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麻江县 >> 龙山镇

龙山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斗蓬山景区

斗蓬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斗蓬山景区  斗蓬山景区地跨都匀、麻江、贵定三县境,面积约  100多平方公里。麻江有2个村,l0多个自然村寨的面积,斗蓬山是麻江县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区内有植物300多种和动物100多种,主要珍稀树种有马尾树、红花木莲、檫木、黄柏、三尖杉、红豆杉、香果树等。珍稀动物有大鲵、苏门羚、黑熊、木麝、大君猫、穿山甲、花面猩、红腹锦鸡、狐、野山羊等。

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

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乌卡坪有机蓝莓生态循环产业园、乌羊麻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是园区的重点项目。项目围绕“麻江蓝莓”产业品牌,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区,形成串联凯里、下司、丹寨的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和采摘体验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项目的建成将实现园区建设的“筑巢引凤”,蓝莓将成为这里健康与浪漫的代言,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后水果”。  麻江蓝莓种植起步于1999年,目前麻江县种植近5万亩,成为中国蓝莓主要产地之一。为保证果品质量,麻江蓝莓一直使用农家肥,不用化学肥料,不使用农药。这样生产出来的蓝莓,既无害又环保。目前,麻江蓝莓种植基地被评为“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蓝莓种植面积12451亩,已有3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9家企业和合作社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4家企业基地获出口水果果园注册登记。  麻江县地处贵州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大门,本项目核心区选址位于麻江下司—龙山—宣威沿清水江一线,处于麻江东部地区。麻江县交通便利,贵新和凯麻高速公路、沪昆快速铁路、210和320国道、省道等交通网络纵横交织。西距省会贵阳市及龙洞堡机场108公里,东抵黔东南州府凯里市38公里,南抵都匀市24公里,北距亚洲最大磷矿肥基地福泉市17公里,是连接贵阳、福泉、都匀、凯里枢纽和交集区域。随着厦蓉高速、贵广快速铁路等快捷交通的建成,麻江县交通优势更为突出,将成为广州、上海及泛珠三角经济区8小时经济圈各大中城市的后花园和休闲会所,成为体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的旅游集散地。麻江县有机生态蓝莓种植集中在下司、龙山、宣威三镇,聚集在麻江县东部清水江中上游,区内司晨公路、宣都公路等公路穿境而过,贵广快速铁路横卧其中,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是麻江县特色农业蓝莓种植相对集中、面积最大的种植基地。目前,区内蓝莓种植30000余亩,规划面积80000亩,可以利用其集康体运动、休闲养生、生态农耕体验、特色有机蓝莓品鉴的区域有机生态原真特质,建设中国最具风情的蓝莓生态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树文化旅游精品。  收费标准:  无需门票  地址:黔东南州麻江县

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曾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世界优秀、亚洲最好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这里。  嘉庆13年(公元l808年),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中重要物资集散地。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头巷尾,彻夜营业,时人誉为“小上海”。西岸大街还保留着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建的条石铺砌成的石级大码头和小码头,以及禹王宫,观音阁等古寺,古殿宇遗址,古民居,古巷道。位于清江村观音山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观音阁至今保存完好,香火鼎盛。讨袁护国将领吴传声墓就在距下司1.5公里的保秧洲。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下司镇

铜鼓村

  铜鼓村  铜鼓村,苗语称“哩哥”(DCTBGHOB)  是当地苗族“哩家”和“哥家”两大族的合称。现有532户人家,2364人。这里的苗族人民能歌善舞,擅挑花、刺绣、绘画,铜鼓农民画被誉为“民间奇花”、“本源艺术”,作者被称之为“民间艺术大师”。全村现有省、州美术协会会员28人,省、州现代民间绘画研究会会员46人。到目前为止,铜鼓苗族农民画参加出国交流展览216幅,国家级展览210幅,外国友人及港、台同胞购买323幅,国家、省级博物馆收藏35幅;获奖300个,其中国际奖28个,国家级奖76个,省级奖103个。该村苗族农民女画家多次应邀赴日本、北京等地现场表演。铜鼓村1992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2年该村就列为贵州省东线旅游的民族村寨之一。

桃源岛避暑山庄

  桃源岛避暑山庄  桃源岛和月亮岛系清水江上的两个岛屿,隔江相望,位于下司镇政府所在地南1.2公里处,岛的隔江西岸是麻江至丹寨的公路,即司辰公路。桃源岛的面积约为21.4亩,呈椭圆状,平均高出江面约5米。桃源岛于2000年开始开发建设,现已初步建成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山庄。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可进行打麻将,溜冰、荡舟、游泳、唱歌、品偿地方特色小吃等游乐项目,连年来客源呈增长趋势,在周边县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月亮岛的面积约为19.5亩,是个半岛、平均高出江面约3米,地势平坦,绿草如茵。该岛于2001年开始投资开发,现在岛上修建了吊脚楼,凉棚,投放了游乐船、橡皮艇等游乐设施。可进行游泳、荡舟、垂钓、特色小吃的品偿等游乐项目。

摆仰村

  摆仰村  苗语称这幽雅的地方为“变仰”,摆仰系“变仰”的译音,现有254户人家,1110人。这里的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妇女擅长挑花、刺绣,他们能织出精美的花带和绚丽多彩的锦缎。这里飘逸的芦笙舞、余音袅袅的苗箫、圆润婉转的木叶歌,还有动人心扉的情歌、酒歌以及惊心动魄的斗牛场面。农历正月十五日、十六日是摆仰芦笙节。每逢节日,身着盛装的苗家少女,银铃叮当,翩翩起舞;精神焕发的小伙子欢快地吹起了芦笙,呈现一片欢乐的景象。亲朋好友进寨时,要唱迎客歌,喝迎客酒,送别时要喝送客酒。每逢这一时刻,场上欢歌不断,让人流连忘返。1992年该村列为贵州省东线旅游的民族村寨之一。

老山河峡谷景区

  老山河峡谷景区  老山河峡谷景区位于下司镇西北面角,距下司镇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分两段,即上游景区和下游景区。上游景区长约4公里,奇峰秀岭,悬崖陡壁,树木葱绿,河水清澈,虾鱼竞现。高约70米的壁岩上,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农灌大水沟,深1.5米,宽2米,人行沟坎,时而细瀑点点,时而鹤鹭横飞,仰望不见天,俯瞰不见底,毛骨竖立,惬意极了。下游景区长约3公里,有月牙潭、鹰嘴岩、盘龙洞、九曲银河、象山、和尚赏月、骆驼峰、顽猴戏虎等景点。沿河两边,冉冉竹林,柔柔垂柳,点点仡寨,灿灿农田,水车水磨,袅袅炊烟,一派仿“桂林”风光。

河坝瑶族

  河坝瑶族  河坝瑶族原称绕家,现有  1157户,近5000人口,村寨依山傍水,枫树、银杏、松柏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古木屋独具特色,瑶族妇女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服饰仍保留着清代遗风。每年从正月算起,满11个月后,逢第一个“寅(虎)”日是河坝瑶族大年。每逢节日瑶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迎接客人到家过年。正月十八至二十日,方圆数十里的各族青年云集河沙坝,举行芦笙节-,盛况空前。

水落潭瀑布

  水落潭瀑布  水落潭瀑布位于麻江县城北12公里处,高70米,顶宽15米,底宽30米,瀑布由上而下分成两股垂落,气势滂泼,在方圆1公里内可听到哗哗的落水声,常有人慕名到此游玩。

夏同和状元第

  在麻江县贤昌乡高枧村有座高封火墙四合院,就是具有封建社会状元和留学生双重身份第一人的清末状元夏同和故居。  夏状元第建于清光绪初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是夏同和未中状元之前由其父倾力建造的,共占地1177.8m2  ,建筑面积877.6m2  。设有正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二间、过厅三间。房屋两端的防火墙呈三层牌坊状,斗柄穿空,檐牙高啄,饰以奇花瑞鸟图案,厚重典雅自成一格;长10米、宽8米的天井青石铺墁,热凉适度。过厅外门头正中悬挂阴刻“状元第”蓝底烫金匾一块,大门两边竖挂夏同和中状元后手书的“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对联一幅,字体丰厚庄重,气度雍容、具大家气概。现匾、联均已失传,但幸有对联的照片留存,使后人得以赡仰状元墨迹风范。  夏同和字用清,麻哈州高枧人,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幼时常与同学赛读《幼学琼林》等启蒙读物。夏状元的父亲叫夏廷源,曾任知府等职,父亲去世后,夏同和随任广东道员的堂兄夏同彝就读,光绪十九年  (1893年),参加顺天乡试,中癸已科举人,列第二十九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从贵州老家跋涉万里赴京城参加戊戌科会试,中贡士榜,又经复试名列诸贡士前茅,恩准同诸贡士赴保和殿参加殿试,被策问“举求才、经武、缓远、理财”诸大政内容时,夏同和以精辟独到的见地被光绪帝“御笔亲点”为戊戌科状元,“大魁天下”。此后,夏同和于1902被下派为庚子、辛丑科湖南副考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清政府公派东渡日本学习考察6年;辛亥命后,曾任江西省实业厅厅长等职。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夏状元故居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夏状元第相对别的著名院落而言,也许有些平实与局促,但这恰巧说明了夏同和凡事求实,不尚铺采张扬的个性。另一方面,夏同和在其《四足歌》里说“丑妇是吾妻,休想美貌的,妖娆的,只求她安份守已,但得过贤惠足矣;蠢子是吾儿,休想伶俐的,聪明的,只求他尊贤重老,但得过孝顺足矣;茅屋是吾居,休想华丽的,舒适的,只求他能遮风雨,但得过避寒足矣;粗粮是吾食,休想美味的,只求它三餐丰盛,但得过充饥足矣。观其屋,忆其诗文,他的为人志趣,我们也就大体可以知道了。  此外,夏同和除行政作文外,还有一手好书法在当时就很有名气。被称为清末“三大书法家”之一。据史料记载,他为好友广东学政丘逢甲故乡书写的“澹定村”碑墨迹,被《岭南文史》摄影保存;为知交良存书写的“结交最晚情独厚,积累当年庆自钟”对联被贵州博物馆珍藏等。  民国14年(1925年),夏同和心脏病发作,经医治无效于北京劈柴胡同住所去世。终年57岁,被安葬在北京阜城门外西八里庄青龙塔附近,为褒扬状元声誉,民国初年将夏同和居住过的贵阳市团坡巷更名为状元街;解放后;为与曹状元街相区别,又更名为夏状元街,他在北京劈柴五条南口北路的寓所也被称为“夏状元第”。  状元第的周围有许多饶有趣味的传说,其一是“狮王观龙斗”。状元第恃靠的狮山,远看犹如一头昂头高卧的睡狮,与侧对面的火焰山、歪嘴坡遥相对应。民间传说,火焰山中有一牛龙和歪嘴坡中的马龙为争这处风水宝地而发生恶斗,眼看就要殃及百姓时,狮王出手帮助马龙,使牛龙败下阵来。牛龙气愤不过变成了“歪嘴坡”;其二是:银杏夺魁。状元第村北有一雄一雌两株500多龄的古银杏,象剽悍的武士,守卫着“状元第”。传说此雌雄两树闲来无事斗嘴时,雌树嗔怪雄树只知竹篱园下过活,无大志,无大能,雄银杏一怒之下,化名白姓少年进京赶考并力挫群儒夺得状元头筹而归,后来,朝廷派钦差到高枧接状元进京授职,但问遍了高枧人,都说无此姓人家,钦差只好怏怏返京,行至白果树下时,忽见白光耀眼,原来是状元顶戴在树尘上闪闪发光……;其三是“万蝶添彩”。传说光绪二十五前后(1899年)夏同和状元返乡省亲祭祖时,成千上万的蝴蝶飞来朝贺。高枧夏状元故居周围的山间田园都闪动着五彩缤纷的蝶阵,三天后,才渐渐散尽。  状元第所在的高枧村古名回龙镇,因山环水绕得名;明末,取村东清平河及村二郎神庙旁尚清桥的名和义,更名为清平司;清中叶后,村人姜土洪(人称姜百万)用洋罗布作枧,高空架桥,引村西歪嘴坡泉水到狮山脚修池养鱼。高枧一名即由此得来。  过去高枧曾有一顺口溜:“一眼三土地(庙),九步三孔桥(尚清桥),桥头有棵黄叶树,五个人牵手抱(一棵黄叶柴长在一座六角塔上)是考较你是否是真正的高枧人的标识。现在,六十开外的高枧人都还记得。  当然。这些与夏同和状元一样,都早已成了昨天的陈迹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龙山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共和村

----

河坝村

----

干桥村

----

复兴村

----

大塘村

----

孟江村

----

龙山村

----

龙山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