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 佳县 >> 朱官寨镇

朱官寨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榆林佳县白云山

榆林佳县白云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的黄河之滨,因山上建有古迹白云观,山下黄河峡谷风貌奇异而闻名。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明万历四十六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亲颁圣旨一道,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从此声名大震,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历代皆有扩建修葺。  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目前白云观的建筑以道为主,兼有佛、儒教庙宇,有各类古建99处,并存有雕塑、绘画、书法、音乐等文化精萃,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白云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在陕北颇具影响的风景名胜和宗教活动场所。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门票价格: 旺季:65淡季:65   咨询电话: 0912-6010192  邮编: 719200   地址: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佳吴线附近  类型:山古迹道观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912-6010002佳县白云山

佳县赤牛坬民俗文化村

佳县赤牛坬民俗文化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赤牛坬村位于佳县城南40公里的黄河近岸,四面龟山怀抱,枣林层叠,气韵生动;明清老村,错落有致,辗转腾挪,古朴厚重;新村逶迤延展,绿树掩映,步步入景。全村282户,1008人,枣林面积2100亩,是全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十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全省最具影响力区域,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赤牛坬村始于至元,绵延八百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赤牛坬博物馆囊括了陕北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的诸多方面,共有展厅展室68个,展区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品5万余件。仓储式的博物形制和独具特色的布展手法让红枣名村 旅游新村 美丽乡村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灯博馆、鞋博馆、酒瓶馆、三十六行馆以及出自农民之手拙朴而精巧的泥雕、草雕,洋洋大观,令人惊叹。  陕北窑洞群落,高岵庄园、民俗文化大院、碾磨园、凤凰台、姐妹三亭、裕民戏楼、月桥、西村牌楼、百花园、小西湖、老柳新枝、杏花三月、山路十八弯、十里红枣大观园、佳南第一壑、仙人嘴、双头山、榆湾梯田、古墕峡谷、夜晚天际大弧线。这些大自然的造化和劳动人民的杰作,大美无言,让人神情安顿、怡然自得,一步三回头。  一年一度的赤牛坬“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次年正月二十三结束。年味十足的传统民俗活动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美好追忆。每年的春节文化活动有四邻八乡上万人参与,更有文化界、艺术界及社会各界人士观看并指导活动。村民自编自演的抬花轿、搬水船、掐草帽、货郎等传统秧歌剧及跌坛、祈雨、打夯、打梿枷、拉碾盘等几近失传的原生态节目,深受游客喜爱。  枣糕是陕北传统食品中辈分最高、情份最重、最有尊荣、最显高贵吉祥的美食。赤牛坬“千人枣糕宴”是每年春节活动必吃的一道民俗大餐,让游客大快朵颐,回味悠长。成为陕北传统饮食文化的一大亮点、一大品牌。赤牛坬五谷画以陕北民俗风情为题材,构思独特、制作精美,古朴凝练、大俗大雅,色彩自然华美,形象栩栩如生,渗透着浓郁的乡村民俗文化气息。“溜席巴”、“拉碾盘”、“拦羊汉”、“寻虱子”等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馈赠亲友、装点居室、收藏养心的佳品。  赤牛坬村是一个集休闲度假、游览观光、体验互动、娱乐购物、教育子女、开会培训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是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艰苦奋斗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黄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的宣教中心;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摄影写生采风基地;是服务榆林,辐射周边城市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游园;是中国最美的乡村旅游胜地。真诚希望四方客人走进赤牛坬,收获投资兴业的成果,体验如诗如画的美妙。 美丽赤牛坬欢迎您!

佳县全天星台遗址

佳县全天星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佳县全天星台遗址  日前,秦帝国全天星台遗址被完整发现。这一重大考古学术成果,由榆阳区古道研究室、文体事业局历经9年调查考证,经中国秦汉研究会会长周天游、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美东主持的专家评审组通过评审。此成果填补了中国天文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缺项,也使中华民族延续两千余年的天文文化谜团大白天下。  遗址面积2.8万平方公里  秦帝国全天星台由1424个圆形或椭圆形土台组成,其分别与天空332个星宿或星官一一对应,又分别对应秦帝国的疆域山川,郡县城障,宫廷苑囿,文武百官,军队、监狱,社会百业,日常生活等。同时,这些星台还与各种神话等精神世界相呼应,构成完整的“地上天国”。  秦始皇“地上天国”星台群东临黄河,西跨明长城内外,南止秀延河下游,北达鄂尔多斯高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分布在陕北。其中在榆林境内除定边县外,其他11个县区均有分布,其余星台散布于延安市子长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  “地上天国”为蒙恬主持修造  据考证,“地上天国”星台群为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命大将蒙恬驻守上郡时主持修造的一大工程,历时6年完成。遗址总体轮廓为女娲补天形,“女娲”头北足南,“身高”约809秦里(折337公里),“体宽”约365秦里(折152公里)。“身高”与“体宽”的个位数合为九五之尊。女娲形“地上天国”自下而上共分九层,每层各有其名,各含不同的若干星宿或星官,应证了“天有九层”的古老传说,也表明当时“盖天说”仍占据统治地位。 星台用来观星、祭星、占星  负责秦帝国全天星台课题研究的榆阳区古道研究所、文体事业局有关考古人员介绍,在利用航测地图及参照后世全天图和唐代瞿昙悉达的《开元石经》等文献资料,并实地考察后他们发现,一些重要星台旁还曾设有观象所,附近设有祭星台,并置放或掩埋陶器、青铜器等礼器。考察表明,秦帝国时期,郡、县、军城、亭障、长城、道路以及秦直道南端甘泉宫也普遍设有星台。当时的统治者通过观星、祭星、占星这种独特的方式方法来预测军国大事,广大庶民亦希望观天象知晓社会变异或自身的生计。这一习俗,至今仍在陕北一些地方流行。  中国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美东研究员认为,秦星台是秦长城、秦直道之后的又一庞大而周密的建筑工程,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应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他还指出,榆林地区是这三者的交集点,其含义还有待探究。

木头峪古民居

  佳县木头峪村座落在县城南20公里的黄河岸边,依山傍水,林草丰茂,景色秀丽。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古民居占地面积800多亩,现居260户1000多人。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有24处,均为明、清建筑,此外还保存老祠堂、石堡、古戏楼、文昌庙、归云寺、鱼山古庙遗址各一处,两条街道南北贯穿,并与巷道网络相连,还有古路洞,戏楼布局其中。整体布局环抱黄河,与枣林相映,古色古香,别具特色,被誉为“典型民居”、“民俗文化村”。  它不象江南水乡民居,也不同于老北京胡同的四合院,更有别于黄土高原窑洞民居,其特点是:依山傍水,布局齐整。该村民居背倚大山,怀抱河水,建筑布局呈“井”字形,由前滩后滩组成,中间有戏楼广场相连,两条村街南北分布,村街东西皆有小巷相接,错落有致,排列整齐,体现了先辈们的精巧规划与建筑技艺;四合院落,方正对称。所有民居皆为四合院落,每院都以石窑为正,由左右厢房、下院过厅、大门、重门等组成。因当时贫富程度不同,院落又有规模大小、工艺繁简之别;石建为主,宽敞恢弘。  木头峪民居也可称为石头民居,石窑洞,石大门,石围墙,石板院,是一片石头的世界,这也是它不同于其它古民居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体现了沉稳、高大、宽敞之气,给居住者以踏实、舒心、快意之感;明柱抱厦,斗拱椽檩。四合院的檐头均为明柱抱厦,高约5米,宽约3米,方椽圆檩,怀抱石鼓,厦檐上方均为桶瓦滴水,五脊五兽;崇文尚德、底蕴深厚。古民居渗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每院的大门皆悬挂门匾,上刻代表主人身份和道德追求的文字,既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也记录着民居主人的人文修养。如大门牌匾有“积德乃昌”、“诗书门弟”、“荣业基所”、“慎修思永”等等。据统计,该村尚存古匾30余块。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木头峪村  乘车线路:佳县乘开往峪口乡的中巴车,到峪口乡后在换乘小巴或租车前往。

佳县白云山庙

佳县白云山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佳县白云山庙  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高山之上白云飞。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  白云山庙是一座存留完整的古建筑群,包括庙堂、牌坊、亭台、通道、桥梁等,古建面积8.1万平方米。建筑大都用木结构,并充分利用榫卯结合之木构架,种类多达20余种。建筑屋顶分别覆以高贵琉璃瓦或布瓦。屋脊兽头也形式繁多,造型优美,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珍品。木牌坊在白云山古建中享有特殊身份,它兀然独立,飞檐出挑,翼角翘起,搏风击雨数百年不倾不圮。白云山出类拔萃的建筑,和谐地体现了明清营造法式,又融入了鲜明的地方风格,使之更臻完美,相得益彰,显示了历代建造师的精湛工艺水平。  白云山的雕塑艺术渗透于整个建筑群的各个角落,数量之多,名目之繁,令人目不暇接。  白云山现存碑刻157块,或以功德记事,或云游名山大川之文人雅士挥豪泼墨,留下了许多书法精品。  白云山庙,五龙宫为该庙底层建筑,有正殿、两廊、观音楼等,屋宇整齐。宫北为第一、二、三天门,两旁砌以精致的石栏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诸祠,分列其上,景色佳丽。北上即为真武殿,是该庙主要建筑。前边左右,分建钟、鼓楼。  此外在真武殿周围,各类建筑星罗棋布,疏密得体。阁有藏经、瑞芝、超然;楼有七圣、玉皇、文昌;庙有东岳、关帝、三灵;祠有二斗、圣母;殿有三清、三官;洞有白云、真人等。另有楼亭七座,石、木牌楼四座,明万历时铸铁钟一口,重一万余斤,清顺治时铸铜钟一口,重七百余斤。戏台两座,石窑三百一十七孔。

佳县金山寺

佳县金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山寺位于佳县西北的朱官寨乡朱官寨村,因其既不在国道又不在省道上,所以知者甚少。嘉庆十四年(1809)《葭州志》载,该寺初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至民国末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殿0台20多座。“文革”初期,该寺首当其冲,被毁殆尽,20多处单体古建筑物被拆毁,精美的工艺品等颇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失落,60多通石碑全部捣毁。留存的建筑物,仅有清代修建的戏台一座。1992年7月23日,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投资12万元修复了正殿。  金山寺依山而建,公路在寺后穿过,寺下五女河缓缓流淌,四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果然是形胜之地。寺下有会窑一排,其间一孔为上寺的通道,有古石匾一块嵌于窑面上,上 书金山寺三字,登台阶而上,有一只古朴但面目残缺的石狮立于右侧,旁边还有一个硕大的过关楼,进寺再无门楼,新修的殿宇无甚奇特之处,神仙与别处无异,金山寺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碑与神像是在1965年破四旧时被毁的,文革后期又将所有庙宇拆毁,仅存戏台和会窑,现在的寺院是1988年后在原寺院遗址上陆续恢复重建的。  千年古寺横遭厄运,实在让人遗憾,一个荒唐的时代让多少历史往事与文物民俗消失贻尽,难以追寻。墙头仍有几间一尺来高的简陋砖垒小棚供奉着暂时还无新址安家的神神,他们一如既往地守望着眼前的五女川,几多风雨,盛衰往复,除了他们谁还记得金山寺的前尘往事呢?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官寨乡朱官寨村  乘车线路:佳县乘开往朱官寨乡的班车可达。

石摞摞山遗址

石摞摞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摞摞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佳县朱官寨乡公家洼村东约3公里处的石摞摞山峁上。  遗址坐落在石摞摞山山峁上,山峁一周依山以未经任何雕凿的石块、石片砌成不规则的城垣,长约1000米。现存残断、颓圮的城垣七段,残高0.5~2.6米。在城垣断处及墙体两侧,散见大量因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从墙体坍塌下来的石块,城垣内外地势平缓处有大小不一的石堆25处,直径2~5米,高0.8~4米。城垣南段见有平行并存的两段墙体,间距2.3米,内墙长2.1,厚1.1米,外墙对应内墙处开1.42米宽的豁口,两端墙体砌筑齐整,应为该城之南门。  在遗址内发现有龙山文化时期普遍存在的白灰居住面三处,均位于平缓向阳的遗址南部,呈一字排开,其中一处位于南部城垣内侧,另两处处于城垣外侧。  遗址地表分布大量陶片,以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为主,黑陶、红陶、褐陶比例较小,纹饰以绳纹、蓝纹为主,另有方格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甑、钵、瓮、罐等。另见有少量石器如单孔石刀、石斧等。  由于自然及人为的破坏,遗址山体水土流失严重,城垣墙体坍塌、风化,遗迹或为山洪冲刷,或为农民耕植时破坏。目前当地文管部门采取了有偿退耕措施,以减轻耕种及水土流失对遗址的进一步破坏。  石摞摞山遗址为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堡,保存相对完整,对研究史前城市的形成、城垣的建筑方法、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形态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2006年石摞摞山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泉堡革命旧址

神泉堡革命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位于佳县县城西神泉乡神泉村。神泉堡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纪念地。因该村南山崖上有两股日夜长流、清凌凌的泉水而得名。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弘扬陕北战争年代革命传统,佳县人民政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征集文物一百余件,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战斗过的神泉堡乡建成了佳县第一座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并于2001年8月正式开馆。  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率领转战陕北的中央机关来到神泉堡,住进当地民众高继荣家。高继荣家为陕北典型的窑洞院落,北窑七孔、东西窑各三孔,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当年就住在北窑里。窑洞及院落现保存较好。在神泉堡居住的57天期间,毛主席起草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而揭开了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  在这里,毛主席修改审定并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揭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在这里,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2003年神泉堡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以大量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历史照片,从“扭转乾坤”、“运筹帷幄”、“鱼水情深”、“走向胜利”四部分充分展现了党中央转战陕北的革命历史。展览主题突出,内容鲜明,图文并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得到观众的好评。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神泉乡神泉村  乘车线路:佳县乘开往神泉的中巴可达景区

香炉寺

香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北的黄河崖畔,因其山下有一巨石形如香炉,所以得名。寺院建于明万历年间,有正殿、配殿、山门、石牌坊等,站在香炉寺中,可以俯瞰黄河,其势壮观雄浑,尤其是每到黄昏时分,夕阳下的寺院建筑倒映在黄河水中,景色绮丽迷人。  佳县这座石头城的东北面延伸到黄河故道,突然像斧劈一样垂直断开,断处三米外,耸立着一尊四周如削的巨石,石顶平坦,盖着红色的小庙,远望上去,俨然如蜡烛或者香炉,便得名香炉寺。寺外有一块3米长的横木作桥,将寺与石头城连接。许多人不敢过这断桥,因为要置身空际,站在桥上,如在云中。但过桥后进入孤亭中俯瞰黄河,则别有一番感受。放眼望去,滚滚的波涛从两山之间奔腾而来,于脚下翻卷而过,冲向弯曲迷茫的下游峡谷。那种大气磅礴和冲击力,让你心潮澎湃,难以忘怀。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香炉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山峰上的正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边有山门、石碑坊等。“香炉晚照”是佳县的八景之一,因为每当夕阳西下时,太阳的余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中,如诗如画。  交通从榆林肤施桥头乘车至佳县,约20分钟一趟,车票参考价格13元。   地址:榆林市佳县县城东200米香炉峰峰顶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6: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香炉寺

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

  佳县泥河沟村千年枣园位于天下红枣第一村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总面积36亩,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处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原始枣林,也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株数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千年老枣树群落。  目前,该枣园生长有各阶段树龄的枣树1100余株,这些古树虽饱经风霜,仍枝繁叶茂,果实丰盈。其中,一株“枣树王”,其树高8.3米,干周3.03米,冠幅13.4米,至今仍年产枣百余斤,被人们称为枣树的活化石。而在“枣树王”周围,上千年树龄的枣树还有10余株,形成了一个奇丽多姿的古树群。  泥河沟,佳县黄河岸边的古村落。三面环山,两岸悬崖峭壁,中间则平野铺展,周围的石山像一个聚集能量的宝盆。这里早春升温快,枣树发芽相对早一些,延长了枣的生长期。到了秋季,枣果成熟的时候,这里温差又大,极其有利于糖分和风味物质的转化,使得泥河沟的油枣也成为我国十大名枣之一。全村共有174户,总人口达806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红枣种植。  据史料记载,这里从公元400年左右就栽植枣树。泥河沟现存的古枣园规模空前:面积达36亩,矗立着1100株古枣树。其中,一株距今1300多年历史的“枣树王”,被《中国红枣志》誉为“活化石”。枣树们多代已开始同堂,子子孙孙,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长状态。泥河沟村的千年枣树群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枣树的鲜活证据。因此,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

云岩寺

云岩寺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云岩寺,位于佳县城南1公里的虎头峰山腰,寺内石窟始凿年代不详,宋宣和四年(1122年)继续开凿。寺内有石窟8个,内存石刻造像48尊。主窟深6米,宽7米,高4米,窟内供奉的主神为释迦牟尼,两边为文殊,普贤、十六罗汉、地藏、观音等。主窟内还有石狮、石象、石虎、龙雕像各一尊称,小石佛8个。窟顶为八卦悬顶,窟前有正阁,左右有配殿。  除主窟外,其余石窟内还雕有道教中的三清、玉皇大帝、药王、禹王等造像。这些雕像大小不一,高度在25至194厘米之间,形状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雕刻艺术的精粹。  云岩寺依山而建,山势巍峨,怪石嶙峋,松柏葱郁。寺院脚下是黄河与佳芦河交汇之处,滔声阵阵;南面与白云山相对峙,钟声不断。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令人叫绝,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  1957年5月3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云岩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云岩寺己和白云观、黄河大桥、香炉寺连成了一条旅游热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光旅游者。

佳县佛堂寺

  佛堂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庙宇文化内涵丰富,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古代佳县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真实体现。1992年,佛堂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佳临黄河大桥

  在佳县城东侧晋陕峡谷的黄河床面上,横卧着一条耀眼的巨龙,龙头直扑山城怀抱,龙尾摆向山西克虎村中,这一雄宏壮阔的景观,就是佳临黄河公路大桥。  佳临黄河大桥全长782.83米,宽12米,高25.5米,共有23孔,其中跨经50米的10孔,30米的4孔,16米的9孔。大桥的建成缩短了佳县通向东方,通向首都北京的距离,实现了佳临两县人民千百年来“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夙愿。大桥竣工以来,每天车辆行人穿流桥上,成为佳县旅游的一大景点。人们登上桥眺望:大河狂涛扑面而来,山城高峻入云端,枣林葱郁美如画,风景十分壮丽。大桥西头建有高大的佳临黄河大桥建设纪念碑,东西两头还建有两座题词纪念碑廊,党和国家领导人-、马文瑞、-、陈俊生,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和-两省领导以及社会名流30多人的手迹刻于其上。

白云山木牌楼

  白云山木牌楼  越过东升桥,沿神路再上几十米,便到了神路的末端。这里矗立着一座气势雄伟的木牌楼。其高12米,双层飞檐,多层斗拱,26处兽头张牙舞爪,8处挑角风铃叮当,好似神话中的天界之门,坊檐-“道法自然”“神威有赫”等。牌坊造型美观,古色古香,龙凤形象生动,结构精致有趣。游客到此,仰望山上道观,庙宇林立,错落别致;俯瞰山下,千丈沟壑,悬崖峭壁。白云山显得更加险峻,使人如痴如醉,游趣倍增。

佳县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上,白云山因终年白云缭绕而得名,白云观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称。白云观几百年来都是道教胜地,也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在榆林坐班车前往佳县后打车前往。  景点位置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白云山  

凌云鼎

凌云鼎为文化旅游景点。  凌云鼎位于佳县城东城郭边,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是由河北省任丘县县丞牛登第所建。凌云鼎高26.4米,周长21.6米,是八边形,共七层,每层都有楼梯及瞭望窗,登临其上,可极目-高原之浑厚,俯览九曲黄河之壮观,为古佳州八景之一。  

朱官寨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朱官寨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