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村地处永兴镇城效结合部,面积约12.8平方公里,326国道横贯其中,全村共1038户4032人,辖9个村民组(花园墙、花三、燕子岩、-山、土屯、丝粟坳、新街、沈村坝、青杠坪),自然小组27个,全村主要民族成分有汉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林地面积4149.37亩,退耕还林面积311.13亩,耕土面积4530亩,村主导产业有米、茶、辣椒。人均纯收入为2850元。
村极组织:村支委会委员5人,村委会委员5人,党员总数50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8101 | 564100 | -- | 查看 共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永兴社区 |
永兴街道居委会位于永兴镇的中部,是永兴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建镇历史悠久,商贸云集,文化底蕴丰富,素有“黔北重镇”之美称。 该居委会的主街坐落在326国道线上,是一座文明古镇,辖区有四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修建了农贸街的西大街为主街,食品通道、工商通道、政府街,整个街的大规划以南北为走向,分为三纵四横。辖区面积为0.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6400人,非农业人口为5600人。全居委会有1个支部,4个党小组,11个本民小组,78名党员。 该居委会的主要特色产业有板鸭、绿豆粉、刺锈、根雕、竹编。板鸭规模大的有5家,其中3家年销售额为100万元以上,2家年销售额为50万元。家具加工厂有7家,其中1家销售额为100万元(全年的)。公立学校2间,公立幼儿园1间,民办幼儿园2所。老年活动中心3个,青年歌舞厅2个。投入资金为80万元的茶楼1家,茶访6家。外商投资商贸楼3万平方米。 驻该居委会的单位有人民法院、派出所、工商所、土管所、邮政所、供水站、供电所、林业站、移动公司、电信所、农村信用银行、农业银行、人民医院。 该居委会有屠宰场1家,茶叶、竹木、辣椒、土烟、木炭、大米6个专业市坊。有1126家个体工商户,整个辖区的年产值为1.5亿元,每逢赶集,市坊交易额淡季为70万元,旺季有100万余元。外商投资商贸楼3万平方米。商贸业非常发达,是远近有名的大牲畜蛋禽集散地。有着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于此办学七年的文化历史。 |
天棚村 |
天棚村位于永兴镇驻地西北面,东面毗邻永兴桥村、南面毗邻中华村、西与鱼泉镇接壤、北面毗邻茅坝村。全村辖4个村民组,分别为高村、团结、和平、天棚。现有农户621户,人口2373人,外出务工人员400余人。行政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0亩、林地面积485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37亩。 天棚村从永杨路和平桥左分路,一条镶边泥石路至高村原小学止全长4公里,贯通全村75%的面积。一条全长约7公里的河流,从高村茶元沟发源,到石板塘汇集湄江河。末棚背靠凳子岩大山脉,面对永兴开阔地,最高居住人家海拔1400米。因此天棚村雨水充沛、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得天独厚。 天棚村有县文广局确认的文物保护四处,包括车家洞文风塔、蔡家院子四角天井老房住宅、夏氏古墓、蔡家古墓。 天棚村引进人才,进村办企业,开发资源优势,2009年兴办1个福临门纯净水厂,该水源经有关部门检测、含硒元素和锌元素,两种元素对人体有很多帮助,甚至可预防癌症疾病。 村支两委2009年根据县镇党委政府的指示。从04年到09年底止,共发展以601为主的高产优质茶叶,面积2850亩,(包括改造老茶园面积在内),人均面积1.2亩,超额完成了县定指标。同时为了老百姓增收增效,尽快脱贫致富、粮食种植改为经济型种植,近几年种植优质稻、顶级香、粒香优等年均400余亩,发展土烟叶年均120亩,宣传动员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经初步统计全场年均养殖生猪1800头以上,牛125头,羊210头。鸡鸭鹅等家禽年均饲养10000余羽。现有养猪大户5户,(年养殖30头以上) |
分水村 |
分水村位于永兴镇政府驻地的北面,距永兴集镇6.5公里,全村有4027人,1027户。辖区有7个村民组,简易小学2间,煤矿1个,全村有党员56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7个。有行政区域面积1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14亩,其中田2767亩,土2747亩,山林面积1500亩,茶园面积2250亩,杜仲、黄柏2400亩。分水村是永兴镇较远的村,与鱼泉、洗马、复兴、马山等乡镇接界。条件复杂,有1340米以上的高山、有盛产茅贡米的屯田,丘陵地带有丰富的煤源和矿山,湄江河水从村中穿流而过,浇灌着村庄粮田,真是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的好地方。 分水村现有茶园1148亩、大粒香优质米700亩、优质稻1200亩、烤烟450亩、高梁200亩、50头猎以上出栏大户3户、100只以上养羊户2户、引进分水村饲养虾、鱼、鳝鱼的大户1户,新建黔北民居30余户。 |
德隆村 |
德隆村,位于永兴镇政府所在地南面4公里处,平均海拔768米,平均气温15.7度,无霜期283余天,行政区域面积14.19平方公里。全村土地肥沃,气候温暧,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为来主,以玉米、水稻、茶叶、辣椒种植、外出务工等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全村有耕地面积6379亩,其中稻田4957亩,茶叶面积5120亩,林地面积4853.8亩,其中退耕还林104.2亩。人口总数:4603人,其中农业人口4518人,非农业人口:85人。 德隆村建立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党小组4个,党员66名,其中女党员8名,全村辖天堂坝、红江、红岩、郑家寺、蔡家桥、学校、柏香树、白果寨、分水丫共9个村民组。 |
桐梓园村 |
桐梓园村位于永兴镇政府驻地东南面,东至风冈县,南至德隆村,北面至风冈县,西至永兴桥村,距离326国道线有3.5公里,村中心横穿大坟堡至郑家寺泥石路。全村有1026户,4026人,原有自然村民组32个,并合为现有9个村民组,有行政区域面积13.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00亩,森林覆盖面达50%。桐梓园村盛产水稻、玉米、蔬菜、茶叶等,主要以茶叶产业为主,全村有新老茶叶种植面积5000余亩。 桐梓园村基层组织建设较为完善,全村共有党员74名,每年都培养种植能手极积分子入党,村级干部运行良好,有义务防火,防盗队员50人,社会治安稳定。 |
共和村 |
共和村地处永兴镇城效结合部,面积约12.8平方公里,326国道横贯其中,全村共1038户4032人,辖9个村民组(花园墙、花三、燕子岩、-山、土屯、丝粟坳、新街、沈村坝、青杠坪),自然小组27个,全村主要民族成分有汉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林地面积4149.37亩,退耕还林面积311.13亩,耕土面积4530亩,村主导产业有米、茶、辣椒。人均纯收入为2850元。 村极组织:村支委会委员5人,村委会委员5人,党员总数50人。 |
梁家坝村 |
梁家坝村位于永兴镇政府驻地北面3公里处,距凤冈县城18公里,全村环抱万亩茶海公园,326国道,茶海旅游线从梁家坝村横穿而过,东接共和村南接界溪村,西接复兴镇的随阳山村北接风冈县的临江村。 全村下设4个不党小组,八个村民组,共有常住人口4036人,956户。有行政区域面积16.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12亩(其中土1125亩),森林复盖面积6500余亩,茶园面积6326亩。 主 要 产 业 1、 茶产业 全村共有茶园6326亩,人均1.6亩,现有茶叶加工厂15家:主要有玉喜茶叶加工厂、家玉茶叶加工厂、金福茶叶加工厂、裕丰茶叶加工厂、朝晖茶叶加工厂等,成立了村减信茶叶专业协会,主要产品有:湄潭翠芽、湄江翠片、湄潭香茶、炒青绿茶、红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米产业 全村历年种植优质稻2500余亩,主要以茅贡米为主,提供了优质的产品。 3、辣椒产业 全村历年种植辣椒1300余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4、畜牧业 全村现有能繁母猪368头,为各地发展养殖提供了优质的资源,生猪存栏2322头,耕牛68头。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1、全村共有通村(组)路28公里,争取上级资金改造路16公里(原永随路4公里、新永随路6公里、大卜堰2公里、大湾4公里),村民自筹资金维修12公里。 2、人饮工程 争取上级资金21万元,完成白家湾学校人饮工程,2010年争取上级资金抗旱救灾物资水泥25吨,通过村民自筹资金,解决了全村25口水井的安全用水问题,受益村民1600余人。 3、水利建设 争取扶贫项目资金6万元,2009年维修大卜堰山塘1个,解决了500余亩良田灌慨。 4、新农村建设 全村共完成危房改造、黔北民居建设25户。 5、民政工作 全村2009年共有极贫户建房7户,2010年低保新定标再核查工作,全村结合民主评议、上级审定共享受低保的有178户、327人 |
界溪村 |
界溪村地处326国道7公里永复路段,东临梁家坝村、北边与复兴镇两路口村接界,西南两方与共和村相临。全村共有人口3205人,889户。所辖区域由原屯江,龙江,界溪三个自然村组成,下设7个村民组。全村有党员41人,预备党员7人,设有1个党支部,全村有行政区域面积8.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2亩,其中田:2529亩,土863亩。主要产业有茶叶983亩,米业(优质米1530亩、顶级香350亩)。 |
坪江村 |
坪江村距湄潭县城约30公里,位于永兴镇政府驻地北面,距镇政府约9公里,与复兴镇毗邻,交通便利,人口居住较集中。全村总人口3112人,878户,辖6个村民组,行政区域面积5.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780亩,其中田2200亩,土580亩。现有党员26名,预备党员2名,1个支部,村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是1个典型的农业村。 近年来,坪江村在镇党委,镇政府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精神”,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工作,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 |
流河渡村 |
流河渡村位于湄潭县城北面9公里,永兴镇政府驻地南面9公里,326国道横穿而过,湄江河流经流河渡村2500米,西干渠灌溉覆盖40%,流河渡村通组硬化路4公里,泥石框边路5公里,至湄潭县城、永兴镇政府都是国道,流河渡村通鱼泉是泥石路,通湄江是硬化路,即将修建的杭瑞高速路横将穿流河渡村2公里。 流河渡村由原来的4个自然村、28个小组合并为现在的流河渡村,现有8个大组。人口4186人,其中男2230人,女1956人,劳动力2900人,外出务工人员850人。全村共有干部5人,其中国家干部2人,村脱产干部3人,有固定的办公阵地。有黔北民居示范点1个,共有135户 全村有行政区域面11.6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5191亩,其中田4603亩,土588亩,山林面积4213亩。 主要产业有茶、米、辣椒、养殖;其中茶叶面积成林茶2100亩,幼林茶1500亩,大米以茅贡大粒香为主,辣椒面积500亩,有专业养殖场1个,砖厂1个。 |
中华村 |
中华村位于326国道左侧,距湄潭县城10公里,在永兴镇政府驻地的西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地处大娄山脉,湄江干渠横穿中华村,全村有行政区域面积16.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4亩,其中农田面积3100亩,土1234亩,林地面积5885亩,茶园面积3180亩。全村总户数900户,人口3183人,党员82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 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为辅,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以茶叶、辣椒、烤烟。全村主要农作物总产量在2500吨左右,总产值在3500万元。全村主要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有茶叶加工厂2个。茶叶产业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全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
马义村 |
马义村共有人口3664人,964户,行政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5亩,共有村民小组7个。 马义村共有党员62人,其中女党员10人。全村已发展茶园面积2800余亩,其中农户育苗200余亩(由星兴茶叶专业合作社辅导),村主要产业茶叶,现村有茶青市场占地面积5亩,每天市场茶青交易额达30余万元。专业合作社养殖青田鱼有100余亩,该合作社代动农户种植蔬菜、莲藕、生姜100余亩。 百亩湄江绿化,马义村完成绿化里程4公里,并完成了绿化苗木栽种,村规化修建长堰至五一组有连通路段4公里,现已按一事一议项目实施,目前该路正在实施修建中,为马义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永兴桥村 |
永兴桥村地处永兴镇中部,湄江河畔、326国道横贯其中,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总耕地面积5331亩,其中土917亩、田4414亩。全村设支部1个,下设4个党小组,党员78名,其中女党员10名。所辖9个村民组(马家车、红房子、兴田、红旗、石溪沟、方家坝、石坝子、梨树坪、王家大井),1347户,总人口5314人。其中男2776人、女2538人,劳动力3150人。村内建有全国粮油高新示范园区1个,页岩砖厂1个,机制标砖厂2个,小型机制瓦厂4个,蔬菜、辣椒基地4个,茶叶种植面积5328亩、其中成林茶园面积3810亩,水产养殖(青田鱼)基地1个。 |
茅坝村 |
茅坝村位于永兴镇政府驻地北部,永兴到杨家坪公路从茅坝村通过。全村有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7个村民组,分别是茅坝组、三岔河组、学校组、红房子组、大兴组、后坝屯组、三桥组。全村共有人口4043人,1028户。行政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861.45亩,其中田:3250亩,土611.45亩,林地总面积1847亩,其中退林还林867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