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村位于中界乡人民政府西部,东面与罗家寨村交界,北面是联山村,西面与陡滩村相邻,南面与水田村交界。距离中界乡人民政府大约5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土家等民族,共有372户,1632人,少数民族占85%以上;其中贫困户占158户,405人。有耕地945亩,其中田548亩,土397亩,人均耕地面积0.58亩,荒山、荒坡1634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364元,人均产粮29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35%,有村级卫生室1个,合作医疗参保率90%,电话普及率41%,广播电视覆盖率47%。通村公路5公里,通组公路5公里。共有党员32名,预备党员4名,党员平均年龄在45岁;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27202 | 565300 | -- | 查看 大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丰村 |
大丰村位于中界乡人民政府西部,东面与罗家寨村交界,北面是联山村,西面与陡滩村相邻,南面与水田村交界。距离中界乡人民政府大约5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土家等民族,共有372户,1632人,少数民族占85%以上;其中贫困户占158户,405人。有耕地945亩,其中田548亩,土397亩,人均耕地面积0.58亩,荒山、荒坡1634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364元,人均产粮29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35%,有村级卫生室1个,合作医疗参保率90%,电话普及率41%,广播电视覆盖率47%。通村公路5公里,通组公路5公里。共有党员32名,预备党员4名,党员平均年龄在45岁;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 |
农兴村 |
农兴村位于沿河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14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256户、1340人;耕地总面积633亩,其中田417亩,土216亩,人均耕地0.47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368元,人均产粮330公斤,森林覆盖率40%,通村公路2公里,通组公路3公里。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电话普及率50%,广播电视覆盖率48%。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有村级活动场所150平方米。 |
银山村 |
银山村位于沿河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13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125户、480;耕地总面积394亩,其中田295亩,土99亩,人均耕地0.82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364元,人均产粮450公斤,森林覆盖率46%,通村公路5公里,通组公路1.5公里。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电话普及率40%,广播电视覆盖率44%。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有村级活动场所150平方米。 |
庄严村 |
庄严村位于沿河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15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128户、560;耕地总面积207亩,其中田175亩,土32亩,人均耕地0.37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365元,人均产粮438公斤,森林覆盖率41%,通村公路1.5公里,通组公路3公里。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电话普及率48%,广播电视覆盖率42%。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有村级活动场所150平方米。 |
天坪村 |
天坪村位于沿河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15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154户、516人;耕地总面积392亩,其中田297亩,土95亩,人均耕地0.57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337元,人均产粮450公斤,森林覆盖率32%,通村公路1公里,通组公路1公里。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电话普及率51%,广播电视覆盖率48%。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有村级活动场所160平方米。 |
高景村 |
高景村位于沿河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14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236户、851人;耕地总面积516亩,其中田367亩,土149亩,人均耕地0.43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237元,人均产粮424公斤,森林覆盖率22%,通村公路2公里,通组公路2公里。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电话普及率60%,广播电视覆盖率48%。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有村级活动场所150平方米。 |
黄家洞村 |
黄家洞村位于沿河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7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224户、911人;耕地总面积577亩,其中田386亩,土191亩,人均耕地0.42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027元,人均产粮232公斤,森林覆盖率35%,通村公路1.5公里,通组公路3公里。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电话普及率48%,广播电视覆盖率51%。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有村级活动场所150平方米。 |
陡滩村 |
陡滩村位于沿河县城西北、距县城14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256户、1100人;耕地总面积510亩,其中田321亩,土189亩,人均耕地0.46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027元,人均产粮232公斤,比上年增长9%;森林覆盖率35%,通村公路1.5公里,通组公路3公里。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电话普及率48%,广播电视覆盖率51%。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有村级活动场所150平方米。 |
蛟坝村 |
蛟坝村位于沿河县城西北、距县城14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256户、1100人;耕地总面积510亩,其中田321亩,土189亩,人均耕地0.46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027元,人均产粮232公斤,比上年增长9%;森林覆盖率35%,通村公路1.5公里,通组公路3公里。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电话普及率48%,广播电视覆盖率51%。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有村级活动场所150平方米。 |
河坎村 |
河坎村位于沿河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14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547户、2560人;耕地总面积1328亩,其中田908亩,土420亩,人均耕地0.52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138元,人均产粮363公斤,森林覆盖率40%,通村公路3公里,通组公路3公里。学校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电话普及率61%,广播电视覆盖率52%。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有村级活动场所150平方米。 |
东流村 |
东流村位于中界乡西北方向,距沿河县城16公里,与酉阳县李溪乡让坪村毗邻。全村3个村民小组,312户、1360人;耕地总面积701亩,其中田481亩,土220亩,人均纯收入2046元,人均耕地0.52亩,人均基本农田0.35亩,森林覆盖率41%,全村14名党员,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50平方米。 |
孙家村 |
孙家村位于中界乡人民政府北部,距离沿河县城13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土家等民族,共有175户,704人,少数民族占85%以上;其中贫困户占78户,238人。有耕地435亩,其中田304亩,土131亩,人均耕地面积0.62亩,荒山、荒坡813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437元,人均产粮31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25%,合作医疗参保率98%,电话普及率55%,广播电视覆盖率100%。通村公路1.5公里,通组公路1.5公里。共有党员14名,预备党员2名,党员平均年龄在44岁;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与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孙家村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在“十二五”期间孙家村的发展思路是以种植业为龙头,重点打造蔬菜基地,促进农产业化发展,以“生态立村、强农稳村、”为目标,全力推进联山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更快发展。 |
联山村 |
联山村位于沿河县城南部,东面与罗家寨村交界,北面是和平镇曾子村,西面与淇滩镇相邻,南面与中界乡陡滩村交界。距离县城15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土家等民族,共有192户,768人,少数民族占85%以上;其中贫困户占128户,380人。有耕地269亩,其中田177亩,土99亩,人均耕地面积0.23亩,荒山、荒坡833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417元,人均产粮322公斤;森林覆盖率达15%,合作医疗参保率95%,电话普及率44%,广播电视覆盖率50%。共有党员15名,预备党员3名,党员平均年龄在40岁;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 联山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着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种植业基地,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0万元,农业总产值8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417元。 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与乡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联山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增收、致富。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在“十二五”期间联山村的发展思路是以种植业为龙头,重点打造水稻、玉米基地,促进农产业化发展,以“生态立村、强农稳村、”为目标,全力推进联山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更快发展。 联山村还成立了联山村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对外出和无能力耕种的农户宣传、引导,让他们把空闲和荒芜的土地土地以股份形式入股进来,由服务社统一耕管和经营,经济宽为的农户还可以资金入股。目前,该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入股规模为100万元,开发土地500亩。 |
高峰村 |
高峰村位于中界乡人民政府西南面5里。有三个村民组,总人口670人,总户数230户,国土面积259亩。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及社会事业发达,农民经济收入相对低,生活困难。 在总户数230户中贫困户占118户,395人,国土资源面积中田占147亩,土占112亩,荒山、荒坡占966亩。森林覆盖面积占65%,人均耕底面积占0.39亩 高峰村主要以木材、玉米、花生、等为主要产业。 |
坡脚村 |
坡脚村位于中界乡侠门口水库边缘,距县城20公里,坡脚村民组3各,总户数138户,总人数540。全村共16名党员,耕地面积535亩,人均0.9亩,宜牧面积6000多亩,人均纯收入1520元,这里四面环山,检讨方便,有丰富的厚重的土家文化,是土家山泉地,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是全县升天畜牧的养殖基地之一。 今年来,随着省民委、县民宗局和乡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从2007年自今,共帮扶坡脚村80万元,通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已硬化通村公路1.9公里,新修建通组公路3.5公里,硬化入户路3公里,已修建沼气池62口,全村人畜饮水工程已投入使用,2007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现在,随着上级领导的不断关心,坡脚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村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发展优势:坡脚村按照“抓机遇、保投资,调结构、保增长,打基础、保民生”和“打造边贸重镇”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夯基础调产兴旅构和谐”的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好党建与扶贫、移民、计生宣教等工作,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好的落实,办公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主要出产有玉米、稻谷、小麦、红苕、黄豆、养、油菜籽、花生、茶叶、猪、牛、羊等。 |
心齐村 |
心齐村位于中界乡人民政府西南面1.5公里。有三个村民组,总人口1537人,总户数326户,国土面积630亩。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及社会事业发达,农民经济收入进入高水平。 在总户数326户中贫困户占105户,298人,国土资源面积中田占465亩,土占165亩,荒山、荒坡占752亩。森林覆盖面积占41%,人均耕底面积占0.3亩 心齐村主要水稻、玉米、油菜、花生、绿豆、空心里等为主要产业。 |
大龙村 |
大龙村位于中界乡人民政府南面两公里。有三个村民组,总人口1410人,总户数321户,国土面积559亩。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事业相对比较完善,农民经济收入比较乐观。 在总户数321户中平困户占105户,385人,国土资源面积中田占385亩,土占174亩,荒山、荒坡占1417亩。森林覆盖面积占32%,人均耕底面积占0.4亩 大龙村主要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空心里等为主要产业。 |
石柱村 |
石柱村位于中界乡人民政府南部,东面与高景村交界,北面是中界村,西面与心齐村相邻,南面与大龙村交界。距离县城15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土家等民族,共有290户,1460人,少数民族占90%以上;其中贫困户占132户,520人。有耕地587亩,其中田337亩,土250亩,人均耕地面积0.39亩,荒山、荒坡698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417元,人均产粮322公斤;森林覆盖率达15%,有村级卫生室1个,合作医疗参保率98%,电话普及率45%,广播电视覆盖率85%。通村公路2公里,通组公路2公里。共有党员25名,预备党员4名,党员平均年龄在43岁;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 石柱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着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茶叶基地,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0万元,农业总产值8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417元。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与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柱村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在“十二五”期间石柱村的发展思路是以种植业为龙头,重点打造茶叶及空心李基地,促进农产业化发展,以“生态立村、强农稳村、”为目标,全力推进联山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更快发展。 |
皂角水村 |
皂角水村位于中界乡人民政府西北部,距离沿河县城13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土家等民族,共有175户,704人,少数民族占85%以上;其中贫困户占78户,238人。有耕地435亩,其中田304亩,土131亩,人均耕地面积0.62亩,荒山、荒坡813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437元,人均产粮31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25%,合作医疗参保率98%,电话普及率55%,广播电视覆盖率100%。通村公路1.5公里,通组公路1.5公里。共有党员14名,预备党员2名,党员平均年龄在44岁;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与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皂角水村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在“十二五”期间皂角水村的发展思路是以种植业为龙头,重点打造蔬菜基地,促进农产业化发展,以“生态立村、强农稳村、”为目标,全力推进联山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更快发展。 |
罗家寨村 |
罗家寨村位于沿河县城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与中界乡政府毗邻。国土面积2.8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50米。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28户、1834人,有耕地总面积672亩,其中田511亩,土161亩,2010年末人均纯收入3076元,人均产粮380公斤,属省级三类贫困村,2006年被县列为县级温饱型示点村;全村16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名)党员平均年龄在44岁;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目前,村党支部和村委共有8名成员,其中党支部4人(支部书记为乡党委下派),村委4人(其中一村一名大学生到村任职1人)。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通过上级部门帮扶、财政扶持、党建扶贫等,硬化了村组街道600米;硬化进村公路500米;恢复水车、碾房工程建设;维修了村级公路3公里;2010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硬化入组入户路7.5公里;新修通组公路1公里;硬化罗家寨村委会至老水井村级公路600米;硬化桥头至天缘寺路1.5公里。 2、产业结构调整。罗家寨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于2007年来,建成空心李基地500亩,2010年通过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新发展空心李200亩,建设生态茶园200亩。同时推广现代农业新型技术,大力推广杂交油菜、高产优质水稻等经济作物,通过建立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促农民增产增收。 3、生态畜牧业。自2008年来,建成种草养畜1000亩,发展种羊大户10户,建成1个三元杂交仔猪繁殖基地,引进了38头三元杂交母猪,总投入7万元,现已发展养猪大户13户。 4、生态文化旅游。罗家寨村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利用金钱杆、傩堂戏、跳秧歌舞等在节假日广泛对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群众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尤其天缘寺佛教文化,每逢春节和阴历2·19(2月19日)、6·19(6月19日)、9·19(9月19日),前来拜佛的多达1000多人。 |
中界村 |
中界村与中界乡政府毗邻,距沿河县城15公里,全村有3个村民组,275户,1237人,少数民族占85%以上;有耕地643.85亩,其中退耕还林300.35亩,田243.5亩,土100亩,有党员27人、其中女党员6人,高中文化的有5人,大专文化的4人。 中界村四面环山,交通方便,有着丰厚的土家文化。今年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帮扶下,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按照乡党委政府以“打造特色产业,推动科学发展”、“三强一着力”(既强产业、强生态、强基础,着力转变发展模式)活动为裁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村党支部以班子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建制度、强措施、抓落实、求提高。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建设支部“四有”(既有能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址办事、有章可循)为出发点,带领党员、干部及群众充分利用资源,调整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效、增收。该党支部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举全村之力带领群众谋发展脱贫致富。 一、强化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村党支部坚持每月“三会一课”抓理论学习,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保持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势,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的大力开展,中界村党支部结合党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对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不断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同时着力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员应尽的权利和义务等,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随着村党支部“四力”作用的明显增强,村支两委工作水平及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共调节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化解各类安全隐患10余起,全村呈现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优化党员队伍、提高综合素质 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村党支部立足于坚持原则,通过推行发展党员“三会一票决”和全程跟踪培养教育,对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有文化、年轻有为的致富能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合格党员,并通过各种途径,锤炼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中界村党支部结合中界村的具体情况,2009年共培养发展了3名年轻党员,2010年上半年发展预备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不通渠道增强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对无职党员坚持设岗立职,充分老党员、老干部发挥余热,主动自选岗位为群众服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群体党员干部踊跃捐款,交纳特殊党费,并且宣传发动群众捐款,全村党员群众主动捐款达3000多元。 三、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工作有序开展 村党支部坚持围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为目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坚持党员学习制度,通过会议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科技技能的培训,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入农户、听意见、办实事”活动;搭建流动党员交流平台,采用电话联系、邮寄等方式,加强全村流动党员的管理;认真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果,去年,场上组的年轻党员带头坚持科学种田,创造了水稻亩产813公斤的好收成。 四、抢抓机遇谋发展,着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村党支部始终围绕“三农”增收为目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抓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全村经济建设和各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是村党支部班子结合中界村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功实施了退耕还林300.35亩,今年春季栽茶50亩,预计秋季栽茶50亩,实现全村100亩优质生态茶产业发展目标。 二是引进沼气建设项目。现全村已建成沼气池232口,且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畜—沼—果”、“畜—沼—菜”循环坚持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全村现有60头以上养殖大户3户,20只以上养殖大户19户。 三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引进了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工程,发展优质水稻种植100亩。2009年平均亩产750公斤的基础上,今年力争亩产820公斤。 四是不断拓宽群众增收门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不断发展和壮大非公有经济,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全村个体规模私营超市就有15户,户均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二是2009年争取资金18.5万元,成功实施了17户危房改造;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通组公路250米、通村寨便道1200米,自筹资金硬化了街道200米,今年还争取到了村办公楼的扩建,现正在施工中;四是对荒山荒坡实行了封山育林,有效合理发包了集体林地,落实了自留山且填林权证,使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五是村级组织健全,各项工作开展较好。全村100%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无刑事案件发生;计划生育成效初显,已有4户主动放弃二孩生育办理了独生子女证;“普九”入学率达100%。目前现正在争取“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将使全村村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村党支部及全体党员、干部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在下步工作中,中界村党支部将继续强化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工作途径,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民增产增收步伐,以“五个好”党支部为指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
水田村 |
水田村位于沿河县城东南方、距县城20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194户、1480人;耕地总面积411亩,其中田276亩,土135亩,人均纯收入2364元,人均产粮320公斤,比上年增长9%;全村11名党员,村、支两委班子、五大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50平方米。2010年建成空心李基地700亩。 水田村与大丰村、农兴村、银山村、庄严村、天坪村、高景村、黄家洞村、陡滩村、蛟坝村、河坎村、东流村、孙家村、联山村、高峰村、坡脚村、心齐村、大龙村、石柱村、皂角水村、罗家寨村、中界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