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村位于黑水乡东北部,距326国道5公里,离沿河县城16公里,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15户,1318人(贫困户295户,1213人),可用劳动力68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96人(举家外出25户,112人)。全村有党员22名(女党员1名,预备党员2名)。大山村地处高寒山区,山高石多,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很低,全村农民目前主要以烤烟产业和高山冷凉蔬菜产业,马铃薯等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有耕地面积2159亩,森林8942亩,主要分布在冉家组、河坝组、三会组、当门组和项家组,森林覆盖率达50%左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627201 | 565300 | -- | 查看 大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黑水社区 |
黑水居委会位于黑水乡政府所在地,总人口667人,主要由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体干部等非农业人口组成,现居委会无特殊产业。 --人口总数:667人非农业人口:667人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汉族 |
龙堡村 |
龙堡村位于黑水乡政府所在地,距沿河县城13公里,326国道穿过村境。同时又是场镇所在地,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住户580户,有人口2160人;全村有耕地面积5620亩(其中:田2396亩、土3224亩);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出售粮食、蔬菜、生猪和外出务工;境内有火炮厂1个,梨园400亩;有通组公路2条,总里程9公里,所有村民小组分聚成5个居住区域。 |
新群村 |
新群村地处黑水乡东南部、距乡政府12千米,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有21人,村委成员4人。村民314户1678人,农村劳动人口910人。土地面积7884亩,其中农业用地3885亩,山林面积1768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7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178元。新群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村内没有大型企业、养殖场以及种植场厂。近几年来,国家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使得新群村每个村民小组都实现了通电、通路,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龙洞塆位于新群村龙洞组,因有一股长流不断的饮用泉水而得名龙洞塆,龙洞塆的泉水千百年来滋养着新群村人民,该泉水流量极大,夏天清凉冬天温暖,故而是村民每天少不了的去处。 |
汆塘村 |
汆塘村位于黑水乡西北部,距沿河县城4公里,是全县二类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辖11个村民组、324户,1326人,有贫困户111户,459人,其中:民政救护17户,89人,绝对贫困44户,174人,低收入50户,196人;有农村劳动力721人,其中,外出劳动力396人(举家外出务工25户,112人)。全村国土面积6945亩,耕地总面积1983亩,其中:田494亩,土1489亩;山地面积3460亩,其中,森林面积268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319元。 汆塘村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山形呈小丘陵状,境内森林主要以松木为主,覆盖面积占全乡之最。由于管护措施得力,汆塘村森林保持着原始无人践踏态势,沿河县城几家婚纱摄影都到汆塘村取景,这里不但空气美、景色美,这里的人更美。如果你是带着家人自驾车逗风赏景,可别忘了——黑水乡汆塘村。 |
爱群村 |
爱群村位于黑水乡西部,距沿河县城13公里,距乡人民政府1.5千米。与326国道相连。2010年全村总人口2196人,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0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全村共19个村民组,538户,其中党员27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0646亩,其中田2014亩,土3105亩。水稻土主要有黄沙泥田、扁沙泥田、冷水田、浅脚烂泥田等土壤类型。最高海拔510米,最低海拔402米。爱群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村内没有大型企业、养殖场以及种植场。近几年来,国家对爱群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加大,使得爱群村所有村民小组基本上实现了通电、通路,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
凉村村 |
凉村村位于黑水乡北部,距乡政府8千米。东部与黑獭乡隔江相望,西部与思渠毗连。南北长5千米,东西宽4千米,土地面积3317亩、田2821亩,人均耕地面积2.37亩,8个村民组。2010年全村总人口1400人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6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19元。 当一年一度的春天来临之际,时逢双休日,你可以带上你的家人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享受乡村农家生活氛围。如果你到黑水乡凉村村,在这里还可以远眺到乌江山峡秀美迷人的景色。 |
侯家村 |
侯家村位于黑水乡北部,距乡人民政府4.5千米。与326国道相连。全村辖5个村民组。2010年全村总人口887人,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03元。 春季的侯家村,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小草清香;田野里,不时地飘来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的麦苗,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而霞光将它的眷念留给苍穹的同时,也留给了大地。春风轻轻地吹来,田野里泛起一片片麦浪,此时,人的情感和思绪也随着麦浪的波动,久久地不能平静。 侯家村的田园风光,真是宛如一幅长轴画卷徐徐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把美丽的画卷点缀着绚丽多彩,光彩耀人,却是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和大自然巧妙的融合的徐徐展现。黄昏时节,耕耘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他们扛着锄头,在乡村的田梗上漫步地走来,霞光映红了他们黝黑的脸庞,大家有说有笑,似乎忘记了一天的劳累,其身影被日落的余晖拉得很长很长。 春天的油菜花香、野花香,夏天的野草、野果香,秋天的稻香,让人留连往返。是人们踏青的好去处。 |
桂家村 |
桂家村地处黑水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千米,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有8人,村委成员3人。村民142户,共572人,农村劳动人口377人,土地面积4631亩,其中农业用地1964亩,山林面积850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5 |
朝阳村 |
朝阳村位于黑水乡南部,距离乡政府6公里,紧靠326国道,东与本乡建权村、官舟镇接壤,南与新群村相连,西与尖山村毗连,北与龙塘村交界,辖14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161人,耕地面积2572亩,其中田1066亩,土1506亩。主要分布在坝槽,坡耕地较少,境内海拔高差较大,气候分明,森林覆盖率达50%,村内从事运输5人,个体经营户10户,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较为方便。全村大牲畜110头,山羊30只,生猪存栏416头,家禽450羽。 朝阳村有着原生态的土木植被,这里有源源渗入的新型事物,这里居住着勤劳而朴实无华的劳动人民。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村庄:山环水绕,气候宜人,四时宜居。 |
新典村 |
新典村地处黑水乡东南部,距乡政府5千米。下辖九个村民组共1386人,劳动力568人,其中外出务工130人。海拔在430米至700米之间,全村国土面积5109亩,共有耕地2325亩,其中田1151亩,土1174亩,人均占有粮食358公斤。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792亩,灌木林614亩,疏林地3亩,森林覆盖率达49.33%。2010年人均纯收入2105元,经济总量小,机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低等现状普遍存在。属于一类贫困村。 新典村是个很美丽的地方,这里有花、有树、有蓝天小鸟,还有勤劳的农民,朴实的民风。乡村没有城市的先进科技和高楼大厦,也没有森林的原始壮观、气势磅礴,它的美是平凡之美是真实之美! |
杨寨村 |
杨寨村位于黑水乡东南部,距沿河县城10公里,326国道穿过村境。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住户537户,有人口2307人;全村有耕地面积(习惯亩)4940亩(其中:田2102亩、土2838亩);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出售粮食、蔬菜、生猪和外出务工;境内有小山塘1座,老茶园490亩;有通组公路3条,计61公里,所有村民小组分聚成8个居住区域。 包装园水库位于杨寨村包家园组,该水库修建于1982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周边村组畜牧饮水,水库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后来在村民的管护下,水库中开始养起了鱼。如今村民田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还在水库中办起了包家园水上娱乐休闲山庄。每逢节假日,吸引不少县内钓鱼爱好者前来钓鱼、休闲、娱乐、观光,尝农家饭吃农家菜。 |
麻竹溪村 |
麻竹溪村位于黑水乡东面,紧贴沿河县城北效,326国道穿越而过,离沿河县城2公里,是全乡贫困村之一。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432户,1563人(贫困户175户,405人),农村劳动力682人,外出务工415人(全家外出15户,68人)。全村国土面积10629亩,其中耕地面积4055亩(田1864亩,土2191亩)、森林面积4122亩、荒山1440亩,,森林覆盖率达49%左右。全村地势险,坡度大,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全村农民目前主要靠种植粮食、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
尖山村 |
一、自然条件 尖山村位于黑水乡西南部,北与新群村相接,南靠龙塘村与淇滩镇接壤,西面紧贴朝阳村,东面与爱群村毗连。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元, 村内地形呈南北条状带分布,以低山溶蚀地貌或剥蚀侵丘陵地貌为主,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峦重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村全年气候以多湿为主,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二、资源概况 全村土地总面积5311亩,有耕地2472亩,草地人均耕地面积1.59亩。全村生态良好,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1171亩、灌木林地833亩,森林覆盖率34.25%。 三、人口、劳动力资源 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52人,其中贫困人388人,占总人口的25%。共有劳动力590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20人。 四、贫困现状 尖山村是全乡2类贫困村之一,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不通路的村组达5个。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没有病床,村小校舍简陋,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贫困人口文盲率为12%,比全乡文盲率9%高出3个百分点。 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在全县都是最为突出的。由于居住的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科技文化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 五、发展条件 1、畜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村有森林资源面积1000余亩,草地面积650亩,为大力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现阶段扶贫政策机遇好。首先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环境。其次是县、乡两级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为促进尖山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六、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收入。全村农业总产值7017万元,人均农业总产值1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5元。目前产业结构层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低等现状仍然客观普遍存在。2010年全乡粮食产量5970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5公斤;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692头,出栏40头,生猪存栏922头,出栏300头,山羊出栏215头,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80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公路里程15公里,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组公路3公里,未通公路的组5个。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560人,尚有900人饮水困难,小水池5口,蓄水4846立方。 3、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全村有小学教学点1个,教师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医疗卫生方面,村卫生室1个,村级医生1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农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覆盖全村8个村民小组280人。 |
龙塘村 |
龙塘村位于黑水乡南部,距乡人民政府7.5公里。与326国道相连,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98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土地面积5481亩,其中土2194亩,田1292亩;森林面积784亩,分布于12个村民组。目前群众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部分务工收入。现有养殖大户5户,存栏生猪200多头,牛存栏200余头,种植水果600余亩。 |
建权村 |
建权村位于黑水乡北部,距乡人民政府8公里。326国道线贯穿全村。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村总人口1502人,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元。土地总面积982亩,其中土100亩,田88亩;森林面积400多亩,分布于12个村民组。目前群众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部分务工收入。现有养殖大户2户,存栏生猪300多头。种植水果600余亩,蔬菜800余亩,烤烟400余亩。 建权村是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于2004年列入,主要以村庄整治、生态养殖、生态种植为主,目前村民人均收收入达3000元。 |
大山村 |
大山村位于黑水乡东北部,距326国道5公里,离沿河县城16公里,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15户,1318人(贫困户295户,1213人),可用劳动力68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96人(举家外出25户,112人)。全村有党员22名(女党员1名,预备党员2名)。大山村地处高寒山区,山高石多,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很低,全村农民目前主要以烤烟产业和高山冷凉蔬菜产业,马铃薯等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有耕地面积2159亩,森林8942亩,主要分布在冉家组、河坝组、三会组、当门组和项家组,森林覆盖率达50%左右。 |
斜岩村 |
斜岩村地处黑水乡北部,背靠乌江百里画廊。全村共6个村民组,117户,总人口531人,其中党员15名。全村土地总面积4472亩,耕地面积1703亩(土553亩、田1150亩)。农业种植以玉米、马铃薯、薯为主;养殖业以家禽、家畜为主;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业和外出务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大量劳动力向外输出,人均纯收165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