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沟村位于涉村镇五指岭西山脚下,全村现有91户, 320人,地处的东于五指岭村连接,西于洪河相连,南于王庄村,北坡村为邻,北于三峪河村、黑沟岭村为伴,全村农户分别住在长达10华里的一条山沟的9个自然片里。
全村91户人家1997年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帮助下,郑州市事务管理局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把村民从环境恶劣的山沟时搬到山下的桃园村西坡居住。结止2007年底,搬迁造房51处,搬迁居民230人,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大的改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20万人 | ·巩义旅游·巩义特产·巩义十大特产·巩义十景·巩义名人·巩义 | 410181116229 | 451275 | -- | 查看 桑树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桃园村 |
桃园村位于涉村镇东南部,全村4平方公里,S237省道横穿本村而过,全村6个村民小组,430户,1600口人,分别居住在9个自然片,共有可耕地830亩,小学1所,占地15亩,教学楼3层,12个教室。 历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干群的密切配合,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安装路灯1公里,道路已实施了组组硬化,环境卫生得到了彻底净化。水利设施方面,有机井两眼,自然山泉一眼,基本保证了人畜饮水和灌溉的需要。 该村是原桃园0所在地,S237贯穿东西,交通便利,现有林地2000余亩,已全部实施绿化,种植的侧柏枝繁叶茂,环境优雅。在实施贫困村整体搬迁中,桑树沟村迁入该村境内,又在村南部建起了桃园搬迁区二期工程。河南金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达钢)铁矿磁选场场址入驻该村,现已做到"三通一平",其它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之中,该村又是商户集中区,入住商户30余家。 上庄村位于涉村镇东南部边缘地带,整个村庄坐落于豫31公路两侧,7个自然片,共分十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876户人家,3000余口人,共有耕地1549.6亩,人均耕地0.5亩,分为三个党小组,67名党员。 |
凌沟村 |
凌沟村地处嵩岳北麓,涉村镇两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组,522户,人口2078人,耕地1514亩。 2008年村委班子,以"不甘人后,拼搏实干,开拓进取,三年巨变"的信心,同党支部一道奋发图强,大办实事,先后筹积资金30多万元,建成了宽敞明亮的办公楼,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硬化水泥道路3500多米,绿化荒山2150亩,柏树沟沟岭岭遍山绿油油,风景可观,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实现了全村干部多年的愿望,在我村发展历史上树起一座丰碑。 为了彻底解决该村的贫穷面貌,经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引外资开发该村的旅游事业,开发水源,彻底改变现状。 |
南沟村 |
涉村镇南沟村位于涉村镇南2公里处,南依嵩岳,北望盘龙,有大量的铝矾土资源。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小山村。该村总占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有耕地324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人口近1000口,人均耕地面积0.4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小村。 目前该村村办企业一个(巩义市宏发企业等有限公司)、熟石窑15个、料粉加工厂2个、养鸡专业户8户、养牛专业户3户,养羊专业户1户。通过这些产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生活逐年得到提高。全村有小车8部。农用车13部,摩托车120辆。手机500多部,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等高档用品也进入了平常百姓家。群众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东涉村 |
东涉村位于巩义市南部山区涉村镇区东,全村共8个村民组,2100口人,共有耕地1289亩。我东涉村紧临S237道路,交通便利,又临近镇区,村内地下有丰富的原煤、铝矿、石灰石、优质地下水等资源。 该村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民经济,使村民收入逐年增加,各项工作在镇名列前矛,被评为各项先进村。近几年,村两委调整思路,在水、电、路、土地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两年来,全村共上免烧砖厂、预制板厂、陶瓷换热器厂、料粉加工厂等企业12家,年创产值上千万元,其中陶瓷换热器申请技术专利,填补有省内空白。该村两委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新农村规划,连年来新硬化道路2000多米,绿化道路500米,解决安全饮用水工程,安装健身器材,清理环境卫生,投入教育事业等,各方面公益投入达70多万元。 |
后村村 |
后村村位于巩义市东南深山区涉村镇0所在地,S237道东西穿村而过。是涉村镇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活动中心。该村现有526户,1920人,下设8个村民组。全村辖区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32亩,人均0.43亩。 该村北平顶山有自然生态林面积600亩。山上环境幽美,建有台阶步道、凉亭,是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村南有丰富煤炭、铝矾土矿产、地下水资源。各类企业、经商、饲养户、第三产业100余户。后村辖区有商业街5条,全长1公里,已建商住两用楼14栋,经商门市房500间。第三产业是后村村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 后村新建4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具备演戏舞台、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各类健身器材。有一座可容纳400学生上课的村小学。郑州市宗教活动场所保护单位--千年古刹中岳后庙也在该村村域中心。 该村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晚上路灯亮化,供、排水系统布局合理,垃圾专人集中处理。村两委每年支付一定资金,为村民免费办理新型农民合作医疗证,为全村170余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为村里离退职老干部发放补助,对考上大中专的学生、有特殊贡献的村民发放资金。现在80%的农户和30%的农户接通有线电视和网络宽带。每月都可看电影,每季都可看大戏。2007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后村村经郑州市新农办验收,达到郑州市新农村建设标准合格单位 |
西涉村 |
西涉村位于涉村镇区,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亩。种植杨树、桐树、柏树、风景树5万多棵。全村2872口人,住户896户, 9个村民组,支部党员61人, 3个党小组,村支两委干部7人。 2007年,该村西涉村节能耐火材料厂,扩大规模,环保改造投资250万元,年产值700多万元。中原藏獒研究中心投资1000万元绿化环境,建成旅游景点工程,年产值800万元。全村养殖户15户,运输89户,个体经营户从130户发展到150户。今年该村投资37万元,硬化村组道路5条,全长1500米,村主干道路3.5公里,装路灯63盏,硬化校园、幼儿园8000平方米。 |
前窑村 |
前窑村于1975年由原姜沟大队分支出来的,为涉村镇所辖的独立核算的行政村。同时属革命老区,原豫西抗日先遗支队及老三团驻地。前窑村地处豫31省道涉村镇北侧200米,盘龙山下,东邻浅井村、西和东安村搭界,南与东涉、后村村接壤,北与洪河的盘龙山相隔,杨涉公路纵贯全境,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公顷,有四个自然片六个村民小组,350户人家约1400口人,有0员43人。 前窑村属丘岭地带,土地贫瘠,农业条件在涉村镇所辖29个行政村中属中上等,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46公顷的耕地面积就有近40公顷处于涉村北大渠(洪河灌区)的覆盖之下,只要不是遇到特别干旱的年,基本上能旱涝保收,种植阶段以夏秋两熟为主,兼种少量红菜、蔬菜、棉花、油料等。虽称不上小康,但也丰衣足食。前窑村的工业,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前窑村就曾跻身涉村各行政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先进行列,虽然前窑地表没什么可开采的矿藏,但经过几届村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村办集体企业的年产值也逾500万元,企业上交的利润在解决村组干部和学校教师的待遇之余,还举办了一些公益项目。前窑村的教育,1975年以前,前窑、东安、西坡统属姜沟学校,1975年分村后,前窑学校仍在原姜沟学校旧址(姜沟古庙)内。2003年新建占地十多亩的新校舍1处,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现任教师近20名,共有学前班至小学六年级10个班级,包括东安、西坡和洪河的四至六年级在内的近300名学生在此学习。 |
东安村 |
东安村地处涉村镇北部的姜沟河畔,距涉村镇区1.2公里,全村6个村民组,334户人家,1325口村民,803亩耕地,人均耕地面积0.6亩,该村现有党支部一个,党员31人,村委会一个,村支两委班子人员5人,该村是省级贫困村。 东安村北倚蟠龙山,南邻姜沟至涉村河东与前窑接壤,西与西坡村及平顶山相连,村域面积6.5平方公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该村土地贫瘠,交通落后,严重制约着东安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近年来,在上级党委、0的热情关怀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村小学,村卫生所,村委大院。近年来新修并硬化水泥道路5.3公里(共5条)。新修人畜饮水池子三个,铺设地下管道2400米,解决了全村近千口人和2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绿化荒山26平方公里,栽植侧柏数万株,年年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东安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近三十年来没有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也为数不多。大山上虽有丰富的青石资源,但由于品位较低,几乎没有排上用场,只能简单粉碎些石子使用,地下虽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缺乏实力和完整的手续开采。该村唯一占优势的就是建筑队伍较多,仅东安4组就达20多个,从业人数超过500人。近年来,东安村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养猪户已达20余家,最多年出栏500余头。 东安村虽然经济条件较差,但该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齐风正,凝聚力很强,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方面一直在全镇的前列,年年被为全镇先进单位。 |
西坡村 |
西坡村位于涉村镇北部,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农户263户,889口人,共有耕地525亩,人均耕地0.5亩,土地贫瘠,多为丘陵旱地,2007年人均纯收入1115元。 2007年两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首先是在村级道路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干群努力,筹措资金8万元,完成华西--李家门机井的500米道路水泥硬化工程,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村委又筹资13万元,对原西坡小学进行改造,增设了电教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农村现代化办公设施,使我们两委干部的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变,党员和群众在闲暇之余也有了娱乐的好去处。 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协调下,筹措资金3万余元,对一、二组有水池子进行加固补漏,并安装配套设施,解决了两个村民组群众吃水和华西生产用水的问题。 工业龙头华西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投资1000万元,增加设备10台套,新增工业产值2000多万元。同时,安排农村男女劳动力200人,全村户均收入5000元,人均年收入2500元,农业龙头一田野养殖厂,善于抓住市场机遇,新投30万元,扩建场房1200平方米,年增存栏生猪1500头,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形成公司+农户的经济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
南庄村 |
南庄村位于巩义市南部重镇涉村镇北4公里处,是革命老区村,也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有4个自然片,5个村民族,278户,1031人(其中贫困人口455人),五保户4户8人,底保户17户50人。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5亩,山林面积1200亩。 2007年粮食产量160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110元。该村里有中心小学一所,共有15名教师,290名学生,南庄、北庄、罗泉三个村的学生在此学习。今年,在村南平顶山下部扩大核桃种植基地100亩,使核桃基地面积超过300亩;在平顶山中部开发养殖基地200亩;扩修硬化平顶山开发区道路1.5公里,架设输电线路,铺设输水管道;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绿色庭院经济,扩大绿化面积,保护现有森林植被,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鼓励和支持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外出就业和经商办企业。 该村两委有信心通过几年的努力,改善全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群众走上生活富余的道路,把南庄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
北庄村 |
北庄村地处涉村镇北部山区,面积约8.6平方公里,人口1988人,耕地1200亩。辖区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质好。该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所限,经济作物种植很少。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粮食单产较过去有所提高。 全村现有文明户150户,村中现有小学1所,占地8亩,有二层教学楼1幢,教室、教师办公用房4间,教职工4人,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0%以上。 村"两委"班子工作开展有序。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协调,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 |
罗泉村 |
罗泉村位于涉村镇北方部,全村总面积367.64公顷,耕地面积109.65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26.04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21.2公顷,村里分五个自然片,分别是东庄、西庄、下庄、里沟、南坡,共有9个村民组,1350口人民群众。 该村矿藏资源丰富,地下有优质建筑石灰石千万吨以上,有大量的铝石、粘土层待开发,为彻底解决该村的贫穷面貌,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引外资开发该村的旅游事业,开发水源,彻底改变现状。 |
浅井村 |
浅井村坐落在涉村东2公里处,省道S237从南穿过,全村8个村民小组,2650人,可耕面积1200亩。 豫嵩水泥有限公司和恩威水泥有限公司,历年来都是涉村镇的纳税大户。两个水泥厂年产量均达到10万吨以上,产值超千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该村4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福利事业,为群众谋利益,多年来共为村里的福利事业投入数十万元,受到群众的一片赞誉。 位于村中的翟家祠堂,曾经是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军政干校遗址,这里为革命培养出千名骨干力量,皮定均、徐子荣、郭林祥等革命前辈亲自为他们上课,他们为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从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军政干校走出去的革命前辈,还不是回到他曾经学习战斗过的地方,关注浅井村的发展,并为浅井村的今后发展出谋献策。 |
羊角沟村 |
羊角沟村位于涉村镇南部深山区嵩山脚下,距涉村镇区12公里,海拔836米,总面积为7.5平方公里,全村常住居民423户,1450口人,党员38人,9个村民组,耕地1050亩,近几年来退耕还林1033亩,剩余耕地17亩。青石储量3000万-5000万立方米,能够开采1000万-1500万立方米,是全村老百姓的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由于封山造林面积的扩大,全村大牲畜饲养幅度下降,牛180头,羊80只。小型养猪户13户,存栏300余头。2007年生产总值1050万元,人均收入950元。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硬化了涉村至羊角沟、涉村至窑粮坑公路13.7公里。目前,硬化村组公路2公里,现已正在施工中,村部办公设施改造已基本完成。 |
洪河村 |
洪河村坐落在涉村镇东北部8公里的盘龙山脚下,全村14个村民小组,2268口人,现有耕地面积946亩,人均收入1149元。 该村以旅游产业为主,现已开发"九莲洞"、"九龙峡"、"五指山风景区"等景点。 |
桑树沟村 |
桑树沟村位于涉村镇五指岭西山脚下,全村现有91户, 320人,地处的东于五指岭村连接,西于洪河相连,南于王庄村,北坡村为邻,北于三峪河村、黑沟岭村为伴,全村农户分别住在长达10华里的一条山沟的9个自然片里。 全村91户人家1997年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帮助下,郑州市事务管理局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把村民从环境恶劣的山沟时搬到山下的桃园村西坡居住。结止2007年底,搬迁造房51处,搬迁居民230人,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大的改变。 |
北坡村 |
北坡村位于涉村镇东南部,五指岭脚下,全村共四个村民组,分为八个自然片,共172户,692口人,320亩耕地,总面积4.8平方公里。 该村认真学习党的"-"精神,以党的远程教育及-理论"-"为指导开展全村工作,村部有教学楼1栋共计16间,村部办公室4间,远程教育电教室1间,1个灯光球场,五保户住宅房4间,村主干4.5米宽水泥道路1800米,2.5米宽环村路及组组通水泥道路3200米,退耕还林280亩,杏树60亩,核桃树180亩,杨树桐树40亩,1千立方水池3个,8百立方水池2个,人畜吃水池40至60立方70个,自来水管道9千米,全村户户通电,线路总长4500米,有网通电话80部,宽带网40台。 |
王庄村 |
王庄村座落在涉村镇五指山脚下,全村共有耕地360亩,人均耕地0.6亩,全村有四个自然片分为四个村民小组, 673人。 为了解决该村文化落后问题,村支两委配合驻村工作队,办起了文化大院,把原来的学校重新装修,利用现有资源办起了党员活动室使全村21名党员有了活动的场所,定期向村民开放的文化大院,吸引了不少村民到此娱乐,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坚定了我们走小康道路的决心。 该村荒山面积大,除了绿化荒山外,最适合养殖业的发展,全村共有养殖户20户,养羊3户,养牛17户,种植业发展滞后,只能以传统的种植玉米和小麦,人均收入微薄,只有1500元,村计划改良传统的种植方式,引进先进的有经济价值的种植,如草药、山药、蔬菜等。 |
涌泉村 |
涌泉村位于涉村镇南部平均海拔800米的深山区,南倚嵩岳,北靠盘龙,东连五指,西接金牛,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村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村民居住分布七沟、八岭。全村耕地面积742亩,391户,1680口人,八个村民组。 历年来在各级-及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全村历届广大干群的奋力拼搏与埋头苦干。修建人畜吃水池子大小300多个,凿250米深井1眼,铺设引水管道(钢管)1000米,塑料管道近万米。村民饮上了自来水,从此结束了全村饮水难的历史。架设高、低压线路5000多米,安装变压器4台,基本上解决了全村工农业及照明用电。铺柏油路3000多米,硬化水泥路4000余米,使全村实现了组组通,50%达到户户通。环村主干道路2000米,安装路灯50盏,实现了路灯亮化,在乡村城市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修建学校1所,建筑面积1016平方米。对村委、村卫生所进行改建,新建的标准文化大院,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1482平方米,有标准舞台、健身场所等,五室二场齐全,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娱乐、学习、活动的场所。山顶建起一塔、两阁,步道、台阶2000余米,架设电路1200米,为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全村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给广大村民创造了一个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移动塔、联通塔在该村耸立,网络信号畅通。公交车通往该村,村民进城便利,群众万分高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种养业、旅游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全村政通人和,村民和谐,社会治安稳定。 |
大南沟村 |
大南沟村位于涉村镇的东南部深山区(原桃园镇的西南部),北同豫31线相邻,南靠中岳。全村现有1200口人,286户人家,辖四个村民组,地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0亩,现以退耕还林面积379.4亩。目前,现有耕地360.6亩,年人均收入1000元,本村现有中-员34人,村两委干部6人,各小组设有小组长1人,计生管理员1人,配备计生专干1名。 近几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主干道得到了改善,硬化了路面,修建了大桥。该村现有贫困人口1086人,农村低保户17户、59人;五保户3户、4人。有养殖蛋鸡专业户3户,其中万只鸡场一户,已养殖蛋鸡在五年左右,该鸡场占地4亩,养猪专业户现有5户,养羊户3户,每户平均养殖都在20只以上;养牛专业户6户。 |
吴沟村 |
吴沟村位于涉村镇的东南部,东南与登封为邻,北与西沟村接壤,四周被群山环抱,村域面积1.7平方公里。当年皮徐率领的豫西抗日先遗支队曾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310口人,党员15名。村有耕地240亩,全部为山岭薄地。2003年退耕还林170亩,为省级贫困村之一。 该村2002年在郑州市建委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打深水井1眼,基本解决了群众吃水困难的问题。2006年国家"村村通"工程项目的实施,铺通了西沟至我村2.3公里的水泥硬化道路,现在村内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 在今后的发展中村将依靠自身优势,利用荒山养柴鸡,采取示范户带动方式发展养猪、养羊,计划用3-5年的时间形成一定规模。利用山岭地大力发展林果业,充分利用我村自然环境条件,在我村发展以休闲为主的农家乐项目,采取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西沟村 |
西沟村位于涉村镇东南山区,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16户,836口人,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为0.6亩。村总支下设2个支部,党员32名,2007年全村人均纯纯入1500元。 该村里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村组公路总长5.6公里,主干道2.5公里,村内干道5条3.1公里。水利设施方面,有机井2眼,自然山泉4眼,基本保证了人畜吃水和灌溉的需要。全村有变压器3台,全村用电率为100%,村里有文化大院一个占地2600平方米,设施齐全。有中心卫生所1所,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全村农民住房总面积324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固定电话175部,占总户数的80%,移动电话约300部,村里通有线电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西沟村支柱产业是硅石加工、养殖业和农家乐开发。 根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目前西沟村主干道及各村民组道路都已硬化、绿化,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功能基本完善,村级产业恒鑫矿产和农家乐开发已初见规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被评为巩义市生态村、卫生村。 该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现代远程教育的成功做法,先后被河南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报道。巩义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及巩义市驻村帮扶会先后在西沟村召开。 西沟村的干部团结,村民和谐,促使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优化村民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促进村民增收奔小康,已经成为广大村民的迫切愿望。 |
郭峪村 |
郭峪村位于巩义市东南部,与登封市唐庄乡相邻,海拔920米,是革命老区,也是省定第二批重点扶贫开发村,该村四面环山,植被完好。村内无任何厂矿和特色矿产资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该村现有村民710人,181户,2个村民小组,全村地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340亩,机井1眼,深315米,是全村人畜吃水的唯一水源。村办小学1所,建于1968年,2003年经省人大驻村帮扶在原地址上对其进行重建和扩建,现已办成了寄宿制中心小学(合点并校后,接收方家门、寺坪、西沟、吴沟村一至六年级的学生),现有教师13名,学生220名。村支两委班子健全,干部5人,党员26人,干群关系融洽,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本分,治安状况良好。 |
方家码村 |
|
三峪河村 |
三峪河村位于巩义市东南部,东南方向与登封市、新密市搭界,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组,人口1200人,耕地面积850亩,人均耕地0.6亩。三峪河村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降水上属半湿润半干旱区,冷暖气团交替频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分明,平均海拔850米,历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气温宜人。 三峪河村林业资源丰富,天然落叶林布满山坡,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山清水秀,百鸟争鸣,原始风貌浓厚。另外,在山区不但有各种落叶林,而且各种林果类树木比比皆是:柿、桃、杏、梨、枣、核桃等种类繁多,尤其是三峪河柿饼因期甘甜、无核而名扬四方。 三峪河水资源丰富:因村居荒山植被保存完好,被批准为国家级水资源保护涵养林。河谷内水流常年不断,是洪河水库及后寺河水库重要的水资源发源地。经国家有关部门化验,水质良好,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极具开发价值。 |
五指岭村 |
五指岭村位于涉村镇东南山区,海拔1280米,东与新密接壤,北与三峪河村、新中镇教练坑为邻,南与登封相接全村五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片居住分散185户,615口人,耕地395亩,该村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1156元,是省级扶贫村,也是郑州市巩义市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 1969-1990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厅、黄委会、省公安厅先后在该村建中转站,担负着全省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及专用通讯是五指岭村人为景点之一。由于山高气寒,农业以玉米小麦为主,玉米生长周期长香甜可口而得名。地下地表矿产资源丰富,储存量大,特别是硅石得天独厚,远销日本,在国内市场巨大。 |
寺坪村 |
寺坪村位于巩义市涉村镇东南部,三面环山,遍地树林,南连嵩山遥遥相望,东与登封交界处紧紧相连,北与五指岭相互依靠。寺坪村在环山峻岭范围之中,衬托的更加无媚动人,分外妖娆。全村总人口1135人,245户,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550亩,是一个经济富裕,观光旅游的小山村。 寺坪村周围是大山,遍野是树林,国有林占该村面积一半以上。在该村北部大山深处有一座寺院,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登封72寺院之一。从1995年开始,每年暑天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开光活动,并自发组织筹备资金邀请地方大戏前来助兴。甚是热闹壮观,在寺庙院东两公里处远有一个杀人场、暂人台。据说:民国时期,所有犯人一律在这个地方暂首,一块大石头已被血渡侵透,大红石还在,以此为证。 该村北面山上埋藏着大量的铁矿石和硅石、熟矿石含量高、储量大、易开采。全村有球磨机17台,硅石加工场12个,村大部分群众都从事硅石开采、运输、石球加工销售,从业人数400多人,年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 全村群众团结一心,开拓创新,使农村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该村对电网线路进行了改造,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投资几十万元又增加一台变电器,各组水源也进行了清理和改造。生活富裕,日新月异,现在我村有小车15部,摩托车110多辆,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日常电器,有一半农户都住上了楼房,到处都洋溢着安全团结、文明和谐的氛围。按照新农村规划要求,我们断定不几年,寺坪村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到时我们将要欢迎各界知名人士前来观光旅游、热情招待。 |
黑沟岭村 |
黑沟岭村位于巩义市东南部的深山区,五指山的北麓,东与三峪河村相邻,北与洪河村隔河相望,西邻桑树沟村,全村共有3个村民组,230口人,分散居住在6个自然片,村委会有3人组成,村党支部两人, 6名中共党员。2007年人均纯收入1117元,属革命老区,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 在2002年,黑沟岭村积极响应上级扶贫搬迁,退耕还林,小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的号召,全村仅有的214亩山岭薄地,全部实施了退耕还林,目前,树木生长良好,夏日里,绿树成荫,煞是好看。十年后仅还林树木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1500亩的荒山,现植被良好,风景秀丽,核桃、杏、山楂、柿子等小杂果丰富。 2003年,黑沟岭村又实施了扶贫搬迁工程,全村75户村民,已搬迁65户,搬迁到桃园村(原桃园镇0所在地)解决了该村交通不便,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水、电、路基础设施基本解决,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
上庄村 |
上庄村,嵩岳北麓,东邻五指山,北依盘龙山,西邻伏牛山,山山相映,真正构画出山川秀丽之美景。地势东高西低,夏季山洪倒流,宛若野马奔腾咆哮,堪称本阜奇观。 该村是一片光荣的土地,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上庄村为豫西抗日先遣司令部所在地,豫西地委所在地,豫西抗日军政干校所在地,豫西专员公署所在地,巩县抗日民主0所在地,巩县独立团所在地。遗址已存,属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