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镇宁县 >> 革利乡 >> 窝寨村

窝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窝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窝寨村简介

  窝寨村位于革利乡东北面,是革利乡的一个边远村,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北与西秀区岩腊乡接壤。全村共有6个自然寨,6个村民组,155户935人,居住着苗、汉两种民族。苗族23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5.24%,现有贫困户106户,贫困人口398人。全村耕地总面积538亩,其中田100亩,旱地438亩。可开发利用山地400亩,年平均气温14.4℃,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左右。
  --人口总数:935人 农业人口:93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4.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所辖村:窝寨组,龙地组,白苗湾组,上院组,大佑洋组,苗院组 生产总值:2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茶叶,核桃 办公所在地:革利乡窝寨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3206 561200 -- 查看 窝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窝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窝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窝寨村

  窝寨村位于革利乡东北面,是革利乡的一个边远村,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北与西秀区岩腊乡接壤。全村共有6个自然寨,6个村民组,155户935人,居住着苗、汉两种民族。苗族23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5.24%,现有贫困户106户,贫困人口398人。全村耕地总面积538亩,其中田100亩,旱地438亩。可开发利用山地400亩,年平均气温14.4℃,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左右。   --人口总数:935人 农业人口:93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4.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所辖村:窝寨组,龙地组,白苗湾组,上院组,大佑洋组,苗院组 生产总值:2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茶叶,核桃 办公所在地:革利乡窝寨组   

窝子田村

  窝子田村位于革利乡西南侧3.5公里处,西面与本寨乡接壤,东连革利村和下院村,全村辖5个自然寨,5个村民组,319户,1547人,居住着汉、苗、布依三种民族。现有耕地1246亩,其中田361亩,地835亩,人均耕地仅0.78亩,可利用荒山草坡500余亩。年平均气温14.5℃,平均海拔14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50元。   --人口总数:1547人 农业人口:1545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河,干丈,窝子田,大寨,孟者 生产总值:3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辣椒 办公所在地:窝子田村窝子田组   --自然条件: 资源:气候,土地   

下院村

  下院村位于革利乡东南面,距乡中心所在地4公里,两面高山突起,岩石耸立,中间自然是一个小坝子,或者说成是山间的小盆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从村寨中心流过,河道两旁便是古朴农家,一排排古老的民间石板房,墙壁的周围挂满了沉甸甸的玉米编子。下院村辖的5个自然寨5个村民组的174户763人口有3个村寨进乎600人均居住在河边,居住的苗、布依等少数民族有56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4.44%。高深的文化距我们还远,纯朴的民风在村寨民族中永不褪色,若有空到家小坐,便可体会到乡亲们超作浓浓的乡音招呼您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48亩,其中水田149亩,旱地599亩,年平均温15℃,平均海拔800米。村民们多年来一直依靠种植水稻、玉米和饲养家畜和家禽养家糊口。如今党的政策好,村民们外出务工和扩大种养殖业,已盖起了小洋楼。   --人口总数:763人 农业人口:758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6.34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下院组,后冲组,上院组,偏坡组 生产总值:3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辣椒 办公所在地:下院下院组   

格帮村

  格帮村位于革利乡西北角,距乡政府中心所在地革利8公里,距县城约45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寨,6个村民组,273户,1510人。全村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5℃,最热月平均温度21℃,年均气温15℃,冬有严寒夏无酷暑。全村少数民族人口109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2.5%,汉族人口41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7.5%,是团结融洽的多民族村寨。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38亩,其中水田290亩,旱地848亩,全村全年生产总值52.7万元,粮食总产量403.5吨,人均占有粮267.2公斤,年人均纯收入349.2元。全村饮水基本解决,养殖业以牛、马、猪、鸡为主;种植主要是玉米、水稻。村内有完小一所,在校生367人,村级卫生室1个,广播器材、远程教育设施各一套,村计生室、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各一间,是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自治村,村里的资源、环境基本能协调发展。   --人口总数:1510人 农业人口:1505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7.4999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格帮一组,格帮二组,格帮三组,格帮四组,开门坡组,平寨组 生产总值:52.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格帮村一组   

岩脚村

  岩脚村位于革利乡东北部,距离乡政府中心所在地8公里,北靠西秀区岩腊乡,东接紫云县猫营镇,是革利乡的一个较为偏远的村,全村辖3个自然寨,3个村民组,129户671人,居住着汉、苗两种民族,少数民族41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2.44%,苗汉通婚,团结和谐,是一个民族和谐团结的村寨。全村现有耕地471亩,其中水田73亩,旱地398亩,可开发荒山荒坡700亩。年均气温14.5℃,日照15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比较滞,是全乡扶贫开发的重点村。   --人口总数:671人 农业人口:670人 非农业人口:1人   --行政区面积:2.3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辣椒 办公所在地:革利乡岩脚村   

六村村

  六村位于革利乡东北角4公里处,东面与紫云县猫营镇接壤,全村辖4个自然寨, 3个村民组,共169户825人,主要居住着汉、苗、布依三种民族,少数民族41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0.4%。现有耕地663亩,其中水田223亩,旱地410亩,年平均气温16℃,日照在1210至1325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40至1310毫米,无霜期297至300天左右。革利至窝寨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较为便利,水资源较为丰富,村寨门前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农田中心一条明如玻璃的小河静静的流淌,田坝的两侧被高大的青山环抱,空气清新、比较适于休闲度假。村内有一所300多学生的完全小学,为全村的科教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人口总数:825人 农业人口:802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6.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6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罗家湾组,白杨坡组 生产总值: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辣椒 办公所在地:六村   

人仁坡村

  人仁坡村位于革利乡东北面,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寨,5个村民组,213户1024人,少数民族84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2.62%,人均吃粮180公斤,现有耕地624亩,其中水田129亩,旱地495亩,山林546亩,可利用林地950亩,荒山草坡150亩,年平均气温14.5℃,日照1210-1325小时左右,降雨量在1395-1410毫米,无霜期297-300天左右。全村所辖面积大部分为土山,森林覆盖率达85%,适于林下养殖和药材种植。   --人口总数:1024人 农业人口:1022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5.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办公所在地:革利乡人仁坡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   

木朗村

  木朗村位于革利乡西北角,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南靠江龙镇茅草村,北与西秀区岩腊乡高寨村交叉连接,属坝子中心村寨坐落于坝子河道两侧,一条小小的河流穿坝而过,又名木朗坝,全村辖3个村民组,82户469人,少数民族仅35人,耕地面积268亩,其中水田125亩,旱地143亩,是全乡最边远最小的行政村。木朗---原名“目朗”即一片开阔地,一眼望不到边的意思,木朗坝是一个两面高山的山间盆地形小坝子,坝子面积1000余亩,其中部分良田属江龙镇、部分属西秀区岩腊乡,部分属革利乡革帮村、破岩村,因木朗村人少,精选些高产良田后,其余送给邻村养家糊口,故木朗村坐落坝中而拥有及少田地。种植业是该村的主要产业,村内现有完小一所,教师8人,在校生200多人,服务于本村、邻坝、邻村的其他乡镇、村的适龄儿童。   --人口总数:469人 农业人口:465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952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 办公所在地:革利乡木朗村   

革利村

  革利村位于镇宁自治县革利乡中部,是革利乡人民政府中心所在地,距镇宁县城 46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271户1382人,少数民族86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2.45%,居住着汉、布依、苗三种民族,有劳动力1020个,外出务工人员300人。村级办公中心地设在革利村,两层村级活动室一栋,农民体育文化健身场所一个。全村现有耕地688亩,其中水田224亩,旱地464亩。山林面积400亩,草坡100亩。农业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苡仁米。全村全年生产总值50万元,人均占有粮食9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8元。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村内25°以上坡地已还林还草,全部绿化,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如今我村一片葱茏。      --人口总数:1382人 农业人口:1380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5.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办公所在地:革利村一组   --所辖村:革利一组、二组、三组、板昌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花生、辣椒 名特产品:茶叶、花生、辣椒   

破岩村

  破岩村位于革利乡西北角,与西秀区岩腊乡接壤,全村3个村民组,116户,525人,居住着汉、苗两种民族。全村耕地面积292亩,其中水田88亩,旱地204亩,有可开发利用荒坡200亩,林地81亩,年平均气温14.4℃,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全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靠种植叶子烟、辣椒增加经济收入,该村目前有一家简易的木材加工厂,村民家中都喂养有猪、牛、马等大小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村内有教学点一个,教师2人,基础设施薄弱,科教、文化、卫生、经济事业等相对比较滞后,热忱欢迎外界广大朋友到我村支教和投资帮扶。   --人口总数:525人 农业人口:522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6.00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所辖村:破岩一组,破岩二组,破岩三组 生产总值: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辣椒 办公所在地:破岩村一组   

板尧村

  板尧村位于革利乡西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寨,5个村民组,273户共计1404人,村内居住着汉、苗两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732人,占全村总人口52.14%。贫困户131户654人,全村现有村级党员活动室1个,计生活动室1个,村共有耕地面积1068亩,其中水田270亩,旱地798亩,,林地50亩,年平均温度14℃,平均海拔1450米,至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930元,吃粮3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950元,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种植稻谷、玉米、葵花、豆类等作物。去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板尧村铺通了村内1300米的水泥硬化道路,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初步显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人口总数:1404人 农业人口:1400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1010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板尧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辣椒 办公所在地:板尧村一组   --自然条件: 资源:石材,大理石   

大岩脚村

  大岩脚村位于革利乡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居住分散,共有5个村民组,143户,660人。其中少数民族40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1.67%,贫困人口150余人,全村现有耕地622亩,其中田124亩,地498亩,可开发利用荒山荒山500亩,年平均气温14.4℃,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无霜期229天左右。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水稻、烟叶、辣椒等农作物生活。   --人口总数:660人 农业人口:657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岩脚组,由西组,平寨,苗闩,岩底 生产总值: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辣椒 办公所在地:大岩脚村大岩脚组   

翁告村

  走在革利的乡间,你不难听到这样一家民歌“难爬不过翁告坡,坡上核桃多又多”,从这句民歌中你自然会知道翁告村肯定坐落在一个山顶上,核桃是这个村的名特产业。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翁告坡却没有这么夸张,到了小河龙井,你的汽车只要拐上九拐,穿过一片枫树林就可以来到翁告坪了,进入村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大的枫树和古老的核桃树,要数第一的是核桃了,公路两旁,每隔三五米便有一颗古老的核桃树挺拔直立,虽然有些年老,却枝繁叶茂,焕发青春活力;说到枫树,最美的时节那就是深秋了,到这里,你定体会到诗人“霜叶红叶二月花”的意境。   翁告村位于革利乡东南侧,是低海拔的高山区,距革利6公里,全村辖1个自然寨,3个村民组,153户591人,居住着苗、汉、布依三种民族,少数民族24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1.29%。现有耕地608亩,其中水田113亩,旱地495亩,已被开发,拟种植核桃园120亩,种植业是我村的主要产业,核桃是我村的特色产业,森林覆盖率高达60%。      --人口总数:591人 农业人口:588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3.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所辖村:翁告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2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翁告村一组   

瓦窑村

  瓦窑村位于革利乡西北面,西面与江龙镇相连,镇宁至革利的通乡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辖3个自然寨,4个村民组,203户,872人,居住着汉、苗两种民族,少数民族21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5.11%,全村现有耕地591亩,其中水田295亩,旱地296亩,现有林地1500亩,荒山荒坡2000亩,年均温14.4℃,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左右。种植业是该村的主要产业,村内有村党员活动室1个,村计生室1个,村卫生室1个。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   --人口总数:872人 农业人口:869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4.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9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岩脚组,瓦窑组,长冲组 生产总值: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辣椒 办公所在地:革利乡瓦窑村瓦窑组   

棉花冲村

  棉花冲村位于革利乡西面,全村辖4个自然寨, 5个村民组,222户1075人,其中少数民族81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5.91%;全村现有耕地681亩,其中田260亩,地421亩,主要经济来源以茶叶培植、粮食种植、肉牛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年平均气温14℃,日照1200-1328小时左右,降雨量在1390-1400毫米,无霜期285-295天左右,森林覆盖率55.4%。 棉花冲村是革利乡西大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是棉花冲村支两委的核心工作目标,一直以来,棉花冲村支支两委 团结协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本村地理位置、依靠地源优势,狠抓科技兴农工作,并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办村级公益事业,使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全村呈现出经济增长、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人口总数:1075人 农业人口:1071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5.3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棉花冲一组,二组,三组,大革窍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辣椒 办公所在地:棉花冲村一组   

怀纳村

  怀纳村位于镇宁自治县革利乡北部,距革利乡人民政府中心所在地2.5公里,距镇宁县城 46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108户423人,少数民族23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4.61%,居住着汉、布依、苗三种民族,有劳动力220个,外出务工人员60人。村级办公中心地设在怀纳组,两层村级活动室一栋,农民体育文化健身场所一个。全村现有耕地298亩,其中水田95亩,旱地203亩。山林面积400亩,草坡100亩。农业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苡仁米。全村全年生产总值50万元,人均占有粮食9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8元。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村内25°以上坡地已还林还草,全部绿化,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如今我村一片葱茏。   --人口总数:423人 农业人口:403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69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苡仁米 名特产品:苡仁米 办公所在地:革利乡怀纳村怀纳组   

革窍村

  革窍村位于革利乡西北角,距离乡中心所在地5.5公里,辖4个自然寨,4个村民组164户779人,居住着苗、汉两种民族,苗族任人口448人,占全村总人口57.51%。全村现有耕地509亩,其中水田155亩,旱地354亩,可开发利用荒山荒坡200亩。年平均气温14.4℃,日照15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405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左右。我村四面环山,门前一个100余亩的小田坝,一条小河灌溉着这个小小的流域,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依靠着这片土地种植养家糊口,经济文化相对滞后,当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村的中青年都外出务工,每年的外出务工收入几十万元,村民的生活已开始向小康迈进。   --人口总数:796人 农业人口:793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1225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办公所在地:革利乡格窍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3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玉米,辣椒   

水牛坝村

  一条弯弯的山路,穿过一片草木葱茏的林间,青山脚下,隐约露出几间屋角,山间流水潺潺地发出滴答的声响,林间的画眉为这美景不停地歌唱,这是何处,告诉你——朋友,这是天然的氧吧,这是寒冬的温泉,这是休闲避暑的天堂,您到过这里吗——水牛坝。 水牛坝村位于革利乡北面,距乡政府中心所在地5公里,革利至安顺公路穿村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全村行政面积8.15平方千米,辖6个自然寨,8个村民组,259户1186人,少数民族436人,现有耕地869亩,其中水田187亩,旱地682亩,林地2585亩,森林覆盖率达80%。荒山草坡1000余亩,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草资源和荒山资源。种植业为我村的主要产业,茶叶、叶子烟、辣椒是我村的特色产业。 水牛坝村是镇宁县境内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平均海拔在1600米以上,水牛坝村的水牛坝组坐落在山巅上,终年云雾缭绕,俗称“专天凤”,该组村民种植的叶子烟无论是颜色、味道、质量、数量在周围的市场上都是大有名气的,一般单价都在每千克40元以上。   茶叶是水牛坝村王占马的特色产业,王占马组均全部是土山,一片黄土覆盖了全部山岭,无论冬夏,山间总弥漫着一层薄雾,在平均气温16.5℃,日照1210-1325小时左右,降雨量在1395-1410毫米,无霜期297-300天左右的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茶树悄悄的生长起来。王占马组拥有几百年的茶历史,早在明代,王占马周氏之先祖买下王占马地盘时均有古生茶树,一直以来我村的茶叶都只是村里的姑娘自己采买作购置针线用,改革开放后,茶逐步形成产业,也成为我村村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每到清明前后,我村茶叶便占据江龙半个市场,工艺最好,汤色最纯,味道最美的王占马茶总是江龙茶市的顶尖高价,当前我村的“占马先峰”也逐步形成品牌,走向国内市场。   近年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村目前已建成新茶园两个,面积600多亩。“占马先峰”的品牌将不断做大做强起来。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怀揣宁静与清逸,不防到我农家小坐,尝尝美味可口的革利土鸡,品品古朴纯真的山泉绿茶,晨闻林间百鸟齐唱,夜听稻中鼓蛙齐鸣,薄雾蒙蒙犹如仙境,杉林青青视若隐居,你难道要远离此番美景吗?——来吧,水牛坝村人民欢迎你。      --人口总数:1186人 农业人口:1180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6.0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6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王占马组,水牛坝组,杨柳树组 生产总值:6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革利乡水牛坝村王占马组   --自然条件: 资源:石材,大理石,土地   


窝寨村特产大全




窝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