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德阳 >> 绵竹市 >> 拱星镇

拱星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绵竹年画村(绵竹年画博物馆)

绵竹年画村(绵竹年画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绵竹年画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统一按照四川民居风格与江南水乡风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打造,是一处以年画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主,辅之以乡村旅游功能,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精品型乡村民间工艺文化旅游景区。  这座“年轻”的博物馆诞生于1996年,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两座专业年画博物馆之一,这是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保护和传承年画这一古老民间艺术所做的努力。  绵竹年画博物馆是一座现代感与传统性完美结合的立体建筑,它以梯步形的构造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外观。据说,设计者希望这样能为中国年画“步步升高、越发红火”带来灵气。  馆内收藏着各个时期的绵竹年画,从最古老的年画刻板《门神》到今天创新的石雕年画、刺绣年画和陶版年画等。其中,一幅清代同治年间老艺人黄瑞谷的传世之作《迎春图》格外夺目。这幅被誉为《清明上河图》的作品和其它艺术品,曾多次飞往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参展。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大南路大南街574号    信息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信息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剑南春酒坊遗址

剑南春酒坊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即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最初是剑南春集团进行棋盘街两侧的平房拆迁工程,由于发现了历史文物,迅即转为“抢救式发掘”。2003年至2004年之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对酒坊遗址进行发掘,最终用科学方法还原了“蜀中美酒”绵竹剑南春的酿酒工艺和昔日风貌,为中国酒文化代代传承又奠定了一块基石。  四川绵竹在历史上是一个酿酒大县。据史料记载,宋代中央政府即在绵竹设酒务监官或酒务税丞管理酒税(《宋史·食货志》)。绵竹县志记载,明代绵竹酒业凋蔽,清康熙年间复苏,有酿酒作坊90余家,其中大曲作坊18家,“朱(天益)、杨、白、赵”四大酒坊最为着名。至乾隆年间,“绵竹大曲”已经闻名遐迩。宣统三年(1911年),“绵竹大曲” 获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头等银质奖牌,1922年,“绵竹大曲”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1961年,绵竹大曲更名为“剑南春”。2003年4月,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考古发掘正式拉开帷幕,由资深考古学家陈德安担任领队,遗址面积为1.2万平方米。此前,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工作,找到了载有棋盘街“天益老号”酒坊布局的历史文献,其主人姓名、酒坊规模、经营品种、税赋征收等都已查实绘图,并经当地老人指证,一一对号入座。  在“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次权威评选中,国内共有22个“重量级”考古发现参选,此前最受传媒追捧的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因考古发掘仍需时日而扼腕惜败,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入选,出乎意料,也在意中。谈到它当选的理由及学术价值,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指出,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主要体现了两个重要特色:一是它展现了传统酿酒工艺的一个完整流程;二是遗址整条街“前店后厂”的格局完整清晰,全面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绵竹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手工业城市的经济状况,这在以政治中心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城市里是很罕见的,很有新意。  徐苹芳口中的这种“新意”,或许正预示着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纵观前14届“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结果,“以年代取胜”几乎成了评选的一条金科玉律,历史越古老越有价值,次次公布总以历史年代为序,而且入选的几乎都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考古项目,如上届入选的商代甲骨文、黄河故道的汉代图景、山西襄汾市陶寺史前城址等等。但本届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以清朝至民国初年的“工业考古”项目击败了历史久远的周公庙遗址而入选,无疑是打破了“常规”,开了一个极好的先河。  评选活动有三个标准,即考古发现是否真实的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最有新意的“科学价值”,就在于它恰好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即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这一特定历史“转型期”的典型代表和实物载体。  以前,“以年代取胜”是评价考古活动的金科玉律。如今,“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越来越注重向大众介绍具有里程碑性质和文化标志意义的考古大发现,不仅注重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等三大价值,尤其注重“新内容”和“新材料”。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的入选,无疑标志着“工业考古”这一新内容、新材料的注入,并且预示着中国考古界对近代工业社会考古项目的日趋关注。这种评选视野的拓宽,对于中国当-古界、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的发掘是一次重要考古发掘,其规模之大,酿酒遗迹之全、保存之好超出以往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至剑南老街东侧入口牌坊,南至王麻巷,西至关帝庙西侧围墙,北至遗址区展示馆北缘外延1米。  建设控制地带:北至春溢街与明阳街交点五路口,南至三星街,西至南西路,东至剑南春老街东侧入口牌坊。  

德阳祥符寺

德阳祥符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德阳祥符寺简介"第一禅林第一僧,东来西去任飞腾。 个中消息凭衣钵,代代于兹著上乘。" 上面这首诗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翰林学士李调元游览绵竹祥符寺所题。李调元的题诗使绵竹祥符寺“第一禅林”的名声远播四方。 祥符寺占地面积30余亩,是一座殿宇巍峨,遐迩闻名的千年古刹。该寺始建于唐代,得名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寺侧的绵竹公园内尚存一座建于唐代会昌元年(841年)的圭峰宗密禅师墓。据文献载,唐宪宗元和五年(811年)圭峰禅师曾经入蜀,在今绵竹祥符寺开坛-。    四川德阳

绵竹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

  绵竹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是一个集观光农业、科普教育、健身娱乐、宗教游览、休闲度假、滑翔登山骑车等活动项目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距德阳市区约46公里。成绵高速公路转德(阳)茂(县)快通公路到绵竹,城区有公交可达。是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健身娱乐、宗教游览、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区。旅游区幅员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一条50余公里长的沿山旅游公路把绵竹市沿山的7个镇乡10余万人口连接在一起。区内茂林似海,花果飘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生态环境良好,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浑然结合,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主要景点有生态茶园观光园、鸳鸯湖、莲花湖、卧牛湖、三溪寺、吉祥寺、严仙观、云悟寺、年画走廊等。  旅游交通:  自驾车——1)先上三环,川陕立交进入蓉都大道,再进入绕城高速,按路牌走G5高速(成绵高速,绵阳方向),这样可以省8元城北高速钱;或者直接走城北高速,上成绵高速;2)到德阳南(八角)下高速,出高速右转(千万不要看路标的左转),右转后第一个路口左转,然后直行,一路上有路标指向绵竹。  公交车——成都市昭觉市汽车站(也叫青龙场)从早上六点到下午六点半,每30分钟发一趟直达绵竹城南汽车站,再在绵竹城南汽车站乘到九龙山的车。  德阳市景点:  广汉三星堆、广汉松林桃花乡村旅游景区、德阳文庙、德阳东湖山公园、德阳石刻公园、绵竹年画村、绵竹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绵竹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绵竹麓棠温泉、黄继光纪念馆、德阳白马寺风景区等。    信息来源:非常道旅游网  九龙镇  "  九龙地处绵竹市之西北,东南与东北镇接壤,东北与武都镇毗邻,北接天池乡,西靠金花镇,距绵竹市区约6.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3.6平方公里,属半山半坝镇,其中山区占三分之二。全镇辖九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人口11219人。近年来,九龙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工业强镇、文化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 详细++  信息来源:非常道旅游网

德阳紫岩山

  德阳紫岩山简介 从绵竹城关乘车出发,15分钟可达紫岩山风景区。 紫岩山又名绵竹山,地处成都平原与岷山山脉交汇处,西北面高山天作,群峰叠翠。沱江之源绵远河蜿蜒出群山,一泻千里,形成成都平原北端的一个扇形冲击面??绵竹市平坝区。在这片山地与平原交汇处,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有风光秀丽的紫岩山公园(又名船头寺),一代高僧能海上师静修处的古云悟寺,和宋代名胜古迹大柏林公园,以及倚山环水白溪口梨园景区。    四川德阳

德阳三溪寺

  绵竹三溪寺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当年的开山祖师玉川长老眼光不凡,将寺庙建在这个环山面湖、清流翠帐之间,庙后背光山系大鹏山一脉跌顿而下,龙曲水绕沙聚球檐,虎转琴案。寺周八景奇绝可爱,参天楠木、银杏浓荫蔽日,将古寺笼罩于青幽之中。几个世纪以来不少文人雅土在这是题咏抒怀。   保护范围:东至客堂东缘外延5米,南至照壁外延5米,西至宿舍西缘外延5米,北至祖师殿北缘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绵竹市云湖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地处四川盆地西北山区,属龙门山脉九顶山支脉,距成都108公里,距绵竹市区21公里。园区总面积10320亩。在公园中心区有一高山湖泊镶嵌于万亩林涛中因而得名。    四川德阳

麓棠温泉度假区

  麓棠温泉度假区位于绵竹市土门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的重要部分,拥有迄今成都平原区域唯一的自流碳酸型医疗热矿泉水。现建有自驾车营地、温泉度假别墅、温泉会馆、户外娱乐亲水设施、会议中心、健身登山道等,是一处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区。    信息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信息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0年10月27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龙门山地质公园被首批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该地质公园经漫长的地质演化史,形成了这里复杂的地质特征,其地层记录完备。  龙门山,是一座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天下名山。古称茶坪山、湔山,又叫龙山。中华民族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大禹就诞生在龙门山。为纪念大禹“凿龙门、铸九鼎、治水患”,又称龙门山。  龙门山在地质发展史中已高寿37亿年。其间经历了多次翻天覆地的构造运动,从而奠定了时下的地质特征,雕塑了现今的地貌形态,它恰似一道龙门横亘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这间。  龙门山,北东起广元,南西到泸定,全长500多公里,宽30-70公里。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中段,南西自彭州市的磁峰起,北东到绵竹市的太平止,长约55公里,宽约35公里,含彭州、什邡、绵竹三市,总面积1900余平方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03°37′——104°12′;北纬31°04′——31°46′。  龙门山构造带是以推覆、滑覆为其特色。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是该构造带的缩影,最具典型与代表性。从而地造天成了“公园”内丰富多实;其中导向景观有5类:“飞来峰”群、山水峡谷、丹霞景观、神禹故里和道教发祥地。在这些景观中,科研、科考、观赏价值最高的“飞来峰”群及峰丛溶洞等地质景观、银苍沟自然山水峡谷景观、道教发祥阳平治均集中分布于彭州市境内。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什邡市、绵竹市境内,总占地面积19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推覆构造(飞来峰)或“冰川漂砾”、地貌、地层剖面。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是驰名中外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缩影,其地层发育丰富,分布众多的飞来峰与欧洲阿尔卑斯山飞来峰齐名,具有典型地学意义。公园内还分布有古冰川遗迹、典型地层剖面等地质遗迹,被地质科学家称为“地质科学迷宫”。  除此之外,地质公园内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区位条件优越,是极具优势的休闲度假、游览胜地。  罕见的海绵礁、鳞木化石的国际盛名、古老的基底、神秘的飞来峰、独特揉流褶皱、高品位多层位磷矿、典型的地层剖面等,造就了九顶山重要的地史博物馆地位,可以堪称地层研究的聚宝盆,成为“地学迷宫”。     

德阳诸葛双忠祠

德阳诸葛双忠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绵竹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汉遗迹之一。它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 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内供奉有诸葛亮祖孙三代于一堂的塑像,而绵竹双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是祖孙三代,前殿祀诸葛瞻父子,启圣殿祀诸葛亮。成都、绵竹两处祠堂展示了诸葛亮祖孙三代忠贞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后人景仰,多有题咏。在成都武侯祠殿壁嵌有清代安岳令洪成鼎题《乾隆壬辰秋月过绵竹吊诸葛都尉父子双忠祠》诗碑:“国破难将一战收,致使疆场壮千秋,相门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贤忠武侯。”绵竹双忠祠的前人题咏诗碑也很多,这此题咏,都将诸葛子孙联系在一起,歌颂他们的“三世忠贞”。   史书载,诸葛瞻为诸葛亮47岁所生的长子,自幼“聪慧可爱”、“工书画强识念”,才识敏捷,诸葛亮为使他成才,曾写下著名的《诫子书》。诸葛瞻19岁时,娶刘禅之女为妻,拜骑都尉,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待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诸葛瞻继承了父亲的忠贞,身肩重任,尽心竭力处理军国大事。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263年)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保绵竹。邓艾遗书诱降:“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与邓军决战于绵竹,瞻军败,诸葛瞻临阵战死,瞻子诸葛尚驰马魏军冒阵而死,年仅19岁。诸葛瞻父子在敌军强大攻势面前表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崇敬。 绵竹是诸葛瞻父子斩使拒降,为国捐躯的地方,故绵竹享有“忠臣孝子纲常地”的美称。   现存的诸葛双忠祠古建筑尚有启对殿和拜殿,启圣殿建于清朝乾隆三年,拜殿建于道光七年。清代自乾隆以后几乎每隔20多年就要维修、扩建一次,到清末时,双忠祠祠已是殿宇崔伟,题刻琳琅,规模可观了。1985年以来,当地政府对双忠祠进行一次大的修缮,修复了忠孝门,维修了拜殿,整修了墓茔,新建了文物陈列室。并在拜殿内制作了大型彩塑《魂壮绵竹关》。这组雕塑再现了当年诸葛瞻父子死守绵竹关,寸土不让,以死报国的悲壮情景。雕塑用写实的手法,造型生动,神态逼真,观赏这组彩塑仿佛亲临当年的古战场。拜殿前的匾额是张爱萍将军书题的“汉室忠烈”四个大字。塑像上方的横匾则是我国著名戏剧作家曹禺先生亲笔所题“魂壮绵竹关”五个大字。   拜殿后面的诸葛瞻父子墓巍然耸峙,绿树掩映,芳草萋萋,巨型石碑立于墓前,-:“后汉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诸葛瞻子尚之墓”,墓旁两侧各有一株已愈百年的铁甲古松,鳞甲斑驳,夭矫如龙,叶片似剑,宛如两个披甲执剑的武士护卫着忠魂,游人驻足墓前,无不肃然起敬。  

云悟寺

云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悟寺原名云雾寺,明代嘉靖年间建寺于云雾山西端,海拔1508米,因山高林茂,终年云遮雾绕而得名。明清时期,以云雾寺为主体,依山而下兴建寺庙三座,为上山的脚庙,分别为上寺、中寺、下寺,一山四寺连为整体。后脚庙被毁,现仅存遗址,在上寺前,尚存一株明万历年间了空禅师亲手栽植的高12米、干径2米的罗汉松,虬枝苍劲,荫天蔽日。民国时期,一代高僧能海法师曾在这里静修,翻译藏文经典。  1943年,能海法师据佛学义理,将原“云雾寺”改为“云悟寺”,并由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亲自题写寺名嵌于寺庙山门之上。寺侧建有能海法师舍利塔一座。值得一提的是,寺庙的殿宇风格与寺庙的佛像造型既有藏地密宗特色,又融汇有汉地显守特征,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艺术造诣。现又新建了千手观音殿、方丈殿、接引殿。全长1300米,高度208米的高空观览索道飞架南北,山门口108级石梯金声不断,云悟寺已成为巴蜀知名度很高的佛寺。   

吉祥寺

吉祥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吉祥寺位于距绵竹市区10公里的武都镇境内,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下,与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点将台遥相对应。传说吉祥寺是东汉刘庄为父皇刘秀开基而破土修建的我国第二座佛寺。寺内有东汉捕虏大将军马武的衣冠冢。殿堂依山而上,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佛母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殿宇雄立,气势非凡,真可谓“荡胸填涧依风月,极目太华府乾坤。”  寺内香火不断,游人如织。藏经楼有丛唐代保留至今的12部贝叶经典。其大雄宝殿的高度、长度以及占地面积等,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最值得一提的是观音殿内的千年观音神像,乃香樟木雕刻而成,已有1800年的历史,至今仍然香气袭人。   

严仙观

  严仙观又名君平庄,位于距绵竹市区10公里的武都镇,是西汉道教创始人之一严君平居住之地。道观最初由严君平之父——严子希创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观门“严仙观”斗大三字和左阙草书“君平庄”、右阙草书“武都山”,“静”、“定”二字分开写就的楷书以及山门楹联“儒而升仙天下名山跋此地,汉之隐士蜀中易学首先生”,皆是书圣王羲之留下的墨宝。  现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观内山门殿、灵霄殿、斗姥殿、药王殿、严仙殿、城隍殿等七重殿宇千楣鹤列,万拱星悬,占地40余亩。其中斗姥殿的匾额“斗姥殿”三字系-、韶山著名书法家毛远定先生亲笔所书。观前20亩大的五提池碧波荡漾,池畔树木环绕,苍翠映天,风光瑰丽,相传为古蜀玉妃亡后在故乡取土葬妃所致。观后群山拱护,观前池水澄碧,有拔宅池、通仙井、五担池、玉妃墓等多处景点。严仙观是我国早期道教发源地之一。   

剑南春森林公园

  如果你乘飞机从成都平原西北部飞过,从机窗往下看去,仿佛有一条翠绿的飘带随着古老的石亭江的走向在延伸。这片绿带就是位于绵竹市新市镇的剑南春森林公园(即中日友谊林)。  剑南春森林公园占地面积达两千余亩,是四川省政府与日本岛县缔结友好关系十周年之际由两国人民共同营造的国际性绿化园区,凝结着中日两省县人民的友谊和两国植树者的情和义。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速生林区、自然湖泊及天然草坪、水渠、道路、植树纪念园、绿色围墙、河滩游泳池。并配有钓鱼、休闲设施。现已初步具备成都平原上最大的以树、水、植被、鸟类、小动物为一体的自然观光区的风韵。随着时间和建设的跟进,它必然会成为人们回归自然及成都、德阳、什邡、绵竹人双休日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剑南春集团公司对此景区的建设投入巨资,于1997年7月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唯一的内陆式沙滩泉水游泳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用泉水作为水源,自流循环。整个游泳场平面造形为一个巨大的足掌印,五个趾即为五个深浅不同的几童游泳池,因之称为“仙人印履”。池中有一小岛,上置跳台,池岸以缓坡铺沙,形成人工沙滩,可作日光浴和沙滩排球场等多种体育活动。距泳池不远有17米高的小山,满植灌木花草。山顶建观景亭一座,登山远望泳池所有设施尽收眼底。围绕泳池四周陆续兴建有各类配套建筑和设施,例如酒吧、水吧、氧吧、餐饮娱乐、住宿、会议中心等。  此外,初步形成的近100万平方米的自然林区,也逐步完善和利用。这里将集各种树木、植物、鸟类及小动物一块生存、自身繁殖,进一步则成为森林迷宫。绕林区建设有6公里的水循环道路,游人可乘船沿水道绕林区观光赏景。  国际友谊林还开展有偿植纪念树活动,已有国内外贵宾植新婚树,生日树,金婚树,及其它友谊树,均树立植树纪念石刻碑,并建立管理档案,每年寄送所植树木的生长形枋的摄影照片以及树径、树冠的有关数据尺寸。  在园区按规划将形成一大片花果园区。以日本桃为中心,集四川平原果树品种为一林区,使之形成小景,供游人四季观花赏果。   

紫岩书院

  紫岩书院位于绵竹市区城东,始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其规模之宏大,为蜀川前所未有。  绵竹人引以为骄傲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其史杨聪都曾在这里读过书、执过教。杨聪于清朝道光年间在紫岩书院作山长时为勉励学子,曾撰写几副楹联刻于书院正厅大门,从这些楹联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化。其中一副是:“此院经五百年,自延祐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这是说这所书院在距离今天六百多年前的规模和影响之大,其声名鼎盛完全可与驰名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媲美。另有一副楹联是:“自严君平卜宅以来,古井犹契,想当年道德幽思,易传一篇,直使紫岩为嗣响;昔张丞相读书于此,高山不远,愿多士风流接踵,长城万里,莫将青史让前贤。”它以点带面地说明了这所书院的特有景物和沧桑变化。  这所书院的前身是南宋“中兴贤相”抗金名将张浚的读书地。其旧址最早是在绵竹城北二十里地的紫云岩,即现在九龙山悟影堂。这里黛崖翠嶂,环境幽邃,也是张浚的儿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南轩先生张(木式)的故居。张浚死后,为了追念这位勤政爱民的丞相,光禄大夫赵世延捐俸在这里修建书院,由于张浚自号紫岩先生,竣工后,朝廷就下诏赐名“紫岩书院”。  到明朝永乐初年才将书院迁于今绵竹中学校址。其后,或加以修葺,或扩其屋宇,明末遭兵乱践踏,毁于一旦。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后,书院几经沧桑,屡次迁址,频频更名,先后为“景宣书院”、“晋熙书院”、“月波书院”。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才又迁到这里,并恢复紫岩书院的名称。此后时有修缮,大体恢复到过去的规模。清末废科举,办新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改为绵竹县立初级中学堂,1949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绵竹中学。  院内有西汉武帝时著名哲学家严君平所凿的“月波井”。传说月波井每当朝霞霁月,井中水波荡漾掩映,因此得名。传说这口井与绵竹武都山的升仙井相通,严君平在这里隐居修道,每天早晨从升仙井土遁至成都,在君平街上卖萝卜,卖完后就到成都严君亭卜卦,日得百钱至黄昏而归。  “止止亭”,据记载是北宋嘉祐年间进士宇文之邵所建,他曾在文州曲水县做知县。与张浚、杨绘并称为绵竹宋代三贤,四十岁时辞去官职回到绵竹隐居治学,由于他自号止止,归隐时所筑的亭就叫“止止亭”。原亭已不知所在地,我们看到的“止止亭”是后人为纪念他于民国年间重建的。  湖桥是南宋绍定四年(1231)绵竹知县宇文西叔峒所建,目的是为了尊崇张浚、张(木式)父子。原址不在紫岩书院内,为后人移建“止止亭”时移建于此。  校园内的回漾塔,始建于元朝,原名文峰塔,又名同庆阎,毁于明朝末年,现存的是清朝同治四年(1865)所建,高27米,墙厚约1米,13层。据碑文记载,同治四年,因马尾河洪水泛滥,波涛汹涌,民间传说泛滥与龙王爷兴妖作怪有关。于是将塔名更改为回澜塔,大约是想祈请龙王早早回龙宫去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拱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拱星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