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泰安 >> 东平县

东平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位于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水泊,依群水域的东平湖西畔,依傍黄河,是国家旅游总局推出的“水浒”旅游热线核心景区、游山嬉水的绝佳去处。湖岸“七十二山峰”险峰幽壑,道教胜迹、石刻艺术溶为一体,山被誉为“小岱峰”、湖被誉为“小洞庭”。由此,可近看梁山、南游曲阜、北走泰山、毗邻景阳岗、光岳楼、曹子建墓等胜地,胜景重重,古迹处处。历史上,周穆王曾来此狩猎,隋代瓦岗军首领李密曾在此留驻,唐朝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行医,道教全真龙门派始祖邱处机在此修行。这里又是程咬金、阮氏三雄的故乡,晁盖、吴用等初上梁山的起义根据地,水泊梁山的北路门户,自唐宋以来,腊山庙会延续至今。  目前,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内的邱祖阁、孔子二十四孝堂、跑马泉、老虎洞、药王庙等大批景点得以修复,配套形成了集食、宿、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设施。  东平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境内,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是《水浒传》中描述的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198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确定为“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东平湖景区被评为国家3A景区,2010年晋升为国家4A景区。  东平湖风景名胜区内有各种景点273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7处,架构了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及水浒文化四条文化带,是齐鲁水浒文化带和大泰山旅游圈上的重要县份。  东平湖三面环山,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素有“小洞庭”之称,有天然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近年来,东平县高度重视东平湖景区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立了东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景区执法局,与东平县旅游局合署办公,理顺了管理体制,加强对东平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景区内有东方好莱坞-东平水浒影视城、世界第一寨-六工山水浒大寨、天下第一坝-戴村坝、国家森林公园-腊山、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白佛山、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稻屯洼湿地公园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完善了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现已成为集文化体验、风情展示、休闲度假、宗教祭祀、影视拍摄、游客集散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  客服电话:0538-2836656  地址:泰安市东平县境内  营业时间:早8:00——晚18:00  游览时间:大约1小时  价格描述:东平湖景区门票:20元/人;水浒影视城门票:60元/人;腊山国家森林公园门票:50元/人;聚义岛景区门票:50元/人;六工山景区门票:30元/人;白佛山景区、戴村坝景区、洪顶山景区暂无门票。  特色景观:东平湖夕阳景观、东平湖双日对出景观。东平湖

白佛山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佛山又名危山、金螺山,俗名“白虎山”,海拔370米,山虽不高,却是十里长山之首。十里长山,自北向南,绵延十二华里,大小数十山头,峦峦相连,峰峰相峙,白佛山为最南首,拔地而起,如巨龙对天长啸,若猛虎横卧东原,危岩绝壁,狮崖熊峰,古人称其“山势奇绝”,一点也不过份。  白佛山象一尊正襟端座的弥勒佛,佛仰天大笑,威严大方。  白佛山苍松翠柏,远看一片葱笼,近看巨石嶙峋,山石与林木相掩映,给人以既雄又丽,刚中含柔的感觉,古代诗人游白佛山之后,就曾留下诗曰:  半山系马防层峦,奕奕金螺斗际攒。  俯视林城挥汗雨,下临泉壑渡沙湍。  洞飞云迹常流润,佛勒石形不碍宽。  乘兴徘徊幽静里,几忘身是散闲官。  白佛山虽然没有雄壮威严,傲立岱顶之上的“探海石”,但是这里的危石累累的壮貌倒也使游客感到惊叹不已,同样也充满着一种雄浑之气。这里也没有悬挂在高山绝壁上凌然不屈的“泰山松”,但是山坡上长满了多种多样的乔木和灌木倒也十分茂密,却也构成了完整旺盛的植被层,显示出了白佛山的无限生机,给游人添了精神,长了兴致。  白佛山景区内有“三教寺”、“石窟造像群”、“黑白云洞”、“玉皇庙”、“圣母洞”、“观光果园”等主要景点。  1、石阶  新修的石阶是为了方便游客上山而修建的,同时也是白佛山景区的装点,构成了山、树、路之间和谐的美。整条盘路虽没有像泰山十八盘那种“拔地五千丈”雄伟气势,更没有像十八盘一面危崖耸石,一面陡壑深涧,但是这里的盘路在两侧柏林树木相映下,倒也有一种和谐之美。当游客穿过这阴阴郁郁的柏林,漫步脚踏弯弯曲曲的石阶,会有一种心境清悠的感觉。这正是游人陶冶情性、深悟哲理的大好时机。  2、三教寺  三教寺始建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初建时只有三间正殿,称“三教堂”,元代重修,明至清代增建了钟楼等,后更名为“三教寺”,昔日的三教寺,己破烂不堪,为了抢救我国北方最古老的三教合一建筑,多方筹资进行了修复,在修复过程中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现在的三教寺就是修复后的面貌。三教寺主殿内的塑像共三尊,中者为释迦牟尼像,其右者为“文宣王”孔子像,其左者为“太上老君”老子像。  3、石刻  山以佛名,佛以山显,白佛山自隋代产生了大佛,前来观光浏览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一批文人墨客。他们观瞻大佛,浏览风光,感慨万千,兴致来临,或歌或书,泱泱数千言,留在东平地方志上,留在了摩崖上。其中最引人瞩目者为大明万历年间的摩崖刻字《白佛山赞》,赞文曰:金螺为名,清汶为带。山峙水流,占尽气盘。雄震一方,瞿坛所在。发祥须国,人文累代。巅壑飞云,弥漫世界。祈祷虔诚,霖雨即届。福我生民,亿兆永赖。柏亭为赞,同垂千载。这篇赞文字体汉隶,笔法古朴,脉出《张迁碑》。它的大致意思是:白佛山为东原名山,山前有汶水如玉带宛延西趋,山水相映,是一方风水宝地,特别这山,更是一方圣山。山上有释迦牟尼佛祖,使东平成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山巅幽谷处,有双洞吐云,黑白两色,旋绕山顶,向外扩展,当人们此时虔诚地祈祷,老天会立降甘霖,山区得雨,百姓受益,衷心期盼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亿万年惠及后人。铭赞文,建柏亭,同垂千载。  石窟造像共有造像138尊,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初雕于大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四窟一笼,唐开元年间增刻,至宋初告竣。山上有了佛像之后,因山石呈白色,故称此山为“白佛山”,这是白佛山的来历。  主窟即隋窟,窟口面阳,内正中雕有释迦牟尼园雕座像身高6.7米,稳坐莲台,面目端庄,神态凝重,气韵非凡。主像的两侧即东西两壁,排列十多排小龛,每龛造像栩栩如生。龛旁有像主题记,笔法古朴,线条雄健,字体有从隶到楷过渡阶段的风范。东壁下方这一长方形龛,内雕的是《涅  图》,即释迦牟尼升天悼念仪式。主像头南仰卧,肋骨裸露,象征释迦牟尼入殓前的艰辛修行;十大弟子围坐身旁,有的抱脚抱头,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低头默哀,各流露了悼告师父的真情,是一幕活生生的吊丧图。这尊释迦牟尼佛,经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的专家考察后认定为“齐鲁隋代第一佛”,释迦牟尼佛的雕刻技法是南北朝刻法的发展,衣褶线条有独特风格,有浓郁的民间风采,被誉为一曲美妙的“下里巴人”。  二佛窟亦称隋窟,它处在位于主窟右20米处悬崖峭壁间。该窟造像共三尊。主像高2.4米,双膝下垂,面南端座,高肉髻,戴法网,两耳垂肩,面目丰满硕长,嘴菱角形,唇润颐丰,鼻梁略高,雕刻精细,形象逼真,而下半部分线条间接,雕刻粗犷,与上半部分形成显明对照,这种刻法,与河北、鲁中、河南等相邻造像石窟中风格明显不同,这大概是白佛山造像人的“匠心独运”吧。主像两侧为侍者,结跏状,头戴宝冠,身着袈裟、璎珞。  与主窟相距20米处为三佛窟,内有造像三尊,为一佛二弟子像或称一佛二菩萨像。此窟雕像为唐代所造。  第四窟位于最东侧,因造像年代为宋代初年,亦称为宋窟。内有造像十二尊,其中珍贵者有二:一是北壁上的观音像,体态丰腴,面容和蔼,两耳垂肩,仍保留盛唐风韵。该像两侧侍者着百褶裙、褶皱仍保留有魏晋风格;二是最可贵者东壁上雕造的鉴真大师高浮雕像,造像风格酷似日本国所塑鉴真大师肖像,该像雕刻细腻,线条流畅,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这位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代使者的崇敬和爱戴。  造像群处摩崖上有“大隋开皇七年和大隋开皇十年……”等雕刻字样,它是造像断代的确切依据。  5、黑白云洞  白佛山自然景观——即黑白云洞。两洞洞口不大,咋看无奇特之状,但这两洞却有三大奇特之处:一是两洞深不可测;二是冬有水声,每到冬季,入得洞口内,静听洞内有潺潺与哗哗水声从洞内传出;三是每到夏秋,两洞吐云,黑云洞与白云洞各吐白云与黑云,两云冉冉飘起,环绕山头像是给白佛山带上了一顶彩色的帽子。  景点位置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镇焦村北面     

泰安戴村坝

泰安戴村坝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东平县彭集镇南城子村北大汶河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辞海》、《中国水利志》均有载。该坝位于东平县境东部大清河与大汶河分流的地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县城出发,沿大清河东行20多华里,一座大坝蓦然跃入眼帘。整个大坝为石结构,巨大的石料镶砌得十分精密,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结合法,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大坝分三部分。从南向北依次为:主石坝、太皇堤和三合土坝。三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互为利用,互为保护,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独特布局。从整体上看,既有都江堰的原理借鉴,又有自身特色。最南端的主石坝呈南北向长443米,自身又分三段,北边一段叫玲珑坝,中间一段叫乱石坝。南边一段叫滚水坝。滚水坝在三坝中最低,它的作用是在汶水开始上涨、小汶河河水位超过安全界线后向西漫水,以防小汶河决口。北边的玲珑坝比滚水坝高0.1米,中间的乱石坝又比玲珑坝高0.2米。随着汶水水位的升降,三坝分级漫水,可调蓄河水储量。据水利部门测量,“三坝”先后漫水的数量与大汶河洪水的流量及小汶河的过水是互相协调的,因而既保证了小汶河持续供水,又能排洪防溢。坝的建筑形状略成弧形,弓背向着迎水面,增加了坝的预应力。为保证跌水坡与坝基的安全,又在坝的跌水面修了一道缓冲槛,水经缓冲槛而缓速,减轻了对坝的冲击力。整个大坝为石结构,重达1吨至6吨以上的巨石,镶砌得十分精密,为防止洪水冲塌,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榫结合法,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固若金汤,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主石坝北的太皇堤,顺河向为东北西南向,堤为土石结构。汶水东来,太皇堤正面相迎,使水势缓速而南折再靠近石坝,既能保坝,又能助三合土坝泄供。应当说,太皇堤起着保坝抗洪的双重作用。  太皇堤北端接三合土坝。三合土坝走向与太皇堤相同,因用三合土筑成,所以称为三合土坝。三合土坝的作用何在呢?为抵御特大洪水,清代初期,在整体维修的同时,增筑此坝,坝长260余米,水平高度比坝面高2米。如果主石坝漫水水位超过2米、加之太皇堤吃紧,此时三合土坝即行漫水,起到泄洪保坝的作用,实为汶水溢洪道。  门票  门票24人民币  景点位置  山东泰安东平县彭集镇南城子村东北大汶河下游    彭集镇  彭集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6.9万亩,辖53个行政村,总人口6.38万,素有东平""城南明珠""的美誉。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纵有105国道,横有331省道,正在建设中的济荷高速公路从镇内穿过。 资源丰富,产业兴旺。已探明鞍山式铁矿石储量7亿吨,河砂储量约1000万吨。名胜古迹有春秋战国时期的 后阝 城 遗址和建于明代的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一一戴村坝。特色产业…… 详细++

黄石悬崖

黄石悬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黄石悬崖是大自然的造化,因这里黄崖万例,似刀削斧劈,直指苍穹,有瞬间倾倒之势,所以故名“黄石悬崖”。崖下古木参天,古刹隐藏其中,清泉四季不烟,风景十分优美。黄石悬崖下面原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总神殿”,据地方志记载,200年前殿宇宏伟,主殿内塑有神像72尊,每年古历四月初庙会,前来总神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人们把塑好的神像请来供奉在总神殿内。香火盛时,总神殿内供奉神像  总数增至800余尊,日日香火缭绕,钟磐齐鸣,可惜现在已成残垣断壁。  现存建筑群体,是佛教与道教并存的古建筑群,北为“玉皇殿”,西为“纯阳阁”,东为“罗汉殿”和钟楼,钟楼下为“罗汉泉”,最西南悬崖上为唐代造像窟,观览造像要攀登上30米高的绝壁,方可入得窟中,真是不险不成游也。造像共十三尊,全为盛唐佛教造像。中间造像呈坐状,体态丰腴,双耳垂肩,为释迦牟尼和弟子像,两边右手0神像。0神像身着盔甲,面容威严,体态雄健,栩栩如生。  “纯阳阁”为道教建筑。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全石结构,特别是石窟的构思十分巧妙,上下层之间木构件,外顶女儿墙留有垛口,与腊山的邱祖阁风格相同,可惜年久失修坍塌严重。  “黄石悬崖”唯一的一处完整存在建筑体——亭状钟楼。钟楼为全石结构,建于清乾隆年间,在造形上采用唐代风格,四柱支撑,巨石做盖,古朴厚重,拙中见巧,粗中见妙,是鲁西南一带不多见的清代钟楼。  “罗汉殿”,殿内原有21尊铁铸罗汉,每尊高近1米,工艺高卓,浇铸年代为大宋宣和五年,与灵岩寺泥塑罗汉时代相同,但这些珍贵的造像在大炼钢铁的年代被毁掉,游人到此,无不感到惋惜。有一游人在石壁上写下一打油诗,曰:罗汉远去留空殿,游人扶槛自哀叹,院内苍松招手问,千秋罪过谁承担。这几句小诗,又给我们增添了许多遐想……  有一缕缕细流的泉水,来自中间石缝,它先聚池中后溢而东去,沿石槽流向山下,泉水甘冽,救济一方百姓。在如此悬崖下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清泉泥?还要从传说故事说起:唐代,这里就有庙宇,但由于山上缺水,僧人要到山下挑水吃,来回几里地,耗时耗力,后来,住持决定解散众僧,另选寺址,此事惊动了21尊铁罗汉,罗汉们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不可舍弃,所以罗汉们大发慈悲,决定救助僧人,于夜深人静之时,罗汉们一齐在殿前跺脚,只听得一声巨响,一股清水从石缝间汩汩冒出,后来人们便将清泉取名“罗汉泉”。黄石崖自从有了这泉水,寺院扩建,僧人剧增,香火旺盛,至明代佛、道两教在此携手发展而使此地成为东原古刹。泉旁碑记中有一联曰:“半壁黄崖昭万古,一汪清泉仰千秋。”概括并形象地道出了“黄石悬崖”胜景的精华。  “黄石悬崖”景内现存碑刻21方,多为重修碑记。其中有一方碑最引人注目。是清代所立,系东平州州官为保护“黄石悬崖”胜景处的古术所发布的禁令,禁令中对到“黄石悬崖”胜景内砍柴毁树等破坏行为制定了惩罚条款,这个禁令发布后,对保护“黄石悬崖”景区古迹和树木发挥了作用。这是前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风光名胜的实物证据,是难得的历史资料,是今人效仿的典范。  “黄石悬崖”美丽的风光景点中,以“一线天”最引人注目,从底下往上看,南面的这一巨岩名曰:“佛手”,他与山体之间闪开了一道缝,从缝隙中可以看到一线天色,蔚为壮观,游人可从下边挽“佛袖”,攀上“佛手”,沿臂登上一线天中,倍感胸怀坦荡,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感。  “黄石悬崖”右上方有一山崖缺口,十分陡险,攀上崖顶,顺势南去,可到达“蚕尾”,蚕尾上有一巨石平台,站在平台可鸟瞰整个东平湖的美景,难怪清代诗人王士祯游蚕尾山后舒发感想,写成《蚕尾集》,以寄托对小洞庭、蚕尾山使其魂牵梦绕的东平名山秀水的思念。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贯中园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贯中园景区坐落于东平县城区罗庄村,是“水上东平游”线路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一处集藏品展览、资料查询、学术研究、碑林观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精品。为纪念罗贯中这位著名古典长篇小说家,继承和弘扬东原历史文化,建设了贯中园景区。景区占地面积3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由曲阜古建筑学院设计,仿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主体建筑有贯中堂、水浒苑、三国苑、贯中居、罗园、碑廊、贯中文化商行等,景区外建有南北两座罗贯中故里牌坊,北牌坊雕绘三国故事,南牌坊雕绘水浒故事。两座牌坊分别有著名学者冯其庸、欧阳中石题写坊名。两座牌坊均高16.6米,宽30米,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石碑坊。  客服电话:0538--2996000  地址:东平县街道罗庄村  营业时间:8::00——17:0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30元/人  价格描述:门票每张30元  门票优惠政策:凭东平居民身份证每张15元,网上购票每张15元  特色景观:古建筑  游览线路:贯中堂——水浒苑——三国苑——贯中居——罗园——碑廊——贯中文化商行

东平博物馆

东平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东平博物馆是全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集中展示东平历史文化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的标志性建筑。  东平博物馆北望白佛山,南傍文化发展中心广场,总用地面积48426.75平方米(72.64亩),建筑占地面积4160.77平方米(6.24亩),总建筑面积14005.88平方米,地下一层、面积2061.26平方米,地上三层,面积11944.62平方米,高度18.2米,内设阅览室、展览室、储藏室等功能区,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2亿元。整个建筑由内到外再到周围的环境,处处体现东平特有的文化与传统,突出“汉文化”、“石文化”、“水文化”三大特色,以汉代建筑的厚重、大气磅礴作为博物馆的主导风格,整体造型平面为繁体“東”字,由白佛山登高下望,博物馆就是一枚刻着“東”字的巨石印章,象征东平的印记;建筑周边由景观水体环绕,北侧主入口大台阶上设景观跌水,汇入馆前广场内的景观水池,内外水景互为映衬,象征东平历史源远流长,正在谱写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洪顶山摩崖刻经

洪顶山摩崖刻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闻名国内外的洪顶山摩崖刻经。自从1989年发现以后,已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观看刻经。它的发现,对解开史学界的“安道一”之谜,对研究这位视史传经体大书法家的身世、经历及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和史料价值。  因“安道一佛教”观念是“涅若性空”观,他在此处书刻的是“文殊若”,“摩诃若”经等。  东边是属名“僧安道一”的“文殊若”刻经。-出自梁曼陀罗仙和僧伽婆罗译本中。全文共98字,文中以佛主如来与文殊菩萨对话的形式,禅释出僧众如何修成大智慧到彼岸的“性空”思想,在佛经中占重要地位。更珍贵的是该经的书法价值,在整个刻经中具有代表性。书写风格是隶中带楷,楷中带隶,这是我国文字进化从隶到楷的重要特征,起断代作用。难得可贵的是其中的“亦”字是草书,而“道”字则带行书韵味,“数”字还有书法上罕见的飞白状体。在北齐时期的刻经0现几种书体在中国是最早的。  两边便是用篆体属有“安公之碑”的风门口碑碑文。意思是在“风门口”书刻的碑文,看似文字游戏,实是“安道一”用“安”与“不安”,“一”与“不一”的关系禅述自己的佛教主张,“一”是指禅定中心境专一境界,这与中国道教把“道”解释为“虚一而静”是同样意思,“安”是指佛教中超世脱俗,元烦恼的身心状态,‘不安”是指俗的烦恼,所以僧众们称西方净土为“安养国”,提倡“安乐行”。刻文中“安故能一,一故能安”即是全部意思的概括。也是安道一对禅宗始祖达摩祖师提倡的“安心禅”的领悟与发展。  -后是“于后六百二十年”的佛历纪年。佛历纪年有多种说法,因佛教中派对如来佛生与园寂的年代说法不一,所以纪年也就不同,此处按禅宗纪年推断应为北齐河清二年的纪年。  这里还刻有“药师琉璃光佛主”与“大佛”题名。  书体全是其他地方刻经所没有的,而字体之大更是与此处无可相比的。  这是安道一所书的“大空王佛”、“大山岩佛”、“安乐佛”等佛名题刻共23个。“安乐佛”以东的佛名依据出自失佚的《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是佛教早期密教经典。我国敦煌及各地佛名题刻均出自此经。   佛的形象和名字是信仰者的自我感应,因而用造佛和题写佛名来表达对佛的崇拜之惰,其中“大山岩佛”、“高山佛”表示对山的崇拜,以山为佛,“安王佛”、“安乐佛”表示对安的崇拜,而“大空王佛”四字、表明以“大空为王”,尊之为“佛”,以表达安道一对“集若性空”的崇拜,因禅宗当时多受当权者-,安道一所以大书特书“大空王佛”四字,有粪土人王,蔑视权贵之意。而更珍贵的是刻字大,中国其他地方刻经大都在30公分左右,最大的也只有1.3米,而此处的“大空王佛”四字全高达11.3米,“佛”字高达4.65米,宽4米,最宽的笔划50多公分。用笔纵情豪放,气势磅博,并有罕见的“佛手”与鸟状装饰。当地村民传说当年安道一是扛着扫帚来写的,就断定此处刻经是中国同时期刻经真正的“大字鼻祖、擎巢之最”。  “大空王佛”向西便是六龙蟠螭龟蚨线刻碑,刻碑全高7米多,刻字部分高4.8米,宽3.5米。上为线刻六龙碑首,下为龟蚨状,上有“摩诃口经”字,-大部分剥蚀掉,仅剩“散”、“川”、“萨”、“有”、“空”等字。法经出自鸠摩罗所译“摩诃般若菠罗密”,讲大乘空宗性空理论。  经碑西是此处字最大的“僧安道一”题名,四字刻于高2米,宽1.3米的圭首碑内,书体隶中带楷,并有行书韵味,潇洒流畅,其中“一”字为大写“壹”。  “僧安道壹”西是一篇颂文,颂安道一达到佛的广大境界。  北山崖最西便是安道一所书“文殊  若经”卷上的一个摘录,讲述佛教,“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的性空境界。  南山崖有刻经三处:最东边一处是记述中印度高僧-的身世及来东土讲经及-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安道一亦是信奉的中印度大乘僧-的性空理论。最后纪年是“大齐河清三年岁次……纪年”,这是二洪顶最明确的北齐年代纪年,即北齐武成帝高湛二年,(公元563年),在山东乃至全国是最早的刻经纪年。  中间是“大空王佛”佛名题刻,全高2米,宽1.3米,其书体风格与北崖同出一辙。  最后一篇-与“风门口碑”处所刻“文殊若经”相同,但此处字体大近一倍,全用隶中带楷书写。特别是“無”字,更突出的表现出隶的拙朴道劲,楷的工整严谨,不失为一篇精彩的范文。  洪顶山摩崖刻经不仅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珍品,而且对研究我国佛教发展更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腊山,又名“小岱峰”,为国家森林公园,属AA级景区,其主峰海拔258.4米。它虽然没有泰山之高大,黄山之雄伟,但它小巧玲珑,风格独特,素有“山奇雄、峰奇秀、岩奇险、水奇清、景奇幽、石奇美”之称。更兼它坐落在烟波浩渺的东平湖畔,天光照水,碧波浩渺,舸姿帆影,风月翠霭,美不胜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相辉映,构成独特的游览景区,自古被誉为“小泰山”、“小岱峰”。  腊山森林公园景点众多,72座山峰各有特色。放眼望去,-苍茫,峰峦叠嶂,古木参天,青松蔽日。“小岱峰”以其悬崖陡峭、奇松怪柏众多而一枝独秀。过云路桥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沿途可观赏古戏楼,聚义厅、邹龙江墓、祥龙观等名胜古迹。  1、祥龙观  祥龙观又名“三清宫”,是金朝著名道人邱处机修身布道之所,典型的金代建筑,为八挂图式格式。工艺精巧,玲珑别致,结构奇特,古朴典雅。大殿为老君堂,西楼为“三清宫”、邱祖阁,东楼为藏经阁,南屋为道士膳房。老君堂始建唐代,由孙思邈主持修建。三清宫、邱祖阁是一座古式木石结构的二层楼。房顶为古城墙式,门旁有邱处机亲自栽植国槐、青桐树各一棵,取“怀童不老”之意,距今近800年。树围一搂有余,树干高于楼房数十米以上,枝叶茂密,遮天避日,将整个院落覆盖。  2、云梯  云梯乃青石级盘道,建于唐代,东西各有一架,悬于碧峰之上,似通天之路。云梯两边或苍松怪柏,或峭壁悬崖,真是一步一重天,步步景色奇。登至天街上平云桥,云雾缭绕,如入“太虚幻境”,逍遥自在之意油然而生。可谓:攀云梯,观虎洞,石怪松青,如升仙界;登岱峰、观湖景,碧波白帆,胜似蓬莱。有首《云梯》诗云:“人道腊山山色秀,睹之果不负盛名。层林茫茫呈野趣,怪石嶙峋夺天工。云开九霄观丹阙,雾锁千仞隐翠峰。劝君休夸五岳游,不登此山亦虚生”。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到此揽胜,争相勒石刻名,其中“阿南屏翰”、“气象万千”等构成了摩崖石刻斑斓多彩的书法长廊。电视剧《林冲》、《晁盖》和电影《阮氏三雄》都曾在此拍摄外景。  3、药王庙  药王庙,借助天然石洞建造而成,有古时石臼、石桌等,内塑药王金身。药王乃孙思邈,唐代著名道教学者和医学家。相传药王游历名山,曾在此山采药济世,为方圆百里百姓治病行医,从不收银钱,达数年之久。庙前有一井,传说药王为百姓熬药所用的水就是这里。井水终年清澈,方圆百里香客前来取水讨药,络绎不绝,香火终日不断。  4、玉皇殿  玉皇殿紧靠悬崖而建,均为石壁瓦舍,朴实中不失雄伟,精巧处亦很壮观。玉皇殿内,有唐时栽植侧柏一棵,苍劲挺拔,树丫奇形怪状。该殿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清康熙五十一年、乾隆二十年,雍正十一年曾重建整修。之后由于天灾-,庙倾像摧。今落成的玉皇殿是93年开发森林公园后重新修复的。内塑有玉皇大帝金身,金童玉女、四大天师等。墙壁绘有诸多天神壁画,门口两座石制平顶雄师把守殿门,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玉皇殿与老虎洞相通,是天然的石穴造就。相传《水浒传》中阮氏三兄弟曾藏在洞中躲过了官府的缉拿。此洞与太白庙相对,相传是太白金星下凡之处。整个大殿被悬崖所环抱,由奇柏所簇拥,加上八仙台、仙人桥等景点衬托,古庙险峰,奇柏险石,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5、碧霞元君祠  碧霞元君祠依岩而建,它初建于明代、1995年重修。传说是泰山圣母云游天下,察访人间善恶的行宫,亦称泰山行宫殿,俗称奶奶庙。内祀碧霞元君神像及金童玉女、送子娘娘、眼光娘娘等神像。祠前,有一汉时石刻麒麟,金童座骑、青龙、白虎、夜叉,风火轮等,栩栩如生。  6、瞰湖亭  瞰湖亭为仿古建筑,位于腊山东山头,瞰湖亭三面环水,由此亭瞰东平湖波光粼粼,碧波万倾,烟波万里扁舟小,浪翻玉琼风波俏。风起处,松涛阵阵相声远;夕阳时,云绕雾锁欺天宫。有登瞰湖亭诗曰:“平湖环抱小岱峰,亭影照水柔深情,白帆点点来天外,翠羽啾啾穿水中。晨观日出有双阳,晚看夕照峰三层。湖歌山舞忘归路,恋山乐山享升平。”  如今,腊山森林公园立足高品位,高起步,正在继续开发和建设。新建起的“聚孝堂”、“百龙亭”、“民族风情园”等一批新的景点,使腊山格外生辉。腊山索道尤如一条巨龙,凌架于山巅之间。腊山正以新的雄姿,欢迎四方来客。      银山镇  一部《水浒》驰名中外,八百里水泊豪迈天下。银山镇就是当年水浒英雄晁盖带领水浒好汉起义的发祥地,如今八百里水泊遗存水域西部中心地,《水浒传》中的许多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银山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位居东平、阳谷、台前、梁山四县结合部,西依黄河,东濒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全镇44个行政村,104.5平方公里,5.6万人,5.2万亩耕地,是省政府命名…… 详细++

司里山风景区

  司里山原名“棘梁山”,据碑文记载:因此山遍生荆棘,故名“棘梁山”,又名“立良山”,至宋代后,在此设巡检司“以安其境”,更名“司里山”。山虽不大,但它自南北朝以来,就成为我国北方一带最早“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又因北宋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宋江、晁盖等英雄首聚于此,使山又增加了一些传奇故事。此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山原建有殿堂庙宇,且儒、释、道俱全,时间大约是在我国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最前边的是“文昌阁”,为儒教建筑,共三间一院,内塑孔子圣像。中间一处为“娘娘殿”,大殿共四间,内塑娘娘圣像,东西廊房各三间。据山上明崇祯时“棘梁山重修金山庙宇桩塑金身碑记”及同时代所立《玉皇阁落成碑》记载:东原郡(东平旧称东原)西距城五十巡检司,棘梁山旧有大佛殿、文昌阁、碧霞行宫、娘娘殿、真武庙等。可见,此山古时就有“碧霞元君”与“真武大殿”,且庙貌森严。  传说当年《水浒传》梁山好汉晁盖、吴用、刘唐、公孙胜、阮氏三兄等人“智取生辰纲”之后聚于此山。  司里山两块巨石称“千佛崖”,该崖东西长32.2米,南北长14米,最高处11米,看它的形状,东崖似印,西崖似匣,远看又似城堡。两崖壁上自南北朝到明代雕刻的造像共788尊,其中大者10米,小者10多公分,保留到现在的共计480余尊。分别为北朝、隋、唐、宋、元、明六个造像区,其中“三教合一”是此山造像在山东及我国北方乃至全国年代最早、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造像群。  其中最大是释迦牟尼造像,高7.50米,左为老子像,右为孔子像,三像旁又各有僧徒侍立像,三像从身高可为中国北方最大造像之一。造像分别有“释迦牟尼”、“太上老君”、“文宣王”题记。三像东崖又雕满大小不等的浮雕造像,并有大齐皇建二年即(公元561年)纪年等,此区造像均体现北朝造像风格,面目方圆,额宽颐丰,仰眉直鼻,身姿矮壮、丰圆,通肩袈裟,偏衫、短摆。崖东为隋代造像,所造为十二光相佛像,或立或坐,或结跏跌坐,其造像风格基本与北朝相同,只是面目雕刻略显瘦削。  西崖上与北西面为唐代造像区,唐代造像因受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与以前从风格上大有不同,从面相上,佛像多以饱满温和艳丽,鼻高目深,眉眼弯曲,唇厚嘴短,五官适中,菩萨皆方圆丰腴,两耳下垂。身姿上,体态丰满,线条优美,且上下左右不对称。服饰上,佛多袒右肩,菩萨袒露上身,饰颈圈等。摩崖造像多以民间为主。  西崖下部与东崖西壁为宋、金、元造像区。多为罗汉造像,有三十六罗汉,伏虎罗汉、飞天等,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或怒目而视,或笑容可掬,真是千姿百态,神情各异,其中无量寿佛,是此山唯一的一尊金代造像,相对珍贵。  西崖南面为明代造像,其特点皆细腰、高乳、大耳、高鼻、服饰华丽、结构细腻且面露轻浮,别有一番风格情趣。  千佛崖中间的天然石峡,峡高约11米,东西宽约3米,据说从前石峡上用棘梁木搭一木桥,叫做“昧心桥”,意思是干昧心事的人只要从桥上过必定会摔下来。传说晁盖等梁山好汉来到这里聚义之后,曾用此桥二探来投奔的人是否真心归附。他还利用此桥惩治过前来探情的官府密探,将其摔死“昧心桥”下。所以后人便称此桥叫“昧心桥”。  东山崖下的摩崖刻经。-内容是:昙无忏译《大般涅经.桥陈如品》,桥陈如是如来佛的大弟子,内容讲的是如来佛与桥陈如讲述修得大智慧到0达到涅  的境界,佛的所谓涅磐境界,即是“生死如一”,“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也是佛家的最高境界和归宿。此段-是十分珍贵的,《涅  经》在山东一带的刻经不多,该经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刻经时代应为北朝后期,年代无考,其书法脱出南北朝时楷中带隶,隶中带楷,基本为楷的前期,即成形期,所以,亦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司里山摩崖造像应该说,对研究中国的“二武反佛”后,佛又达到鼎盛及中国雕塑艺术史均有重要的史料和实物价值,也是雕刻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司里山摩崖造像

刘所村

  刘所村地处大汶河北岸,地处戴村坝景区,汇河自然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735人,205户。戴村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素有“第二都江堰”之誉,“戴坝虎啸”为东平的新八景之一。汇河自然风景区风光旖旎,极具自然、生态、休闲特色,与原汁原味的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体验融为一体,是娱乐休闲的绝佳去处。  一、戴村坝。  戴村坝全长1500米,从南向北由乱石坝、滚水坝、玲珑坝三部分组成。大坝气势雄伟,夏秋之际,白浪翻滚,漫坝而泄,声若龙吟虎啸,“戴坝虎啸”为东平的新八景之一。主要分布有九大功能区。一是名士闲庭。主要是度假酒店及商务区;二是龙山雅筑。主要是高端度假别墅区;三是绿海畅园。主要是生态游乐区;四是龙湖锦波。主要是湿地荷塘风情区;五是清河沙韵。主要是滨水游乐带;六是龙珠逸致。主要是亲水野趣游憩区(野营帐蓬区、野趣休闲区、惊险漂流区);七是龙乡果苑。主要是乡土风情生态园;八是双流泛舟。主要是大清河水上观光区;九是水工奇观。主要是戴村坝水工奇观观光设施。  二、汇河景区。  汇河景区是借势全县旅游经济的跨越大发展,着力打造“水浒东平、水上东平”的水利景观河道。该景区以体现“自然、生态、休闲”的旅游特色,共分为三个大部分,即:水利道路工程、景观工程、绿化工程。水利道路工程是对汇河自蓆桥至入大清河河口段6.5千米河床清淤、整理堤防和滩地,建设四座拦河闸,于右岸修滨河大道,为度假休闲提供交通便利。景观工程主要是四大节点,并配合部分小结点。四大节点为蓆桥圣迎、菱港柿野、郊野埠头、江中盆景。绿化工程是沿滨河大道两侧,栽植垂柳。汇河两岸,在保留原有绿化树种,保持原生态的同时,分段栽植适宜当地气候的景观树种,打造东平特色的水上和陆上绿色景观长廊。  三、明清古民居  (一)解元府。现存四开间,青砖抱柱、平顶,室内东北角有木梯上顶,顶有小0,当地百姓称“挂屋子”。解元府为栗章功的德字辈祖上的府宅,原有朝廷题的“解元府”匾,解元府主体建筑基本完整,对研究东平地区民俗文化和民居建筑艺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前口头古民居。为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属于前口头部分村民居住。建于明清时期,为栗氏家族所有,原有几进院落,据说有七十多间房屋。保存完好的有一处,面阔四间,立山式结构,青砖灰瓦顶,西三间改造为平顶。另一处为砖包坯二层楼,建于明代,三开间,内有木楼梯可通楼顶,楼顶西北角有角楼。对于当地民俗文化和民居建筑艺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后口头赵氏祠堂。有门殿、正殿和后殿组成。正殿三间,立山起脊灰瓦顶。门殿现存门洞、后殿三间。赵氏祠堂为赵氏族人祭祈祖先的场所,本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对于当地民俗研究和民居建筑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开心农场  “开心农场”是集休闲旅游、水上娱乐、垂钓采摘、农家体验、餐饮度假为一体的自驾游和组团游可供选择的理想景区;在规划布局上:采用篆体“口”家为规划框架,充分利用现有地形与道路,结合该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区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快乐农场、果树采摘区。该区内所有土地、果树采用认养的方式,自助种植、施肥、采摘,该区域还设置农家园区,为游客提供种植、采摘及垂钓自助餐饮、住宿场所。二部分为:河边湿地、垂钓、石岛戏水、沙滩浴场区。三部分为汶河水上游乐区。   地址:接山镇刘所村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  特色景观:戴村坝、汇河景区  配套服务设施:  村内有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就餐休息服务。  交通指南  自驾车指南:  G35济菏高速东平口下,沿望山街东行至东平县,沿331省道向东刘所村。  停车场信息:  村内可停车  

桑园村

  桑园村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腊山的南侧、北临著名的湖心岛,美丽富饶的东平湖南岸,风景秀丽的棘梁山脚下,西临戴庙镇政府和220国道。全村共478户,1495人,无耕地,纯属纯渔业村,是一级湖内二十三个自然村在湖内筑台而组建成的一个行政村。二级湖堤从村中贯穿东西,拥有水面3万余亩,渔船380多只,村民全靠湖内捕捞作业生息。2010年以来,我村紧抓我县旅游大发展的先机,借助东平湖的历史文化遗韵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借助大好形势和有利地形,修建了村内观光路3750㎡,搭建了渔家风情牌坊一座、旅游码头、健身广场各一处、该村周边拥有众多的水浒遗址,如:“二道坡”是当年古运河的险滩之一,也是《水浒传》中阮小七当年在平方腊回来后隐居之地。“宋桃庄”位于该村东北角500米处,高出水面面积5000平方米,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杀福济贫、探听官府消息所设朱贵开店之处。“刑庄”位于该村西北角1000米处,该岛高出水面面积1万余平方米,此处水深险要、芦苇茂密、僻静难寻,是当年梁山好汉劫持官府要员、富家大户藏票之处。同时也是老版(山东版)《水浒传》中“火烧战船”、“阮氏三雄活捉何涛”拍摄的重要基地之一。该村西400米处是自驾游玩景点“野芦湾”和东平湖重要的防汛工程“金山坝”,是天然形成的避风港湾。游客可在此景点内划船、垂钓、撒网、下钩捕鱼、采摘、游玩。自开发旅游建设以来,带动了该村餐饮、住宿、游船等行业,新增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渔家乐”18户,旅游产品专卖店10户。这里山水清秀,人民热情好客,朴实大方,多年来被上级评为“旅游项目创建先进单位”、“自然生态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此处是游客探访水浒故里、品尝湖鲜美味、体验渔家风情、享受自然风景的最佳去处。  地址:东平县戴庙镇政府向东2700米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  特色景观:渔家风情  配套服务设施:  村内有渔家乐,可为游客提供就餐休息服务。  

北吉城湿地乐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凡到过北吉城湿地乐园的人,无不留恋往返,无不惊叹这里的山青水秀好景致。北吉城湿地乐园依山傍水,与东平湖一堤之隔,生态环境犹如世外桃源古朴自然,是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  一、旅游资源  1、湿地  北吉城湿地集水乡特色、仿宋建筑于一体,再现宋代时期水乡渔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水车、风车、农船,尽现农家生活的乐趣,前是宽阔水面,波光粼粼,苇叶青青,一派水乡恬静;后是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在水生植物观赏区,水榭、栈桥把游客引向水生植物丛中而流连忘返。碧波之上,万绿丛中, 200多米的垂钓岸线静卧其间,远是芦苇,近是粉莲,悠然垂钓,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野趣、亲近自然的场所,良好的大自然生态,是追求回归自然、“绿色旅游”、“生态休闲”的极佳选择。  2、石碣村影视基地  2010年4月,为了配合新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拍摄,湿地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了石碣村水乡影视基地。建有水神庙一座,仿宋木质结构建筑28套,另外建有水车、木桥、木廊、木亭、石亭等多处景观,近处四面临水,远处群山环抱,山水相接,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别具渔家风情和乡土气息,进一步提升了影视拍摄的承载能力。该风景区现已接拍了新版《水浒传》、《楚留香》、《剑侠情缘》、《卜案》等多部电视剧。  3、东平湖——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  东平湖地处黄河下游自古有“小洞庭”之美称。当年八百里水泊梁山芦苇浩荡,港汊万千。古典巨著《水浒传》在此取景,真实再现了当年山水纵横、芦苇、莲荷苍茫的原始风景。  地址:旧县乡北吉城村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特色景观:石碣村影视基地、东平湖、北吉城湿地  配套服务设施:  村内有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就餐休息服务。  

棘梁山石刻

  棘梁山石刻   棘梁山,又名司里山,随着最近几年梁山的名声逐年提高,为开发此山,所以改为此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城西50公里的戴庙乡境内(原梁山县城北10公里的戴庙乡境内)。据碑文记载:因此山遍生荆棘,故名“棘良山”。至宋代后,在此设巡检司“以安其境”,更名“司里山”。山虽不大,但它自南北朝以来,就成为中国北方“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又因宋江、晁盖等首聚于此,又增加一些传奇故事。   此山原建有殿堂庙宇,儒、释、道俱全,约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前为“文昌阁”,为儒教建筑,共三间一院,内塑孔子圣像;中为“娘娘殿”,共四间,内塑娘娘圣像;东西廊房各三间。据山上明崇祯时《棘梁山重修金山庙宇桩塑金身碑记》及同时代所立《玉皇阁落成碑》记载:东原郡(东平旧称)西距城五十巡检司,棘梁山旧有大佛殿、文昌阁、碧霞行宫、娘娘殿、真武庙等。

父子状元坊

父子状元坊为文化旅游景点。  “父子状元坊”,是为宋代著名的梁氏父子二状元而修建的原坊为木质结构。因“朽不可支”后有兖州刺史金一凤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重修并改为石坊。原坊全曲阜石石质、四柱三门式,中题“父子状元”四个字。两旁对联曰:是父是子同作状元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正楷书体,笔力雄健,庄重大方,均出自金一凤之手,可惜石坊在“0”中被损毁,现在这座石坊是依原样恢复起来的。父状元名叫梁灏,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中状元,曾任峡路安抚使、关右安抚使、翰林学士等职,在任开封府尹时暴病卒,年四十二岁。少状元梁固,梁灏之子,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中状元,曾任著作郎、户部勾院等职。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病逝,年三十三岁。父子二状元为官清正,皆有著作传世。

东平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东平街道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棘梁山石刻 父子状元坊
州城街道 父子状元坊 万里旧居(东平县工委纪念馆) 东平清真寺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沙河站镇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棘梁山石刻 父子状元坊
彭集镇 泰安戴村坝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棘梁山石刻
老湖镇 梁氏墓群 北桥墓群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银山镇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腊山古建筑群 祥龙观 昆山月岩寺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斑鸠店镇 百墓山汉墓群 理明窝摩崖造像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接山镇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棘梁山石刻 父子状元坊
大羊镇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棘梁山石刻 父子状元坊
梯门镇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棘梁山石刻 父子状元坊
新湖乡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棘梁山石刻 父子状元坊
商老庄乡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棘梁山石刻 父子状元坊
戴庙乡 棘梁山石刻 司里山摩崖造像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旧县乡 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 白佛山风景区 泰安戴村坝 黄石悬崖 东平贯中园景区 东平博物馆 洪顶山摩崖刻经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司里山风景区 刘所村 桑园村 北吉城湿地乐园 棘梁山石刻

东平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