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莲乡位于湄潭县南部,乌江北岸,距县城约63公里。东与余庆隔江 石莲乡
相望,南与-接壤,西靠茅坪,北临抄乐。地势狭长,东西相距约15公里,总面积为205多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200多公顷,系湄潭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全乡辖6个行政村,66个村民组,2.82万人。 该乡其下有九坝、新华、黄连、解乐几个集市,每逢赶场天、人流络绎不绝。
自然资源
石莲集镇坐落在方圆两公里的一片莲花形石山上,石莲河清澈透底,环绕集镇缓缓注入乌江,岸边拔地而起的白岩与湄潭老八景之一的“石莲双阁”隔岸相映,堪称风景一绝。乌江岸边的刀刃岩绵延数公里,恰似一幅长长的画廊,崖中央悬挂一条长长的马尾水,直注崖底小河。 该乡矿产资源丰富,沸石、汞、重晶石、高岭土等矿储量极大,特别的正在开采的沸石矿,世界稀有,储量大,探明储量可开采50年。 该乡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石莲地处观山坪、望乡台与乌江之间,整个地势呈阶梯状,最高海拔1108米,最低海拔460米,适应各类作物的生长。
交通状况
该乡地处瓮、余、湄三县交界处,黄瓮公路横贯南北,乡村公路星罗棋布,构皮滩电站建成后,库区水位离黄瓮公路两公里,航运码头已于2011年1月1日在沿江村细沙动工,真可谓水陆交错,四通八达。
经济发展
该乡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洋芋等粮食作物。盛产烤烟、油菜、花生、茶叶、辣椒、魔芋、甘蔗、橙柚、柑橘、猕猴桃、梨、李、柿、板栗、药材等经济作物,特别是优质苦丁茶,已形成规模,将是新型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10527万元,财政收入10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35元,其中烤烟生产完成500余万斤,二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推进了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石莲乡到处是绿色,充满着希望。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抢渡乌江,一把“七星刀”革命故事发生在这里。建国后,广大人民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胜利,正沿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事业机构
(一)农业服务中心职责任务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林业、水土保持、畜牧业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参与制定和实施乡镇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协助做好基本农田和农业环境保护。 搞好农技、果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及农业技术及信息系列化服务;搞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完成县上实施的重大科技推广任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指导村社农技推广组织、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受上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管理本行政区内水资源、水工作。负责农用机具及设施的使用、管理、生产、维修、改造、供应,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负责实施各项畜禽防疫规范、措施;推广畜禽良种、优质饲料、饲草、饲养管理等科学技术;完成县上实施的重大科技推广任务;开展技术培训;围绕畜牧业生产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及技术服务;协助乡镇政府搞好畜牧业发展规划,负责辖区内畜牧业调查统计工作。 (二)农村建设服务站职责任务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村镇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编制村镇建设规划。负责镇容村貌、集镇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及维护,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场镇环境卫生管理及集镇、中心村、农民示范新村的设计和建设管理。负责建筑、建材行业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咨询工作;办理农村村民建房的审核报批和辖区内土地使用、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工作;负责调解土地、房产权属纠纷。做好本辖区村镇建设统计报表、档案管理等工作。 (三)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职责任务和业务范围 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巩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协助党委、政府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指导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文化经济,协助文体广行政部门管理文化市场;协助文物保护部门搞好辖区内文物保护工作。转播各级台站的广播电视节目,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组织、培训村社业余线路维护人员和业余通讯员。做好辖区内文化广播电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站职责任务和业务范围 配合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开展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及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科技宣传;协助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及时、准确地掌握人口变动情况,负责搞好孕情、环情普查。开展安环、取环、人流手术及生殖保健服务工作,指导育龄夫妇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按时编报本乡镇避孕药具需求计划,切实做好避孕药具的领取、发放管理和效果监测。负责村级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参与乡镇人口学校的教学工作。
优惠政策
第一条,到石莲乡投资开发下列项目,自生产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农业特产税和一切管理费用。缴纳的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建税,由财政部门全额返还。1、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2、开发高科技技术转让、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出口创汇产品项目。 第二条,对投资开发“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利用及环境保护项目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一切管理费用。缴纳的其他地方税由财政全额返还。 第三条,投资兴办通讯、电力、供水、旅游等基础设施项目的,2年内企业所得税减征50%,缴纳的营业税3年内每年由财政返还30%。 第四条,承包、租赁、兼并亏损企业,可在所得税前抵补亏损,承包、租赁、兼并停产企业,可按新办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在县城新区购房、建房从事经营活动得单位和个人,单位投资300万元以上,个人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交纳的房产税,由财政全额返还。 第六条,凡在石莲乡置业经商,愿意落户的,免费办理其本人及家属子女城镇常住户口,其子女入学、入托、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本县居民待遇。 第七条,购买“四荒”(荒山、荒坡、荒水、荒滩)资源兴办农业开发项目,从取得收入的当年起,免征农业特产税3年。 第八条,收购国有企业全部产权的,价格可以优惠10-30%,其中属于停产企业的,3年内由财政部门将所收地方税部分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支持该企业。安置被收购企业职工人数50%以上(含50%)的,自办理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所交纳的地方税部分由财政纳入预算,用于支持改企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205平方公里 | 520328203 | 564100 | -- | 查看 石莲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沿江村 | ·湄潭县旅游·湄潭县特产·湄潭县十大特产·湄潭县十景·湄潭县 | 0 |
---- |
查看 沿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
解乐村 | ·湄潭县旅游·湄潭县特产·湄潭县十大特产·湄潭县十景·湄潭县 | 0 |
---- |
查看 解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
九坝村 | ·湄潭县旅游·湄潭县特产·湄潭县十大特产·湄潭县十景·湄潭县 | 0 |
---- |
查看 九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黄莲村 | ·湄潭县旅游·湄潭县特产·湄潭县十大特产·湄潭县十景·湄潭县 | 0 |
---- |
查看 黄莲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黎明村 | ·湄潭县旅游·湄潭县特产·湄潭县十大特产·湄潭县十景·湄潭县 | 0 |
---- |
查看 黎明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华村 | ·湄潭县旅游·湄潭县特产·湄潭县十大特产·湄潭县十景·湄潭县 | 0 |
---- |
查看 新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湄江镇 |
湄江镇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距历史名城遵义市约74公里,地处境326国道与204省道交汇处,是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地,为湄潭县城所在地。东邻凤冈县、余庆县,西邻遵义县、绥阳县,南邻-县,北邻正安县。全镇总面积98多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2003年末人口7万人。 城镇文化 湄江镇文化底蕴厚重。有丰富的长征文化、浙大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和地方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漫画之乡”。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文庙、湄江万寿宫及天主堂红军标语。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素以“小江南”著称。风景名胜琴洲、宝石坛、西来庵历史悠久;龙泉山森林公园、茶乡鱼乐园、核桃坝生态茶园各具特色。 城镇发展 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具有很大优势。湄江镇是黔北著名的“鱼米之乡”和“茶乡”。粮食、茶叶所占比重大。全省唯一的茶叶科学研究所位于湄江镇境内。全国著名茶叶专业村“核桃坝村”拥有优质茶园5000余亩,主要产品老茶农牌“核伦春茶”闻名国内外。电力资源充裕,有110kv变电站一座,高、低线路辐射全镇,有富余电量1.2亿度。乡镇企业较为发达。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6家。涉及机械、食品加工、化工、医药、农副产品等产业。 西部大开发以来,湄江镇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自愿、平等、互利、互效”为前提,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为基础,以真诚合作、相互支持为准则,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目标,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系,制定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
永兴镇 |
永兴镇位于湄潭县东部,湄江河上游,326国道横穿境内,全 永兴茶海公园 镇辖区13个村2个居委会,镇内有流河渡、永兴两个集镇,建镇历史悠久,商贸云集,文化底蕴丰富,素有黔北重镇的美称,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非农业人口1万人,全镇地方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12978万元, 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8267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23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94元,镇0所在地位于县城西部,距离湄潭县城、凤岗县城均20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2000余人。 永兴场,昔名马桑坪,明万历二年(1574年)七月二十二日开市更名兴场,时为"万商幅凑,百货云集,黔省一大市镇也"。集镇一街八巷,呈 柳叶状。街道两旁遮檐长伸,街中两米宽的石板路为骆马道。朝南的下街逢雨而成洼地,三五天不能下脚行走。为行走方便,街道两边各置十 永兴茶海公园 二步石墩形成"二十四步干跳墩."上街龙泉堡属典形的插花地,有"一脚踏三县"之说,即西南为湄潭,东南为施秉,西北为石阡各辖.由于当时特殊的地理条件组成的集镇,形成各地行商的理想"金三角集市商贸的繁荣应该与此分不开。 近年来,永兴镇在县委、0的-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规划为龙头,道路为框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事业的发展,全镇新建城镇商住房90000平方米,改造硬化乡村公路80公里,改造修建村级公路90公里,已建办公楼7栋,面积3000平方米.镇域自来水普及90%以上,用电普及达100%,闭路电视、通讯覆盖普及达80%,城镇硬化达到95%,绿化覆盖达40%,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有办公楼,电话、电视。 永兴镇文化底蕴丰富,辖区内有中学3间,完小5间村级小学10间,幼儿园5间,在校学生9300人,在职教师职工423人,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乡镇。 永兴镇党委、0按照县委、0提出的"依托县城,辐射周边,发展城镇、服务农业、活跃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安排今年各项工作,推进城镇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出夯实一个基础(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四大产业(以茶叶产业、茅贡产米业、畜牧产业、烤烟产业);促进三个带动(城镇建设和管理带动 二、三产业);以农产品为加工带动经济发展,搞好四个保障(抓基层组织建设,保障经济建设,抓干部作风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抓好环境建设,保障发展后劲,抓精神文明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的工作思路,抓住机遇,把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永兴镇党委、0多元化筹集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和市场设施,生产设施和公路设施,努力打造商贸小城镇,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该镇现在三年内全面建设完成"三纵四横"道路框架中剩下的"一纵一横"并新建蛋禽市场、生猪定点屠宰市场、辣椒市场,粮食市场 、畜牧市场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正在规划和修建停车场,小百货商品贸易中心和垃圾处理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卫等市政设施,使城镇环境得到充分改善,增强城镇吸引力和辅助力,同时改造完成了街道的路灯98盏,并加强管理,确保亮化达99%以上,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 永兴镇党委、0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指导思想推行建管并举,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专门机构,明确专人常抓常管,明确职责,把环卫工作作为城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镇共有环卫车1辆,垃圾清理车5辆,垃圾中转池1个,垃圾处理场1个,环卫工作人员7人,加大了环卫工作(人力 物力)的投入力度,确保了人居生活环境舒适亮丽,同时广泛动员街道群众积极参与城管工作,协调各方力量,达到了综合治理的目的,大力整治镇容镇貌,以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已彻底取缔了占道经营和撑杆达蓬,努力改善人居环境,重塑黔北重镇雄风,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
复兴镇 |
贵州省湄潭县复兴镇位于贵州省湄潭县城的北面,距离湄潭县城约34公里途经永兴。距永兴约14公里,复兴镇上地肥沃,环境优美。该镇现辖11个行政村86个村民组,总人口3.7万人,9660余户人家,镇域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7万亩。在耕地面积中,退耕还林面积4128亩,其中茶叶915亩,荒山3213亩。有贯穿复兴的河流一条,镇的财政收入到2004年是174.4万元,工业产值175万元,农业总产值2851万元,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桑园、茶园、果园等。 基础设施 复兴镇镇内交通发达,村村通公路,该镇有一栋政府办公楼、一所卫生院,2间中学,12所小学,一共有265名教职工。复兴镇在两路口村建沼汽280口,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了村容村貌;开发湄江湖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示范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复兴一-杨家坪一-团山的村级公路,复兴一-马山的公路规划与征地测量基本结束,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已实施有8个村的办公楼改造工程;农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3028户;修建了能容纳30人的敬老院一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已完成,共建11个接收站点。 经济发展 复兴镇党政干部做到分工合理,各尽所能、兢兢业业、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堡垒,对干部职工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责任上墙,按章办事。该镇始终抓住经济增长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二比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退耕还林还茶工作,已完成4218亩,其中:经果林2413亩、用材林800亩、茶园915亩,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该镇发展了存栏生猪在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15户,存栏生猪在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有401户,养殖专业村有2个。复兴镇2004年至2006年着力打造了随阳山茶叶示范带,从永兴茶场到水坝,茶园一万亩。2006年到2007年又重点打造了观音阁茶叶示范带,从水坝到万寿,茶园一万亩,此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带动了大桥、茅台、杨家坪8个茶叶示范村。随阳山村通过茶叶示范带的建设,已实现了全村人均2亩茶,全村人均经济纯收入从2004年的1700元增到2006年的3500元。 |
马山镇 |
马山镇位于湄潭县县城北部,距县城40公里。东与复兴镇接壤,南与洗马乡毗邻,西与绥阳县小关镇交界,北与西河乡、凤冈县永安镇相连,是湄(潭)正(安)公路的必经之地。全镇总面积8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850亩,其中:田18184亩,土7666亩。现有人口27420人,下辖八村一居。 经济发展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以烤烟产业为支柱,茶叶和畜牧业为重点,特色产业---红阳“猕猴桃”为依托,带动马山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按照“扩规模、上档次、升品位”的目标推进。该镇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日趋完备,城镇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现有入住城镇人口5000余人。道路交通、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教育卫生事业 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中小学在校学生入学率、辍学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就地就医治病。 |
鱼泉镇 |
鱼泉镇地处湄汶水泥路主干线上,距湄潭县城约15公里,全镇6村,47个村民组。总面积93平方公里,总人口1.72万人,农业人口1.66万人,总耕地面积1.9万亩,田1.5万亩,土4033亩,各种林地1384公倾。 该镇投资240万元修建了一个农贸综合市场,还建成了露天农贸自由市场一个,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集批发零售一体的篷式商贸市场和后期30个商业门面,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小商贩,搞活了经济。并且抓好新石村优质稻谷(贡泉米)基地建设,年产可达3000余吨,金桥、土塘、箱子坝、尖山一带种植辣椒2500余吨,新石村至仙谷山村一带盛产优质油菜籽,年均可收2500余吨,新石村的苦丁茶已投产。尖山、龙堡在现存的4000余亩成片的荒芜茶园,桑园可开发利用。 鱼泉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每年夏天这里都以优美清爽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着重庆等地的客人来休闲避暑。为充分发挥这里的旅游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镇决定通过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引导群众投入,大力新建黔北民居,力争3年内建造黔北民居500户,打造乡村旅游线路10公里,装点山川2000亩,绿化河流10公里,为鱼泉的招商引资和推动旅游事业及鱼泉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鱼泉镇的名人况会也是鱼泉的形象代言人。 |
黄家坝镇 |
湄潭县黄家坝镇,位于贵州东北部,遵义市东部,湄潭县腹地,地处在娄山南麓,乌江北岩,东距湄潭县城约8公里,西距历史名城遵义约65公里,326国道贯穿全境,黄瓮公路在此连接。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风景如画,文化厚重,民风纯朴,经济活沃,是居家的乐土,投资的热土,经商的宝地。 全镇13个行政村,121个村民组,4.61万人,总面积186多平方公里,有耕地5.2亩,宜林牧荒山荒坡8.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4%。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32亿元,镇级财政收入达到45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290元,是素有“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南部重镇,属贵州百强乡镇之一。 |
高台镇 |
高台镇位于湄潭县西南面,东接抄乐乡,西连遵义县三渡镇,南邻新南乡、茅坪镇,北与黄家坝毗邻。镇所在地距县城约25公里。 该镇总面积169多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216个村民组,居住7230余户2.88万人,其中农业户6750余户2.76万人,有少数民族200人,劳动力1.87万人。总耕地面积3.43万亩,其中田1.94万亩,土1.48万亩,人均耕地1.35亩。森林覆盖率46.3%。农业产值69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元。30个行政村中有18个一类贫困村,8个二类贫困村,分别占村数60%和26.7%。贫困户1770余户7340余人,分别占总户数的26.4%和总人口的26.6%。 自然环境 该镇坐落于黄瓮公路线上,境内有10多座大山脉,形成东高西低偏西南走向。最高海拔1408米,最低海拔650米,相对高差758米,平均海拔1014.6米,全镇岩溶地貌交替分布,丘陵、峡谷、低丘坝地相间罗列,呈中山峡谷地貌。镇内无矿产品资源,是典型的农业乡镇。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沟谷跌落,光照少,气温低,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因受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导致经济条件差,大都徘徊在温饱线水平,无钱进行生产投资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二、三产业建设、加上交通不畅,难以形成小区规模化产业。该镇的大部份贫困村,连年灾害频繁,平均1-3年有一次较大干旱和冰雹袭击。沟谷深而面积大,光照不足,粮食作物病虫害连年发生。属省级贫困乡镇之一。 经济发展 全镇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辣椒。年播种面积5.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68.9%,经济作物占32.1%,复种指数50.1%,农民人均产粮385公斤。全镇的畜牧业方面是主要的经济来源,肉类产量中,牛肉62吨,猪肉1170吨,羊肉33吨,鸡肉63吨。 |
茅坪镇 |
茅坪镇位于湄潭县城南面约47公里处。76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其中苗、土家、布依等少数民族人口占1/3以上。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达44.6%,无大型工矿且远离市区,是一个纯天然生态乐园。 人间仙境 避暑天堂 茅坪镇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峰望乡台1500米。冬可赏雪,品北国风光;夏可避暑,享田园清凉;看山岂爱平,观河不喜直。茅坪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奇峰异涧比比皆是。天生桥溶洞群为国内罕见,白面水风景区既有庐山瀑布的飘逸洒脱,又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幽深险峻。峡谷内暗河交汇、溶洞错落、飞瀑跌宕、堪称喀斯特地貌汇聚的宝库。还有空旷幽深记忆着历史战火的白岩洞、歧路迷离的观山坪、巍峨耸立的石笋峰……让人流连忘返。望乡台下的美女晒羞、天鹅抱蛋、空欢喜、一碗井等诸多景点,也大有可观。 民风淳朴 风情浓郁 茅坪地处偏远,苗、汉人民世代以农耕为业,未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因而民风淳朴。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也因此得到很好的保护。苗族民间节日众多,如三月三苗家踩山坪、砍火星、杀圈门猪……歌舞文化与服饰艺术更让世人瞩目。历史悠久 文化厚重 茅坪地区开发较早,当地肖氏大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夏时期。现已发现三处明墓,清朝时期的墓葬群更是随处可见。曾掌管黔北四十八座寺院的永兴寺遗址,肖氏老祖墓,吕遐舜僧人明墓均值得探究。 物产丰厚 政和民乐 茅坪物产丰富,野果王猕猴桃遍山皆是。名贵中药材水灵芝、鹿茸、天麻均有出产,首乌、当归、八爪金龙等上百种中草药随处可见;农业主产烤烟,为上海“中华”牌香烟提供原料;茅坪白酒远销百里之外,曾一度作为“湄窖”基酒;南江黄羊、波尔山羊、梅花鹿发展很快,已成为周边种畜基地,肉兔养殖发展方兴未艾。 |
兴隆镇 |
兴隆镇位于湄潭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11公里,S204省道穿镇而过,具有湄潭县城后花园之称。东靠余庆、凤冈两县,南与抄乐接壤,西与黄家坝毗邻,北与湄江、天城两乡镇相依。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2亩。辖8村70个村民组,8050余户,3.47万人。 全镇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9%,其中,耕地为59.1平方米园地为1.08平方米,林地为57.07平方米,牧草地11.14平方米,南北长15.1千米,东西宽18.6千米,周长为89.5千米,最高海拔为1334米,最低海拔为750米,地形地貌分坝地、丘陵、峡谷三大类。其中坝地占29.35%、丘陵占61.5%,峡谷占9.65。森林覆盖率达46.7%,地下矿产资源石墨矿(氢质酸钙石灰石,黔北四大储量之一)、高岭土、天然煤等;有罗猴溪洞群、白花山洞群和云贵山茶园;有彭溪沟、白花山、东华溪等八大水库。 兴隆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14.9℃,全年无霜期277~281天,年降雨量1090~1100毫米,土壤类型以黄壤、水稻土、石灰土等土壤为主,盛产粮、油、烟、茶、蔬、林、果、牧、鱼、药材等。 全镇共有学校17间(含私立学校4间),其中遍区完小3间。其中兴隆镇大芦完小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水涯子属六年制小学,这两间学校,这两间学校,覆盖面大、生源较较广,但地处偏远,条件落后。 |
西河乡 |
西河乡位于湄潭县城最北端,驻地距县城约55公里,东与风冈县交界,西邻绥阳县,北接正安县,辖9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居住676余户2.68万人。 西河乡总面积149多平方公里,由于山地较多,耕地面积仅2.78万亩,其中田1.65万亩,土1.13万亩,人均耕地只有1.04亩。西河乡多“雷区”、“雹区”,雷、雹灾害时有发生,自然环境较差,气候条件恶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频,除红星水库和仁合水库的灌区生产条件较好外,其余大多数地方均属“靠天吃饭”,这给该乡的农业生产和安全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也因此受到制约。 西河乡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间,在校学生4900多人。由于受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再加上居住较为分散,严重制约了该乡文化的发展和提高,影响了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西河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属较差之列,全乡境内无油路、水泥路,通村公路共约7公里,其余全是坑坑洼洼的泥石路,交通较为落后;总之,西河乡由于农业生产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属省级一类贫困乡镇,各方面的建设都急需提高。 |
洗马乡 |
洗马乡位于县城北郊,湄汶线约25公里处,东邻本县永兴镇和绥阳县小关镇,北与本县马山镇毗邻。全乡辖6个行政村,68个村民组,总人口2.34万人,总面积93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万亩其中:田1.44万亩,土7441余亩森林覆盖率达46.84%。 洗马乡地势平坦、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一处待开发的旅游胜地——潘家寨万年大溶洞)交通便利、通讯畅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烤烟、油菜、辣椒、茶叶、中药材等,是典型的农业乡,建有国家科委定点研究的无公害茶园1800亩、优质烤烟基地2000亩,建有辐射周边5个级镇年交易量达1000万斤的辣椒市场一个,主要产品有黄边素、富硒茶、红砖、木器等。目前,全乡农网低压改造已全面完成,有程控电话1420门,移动电话620门。 洗马乡人民勤劳淳朴、团结奋进。2003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79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828万元,粮食总产量12923吨,财政税收221.72万元。洗马乡自然条件优越,民风淳朴,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选择我乡实施综合开发项目是十分有利的。 |
新南乡 |
新南乡属贵州省湄潭县,距湄潭县城40公里。地处两专州9个乡镇的交界结合部、东临茅坪、西接遵义、南抵-、北与高台接壤,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辖6个村、93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4323人。地形地貌为山区丘陵地带,海拔高度在800——12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16℃,常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200毫米。主产经济作物为烤烟、辣椒、茶叶、油菜;烤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经济产业。主产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苕、高粱、小麦等。茶叶面积已发展到3500余亩。 新南角口电站 -地下矿藏 全乡境内煤、铁、锰、锌、硫等地下矿藏资源丰富,极具开采价值。已开采的6间煤矿。 -旅游前景 黔北最大的电站之一——角口电站建在该乡境内;游览神奇的百面水风光路线经该乡凤凰村;投资上亿元的黄鱼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旅游业开发大有潜力。 穿洞(天门洞) -公路交通 沿黄瓮线的定心关至角口、搞车坳至新场、新场至孟长林、新场至羊叉坳公路交通方便。 建设中的迎宾大道 -街道面貌 新场、凉井、流水3个集镇点的街道全部铺设硬底化。特别是新场的迎宾大道建设完成后,为镇容镇貌增加一道亮丽风景线。 |
石莲乡 |
石莲乡位于湄潭县南部,乌江北岸,距县城约63公里。东与余庆隔江 石莲乡 相望,南与-接壤,西靠茅坪,北临抄乐。地势狭长,东西相距约15公里,总面积为205多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200多公顷,系湄潭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全乡辖6个行政村,66个村民组,2.82万人。 该乡其下有九坝、新华、黄连、解乐几个集市,每逢赶场天、人流络绎不绝。 自然资源 石莲集镇坐落在方圆两公里的一片莲花形石山上,石莲河清澈透底,环绕集镇缓缓注入乌江,岸边拔地而起的白岩与湄潭老八景之一的“石莲双阁”隔岸相映,堪称风景一绝。乌江岸边的刀刃岩绵延数公里,恰似一幅长长的画廊,崖中央悬挂一条长长的马尾水,直注崖底小河。 该乡矿产资源丰富,沸石、汞、重晶石、高岭土等矿储量极大,特别的正在开采的沸石矿,世界稀有,储量大,探明储量可开采50年。 该乡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石莲地处观山坪、望乡台与乌江之间,整个地势呈阶梯状,最高海拔1108米,最低海拔460米,适应各类作物的生长。 交通状况 该乡地处瓮、余、湄三县交界处,黄瓮公路横贯南北,乡村公路星罗棋布,构皮滩电站建成后,库区水位离黄瓮公路两公里,航运码头已于2011年1月1日在沿江村细沙动工,真可谓水陆交错,四通八达。 经济发展 该乡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洋芋等粮食作物。盛产烤烟、油菜、花生、茶叶、辣椒、魔芋、甘蔗、橙柚、柑橘、猕猴桃、梨、李、柿、板栗、药材等经济作物,特别是优质苦丁茶,已形成规模,将是新型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10527万元,财政收入10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35元,其中烤烟生产完成500余万斤,二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推进了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石莲乡到处是绿色,充满着希望。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抢渡乌江,一把“七星刀”革命故事发生在这里。建国后,广大人民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胜利,正沿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事业机构 (一)农业服务中心职责任务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林业、水土保持、畜牧业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参与制定和实施乡镇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协助做好基本农田和农业环境保护。 搞好农技、果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及农业技术及信息系列化服务;搞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完成县上实施的重大科技推广任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指导村社农技推广组织、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受上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管理本行政区内水资源、水工作。负责农用机具及设施的使用、管理、生产、维修、改造、供应,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负责实施各项畜禽防疫规范、措施;推广畜禽良种、优质饲料、饲草、饲养管理等科学技术;完成县上实施的重大科技推广任务;开展技术培训;围绕畜牧业生产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及技术服务;协助乡镇政府搞好畜牧业发展规划,负责辖区内畜牧业调查统计工作。 (二)农村建设服务站职责任务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村镇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编制村镇建设规划。负责镇容村貌、集镇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及维护,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场镇环境卫生管理及集镇、中心村、农民示范新村的设计和建设管理。负责建筑、建材行业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咨询工作;办理农村村民建房的审核报批和辖区内土地使用、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工作;负责调解土地、房产权属纠纷。做好本辖区村镇建设统计报表、档案管理等工作。 (三)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职责任务和业务范围 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巩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协助党委、政府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指导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文化经济,协助文体广行政部门管理文化市场;协助文物保护部门搞好辖区内文物保护工作。转播各级台站的广播电视节目,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组织、培训村社业余线路维护人员和业余通讯员。做好辖区内文化广播电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站职责任务和业务范围 配合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开展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及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科技宣传;协助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及时、准确地掌握人口变动情况,负责搞好孕情、环情普查。开展安环、取环、人流手术及生殖保健服务工作,指导育龄夫妇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按时编报本乡镇避孕药具需求计划,切实做好避孕药具的领取、发放管理和效果监测。负责村级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参与乡镇人口学校的教学工作。 优惠政策 第一条,到石莲乡投资开发下列项目,自生产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农业特产税和一切管理费用。缴纳的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建税,由财政部门全额返还。1、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2、开发高科技技术转让、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出口创汇产品项目。 第二条,对投资开发“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利用及环境保护项目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一切管理费用。缴纳的其他地方税由财政全额返还。 第三条,投资兴办通讯、电力、供水、旅游等基础设施项目的,2年内企业所得税减征50%,缴纳的营业税3年内每年由财政返还30%。 第四条,承包、租赁、兼并亏损企业,可在所得税前抵补亏损,承包、租赁、兼并停产企业,可按新办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在县城新区购房、建房从事经营活动得单位和个人,单位投资300万元以上,个人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交纳的房产税,由财政全额返还。 第六条,凡在石莲乡置业经商,愿意落户的,免费办理其本人及家属子女城镇常住户口,其子女入学、入托、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本县居民待遇。 第七条,购买“四荒”(荒山、荒坡、荒水、荒滩)资源兴办农业开发项目,从取得收入的当年起,免征农业特产税3年。 第八条,收购国有企业全部产权的,价格可以优惠10-30%,其中属于停产企业的,3年内由财政部门将所收地方税部分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支持该企业。安置被收购企业职工人数50%以上(含50%)的,自办理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所交纳的地方税部分由财政纳入预算,用于支持改企业。 |
抄乐乡 |
“全国百颗星乡镇”、“中国文化之乡”的抄乐乡位于湄潭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地处湄潭、凤岗、余庆三县交界处,S204省道从境内通过。全乡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0853亩,其中水田10671亩,旱地10182亩。 全乡辖6个村,39个村民组,4802户,18554人,其中非农人口484人。全乡有中小学校13间,在校学生3500余人。森林覆盖率31.1%。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油菜、辣椒等。 -气候 抄乐乡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中山峡谷兼丘陵平原地带,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均气温14.9℃,无霜期285天,平均相对湿度85%,平均海拔820米,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和繁育。 素有黔北明珠之美誉和文化乡镇之雅称的抄乐孕育出了许多物产资源和文化精典。 -资源 三层岩矿泉水 该泉水距湄潭县城36公里,位于抄乐的南西岔河处,区内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气温15.1℃。泉点周围林木繁茂,自然环境优良,被命名为省级湄江凤景名胜区的一个独立景点,是集泉水开发的综合优势资源。 傩文化 该文化是该乡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于1994年东渡日本演出,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有着特殊的存在意义和研究价值,数千年来繁衍不衰。 优质石材 该石材为抄乐大理石。大理石为一套浅灰、灰白、淡红、肉红等色的厚层块状细致隐晶灰岩、鳞状灰岩及碎屑结构。按其颜色和花纹特征将大理石分为:“芝麻白”、“灰芝麻”、“黑芝麻”、“晚霞”、“雪星红斑”、“星红点”、“红樱石”等八种品种。该矿大理石硬度3-3.5㎝,比重2.7-28,抗压强度821-1093千克/平方厘米,抗折强度30-201千克/平方米,光洁度108%。矿石远景储量可达200万立方米以上。据调查,该类石材已被大量用于广场、桥梁、高档办公楼房的外装饰中,目前,贵州市场中的同类石材均从临省购入,本省只此一地出产,投资开发前景良好; 页岩矿资源 页岩矿是一种分布广、储量大的普通矿产,用于制普砖、瓷砖等。抄乐乡落花屯村出产的页岩矿,呈红碣色或淡蓝色,具有粘性强、易粉碎的特点。S204省道穿矿而过,交通便利矿区周边20公里内居住人口达30万余人,市场需求量较大,适于建厂生产页岩砖,陶瓷装修装饰等材料; 石家古宅 石家寨系清朝中期的一个名门望户,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石家古宅”分石卷龙门。石卷龙分正门和耳门,与四周围墙连接,墙内建有三进一印的木构大瓦房,一律细钻石阶檐,很有观赏价值,现保存的十六架窗子上,雕工精细,图案各异,花草人物,动神传情。图案中有天女散花、鸳鸯戏水、双燕飞、大鹏展翅,黛玉葬花、嫦娥奔月、西施浣纱等。无论香火、石龙门、窗户都使人一看驻足,不愿离去。留连在这修竹茂林、古朴古风的农家大院里,使你觉得已步入旧时农家,沉浸在幽静休闲之中。 |
天城乡 |
天城乡位于湄潭县城东面约12公里处,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总人口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辖5个行政村,32个村民组,财政收入160万元,粮食总产1.1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元。 贵州湄潭县天城乡 简介 天城有“天神堂”之美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湄进、永龙公路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勤劳的天城人民以烤烟、茶叶、畜牧、辣椒四大支柱产业为重点,紧紧依靠科学第一生产力作用和党的英明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强劲东风的吹拂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与其它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