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南昌市 >> 南昌县 >> 英雄开发区

英雄开发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英雄开发区谷歌卫星地图)


英雄开发区简介

  英雄开发区位于江西南昌南昌县。下辖:
  360121471200 121 敷林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1 123 春溪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2 123 棠墅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3 123 蛟溪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4 123 浒南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5 123 万湖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6 123 横岗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7 123 涂家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12 123 五联村(英雄开发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60121471 330200 -- 查看 英雄开发区谷歌卫星地图

英雄开发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英雄开发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莲塘镇

  莲塘镇位于南昌市“一核五片”的昌南片区,距市中心15公里,素有“南大门”之称,是南昌县的城关镇。镇内105、316、320国道、京九浙赣铁路穿境而过,其连城带乡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突出的区位优势支撑下愈益彰显。于是,抢抓机遇、借势扬帆的全镇干部群众便朝着南昌县拼争全国百强县和文明城的目标,迈出了奋勇争先的铿锵步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猛推进,莲塘做美了环境、做强了产业、做响了品牌。新洪客隆、百货大楼、维也纳购物广场等商业集团竞相进驻,饮食街、建材街、服装街等特色商圈日渐升温,小蓝禽蛋市场、南昌化工大市场、金屋装饰城、洪城汽配城等大型专业市场不断升级,其“城内大商场、城中大卖场、城郊大市场”的商贸格局日臻完善,人气、商气、财气日渐浓厚。被急速推到发展前沿的莲塘,其“投资的乐土、创业的宝地”之谓开始“名见经传”。   全方位扩大开放是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致胜法宝,招商引资亦已成为如今激活第三产业的鲜活动力。近年来,通过开展“拉网式”招商、实行“保姆式”服务、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发展理念,莲塘镇“变身”成为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的“风水宝地”。新加坡正荣集团、澳门丰华轻纺城、上海平海投资、汉华工贸有限公司等30余个项目陆续抢滩进驻。2005年,莲塘实际利用内资22786万元、外资1201万美元,全年实现合同外资800万美元;全镇个体工商户总数达3465家,其中制造类企业195家。    加快城市建设 整体推进添魅力   增强城镇承载功能、提升城市开放形象、实现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辅双赢,历来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莲塘一方面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使城镇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在城镇规划上,该镇做到既与省城接轨、又服从当地的总体规划要求,把城镇的个性特色融于县城总体发展的蓝图之中。   在旧城改造中,该镇成立了一支由20名年轻干部组成的违章整治队伍,始终保持常抓不懈的高压态势,积极配合县委县0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基础性工作,为县城建设和小蓝工业园推进当好“配角”。近年来,该镇共征用土地6924亩,拆迁房屋569栋,建筑面积达9.4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576幢,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  

向塘镇

  向塘是一颗镶嵌在“京九”铁路干线上的明珠,被誉为南昌市的南大门,总人口15万,其中城镇人口9万,驻有中央、省、市单位33家。向塘省级开发区于1999年4月设立,规划面积23.6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伴随着江西在中国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南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张力明显增强,开发区依托“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交通优势,按照省委、省0“以贸起步、服务铁路、以贸促工、工贸兴市”发展要求,策应市委、市0“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流通”的战略思路,全力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大物流、大商贸基地,正日益成为“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连接海内外”的商贸、仓储、物流中心。   发展商贸物流业的五大优势:    交通优势。向塘素以中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重镇而闻名全国。在铁路运输方面,京九铁路、浙赣铁路以及即将动工兴建的向莆铁路(向塘—莆田)交汇于向塘;境内的向塘一级火车客运站,每天经停列车102趟,向西货运编组站规模为全国第二、江南华东第一。在公路运输方面,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昆明至上海的320国道、兰州至广州的316国道交汇于向塘。温厚高速和规划建设中的南昌南外环高速,可以直达全市各县区,连通全国高速公路网并使向塘融入沿海大中城市8小时经济圈。铁路与公路网络的交汇,使向塘成为公路与铁路两种运输方式衔接的最佳之地。南昌至深圳、厦门的海铁联运已全面贯通,集装箱堆场距向塘仅15公里。   区位优势:   1、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向塘地处南昌市南北发展主轴。   2、距省城南昌仅20公里,距县城莲塘5公里,既可以直接承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的辐射带动,又有利于快速全面融入大南昌城市发展体系。   3、作为省会的南大门,向塘历来就是江西南部地区人流、物流进出省会南昌的必经之路,客观上使占全省约70%人口、70%土地的南部地区成为向塘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辽阔腹地。   4、从向塘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只要6-8小时,独特的区位,强势的交通,使向塘成为全国“承东启西、南北贯通”战略要地和连通港、澳的重要节点。.  

三江镇

  三江镇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也是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已被列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镇。位于南昌县东南,东靠黄马乡,西临丰城市段潭乡,南为丰城袁渡乡,北至广福镇,因为抚河支流的箭江、隐溪、彭溪三条河的交汇口,所以历史上又称三江口。全镇幅员29.2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镇域总人口29984人,城镇聚居人口9688人,其中驻镇学生2900人,非农业人口 7816人,驻镇经商务工人员3100人,城镇化水平30.1%。2005年全镇GDP77136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5.19%∶54.94%∶29.85%,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农业以粮食、蔬菜、荸荠为主,副业以家畜、家禽饲养和水产养殖为主,工业以食品加工、医疗器械为主,第三产业以商贸、农副产品集散为主。    三江镇属赣抚平原地区,侵蚀堆积平原地形,地势南高北低,京九铁路南北穿越,抚河总干渠,青丰山河四周环绕镇域。三江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灌溉便利,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生产。耕地面积2万余亩,其中蔬菜面积1万余亩,蔬菜品种80多个。三江镇集贸市场规模居全省乡镇级之首,年集散蔬菜50万吨,年交易额将近5亿元,已形成南昌、丰城、临川、进贤等农副产品集散地。    三江镇位于南昌县的东南部,距南昌县城35公里,广三公路接105国道13.1公里,梁三公路接梁家渡大桥320国道12.4公里,京九铁路在镇区设有四等站,交通便利。三江人才辈出,志士名人,蜚声四海。共和国第一位女省委-万绍芬、世界著名桥梁专家蔡方荫就是三江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如今的三江面貌一新、发展迅速,新城区已渐成规模,将为三江带来人气、积聚财气,后万、新下、楞上、南街蔡家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效果明显,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重振古镇雄风,重塑古镇魅力,是三江镇的执着追求。三江镇党委、政府将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条件、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政策热情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合作,办厂经商,旅游观光,共谋发展。.  

塘南镇

  塘南镇地处南昌市首府首县——南昌县的东北部,抚河下游,鄱湖之滨,东邻泾口乡,南接幽兰镇,西靠高新区麻丘镇,北联五星农场,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大镇。境属平原地带,全镇平均海拔23.6米,地势是西北部略高,东南向略低,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4.8公里,区域面积120平方公里。镇政府中心所在地地势偏高,平均海拔24.5米。全镇区域面积120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7.4万,其中农业人口5.7万;耕地面积10.54万亩,养殖水面1.4万亩。镇内水甘土肥,河网纵横,湖港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福银高速临境而行,德昌高速穿境而过,省道昌万公路贯穿东西,将塘南镇融入了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   2014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共完成2576.2万元,其中国税完成362.3万元,地税完成2213.9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共完成1616.4万元,其中国税完成90.6万元,地税完成1525.8万元。   塘南镇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乡镇,境内令公庙始建于南宋末年,是日军侵华大-的遗址,南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内戏台是南昌县唯一幸存的古建筑。由镇文化站编传承排的塘南贺郎歌入选南昌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塘南镇也是一座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乡镇。近年来,塘南镇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在全镇209个自然村开展“绿色家园、美丽塘南”环境整治活动,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对全镇所有沟渠、门塘、村庄等历史陈年垃圾进行清理整治;整合资金,成立垃圾清运公司,以服务外包形式解决了垃圾处理和清运问题;完善保洁员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检查评比机制;对生猪养殖污染进行整治,在养殖场(户)建设多格式沉淀池、化尸池,实行生猪污粪的干湿分离,以达到达标排放。通过与公司合作,全镇所有生猪粪便由一家利用猪粪便养殖蚯蚓的公司进行收购,有效解决了污染源。经过整治,镇容镇貌大卫改善,全镇21个行政村成功评为南昌市生态村庄。   

幽兰镇

  幽兰地处在南昌市东南郊,鄱阳湖畔,交通发达。距市中心20公里,县城莲塘15公里,昌北机场32公里。1994年撤乡设镇,2001年与渡头乡合并。辖28个村委会,1个园艺场,1个居委会。有211个自然村,3座小城镇。中学3所,小学29所,卫生院2所。人口8.1万,面积110平方公里。2005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完成10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468元。   幽兰镇是南昌东南郊的农业大镇,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全镇共有耕地面积8.5万亩,水产面积2.7万亩。幽兰充分利用这一产业优势,成功打造了“灰、白、蓝、绿”四条农业特色产业带。一是以江陂蛋鸭基地为中心的灰色产业带。江陂蛋鸭基地占地208亩,养鸭100棚,年产经济效益150多万元。在江陂蛋鸭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全镇共发展鸭棚358棚,参养农户220多户,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以潭林生猪养殖为中心的白色产业带,带动了涂洲、罗舍、灌溪、田坪、桃岭、南山等数十个村农户积极参与养殖,全镇年生猪存栏数达70000头。三是以厚田珍珠养殖为中心的蓝色产业带,示范带动水面丰富的村,积极采取招商引资的手段,吸引外地资金和技术养殖珍珠,全镇珍珠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四是以东联藜蒿和青岚冬瓜、蕃茄基地为中心的绿色产业带,他们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有效地调优了全镇农业结构。在它的带领下,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为农民增加收入找到了门路。同时,全镇在四条特色产业带的带动下,各村“一村一品”发展形势喜人,如幽兰燕家出租车运输、亭山米粉、杨树米糖、青岚湖鱼虾等品牌响誉南昌。   幽兰镇人文与自然景观有机相融,资源优势明显。延绵起伏,古树参天的马游山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在此放牧战马而得名,山上风景优美,瓜果飘香,盛产梨、柑桔、桃、西瓜等水果。山下有几十万亩碧波荡漾的青岚湖,镇内的芳溪湖、姜家湖、落沙塘水面将近一万亩,水资源非常丰富。山中有乾隆皇帝御笔书名的佛教圣地东禅寺,镇内还有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过的龙华寺,有解晋亲笔题写“龙津烟云”的龙津庵,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姜家湖的明朝皇妃墓和罗舍的贞节牌坊。近年来,幽兰镇积极整合旅游资源,设立“旅游休闲小区”,诚招外地客商来此投资兴业,将幽兰打造成为南昌东南一带最大的集佛教旅游、休闲渡假为一体的旅游圣地。.  

蒋巷镇

  南昌县蒋巷镇地处东经115°65'、北纬28°32'。自古以来四面环水,属土质肥沃、土壤结构好、有机含量高的赣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形。蒋巷镇东临鄱阳湖、南北傍赣江、西接省城南昌市城郊,距市中心12公里。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镇辖区域内气温温和湿润、阳光充足、四季雨量充沛。年平均气17.6℃,全年日照1702.1小时,无霜期为279天,非常适于水稻、蔬菜、瓜果、花卉等农作物的生长。    蒋巷镇西南长达46公里,南北纵深8公里,总面积241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个居委会(蒋巷街)、17个村委会。镇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电力充足,生态环境优美,栖息侯鸟成群。近万门程控电话直拨海内外,12.5万亩农田网络成片,1.5万亩精养鱼池星罗棋布,3500亩果园果香四溢,1.25万亩林木绿影婆娑,雄伟的豫章大桥横跨赣江连接城乡于一体,宽阔的水泥公路横穿境内直通省城,京福高速公路南北贯穿境内便达首都北京及东南沿海城市。这里既是江南闻名暇尔的产粮卖粮第一大镇的所在地,又是省会南昌市的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江西省农业的对外窗口,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纳米比亚总-及多国元首的视察和友好访问。    近年来蒋巷镇党委、政府紧抓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向近郊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了软、硬环境建设力度,大举招商引资,在全镇范围内通过多种举措和方式,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采取系列优惠政策以情招商,不断提升服务层次。    “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优越的区位、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南昌县蒋巷镇能为您的投资兴业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热忱期待广大海内外商界精英来我镇开拓发展共创辉煌!.  

武阳镇

  武阳镇位于抚河支流东岸,距省会南昌市20公里,离县城莲塘镇8公里,现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人口5.1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平均海拔高程为28米,年平均气温17.50c,雨量充足,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    武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唐朝武阳郡公韦丹在抚河此地设置义渡,规定来往行人免收船钱,百姓感其恩德,将此渡口称“武阳”渡,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武阳自古文风鼎盛,俊彩星驰,名贤辈出。经红学专家考证,世界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籍地在武阳镇保丰村曹家。红学大师、全国红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周汝昌先生亲笔题写了“曹雪芹祖籍武阳镇”牌楼名和牌楼两旁“画栋飞云长天秋水隆兴府,红楼贮玉文采风流惠穆孙”的楹联,座落在镇内桥头工业小区中心,投资9260万元新莲塔线横穿该小区中心,直奔乐温高速,是南昌县城及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流、物流、货流到粤浙、沪、闽的主要通道。4600多亩的芳溪湖犹如一颗灿烂明珠攘嵌在新莲塔线的路旁,是一块很理想的“休闲度假”开发宝地,等待各方有志人士开发利用。    武阳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武阳有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有工业集中区的人流、信息流优势,更有人才辈出的人才优势。镇内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十分便利,通讯事业发达,电力供应充足,教育质量一流,卫生设施齐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策应江西省委“富民兴赣、全民创业”的号召,科学地提出了利用抚河古道19.4荒沙洲地建设桥头工业小区,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筹备开发,到目前为止,进入小区企业11家,已投产5家,正在兴建3家。现在,由于新莲塔线公路修通,镇党委、政府又抓住机遇,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综合开发芳溪湖工作计划,不久的将来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实力强镇将在这里展现。    武阳既是一片古老、文明的宝地,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等待开发的热土,武阳镇党委、政府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先后提出了“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笑迎八方客,诚招天下商”、“你帮我发展,我助你发财”等一系列开发举措,对来武阳镇的客商高看一格,厚爱一分,对客商的事优先办、立即办、特事特办,千方百计优化投资环境。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境内外有识之士,来武阳观光、考察、投资、兴办实业。.  

冈上镇

  南昌县冈上镇,位于省会南昌市的南面,北与县城所在地莲塘镇相邻,东与向塘省级开发区接壤,西傍赣江黄金水道。冈上到南昌市区15公里,距江南最大铁路货运向西偏组站仅3公里,驱车40分钟可到昌北机场,105国道和温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境内主干道形成“三纵三横”公路网,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全镇国土面积97.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4.6万。    冈上是有名的才子之乡。月池熊家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志士,蜚声四海。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熊育锡,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就是该村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冈上籍的教授有300余人,仅在北京就有10余人,是全国闻名的教授村。    冈上是发展种养业的理想之地。冈上是全省重要的鹅、鸭养殖基地,年产肉鸭150万羽,年加工板鸭50万羽。年产肉鹅100万羽,是全国三大鹅仔供应基地之一。这里水资源丰富,有大型水面14000亩,精养鱼池2000亩。境内有万亩水面,万亩绿洲,万亩旱地。农业向产业化经营之路迈进,已形成花卉、鹅鸭、蔬菜、水产四大基地,产品销往省内外。    冈上是旅游和旅游开发首选之地。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风光无限,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人文、休闲等资源优势,用活“教授村牌”、“山水环境牌”、“人文底蕴牌”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江南特色的自然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垂钓型的“农家乐”庄园,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道士洲—兴隆寺—蚕石古村群—禅师岭—市汊古码头—赣江沙滩的自然观光休闲旅游线,打造以月池“教授村”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基地。    “十一五”期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立“工业兴镇,商贸活镇,农业稳镇”的发展思路,围绕“富民强镇”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实力冈上、人文冈上、生态冈上、和谐冈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要来冈上,一切好商量。冈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诚信的投资环境,是您投资兴业、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地。开放的冈上与您同享这片蓝天,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广福镇

  广福镇,位于江西省中北部的赣抚平原,距南昌市35公里,东与三江镇一水相隔,南邻丰城市,西接冈上镇,北靠向塘镇。总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2387.7公顷,林地16.8公顷,水产养殖面积818.9公顷。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人。京九铁路、浙赣铁路贯穿全境,设有江家、潭岗两个车站,向塘铁路货站与镇区毗邻。105国道穿镇境南北,与温厚高速公路立交。北临航道,西傍赣江,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    广福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誉称福地,自清朝道光年间设墟后就商贾云集,故冠名“广福”。    广福镇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富民强镇和加快发展最有效的办法,不断创新投资理念,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形成了“群策群力找项目,千军万马搞招商”的生动局面。落户小兰工业园的“华昌”、“华远”、“华航”等企业与依托本镇的忆春花卉苗木、瑞奇食品有限公司、广誉砂轮、绿玉粮食加工厂、越明油库、新昌木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了两翼齐飞、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的比重达到45%,企业税收成为全镇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广福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广福镇始终坚持以农民创业为主体,全民创业热潮迭起。创业是发展之本。广福镇党委、政府抓住干部创事业这个关键,鼓励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干事创业,引导村干部带头创业,确保村-、村主任个个有创业项目;扣住能人创企业这个重点,鼓励他们大干快上,小业变大,旧业更新,成为活跃在基层的创业生力军;扭住农民创家业这个主体,积极推进“凤还巢”工程。在他们的帮带下, “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组”、“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镇”的全民创业、共同致富的生动局面荡然形成。    广福镇始终坚持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广福镇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精心选择木山澧湖新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重点打造。澧湖新村新农村示范化建设成效显著,是县委、县政府05年表彰的新农村建设两个先进示范点之一。广福镇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昌东镇

  昌东镇由南昌高新开发区代管,地处江西省会南昌市的东郊,依江傍湖,三面环水(北临赣江南支,西靠艾溪湖,东濒瑶湖),距市区中心12公里。面积132平方公里,统计到2008年区域人口约20万(含高校师生)。辖2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辖尤口街、滁槎街等2个居委会,山湖、三联、日新、长胜、闵吴、黄家、杨家、光明、阳门、鲍庄、中尚、楼厂、瑶湖、尤口、钱岗、巷口、芦源、三房、新塘、滁槎、李家、下尾、吉南、五爱、赵围、岭永、东谢、湖滨等2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尤口街。   昌东镇是南昌市城市规划“一核五片”的重要东部组团,作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乡镇,距市中心八一广场仅7公里。昌万公路横贯全镇(其中昌东段称紫阳大道,为60米宽的城市景观大道);南昌市外环路(昌东大道)和滨江大道紧靠镇区西侧,2005年11月16建成通车的乐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直通昌北机场(仅20分钟车程),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昌东镇有耕地面积4.8万亩,水面面积3.2万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气候温和;3万亩的瑶湖,碧波荡漾,风景怡人,素有“天上瑶池,地下瑶湖”之美誉。瑶湖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有“瑶湖八景,景景动人”的绝世佳话,是建设湖滨城市,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   区划代码   各行政区域邮编及代码   [邮编]330221   [代码]360121191:~001尤口居委会 ~002滁槎居委会 ~200山湖村 ~201三联村 ~202长胜村 ~203光明村 ~204阳门村 ~205杨家村 ~206黄家村 ~207闵吴村 ~208中尚村 ~209楼厂村 ~210瑶湖村 ~211东谢村 ~212尤口村 ~213钱岗村 ~214巷口村 ~215日新村 ~216芦源村 ~217三房村 ~218滁槎村 ~219李家村 ~220下尾村 ~221吉南村 ~222五爱村 ~223赵围村 ~224岭永村 ~500瑶湖水产场。   -   历史沿革   1956年属尤口区,1958年设尤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4.9万,辖尤口街、太殿街2居委会和山湖、三联、日新、长胜、闵吴、黄家、杨家、光明、阳门、鲍庄、中尚、楼厂、瑶湖、尤口、钱岗、巷口1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尤口街。2001年滁槎镇并入。2001年12月10日,撤销尤口乡建制,设立镇建制并更名为昌东镇(赣民字[2001]581号批复)。   附:滁槎镇[Chucha]位于南昌县东北部。滁(槎)江(纺)公路穿镇而过,镇旁有赣江航道。县瑶湖水产养殖场在境内。1958年属红旗公社,1972年改滁槎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芦源、三房、新塘、滁槎、李家、下尾、吉南、五爱、赵围、岭永10个行政村和滁槎街居委会。镇政府驻滁槎街。距市中心28千米,距县城43千米。2001年11月15日,撤销滁槎镇,划归尤口乡(赣民字[2001]520号批复)。-  

麻丘镇

  南昌县辖镇。市、县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1955年设麻丘区,1958年改卫星公社,1962年复称麻丘区,1968年又改称麻丘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设镇。位于市境东面。属赣抚平原。乡政府驻麻丘街,距市中心15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4.3万。昌青等两条公路贯穿境内。辖麻丘街居委会及金凤、武溪、库前、高胡、新龙、乐圩、南岗、巷上、厚溪、杨桥、宝塔、刘城、麻丘、鲁溪、广安、长江16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盛产柑橘,禽蛋、水产品、珍珠等。乡镇企业有建材、铸造、农机、五金、食品、棉纺、日用化工、粮食加工等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蜚英塔。.  

泾口乡

  泾口乡距南昌市中心22公里,属南昌东郊第一农业大乡,是全省第二产粮大乡。南靠幽兰镇,西邻塘南镇,东与进贤县三阳集乡间河相望,北临金溪湖。全乡有202个自然村,2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有12619户,65000人口。辖区面积119.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万亩,其中旱地6000亩,精养水面8000亩。外河有清岚湖、金溪湖,可放牧草洲10万亩。乡内有初级中学两所,完全小学25所,幼儿园30所,在校中小学生7200多名。全乡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分院一所,村级卫生院23所。   泾口乡交通、水运通讯便捷。省道昌万公路自西至东贯穿全乡12公里,县乡公路63公里,各行政村实现了村级公路水泥硬化。水运抚河支流从西至北东长达32公里,连接鄱阳湖。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大5000多个,遍布全乡各自然村。    泾口历史文化富有盛名。“下马洲”“辕门”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留下足迹。泾口是明朝兵部尚书熊明遇,礼部尚书熊伯团,状元舒芬的故居。近代胡紫寿,舒国潘是江西革命前辈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泾口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招商引资充分发展“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极力打造昌万公路经济服务带。先后引进江西华龙农资公司,浙江金妙养殖有限公司和南昌绅达有限公司等企业来乡落户。围绕加快发展乡域经济的主题,积极抓好特色农业的发展,建立了以优质稻生产,家禽养殖,水产综合养殖,网箱养鳝,亚都蜜红葡萄和柑橘、胡柚等六大农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2000年用本地的优质红毛鸭、土麻鸭加工生产的“扬芳香”手撕酱鸭为南昌特色食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南昌等大中城市。年加工产量大60万羽。南昌扬芳香食品有限公司是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全乡粮食产量达2亿斤,家禽养殖达300万羽,水产品大12000吨。全乡财政收入大199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708元。    泾口乡人民乡情纯朴,勤劳善良。乡党委、政府一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近十年来有杨芳村、沙湖新村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古塘陈家等8个自然村单位被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全乡20个省、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把泾口乡装扮一新。   泾口乡人民欢迎您来发财,与泾口人民共同描绘美好的蓝图,共铸泾口辉煌。.  

南新乡

  南新乡地处鄱阳湖畔,南昌市东北,距南昌市区仅20公里,乐温高速穿境而过。全乡人口5.3万,面积96.7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有耕地7.8万亩,可养水面2万亩,草洲近万亩,水、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2005年全乡实现财政收入870.7万元,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911元,水产品起水量5000多吨。    区位优势明显。南新乡三面环水,目前南昌市正在全力打造的赣江黄金主航道南新境内有近15公里长,为南新纸业集中区、物流集中区以及水运码头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在南新设有互通立交的“乐温高速公路”横穿全乡,使我乡直接进入全省交通网,拉近了南新与市区的距离,为南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尤其是即将开工兴建的洪都大桥,通车之后必将消除南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瓶颈,带热南新这方净土。    基础设施完善。南新乡22公里中心水泥公路和56.6公里即将修通的堤顶公路贯穿全境,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网已全面硬化;九座电排站确保全乡旱涝保收;程控电话、传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布控全境;南昌市35千伏和110千伏两大供电网覆盖全乡,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保证。    名优产品众多。南新“田野香丹”味蛋和野鸭及茅莲湖鱼场早已响誉内外;野生大雁已走向公司发展模式且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现已发展存笼大雁6500羽,且呈蓬勃发展态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网箱养鳝业已成为我乡另一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南昌县“金十字”姜家湖示范基地已拥有水面720亩,发展网箱1.7万箱,带动全乡散户912户养殖1.3万多箱,全乡网箱养鳝已发展到3万多箱,可增加收入798万元,按全乡农业人口计算,通过网箱养鳝农民人均可增收169元,成为全省名符其实的“黄鳝之乡”;南新茅莲湖鳝苗基地产苗30万尾,为南新养鳝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塔城乡

  塔城乡位于南昌市东南25公里,碧波浩瀚的青岚湖环绕全乡,奔流不息的抚河穿境而过。全乡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6万,辖区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多亩,其中2万亩基本性农田,一般性农田1.3万余亩,旱地8000余亩,山地5000多亩,其它均为湖、塘水面。这里水质清澈,空气清新,物产丰富,素有“鱼美之乡”美誉。    塔城乡境内交通发达,通讯方便,电力充足,劳力充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民风淳朴。京福高速穿境而过,莲塔线与京福高速互通,乡内道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长达800米的塔城大桥贯通一河两岸。尤其是1999年,塔城乡水岚洲5个村委会实行移民建镇后,以打造“小康村”为目标,严规划、强质量、夯基础,楼房整齐划一,绿树成荫,2005年创建了省、市“十大文明村”乃至全国“小康文明示范村”——北洲村。乡内拥有县级变电站一座,可确保全乡工农业生产有电。程控电话遍及千家万户,兴建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网络接收塔,宽带网络遍及乡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10所,教育教学设施配套。有线广播、电视已进入乡村百姓家。乡内邮电、银行、供销、工商、卫生、防疫、集镇建设和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齐全。全乡社会秩序井然,和谐共处。   塔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全乡盛产水稻、大豆、花生、黑芝麻、油料、红薯、莲藕等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尤其是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既有特种水产甲鱼、黄鳝、泥鳅、鲶、鳜鱼、银鱼,又有螺蛳、河蚌和享有“湖中人参”之称的河蚬。全乡拥有以建筑、水产、调味品、食用菌、绿色产业为代表的“五大支柱产业”。    一是建筑业。县城莲塘80%的楼盘由塔城老板开发建设,省城南昌楼盘拓展了塔城建筑市场,乡属企业江西中南建设工程集体公司也迅速做强做大,2005年实现产值3.8亿元。塔城乡也成了闻名遐迩的“建筑之乡”。    二是水产品加工业。河蚬是青岚湖中常见的小贝壳,易捕捞、无污染、纯天然。小小河蚬不仅走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远销日本、韩国,而河蚬壳碾碎后又是饲料生产的最佳原料。其次闹上村糟鱼具有传统风味,鄱湖银鱼、青岚湖水产品、质量上乘,成为市民-水产品。    三是食用菌产业。凤岗村的食用菌系该村的传统产业,品种有蘑菇、茶水菇、平菇、草菇等,利用本地牛粪、稻草等农村常见原料又利于环保。.  

黄马乡

  黄马乡位于南昌县的东南端,毗邻进贤县、丰城市。全区面积76平方公里,人中3.1万,辖14个行政村,有水田2.8万亩,旱地1.2万亩,林地17万亩,养殖水面5000亩。境内山峦叠障,森林覆盖率达45%,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oC,无霜期长,是开发者生活、工作的理想之地。乡紧傍105、316国道,温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1800门程控电话,可直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马人民勤劳善良,社会治安稳定,能为开发者提供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黄马乡党委、政府携全乡3万父老乡亲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海内外各位有识之士来乡考察、投资兴办实业。    招商引资:白虎岭旅游开发区湖在山中,湖中有山,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四季常青,环境优美,开发前景非常广阔。工商业企业已形成建材、造纸、轻纺、农产品加工等工业门类,正着手筹建的工业园区设计起点高,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地价仅为南昌市的5-20%,并享有优惠的税收政策,是您投资办厂的首选。    本地农产品:主要农产品有:年产荸荠8000吨,花生2000吨,茶叶200吨,甘蔗12000吨,水果600吨,蔬菜2万吨,具有较大的深加工潜力。   龙头企业:投资1520万占地三千亩的金乔园林、投资100多万占地300亩的景乔园林。    就业信息:二00五年,乡党委、政府自始至终把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并把该项工作列入各村年终目标管理考评。经过全乡上下共同努力,成功创办培训基地3个,举办培训班13期,参训学员1216人,合格率达85.2%。培训重点是纺织、针织、服装等行业,并富有4000余人廉价劳动力。    教育医疗:至2006年6月止,黄马乡设初中1所,村小11所,共有教职工250名,其中中学65名,小学185名。黄马乡设一个卫生院,属一级甲等医院,病床40张,现有职工40余人。院内设有急诊科、外科、内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放射科、生化检验室、B超室、手术室、中西药房等临床科室,并配置5千瓦发电机为应急电源。.  

富山乡

  南昌县富山乡地处南昌县西部,与南昌市小蓝工业园接壤,东邻县城莲塘,西靠赣江,北距省会城市南昌市仅6公里。105、316国道、京九铁路毗境而过,规划中的沪昆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南昌昌北机场、京九铁路、浙赣铁路、青云谱铁路货运站、向西编组站、南昌水运码头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供水、供电、通讯、公路、学校、医院等配套基础设施齐全。全乡初步形成了以酿造、彩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全乡总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2万,下辖7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境内三万亩粮田沃野、稻花连天、瓜果飘香、无公害果蔬葱绿盎然、万亩水面水质清新、三千亩饶子江如玉带镶嵌、畜禽和水产养殖得天独厚、地下储水丰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片从未污染的净土,取之甘泉,酿成富山美酒,弛名内外。    富山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富民强乡为目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2005年全乡财政收入可达4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8000万元人民币。    富山乡是小蓝工业园向南扩张的必经之地,在承接小蓝工业园的辐射上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现打算在工业园区旁规划建设500-1000亩的小企业创业园区。把一些不能进入小蓝工业园的小企业吸引到富山来,在富山乡创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配套服务业,把富山乡变成小蓝工业园的配套服务园区,从而达到与小蓝工业园共同发展的目标。    栽就梧桐树,只待凤凰来。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诚信的服务、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造就了富山这方热土。在搞好基础设施硬环境的同时、大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软环境、不断创新招商理念、强化招商机制和职能,重在搞好服务。我们相信,只要付出真诚的努力,不久的将来,富山乡一定会成为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  

东新乡

  东新乡地处赣江之滨,位于省会南昌市政府的东岸,北与南昌市西湖区桃花镇和朝阳农场接壤,距市区中心6公里,是南昌市昌南一带经济开发的腹地,象湖新城区域内一颗日益耀眼的璀璨的明珠,已多次荣获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和财税工作先进单位。   东新乡地域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万亩,水域面积5000余亩。下辖六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全乡人口1.8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距青云谱的货运编组站约5公里,紧靠105、320和316三条国道,已建成的生米大桥和昌南大道紧临东新北部区域。今后由东新可经生米大桥西至长沙,南通广州,北上武汉,往东则可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全乡依傍赣江黄金水道,船只可经鄱阳湖入长江。境内电力通信设施发达,水资源十分丰富,经济、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个私经济异常活跃,个体工商户及民营企业不断增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全乡实现财政收入600万元。   近年来,东新乡充分发挥本乡良好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潜在的生态优势,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紧紧围绕市、县规划,着眼于现已有的项目,结合乡的总体规划要求,全力把东莲路以北区域打造成现代商贸区、生态住宅区、都市休闲区,构筑一座生态优越、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充满生机活力的昌南新城。将东莲路以南打造成依托水运、陆运为特点的工业园区,培植新型产业带   东新乡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南昌小商品城项目推进为突破口,千方百计上项目。优化环境,巩固内资,主攻外资,着力把东新打造成一个商贸大乡、经济强乡,实现从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努力把象湖新城东新区域打造成二产三产集聚、人气商气汇聚、生产生态共聚的新型区域。目前,全乡已有轻纺服装、医药医器、水泥制品、专业种养、农富加工、饮食娱乐等六大支柱产业。正在建设中的南昌小商品城和华东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五金和建材专业市场。   东新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乡”目标,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发扬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使全乡经济更加发达,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为全面拼争全国“百强县”“文明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八一乡

  八一乡地处南昌县东侧,北邻南昌市,南连银三角、西靠县城莲塘,东面是抚河故道、武阳镇。与省级小蓝开发区、英雄开发区构成犄角之势。是县城发展规划区。三分之一的辖地已与县城莲塘融为一体。京九铁路、浙赣铁路、105国道、320国道纵贯乡境,与乡村两级水泥公路互成网络,交通便捷发达,地利优势突出,颇具发展潜力。   八一乡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928亩。下辖15个行政村,90个村小组,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8万人。属全县乡镇的中等规模乡镇。   八一乡经济活跃。2005年GDP12.7亿元。乡财政收入15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招商引资1.1亿元。与2002年对比,翻了一番多。位列全县第三,全市乡镇16位,全省百强乡镇前50位。   八一乡农业资源充足。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年播面48930亩,总产稳定在1.95万吨;多种经营以家禽、鲜鱼、生猪、蔬菜四大主导产业为主,年经营量为家禽150万羽、生猪8万头、鲜鱼3560吨、蔬菜2500亩,初步形成了基地化的规模经营。2005年,农业总产值1.2亿元,占全乡GDP的9.5%。   八一乡企业发展较快。以入驻小蓝经济开发区为主,乡内发展集中区为辅。目前企业总数达到90个,其中入户小蓝开发区企业11家,开工的9家,投产的5家,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8家,分别是开发区的金沙彩印、恒立泰纺织、海联药业、美圆电缆,乡内的兰丰水泥、日丰纺织、昌南建工、海联集团,初步形成了针织轻纺、印刷包装、电子电力、仓储流通、畜禽饲料、建筑建材6个产业板块。2005年企业总产值7个亿、税金804万元。分别占全乡GDP的55.12%和财政收入的53.42%。   八一乡第三产业外向型发展迅速。2005年全乡打工经商人员5000人,占全乡总劳力的1/3。其中县外异地打工经商2000人。县内开店坐铺的个体工商户1500多家。三产收入占人均收入的50%。   八一乡社会事业推进良好。2005年中小学添置电脑200台,装配了多媒体室、语音室,实现了教学现代化,教学楼零危房;卫生院进行了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加率91%;社会救助为全乡503户困难户、81户特困户发放救济金25万元;拥军优属为现役军属、烈属、老复员军人发放优待金18.39万元;社会抚养为五保户、孤儿及残疾人等-办理了..  

小蓝经济开发区

  小蓝经济开发区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得到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发区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投资环境优越。开发区正以和谐的发展态势,围绕建设“以工业化为主体、城市功能完善配套、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工业新城”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十百千亿”和“3010”工程,力争未来五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财税“三年翻两番、五年翻三番”,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能力、最有吸纳能力的经济开发区。诚挚欢迎有识之士共盟发展!   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前身为南昌小蓝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3月,经国家国土资源部核定,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2006年3月8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小蓝经济开发区位于南昌市南郊,北起昌南大道,南至银三角,东傍迎宾大道,西延赣江,105、316、320国道交汇境内,浙赣、赣粤、京福高速公路穿行周遍,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   概况   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连续四年获全省工业崛起“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截止2006年8月底,全区落户企业409家,开工企业354家,投产企业231家。其中1—7月,新落户企业22家,新开工企业29家,新投产企业4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4.3亿元,增长59.1%;实现销售收入52.1亿元,增长48.5%;实现税金2.4亿元,增长58%;从业人员较上年同期净增3000人。   -   特色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合理布局,功能完善。区内硬化路面联网通车,供电、供水体系基本完善,区内全部实现雨污分流,防洪排涝体系完备,集中供热系统正在规划建设。昔日漫漫黄沙上,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已初具规模。   支柱产业快速形成。坚持“招商选资”,壮大实力,提升水平,已形成五大支柱产业:以江铃控股、江铃VM发动机、新电空调、秦川电器、洪城汽配等企业为龙头的汽车汽配产业;以汇仁制药、江西国药、江西制药、三鑫医疗等企业为龙头的医药医器产业;以人民电器、清华泰豪等企业为龙头的电机电器产业;以新龙化纤、香港华美、香港永通、新纶高科等企业为龙头的轻纺服装产业;以煌上煌、奥斯集团、蓝带啤酒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饮料产业。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倡导并树立了“与入园企业共成长”的立园理念、“制度上的灵活是灾难,管理上的灵活是艺术”的执行观念,达成了“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支持是工作、帮扶是责任、管理是服务、发展是目的”的共识,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同时实行项目责任制、部门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强调依法依规办事,各项工作运行规范。  

英雄开发区

  英雄开发区位于江西南昌南昌县。下辖:   360121471200 121 敷林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1 123 春溪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2 123 棠墅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3 123 蛟溪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4 123 浒南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5 123 万湖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6 123 横岗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07 123 涂家村(英雄开发区)   360121471212 123 五联村(英雄开发区)   

五星垦殖场

    五星垦殖场创建于1962年,地处南昌市东郊鲤鱼洲,濒临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11分—116度19分,北纬28度43分—28度48分,距离市区30公里,全场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1万余人。五星场地势平坦,属都阳湖冲积平原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为5·8—6·5。土壤环境质量经江西省农科院检测,符合DB36/336—1998《无公害农业环境质量》要求。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度,全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无霜期276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520毫米。生态环境优良,拥有一级空气、一级水,林木覆盖率25%以上,通讯设施先进,排灌设备充足,交通便利,水运可直达南昌、九江港,经上海港出海,陆运到南昌市单程不足1小时,空运可充分利用4D级南昌市昌北现代化国际机场的航空运输的交通优势。   五星场属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的综合性农垦企业,有耕地面积4·5万余亩,经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水稻种植基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全年总产量3000万公斤,稻田连片规划,适宜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有蔬菜种植面积3000多亩,是南昌市"菜蓝子"工程基地,年产蔬菜300多万公斤。木材蓄积量达2万多立方米,柑桔等水果种植面积650亩,年产柑桔100万公斤。五星场临近湖区,水草资源丰富,可利用饲料来源充足,适宜发展牛、猪、鹅等养殖;有广阔的水域,水域里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浮游生物,是鱼、鸭等水产、水禽养殖和特种水产的理想场所。同时配套兴建了年产量15000吨的大型饲料厂,可生产多种配合饲料。宜养水域1万余亩,其中精养鱼池3500亩,鲜鱼年产量150万公斤以上。已形成缝鱼、鲸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和名优鱼的综合水产养殖模式和猪、鸡、鹅、鱼的立体养殖摸式。工业有医药、化工等产业。五星垦殖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农、牧、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原料优势。具有发展农副产品深度加工,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生态食品的广阔前景。  


英雄开发区特产大全




英雄开发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