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元村位于芝麻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2公里,东邻平正乡团结村,西与仁怀市的共和管理区接壤,南与芝麻镇高原村隔河相望,北与仁怀市乃子山交界。全村总面积18.75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组939户3979人,其中劳动力1560人。全村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最低海拔585米,最高海拔1500米,垂直气候分布较为明显,耕地面积4367亩,其中田656亩,土3711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土地贫瘠,竹元村因地势落差大导致气候反差较大,所以不利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本村主产红粱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还盛产土豆等杂粮。
竹元村于1965年前,属枫香区管辖,在1965年,划归山盆区管辖,1992年,遵义县“撤并建”后,竹元村隶属芝麻镇辖管, 1993年6月,竹元片区建置为竹元村委会,下辖五星村、红旗村、竹林村、加林村四个村。1994年9月,芝麻镇建置规划,成立竹元办事处,管辖竹元村委会。 2004年4月,芝麻镇“撤办并村”,竹元办事处过渡为一个行政村——竹元村。
竹元村海拔较高,因交通、地形、气候等原因导致农民经济收入差,人均收入仅300元左右,环境条件较差,在1998年农民才用上电灯,照亮全村,并于2002年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于2006年8月份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人饮工程,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完善,经济稳步向前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
为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自2002年起,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大力发展红粱,并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到2006年底已成为芝麻镇的红粱基地示范村。境内有遵义县海拔最低的河流——观音寺河绕界而过,流程7公里,流经4个村民组。
该村地域内有建于解放初期的竹元小学,每年都要毕业几百小学生,分别送芝麻镇中学、平正中学和仁怀市永乐六中,境内仅有一间小学。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1128 | 563100 | -- | 查看 竹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芝麻村 |
芝麻村属于芝麻镇人民政府驻地村,东面与大坪村毗邻,西邻高原村以渔孔河为界,南靠新民村关子山,北与山盆镇雨台村接壤。全村境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海拔620米到1100米不等,立体气候明显。村委办公室驻芝麻村中间组(芝麻街上),相距芝麻镇政府所在地约150米。 1992年“建并撤”以前,芝麻村属于山盆区芝麻乡管辖,1992年10月“建并撤”后,属芝麻镇所辖。1994年9月,芝麻镇对行政区划进行规划,设立三个办事处,芝麻村隶芝麻办事处辖管。2004年4月,芝麻镇“撤办并村”,芝麻村由原来的自然村过渡为行政村。 芝麻村农民经济来源差,以前全靠农业收入,在不断的发展中,经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后,经济收入转为以畜牧产业、红粱产业、烤烟生产、花生、黄豆、油菜为主,粮食作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在芝麻村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储有大量的煤、铁、锰等资源,分别分布在永安、暗家湾、代家坡等地域。 |
大坪村 |
大坪村位于芝麻镇东面,东抵山盆镇长沟组,西邻芝麻村坪上组,南靠新民村歧山组,北接山盆镇山盆村。,山高坡陡,海拔620米到1100米不等,立体气候明显。村委办公室驻大坪村田上组,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 1992年“建并撤”以前,大坪村属于山盆区芝麻乡管辖,1992年10月“建并撤”后,属芝麻镇所辖。1994年9月,芝麻镇对行政区域进行规划,设立三个办事处,大坪村隶属芝麻办事全村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处。2004年4月,芝麻镇“撤办并村”,大坪村由原来的自然村过渡为行政村,并且实行海选组建村委,是芝麻镇2004年“撤办并村”后第一个实行海选的行政村。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并长期保持在千亩以上,成为全镇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2007年,村委结合村情,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粱产业,成为群众增加收入的又一条重要渠道。 全村交通、信息便利,是“芝山公路”的必经之地,全村村组公路进组入户,具备充足的招商引资条件,目前拥有石粉厂两间,年收入为5万元,。境内水利资源相对丰富,拥有小二型团山水库一座,确保了大坪村和芝麻村部分村民组的农田灌溉。 |
新民村 |
新民村位于芝麻镇东北面,东抵山盆镇茶厂村,西邻芝麻村,南靠毛石镇百花村,北接大坪村。村委办公室驻新民村龙坝组,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公里。 新民村总面积21.4平方公里,辖24个村民组775户3218人,其中劳动力1450人。全村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最低海拔610米,最高海拔1473米,垂直气候分布较为明显,耕地面积5093亩,其中田916亩,土4177亩,人均耕地面积1.59亩,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粮油、蔬菜水果,以烤烟产业为主,为全镇的烤烟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 1992年“撤并建”,新民村现所辖地域为当时的新民村和厂坝村(当时的组成情况)。1994年9月,芝麻镇对行政区划进行规划,设立三个办事处,新民村隶芝麻办事处辖管。2004年4月,芝麻镇“撤办并村”,新民村由原来的新民村和厂坝合并为一个行政村。 全村交通便利,通组公路进组入户,芝毛镇级公路穿村而过,为全村的发展起到了纽带作用;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硫、高岭土等资源储量大;水资源充足,村内淡水资源丰富,结合烟水配套工程,为新民村的生产生活打下了基础。 |
高原村 |
高原村位于芝麻镇西面,东靠芝麻村永安组,西邻新民村高炉村民组一带,南抵毛石镇,北接本镇芝麻村永安组,以鱼孔河为界。全村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以丘陵地形为主,海拔810米到1626米不等,立体气候明显。村委办公室驻高原村田坎组,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6公里。 1992年“建并撤”以前,高原村属于山盆区橘香乡管辖,1992年10月“建并撤”后,属芝麻镇所辖。1994年9月,芝麻镇对行政区域进行规划,设立三个办事处,高原村隶属橘香办事处。2004年4月,芝麻镇“撤办并村”,高原村由原来的自然村过渡为行政村。 高原村自1992年以来,共辖31个村民组,总面积约18.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13亩,其中田847亩,土3166亩。到2007年底,高原村总人口3140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花生、黄豆、油菜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2002年,村委结合村情,调整产业结构,在山草、大元、田坝、田湾等组实行退耕还林,种植以板粟为主,成为群众今后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全村交通不便、信息滞后,通村公路路基窄,路面凹凸不平,公路自观音寺起盘旋进村,山险路陡,政府于2007年将其纳入政府扶贫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修整,其它村组公路在近几年内也逐渐修通,全村村民全靠农业收入为主,所以全村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境内水利资源丰富,近几年修建烟水配套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高原村虽地处偏远,但对芝麻镇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本镇辖区内的中学教育就在本村率先开办,而后才搬迁到现芝麻村继续办学。而今,本村辖区内有橘香小学、陈登小学两间学校,每年都培养一百多名小学毕业生。 太阳山位于高原村西南方向,海拔1682米,是我镇最高点,从村委会有简易公路通往山脚,山上盛产野生中药材泡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山上多灌木林,林间常有野鸡、锦鸡等珍禽出没。山下多泉眼,形成一条小溪,而多处泉眼是高原村埃沟、田湾、茶元、岩上、阳井、田坎等村民组群众及村委会自来水的水源。冬季,大雪封山,从山脚往上看,分不出哪是山、哪是天,天地已连成一片。春、夏季登山一眺:东面可遥望镇政府所在地、南面是毛石镇的烤烟片区、西面可观松林镇的新庄村、北面与我镇竹元村一河相隔。 |
观音寺村 |
观音寺村位于芝麻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东邻芝麻镇的高原村,西与仁怀市的学孔乡隔观音寺河相望,南与仁怀市喜头镇接壤,北与山盆镇的雨台村交界。全村总面积11.9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民组567户2782人,其中劳动力1005人。全村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最低海拔580米,最高海拔11 00米,垂直气候分布较为明显,耕地面积2022亩,其中田463亩,土1036亩,人均耕地面积0.73亩,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粮油、蔬菜水果、烤烟等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 观音寺村原名为长征村,是因长征时有红军经过此地而得名。1 992年“撤并建”,隶属芝麻镇辖管,因境内有观音河,即更名为观音寺村。1994年9月,芝麻镇对行政区划进行规划,设立三个办事处,观音寺村隶橘香办事处辖管。2004年4月,芝麻镇“撤办并村”,观音寺村由原来的自然村过渡为行政村。 观音寺村海拔较低,境内盛产柑橘,并已有1 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有柑橘18 00余亩,因品种老化,观音寺村对此聘请省农学专家进行了品种改良。为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自2002年起,开始大力发展养殖业,到2007年底已成为芝麻镇的畜牧养殖示范村。境内有遵义县海拔最低的河流——观音寺河及其支流鱼孔河呈“丫”字型穿对而过.流程10余公里,流经13个村民组,河内生长有黄腊丁、鱿鱼、鲢鱼等多种自然野生珍稀鱼类。 观音寺村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在明清时,这里曾是当时一些-及富家子弟休闲的向往之地;在二十世纪初,这里又曾是人工运盐时代从茅台至遵义城的盐客栈,当年,街上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而今,虽然不胜当年之名气,但环境却不减当年,农网改造照亮全村,退耕还林绿化家园,“四在农家”建设村庄,全村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完善,经济稳步向前发展,这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竹元村 |
竹元村位于芝麻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2公里,东邻平正乡团结村,西与仁怀市的共和管理区接壤,南与芝麻镇高原村隔河相望,北与仁怀市乃子山交界。全村总面积18.75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组939户3979人,其中劳动力1560人。全村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最低海拔585米,最高海拔1500米,垂直气候分布较为明显,耕地面积4367亩,其中田656亩,土3711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土地贫瘠,竹元村因地势落差大导致气候反差较大,所以不利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本村主产红粱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还盛产土豆等杂粮。 竹元村于1965年前,属枫香区管辖,在1965年,划归山盆区管辖,1992年,遵义县“撤并建”后,竹元村隶属芝麻镇辖管, 1993年6月,竹元片区建置为竹元村委会,下辖五星村、红旗村、竹林村、加林村四个村。1994年9月,芝麻镇建置规划,成立竹元办事处,管辖竹元村委会。 2004年4月,芝麻镇“撤办并村”,竹元办事处过渡为一个行政村——竹元村。 竹元村海拔较高,因交通、地形、气候等原因导致农民经济收入差,人均收入仅300元左右,环境条件较差,在1998年农民才用上电灯,照亮全村,并于2002年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于2006年8月份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人饮工程,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完善,经济稳步向前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 为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自2002年起,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大力发展红粱,并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到2006年底已成为芝麻镇的红粱基地示范村。境内有遵义县海拔最低的河流——观音寺河绕界而过,流程7公里,流经4个村民组。 该村地域内有建于解放初期的竹元小学,每年都要毕业几百小学生,分别送芝麻镇中学、平正中学和仁怀市永乐六中,境内仅有一间小学。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