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社区位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紫荆山南路街道办事处花寨路与南三环交叉口向北100米,花都港湾小区院内。辖区占地1.5平方公里,辖区有居民7800余人,共有7个居民小区,两家公共单位,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两家幼儿园。
截至2010年底,花都社区耕地总面积125.29亩,(其中地104.29亩、田21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甘蔗、蚕桑等作物,拥有林地228亩,,主要种植芒果等作物。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花都社区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社区有0户通自来水,有15户饮用井水,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5户;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
该社区到金塘乡道路为通路;进社区道路为土路面;社区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3公里,全社区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6辆。
全社区建有沼气池农户1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建有小水窖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62亩,有效灌溉率为90%,其中有高稳高产农田地面积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
该社区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社区服务编辑
花都社区率先成立“公共服务社区志愿者”先后组建8支志愿者服务队。为居民群众和外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学就业帮扶、医疗保健指导、家教家政服务、救急排忧解难。同时,各楼宇有“楼栋居民自管会”,住户之间经常开展互敬、互学、互帮、互保、互计、互促的相互服务;一家有难事,大家来相帮。每户一张“睦邻卡”。社区里,居民小区有保安,住户宅楼有值班,社区大门有门卫、街巷宅院有巡逻、重要通道有“探头”、楼宅单元有电子门、关键地段有报警点、社区设立一个警务室。人防、物防、技防并举;在此生活、办事、创业、有序、安全、可靠。
社区工作
花都社区坚持每月一次社区工作者政治、业务学习。成立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有义务巡逻队、义务护绿队、义务宣传队等,社区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率超过85%。社区有文化团体,下辖3支社区文体骨干队伍,包括腰鼓队、兴趣爱好小组、高跷狮子队等,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凝聚社区民心,引导社区群众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为社区本着“管理并举,重在服务”的原则,社区积极拓展服务功能,现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区服务站,开设便民利民的自行车维修、家政服务、家电修理、美发、补鞋等为民服务摊点10个。全年开展志愿者大型活动4次,如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助残日为民服务活动等等。特别重视对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特困户和确有困难的-对象的服务,经常走访他们,尽一切所能为其解决实际困难.每逢重大节日,社区对优抚、特困对象或高龄老人进行上门慰问,全年慰问活动已达2次以上,慰问人数100多人。我们还积极发动全社区居民奉献爱心,互帮互助,在社区内进行结对帮困,帮抚率达100%,通过一系列的优抚帮困活动,让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将服务型社区贯穿于其他各项工作中,使社区居民有口皆碑,充分体现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社区水平,真正实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0104008 | 450000 | -- | 查看 花都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沙隆达社区 |
沙隆达社区成立于2003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城东南路60号,面积0.3平方公里,现有工作人员10名,辖区有居民楼院4个,都为农药厂家属院,总户数1190户,辖区总人口2390人,其中常住人口2068人,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322人。社区的共建单位有:沙隆达农药郑州有限公司、河南省农资仓库、河南省裕华上联销售有限公司、河南亿瑞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二里岗小学、二里岗幼儿园、河南中部药业有限公司。社区带领辖区居民学习并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市民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科普知识等,活动室经常和居民一起开展一系列娱乐活动,如:双升、象棋、跳棋、交谊舞、学习织毛衣等等,使居民在娱乐中交流感情,促进邻里团结、和睦。 截至2010年底,沙隆达社区有农户47户,乡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农业人口总数为112人,劳动力总数5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39人,外出务工人数20人。 沙隆达社区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12人。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至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47户,共计105人,参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 建国前后,沙隆达社区群众以高粱、大豆、谷子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饼、地瓜干面窝窝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白面膜成为人们的主食。一日三餐还有肉,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各种青菜一年四季不断,迎来送往还离不开酒。人们生活讲究营养,鱼、肉、蛋、奶消费日益增加。烟、酒、糖、茶家家必备。每逢婚嫁喜庆,宴席讲究色、香、味、营养价值。宴席档次逐年升级,每席上菜有10个、12个、16个、24个不等。 |
花都社区 |
花都社区位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紫荆山南路街道办事处花寨路与南三环交叉口向北100米,花都港湾小区院内。辖区占地1.5平方公里,辖区有居民7800余人,共有7个居民小区,两家公共单位,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两家幼儿园。 截至2010年底,花都社区耕地总面积125.29亩,(其中地104.29亩、田21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甘蔗、蚕桑等作物,拥有林地228亩,,主要种植芒果等作物。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花都社区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社区有0户通自来水,有15户饮用井水,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5户;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 该社区到金塘乡道路为通路;进社区道路为土路面;社区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3公里,全社区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6辆。 全社区建有沼气池农户1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建有小水窖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62亩,有效灌溉率为90%,其中有高稳高产农田地面积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 该社区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社区服务编辑 花都社区率先成立“公共服务社区志愿者”先后组建8支志愿者服务队。为居民群众和外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学就业帮扶、医疗保健指导、家教家政服务、救急排忧解难。同时,各楼宇有“楼栋居民自管会”,住户之间经常开展互敬、互学、互帮、互保、互计、互促的相互服务;一家有难事,大家来相帮。每户一张“睦邻卡”。社区里,居民小区有保安,住户宅楼有值班,社区大门有门卫、街巷宅院有巡逻、重要通道有“探头”、楼宅单元有电子门、关键地段有报警点、社区设立一个警务室。人防、物防、技防并举;在此生活、办事、创业、有序、安全、可靠。 社区工作 花都社区坚持每月一次社区工作者政治、业务学习。成立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有义务巡逻队、义务护绿队、义务宣传队等,社区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率超过85%。社区有文化团体,下辖3支社区文体骨干队伍,包括腰鼓队、兴趣爱好小组、高跷狮子队等,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凝聚社区民心,引导社区群众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为社区本着“管理并举,重在服务”的原则,社区积极拓展服务功能,现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区服务站,开设便民利民的自行车维修、家政服务、家电修理、美发、补鞋等为民服务摊点10个。全年开展志愿者大型活动4次,如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助残日为民服务活动等等。特别重视对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特困户和确有困难的-对象的服务,经常走访他们,尽一切所能为其解决实际困难.每逢重大节日,社区对优抚、特困对象或高龄老人进行上门慰问,全年慰问活动已达2次以上,慰问人数100多人。我们还积极发动全社区居民奉献爱心,互帮互助,在社区内进行结对帮困,帮抚率达100%,通过一系列的优抚帮困活动,让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将服务型社区贯穿于其他各项工作中,使社区居民有口皆碑,充分体现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社区水平,真正实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