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普定县 >> 猴场乡 >> 猛舟村

猛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猛舟村谷歌卫星地图)


猛舟村简介

  猛舟村位于猴场乡以南8公里处,行政村面积3.5平方公里,共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287户1127人,其中:少数民族有386人,占全村总人数34.3%。农村劳动力多半外出,60岁以上年龄人口偏多。全村共有党员14名,年轻党员多数在外务工。现有耕地面积540亩,其中:水田204亩,旱地336亩,人均约占有0.5亩。2010年,农村人均经济纯收入1825元;人均占有粮约355公斤。村卫生室1个,村农家书屋1个,无集体经济收入,属典型的一类贫困村。
  猛舟村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处于普屯坝(云中大草原)南部,有公路直通普屯坝风景区,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一,举办民族民间活动,热闹非凡,有着历史悠久石板房民居,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人口总数:1127人 农业人口:1125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组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猛舟村二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22204 562100 -- 查看 猛舟村谷歌卫星地图

猛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猛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跌牙冲村

  跌牙冲村位于猴场乡以北4公里处,共辖4个村民小组(上后冲组、凉水井组、跌牙冲组、考嘎组),共有137户538人,主要有:汉族、穿青人、苗族,其中:少数民族有28人。农村劳动力多半外出,60岁以上年龄人口偏多。全村共有党员6名,年轻人多数在外务工。现有耕地面积216亩,人均约占有0.4亩。2010年,农村人均经济纯收入1650元;人均占有粮约255公斤。村农家书屋1个,无集体经济收入,属典型的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538人 农业人口:83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后冲组,凉水井组,跌牙冲组,考嘎组 生产总值:9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跌牙冲村跌牙冲组   

猛舟村

  猛舟村位于猴场乡以南8公里处,行政村面积3.5平方公里,共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287户1127人,其中:少数民族有386人,占全村总人数34.3%。农村劳动力多半外出,60岁以上年龄人口偏多。全村共有党员14名,年轻党员多数在外务工。现有耕地面积540亩,其中:水田204亩,旱地336亩,人均约占有0.5亩。2010年,农村人均经济纯收入1825元;人均占有粮约355公斤。村卫生室1个,村农家书屋1个,无集体经济收入,属典型的一类贫困村。   猛舟村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处于普屯坝(云中大草原)南部,有公路直通普屯坝风景区,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一,举办民族民间活动,热闹非凡,有着历史悠久石板房民居,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人口总数:1127人 农业人口:1125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组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猛舟村二组   

猛架村

  猛架村隶属于普定县猴场乡,地处普定东北部,坐落于美丽的引子渡湖畔,距猴场乡政府驻地13.5公里,普定县城43公里,安顺市区29公里,全村坐落于平均海拔1100米河谷地带,依山伴水,美丽的三岔河自西向东贯穿而过,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色宜人,风光秀丽,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交通便利,猴场—猫洞公路穿村而过,通讯便捷,移动、联通、电信宽带均已开通。村内田连阡陌,土地肥沃,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猴场乡重要产粮村之一。全村面积5.8平方公里,有水田1050亩,旱地650亩,全村总人口358户1580人,其中仡佬族人口850人,占总人口的55%、是猴场乡唯一的仡佬族聚居村。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利用国家的危房改造、一事一议等强农惠农政策项目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主要以劳务输出和第三产业增加收入,现阶段通过土地流转培育发展起以大户带动小户的农业发展创新模式,村民收入成倍翻番。   该村建有完小一座,党员活动室240平方米,卫生室60平方米,农家书屋4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科技兴农,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如今的猛架村,社会祥和,百姓安乐,百业兴旺。展望未来,村支两委在党的-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继续抓好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化建设工作,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工程,更加关注民生,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探索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特色农业产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猛架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人口总数:1580人 农业人口:1577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新村、来刀、汤奶 生产总值:328.6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优质稻米 煤矿 铁矿 办公所在地:猛架村新村   --自然条件:全村坐落于平均海拔1100米河谷地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色宜人,风光秀丽 资源:煤   

格道冲村

  格道冲村地处普定县东北部边远山区,距普定县城38公里,位于猴场乡西六公里处。全村下辖7个村民组,384户1428人,现有耕地面积1050亩,其中水田20亩,旱地1030亩,人均占有0.7亩。属于传统农业型经济,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人民忠厚,勤劳苦作,民风淳朴。   全村现有党员32名,其中:60岁以上的有7名,35岁—60岁的有22名,35岁以下的有3名;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名,高中5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26名;现村有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党员活动开展正常。   村支两委建立健全各种工作机制,注重抓好自身建设,不但内强了素质,还外塑了形象。领导班子团结,管理科学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针对村情,采取“项目推动为主,农户自筹为辅”的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倾力改善基础设施,着力整治村容村貌。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逐步利用科学种植养殖,经济有所提高,生活得到改善。      --人口总数:1590人 农业人口:1586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办公所在地:格道村四组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核桃   

大地村

  大地村位于猴场乡东北11公里处,辖3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大地组,毛稗田组,烂泥寨组,马家冲组,补挡冲组,青山组,下查组,哈麻冲组),共有482户1930人,农业人口1915人,非农人口15人。主要有汉族、苗族、白族、蒙古族。其中:少数民族有35人,占全村总人口1.8%,有耕地面积1116亩,其中:水田246亩,旱地870亩,人均占有0.7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1.8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890元;粮食总产量760吨,人均占有粮261公斤。全村面积6.3平方公里。      --人口总数:1930人 农业人口:1915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8.0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蒙古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地组,毛稗田组,烂泥寨组,马家冲组,补挡冲组,青山组,下查 生产总值:961.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马铃薯,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猴场乡大地村大地组   --自然条件: 资源:煤炭,硅矿,铁矿,风力   

漏寨村

  漏寨村隶属于普定县猴场乡,地处普定北部,据普定县城38公里,交通便利,村内森林茂盛,森林覆盖率58.4%;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1200亩。全村人口1649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占48.2%,是一个苗族风情浓郁的民族村寨。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发展起了大葱特色种植,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全村现有党员26名,其中,35岁以下4名,35岁—60岁12名,60岁以上10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0名,高中文化程度4名,大专文化程度2名;女党员5名。建有党员活动室294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5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种植产业,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2044人 农业人口:2011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中勇,洋哈,漏寨,补彩,新寨,坡上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林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核桃,小红蒜 办公所在地:漏寨村中勇组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480米,无霜期268天 资源:林木,煤,重晶石,硫铁矿,石灰岩   

水落洞村

  水落洞村位于猴场乡北部,距普定县城41km,距猴场乡政府驻地8km。全村辖6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是猴场乡10个贫困村之一,全村总面积9平方千米,总人口1623人,党员15名。村内有汉族、苗族和穿青人等多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以上,村内有一条上至西北,下至大地村的通村公路。村内主要矿产有煤、硅、石灰石等。村内具有村级完小,学生225人,教师8名具备实施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能力。村内具有一座村级医务室,医护人员2人,具备诊治常见病能力。   近年来,水落洞村在乡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村两委按照产业发展方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了水落洞村小学教学楼重建工程和226户危房改造,完成了水落洞和水落洞河道的清理,其中治理河道1.5km,解决困难农户537人的农村低保,村两委仅仅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锐意进取,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抗旱保苗期间获得“普定县粮食高产示范样板村”称号,2011年7月荣获普定县委“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目前被授予“信用村”光荣称号。   跨入“十二五”,水落洞村两委又以“创和谐、促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主旋律,以农业资源的开发委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发挥“一事一议”精神,快速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精诚团结,以崭新的风姿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新的胜利。      --人口总数:1623人 农业人口:1616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提升理念、加快发展、促进和谐   --所辖村:田坝组、半坡组、上岩角组、下岩角组、上冲组、下冲组 生产总值:3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水稻、玉米 办公所在地:半坡组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21.5摄氏度,适宜避暑。 资源:煤炭、硅矿   

小谷毛村

  小谷毛村位于猴场乡以东10公里处,辖1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小谷毛组,偏石板组,顾家冲组,王家包组,上王地组,下王地组,上熊寨组,下熊寨组),共有548户2025人,其中:少数民族有27人,占全村总人口1.3%)。有耕地面积1275亩,其中:水田240亩,旱地1035亩,人均占有0.9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68.3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2400元;粮食总产量576吨,人均占有粮137公斤。   小谷毛村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蒲顺煤矿、风力发电站正在规划建设之中,村内组组通公路,路况良好。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人口总数:2025人 农业人口:1963人 非农业人口:62人   --行政区面积: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7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谷毛组,偏石板组,顾家冲组,王家包组,上王地组,下王地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玉米,水稻,马铃薯 名特产品:核桃,玉米,水稻,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小谷毛村顾家冲组   

猴场村

  猴场村地处普定县东北部边远山区,距普定县城40公里,位于猴场乡政府所在地,安顺至织金猫场公路穿境而过。   全村下辖6个村民组, 324户1361人(其中:少数民族10户32人),现有劳动力705人(其中:男405人,女300人),外出务工320人。现有耕地面积764亩,水田面积50亩,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退耕还林950亩,森林覆盖率61.8%。全村地形呈梯级状,海拔1200—16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无霜期290天。村境与普屯坝—云中大草原咫尺相望。人民忠厚,勤劳苦作,民风淳朴,可开发乡村生态旅游。   全村现有党员35名,其中:30岁以下的有6名,30—40岁的有17名,40—60岁的有10名,60岁以上的有2名;高中以上文化的有11名,初中文化的有20名,小学文化的有4名;现有村干部4名,平均年龄37岁,其中:大专文化2名,初中文化2名。现有村级党员活动室200平方米。   近年来,猴场村村支两委针对村情,采取“项目推动为主,农户自筹为辅”的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倾力改善基础设施,着力整治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当前,紧紧抓住青岛对口帮扶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人口总数:1398人 农业人口:1334人 非农业人口:64人   --行政区面积: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 发展口号: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所辖村:街上组,倒开组,阴河洞组,倒挂冲组,犁口坡组,望场坡组 生产总值:3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核桃 办公所在地:猴场乡猴场村街上组   --自然条件:森林覆盖率61.8%,全村地形呈梯级状,海拔1200—16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无霜期290天   

沙子坡村

  沙子坡村隶属于普定县猴场乡东北部,据普定县城46公里,据猴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6公里,猴猫公路贯穿全村境内,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2310亩,其中水田210亩。森林面积1779亩,退耕还林面积1034亩,种植核桃400亩。喀斯特地貌突出,山高林密,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及硫铁矿资源。全村辖十个村民组(大谷毛组,白岩脚,来抠寨,田坝,大房,冲头,坝道,岔口洞,沙子坡,碓窝箐),总户数559户,总人口2229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519人,占总人口的23%。水资源相对丰富,无霜天300天左右,平均海拔1400米,气候适宜,拥有完小一所,远程教育站点一个,约160平方米的办公楼。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发展起了高粱、核桃等特色种植,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全村现有党员23名,其中,35岁以下8名,35岁—60岁7名,60岁以上8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9名,高中文化程度2名,大专文化程度2名;女党员2名。建有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      --人口总数:2229人 农业人口:222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谷毛组,白岩脚,来抠寨,田坝,大房,冲头,坝道,岔口洞,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高粱,核桃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高粱,核桃 办公所在地:沙子坡村岔口洞组   --自然条件:无霜天300天左右,平均海拔1400米,气候适宜 资源:煤矿,硫铁矿   

仙马村

  仙马村位于普定县东北部,距县城44公里,村距猴场乡政府驻地3公里,属于一类贫困村,位置处于猴场乡中部腹地。全村共有386户,人口1498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88%,汉族占总人口的0.0586%,党员11名,耕地1000亩,荒山植树造林974亩,退耕还林815亩,退耕的封山育林36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18%,草坡面积10000亩,近年来,我村坚持走“旅游强村,富民强村、民族民间文化强村”的发展之路,全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根据中央、省、市、县、乡的危改文件精神,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全村80户新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平房,这是和党的关怀离不开的。实践证明,没有0,就没有今天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就没有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仙马村村级集体经济水苔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川乌专业合作社正在筹建中。2007年至2009年度仙马村被普定县授予“文明村寨”荣誉称号,2010年7月被普定县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1年6月28日被普定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1年7月1日被安顺市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旅游业、养殖业、种植业正在发展当中,8000余亩的普屯坝“云中大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和普屯坝风力发电站正在十二五规划中,民族民间文化和四声部合唱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一、加强管理,激活队伍   一个地方的发展成败,关键取决于骨干队伍的带动。仙马村这些年在抓班子、带队伍上下足了功夫,挖掘了队伍的潜力,带出了队伍的活力,形成了队伍的合力,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   一是抓带头。村班子4个成员,2个委员,既有年富力强的老同志,也有充满朝气的70后年轻人,一班人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干出了热情,干出了闯劲。村支部书记仍然处处注意个人带头,既是总指挥,又是战斗员。村计生专干既是乡计生办工作人员又是村计生包村干部,克服家庭困难,科学处理公私关系,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和中心工作。村委主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村委委员和小组长时常提供的建议和意见对村支两委的提高得到了很好的帮助,工作是无形的命令,村干部的带头对推进村级经济工作发挥了“刚柔并进”的作用,逐步改进农民群众“望天落雨”的陈旧观念。   二是抓制度。制度是刚性管理力量。这些年,村里建立健全了会议考勤、坐班值日、民主理财小组、党员评议、目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实现了制度管人。制度管理有效地增强了工作推动力和执行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水平,管出了效益和形象,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民主意识得到极大强化。   三是抓考评。重点落实两个层次的考评问责。第一是干部考评问责。仙马村地域广阔,安全监管责任较重,村里采取村干部联系组长,组长联系群众,党员包片的管理模式,并实行绩效挂钩。出现失误,严格问责追究。经过群众评议,还要接受组织处理。第二是党员考评问责。党员切实履行权责对等的义务。有行为能力的党员,年初要依岗承诺,年中、年底组织两次述职测评。履责不达标者,责令限期整改。两次排名落后者,提请乡党委警示教育,问题严重者,进行组织处理。考评问责,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压力和动力。   二、历史悠久,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   仙马村虽然由于历史、自然因素造成农民生活水平低,但也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民族自然风情旅游开发前景广阔,辽阔的普屯坝天然草场,面积达8000多亩,是贵州省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大草场,吸引着市内外的游客和文艺界人士。仙马村农民合唱团远近闻名,他们的四声部合唱,成为市、县、乡、村各项演出的主角,《欢迎你到仙马来》、《新安顺 古夜郎》、《心中的黄果树》等歌曲唱响县内外,曾与安顺市黄果树艺术团多次同台演出。仙马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开始有人信仰基督教,仙马教堂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4)。大花苗的服饰,蕴涵了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被研究少数民族的专家学者以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村党支部的三项重大举措。   1.注重能人培养。能人带动是仙马村凝聚力量、发展是有效手段。为此,在上级领导多方寻求资金18万元帮助和村支两委的精心组织及其村民的配合下,2004年至2005年仙马村丫口田至普屯坝的入组公路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打破了村民说普屯坝入组公路百年难修通尴尬的局面。把能人培养成党员,29岁的杨凯同志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他有一身过硬的维修技术,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数码机、电磁炉、电饭煲、电脑、洗衣机等,谁家的电视机、电磁炉坏了,他就主动热心去维修,2009年,经过村党支部严格审查和考核,他光荣入党。这两年来,他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一方面主动带领群众致富;一方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一方面积极寻求自己的发展事业。真正起到了一名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提供优质服务。是优化服务仙马村发展的关键环节。2002年以来,仙马村把“农民合唱团”的理念强力融入“旅游强村、富民强村、民族民间文化强村”的急事、难事作为支部的头等大事来抓,做到出现一起,解决一起,让群众无忧无虑一心一意奔小康。有人说:“如果没有村支部为我们“农民合唱团”保驾护航,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成就!”。   仙马村农民合唱团成立于2002年,因此而名扬中外,仙马村因此而获许多项目资金的扶持。   2003年10月28日,参加普定举办的“黔冠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颁奖晚会,起和谐的歌声,深受专家赞许。   2004年8月16日,参加“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开幕式。   2005年7月15日,参加贵州省举办的首届“黄果树”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荣获优秀奖。   2006年8月,参加第四届合唱比赛,获合唱混声组银奖。   2007年12月28日,参加市举办的2008年迎新晚会。   2008年9月,参加“中天城投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获市、县第二名。   2009年4月,被0普定县委宣传部、普定县文体广局授予“2008年全县群众文化先进团体”荣誉称号。   2011年1月26日至28日,到县、市参加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得到了市音乐专家的好评。   3.搭建民族民间文化平台。为推动仙马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仙马村党支部积极搭建民族民间文化发展的平台。仙马村苗族文化技艺精湛,苗族服装展示包括:挑花、刺绣、蜡染、织锦、银饰等等;竞技类包括:射弩、摔跤、斗牛、斗羊、斗雀等,民族乐器—如泣如诉的口弦(“阿江”)为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统筹规划,打造文明新村   仙马村要借助现阶段发展的同时,抢抓“旅游强村、富民强村、民族民间文化强村”这三个战略部署来运转,坚持两手抓、两不误。   1.完善基础设施。仙马村党支部抢抓机遇,多方寻求资金援助,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一是公共设施逐步健全。道路方面:①投资18万元由丫口田至普屯坝5.86公里的入组公路2005年已竣工;②2009年8月8日,上级部门投资54万(茅路20万,硬化路34万)由丫口寨至仙马塘的入组公路正在施工进行中;③在乡党委政府扶贫办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投资13.5万元由牛鼻洞至加担湾入组公路2011年1月6日施工,2011年5月7日验收竣工,扶贫部门投资92万元加担湾环境移民搬迁已规划好正在实施中。水利方面:6个自然村寨几乎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高标准的仙马村普屯坝“云中大草原”旅游业和仙马村村级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场所正在项目申报中,二是私用生活资料不断健全。有线电视、摩托车、程控电话和住宅楼房户占有率达到了90%;拥有手机的群众率达50%以上;电脑、太阳能热水器已逐步进入农户家庭,群众生活基本上达到自给自足。   2.丰富文明健康创建。为淳化村风民风,切实发挥“以点带面”的优势,村支部在全村举行“优秀0员”, “致富能手”、“文明家庭户”、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激发了全村人民积极向上的热情,农家书屋、民族民间文化的展演、文艺活动等功能溶于一体,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千淘万锤寻金山,草原云中吹尽黄金来。高山绿水轮子转,碧草芬芳四季晴。古老而年轻的仙马村村支两委一班人,正以扎实、稳健的步子,带领渴望发展的村民迈步向前。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仙马村支两委的努力下,借助现阶段扶贫发展的机遇,我们仙马村将要以一个崭新的步伐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显现出新的活力,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品牌!      --人口总数:1498人 农业人口:1472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办公所在地:仙马村丫口寨组   --所辖村:下老鼠,加担湾,岩头寨,丫口寨,普屯坝,马桑寨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烤烟,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核桃,玉米,马铃薯   

杨家寨村

  杨家寨村隶属于普定县猴场乡,位于猴场乡南部,距猴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村耕地面积550亩,其中水田340亩,旱地210亩,人均占有0.98亩。全村辖三个村民组,总户数137户,总人口513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480人,占总人口的93.5% 。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全村现有党员11名,其中,35岁以下4名,35岁—60岁3名,60岁以上4名;初中文化程度7名;女党员1名。建有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      --人口总数:513人 农业人口:480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1.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加速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渔业 名特产品:水稻,桔 办公所在地:杨家寨村二组   --自然条件: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 资源:水   

猛正村

  猛正村位于普定县北部山区猴场乡东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县城47公里,与普定坝“云中草原”接壤,全村地貌为山区盆地状,海拔1400-1500之间,无霜期325天,水资源丰富。农作物种植有玉米、水稻、洋溢和多种原生态水果等。全村99%的人口为少数民族,古老的苗族民间原生态文化,在山清水秀的山乡传承,历史悠久的苗族民间刺绣、蜡染工艺,浓厚的苗族跳花、跳场、游方、相月亮、芦笙舞蹈、对歌,特别是穿在身上的苗族盛装,被国内专家赞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全村由一个大自然村组成,4个村民小组(一、二、三、四组),共有130户628人,全部属于少数民族—苗族。农村劳动力多半外出,60岁以上年龄人口偏多。全村共有党员15名,村支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地6000余亩,现有耕地面积600亩,人均约占有0.9亩。2010年,农村人均经济纯收入1825元;人均占有粮约355公斤。森林覆盖面积38%以上,全年空气新鲜山村呈现在森林之中,主要养殖的是牛、马、猪,草资源丰富,养殖方式逐步从传统转向技术和科技,由家庭式转为大规模的养殖场。   村入村公路也建设好,入户路、网络在建设之中。有村办公楼一栋(200M2),村卫生室1个和医务人员1人,村农家书屋1个,图书5000千册,远程教育播放点一个,长期以来都组织村民、党员收看,在本村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科学的种养殖业,村民的科技知识都是在远程教育室中获取的。      --人口总数:628人 农业人口:625人 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提升理念、加快发展、创造和谐新农村   --所辖村:一、二、三、四组 生产总值:19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原生态水果,土肉狗,土鸡、蛋,苗族刺绣、蜡染品 办公所在地:本村   --自然条件:全村地貌为山区盆地状,海拔1400-1500之间,无霜期325天,水资源丰富 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杉树冲村

  杉树冲村位于猴场乡—猴场乡政府南面五公里处,总面积4.78平方公里,其中:旱地60.8公顷、水田2.2亩、灌木林169公顷、基地林526亩(杉木)、退耕322亩、荒山227亩。全村有四个村民组,105户4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人,汉族、青族居多,土地贫瘠,水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其中疙瘩冲尚无通组公路,修建房屋材料无法运进,有26户常年整户外出务工度日。   跨入“十二五”,村支两委以“创和谐,促发展”,恳请上级领导关照给予项目帮扶,力争早日落实 “修通疙瘩冲的入组公路”和“从格档国提灌的人畜饮水工程”,大力发展核桃、冰脆李、药材种植,二元母猪、野鸡及黑山羊养殖等,让村民安居乐业、勤劳致富。      --人口总数:407人 农业人口:403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4.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青族 发展口号:转变理念、加快转型、快速发展   --所辖村:四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4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冰脆李、药材种植,二元母猪、野鸡及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本村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老甲寨村

  老甲寨村隶属于普定县猴场乡,地处普定北部,据普定县城37公里,位于猴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以西6公里处,交通便利,村内森林茂盛;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2404亩,其中水田813亩,旱地1591亩。全村总户数278户,共有六个村民组,总人口1080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13人,占全村人口1%。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发展起了科技种养植,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   全村现有党员21名,其中,35岁以下5名,35岁—60岁13名,60岁以上3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6名,高中文化程度2名,大专文化程度3名;女党员4名。建有党员活动室60平方米,开展党员活动较正常,通过党员培养,党建搭台,经济文化唱戏,党员双带能力有较大提升,有5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正带领广大农户大兴种养植产业,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人口总数:1969人 农业人口:1958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2.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9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苗族 发展口号:加速发展,加快转型   --所辖村:鸡场组,猛打组,上来路组,下来路组,上马路组,下马路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核桃,玉米,水稻 办公所在地:老甲寨村上马路组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 资源:煤炭   

后冲村

  后冲村位于普定县北部,距县城40km,紧邻猴场乡政府驻地。全村共有5个小组,212户768人,党员18人,村干部3人。总面积4.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73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420元,人均吃粮310千克,是安顺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之一。   近年来,村两委以“三有三能”为工作载体(即村干部具备“三有”:有文化水平、有发展意识、有奉献精神;党员、村民组长具备“三能”:能发展经济、能示范带动、能引导群众),着力改善基础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倾力整治村容村貌,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现全村已规范种植烤烟200亩,台湾“翠冠梨”250亩,核桃250亩,农户增收创收渠道不断拓宽,村支部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村支部书记龙大伦被县委评委“十佳村支部书记”。   村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5%,有奇形异状的石林石笋,有历史悠久的古树,民风淳朴,环境优美,适宜开发乡村旅游。   后冲的每一座石林,没有刻意的去追求自己是什么像什么,他不重品相,不随波逐流,他重情重义。在长满石林的后冲村,你眼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都离不开石。民以石为生,从旧时器时代的石斧、石刀、石镰、石锄到眼前的小石子铺路,大石头砌墙,薄石块当瓦;石缝里,石窝中长出的那些不知名的树,葱葱茏茏,一棵一棵蓬勃向上,一篷一篷茂如小伞,枝枝蔓蔓酷似石的筋脉。      --人口总数:768人 农业人口:763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转变旧观念、打造新后冲   --所辖村:青岩组、上干河、后冲组、石丫口组、牛角坡组 生产总值:262.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 名特产品:台湾“翠冠梨”、核桃、烤烟 办公所在地:牛角坡组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煤冲村

  煤冲村地处普定县东北部边远山区,距普定县城40公里,地理落差大。山地面积1251亩,水田面积495亩,荒山(含林地)4680亩,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全村下辖11个村民组(煤冲,中坝,下块瓦,大来项,上块瓦,后麻窝,上磅坝,下磅坝,草子冲,包包组,老屋基), 20个自然村寨704户2786人。   全村现有党员17名,其中:35岁以下4名,35岁—60岁有8名,60岁以上的有5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3名,高中1名,大专以上文化的有3名。新建有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党员活动开展正常。   村支两委建立健全各种工作机制,注重抓好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领导班子团结,管理科学民主。近几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科技兴农,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推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人口总数:2768人 农业人口:276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4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仡佬族 资源:煤,硅,林木   --所辖村:煤冲,中坝,下块瓦,大来项,上块瓦,后麻窝,上磅坝,下磅坝,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烤烟,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煤冲村煤冲组   


猛舟村特产大全




猛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