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卫市 >> 沙坡头区 >> 迎水桥镇 >> 北长滩村

北长滩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北长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长滩村简介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北长滩村
  1、北长滩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北长滩下滩村东北山沟的台地之上,分布面积约20000平方米。台地地表散落着大量的打制细石器、磨制石器、素面红陶片、彩陶片及穿孔石柱等装饰品。具有北方细石器狩猎文化和甘肃马家农业文化的两种特征;2、明代长城、关堡共计3个。长城位于黄河南岸,自黄石漩沟沟口起,在山中蜿蜒起伏,到上滩枣刺沟止全长31100多米,分为夯土墙和山险墙两种。沿途发现有排水口2处,敌台3处。烽火台一处位于下滩村东北1千米处,另一处位于下滩东1.2千米处,关堡2处,均位于下滩村对岸,两堡相距200多米。其一保存较差采用沙土杂少许小石块夯筑而成,堡长100米,占堡周长192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3、明代水车遗址2处,上、下滩各一处,由石块垒砌的分水堤遗址、水车、接水槽三部分组成。清代水车遗址1处,位于榆树台子;4、清代居民、商铺5处以上。在上滩和下滩还存留部分清代居民,大部分在后期维修加固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居民多为堂屋和耳屋组成,有些还在耳屋以南建厢房,所有房屋均为“四梁八柱”式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5、近现代传统民居100多处。北长滩除学校和村部处几乎都延续了清代民居房屋土木结构,当属中卫地区的地方特色房屋。6、居民院落多呈四合院式布局。北面正中为三间堂屋(又称主屋),是房主的主要居室;堂屋左右各键耳房一至两间,主要作为厨房和储藏粮食杂物;耳房向南建对称的两至三间厢房;有些院门向南开,有的没有正式的院门,只有矮墙砌筑院落或栅栏围护后留开简易门,还有部分房屋没有院门;有些院落院门的两侧或一侧还建有下方,下方门向北,与堂屋相对。堂屋高度一般高于其他房屋,所有房屋前与房檐同宽地面上,都铺有相互连通的走廊,走廊稍高于院子的水平面。房屋均为传统的“四柱八梁”式土木结构。
  北长滩古村落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西南32公里处的黄河北岸,由相邻的四个自然村组成,当地俗称“北长滩”。黄河将北长滩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黄河以南与中卫香山乡黄泉村相连,东与常乐镇大柳树村相邻,西与南长滩村相接;黄河北岸西靠甘肃省景泰县翠柳沟村,东靠迎水桥镇孟家湾村,北部越过山脉与迎水桥镇长流水村相邻。这里地貌为祁连山余脉构成的基岩石地,属于黄土高原与北部沙漠过度地带,多有东西向排列的鱼脊状山峰组成,逶迤连绵,岩石裸露,土壤瘠薄,为干旱性荒漠气候,气候干燥,雨水稀少,生长有耐旱植物。北长滩古村落靠山面河,沿黄河北岸为带状分布的农田和茂密繁盛的果木园林,在较高的台地之上为村落居住带,房屋多座北面南集中而建,整体自西向东分布,由南向北阶梯状不规则错落排列。
  镇政府协助管理,村委会负保护之责,确定2名协管员抓好落实工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40502108 750000 0953 查看 北长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长滩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北长滩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长滩村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北长滩村   1、北长滩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北长滩下滩村东北山沟的台地之上,分布面积约20000平方米。台地地表散落着大量的打制细石器、磨制石器、素面红陶片、彩陶片及穿孔石柱等装饰品。具有北方细石器狩猎文化和甘肃马家农业文化的两种特征;2、明代长城、关堡共计3个。长城位于黄河南岸,自黄石漩沟沟口起,在山中蜿蜒起伏,到上滩枣刺沟止全长31100多米,分为夯土墙和山险墙两种。沿途发现有排水口2处,敌台3处。烽火台一处位于下滩村东北1千米处,另一处位于下滩东1.2千米处,关堡2处,均位于下滩村对岸,两堡相距200多米。其一保存较差采用沙土杂少许小石块夯筑而成,堡长100米,占堡周长192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3、明代水车遗址2处,上、下滩各一处,由石块垒砌的分水堤遗址、水车、接水槽三部分组成。清代水车遗址1处,位于榆树台子;4、清代居民、商铺5处以上。在上滩和下滩还存留部分清代居民,大部分在后期维修加固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居民多为堂屋和耳屋组成,有些还在耳屋以南建厢房,所有房屋均为“四梁八柱”式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5、近现代传统民居100多处。北长滩除学校和村部处几乎都延续了清代民居房屋土木结构,当属中卫地区的地方特色房屋。6、居民院落多呈四合院式布局。北面正中为三间堂屋(又称主屋),是房主的主要居室;堂屋左右各键耳房一至两间,主要作为厨房和储藏粮食杂物;耳房向南建对称的两至三间厢房;有些院门向南开,有的没有正式的院门,只有矮墙砌筑院落或栅栏围护后留开简易门,还有部分房屋没有院门;有些院落院门的两侧或一侧还建有下方,下方门向北,与堂屋相对。堂屋高度一般高于其他房屋,所有房屋前与房檐同宽地面上,都铺有相互连通的走廊,走廊稍高于院子的水平面。房屋均为传统的“四柱八梁”式土木结构。   北长滩古村落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西南32公里处的黄河北岸,由相邻的四个自然村组成,当地俗称“北长滩”。黄河将北长滩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黄河以南与中卫香山乡黄泉村相连,东与常乐镇大柳树村相邻,西与南长滩村相接;黄河北岸西靠甘肃省景泰县翠柳沟村,东靠迎水桥镇孟家湾村,北部越过山脉与迎水桥镇长流水村相邻。这里地貌为祁连山余脉构成的基岩石地,属于黄土高原与北部沙漠过度地带,多有东西向排列的鱼脊状山峰组成,逶迤连绵,岩石裸露,土壤瘠薄,为干旱性荒漠气候,气候干燥,雨水稀少,生长有耐旱植物。北长滩古村落靠山面河,沿黄河北岸为带状分布的农田和茂密繁盛的果木园林,在较高的台地之上为村落居住带,房屋多座北面南集中而建,整体自西向东分布,由南向北阶梯状不规则错落排列。   镇政府协助管理,村委会负保护之责,确定2名协管员抓好落实工作。   

夹道村

  2010-2014年度自治区级文明村   2014-2017年度自治区文明村镇   夹道村设10个村民小组,860户,3650人(党员120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耕地面积1823亩。2014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9989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2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86元。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村”,先后评为中卫市“2013-2016年度文明村”,“2010-2014年度自治区级文明村”、“2014-2017年度自治区文明村镇”。   近年来,夹道村“两委班子”将国家级文明村创建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加大宣传,借助各种节日活动,开展社火展演、健身操大赛等主题活动,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行“善行义举四德榜”,加大对全村道德模范典型人物的宣传,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夹道村的“宣传长廊”已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接待区内外现场观摩达40余次;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引导广大村民争做文明村民;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原则,依法推进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大力开展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倡导移风易俗,婚丧事简办,革除陋习;开展各项诚信建设活动,积极倡导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新风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培育,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社会风尚。   以民风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法治育人上抓培训。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20名,引导村民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建成法律宣传长廓和法制书屋。2013年夹道村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示范村。在道德育人上树新风。在农村青年中开展“日行一善”、“学雷锋,做文明村民”、“青年建功”等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12户,评选道德模范10人,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在村民中形成向善、向美、向上的文明新风尚。在环境育人上强治理。紧盯农村“三乱”治理,突出重点、狠抓建设、着力整治,以整洁干净的新村风貌促进民风转变。砖房率达到98%,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主干道路亮化达到100%,“户户通”-入户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在制度育人上夯基础。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成立了村级便民服务室,建立健全了民生服务档案;深化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运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   同时,全面开展“平安村庄”创建活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制止危害社会的不良风气,社会治安秩序稳定。近年来,夹道村实现了无信访,无刑事、治安案件,无民族宗教矛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北长滩村特产大全




北长滩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