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清塘“楼田惨案”遗址 | 清塘“楼田惨案”遗址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清塘“楼田惨案”遗址位于永州市道县清塘镇楼田村道山西南坡道岩内。 1944年9月12日至11月11日,1944年12月14日至1945年1月20日,日本侵略军两次进犯道县,先后盘踞95天,烧杀-,无恶不作。日军在道县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 1944年12月,一群日本侵略军进犯道县清塘镇楼田村,村民早已躲出村庄。日军四处搜寻,见两个小孩往后山上跑,便跟踪追去,发现俩小孩跑进一岩洞,岩洞(名叫“道岩”)内藏有许多人。日军不敢贸然进入,就向洞内喊话,洞内的难民谁也不敢出来。日军于上午10时左右,从村里找来干柴草、干辣椒和手摇风车,将柴草烧燃,放上干辣椒,然后用风车往岩洞内鼓风,熏烧岩洞。混合着辣椒味的浓烟,借着风势,趁着火势,迅速猛烈地灌入岩洞内。由于岩洞没有其他出口,躲藏在洞内的1000余难民一片混乱,哭喊叫骂声四起。这些难民中,有楼田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发疯的日军狂笑着拼命地往岩洞内灌浓烟,直到岩洞内没有声息传出为止。 这次惨案,共导致岩洞内576人被烟熏窒息死亡。在这576名被熏死的难民中,仅楼田村死绝12户,县城周家坊村(今属道县道江镇良田社区)死绝19户。然而,日军仍不放过楼田村民。次日清晨,躲避在外的百姓,刚一回村,即被日军包围,30多名日本兵0妇女47人(其中13人被0后自尽),掠走耕牛10余头、生猪40余头,鸡鸭300余只,烧毁民房10余座,抓走民夫13人(此后下落不明)。这就是骇人听闻的“楼田惨案”。20世纪中后期,道县人民政府对道岩进行了开发,道岩成了濂溪故里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 清塘“楼田惨案”遗址于2003年5月被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被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永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1995年8月被永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塘镇 清塘镇位于道县西部都庞岭山麓。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东与营江乡交界,南与新车乡相望,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接壤,北与仙子脚镇、寿雁镇相邻。镇政府驻清塘圩。辖清塘、大神山、上塘家、洪家宅、幸福洞、大塘、狮子头、石枧、月岩、小坪、棉竹源、中坪、小月田、上面、廖家、蒋家、土墙、老久佳、塘枧、陈熊、室家、楼田、新立、新久佳、上塘面、达一、达二、莲塘、孟家、尹家…… 详细++ |
濂溪故里古建筑群 | 濂溪故里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濂溪故里古建筑群 濂溪故里及月岩摩崖石刻位于清塘镇楼田村和月岩村西,始建于北宋,至今建村已有1200年历史,也是理学鼻祖周敦颐出生地。自宋以来,历朝历代对其精心营造、修葺,使濂溪故里建筑规模日趋壮观,古建筑达到38栋,形成了以道山、道岩、圣脉泉等为主的自然风光,以周敦颐故居、爱莲堂、濂溪祠、“兰挺桂秀”民居、文塔等为代表的古建筑以及周敦颐之父辅成公墓及周敦颐兄嫂墓及十余方宋、明石刻等。因有濂溪故里,先贤称道州为“文献之故国”。月岩为周敦颐少时读书悟道处,为奇特的地质天坑现象,其一洞三月,洞中含月、月中含洞、景随步移、蕴含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深刻哲理。月岩内现存宋、明、清历代摩崖石刻58方。 濂溪故里祠座落在道县清塘镇楼田村(现楼田粮站所在地),始建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祠坐左为豸岭,右为龙山,两山对峙,绵延十里。祠旁有五星墩,祠西南方道山下,有濂水(现圣脉泉)流-塔、大富桥,注入营水(现濂溪河)。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知县龚维蕃重修濂溪祠,明朝万历年间巡抚赵汝贤安排重修并置祭田。清康熙26年(1687年),命国库拨出公银重修濂溪故里祠,并规定每年从国库中拨俸禄,作濂溪后裔管理濂溪祠费用。 濂溪故里祠在建筑规模、布局和风格方面,与县城内濂溪书院大体一致,是一处集祭拜、藏书、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
地区 | 景点 |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