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湘西州 >> 保靖县 >> 清水坪镇

清水坪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魏家寨古城遗址

魏家寨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家寨古城遗址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村,地处酉水河中上游南岸,与龙山里耶古城遗址隔河相望。古城始建于西汉,在历年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西汉古墓260座 ,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青铜礼器和流通货币等文物共2700多件,对研究汉代酉水流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该墓葬的发掘,为酉水流域青铜冶炼历史研究填补了重要实物资料,进一步完善了魏家寨西汉古城研究的实物佐证,对研究里耶地区和酉水流域当时的经济和人文历史都有重要价值。它续写了里耶秦简的辉煌,填补了秦汉演变湘西地区历史记载缺失的空白 。  据了解,该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口长4米、宽3米,墓底长3.8米、宽2.9米,深度1.4米-2.3米,棺床残存宽约0.3米,四壁较规整,墓室未被盗掘,形制在西汉时期较为常见。该墓共出土石器3件、玉器3件、青铜器2件、铁器1件,未发现墓志等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器物。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白云山自然保护区

白云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158.6公顷,其中核心区6605.8公顷,缓冲区6007.5公顷,实验区7545.3公顷, 成立于1998年,2005年9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靖白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处中国十七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武陵山区,位于湘西北保靖县境内,东经109°16′35″~109°30′52″;北纬28°37′42″~28°50′58″。 森林生态系统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中亚热带阔叶林北部亚地带、三峡、武陵山地栲类润楠林区,据调查分析,保护区森林植被主要有10个植被型和83个群系,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经多次调查考察发现,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494种,脊椎动物361种。保护区是国内发现白颈长尾雉集中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另外还有黄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勺鸡等8种其他雉类分布;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林麝、金雕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51种。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以及42种兰科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伯乐树、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24种;另外,保护区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39属,占整个中国特有属的15.18%;蕨类植物有中国特有属3个,其中黔蕨属的分布中心就在白云山所处的武陵山区一带。  保护区位于洞庭湖沅江一级支游酉水中上游,是湖南省重点工程凤滩水库、碗米坡水库的水源涵养地,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起着关键性作用。  白云山保护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次生阔叶林,结构完整、成分复杂、功能齐全,对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意义。将白云山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我国珍稀濒危的雉类、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及沅水源头森林植被加以有效的保护,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环境教育功能,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宏伟生态、社会公益工程。

黄金寨古茶园

黄金寨古茶园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金寨古茶园位于葫芦镇黄金村。据《明世宗嘉靖实录》记载,明朝嘉靖十八年(1545年)农历四月,黄金村的百年老茶树叶治愈了湖广贵州都御使陆杰所带官兵的瘴气后,黄金茶就被列为朝廷贡品。  此茶在市场上有“一两黄金一斤茶”的尊贵身价。此次申报全国重点单位的文物本体包括位于黄金寨的龙颈坳、格者麦、德让拱、库鲁、夯纳乌、团田、冷寨河等七大古茶园及2个古苗寨。目前,古茶园中古茶树主干围径在30cm以上的古茶树有2057余株,其中明代古茶树718株,清代1339株,面积约148600平方米。黄金古茶这种珍稀的树种可以持续到今天,并且还不时开展壮大,是湘西人民的珍宝,作为黄金茶原产地的活见证、活档案,是中国茶文化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茶叶科学研讨的基因宝库,为研讨茶树的来源和进化、茶树的原产地、茶树群落、茶文化开展史、农业考古、民族关系学、中央社会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搞好申报工作,保靖县政府于2009年4月将黄金寨古茶园列为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并组织专家对黄金寨古茶园制造了“四有”档案,目前申报根底工作曾经全部完成,已列入湖南省第九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八部大王庙遗址

八部大王庙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保靖县拔茅乡水坝村境内的酉水河北岸黔山下,现存清乾隆二年(1737)前所建的八部大王庙遗址,亦即首峒遗址,这是湘西州唯一的八部大王庙遗址。  遗址尚有一块残缺的截石碑,阴刻文字依稀可见:首八峒,历汉、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名为八部者,盖以威我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峒者,即当时土家族地区的行政区域建制名称,八峒即当时共八个区域。土家祖先八个儿子,各为一峒首领,首八峒者乃峒中第一峒,后人修建八部大王庙以示纪念。  八部大王庙遗址保存较好,正六方形的庙样基清晰可见。为何庙层成六方形,是一个迷。庙前那一对石狮仍在原处,其造型粗朴、古拙,世上绝无仅有。庙门两侧石刻对联亦在遗址中,行楷阴文,上联:勋猷垂简篇驰封八部;下联:灵爽式斯土血食千秋。原嵌在八部大王庙门楣上的一块青石碑铭,高1.51米,宽0.81米,正中有八大王行楷四字,阴刻竖书于三条浮雕虬龙及云图间。现存湘西州博物馆。  据《酉水考略》记载,八部首领曾带领土著先民捍卫八蛮峒口——土家族的发源地,带领他们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进入定居的农业时代,对于土家人来说,八部大王的贡献就像是尧舜禹对于华夏民族的贡献一样。而首八峒正是八部大王的首领——涅壳赖的故乡。传说中涅壳赖能够钻山入海、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他带领部族战胜河妖,守卫山寨,与王朝对抗,是土家人代代相传的首领。涅壳赖死后,被首八峒父老葬在沙湾庙包之上,并建神庙,将其泥塑全身供奉庙中,成为代代土家人祭祀膜拜的半人半神的偶像。后来其他部族也纷纷效仿,相继在酉水流域建起庙宇,供奉八部大王的木主。  首八峒的八部大王庙位于酉水河畔沙湾村对面的庙包上,庙后为涅壳赖的墓地。它是土家八部大王庙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庙身毁于战争,现仅剩台地遗址,以及一对造型古朴的朝天孔。庙中原有一块蟠龙石碑,现存湘西自治州博物馆。据当地老人描述,被毁前的神庙分为三进。第一进是摆手堂,人们在此处跳摆手舞进行祭典,东西两侧各有一处马房,大门两旁各有一只朝天犼;紧连第一进的是一处两层高的戏台,祭祀时在此唱傩愿戏还愿,戏台两侧各有白马雕像一座,戏台北向是第二进的戏场,人们在此处观戏,东西两侧厢房供妇女小孩休息;最后一进是八部大王神殿,正中供奉涅壳赖神位,人们在此焚香祈愿,两侧还有祭司用的钟、鼓。据老人们回忆,新中国成立前此处祭祀活动非常兴盛。每逢旧历正月,附近几十寨土家人均前来敬山烧香。人们背着土家特制的糍粑、团馓、腊肉等祭品,祈求风调雨顺。这些祭祀活动也极具土家特色,摆手舞又名调年舞,节奏鲜明,刚劲有力,具有原始质朴的美感。每当祭祀的钟鼓声响起,男女老少便齐跳摆手舞,共度调年大节,场面热闹非凡。此外,敬八部大神、玩龙耍狮、唱傩愿戏还愿等祭祀活动也独具特色。现在每逢旧历新年,附近土家人仍保留着祭祀的习俗。  八部大五庙对研究杯流域文化和土家族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保靖四方城遗址

保靖四方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高祖五年设迁陵县,因县城呈方形而叫四方城。现出土文物有战国时的短剑、戈、山字铜镜;汉代的铜盆、铜器;元代的瓷器,今遗址尚存。   四方城遗址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地处酉水流域中游北岸。遗址区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整个遗址区包括四方城遗址、汉代青铜冶炼遗址、战国粮窖遗址和战汉墓群。四方城遗址始建于战国,延续至唐宋时期,有丰富而珍贵的地下遗存,是研究当地土著民族文化以及战国楚、巴文化、土司文化关系乃至中华民族如何走向多元一体的重要资料和物证,对研究秦代洞庭郡、汉代武陵郡以及酉水流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史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保靖土司祖师殿

保靖土司祖师殿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土司祖师殿位于老司城太平南麓,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重建于明代。正殿柱大数围,上架木枋处无斧凿痕迹,相传为鲁班显灵所建。此殿占地58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长17.5米,宽13米,高20米,全木材结构,永34根大柱支撑屋顶。柱础用双曡圆鼓式,殿脊殿檐是图案精致的陶砖陶瓦。殿中金柱前,砌有神龛一座,上供“祖师”神象。殿宇斗拱雄伟古朴,梁架结构颇为特殊,是土家族地区颇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庙

江西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江西庙为清嘉庆六年重修的木结构建筑,其斗拱牌坊工艺精湛,现仅存正殿。

洞泡山

  洞泡山是一石灰岩溶洞,高2m,深4m,宽7m。洞内发现有长臂猿、熊、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犀、野猪、小猪、水牛、鹿、华南豪猪、鹿等18种哺乳动物化石。   

吕洞山

  吕洞山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夯沙乡境内,海拔1127米,因两个穿洞横贯山体呈一个半倒的“吕”字而得名。吕洞山距吉首市区21公里,距德夯景区14公里。吕洞山景区内奇山连绵、瀑水相叠,苗寨错落有致、保存完好,文化原生古朴、底蕴丰厚。  主峰海拔1227.3m,雄峰高耸,峰间有两个并列的穿洞,呈“吕”字形。山上盛产优质茶,“吕洞银针”列为全国名茶。山上风景秀丽,且有多种药材,如天麻、八角莲、当归等。   阿公山 阿公山  吕洞山山势雄峻,阿公山海拔1227米,峰顶巨岩壁立,突兀摩天,有双洞如“吕”横贯山体,故得是名。阿婆山海拔近1300米,站立两山之上登临送目,层峦叠嶂,迤逦峥嵘,荡胸夺目,蔚为大观。  远古时代,蚩尤战败后,最大的一股由华北向南迁徙,达荆州南界的五岭,苗家先祖乘船溯游,一路浮洞庭,溯沅江,经泸溪,抵吉首,打葫芦,到米塔,然后驻扎在张湾村东辽组的后山 ,先祖吹起牛角号,唤来苗民唱苗歌,打苗鼓,锥牛祭祖,进行重组分支,至此,吴、龙、廖、石、麻五支苗姓,在吕洞山区的分山而居,过着平和隐逸的生活。  吕洞山圣山祭祀遗址位于阿公山、阿婆山的正对面,占地百余亩,是吕洞山景观的正门户。圣山祭台融合苗家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一体,以吕洞苗家的自然景观为核心,以吕洞朝圣为基点,把人文景观、风情民俗等通过祭拜和展演原生态地体现出来。  苗寨群落  来吕洞山不看苗寨,乃人生憾事。吕洞山区不仅山清水秀,其苗寨尤为原生古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里大大小小数十个苗寨依山傍水,木屋瓦房,古木参天,古茶飘香,溪河绕寨,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  1.夯吉苗寨(金寨)  夯吉苗寨 夯吉苗寨  夯沙乡夯吉苗寨-,是一个苗族集聚的村寨。“夯吉”为苗语,原本是“夯革”,“夯”是山谷的意思,“革”是茶叶,即“茶叶的山谷”。这里出产的保靖黄金茶[4]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古人有“一两黄金一两茶”之说,是少有的珍品。由于苗语的“革”发音在汉语中不好写,就改为“吉”。夯吉古寨有1500多人,430余户,是湘西少有的大村落群。古寨分布在被称为“九龙夺宝”地势的三沟三岭之中,依地势自然而建,高低错落有致,清一色的是木质结构,还夹杂着不少的吊脚楼,很有诗情画意,画画、摄影都有良好的角度和视野。有些地方即使在同一个点不动,就可以东南西北的转着画多张完全不同的景色,可谓是一步一景,实在难得。  2.吕洞苗寨(水寨)  吕洞苗寨由格重、雀儿、新田三个依山傍水的苗寨组成,苗寨有1300多人,342栋苗族民居。吕洞苗寨 吕洞苗寨  古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高低错落有致。何时何地,它都表现给你一种人与人、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那种近乎完美的和谐之美。吕洞苗寨全部是木质瓦房  ,一应的青瓦屋面,板壁刷上桐油进行防潮处理,泛出乌褐油亮的颜色;依山畔水就地势而建的房屋,与山水、田野自然而不失谐调的糅合为一体,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卷。  3.梯子苗寨(木寨)  梯子梯子苗寨 梯子苗寨  苗寨位于夯沙乡政府西侧,是吕洞河与大峰冲溪流冲击出的一葺平地,苗寨依山傍水,木楼吊脚,青黛瓦房与青山秀水相映成趣,两湾清溪三面环绕,正面是一片开阔的田园,四时风景秀丽,大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恬淡意境,堪称世外桃源。  4.大烽苗寨(火寨)  大烽苗寨 大烽苗寨  在大烽冲景区内,有大烽上寨和大烽下寨,两个苗寨小桥别致,幽谷通衢,溪谷相连,苗寨小桥流水,玲珑剔透,特别是众多的奇峰与众多的瀑流使得苗寨越发秀丽多姿,幽静异常,是品茗香茶,休憩养生的天然氧吧。  5.排拔苗寨  排拔苗寨 排拔苗寨  排拔苗寨位于夯沙乡中心地带,这里木楼瓦房与吊脚楼建在吕洞溪河边,一排排,一层层的吊脚木楼飞檐翘角,精致美丽,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于一体,环境居所优雅,卫生条件颇佳。在这里你可以体验苗寨的千年古韵与苗族的奇特民俗:吃苗饭,喝苗酒,观苗艺,品苗茶,唱苗歌,走苗寨。  瀑布奇观  山环水流,水贯山行,这是吕洞山景区的一绝。景区内沟谷纵横、岩壑幽深,山涧水流叮咚,终年不竭。众溪流飞崖跳涧,造就出数十条优美壮观的瀑布。  1.咕哒漂——指环瀑布  指环瀑布 指环瀑布  咕哒漂,苗语意思是像赠送给心上人的戒指、手镯一样的圆弧瀑布。上游渡鸟瀑布的滔滔水从大丰冲群鸟山头的溶洞流下,泉流在山腰分道而下,一股大泉水从高山上飞泻下来,冲击着一块厚约2米巨石,巨石被冲击成直径3米多宽的圆弧,水流从圆弧中洞穿而下,形成瀑布深潭,潭中泉水碧绿透亮,宛如翡翠,雾气腾蒸,美妙绝伦。传说那是吉峒当年送给年姑的银质指环。  2.渡鸟漂——驼峰瀑布  渡鸟漂,苗语意思是像从飞鸟峰谷飘落的瀑布。渡鸟漂瀑布宽约一、二十米,瀑布从飞鸟峰背部50多米高的石洞中流出,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一路风呼水号,雄奇壮观。  3.泽戎漂——金童瀑布  在大九冲内2公里处,大九冲与花垣县排料乡接壤悬崖石壁带,有一瀑布从万丈绝壁间的一处溶洞中泻下,宽30米,落差120米的瀑布。此瀑布在春水大发其间,飞沫喷涌如烟雾腾空,一路捣珠崩玉,势甚雄厉,可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可与贵州黄果树比美。  4。帕戎漂——玉女瀑布  在大九冲内2公里处,大九冲与花垣县排料乡接壤悬崖石壁带,有另一瀑布从万丈绝壁间的一处溶洞中泻下,宽10米,落差60多米的瀑布,瀑布碎玉流银,喷出水珠如杨花飘飘洒洒,似白雪晶莹闪亮,柔美异常,令人心动。  峡谷云雾  由于吕洞山区所处地质年代久远,溶洞多,峡谷多,溪流多,温水多,瀑流多,河流切割密度大,深度大,众多溪谷河流成放射状分布,众多奇峰雄岭层层叠叠,形成云海仙山。当地人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有两百多天有雾。  吕洞山的云雾,堪称天下奇观。浓雾升起时会把万峰沟壑浸泡起来,云雾淡开时会在峰峦树木间悠游。这里的云雾瞬息万变,时而是风平浪静的海洋,时而是波涛汹涌的波浪,时而是雪浪排空的0,时而是奔泻千里的激流,时而是亲吻山谷的飞瀑,时而是紫光幻影的海市蜃楼,时而是隐约可见的仙山蓬莱……静态的雾海引人想象,动态的云海给人震撼,所有的云雾散尽时,整个吕洞山就是:“山重重,山青青,万峰腾龙气雄浑。水弯弯,水灵灵,千转百回流清纯”的绝版绝唱。  奇峰怪石  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吕洞山景区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在大自然数千万年的雕塑之下,景区内石峰林立,绝壁层层,峰峦交错,沟壑幽深。鬼斧神工般的悬崖峭壁壁立万仞,险不可攀。吕洞山的怪石生动有趣,异姿纷呈,吕洞山、骆驼峰、孔雀峰、玉壶峰等,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吕洞山 吕洞山   夯沙乡  夯沙乡位于吕洞山脚、保靖县南部边陲,与吉首市,花垣县毗邻相连,距保靖县城120多公里。全乡面积64.9平方公里。全乡有7个行政村,1547户6325人。夯沙乡政府驻夯沙村。水夯公路开通后,交通状况大为改善。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境内山势独特险峻,以神奇的吕洞山而著名,其间奇峰异石,流泉飞瀑,有美丽壮观的大丰冲瀑布群。有腊染、织坊、湘秀、铜银器等传统加工业。全乡G…… 详细++

酉溪森林公园

  水陆交通便利。公园一面接青山半岛,三面为酉水环绕,园内花木葱茏,环境幽雅宜人,可观览龙潭演钓、石楼仙洞、狮洞樵歌等保靖八大名景及土家族先民岩墓葬、大型摩崖石刻“天开文送”、汉代古邑四方城等20余处景观。   

金洛河石宅

  金洛河村位于保靖县东南部,属于水田河镇中兴乡。村落建筑自由布局,房屋多是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盖顶。  据民国26年(1937年)《保靖概览·苗俗》记载:“贫者居室则结草为庐,富者大厦崇垣,耸以高楼,唯不喜欢开窗。室内左右设火床,高三尺,长宽不一,中设火炉,坐卧其上。正堂屋无神龛,相传火床上之中柱下,即祖先所在地,忌客坐之。室无间壁,翁姊子妇兄弟妯娌,群处不避,牛马猪羊丛楼一室,污秽不堪”。由此可见明清至民国时期苗族民居建筑的概貌。如今,村中民居依旧保留了许多传统做法。  金洛河的苗族民居以木房为主。建筑布局比较自由,结合地形,背山面水。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一场大火,全村的建筑大部被毁,仅留下一栋,即为目前的石美光宅,约有一百多年历史。  该建筑位于村子中部,院子全部用当地产的石板铺砌,非常平整。木墙面用桐油漆过,久经日晒呈黝黑色。主屋三开间,旁加吊脚楼。正房屋架六柱九瓜,中间较两次间稍宽,用木板隔成前后两间,前间宽大为堂屋,后边一小间是卧室。堂屋是全家饮食、待客的地方,遇到节日和喜庆的日子可以在这里舞狮子等。堂屋中柱不落地,而落在梁上,当地人称这种做法叫“抬楼”,用料较大。室内没有墙壁,空间开敞。堂屋东面中柱后的柱子称为“母柱”,依当地建房风俗,建房首先要拜祭母柱。  东边一间是火塘屋。火塘在苗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过去,苗人的屋内布局多以火塘为中心,人们的起居、饮食、祭祖、敬神均在火塘旁。火塘用青石板砌成,再用木板围成正方形,然后在火塘周围用质地坚硬的木板铺“地楼”,高约30厘米。火塘内安铁三脚,上方置一支架或挂钩,一般家庭会把腊肉挂在上面熏,或挂其他东西。民间祭祖依然保留传统做法,火床上中柱下方是安家神的位置,苗家谓之“夯告”。祭祖时,一般就在火塘边向该处摆上贡品,上香等。在火塘旁烤火时,主宾有别,火塘上之中柱方因是祖先所在地,目前仍忌客坐之。该屋也用木板隔出一小间,是父母的卧室。  西边的次间与堂屋连通,之间无分隔。其左前室为儿子卧室。比较独特的是,这户人家的人畜共处一室,牛也养在西面的次间中。据该村老人介绍,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前社会不安定,强盗较多,所以家畜都养在屋里,防止被盗。后来新建的房屋基本不再这样做。此屋中有通向吊脚楼的木楼梯,并开有后门,此门可以去后院和土厕。  吊脚楼楼檐比正屋稍低,楼角用弯木挑起,楼廊吊脚悬空,廊柱雕金瓜,栏杆环绕,廊内为打花带织布的绣房、机室。楼下放置农具或作谷仓,或者用于养家畜,或者作为磨坊。以前未出嫁的女孩居住在楼上并在这里绣花,一般很少下楼。目前由于家中人口较少,吊脚楼上多不住人,仅用于储藏杂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保靖老街

  保靖,古称迁陵,《保靖县志》记载,迁陵县“四山环抱,涧溪中流,上接酉阳诸水”。古镇位于酉水中游的咽喉地带,是水陆必经之地,因此形成了商业繁荣的集镇,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型码头和商会。  保靖的老街面对酉水,从酉水河边向里延伸,这里曾经是一条商业长廊,云集了众多的商铺,客栈和会馆。老街与迁陵镇一样,积淀了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老街虽已衰败,但依旧保留着古城的肌理,呈现出残缺的风韵。街道以前是青石板铺就,比较较窄,现拓宽至4米。临街建筑高低错落,房屋毗连,之间用封火山墙隔开。另有一些暗巷、支弄与老街相连,形成鱼骨状的道路交通系统。  商铺建筑风格独特,临街基本为店面,后连住宅。柜台置于临街的墙外,柜台一般高1.2米,宽0.6米,多为木做,制作精细,有的外面还装饰有花格纹样,也有少数用石砌。柜台之上是拼板式木门,白天打开营业,夜晚关闭,有的还在拼板门上开有小窗,为夜间急需的临时营业提供方便。一些富裕的商户多有几进院落,中间有天井,利于采光通风,厢房的二层连廊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商铺建筑为了突出商业气氛而注重装饰,雕梁画栋,制作精美,多采用格扇门窗。檐下多做卷棚,附有雕刻装饰,体现了当地工匠高超的技艺。  随着时代的变迁,陆路交通取代了过去的水陆交通,迁陵这座千年历史的古镇逐渐被人们淡忘,老街也逐渐衰败。老街遗留着的商业气息,精美的雕花,气派的大院,依旧显示着其昔日的繁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依子卡崖墓群

依子卡崖墓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依子卡崖墓群   地址:保靖县迁陵镇、毛沟镇   时代: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保靖古军事屯堡群

保靖古军事屯堡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靖古军事屯堡群   地址:保靖县复兴、-、葫芦、涂乍、阳朝等乡镇  时代:明~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保靖酉水国家湿地公园

保靖酉水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保靖酉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面积2.25万亩,其中湿地面积1.5万亩,园内资源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良、人文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有较重要的保护、科研、生态教育和观光价值。通过科学的恢复手段和合理的利用方式,拟打造成为武陵山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模式示范区、土家族文化展示区和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三位一体式”的国家湿地公园典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清水坪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中溪村

----

下码村

----

夕东村

----

魏家村

----

三溪村

----

清水坪村

----

且科村

----

马王村

----

梁山村

----

里外村

----

客寨村

----

大桥村

----

大坝村

----

坝木村

----

清水坪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