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加村位于桑郎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1公里,距望县城88公里,是苗族聚居的自然寨,全村共有131户,636人,辖四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7名党员,其中年轻党员占48%。 2010年换届选举后,由岑仕国同志担任村支部书记,杨顺忠担任村委会主任,项胜国担任副主任。2008年以来,村党支部号召全体村民发扬坚苦奋斗的麻山精神,完成了水、电、路、电话等基础设施。2011年镇党委政府在卡加村大力发展种草养殖黑山羊项目,给卡加村带来了快速的发展。努力发展种草养殖黑山羊走向小康路是村支部、村委会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发展目标。
--人口总数:686人 农业人口:685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1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6.3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发展养殖农业小康村,建特色新卡加
--所辖村:卡加、冗王、冗妹、岜依托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 名特产品: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冗妹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326104 | 552300 | -- | 查看 卡加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八合村 |
一、简介 八合村位于贵州省望谟县桑郎镇政府东部2公里,全村人居分散,有九个村民自然寨,十个村民小组,共821户3536人。目前共有党员131人,其中男党员123人,女党员8人。全村土地面积为25.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10亩,林地面积3451亩,农业人口3387人,劳动力2471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86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使全村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起来,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村的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业产业发展 八合村的农业原来是以种植水稻主的农业村,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上级和村党委班子的领导下,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的水稻种植向多元化种植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各村组经济作物,目前该村的水稻种植面积达2015亩,早熟蔬菜基地主要有辣椒,棒豆,茄子,西红柿,玉米等。八合村是桑郎镇种植桉树、甘蔗的重要基地,目前桉树种植3800亩,甘蔗种植1100亩。近年来我村还不断组织农民学习各种农业科学知识,为提高我村种蔬菜农户的种植水平,我村组织了广大种植蔬菜大户到临镇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农户种植水平,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 三、基础设施 目前全村有主街道一条,长117米的主街道道路已硬化。为使村容村貌不断完善,全村广大村民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断努力。 四、社会事业 两个文明的不断建设,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村的干部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配合上级党委的指示,为村内办实事,好事,组织扶贫助困,对贫困户,五保户进行节日慰问,组织农村民兵进行夜间巡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正了村内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 --人口总数:3536人 农业人口:3387人 非农业人口:149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桉树、甘蔗、早熟蔬菜 名特产品:柏桑麻糖 办公所在地:南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 |
兴合村 |
兴合村新建于2007年06月,位于桑郞镇西北角高山片区,东与罗甸县罗苏乡接壤,南与八合村、桑郞村毗连,西隔桑郞高坝水库与麻山乡、乐旺镇六里峡谷相望,北与卡加、述里两村为邻。 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50米左右,年均温度在15℃-22℃之间,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马钤薯;经济作物有油桐、竹笋、花生、梨子、李子、油茶、油菜等;养殖有牛,马,黑山羊,能繁母猪,土鸡等;主要矿产资源有大理石,大理石矿正在等待开发。 村民委会驻冗立一组,距省道4公里,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把3个老村合并为兴合村,其中,把木夜老村划成木夜组;把打搞老村划成打搞、卡哈、同庆3个组;把冗立老村划成冗立一、冗立二、油歪3个组), 总面积27500亩,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田320亩,土880亩);林地11500亩;其它用地14800亩。聚居着苗族,汉族,布依族,苗族占70 ℅以上,兴合村共有300户1421人 ,粮食总收入258000公斤,人均2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不到700元。 兴合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除村通电率达100%外,其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 交通方面:全村7个村民组中,有5个组通了毛路,公路里程达14公里,有油歪组、同庆组未通公路。 水利设施方面:有“三面光”水渠1条,总长1千米,建成大水池6口,小水窖140口。 办学条件方面:教学点2个,完全小学1所。 --人口总数:1421人 农业人口:1407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冗立组、冗立移民组、打搞组、卡哈组、同庆组、木夜组、油歪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 名特产品: 办公所在地:冗立组 |
述里村 |
述里村位于桑郎镇西北部,由述里与打林两个自然寨组成,是一个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的村落。当地的村民早出晚归,生活很有规律,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静谧于深山处,它追随时代变迁,却还保留自己的传统,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 述里村共有154户747人,党员人数27人,主要以布依族人口居多,其次苗族。距离省、县道约10公里的通村公路,由于受雨水冲刷,造成路面粗劣不堪,通行艰难,村民出行或到镇上赶集,除了骑摩托车,另外一些就要徒步行走。述里村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村内供水大部分还靠肩挑供给。 受地理环境和交通工具等条件的制约,述里的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大季过后就只能种少许油菜、小麦、冬玉米。在家没有正常收入,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全村每年约有180个劳动转移。受国家林业政策的优惠,封育公益林5000多亩,退耕还林360亩,桉树种植1200多亩,还有4000多亩荒山规划为桉树基地。 述里村有一所小学,只有一到五年级。教育条件相对较差,仅有一名正式教师,与三名代课教师,但学生们却是最能吃苦耐劳的,最远的学生上学每天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学生们翻山越岭只为学到知识,希望长大以后能改变生活,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口总数:747人 农业人口:74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述里组、打林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 名特产品: 办公所在地:述里组 |
卡加村 |
卡加村位于桑郎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1公里,距望县城88公里,是苗族聚居的自然寨,全村共有131户,636人,辖四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7名党员,其中年轻党员占48%。 2010年换届选举后,由岑仕国同志担任村支部书记,杨顺忠担任村委会主任,项胜国担任副主任。2008年以来,村党支部号召全体村民发扬坚苦奋斗的麻山精神,完成了水、电、路、电话等基础设施。2011年镇党委政府在卡加村大力发展种草养殖黑山羊项目,给卡加村带来了快速的发展。努力发展种草养殖黑山羊走向小康路是村支部、村委会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发展目标。 --人口总数:686人 农业人口:685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1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6.3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发展养殖农业小康村,建特色新卡加 --所辖村:卡加、冗王、冗妹、岜依托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 名特产品: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冗妹组 |
油寒村 |
油寒村地处桑郎镇西北部,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共125户686人,全属于农业人口。全村土地总面积为9045亩,耕地面积 783.9亩,其中农田面积301.5亩。全村居住的都是布依族同胞,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该村主要以粮食作物为收入来源,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全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传统的种养业。 --人口总数:686人 农业人口:68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83.9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油寒组、翁堂组、交立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 名特产品: 办公所在地:翁堂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