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遵义 >> 湄潭县 >> 湄江镇 >> 观音村

观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观音村谷歌卫星地图)


观音村简介

  观音村地处湄潭县城东南方向,与茶城社区交错相连,是典型的城乡结合村,观音村中以前的观音村、高山村、潼水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3800多人,辖区内9个村民组,204省道,361县道,湄茶河横穿观音村,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观音村山青水秀,空气怡人,一道河农家乐,三道河旅游区远近闻名,是旅游休闲的首选之地。
  --人口总数:3800人 农业人口:3700人 非农业人口:100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328100 564100 -- 查看 观音村谷歌卫星地图

观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观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环西社区

  环西社区,地处湄潭县城西北角,辖1.5平方公里,东起湄江桥头水果市场,西至仙谷山路廉租房小区,南至茶海路复烤厂新大门,北至湄江中学校门,含环西路至殡仪馆,呈小写的字母“t”字型。辖区现有居住人口3830户,9638人,户籍人口3486人,设居民组8个,现有企事业机关9家,学校2所,幼儿园2所,车站1家,医院2家,个体铺面532家。   社区现有在职干部4人,设党支部书记1名、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各1名、社区工作者2名(缺编一名);社区民警1名,“五位一体”中队队员9名;公益性岗位保洁人员12名。社区党支部现有在册党员78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8名、后备干部培养的有5名。社区办公阵地与镇文化站资源整合,联建的办公阵地建筑面积有450平方。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社区干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获得了“全国敬老模范村居”、“市级关工委工作示范社区”的殊荣,目前正在开展“法制示范社区”、“科普进社区”等创建活动。   社区“两委”有信心和决心,在湄江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西城区项目城镇开发为契机,把我社区打造成具备有一定城市品位、基础功能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四民”社区。   

茶城社区

  茶城社区位于湄潭县城南面,于2004年8月由原南街、南关、湄茶三个居委会整合而成。   社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户数3307户,总人口10969人(常住人口 9079 人),有栋楼289栋,328个单元,有门面561个。   全社区现有15个居民组,已创建平安小区6个。一个党支部,三个党小组,有0员89人,其中预备党员7人、男37人、女52人,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45岁,文化结构为:大专以上学历22人,高中(中专)文化25人,初中文化30人,小学文化7人。   现有育龄妇女2295人,已婚育龄妇女1232人,有适龄儿童1275人。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09人。有老年学校一间,现有学员30人,有老年文艺宣传队3支,共40人。   有机关单位15个,私营业主19家,全日制学校1间,社区医院1家。   

中西社区

  中西社区所辖是湄潭县城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辖区企事业单位26家,总户数2285户,总人口11585人。   --人口总数:11585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11585人   --行政区面积: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第一小组等 生产总值:12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服务业 办公所在地:新大街   

七星社区

  七星社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共有3511户,14672人,13个居民小组,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学校22个,平安文明居民小区4个,集贸市场1个,商业门面753间,有正式党员120人,预备党员3人,社区管理按居民自治组织进行管理发展。   社区居委会下设:社区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居民集中诉求站、计划生育协会、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法律援助接待站、茶乡文艺宣传队等。综合治理下设: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法治宣传小组、帮教领导小组、安全消防领导小组等组织网络。   辖区内生活基本设施完善、通水、通电、村通公路、通讯信息网络完好发达、整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安定和谐。   七星社区位于湄江镇县城北面,秀美的湄江河把七星社区分为南北两片,社区有历史悠久的“七星桥”有风景秀丽“万鸟归巢”,还有风景独特的“普陀寺”。   

迎湄社区

  迎湄社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湄江河畔,与环西社区、鸡场村接壤,与湄江村、大山村互为插花地带,与中西、茶城两社区隔河相望。迎湄社区是湄江镇最大的社区,2004年11月由原迎湄居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17个居民小组,居民楼364栋,常住户6193户,总人口26772人,驻社区单位68家,有商业经营性门面2000余间。现有办公用房131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社区两委成员整齐满额,工作人员分工明细。有劳动保障站一个(5人)、“五位一体”中队一个(9人)、保洁员队一个(17人)、文艺宣传队二支(20余人),支部有党员93名,党小组5个。   

兰江村

  兰江村位于湄潭县城西部,地处326国道旁,与新县城行政中心隔河相望,这里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兰江村现有人口3546人,865户,共有7个村民组,党员95人,田2400亩、土850亩、山林1200亩、退耕还林还茶1720亩,果园1650亩。山上是“林园”带动了全村发展经济,主要是体现在退耕还林,还茶项目发展,其次是坡上是“果园”发展,主要是李子、梨、恩珠、枇杷等1650亩。三是坝上是“菜园”,发展常规蔬菜850亩,早熟蔬菜400亩,辣椒350亩;四是新修办公室150平方米,用于计生、卫生、会议室,新修蓄水山塘一个,新修林场公路5.3公里,各组支路4.8公里,院落美化6300平方米。五是社会治安良好,计生工作稳定,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被推荐为全国计生协会示范点。六是精神文明建设荣获省市先进单位。   

新街村

  新街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南面3公里处,全村总面积7.1公里,耕地面积2720亩,有5个村民组684户2678人,产业发展以茶叶为主。近几年来,全村大力发展茶叶,茶园面积3600亩,九黄基地200亩。现全村通组公路畅通,黔北民居建设已覆盖全村。   --人口总数:2720人 农业人口:272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街等 生产总值:5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西来奄进口处   

东南村

  东南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南面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组644户2180人,产业发展以茶叶为主。近几年来,全村拥有茶园面积3000亩,靠近县城区产业以蔬菜为主,全村人均拥有茶叶和蔬菜面积2亩,人均年收入3500元,村辖区内有茶叶加工企业2家,年产值200万元,小型茶叶加工厂6家,年产值180万元,近年来完成了水泥路硬化1.2公里,村庄整治示范点两个,涉及农户63家,主要的农产品有水稻、蔬菜、水果,养殖以生猪、鸡、鱼。   --人口总数:2180人 农业人口:2100人 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60.0亩   

龙泉村

  龙泉村于2001年由原来的叶家沟、黄石坝、七星三个小村合半而成为湄江镇最大的1个村,村人口最多,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780户、4764人,全村有耕地3095亩,其中田2226亩、土869亩,全村有党员98人,党小组11个,人均粮食420公斤,人均纯收入4500元。   全村村民收入主要以蔬菜种植、养殖、粮食加工、运输业、经商、进城务工等为主,龙泉村远近闻名的森林公园,有一条城区内规划较高的茶海路穿过接通了326国道,正在启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经过龙泉村7个村民组,龙泉村交通条件是四通八达,这里的土地肥沃,山清水秀,人民勤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欢迎各界人士和有识之士来投资开发,将给投资商带来好的经济效益,龙泉村还被列为市级示范带村。   村支两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期间多方引资引进了6家汽车修理、二级维护保养场。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还有一家全县的农业机械化操作培训学校在龙泉村落户,将对龙泉村的农业机械培训更多的操作能手。另外有龙泉山纯净水厂和湄潭县铝制品厂也在龙泉村辖区内生立,并解决了部份村民的就业。另外,引资的一家较有实力的煤炭经营天鑫公司已有建设的规模经营,该市场2010年给全村老百姓带来了优惠,全年总计10多万元。   

金花村

  金花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南角,距湄江镇6公里,全村总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田2090亩,土834亩,辖五个村民组,650户、2568人。其中,正式党员60名,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全村共有茶园5776亩,人均茶园2.2亩,户均茶园8.8亩,有茶青交易市场一个,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市级企业3家,小型茶叶加工户32家,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点”之一,是省委“五好基层党组织”。   “鼎盛家园休闲山庄”简称“鼎盛家园”,集旅游、餐饮、商务、休闲旅游、茶叶加工、青少年农耕体验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总占地面积6500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已达3000平方米,总投资近400万元,整个建筑群具有浓厚的黔北民居风格。该山庄位于闻名遐迩的山水田园城市,中国西部茶乡和久负盛名的黔北小江南——湄潭,在距县城6公里的全省百村试点之一的金花村。其座落在“核金龙”茶叶生态园区、省级乡村旅游一条线上,环境优美,交通十分方便。   

大山村

  大山村位于湄江河畔,新城区开发地段,属典型的成郊结合部,全村所辖15个村民小组,占地9平方公里,现有户数837户,人口3328人。   柏香林山荘欢迎您,山荘开办于2010年9月,位于正在建设的“中国茶城”以北,环境优雅、空气新鲜,烧烤和餐饮风味独特,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人口总数:3328人 农业人口:3300人 非农业人口:28人   --行政区面积:863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凉井、黄泥、插旗、新桥、秀水、养马、新建、大山、狮子山、凉村兴隆、岩上、青岩、堰塘、大堰、高车 生产总值:7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果蔬 名特产品:果蔬 办公所在地:县交警队旁   

回龙村

  回龙村地处湄潭县城北面三公里,区域面积12.5平方公里,326国道、杭瑞高速从村横穿而过,全村辖七个大组十九个小村民组,868户3468人,全村共有党员56人,回龙村地域平坦,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务工和常规种植,现有茶园1300余亩,有水果:科技杨梅、空心李、梨、安徽特早金脆蜜枣、核桃等共计果园500余亩,蔬菜种植面积500余亩。      --人口总数:3468人 农业人口:346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热情耐心 服务廉勤 求真务实 科学创新   --所辖村:蚕桑局,福田,和平,屯上,山岗,回龙,前进 生产总值:4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果,蔬菜,茶叶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柯家店子   

鸡场村

  鸡场村地处326国道,距湄潭县政府行政中心1公里,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全部规划为绿色食品工业园区)辖6个村民组,总人口2446人,耕地面积1560亩,林地面积30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6亩,人均平均年产值4500元。   产业结构因地域区划问题,不能列入长远的规划发展,主要以种植短处农着物为主,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外出务工,征高和工业园区内企业就业来维持。   --人口总数:2446人 农业人口:46人 非农业人口:2400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和平,河咀等 生产总值:4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绿色食品 名特产品:绿色食品 办公所在地:工业园区内   

核桃坝村

  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距县城10km,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801户3297人,有党员71人。人均纯收入5600元,集体收入12.074万元。全村现有茶园面积7100亩、户均9亩,人均2亩以上,是“中国西部生态茶叶专业村”和“遵义市村干部培训基地”。如今7600亩的茶园,使茶叶成了核桃坝的主导产业。      --人口总数:3297人 农业人口:3200人 非农业人口:97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000.0亩   

观音村

  观音村地处湄潭县城东南方向,与茶城社区交错相连,是典型的城乡结合村,观音村中以前的观音村、高山村、潼水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3800多人,辖区内9个村民组,204省道,361县道,湄茶河横穿观音村,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观音村山青水秀,空气怡人,一道河农家乐,三道河旅游区远近闻名,是旅游休闲的首选之地。   --人口总数:3800人 农业人口:3700人 非农业人口:100人   

湄江村

  湄江村地处湄潭县城西大门,326国道和204省道的交汇处。属于城中村,全村面积为1.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86亩,其中田128亩、土58亩。辖九个村民组660户2085人、流入人口约5600人,党小组3个,党员36人。村组集体企业5个,资产积累达2846.8万元。主要经济来源有: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及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从业人数达85%以上。2010年人均农民收入6880元,居全县前列。1996年被0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   --人口总数:7085人 农业人口:2085人 非农业人口:5600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园,车站,塔坪等 生产总值:8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服务业 办公所在地:车站对面   


观音村特产大全




观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