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常德 >> 临澧县 >> 修梅镇

修梅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林伯渠故居

林伯渠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伯渠故居位于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由林伯渠的曾祖父林长槐任四川宜宾、邻水县令时所修。故居坐东朝西,依山而建,门临池塘,为典型的江南四合院布局,前后为上、中、下三进院,共有大小房间21间,6个天井,平面呈“品”字型。其南北长26.5米,东西长28.6米,总面积约870平方米。  1886年3月20日,林伯渠出生于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02年,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校(今常德市一中)。两年后被选赴日本官费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成为民主主义者。后遭日本政府的禁止,罢学回国。回国后继续在湖南、东北、上海、南京等地的从事同盟会革命活动。因“二次革命”失败,遭袁世凯通缉,于1914年再次东渡日本求学。当年加入孙中山在东京创办的中华革命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一个职业革命家。1921年加入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建党初期他留在国民党内工作,先后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常委,担任农民部部长。1926年5月被排挤出国民党中央。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转赴莫斯科、海参崴学习和任教。1933年3月赴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部长、代主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常委,西北局常委。1945年6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被尊称为“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国成立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主持开国大典。他是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故居保存完好,现有林伯渠父母居室、夫人伍崇贤女士居室、伯父母居室、弟媳居室以及原父书房、私塾学堂、上堂、中堂、下堂、厢房和厨房、餐厅、仓屋间等。藏有国家级文物50余件,一般文物1000余件和他及家人生前所用过的生活用具。1986年林伯渠诞生百周年之际,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林伯渠同志故居”字匾并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在林伯渠诞生120周年之际,塑建了林伯渠铜像,修建林伯渠铜像广场。2009年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建造了五老林参观景点,拉通了诗词碑林公园游道。  林伯渠故居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修梅乡凉水井村  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临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林伯渠 (1886~1960)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 林伯渠同志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详细++  修梅镇  修梅镇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中部,居澧水以南,道水以北,地貌以微丘、平原为主。毗邻安福镇,地处全县中心地带,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7公里。国道线207公路穿过4村7公里,镇政府座落在离县城北9公里处的207国道线一侧。   境内凉水井村为民主革命先驱林修梅上将,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的出生地。1941年为纪念林修梅,改赵家乡为修梅乡。1992年改为建制镇…… 详细++  林伯渠 (1886~1960)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 林伯渠同志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详细++  修梅镇  修梅镇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中部,居澧水以南,道水以北,地貌以微丘、平原为主。毗邻安福镇,地处全县中心地带,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7公里。国道线207公路穿过4村7公里,镇政府座落在离县城北9公里处的207国道线一侧。   境内凉水井村为民主革命先驱林修梅上将,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的出生地。1941年为纪念林修梅,改赵家乡为修梅乡。1992年改为建制镇…… 详细++

太浮山

  太浮山又名独浮山,亦名彰龙山,相传汉代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闻名于世,故改名叫太浮山。位于常德市临澧县城西南12公里,石门县城东南约40公里,绵亘于石门、临澧、桃源、鼎城四县交接部,有“鸡鸣四县”之说。  太浮山东西绵延40余里长,南北展布16.7里宽,面积4300公顷,主峰第一峰,谓之太浮金顶,海拔605.5米。太浮山山体为扇形,地势奇特,有99岭,33岔,系沅澧之名山。  整个太浮山面积4300公顷,最高海拔605.5米,有99岭,33岔。其“二十四景”江南闻名。自汉代中叶至清代末年,是佛道两教兴盛和发展时期。宋元时期形成了以桃源县桃花源、临澧县太浮山、石门县观国山、慈利县五雷山四大道教圣地。历代修建寺庙宏观,至清末尚有金顶大庙、铁瓦庙、汉王庙、俗圣观、王通庙、玉皇庙、浮山寺、二水寺、观音寺、广乐寺等,是洞庭48福地之一。历史上游人如织、香火鼎盛近二千余年。2001年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太浮山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山上奇峰峻峭,层峦叠翠,谷幽崖险,常年白云缭绕,岚气腾腾。山下水库星罗棋布,松竹掩映,山、水、石、林巧合成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岩、泉、树、藤自然成趣,天作之景异常醉人。二十四景点缀其间,风光独特,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游人置身于这大自然美妙仙境之中,无不感到心旷神怡,叹为观止。其丰富的景观资源由五个方面组成。  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太浮镇白龙井  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临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九里楚墓群

九里楚墓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里楚墓  时代为战国。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九里乡,此为楚国封君的一个特大型墓葬。  1980年6—10月发掘,封土堆残高5.2米,墓口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2.8米,总面积1131.6平方米。墓口下有11级台阶,台阶宽0.6~0.9米,高0.75~0.9米。11级台阶下为竖穴墓室,墓穴底长13.7米,宽10米,左墓室四周壁边,备有一生土台阶,宽0.5~0.7米,从封土堆顶至墓室底部,深近20米,斜坡式墓道在东边,坡度18度,全长19米,墓道墓坑内填土分层夯筑,夯层为0.25~0.3米。墓有一圆形盗洞,盗墓年代约在秦汉之际。  葬具规模大,外椁盖板外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盖板上覆竹席。外椁高4.1米。为二椁三棺,内外椁的盖板均由47厘米见方的木材垒叠而成,有东、西、南、北4个边箱,深2.2米,长5.8米,南、北边箱长1.82米,东、西边箱长1.32米。三层棺被打烂,棺外髹褐漆,内髹朱漆,内棺为弧形悬底棺,外棺长3.18米,宽1.96米,高1.88米,中棺长2.8米,宽1.62米,高1.6米;内棺长2.38米,宽1.12米,高1.3米,尸骨已朽。  出土遗物300余件,出土主要为漆木器,有爼、耳杯、高柄豆、奁盒、屏风、案、圆形笛、五边形筩。纹饰主要为红、黑色漆彩绘的云雷纹、几何形纹等。乐器有鼓、编钟架、编磬架、双虎座双凤鼓架等。另有木质兵器架、木剑椟和各种戈、矛珮以及镇墓兽,绕线木棒等,铜器有箭镞、镏金带勾;玉器有璧、璜、透雕、圭形器等;陶器有磨光黑皮陶豆、绳纹灰陶罐和米字纹硬陶罐。玻璃器有各种“蜻蜓眼”式的珠、管。另有板栗、甜瓜子、藕等食物。竹简百余枚,一是遣策,一与占卜有关。此为战国中期一男性封君墓。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54-29。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临澧博物馆

  临澧县博物馆位于临澧县城关镇朝阳东街,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主要经营文物法宣传、文物挖掘、研究、陈列、保护。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红色旅游景点,国家AA级旅游景点。  博物馆内设一个门厅和四个展厅,门厅为序厅,面积100平方米,内有古装少女抚琴塑雕,微雕喷泉花池等,新颖别致,宽敞明亮。四个展厅,采用通体玻璃柜,以自然光源为主。其中一、二展厅为基本陈列厅,展出历史文物428件,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旧石器时代,第二部分;隋唐至明清时期。陈列既按历史发展顺序,又突出临澧特色。主要展品有本县出土的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铲、陶器、楚墓出土的兵器和明清瓷器等。三、四展厅为临时展厅,先后接展了《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徐超明烈士事迹展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图片展览》、《建党70周年图片展览》、《临澧县十年改革成就展》等。  博物馆馆藏文物2248件,其中一级文物17件。以征集临澧县明清时官宦人员后裔-蒋家的玉器、瓷器最具特色,如大明嵌金宣德炉、玉香炉、透雕玉牌、玉瓶等均为宫廷藏品。

临澧丁玲纪念馆

  丁玲纪念馆建于上世纪90年代,座落在临澧县城朝阳东街,为一横两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砖混结构单檐碧瓦,琉璃屋脊,前出檐廊,廊柱直达檐极。馆前置围墙,形成院落。院门左嵌“早春园”石刻,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题写;院门右悬挂馆名,为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撰,院中塑丁玲半身像。纪念馆分三大厅,展出丁玲生平巨幅照片389张,分六大单元记述其光辉一生。陈列有丁玲著作、文稿、获奖证书,面模、衣物等一百多件。馆内百花吐艳,佳树常青、修竹茂密、四季如春。  丁玲(1904.10.12-—1986.3.4),原名蒋伟,字冰之,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镇高丰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丁玲祖上在临澧是旺族,每代都有人在朝庭或地方为官,拥有田庄多处,良田万顷,花园数十处,豪宅数千幢,家藏万金。其建筑远胜于《红楼梦》中大观园,是自清代中叶起,名噪二个多世纪的全国四大家族之一。  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城关镇朝阳东街  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临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宋玉城城址

宋玉城城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宋玉城在离临澧县城3.5公里的望城乡宋玉村,为屈原弟子楚辞赋家宋玉在此居住而得名。面积约6平方公里,考古证实这是一座先秦古城。四周残留城墙高约4米,宽约5米,南北城门处发现有绳纹板瓦、简瓦,城区内可见遗物有战国晚期的泥质缸罐等。城址四周有护城河环绕,水面最宽处20米。城址临近道水,四周约10公里间,有多处大型楚墓群。城内西北角有《九辩书院》遗址,为清代中叶临澧大财主蒋明试捐建。城东门外100米处有宋玉庙遗址,再往东1000米处有宋玉在此观花的看花山,在1500米处的浴溪河边有宋玉墓,往西500米处有宋玉放舟的放舟湖。宋玉城兴建于战国,项羽曾在此驻兵多日。  宋玉城是古安福县(今临澧县)外八景之一,自汉代起不少游人来此寻古探幽。并有古诗咏赞:“落日下荒城,残霞散文绮。行人访遗踪,独立斜阳里”。

邹家山遗址

邹家山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邹家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九里乡邱桥村,遗址对于研究澧水中游地区楚文化的发展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于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长300米,宽60米,约18000平方米,就已采集遗址剖面出土的陶片及文化层观察,下层的双耳绳纹釜、镂孔圈足盘、红陶折沿釜,均系大溪文化时期的器物。另外的器形有双腹豆、盆、鼎、高足杯等,系屈家岭文化。上层有泥质灰陶鬲、罐、陶鬹等,为龙山时期的文化。再上层还有大量的东周遗物。该遗址叠压有3个时期的古文化层,且文化遗物极为丰富。就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论,它对研究澧水中游地区的古文化,尤其是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51-6。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九里乡  将九里乡和官亭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刻木山乡 九里地处临澧县北大门,因东至大堰土当,西至王家厂均为“九里”而得名。九里历史悠久,这里有湖南规模最大的楚墓群方圆十平方公里,大小贵族墓葬近万座,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九里人杰地灵,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跟随-,曾任红四军参谋长的黄鳌将军诞生于此。改革开放以来,更是人才辈出,涌现了许多优秀党政领导,知名学…… 详细++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临澧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行政区划位于临澧县平原地带,地形地貌主要以河流、河汊、洲滩为主,河岸周边散布零星山地。其规划范围包括临澧佘市桥镇殷家溪至烽火乡六方洲之间的道水河段水域、洲滩及其周边部分山地、稻田,共涉及临澧县城区及佘市桥、安福、烽火等乡镇的37个村(居委会)。湿地公园总面积为953.3公顷,湿地面积918.9公顷,湿地率为96.39%。

望夫台楚墓群

望夫台楚墓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望夫台楚墓群   地址:临澧县杉板乡   时代:战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临澧牛头山

  牛头山座落在距杉板乡0驻地2.5公里以南,纵向长20里,横向宽10里,海拔高350米。相传原来这里是一条河,叫杨家河,秦始皇赶山路过此地时,正好天亮了,于是形成了一座山。  牛头山整个山形酷似卧牛,头北角南,头顶平坦。山顶有两口水井,常年不枯,水源不断,据说是牛的两只眼睛。中间有两个小凸,叫膝盖凸,据说是牛的膝盖。后面有一条小山埂,据说是牛的尾巴。相传南宋岳飞抗击金兵时,岳飞的手下战将高宠挑铁滑车12辆正是此山。当挑至最后一辆时,高宠被铁滑车压死,于是,便葬在该山的北边山腰上,名叫千紫坟。后人为了纪念高宠,于乾隆五十六年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庙,叫高宠庙,又叫高二观。1958年后原寺庙全部捣毁,目前山上又新修了一座庙宇,游人香客可环山进入此庙,烧香拜佛,祈求平安。    杉板乡  撤销杉板、望城、陈二、文家、杨板5个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分别调入烽火乡,停弦渡、佘市桥、修梅、安福、太浮5个镇,调整佘市桥、修梅2个镇的部分行政区划 杉板乡地处洞庭湖畔,澧水南岸,是临澧西部毗邻石门县的一个山区乡。全乡辖15个村、4000农户、1.3万人口。共有耕地面积近2万亩,山林5.2万亩,水面0.32万亩。 杉板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看花山

  看花山,在临澧县望城乡看花村,是楚大夫宋玉看花游览之地。看花山实际上是一个古花园,花园遗址约500余亩。相传宋玉的《九辩》就是在这里写成的。看花山地处浴溪河边,登上看花山顶,极目西北,紫气腾腾,云雾莽莽,道水如同一条弯弯曲曲的白带,自天际撒下向东而拖;放眼东方,将军山、营驻山、担粮山,山山相连;远眺正南晋相车公以石代墨囊萤读书的石墨山遥相对峙,凸现出看花山几多灵气,无限风光。昔日看花山“野卉争妍,清泉扑鼻”,有不少文人志士、行人游客到此寻芳摘翠,披红不胜,花草美人之慕令人神信。有古诗咏赞:“昔人归何处,岭上有余芳。我来花正发,踏遍马蹄香”。    望城乡  撤销杉板、望城、陈二、文家、杨板5个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分别调入烽火乡,停弦渡、佘市桥、修梅、安福、太浮5个镇,调整佘市桥、修梅2个镇的部分行政区划 望城乡紧靠临澧县城东南,东抵柏枝乡、烽火乡,南邻四新岗镇,西接陈二乡、佘市镇,北靠城关镇、杨板乡,总面积52.64平方公里,地貌以微丘、平原为主。全乡有土地总面积41027亩,其中水田26228亩,旱地6……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将军山

   将军山座落在距县城东南约20余里的烽火乡境内,高数十丈,周经30里。被誉为安福(今临澧)古八景之一,有清张范《汉垒秋风》诗咏赞:“古垒今犹在,沉沙铁未销。行人凭吊古,落日风萧萧”。    白石林立,古木参天,风光绚丽的将军山,东毗担粮山,西邻营驻山,清澈的道水擦脚而过。三山连绵相依,山形陡峭,紧扼道水,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曾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相传公元前204年左右,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对垒疆场。当时汉将张良、陈平、纪信奉刘邦之令挥师楚国云梦以南之地,兵扎营驻山,粮集担粮山,垒起将军山,围追堵截项羽楚军。哀婉绝唱的四面楚歌,致使一代袅雄项羽兵败夜遁而逃。    如今,这里已成为万亩杉木林生产基地。远远望去,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青绿莽莽,烟岚横带,充满灵气。当秋风呜咽,谷鸣山回之时,站在昔日项羽夜通的羽踏岩上,不由令人暇想,令人感叹。    烽火乡  位于临澧县境东部,与津市接壤,道水河穿境而过。辖21个村,共有人口20504人,6187户,总面积84.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6835亩,旱地5456亩,水面3530亩,山林58664亩。 ……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朝阳广场

   朝阳广场位于县城关镇迎宾路与朝阳街交汇的十字中心以西,交通便利,市井繁华,地旺人兴。    该广场是由常德市供销建筑设计院设计,临澧广源城市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临澧兴新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修的集商贸、居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园林式广场。广场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广场园林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达2000万元。    朝阳广场,现代概念。既拥有一流的商贸门面(一、二层共78间),可为经商济世之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拥有舒适宽松的商品住宅(六至七层共108套),为人们提供营造浪漫温馨的安乐窝。同时还拥有花园式的广场,广场内草坪、喷泉、树木、雕塑小亭布局大气、设计精巧。把人文与自然用点、线、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而流畅地展示其“大家闺秀”的魅力。从而成为我县城市建设的一道绚丽的风景。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丁玲广场

   丁玲广场位于县城关镇迎宾路以东,安福大道以北的十字中心。    该广场是由临澧县0批准规划,中科院专家参与规化设计,香港瑞达国际有限公司投资,临澧县安福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临澧县金达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具有现代欧式建筑风格的大型园林广场。广场总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建筑用地3000平方米,广场园林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  集商贸、居家、园林艺术为一体的丁玲广场,充满着人文与自然的气息,荟萃现代文明特色。主体楼高达6层,一、二层为商贸门面,三至六层为居家住房,设计新颖、巧绣工精,商居便利,宽敞舒适。广场设有中心喷泉,声、光俱佳,造型一流。停车场宽阔大气,方便安全。草坪罗列有致,绿草如茵,花木扶疏,香飘四季。精巧的亭台,古韵唱晓;抽象的雕塑,意境携远。    丁玲广场,名苑精晶,无意又给居住在繁华城镇的人们,提供了一处最佳娱乐、休闲的好场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石墨山

  在县城东南12.5公里处,横跨四新岗、柏枝两乡地域,隶属武陵山余脉的石墨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3.9公里,面积13.65平方公里。海拔平均高度120米,主峰高度达148米。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四海名扬,流传古今的石墨山,不仅有其美丽的自然外貌:青松苍翠、百鸟争鸣、姹紫嫣红;还有着内在的质感美:据晋书史载,东晋宰相车武子,年少家贫,又甚爱读书习字,石墨山主峰左端有一石台,系天然石墨,被时常登山学习的车武子发现,便以石代墨,日习月读,潜心钻研,终成一代名相。由此演绎出的“囊萤夜读”的千古佳话,鞭策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立志成才,流芳百世。除此之外,相传石墨山是座充满灵气的山,说是一地理先生途经此处时,发现这里瑞光祥照,十条苍龙如潮涌般汇集于石墨山,是块风水宝地,故有世人亦称石墨山为十脉山。  风光独秀的石墨山,山形高耸,含烟带雨,滴翠泛青、郁郁葱葱,为旧世“安福八景”之一。有古诗咏赞:“翠耸石墨山,山石点如漆。囊萤车武子,夜蘸生花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修梅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修梅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