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渡村位于新站镇中北部,与本镇的高石村、九龙村、捷阵村及夜郎镇、松坎镇、小水乡相邻。距新站集镇5公里。蒙渡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112人,共678户,全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4亩。
蒙渡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及豆薯类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384元,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数约1521人,占总人口数的40.25%。蒙渡村属典型的岩溶中山地貌区,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薄弱,属三类贫困村。
蒙渡村现有住房30%属砖混结构,60%属土木结构,10%属瓦木结构。砖混结构多以交通方便的地区,土木结构多以五六十年代修建,布份以属危户,经实地调查,蒙渡村拥有居住面积9834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0平米,近些年,由于人口的发展,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居高步下,两户、三户、四户占有一栋房子的家庭比重上升,居民分户愿望强烈。
近两年,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站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蒙渡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全村9个村民小组中大部分已通车。
蒙渡村是离新站镇相对近、多山区地带,高速公路贯穿全村,是集镇开发的重要发展区域,森林覆盖率达38%以上,年平均气温16.5℃。
蒙渡河古夜郎漂流距新站集镇中心2公里,是我镇乡村旅游的龙头企业,始建于2006年,总投资5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30亩,一次性能容纳游客400人;近年来,伴随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党委政府积极凝聚智慧,出谋划策,借助古夜郎的文化名片,努力帮助漂流公司谋求发展。2010年该公司投入了50万元,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提升其服务的品味和质量;目前,蒙渡河古夜郎漂流公司的发展更加规范,经营接待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具备了较高水平的专业安全的漂流设施,建成了专门的停车场一个,可一次性容纳100俩车,专门接待餐厅6个,能一次性容纳1000人就餐,规范的旅馆6家,共有房间100 间,床位 400个,增强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2010年,该漂流公司共接待了10000余人次,营业性收入达150余万元,各项指标都有历史性突破,成为了我镇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柱。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2102 | 563200 | -- | 查看 蒙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中心街道社区 |
中心街道社区位于新站镇区域2.06平方公里,海拔520米,集镇人口8953人,1700余户,住户总面积134017m2,集镇人均居住面积26.5m2,城镇化水平30.9%;集镇主干道5条,总长度2580米,总面积21026m2;路灯60盏;自来水供水能力800吨/日,集镇排水沟总长4340米,其中主排水沟3516米,支排水沟824米,河道沿经集镇3公里,平均泄洪宽度20米。现有公厕2间,垃圾清运车1辆,绿化面积3314m2;交通营运线路3条,总长74公里,公共客运车辆26辆,机动三轮车200余辆;中心医院1间,个体诊所4间;中学1间,学生2100余人;完小1间,学生2700余人;派出所干警6人,联防队员2 人,交警中队干警4人,协勤3人。 --人口总数:8953人 农业人口:6440人 非农业人口:2513人 --行政区面积:2.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太白大道,建设街,川黔街,中心街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商贸流通 名特产品:贸易 办公所在地:川黔街 |
四兴村 |
四兴村位于新站镇东面,距集镇18公里,四兴村由原片坝、铜锣、骑明三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辖30个村民组,858户,3897人,全村耕地面积5163亩,森林覆盖率为58%。四兴村现有农业人口3897人,劳动力人口2128人,贫困人口95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8人,初中文化985人,小学文化2104人。辖区内有1000亩连片烤烟产业。 四兴村地处新站镇东面,由于海拔较高(1600米)、森林植被完好,即使在酷暑,这里都还感到有丝丝凉意;冬天这里则是别样的美---银装素裹,有着让你陶醉的白雪美景。景区建成后,这里将会变成“火炉”背后的“凉区”,让人们真正感觉到这里能满足大自然给你的一切欲望: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观雪;加上便捷的交通和特殊的区位优势,这里必将成为成渝游客的“避暑之都”和“养生之地”。 --人口总数:3897人 农业人口:389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8.0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6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后坝,五星,骑龙,林星,莲花,田坝,共和,红旗,中心....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果蔬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中心 |
山坡村 |
山坡村位于新站镇南部,距集镇5公里,与本县大河镇相邻。兰海高速公路、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拟建的黔渝快速铁路从境内穿过,全村辖9个村民组,622户、2641人,耕地面积:田474亩,土1244亩,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是一个纯农业村,山坡村豆腐干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地方特色食品。 --人口总数:2641人 农业人口:264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1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办公所在地:山坡村街道组 --所辖村:街道,双龙,庄圆,玉龙,九龙,茶元,竹湾,前进,和平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豆制品生产及加工,外出务工 名特产品:山坡豆腐干,果蔬 |
农里村 |
农里村位于新站镇政府南面,距镇政府800米,距桐梓县城35公里,其中210国道横垮农里村四个村民组,兰海高速公路横穿农里村三个村民组,黔渝铁路横垮农里村二个村民组,农里村11个村民组基本上有泥路机耕道,全村辖11个村民组,812户,4012人,全村党员61名,其中女党员9名,8个党小组,全村两所小学,教师17名,学生490名,全村柑桔、梨子、李子、桃子等面积达2500亩以上,新建“利农苗木”水果专业合作社一个。 农里村2005年度被桐梓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2006年度遵义市评为“先进党支部”,2005年至2007年被桐梓县联社评为先进联络村。2008年度被贵州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人口总数:4012人 农业人口:401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8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办公所在地:农里村建兴组 --所辖村:建兴,松林,黄鱼,七星,新桥,中心,农里,宝山,太元...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果蔬,种养殖,外出务工 名特产品:柑橘,李子,桃子,梨子 |
高石村 |
高石村位于新站镇以北,距集镇2公里,黔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210国道、习新公路和正在修建的新黄公路纵贯而过。高石村由高石、生期坪两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辖8个村民组,2800户,1425人,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森林覆盖率为50%。辖区内有麻竹1000亩,太白李子2000亩。 --人口总数:1425人 农业人口:142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办公所在地:高石村高石组 --所辖村:高石,放凫口,生基坪,岩丰包,柏杨林,王家湾,大岩沟,杨涛台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果蔬,麻竹,外出务工 名特产品:太白李子,桃子 |
关仓村 |
关仓村距桐梓县城42公里,川黔铁路、崇遵高速公路、210国道纵贯南北,习新二级公路和即将修建的桐梓正安公路连接东西。村办公地理位置:东经28°23′07.1″,北纬106°51′38.6″,海拔520米。耕地面积1716亩,田798亩,土918亩;年平均气温17℃,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050小时。境内海拔高度520-800米,总面积11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854户,3717人。土壤结构以红黄壤居多,土壤肥沃疏松,适宜种粮食、蔬菜、水果,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薯类等,水稻平均亩产在900-1100市斤,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辣椒等;李子、桃子、柑桔等水果远近闻名,水果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临近有古夜郎漂流、三桥合一、太白碑亭和农里生态游等观光避暑景点。 --人口总数:3637人 农业人口:363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工业集聚新区,商贸物流中心,现代农业基地,和谐宜居名镇, --所辖村:大牛角,小路垭,关山,先丰,石坝,大平,关仓,光明,山岔,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李子,桃子,柑橘 办公所在地:关山 |
捷阵村 |
捷阵村地处新站镇政府西北方向14公里处,210国道、崇遵高速公路、川黔铁路贯穿其中,与松坎镇三元坝相距2500米,交通便捷。 捷阵村现有耕地面积1919亩(田:584亩,土:1335亩);总人口2901人(男:1564人,女:1337人),共700余户,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村干部3人,0党员52人,全村人均全收入3960元,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果蔬、种养殖等产业来源。 创建“黔北民居”21户,捷阵村结合花坝地理气候等资源优势,引进资金800万元修建捷阵至和林的通村公路,为后续进行旅游开发打下基础。 --人口总数:2972人 农业人口:297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1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火石坪,朝阳,云堡,砖房,田湾,岩上,捷阵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果蔬,种养殖,外出务工 名特产品:果蔬 办公所在地:捷阵 |
九龙村 |
九龙村原名九龙沟,因“九龙三沟”得名。清代著名诗人李天英有诗“九龙虽云高,偃蹇各有态”为证。九龙村风景独特,群峰汇聚于此,宛如九龙嬉戏,引颈吸水,春风拂过林梢,仿佛龙鳞闪动。九龙村由原来的九龙、层岩、苟秋三个小村合并而成,辖7个村民组,553户,2406人,有耕地1505亩,其中:田449亩、土1056亩,平均海拔高度720米。九龙村以盛产太白酥李而出名。全村现有李子2000余亩,每年可产鲜李4000余吨。太白酥李以个大皮薄、色泽鲜艳、味甜脆嫩、离核化渣,促进消化、清肝利水、降压导泻、镇咳、美容养颜等而著称黔北。近销桐梓、遵义、重庆、贵阳。 九龙村交通便捷,距新站镇政府8公里,210国道、习新公里、兰海高速、黔渝铁路贯穿全景。通组公路四通八达。 --人口总数:2406人 农业人口:240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工业集聚新区、商贸物流中心、现代农业基地、和谐宜居名镇 --所辖村:换香,苟秋,层岩,青杠哨,居村,板车,沙嘴 生产总值:5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太白酥李 办公所在地:九龙村层岩组 |
旧城村 |
旧城村地处新站镇政府西南方4000米处,现有耕地面积1152亩(田:427、土:725亩),人口2852人675户,下辖9个村民小组,现有村干部3人,0党员58人,2006年以来旧城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新农村建设在旧城村宣起了热潮,旧城村以“四在农家”创建为载体,通过“一事一议”,经群众投资投劳,政府小额资金带动,实施黔 北民居创建115户,老瓦房改210户,修通路4500米(也硬化3000多米),硬化连户路5000多米,硬化院坝6100平方米,实施改厕改灶400多户,建沼气池200多口。总之,通过这几年的“四在农家”创建,大大改善了旧城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旧城村主要以果蔬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特别是豌胡豆的种植收入优势明显,全村人均纯收入3960元。 --人口总数:2852人 农业人口:285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赵村沟,旧城,陈高山,风梅垭,青杠坝,大地湾,林家沟,二台子 |
蒙渡村 |
蒙渡村位于新站镇中北部,与本镇的高石村、九龙村、捷阵村及夜郎镇、松坎镇、小水乡相邻。距新站集镇5公里。蒙渡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112人,共678户,全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4亩。 蒙渡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及豆薯类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384元,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数约1521人,占总人口数的40.25%。蒙渡村属典型的岩溶中山地貌区,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薄弱,属三类贫困村。 蒙渡村现有住房30%属砖混结构,60%属土木结构,10%属瓦木结构。砖混结构多以交通方便的地区,土木结构多以五六十年代修建,布份以属危户,经实地调查,蒙渡村拥有居住面积9834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0平米,近些年,由于人口的发展,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居高步下,两户、三户、四户占有一栋房子的家庭比重上升,居民分户愿望强烈。 近两年,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站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蒙渡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全村9个村民小组中大部分已通车。 蒙渡村是离新站镇相对近、多山区地带,高速公路贯穿全村,是集镇开发的重要发展区域,森林覆盖率达38%以上,年平均气温16.5℃。 蒙渡河古夜郎漂流距新站集镇中心2公里,是我镇乡村旅游的龙头企业,始建于2006年,总投资5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30亩,一次性能容纳游客400人;近年来,伴随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党委政府积极凝聚智慧,出谋划策,借助古夜郎的文化名片,努力帮助漂流公司谋求发展。2010年该公司投入了50万元,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提升其服务的品味和质量;目前,蒙渡河古夜郎漂流公司的发展更加规范,经营接待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具备了较高水平的专业安全的漂流设施,建成了专门的停车场一个,可一次性容纳100俩车,专门接待餐厅6个,能一次性容纳1000人就餐,规范的旅馆6家,共有房间100 间,床位 400个,增强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2010年,该漂流公司共接待了10000余人次,营业性收入达150余万元,各项指标都有历史性突破,成为了我镇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柱。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