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朱生豪故居 | 朱生豪故居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往南湖大桥边上步行时路过的这处旧址著名翻译家朱生豪故居。 故居的旧址是在原南大街东米棚下14号,现属梅湾街历史街区东片,2006年嘉兴市城投集团出资修建新址,现址具体为:嘉兴市南湖区禾兴南路73号。故居为具有浙北风格的传统民居,坐东朝西,建筑现存两层的楼屋五间、南北偏屋各两间和东北侧的小偏房(灶披间)两间,东西有前后院。 故居参观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楼为陈列厅,从左往右参观,分为三部分,从幼时到青年到离世前;二楼为旧时卧室 朱生豪,浙江嘉兴人,生于1912年2月,病逝于1944年12月,终年32岁的文学巨匠!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在当时,他用行云流水的语言功底,和文辞华丽的译笔风格,翻译了莎士比亚的31个剧本!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堪称近百年来中国翻译界、甚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朱生豪一生宁愿贫穷至死,不愿为敌伪效劳,仅靠微薄稿费维持极困难的生活。他翻译态度严肃认真,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其宗旨。他闭门不出,把全部精力扑在译写工作上。工具书仅有两本字典,译出了莎士比亚的几部重要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莱特》等。1944年初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其时他一直忍受着长期的病痛,体力日衰,在勉强支撑着译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后,延至六月,确诊为肺结核,卧床不起。不得不放下已经开始译写的《亨利五世》译稿。他悲痛地说,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译完。到12月病情日益严重,终在1944年12月26日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含恨离世。 景点位置 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禾兴南路73号 |
汪胡桢旧居 | 汪胡桢旧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汪胡桢旧居位于嘉兴市区帆落浜39号,系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先生旧居。汪胡桢(1897~1989),字斡夫,号容盦,浙江嘉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4年,汪胡桢任整理运河讨论会总工程师时,亲自踏勘了从杭州到北京的大运河,仅用一年半的时间,编制完成了《整理运河工程计划》一书。他是中国近现代对运河整治有着重大贡献的学者。 1928年,汪胡桢受聘为太湖水利工程处副总工程师时,在帆落浜东购地4亩,筑小楼奉母养颐。抗日战争时被毁。1948年重建,为西式平屋数椽,名“湖滨小筑”,有花木之胜。现有建筑整体布局呈“工”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80平方米,砖木结构,屋顶铺设洋瓦。前后两进,北面一进三开间,分别为内书房、外书房和客厅;南面一进四开间,为卧室和卫生间。连接南、北两进的为客厅,其东、西两侧为花园。旧居西南侧有一房屋(俗称高平房)为汪胡桢兄弟的房屋,建于1936年,曾作为日本侵略嘉兴时的司令部。 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汪胡桢 (1897~1989) 汪胡桢,(1897.7.12-1989.10.13),水利专家。浙江嘉兴人。1917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水利部顾问、一级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导淮工程计划》、《整理南北大运河工程计划》,亲自勘察了杭州到北京的大运河,设计了邵伯、淮阴、宿迁三个船闸领导修复钱塘江海塘工程。主编出版了最早的大型专业工具书《中国工程…… 详细++ 汪胡桢 (1897~1989) 汪胡桢,(1897.7.12-1989.10.13),水利专家。浙江嘉兴人。1917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水利部顾问、一级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导淮工程计划》、《整理南北大运河工程计划》,亲自勘察了杭州到北京的大运河,设计了邵伯、淮阴、宿迁三个船闸领导修复钱塘江海塘工程。主编出版了最早的大型专业工具书《中国工程…… 详细++ |
西水驿碑 | 西水驿碑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水驿碑位于嘉兴市区斜西街西端环城西路西侧、京杭运河环城段东岸。坐西朝东。 据《嘉兴市志》记载,嘉兴地处要冲,“南通八闽,北连三吴,旁及江右”,驿站建立较早。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于嘉兴城西门建安运站,至宋发展为嘉驿站。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嘉兴路水驿站。明初称西驿站,后屡毁屡建,宣德年间重修,万历七年(1579),扩建起厅堂廨舍。清康熙十一年(1671),重建西水站,成为排班鸣炮,迎送过往官员之地。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师晖亭,以迎候乘驿命官员和外国使臣。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西水驿设施之完善,传递、招待功能之齐全,反映出嘉兴城当时的繁华景象。1998年于西丽桥东堍建筑墙体内发现元至元五年(1268)嘉兴路重建西水驿站时所刻碑石。碑高2.14米,宽1.06米,厚0.27米,碑文共21行,每行37字。碑额为“嘉兴路重建水驿记”。1999年,就地新建西驿亭,碑石立于亭中。 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 |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旧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荣军医院子城垣内。民国三年(1914),子城垣内建筑被改建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1937年,日军占领嘉兴,“西大营”毁于炮火。1938年,伪国民政府在此建“绥靖司令部”,大小营房20多幢,均为日式建筑,现保存四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此驻扎军队,复称“西大营”,后国民党裁军,蒋经国为笼络复员军人,将此处改建为青年中学,继续训练青年军。西北侧两间二层楼房(现荣军医院住院部1号、2号楼),为日军占领嘉兴时建;东南侧两间平房(靠南1间29号楼现为理发店,靠东1间27号楼现为伤残军人宿舍),为日军投降后建。总建筑占地面积3831.5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屋顶为硬山顶,墙体为青砖砌筑。其中29号楼还保留有一排取暖用壁炉烟囱。这批营房见证了抗日战争及嘉兴各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是日军侵华的有力物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
觉海寺 | 觉海寺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觉海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斜西街435号,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旧称报忠观,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改观为寺,至正末年因战争遭毁,明永乐十五年(1417)重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奉敕改名为“觉海寺”,雍正十二年(1734)授御书“觉海寺”匾额,清代名僧玉琳琳国师任主持,属佛家“禅宗”的“临济派”。寺院中轴对称,面积6132平方米,中轴由南向北依次为前殿天王殿、中殿大雄宝殿、后殿三圣殿;中轴西由南向北依次为钟楼、二层楼厢房、地藏殿;中轴东由南向北依次为库房、斋堂、厨房、厢房。另外,南大门西侧设有法物流通处。寺内仅三圣殿为明代建筑,其余皆为建国后重建。三圣殿屋架由楠木修成,寺内供奉朱天君像(祭明末代皇帝崇祯,为原物),反映了当时复明的民族思想。觉海寺历史悠久,在全国佛教寺院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
冷仙亭 | 冷仙亭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冷仙亭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秀州路偏北原地名项家漾,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冷谦,字启敬,武陵人,明洪武元年(1368)为协律郎,后侨居嘉兴,随知识渊博的海云沙陀求学,以博学多才闻名,并精通医药秘方,名望甚大,得嘉兴民间爱戴,其居地称为冷仙亭,后改为冷协律祠,专门祭奠冷谦。冷仙亭建筑原有仙家殿、玉皇殿、斗母殿、冷仙亭及清泉一剑池古井。仙家殿、亭等现已无存,仅存斗母殿,殿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600平方米,三开间,五进深,为抬梁式,金瓜柱,不施斗拱。小方格落地门窗,墁地铺方砖。殿前有古井一口。今属嘉兴市佛教协会,供有四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住有僧人。冷仙亭在嘉兴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力,对于研究地方史以及宗教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
秀州中学旧址 | 秀州中学旧址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秀州中学旧址位于南湖区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环城东路75号,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近代西式教育中学。现存建筑包含校史楼和行政楼,总占地面积约353平方米。校史楼系二层洋楼,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属典型的西式风格建筑,通面阔25.24米,通进深7.74米。墙体用青砖平砌而成,屋顶铺设洋瓦。1946~1949年作为外籍教师宿舍,解放后借予“地青委”作办公室使用,2000年修葺后作为校史陈列馆。行政楼系二层洋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属典型的西式风格建筑,通面阔14.27米,通进深11米。墙面用青砖平砌而成,屋面铺设洋瓦。原为校长住房,1956年左右改为行政办公楼。秀州中学是嘉兴近代第一批西式教育学校,其建筑均为洋人设计建造,在嘉兴近代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
辅成小学校舍楼 | 辅成小学校舍楼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辅成小学校舍楼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瓶山社区少年北路辅成小学内,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总占地面积2236平方米,包含教学楼和行政楼。教学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47米,通进深43米,系二层四开间楼房。楼北延伸出一个大礼堂和2个教室,平面呈“山”字型,屋顶铺设洋瓦,墙体用青砖砌筑,门窗为拱形,属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此楼原被嘉兴高专、一中用作宿舍楼,后被实验小学、辅成小学用作教室;行政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29.48米,通进深7.3米,系二层二开间楼房,屋顶铺设洋瓦,墙体用青砖砌筑。此楼原为宿舍楼,后被实验小学、辅成小学用作行政办公楼。辅成小学在嘉兴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建筑具有明显的西式风格,对于研究嘉兴近代教育史和建筑史,均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
明伦堂 | 明伦堂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伦堂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瓶山社区少年路72号,为旧时孔庙大殿,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嘉兴知府许瑶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嘉兴地方名流陶葆廉、金蓉镜等发起在鸳湖书院、嘉兴劝学所附设图书馆,供公共阅览。两年后,正式成立嘉郡图书馆,馆址定于此,今为嘉兴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明伦堂坐北朝南,五开间,面积340余平方米,面阔24.4米,进深14米。硬山顶,前三步后四步,明间为抬梁式梁架结构,瓜柱上用十字斗拱,除屋架仍为原构件外,屋面、门窗、地面等都经重修。堂内尚存石碑一块,碑高1.37米,宽0.73米。明伦堂是嘉兴孔庙的重要遗迹,是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实证,目前用途虽已改变,但仍发挥文化教育功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
嘉兴清真寺 | 嘉兴清真寺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城东社区环城东路469号,东临环城东路,南靠大年堂街,西为干河滩街,北是大年堂后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清乾隆年间曾两次大修和扩建。系伊斯兰教做礼拜的场所,又称礼拜堂。清真寺坐西朝东,全寺建筑由门楼、大殿、讲堂、水房、清泉亭、古碑和清真女寺等组成。其建筑布局匀称,结构严谨,颇有明代江南庭院建筑风格。礼拜大殿与讲堂相连,殿内有4根楠木大柱,故又称“楠木大殿”。讲堂和男礼拜堂均为抬梁和穿枋式砖木结构建筑,朝东有轩廊。男礼拜堂东侧亭子内置有石碑一块,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嘉兴府建真教寺碑记》和《重修嘉兴府礼拜寺碑记》。清真寺历史悠久,是中外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证,对于研究中外交流史、宗教史有很高历史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
高家洋房 | 高家洋房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洋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紫阳街191号,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庭院面积660平方米。洋房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通面阔30米,通进深40.48米,平面布局呈“回”字型,每层南、北各有六室,东、西各有五室,檐高8.65米,屋顶铺设洋瓦,墙面粉刷水泥,廊道由5个拱门相连而成。房屋中央围成天井。高家洋房原主人高如澧以田产起家,后创办嘉禾布厂,曾为嘉兴县商会会长。当年这幢楼名闻嘉兴,是解放前最宏丽的住宅。建国后曾做嘉兴新老兵中转站、嘉兴报社等。洋房总体上融合了中西方两种建筑思想,体现出中西合璧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曾是解放前最宏丽的住宅,对研究嘉兴本地区的近现代历史和建筑特色提供了实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7年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
金九避难处(韩国临时政府要员住址) | 金九避难处(韩国临时政府要员住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载青别墅·金九避难处座落于南北湖畔,背靠金牛山,是南北湖风景区第一座近代别墅,别墅名“载青”。 金九避难处见证了中韩友谊。1932年,韩国民族英雄金九在上海组织“虹口公园”0事件后,在南北湖载青别墅避难半年之久,最终安全脱险,成就了中韩友谊史上的一段佳话。 现存的载青别墅是1995年修复的。别墅正厅内陈列着由省委副书记刘枫题写的“金九避难处”匾额,金九所书的“良心建国”和“独立精神”以及金九先生的铜像,陈列室有“金九的一生”、“避难经过”等图片资料及各种书籍等。金九先生的儿子,原韩国空军参谋长、交通部长金信将军曾多次来到南北湖载青别墅,并挥笔题词:“韩中友谊,饮水思源。”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城南路梅湾街76号 类型:古迹 |
穆家洋房 | 穆家洋房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穆家洋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城东社区环城东路508号,南临壕河。民国初,由上海籍商人穆恕再建造,又因房前栽四棵颜色各异的梅花树得名“四梅居”。1937年日军占领嘉兴后,洋房被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初被国民党军队征用,1947至1964年间,曾作嘉兴县邮政局,2001年被辟为嘉兴邮电博物馆。洋房为三层楼房,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27平方米,通面阔11.8米,通进深10.8米。墙体用红砖砌筑,四面开有方形窗,每层朝南均有阳台,构件装饰为西洋式风格。屋顶为悬山顶,铺设红色洋瓦。四周有庭院,种有花木。穆家洋房是近代典型的西式建筑,也曾作为近代邮政机构,对于研究嘉兴的近代建筑、邮政发展史都有较高的科学和历史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
秀州北弄石库门住宅 | 秀州北弄石库门住宅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秀州北弄石库门教师宿舍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秀州北弄1~12号,俗称“十间头”,建于清晚期。原为秀州中学外教及职工宿舍,解放战争期间曾作国民党军队伤员医疗场所。解放后,被政府接收,作为公租房。2006年,产权划归秀州中学,现仍有大量居民租住。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通面阔60米,通进深20米。系二层二进楼房,共有十二开间,东西两侧设有二层厢房。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每间大门均为石库门,门头呈“人”字型,以欧式草纹装饰。屋顶为硬山顶,封火墙呈拱形。建筑内部被住户改动较大。该宿舍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保存较完整,对于研究嘉兴的近现代史及建筑形制,具有较高历史和科学价值。200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宏文馆 | 宏文馆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宏文馆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道前街63号嘉兴机关幼儿园内,原为清代嘉兴府秀才考试之所,旧时院内古木葱郁。1928年宏文馆塌损,地方人士筹资新建三开间两层西式洋楼,改作嘉兴图书馆。1937年馆舍被日寇所占,抗日胜利后改为国民党县政府办公楼,解放后又改为嘉兴专员分署驻址。1953年起改作机关幼儿园至今。该馆为两层楼房,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占地面积225平方米,通面阔22.5米,通进深10米。风格中西合璧,廊道有罗马柱,窗套上有巴洛克风格雕刻,屋顶为硬山顶,墙体青砖砌筑。宏文馆历史上曾做过许多重要机构办公场所,建筑兼具东西方建筑的特点,对于研究嘉兴的近代史和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嘉兴宾馆小洋房 | 嘉兴宾馆小洋房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嘉兴宾馆小洋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百福弄社区中山路嘉兴宾馆内,俗称“嘉宾花园”,建于20世纪50年代。曾接待董必武、林彪等来禾居住,之后又做过市政府、外事办办公室,现已改作餐厅。小洋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系二层七开间楼房,占地面积315平方米,通面阔30米,通进深10.5米。四面均开有方形门窗,檐高10.5米,檐下有一圈象征和平的白鸽石膏雕塑。屋顶为悬山顶,顶铺设红色洋瓦,墙体用青砖砌筑。内部已重新装修。嘉兴宾馆小洋房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建国后曾居住重要历史人物,并作为嘉兴重要机构的办公场所,对于研究嘉兴的近现代历史、文化和建筑都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地区 | 景点 |
---|---|
丁家桥社区 |
---- |
城东社区 |
---- |
南杨社区 |
---- |
紫阳社区 |
---- |
瓶山社区 |
---- |
百福弄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