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海西州 >> 格尔木市 >> 大格勒乡 >> 查那村

查那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查那村谷歌卫星地图)


查那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查那村为大格勒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其最东端,交通便利,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全村现有耕地3031亩,退耕还林10.8亩,种植枸杞2489亩,人口503人,126户,其中劳动力210人,剩余劳动力142人。有菜畜两用棚86座。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全村共有党员23人,其中:妇女党员8人,困难户32户,残疾7人。今年经第七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委”班子,现在村“两委”班子由五人组成,其中有妇女一名。团支部、村妇联、村治保委员会、村调解委员会、村民兵组织等配套组织健全。班子成员团结,具有较强组织和战斗力。
  二、村容村貌整治和“百名海归连百村”活动开展情况
  查纳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抓住机遇,及时进入角色,大胆工作,积极进取,投工投劳,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自己上任的第一重大任务来抓,决心抓出成效,作为群众信任的感谢礼。根据乡党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成立大格勒乡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的通知》和《大格勒乡2008年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容村貌管理公约》,并首先与以百企联百村为契机与牵头单位一起主动于企业联系沟通,给企业提供村容村貌整治方案,经多方努力,与格尔木胜华矿业有限公司签订农家院落-共建共约,共投资250万元,每户投入2万元,统一用空心砖建设新围墙,统一建造新大门。2008年已打好64户人家的空心砖11万块,完成13家的院落改造,焊制大门14套,安装大门6套,投入资金130万元(主要方式是:胜华提供机械、技术及各种材料,农户投工投劳)。其余的今年全面完成。
  三、产业构成方面
  市场前景和收入情况,积极性很高。查那村根据乡上发展枸杞,不丢大蒜、保证口粮田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种植了2063.1亩宁杞1号,小麦142.5亩,128.5亩大蒜、青稞25.5亩,油菜144.6亩,马铃薯31.3亩。全村共有牲畜3670头只(其中:羊3290只、牛40头、猪340头),母畜比例50%,商品率30%。全村共建菜畜两用暖棚100座,日光节能温室1座。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要培养一些枸杞种植方面的经济人和能人,关键是枸杞滩晒和烘干上着手,抓好枸杞种植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科技培训,根据枸杞生产特性举办专题培训班和田间专题指导示范,争取每家每户有一个枸杞栽植的明白人。
  二、鼓励农户进一步扩大农家乐,打好“农家”品牌。
  三、巩固村容村貌整治成果,进一步扩大、深入整治范围,以点带面的开展农家院落改造试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固定专人进行日常保洁工作,进一步综合治理脏、乱、差,创建卫生村。
  四、进一步深化“百企联百村”工作,积极与联点帮扶单位联系协调,争取实质性进展。
  查那村今后发展思路
  一、要培养一些枸杞种植方面的经济人和能人,关键是枸杞滩晒和烘干上着手,抓好枸杞种植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科技培训,根据枸杞生产特性举办专题培训班和田间专题指导示范,争取每家每户有一个枸杞栽植的明白人。
  二、鼓励农户进一步扩大农家乐,打好“农家”品牌。
  三、巩固村容村貌整治成果,进一步扩大、深入整治范围,以点带面的开展农家院落改造试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固定专人进行日常保洁工作,进一步综合治理脏、乱、差,创建卫生村。
  四、进一步深化“百企联百村”工作,积极与联点帮扶单位联系协调,争取实质性进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32801200 817000 -- 查看 查那村谷歌卫星地图

查那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查那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查那村

  一、基本情况   查那村为大格勒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其最东端,交通便利,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全村现有耕地3031亩,退耕还林10.8亩,种植枸杞2489亩,人口503人,126户,其中劳动力210人,剩余劳动力142人。有菜畜两用棚86座。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全村共有党员23人,其中:妇女党员8人,困难户32户,残疾7人。今年经第七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委”班子,现在村“两委”班子由五人组成,其中有妇女一名。团支部、村妇联、村治保委员会、村调解委员会、村民兵组织等配套组织健全。班子成员团结,具有较强组织和战斗力。   二、村容村貌整治和“百名海归连百村”活动开展情况   查纳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抓住机遇,及时进入角色,大胆工作,积极进取,投工投劳,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自己上任的第一重大任务来抓,决心抓出成效,作为群众信任的感谢礼。根据乡党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成立大格勒乡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的通知》和《大格勒乡2008年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容村貌管理公约》,并首先与以百企联百村为契机与牵头单位一起主动于企业联系沟通,给企业提供村容村貌整治方案,经多方努力,与格尔木胜华矿业有限公司签订农家院落-共建共约,共投资250万元,每户投入2万元,统一用空心砖建设新围墙,统一建造新大门。2008年已打好64户人家的空心砖11万块,完成13家的院落改造,焊制大门14套,安装大门6套,投入资金130万元(主要方式是:胜华提供机械、技术及各种材料,农户投工投劳)。其余的今年全面完成。   三、产业构成方面   市场前景和收入情况,积极性很高。查那村根据乡上发展枸杞,不丢大蒜、保证口粮田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种植了2063.1亩宁杞1号,小麦142.5亩,128.5亩大蒜、青稞25.5亩,油菜144.6亩,马铃薯31.3亩。全村共有牲畜3670头只(其中:羊3290只、牛40头、猪340头),母畜比例50%,商品率30%。全村共建菜畜两用暖棚100座,日光节能温室1座。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要培养一些枸杞种植方面的经济人和能人,关键是枸杞滩晒和烘干上着手,抓好枸杞种植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科技培训,根据枸杞生产特性举办专题培训班和田间专题指导示范,争取每家每户有一个枸杞栽植的明白人。   二、鼓励农户进一步扩大农家乐,打好“农家”品牌。   三、巩固村容村貌整治成果,进一步扩大、深入整治范围,以点带面的开展农家院落改造试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固定专人进行日常保洁工作,进一步综合治理脏、乱、差,创建卫生村。   四、进一步深化“百企联百村”工作,积极与联点帮扶单位联系协调,争取实质性进展。   查那村今后发展思路   一、要培养一些枸杞种植方面的经济人和能人,关键是枸杞滩晒和烘干上着手,抓好枸杞种植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科技培训,根据枸杞生产特性举办专题培训班和田间专题指导示范,争取每家每户有一个枸杞栽植的明白人。   二、鼓励农户进一步扩大农家乐,打好“农家”品牌。   三、巩固村容村貌整治成果,进一步扩大、深入整治范围,以点带面的开展农家院落改造试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固定专人进行日常保洁工作,进一步综合治理脏、乱、差,创建卫生村。   四、进一步深化“百企联百村”工作,积极与联点帮扶单位联系协调,争取实质性进展。   

菊花村

  一、基本情况   菊花村为大格勒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其最西端,东邻新庄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居住集中,是2008年菊花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抓的最好的一个村,村民主要收入是种植业收入,全村现有耕地1545亩,人均7亩耕地,退耕还林162亩,有58户,232人,总劳力103人,困难户4户,残疾8人,村里现有党员20名。有菜畜两用棚56座,日光节能温室7座。   新农村建设以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现在菊花村渠道配套完善,硬化道路畅通,信息畅通,电话、手机都能打,家家都用自来水,户户都有卫星接收电视,条件好的家庭用上了空调和电脑。去年修建了新的村极组织活动室,活动室内设施齐全,今年经第七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产生了新一届两委班子,现在菊花村两委班子由四人组成,其中有妇女两名占50%,现在菊花村“两委”组织健全,班子成员团结,具有较强组织和战斗力。   二、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   新一届两委班子产生后,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及时组织菊花村两委成员与全市两委一起,统一到市党校进行一天集中培训,同时乡党委和乡政府制定了《村级规划建设年实施方案》,经过培训和指导、现在菊花村把各项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四民主、三公开、一集中”制度,以及党内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严格村民“一事一议”,实行村务、党务、财务随时公开。同时,建立了村支部任期目标承诺制,每个党支部都制定了任期内工作目标和亮点工作争创目标,并签订了责任书。通过上述措施,切实解决了运转不协调、决策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达到了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目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产业构成方面   2007年市政府在菊花村试验示范种植了241亩枸杞,很成功,菊花村村民还自发到诺木洪学习,参观咨询了解枸杞种植技术,市场前景和收入情况,积极性很高。2008年根据乡政府发展枸杞产业,稳定口粮田,不丢大蒜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菊花村种植了1341亩宁杞1号枸杞,106亩粮食作物,28亩大蒜、67亩苜蓿。在这次调整产业结构中,市政府,从宁夏给菊花村调来40万株枸杞苗,50吨有机肥,在此基础上给枸杞种植户每亩补助600元,连续补助2年。村民只投入了一定的劳力机耕化肥等费用,相关部门还从宁夏请来专家和技术员进行了种植指导和多次培训,目前枸杞生长良好。菊花村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主要以家庭圈养为主,牛羊育肥规模不断扩大,全村共有牲畜3490头只(其中:羊3236只、牛95头、猪149头、骆驼3峰、驴7头),牧畜比例50%,商品率30%,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四、“百企联百村”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0海西州委办公室、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关于确定“百企联百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首批结对企村的通知》,菊花村的共建企业是青藏兵站部钾肥厂,牵头单位是市政协办公室,菊花村抓住机遇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与牵头单位一起主动于企业联系沟通,交流联谊,给企业提供帮扶共建方案,经多次协商努力,企业表示要在菊花村农家院落改造上投入30万元并给菊花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帮扶,招收一定数量的农民工,目前已落实资金20万元。   五、村容村貌整治情况   菊花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抓住机遇,及时进入角色,大胆工作,积极进取,投工投劳,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自己上任的第一重大任务来抓,决心抓出成效,作为群众信任的感谢礼。根据乡党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成立大格勒乡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的通知》和《大格勒乡2008年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菊花村两委班子发动群众在全村范围内,重点进行了林带整理,垃圾、柴草堆、粪堆清理,残墙断壁、篱笆墙拆除,路肩修整工作,并建立了村容整洁长效机制。   今后发展思路   一、重点抓好枸杞种植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科技培训,根据枸杞生产特性举办专题培训班和田间专题指导示范,争取每家每户有一个枸杞栽植的明白人。   二、打好“农家”品牌,鼓励农户进一步扩禽、蛋、奶,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农区绿色养殖业。   三、巩固村容村貌整治成果,进一步扩大、深入整治范围,以点带面的开展农家院落改造试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固定专人进行日常保洁工作,进一步综合治理脏、乱、差,创建卫生村。   四、进一步深化“百企联百村”工作,积极与联点帮扶单位联系协调,争取实质性进展。   五、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产业,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   

东庄村

  东庄村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乌兰县希里沟镇绿洲农业区,是一个以汉、回、藏、蒙古族等八个民族聚居的村之一,全村现有农户320户、总人口1451人,耕地面积2327亩,人均拥有耕地1.6亩。各类牲畜存栏达到10000头(只)。多年来,由于东庄村地处都兰河流域下游,地表水位较高,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农作物品种结构单一,产量低而不稳,到2008年底,主要农作物小麦平均亩产仅为30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70公斤;农牧业收入占全村各类收入的85%以上。   为提高东庄村的整体发展水平,从2006年开始,东庄村党支部、村委会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后,研究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培育二、三产业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思路,动员各族群众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丰富的退耕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加快畜用暖棚建设,并多方协调和组织,让更多的剩余劳动转移到二、三产业和行业中就业,逐渐改变东庄村目前群众收入水平低,生活较为困难的现象。   优势:全县牛羊肉的供应市场都由东庄村村民,在牛羊肉的货源和销售渠道上具有其他村镇无法比拟的优势。   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养殖、销售产业链。   2、在发展东庄村经济中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持。   今后发展思路   希里沟镇东庄村作为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尝试“新、优、特”良种种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效益。   一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按照“小、特、精”的要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与“丰农”公司协作发展“订单农业”;   二是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双低油菜、马铃薯、温棚蔬菜等特色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型、效益型农业转化。目前有50户村民与县产业化办公室签订了试种荷兰豆50亩种植合同;18户村民以租赁形式向薯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   三是研究修订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容村貌政治方案等;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紧紧抓住国家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有利机遇,着力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新农村和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   


查那村特产大全




查那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