线快速路和塘汉快速路的起始点。永定新河特大桥横贯境内。134路公共汽车通塘沽。按照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将建设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宜居,海滨休闲旅游度假区,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南村由来: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原名大河南、南宁车沽。1966年依地理方位易今名。在塘沽东北15公里,永定新河下游北岸。面积5650亩。现有人口550人。为宁车沽的一部分,因位处一条河的南岸,初名大河南。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因在公社驻地南侧更今名。聚落呈块状。,均为砖瓦平房。以养虾为主,养殖面积2428亩亩;有耕地318亩,村内有水泥路面,通134路公共汽车。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20116009 300450 022 查看 宁车沽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宁车沽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宁车沽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海泽苑社区

  海泽苑社区是天津滨海新区北塘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1201160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20116。邮政编码为300450,长途电话区号为022 ,车牌号码为津。与杨家场社区、欣雅苑社区、宁车沽东村、宁车沽西村、宁车沽南村、宁车沽北村、文化宫社区、海阔苑社区相邻。  

杨家场社区

  北塘街杨家场社区居委会已有多年历史,随着2014年北塘居民开始还迁,原有北塘居民开始搬入新的小区,无论社区环境、风貌还是居住条件都有了极大改善。现杨家场居委会位于海沣苑小区物业楼内,管理范围涉及海沣苑小区、新北里小楼、水木清华园、周转房四个居住区,主要居住区海沣苑东至馨宇家园,南至梅山路,西至塘汉快速,北至天池路,共有居民5432人,2313户,拥有一支4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服务站。   社区居委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4名。其中有中级社会工作师1名,助理社会工作师4名,中共党员3名。杨家场社区居委会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居委会、治安先进集体、先进退休职工之家等。   社区党支部由5名成员组成,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社区内现有党员95人,在职党员22人。杨家场社区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杨家场社区以创建“温馨社区、幸福家园”为宗旨,努力“创先争优强堡垒,科学发展促和谐”。  

欣雅苑社区

  欣雅苑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12年11月。欣雅苑社区居委会所辖两个小区(欣雅苑、欣中苑),欣雅苑东至嘉顺路,南至嘉顺路,西至嘉辉路,北至欣展道。欣中苑东至嘉辉路,南至欣展道,西至嘉园路,北至欣发道。两个小区均为保障性住房,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约为10.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0%以上,居委会办公面积约837.09㎡,用房条件充足,对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较为有利。   欣雅苑小区共有22栋楼共1668户;欣中苑小区共有12栋1228户。现已居住户总居住1981户数3427人,其中本小区户口户数538户人数共计975人,天津市户口户数411户人数共计650人,持有居住证户数1032户人数共计1802人。辖区居民包括汉族、回族、黎族、壮族、布依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彝族、藏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欣雅苑居委会由7人组成,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社区工作者上岗证,组织制度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确实可行,各类信息、数据库、台账建设全面充分,人员配置到位,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人,也有满腔热情、积极上进的年轻人,人员结构优势明显,工作中实行专人专岗,一岗多责制,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目前,党组织、业主委员会以及楼院门栋长正在依法筹建中,物业管理为津滨物业公司,在居委会的指导、监督、协调下全面展开了各项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文化宫社区

  文化宫居委会现负责北塘馨宇家园物业小区、北塘火车站居民小区、以及原创业自然村未搬迁居民的日常服务及管理工作。馨宇家园小区东至天池路,南至泰山道,西与海沣苑社区相邻,北面正在规划中,小区总建筑面积:156145平方米。辖区居民总户数2058户,社区全部人员4534人;流动人口户数474户,1047人。社区工作人员10人,其中公益性岗位3人,残协专职人员1人,物业管理专职人员1人。基层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74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   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分别担负着整个居委会的民政、综治、安全、老年、低保、妇联、残联、计生、团委、劳动保障、物业管理等工作。在北塘街道的正确领导下,通力合作,强化社区管理,维护社区稳定,全面履行工作职责。   工作中我们抱着急居民所急,想居民所想的宗旨,紧紧抓住服务群众这一主线,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人性化服务的理想贯穿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全体居委会工作人员做到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关注社会动态,对居民的思想动态、服务需求、下岗人员就业技能及需求进行了解登记、分类做好服务。对社区居民基本情况的知晓率达到100%。对居民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做到耐心、热情接待。  

海阔苑社区

  海阔苑社区是天津滨海新区北塘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1201160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20116。邮政编码为300450,长途电话区号为022 ,车牌号码为津。与海泽苑社区、杨家场社区、欣雅苑社区、宁车沽东村、宁车沽西村、宁车沽南村、宁车沽北村、文化宫社区相邻。  

宁车沽东村

  北塘街宁车沽东村位于:东至蓟运河大闸老故道,南至永定河以北,西与宁车沽南村搭界,北至汉沽、北京清河农场交界,距离北塘8公里,是一个以农业、海淡水养殖业为主的行政村,全村有440户,300所房屋,总人口1285人,其中农业人口1045人,居民人口240人,共有党员41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8名,党支部建制。村有集体土地1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500亩,同时开发海淡水养殖,养殖面积6500亩,水库养殖面积1500亩。村集体有一冷冻厂(500吨),现已对外承包,村内有篮球场、体育健身场,村委会内设有老人娱乐室和党员活动室各1个。   历史沿革:据有关资料记载,宁车沽系明永乐二年(一四〇四年)立村,当时有山东省武定府一张姓者,推着木轴小车逃荒至此,因道路泥泞难走,车轴折断,无奈就此落户,故名“拧轴沽”,后改为宁车沽。宁车沽明万历年间(一五七三年——一六一九年)至清乾隆年间(一七三六年——一七九五年)属河北省宝坻县管辖,雍正八年(一七三〇年)至一九〇九年属河北省宁河县管辖,一九五八年改为宁河县任凤公社管辖,同年年底划归塘沽北塘公社,一九六六年成立宁车沽公社,一九八三年体制改革成立宁车沽乡人民政府,二〇〇〇年撤乡并镇归北塘镇管辖。   全村自二十世纪70代至90年代末,主要农业以水稻和海水养殖为主,当时宁车沽号称“鱼米之乡”。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永定新河北塘处建立三河拦截控制闸,海水无法进入,随即演变成淡水养殖,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及各种淡水鱼类。全村男女劳动力全部靠自谋职业和外出打工谋生。   东村自1995年获得小康村称号以来,2013年获得2011-2012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获得“千村美院”;2014年获得北塘街道先进党组织。  

宁车沽西村

  宁车沽位于原塘沽区东北部,永定新河北岸。东至蓟运河河道,西临潮白新河,西北与宁河县相邻,南临永定新河,北连清河农场。宁车沽是塘沽区北部最大的聚落。由东村、南村、西村、北村组成,呈块状分布。   西村为宁车沽的一部分,位于原塘沽区以北18公里,潮白新河下游东畔,东经117°40′,北纬39°10′,隶属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塘街道,因西村背靠一条小河,又建于“大河南”(南村)之后,故而得名“小河南”,后改为西村,沿用至今。   西村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940人,非农业人口481人;土地总面积141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850亩,养殖面积(包括3个水库)6500余亩;村庄居住面积500余亩,整个村庄设置地下污水管道;村庄东西朝向公路5条,南北朝向公路4条,总长4500余米;全村共有公厕6个,公路照明灯泡150余个,并在村委会门前设有健身活动中心,村委会内设有老人娱乐室和党员活动室各1个。   历史沿革:据有关资料记载,宁车沽系明永乐二年(一四〇四年)立村,当时有山东省武定府一张姓者,推着木轴小车逃荒至此,因道路泥泞难走,车轴折断,无奈就此落户,故名“拧轴沽”,后改为宁车沽。宁车沽明万历年间(一五七三年——一六一九年)至清乾隆年间(一七三六年——一七九五年)属河北省宝坻县管辖,雍正八年(一七三〇年)至一九〇九年属河北省宁河县管辖,一九五八年改为宁河县任凤公社管辖,同年年底划归塘沽北塘公社,一九六六年成立宁车沽公社,一九八三年体制改革成立宁车沽乡人民政府,二〇〇〇年撤乡并镇归北塘镇管辖。   全村自二十世纪70代至90年代末,主要农业以水稻和海水养殖为主,当时宁车沽号称“鱼米之乡”。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永定新河北塘处建立三河拦截控制闸,海水无法进入,随即演变成淡水养殖,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及各种淡水鱼类。全村男女劳动力全部靠自谋职业和外出打工谋生,村内现有私企2个,共有职工50余人。   西村自1995年获得小康村称号以来,先后被中共塘沽区委员会和塘沽区人民政府命名为2001年先进集体、2003年先进党组织,被中共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民政局命名为2004-2005年五个好村民委员会、2006年五个好农村委员会,2011年被中共塘沽区委员会命名为先进党组织,2015年被滨海新区组织部评为新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宁车沽南村

  宁车沽位于塘沽区东北部,永定新河北岸。东至蓟运河河道,西临潮白新河,西北与宁河县相邻,南临永定新河,北连清河农场。宁车沽是塘沽区北部最大的聚落。由东村、南村、西村、北村组成,呈块状分布。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东省武定府张姓逃荒到此,因路泥泞车轴折断,至此落户。初名“拧轴沽”,后演变为今名。以宁车沽得名。原属宝坻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改属宁河县。1948年12月解放。1953年8月置乡。1958年8月改属任凤公社,同年底划归塘沽区属北塘公社。1966年8月13日成立宁车沽公社。1983年8月13日改乡,2000年撤乡划归北塘街。   随着聚落的发展扩大,形成东、西、南、北四村。另外还辖塘沽芦苇公司南侧创业、杨北两村。面积约5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含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2043户,7119人(含集体户口62人)。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撤乡前乡政府驻北村,南距塘沽16公里。   地处海积冲积平原,地势低洼,起伏甚微,北部略高,南部略低。自然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潮白新河纵贯,入永定新河。建国前村民以打草、捕鱼为生,生活窘困。民间曾流传:“宁车沽三件宝——扁担、绳子、破夹袄”。《宁河县志》载:“邑西南有宁车沽,横袤数十里,不任耕种。而长芦蔓草,雨后绵芊,宁津两邑悉取资焉”。如今宁车沽经逐步发展,实行多种经营,已成为鱼米之乡。现已有耕地8820亩,渔业以养虾为主,养殖面积14194亩。乡镇企业有机械、螺丝、电机、饵料、针织等厂以及仓储场。有中学1所、小学2所,卫生院1所。先前,宁车沽村民多住低矮的土坯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屋几乎全部倒塌。1980年后,陆续建起了砖瓦房。京山铁路和北环铁路及津秦客运专用铁路经此。蓟塘高速公路、塘承高速公路、滨海新区西中环及延长线快速路和塘汉快速路的起始点。永定新河特大桥横贯境内。134路公共汽车通塘沽。按照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将建设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宜居,海滨休闲旅游度假区,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南村由来: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原名大河南、南宁车沽。1966年依地理方位易今名。在塘沽东北15公里,永定新河下游北岸。面积5650亩。现有人口550人。为宁车沽的一部分,因位处一条河的南岸,初名大河南。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因在公社驻地南侧更今名。聚落呈块状。,均为砖瓦平房。以养虾为主,养殖面积2428亩亩;有耕地318亩,村内有水泥路面,通134路公共汽车。  

宁车沽北村

  宁车沽位于原塘沽区东北部,永定新河北岸。东至蓟运河河道,西临潮白新河,西北与宁河县相邻,南临永定新河,北连清河农场。宁车沽是塘沽区北部最大的聚落。由东村、南村、西村、北村组成,呈块状分布。   北村位于潮白河南面,现有人口3508人,区域面积约2万2千亩地,始建于明永乐1404年,经济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现宁车沽北村村民的特色产业有:养虾、果园、捕鱼等。  


宁车沽南村特产大全




宁车沽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