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戛村位于中寨乡的东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3.5公里,东临四方井村,北临大补王村,南临中寨村。耕地面积710亩,荒地面积1900亩;所辖8个村民组:破头一组,陈家二组,周家三组,杨家四组,马家五组,下寨六组,上寨七组、高楼八组;总人口1120人,是苗族、彝族杂居的少数民组村;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由于荒山面积较广阔,也适合养殖牛羊,还可以种植一些果树。
在“ 十一五”期间,我村以“创和谐,促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二十字方针为主旋律,以农业的发展为主,养殖业的发展为辅,进一步促进我村的经济发展和建设。
--人口总数:1120人 农业人口:1115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发挥优势,加强基础,调优结构,突出以农稳乡。
--所辖村:破头一组,陈家二组,周家三组,杨家四组,马家五组,下寨六组,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蜂糖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费戛村
--自然条件:砂石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缺乏 资源:砂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203205 | 553400 | -- | 查看 费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费戛村 |
费戛村位于中寨乡的东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3.5公里,东临四方井村,北临大补王村,南临中寨村。耕地面积710亩,荒地面积1900亩;所辖8个村民组:破头一组,陈家二组,周家三组,杨家四组,马家五组,下寨六组,上寨七组、高楼八组;总人口1120人,是苗族、彝族杂居的少数民组村;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由于荒山面积较广阔,也适合养殖牛羊,还可以种植一些果树。 在“ 十一五”期间,我村以“创和谐,促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二十字方针为主旋律,以农业的发展为主,养殖业的发展为辅,进一步促进我村的经济发展和建设。 --人口总数:1120人 农业人口:1115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发挥优势,加强基础,调优结构,突出以农稳乡。 --所辖村:破头一组,陈家二组,周家三组,杨家四组,马家五组,下寨六组,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蜂糖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费戛村 --自然条件:砂石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缺乏 资源:砂石 |
新场村 |
中寨乡新场村位于中寨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东邻大箐村,南邻岩脚村,西邻兴隆村,北邻长寨村,水黄公路由此而过。该村总面积1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2.5亩,平均海拔为1240米,下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50人,境内有林场,铁矿资源,种羊场1个,居住着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四种民族。 --人口总数:1350人 农业人口:1333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14.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2.5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狠抓科学种植,发展农村经济 --所辖村:共11个,新场村1、2组,长箐组,上戈厂组,下戈厂组,旧寨组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 办公所在地:新场村 --自然条件:铁矿资源丰富 资源:铁矿资源 |
西拉村 |
西拉村位于中寨乡东南部,东与中寨乡兴隆村相接,南与水城县猴场乡长寨村相邻,西与普安县隔江相望,北与晴隆县长流乡鸡场村相接,是一个典型的与四个县相邻的村。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海拔1400多米,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亩。全村共有286户11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人,本村杂居有苗族、布依族,是中寨乡边远的村。 2010年在项目资金的帮助下,西拉村解决了一级危房(茅草房)91栋,2011年解决了一级、二级、三级危房三类共5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1%,解决贫困人口202人,已纳入低保人口。 --人口总数:1174人 农业人口:1156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以苗族,布依族为主 发展口号:带领群众致富,共同发展经济 --所辖村: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梨子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西拉村 |
双夕村 |
双夕村位于中寨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总人口2407人,其中农业人口2216人,非农业人口19人,行政区域面积4360亩,跟地面积1639亩,辖8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民族由仡佬族、苗族组成;村办公室驻于马鞍山组;主要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作物以水稻、玉米、高粱为主。由于山地多余平地,草地资源也很丰富,所以我村很适合发展养殖业和果林种植业,在政府和村委的支持与带领下,我村现将发展的重点由农业转换为种养植业,不断增加我村的经济实力,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挑战,争取新胜利。 --人口总数:2407人 农业人口:2216人 非农业人口:191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忔佬族 发展口号:发展我村经济,提高我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所辖村:八个村民组,六个自然村寨 生产总值:3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桃,花生,梨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双夕村 --自然条件:土地资源肥沃,气候宜人 资源:煤,铁 |
箐脚村 |
箐脚村位于中寨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总面积18.96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236人,耕地面积1669亩,境内有两个煤矿和一个正在规划的黑戛煤矿附井,是中寨乡主要产煤村之一,其中宏顺发煤矿年产量45万吨,金来煤矿年产量45万吨;有一所六年制小学;聚居苗、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民组,其中布依族占70%以上。 近年来,箐脚村支两委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统一思想、奋力拼搏,先后被评为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根据土质条件,村境内传统耕种玉米、稻谷、马铃薯,主产生姜、花生等土特产品,气候温和,适宜种植果林,现箐脚村借“十二五”规划契机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经济果林业。以调解工农,发展和谐平安村为主旋律,积极迎难而上,争取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胜利。 --人口总数:3236人 农业人口:3150人 非农业人口:86人 --行政区面积:18.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69.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 发展口号:构和谐,促发展 --所辖村:干河组,小河组,箐脚组,大寨组,野鸡坡,湾河组,马安,新华组 生产总值:3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宏顺发煤矿,金来煤矿 名特产品:生姜、花生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箐脚村 --自然条件:煤矿资源丰富 资源:煤 |
平基村 |
平基村位于中寨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28公里,东邻长寨村,南邻兴隆村,西邻水城县猴场乡补那村,北邻扯扭村,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87.3亩。辖7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1986人,其中农业人口1963人,非农业人口23人,境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村种有红橙、结桃、黄果等水果。 --人口总数:1986人 农业人口:1963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2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87.3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种植业,提高农民收入 --所辖村:上平基,下平基,打海,弯龙,以许,箐脚,果寨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结桃,黄果,红橙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平基村 |
木则村 |
木则村位于中寨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东接陇脚乡,南临补许村,西临大补王村,北临箐脚村;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880亩,辖村民小组有:大冲组、偏箐组、大寨组、大树组、干河组、高石组、长冲组、屯脚组。总人口3286人,其中农业人口3170人,非农业人口116人,全村由彝族、苗族、仡佬族组成。我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年均收入为2300元。 我村民风朴实,村民大方热情好客;土地较平坦,是一个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好地方。 --人口总数:3286人 农业人口:3170人 非农业人口:116人 --行政区面积:1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彝,苗族 发展口号:以崭新的风姿,迎接新挑战,争取新胜利。 --所辖村:大冲组、偏箐组、大寨组、大树组、干河组、高石组、长冲组、屯脚组 生产总值:2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樱桃,金秋梨、核桃 办公所在地:大寨组 --自然条件:煤炭资源丰富 资源:铜,林场 |
四方井村 |
四方井村位于中寨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东接补许村,南临郎岱镇清龙村,西临费戛村,北临木则村;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880亩,辖十四个村民小组,分别为:风窝组、长地组、小寨组、小坡组、陇嘎组、松树脚组、下油组、屯脚组、大山组、杨家组、张家组、箐脚组、打伞坡。总人口3286人,其中农业人口3170人,非农业人口116人,全村由彝族、苗族、仡佬族组成。我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年均收入为2300元。 我村民风朴实,村民大方热情好客;土地较平坦,是一个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好地方。 --人口总数:3286人 农业人口:3170人 非农业人口:116人 --行政区面积:1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以崭新的风姿,迎接新挑战,争取新胜利。 --所辖村:风窝组,长地组,小寨组,小坡组,陇嘎组,松树脚组,下油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花生,烟叶,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四方井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煤,铁 |
小补王村 |
小补王村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中寨乡境内,直距六枝特区人民政府驻地79公里,经郎岱至六枝平寨火车站75公里,经中寨至水黄高速路6.5公里,交通较为方便,东接大补王村,西接打箐村,全村总人口为246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189人,非农业人口270人,区域面积为115公顷,耕地面积为80.4公顷生产总值为265万元,本村主要由彝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多种民族组成,有十二个村民小组,即各小组名称为马宗岭,黑石头,岭岗组,上寨组,下寨组,冲头组,坡脚组,丫口组王家组、胡家组、木城组、田坝组。本村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六盘水的主要产煤乡村之一。 本村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年均气温14.5摄氏度,最高气温31.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5.5摄氏度,最热为7月,最冷为一月,年均大降雨量达1482.3毫升,平均分速为2.2米/S。 全村目前有六枝工矿集团黑拉嘎煤矿一采取区,六枝特区聚鑫煤业有限公司,砂石厂一个,主要产业有:水稻、玉米、名特产有白纸、竹具、铁具。 近年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尤其是影响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促使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明显的变化,很多居民住上了新居,很多贫困学生能进城上学、吃上免费的午餐。 跨入“十二五”小补王村人民只要抓住机遇“创和谐、促发展”以及围绕新农村建设方案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二十字方针为旋律,以煤炭资源整合、农业资源开发为龙头,大力谋发展、促效益,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人口总数:2460人 农业人口:2189人 非农业人口:270人 --行政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发展我村经济,提高我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所辖村:马宗岭,黑石头,岭岗组,上寨组,下寨组,冲头组,坡脚组丫口组 生产总值:26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白纸 名特产品:白纸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小补王村 --自然条件:矿产资源丰富 资源:煤,铁 |
兴隆村 |
兴隆村位于中寨乡西北部,距中寨乡政府驻地约20公里,东边与红光村相邻,北边与长寨相邻,南边与西拉村相邻,南面与扁朝村、鲁戛村相邻。全村所辖范围有8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共有人口1086余人,其非农业人口7人,劳动力约350余人,全村以布依族为主,苗族为辅的自然村寨。由于村地处偏远,道路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较落后,人民群众生活困难,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5亩。 --人口总数:1086人 农业人口:1079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1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1.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所辖村:新寨组,田坝组,大寨组,河尾巴组,兴隆1、2组,纳卧组,大沟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兴隆村 |
红光村 |
红光村位于中寨乡政府西南部,自然条件比较丰富,气候适宜,雨量充沛。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总人口数1472人,其中农业人口1401人,非农业人口71人,村委会下辖六个村民组,行政区域面积3510亩,耕地面积750亩,其中田地270亩,林地面积1516亩,村民主要由苗族组成。我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为主。在过去,由于经济收入有限,所以我村的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现在有了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我村的村民都陆续回到家乡搞发展。 --人口总数:1472人 农业人口:1401人 非农业人口:71人 --行政区面积:2.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养殖业,三年奔小康 --所辖村:红光大寨1组,红光大寨2组,瓦厂3组,瓦厂4组,高家5组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茶叶,生姜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红光村 --自然条件:煤矿资源丰富,雨量充沛 资源:煤 |
扁朝村 |
扁朝村位于中寨乡西北部,东与红光村接壤,南与卢戛村相邻,西与晴隆县的长流乡隔湖相望,北与兴隆村顺湖比邻;全村少数民族主要使苗族;下辖12个村民组,分别是:刘家寨组,水井边组、平务组、阿哈组、犁口田组、鬼场组、菜油山组、杨家寨组、西戛组、破上组、坡脚组、困牛坡组;全村共450户人,2050人,耕地面积为2300亩,东西相聚2000千米,南北长3000千米,总面积6平方公里,土质多为沙土,耐雨不耐旱;交通方便;在以前,由于村民们的风俗习惯比较传统,所以文化还比较落后,种植基于原始耕作技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安排与支持下,逐步深化改造,退耕还林,山林绿化,水土保持,土质也有了良好的变化。现在村民们的观念也开阔了许多,蔬菜的栽培,集市贸易等逐年建设,基本改变了我村的落后面貌。现在全村的年生产总值大250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人口总数:2050人 农业人口:2036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创建美好的明天。 --所辖村:刘家寨组,水井边组,平务组,阿哈组,犁口田组,鬼场组,菜油山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花生,甘蔗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扁朝村 --自然条件:砂石资源丰富,山林绿化 资源:砂石 |
中寨村 |
中寨村位于中寨乡政府驻地几百米内,辖17个村民组,共1129户住户,中寨村全村总人口4965人,农业人口4000人,非农业人口965人,全村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0亩,其中旱地1317亩,水田803亩,以苗族、彝族、为主要民组,我村的主要经济产业以煤矿开采业为主,部分养殖业、农业为辅。 近年来,中寨村人民按照政府的发展路线,大力发展经济产业,特别是煤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这不仅仅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同时也给中寨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不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尽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口总数:4965人 农业人口:4000人 非农业人口:965人 --行政区面积:16.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创建美好的明天。 --所辖村:龙滩组,青松林四组,兴无五组,中寨乡七组,朝门口十组,洞冲八 生产总值:3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矿开采,养殖业 名特产品:雪莲果,葵花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中寨村 --自然条件:煤矿资源丰富 资源:煤 |
移山村 |
移山村距离中寨乡政府驻地10公里,共有8个村民小组(风香树1、2组,龙井3组,箐门口4组,里头寨5组,洞门寨6组,里宝寨7组,里宝小寨8组)。村现有人口1450人,其中农业人口1320人,非农业人口130人。行政区面积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6.5亩(水田445.5亩,旱地561亩),退耕还林460亩。本村人口主要为苗族、布依族。村辖区内现有煤矿一个,贮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年生产总值达到435万元。 --人口总数:1450人 农业人口:1320人 非农业人口:130人 --行政区面积:9.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6.5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提高村民素质,实现小康生活 --所辖村:风香树1、2,龙井,箐门口,里头寨,洞门寨,里宝寨,里宝小寨 生产总值:43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移山村箐门口 |
岩脚村 |
岩脚村位于中寨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总户数537户,总人口1983人,其中总人口1780人,非农与人口203人。行政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7亩,其中旱地658亩,水田439亩。全村下辖8个自然村寨,有8个村民小组。水黄公路和晴雨公路从我村境内通过,水黄公路收费站往西南方向有四个村民小组,往东南方向有四个小组。 我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砂石丰富,可办砂石厂、水泥厂、砖瓦厂等。荒山荒坡3500亩,适合种养殖业,可种植用材林和经济果林,养殖业可养牛、羊、兔、狗、猪、鸡等家禽。同时,我村也是通往光照电站旅游的主要通道之一。 --人口总数:1983人 农业人口:1780人 非农业人口:203人 --行政区面积:4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发展才是硬道理 --所辖村:小寨组,上寨组,包寨组,古家组,岩脚上寨组,岩脚下寨组,高坡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果林业 名特产品:桃,板栗,梨 办公所在地:岩脚村 --自然条件:土地资源肥沃,水利资源丰富 资源:煤,铅,锌,铁 |
大箐村 |
大箐村位于中寨乡西北部,距乡政府八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18户,共1860人,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彝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我村总面积4200亩,荒山面积为600亩,矿产资源缺乏,本村设和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主要以种植玉米、养殖黑山羊为主。 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新场村至本村簸箕屯组的公路以修通,村小学的娱乐场地也以修建,黄土坡小学正在修建。随着新农村低保、补贴、合作医疗等优惠政策的普及,使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村政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大步向前迈进。 --人口总数:1860人 农业人口:1852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2.801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在稳固中求发展 --所辖村:大箐1组,大箐2组,箐头组,小中寨组,麻地组,黄土坡组上电岗 生产总值:100.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大箐村 --自然条件:水资源丰富 资源:煤,铁 |
大补王村 |
大补王村位于中寨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20公里,东与木则、南与四方井、费戛村、西与小补王村北与箐脚村接壤,总面筋9.03平方公里,辖十个村民组,总人口1789人,主要以苗族,彝族等少数民组聚居村。耕地面积100.6公顷,我村争取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主要生产玉米、马铃薯等多种粮食作物,全村年生产总值平均为54000万元,利用我村自然资源丰富懂得优势,再加上草原宽阔,对养殖业的发展也有帮助,我村养殖牛3000头,为全村快速致富奔小康、共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人口总数:1789人 农业人口:1758人 非农业人口:31人 --行政区面积:9.0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9.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努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大补王组,三组,泥寨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黑核桃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大补王村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丰富,草原宽广 资源:煤 |
扯扭村 |
扯扭村隶属中寨乡长寨办事处,属最边远的少数民族村,是中寨乡不通公路的村之一,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经济极为贫困,距乡政府驻地30公里,与本乡的平基村接壤,与本特区的箐口乡毗邻,与水城县的红岩乡相接。现有耕地717亩。有完小(扯扭小学)1所。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组301户1268人,其中彝族较多。我村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多年来,我村两委班子及相应的各个工作组织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富民政策、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同时,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摆在主要位置来抓,在群防群治、矛盾纠纷的调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帮助失足青年、预防-及-危害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村治安秩序稳定,各类案件稳中下降,也无-及-在本村的危害,群众反响好。 --人口总数:1268人 农业人口:1235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团结合作 引进外资 快速发展 --所辖村:扯扭,大冲组,王家,张家,坡被, 生产总值: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花生,樱桃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扯扭村张家组 --自然条件:煤矿资源丰富 资源:煤,斑竹 |
长寨村 |
长寨村位于中寨乡西北部,距乡政府约200公里,东接新场村,西接水城县候场乡,南接兴隆村,北接平花村,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1103人其中非农9人,主要民族有苗族、布依族等。 近年来,长寨村围绕农业的发展,走农业发展之路,如桃子、早熟蔬菜等。农作物以稻谷为主,基地农作物为辅,如玉米、小麦等。 以和谐为发展主题,大力搞好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迎接新挑战,争取好发展。 --人口总数:1103人 农业人口:1094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人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搞好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上箐脚,下箐脚,长寨组,干坎组,老凹组,小寨组,巴纳英,以许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 名特产品:桃、早熟蔬菜 办公所在地:长寨村 --自然条件:土地资源肥沃,水利资源丰富 资源:煤,铅,锌,铁 |
补许村 |
补许村位于中寨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总人口1509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人,非农业人口9人。行政区占地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0亩,该村主要以彝族为主,下辖11个村民组,主要经济以农业为主。补许村发展生姜种植,市场价格稳定,且收入高。目前,正大力进行生姜种植。 --人口总数:1509人 农业人口:1500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 发展口号:发展生产,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 --所辖村:补许村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补许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 资源:煤,砂石 |
鲁戛村 |
鲁戛村位于中寨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26公里,东与晴隆县长乡接壤,西与红光村、南与毛口乡、北与扁朝村相邻。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辖十八个村民组:沙树林,羊场组,鲁戛一组,鲁戛2组,河边组,丫口组,包包上组,何家组等,总人口2895人,其中,农业人口2801人,非居民人口94人,村民主要由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多种民族共同聚居。 鲁戛村近几年来,我村以着农业生产发展及水产养殖农为主要发展方向,农业种植方面主要是小金橘,水产养殖主要是网箱养鱼,经济作物由红薯、花生等。 --人口总数:2895人 农业人口:2801人 非农业人口:94人 --行政区面积: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彝族 发展口号:发展我村经济,提高我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所辖村:沙树林,羊场组,鲁戛一组,鲁戛2组,河边组,丫口组,包包上组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产养殖也,种植业 名特产品:小金橘,红薯,花生 办公所在地:中寨乡鲁戛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 资源:煤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