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彭山景区 | 彭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湖南澧县彭山景区,是由1000亩湿地、2000亩水域、3000亩山林自然地貌建成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五星级休闲庄园、中国最美农庄、湖南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也是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创作基地、常德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整个景区以原生态、健康养生、保护自然为理念,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享有“生态胜景,大爱彭山”之美誉。 彭山,是守望着“中华城祖,世界稻源”的一座文明璀璨之山,是澧阳平原上依水望洲、王祠凌空的文化厚重之山,是屈原行吟澧水留下千古名句“沅有芷兮澧有兰”的文艺浪漫之山,更是地质遗迹丰富、环境和谐优美的生态文明之山。 彭山景区目前主要分为原乡梦体验区、生态氧吧体验区、游乐体验区、亲水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和禅修文化体验区,集吃住、观光、游乐、体验、购物等功能于一体。青山环绕、碧水相衬,山、水、洲自然地融为一体,令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原乡梦体验区:包含吃、住、娱、育、购等五大功能,在您休闲娱乐的同时体验一次民朴乡风的旅程。吃原生态健康养生菜;住主题民宿、雅致客房;KTV、清吧、茶艺等休闲娱乐齐全;城头山地质文化博物馆、植物科普园、书画室等,寓教于乐;购自种自养自制农产品、有机紫米、四季特色水果等。 游乐体验区:摩天轮可俯瞰山水洲城、远眺澧阳平原,弯月飞车、7D影院、过山车、真人CS、碰碰车、旋转木马等十多种惊险刺激、有趣的游乐项目,让您抛却一切烦恼,尽享欢乐。 亲水体验区:以澧水为中心,以河洲湿地为衬托,水上有画舫、快艇游览两岸山水景色,岸边设有露营帐篷、烧烤、篝火、汽车旅馆、蒙古包、美食街等特色体验项目。 民俗文化体验区:传统工艺木榨茶油滴滴浓香,自酿纯粮原浆洞藏酒彭山醇等系列酒酒香健身,放养的动禽、农家腌制的腊肉与景区生态种植的果蔬让您大饱口福,还有打糍粑等更多民俗体验项目期待您的参与。 禅修文化体验区:为纪念彭王李元则修建的“思王祠”坐落于彭山之巅,步入香火鼎旺的圣地,侧听儒林禅语,一口素食、一杯禅茶足以洗涤心灵。 生态氧吧体验区:彭山景区平均气温适中,植被茂盛,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山水相连,动静相依,素有九澧天然氧吧之美誉。登上彭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倚亭望远,尽揽澧阳平原美景。 彭山恬静的惹人恋恋不舍!水,柔情密意的映照彼岸;山,合璧生宜的显现佛灵;岸,心领神会的同梦其境;物,闲逸安居的不离不弃。 彭山景区目前已启动二期建设,主要包含中国首条跨河玻璃桥及沅洲花海等观光体验项目,将彭山打造成一个极具核心吸引力的全国性休闲旅游度假区。 官网:www.chinapengshan.com 服务电话:0736-3254777 微信公众:彭山景区 |
澧县城头山旅游景区 | 澧县城头山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城头山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城头山镇。包括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澧阳平原史前遗址博物馆、城头山农业大观园和城头山风情小镇四大部分。一期依托城头山古城遗址,以文物保护展示为基础,兴建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澧阳平原史前遗址博物馆。二期以保护和诠释稻作农耕文明为主要特色,形成一个以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农业、体验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大观园。城头山风情小镇依托城头山镇打造一个旅游景区的风情小镇和整个景区的服务配套功能集散地。景区总体目标是建成5A级国家旅游景区,打造世界级文化遗址旅游目的地。 城头山旅游景区是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相结合的文化旅游项目。景区以古城文化、稻作文化、祭祀文化为灵魂,将遗址景观和周边生态环境、建筑景观等要素结合起来,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配套一系列体验产品、休闲项目、生态景观,形成完整的游憩体系。 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澧县车溪乡 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 |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的澧县境内,是以涔水永久性河流和山门水库、王家厂水库库塘湿地为主体,以自然河流、库塘、河心洲滩、洪泛平原湿地、沼泽和环湖森林组成的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规划面积27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06.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6.63%。公园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和水产养殖场四大湿地型。湿地公园呈南北走向,最北端至山门水库的北端尾闾,最南端至王家厂水库大坝。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7′28″~111°32′33″,北纬29°45′28″~29°54′56″之间,南北长17.50千米,东西宽8.16千米,总面积2778.0公顷。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0℃,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14.0℃。年日照时数在1700小时以上,年均无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53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3%。公园外围涉及王家厂、火连坡、闸口、方石坪等4个乡(镇)21个村人口3.8万余人,公园内无常住人口,包括王家厂镇的大兴村、双庆村、偏估佬林场、生产街居委会、建设街居委会、黄木村,火连坡镇的金山村、古台村,闸口乡的沿溪村、芦桥村、花园村、丫角村、石庄村、新桥村、羊耳村、古城村,方石坪镇的杨家湾村、柳树村、枞杨村、龙神潭村、球山村共21个行政村(居委会)。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组成主体为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最高海拔为山门水库120米,最低海拔为王家厂水库大坝泄洪口71米。王家厂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澧水支流涔水中游澧县王家厂镇上游1千米处,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国家大(II)型水库,1960年建成蓄水,总库容2.78亿立方米,正常库容2.0亿立方米,集雨面积484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1%,坝址以上河长48.5千米,河道坡降3.5‰。水库建有坝后式电站,装机3台1360千瓦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915万千瓦时。王家厂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是国家防总在1998年全国16座大型水库进行的洪水调度系统工程试点之一,洪水调度系统工程于1999年4月1日投入试运行,担负着澧阳平原2.3万公顷农田的灌溉和下游100万人口、6.7万公顷耕地的防洪保安任务。山门水库位于澧县闸口乡的大垱口,王家厂水库上游,拦截涔水支流九河湾溪河形成。水库大坝外两座大山紧锁有如一扇天然的大门,因而得名"山门水库"。水库始建于1975年,1976年竣工蓄水,其正常库容0.92亿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积35.41平方千米,流域多年降雨量1277毫米,灌溉面积0.39万公顷。山门水库水源丰富,库区内水质无任何污染,连续多年达到Ⅲ类水质,是澧县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源。公园内群山环抱,景色秀美,水溅银花,湖光迷人。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和涔水作为湿地公园的景观主体,串联起滨湖地带的森林景观、田园景观和村落,营造了丰富多样的复合湿地系统和湿地景观,形成了融多种风格为一体的沿河风光带。 该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有14个,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环湖低丘植物区系性质,以及由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湿地植物有68科、179属、238种,共有保护植物11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即:银杏Ginkgo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即: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莲Nelumbonucifera、野大豆Glycinesoja、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花榈木Ormosiahenryi、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 公园规划范围内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30目77科234种,其种数为湖南省已知脊椎动物总数的25.55%。其中鱼类有6目13科68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鱼类的33.17%;两栖动物有1目6科15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两栖动物的21.74%;爬行动物有3目7科18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爬行动物的18.18%;鸟类有16目43科119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鸟类的26.56%;哺乳动物为4目10科14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哺乳动物的14.74%。湿地公园现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分别是虎纹蛙Ranarugulosa、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zonorhyncha、黑耳鸢Milvusmigranslineatus、鹗Pandionhaliaedus、雀鹰Accipiternisusnisosimili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sgularis、白尾鹞Circuscyaneuscyaneus、燕隼Falcoubbuteostreichi、阿穆尔隼Falcoamurensis、大杜鹃Cuculuscanorusbakeri、东方角鸮Otussuniamalayanus。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有20种,其中附录Ⅱ物种有14种,附录Ⅲ物种有6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8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动物129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保护名录有40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保护名录有11种,列入湖南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有101种。 湿地公园内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交融,历史悠久的"城头山古遗址"、"彭头山古遗址"、"八十档古遗址"及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石器文化",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荆河戏文化"和"船工号子文化",都体现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底蕴,拓展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和国家林业局2005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的精神,有效保护涔水湿地、澧水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弘扬涔水湿地文化,满足澧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澧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为主体申报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力争在涔水流域建成"河湖为廊、青山为屏、山水相映、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加快澧县"生态家园"建设步伐,实现"生态强县"战略目标,力争将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洞庭湖澧水水系廊道保育的典范和湖南省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公园示范基地,集湿地保育、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国家湿地公园。 |
王家厂水库水利风景区 | 王家厂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王家厂水库水利风景区王家厂水库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澧县西北部,距常德市约80公里,澧县县城30公里,东邻岳阳楼、西连张家界、南邻桃花源、北及长江三峡等风景名胜景区。景区依托的王家厂水库常年水面5万亩,总库容2.7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航运、旅游,以及多种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 景区自然景观一部分涵盖库区的水域风光双珠岛、百岛湖、七林草原、古城岗、太青山、岩门溪、洞市滩、天然浴池,宋鲁湖,一部分涵盖库围的山林风光刻木山、宝塔山、天供山。景区内,夕照印染远近的山峦和湖面,天供雷雨挂起山峰轻纱罗幔等天象景观奇特绚丽。景区的文化景观遗址遗迹有6000年城头山古遗址、8000年八十档古遗址、余家牌坊等。近年来“澧州荆河戏”与《澧水船工号子》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景区地址:常德市澧县王家厂镇 交通:王家厂水库位于澧水支流涔水中游的澧县王家厂镇,下距澧县县城33公里,距枝柳铁路7公里。 主要景观:景区自然景观一部分涵盖库区的水域风光双珠岛、百岛湖、七林草原、古城岗、太青山、岩门溪、洞市滩、天然浴池,宋鲁湖,一部分涵盖库围的山林风光刻木山、宝塔山、天供山。景区内,夕照印染远近的山峦和湖面,天供雷雨挂起山峰轻纱罗幔等天象景观奇特绚丽。景区的文化景观遗址遗迹有6000年城头山古遗址、8000年八十档古遗址、余家牌坊等。近年来“澧州荆河戏”与《澧水船工号子》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澧州文庙 | 澧州文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澧州文庙位于澧县澧阳镇古城西路,始建于宋代,明初迁建于今址,现存建筑系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四年(1844)重建,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多平方米。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旅游景区。开放以来,接待国内外观众100多万人次。2007年澧县文庙经过一次大的修缮。 文庙景点 头门,最早修于1882年,后被毁。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文庙经过较大规模的修复,头门也在这次维修中恢复。门前的一对石狮是明代华阳王府的遗物。华阳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曾经谪守在澧州。 东边的字幅“德侔天地”是说孔子的思想主张给人类的好处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边的字幅“道冠古今”,是赞孔子思想、言行都是盖世之冠。 状元桥,是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于泮池之上,泮池取名为论语中“重游古泮”之句,古泮也就是学校的意思。相传只有当地中了状元回家朝拜孔子,或皇帝巡视祭孔子时,才能踩过此桥。桥孔是半圆形,它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从这座桥上走过,可以增长智慧。 大成门是文庙的第三道门,又称戟门,系道光帝时修建,其结构为单檐硬山式,门面宽三间。平时只能开启东西二侧门,中门要待当地中了状元了之后祭奉孔子时才能开启。在大成门前后台阶和大成殿露台前各嵌一块五龙陛,大成门前的龙陛为明代浮雕五龙丹犀,大成门后面和露台前是清代镂空的五龙戏珠石雕。为什么是五龙呢?因为在这国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皇帝可以用九龙,省一级用七龙,澧州当时是州,就只能用五龙,大成门柱基全为石雕动物,前面两对是狮子和大象,后面一对是麒麟,这些都是清代时工匠们的杰作,他们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每一件都是难得的工艺品。 大成殿原名宣王殿,是文庙内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全殿占地600多平方米,盖黄色琉璃瓦,殿四周有回廊,全殿由四十八根大型杉木立柱构成,檐下斗拱交错,梁坊均油漆彩绘,门上浮雕戏曲人物、花草鸟兽等纹饰,其工艺惟妙惟肖。原殿内正中央供奉的就是孔子图像,现塑造的孔子铜像,为儒商王焕庆先生捐赠。此铜像高4.2米,总体重2.8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孔子铜像。 澧阳镇 澧县辖镇,自唐代以来,历为州、郡、路、府、县治所。县府驻地。1950年建城关镇,1952年改名旧城镇,同年改 d 澧县镇,1954年复名城关镇,1960年设城关镇公社,1971年复镇,1995年澧阳乡、澧西乡并入,并更名澧阳镇。位于县境中部,澧水北岸。面积59.4平方公里,人口10.2万。镇政府驻桃花滩。207国道和1836、1852、1868省道于此交会…… 详细++ |
孟姜女贞烈祠 | 孟姜女贞烈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孟姜女贞烈祠是为纪念孟姜女所建。在古老的中国传说中,孟姜女是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徒步千里为丈夫送寒衣的奇女子。当时,皇帝为了阻止外敌入侵,抓走了所有青壮年去修建长城。孟姜女想到北方冬天寒冷,便立志要为丈夫送去冬衣御寒。在得知丈夫已经埋骨于长城之下而自己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时,她放声大哭,以至于天地变色、长城为之而崩塌。孟姜女贞烈祠地处湖南省澧县境内,位于澧县县城以东15千米的嘉山良种场内,所处位置山清水秀。有头门大殿、登祠台等建筑1000平方米,贞烈祠有阴刻楷书碑文“孟姜故宅”。 据载:与嘉山一水之隔的孟姜垸是秦孟姜女故居。孟姜女与澧阳范郎结为伉俪,不久,范郎役长城一去不归,孟姜女常登嘉山顶望夫归来,故今山顶遗有望夫台,岩台上留有双尖尖的脚印,半山腰还有一圆石头,面平如镜,传说孟姜女常在此梳头,现有石镜之称。明嘉靖十三年,湖南巡抚林大辂和澧州知州汪倬曾在新洲嘉山为孟姜女重修“贞烈祠”。明朝吏部尚书李如圭作《贞烈祠记》:“秦时州有孟姜女者,适范郎,因始皇筑长城,范郎往供役,姜女于州嘉山之顶筑台以望。久而不归,及不惮远险,亲往长城寻觅,……今望夫台址尚存,孟姜女果至长城,获范郎骸骨,负之归里,至延安府,抵同官而卒。自秦历今,千余年,澧人称诵不衰,往往形之歌咏。”《澧志》又载:“澧州东北二里许,有贞节祠,祀秦节妇孟姜女也。嘉山西南自白云,红岩蜿蜒而来,郁郁葱葱,至此屹然而止。澧水环其下,上有孟姜祠。祠前一峰名望夫台,其侧有镜石,皆姜女遗迹,有竹名乡竹,细叶如缕,孟姜女针凿时念远所为,后遂成种,相传孟姜故宅即在其麓。”嘉山南麓挖出“孟姜故宅”石碑一块,石碑高两米,宽一米,厚0.2米。 1954年,孟姜女贞烈祠毁于大火。今存山门、大殿、后殿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澧县文物事业管理处集资复建。望夫台、绣竹、石镜依然存在。另存石碑一方,碑文为行书三行,中行为:“孟姜故宅”四个大字,两侧书为:“道之云远思君子”,“魂兮归来返故居”,横批:“覆我帮家”。 孟姜女贞烈祠现已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年对外开放,年均游人达十多万人次,由文物管理处设有嘉山文物管理站。199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文公布为省重点旅游景点单位。 |
澧县斑竹遗址 | 澧县斑竹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斑竹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澧东乡斑竹村西的一块沙洲地上,澹水从遗址的西侧流过注入澧水。为研究澧水流域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问题,2013年11月—2014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该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分Ⅰ、Ⅱ两区布方。Ⅰ区位于遗址的中部,布5m×5m的探方8个。Ⅱ区位于的北部,布5m×5m的探方4个,两区总计发掘面积约250平方米,获得了一批商、西周、东周等不同时期的遗存资料。 斑竹遗址的地层堆积在Ⅰ、Ⅱ区因时代不同有所差异。东周时期的文化层主要分布在Ⅱ区,西周时期的文化层主要分布在Ⅰ区,而商代的文化层则只在Ⅰ区有分布。总体上看,Ⅰ区的地层堆积可分为十一层,分别属近现代、明清、东周、西周、商代五个时期。Ⅱ区的地层堆积可分为七层,分别跨近现代、东周、西周三个时期。其中,西周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是本次发掘最为主要的收获。 商时期的遗迹主要有灰坑、灰沟等,数量较少。遗物主要为陶片,以泥质黑陶为主,纹饰多见弦纹、方格纹,此外还见有回纹、附加堆纹等。器类方面常见竹节状细高柄的豆、颈部饰多道弦纹的高领罐、卷沿釜、大口缸等,此外还见有圈足盘、盉等。西周时期的主要遗迹有灰坑、灰沟、灶、房基等。灰坑数量较多,形状多不规则。灰沟仅发现一条,平面大体呈长方形,斜壁平底,出土了大量陶片。房子和灶坑发现数量较少,且保存状况都较差。本次发掘的西周时期的遗物极为丰富,主要为陶器,还发现少量石器和铜器。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多见方格纹、弦纹、扉棱、乳钉纹,此外还有绳纹、网格纹、镂孔(包括圆形、方形和十字形)、云雷纹、附加堆纹等。陶器的主要器类以鼎、釜、罐、豆最为常见,此外还见有鬲、簋、甑、大口缸等。石器主要有石斧、支座等。铜器仅发现一件保存非常完整柳叶状箭镞。东周时期的遗存发现数量较少,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陶质多为泥质灰陶,纹饰多见粗绳纹,主要器类如鬲、盂、罐、豆等均与江陵地区战国时期楚文化器物相类似。 总体上看,斑竹遗址商、西周、东周时期遗存的文化面貌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它们之间应存在较大的年代缺环。 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澧东乡斑竹村 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
澧州古城墙 | 澧州古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澧州古城墙,为古澧州州府所在地,明洪武五年(1372)澧州府治从新城(新洲)迁现址。总督肖杰垒土为城,后多次溃于水患,明永乐二年(1404),瓮以砖,高一丈五尺(5米),上加女墙,周九里十三步(4500米),外有护城河。历经明景泰、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年间的多次修补、加固。城墙基均用条状青石垒筑,墙体砌青砖,中间填土夯实,设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门、金牛们、北门六门,上建门楼。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372年(明洪武五年),澧州府治从新城(新洲)迁现址,总督肖杰垒土为城,后多次溃于水患;明永乐二年(1404),瓮以砖,高一丈五尺(5米),上加女墙,周九里十三步(4500米),外有护城河;历经明景泰、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年间的多次修补、加固。城墙基均用条状青石垒筑,墙体砌青砖,中间填土夯实,设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门、金牛们、北门六门为单圆拱,上建门楼,门楼护城河上架有吊桥。 民国时期,由于水患、战乱,古城垣遭毁。民国24年(1935)6月初5日,澧、澹、涔三水齐发,城破堤垮,损失惨重。民国32年,日军入侵县城,东门和大西门城垣被日军飞机炸毁数处。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为防水患,1950年发动群众整修敌楼拐至大西门外城墙,后又经几次修缮。澧州古城墙均用条石、青砖和石灰桐油材料叠砌而成,基脚均用条石,石与石之间,凿有束腰形的深槽,浇上铁水衔接加固。墙体中间填土夯实,设有六门(东门、北门、金牛门、西门、南门、小南门),门道均为单圆拱,并建有门楼、门楼前护城河上架有吊桥。至今只东南城墙保持较好,即东起敌楼拐,西南达澧县一中长约2000米。 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县城境内 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山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此为国内发现时代最早的古城址之一,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 城头山古城址是澧县文物考古干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后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6、1997年进行发掘。通过对西南城墙的解剖,确认古城曾经4次修筑过,其中第一期城墙建于大溪文化时期,高3米多,垣底宽10米多,距今6000年前,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之一。第二期筑造于大溪文化二期偏晚,高5米,顶宽20米,底宽30米,距今5300~5200年。第四期约筑于屈家岭文化中期。整个城址废弃于石家河文化中期。第一期除城墙之外,同时修造了绕城一周,宽1米、深3~4米、长1000余米的大环壕。沟内坡、外坡都有用木柱、芦席-的护坡设施,有的部位还有大块砾石筑成坡岸,东面南面有宽敞的通道,粗略估算,土堤超过3万立方土。为了使城墙发挥更大的防御作用,将城墙修在高于周围平地近2米的圆形岗地边沿,将外坡基部的岗地削成斜坡。在东城墙下的发掘,还揭露出面积达100平方米的汤家岗文化稻田,其可分两期:第一期利用凹槽地势稍加掏挖,利用原生土作为田埂;第二期则用人工将田埂加高。水稻田一侧,发现了用人工挖成的水坑,由西南至东北走向,通过水坑的数条小水沟,构成了原始的灌溉设施。田土呈灰绿色,厚达40厘米左右,内有大量的稻谷、稻叶、稻茎、稻的根须等。第一期水稻田的年代距今约6500年,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对研究水稻的栽培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大溪文化壕沟等发掘中,还清理出骨耜、骨耒、骨钻、骨凿、木刀等农业工具和手工业工具,以及陶器、玉器等遗物。第二期东城墙内揭露出与祭祀有关的夯筑土台,也十分重要。还在城中偏西位置,揭露两座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房基,一座为前后间,后间为4个灶的灶房,另一座在走廊两侧有多间小房,显然也是对偶家庭使用。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17-17。 门票 15元 开放时间 7月1日-9月30日:8:30-16:30,10月1日-次年6月30日:8:30-16:00。如有调整,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 景点位置 湖南常德市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 车溪乡 澧县辖乡。1950年建车溪乡,1958年建澧阳公社,1961年更名车溪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40.8平方公里,人口2.7万。乡政府驻车溪河。1868省道从乡西部经过,有公路直通县城。辖车溪、孙家、成功、王坪、牌楼、焦田堰、詹家、大河口、宝宁、南岳、花园桥、万兴、柘茨、南阳、陶家、群英、群力、涵德18个村委会和车溪河居委会。…… 详细++ |
澧县花瓦寺塔 | 澧县花瓦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瓦寺塔又名宝塔寺塔、花瓦塔,花瓦寺塔保持了北宋早期的建塔工艺型态,保存亦较完整,反映了我国南方造塔技术,是一处重要的宋早期佛塔实物,也是全省唯一一座保护较好的北宋早期砖塔。1959年,花瓦寺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瓦寺塔系原花瓦寺中一座佛塔,塔高74米。塔座东朝西,平面为八角形,七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22米,底径5.5米。塔修建在一土台上,倒锥形塔基,基座正北设有砖劵拱门与地宫相通,拱门宽0.9米,高1.95米,门道深1.05米。地宫顶部砌八方攒顶式藻井。塔身转角处砌有倚柱,每层腰檐底部砌出一道莲花瓣以承托腰檐,腰檐转角处的翘角作一鸟翼卷云形,塔顶置琉璃葫芦瓶式刹。一层东西两面各设一佛龛,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各设佛龛一个,内供佛像一尊。 据当地老百姓传说塔系唐代尉池恭修造,明代以塔为中心而建花瓦寺。《直隶澧州志》中《祠庙志》关于该塔记载不甚详细,仅有“宝塔寺,地界松滋,宋段建塔,景泰(1450——1457)时李宣建寺”。原塔两侧立石碑数通,后在基本农田建设中悉毁,2010年在其附近发现民国十一年(1922)维修该塔功德石碑一通,可惜上面也无该塔源流载述,故而该塔准确建造年代和源流已失考。 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宜万乡花瓦村 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
澧县博物馆 | 澧县博物馆位于湖南省澧县城西区,以澧县文庙古建筑为主,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办公、文物修复、接待区,有仿古建筑楼房两栋。 澧县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位于澧县澧阳镇古城路128号,是省博物馆学会会员单位。1994年被常德市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省评为全省文明博物馆。澧县博物馆自成立以来馆址设澧州文庙内。目前收藏各个历史时期的馆藏文物502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08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7件,国家二级文物41件,国家三级文物340件。 建馆以来,累计接待观众120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60余个。其中《澧县出土文物展》、《馆藏书画展》、《澧水流域精品文物展》、《出土金银器展览》、《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孔子图片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与好评,同时在当地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另外配合各类政治教育举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人民公仆郑培民”、“禁毒——预防青少年犯罪”、“永葆先进性”等展览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澧县民间剪纸艺术家陈章武作品展》、《澧县老干部书画展》、《澧县摄影展》等充分展现了地方色彩,博物馆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澧阳镇古城东路149号 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
余家牌坊 | 余家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家牌坊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车溪乡牌楼村,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共费时十五年。 余家牌坊,又名“余家节孝坊”,是为旌表澧州贡生余继泰之妻罗氏而建。罗氏质淑性贞,二十八岁守寡,能尽一切礼仪来服侍父母,抚育孤儿,其次子余曰亶,博取功名,官授五品州同衔。 此坊坐北朝南,用汉白玉建成,坊高12.7米,东西长7.5米,南北宽5米,计3层,上层两侧饰立体蟠龙浮雕,中部刻有“圣旨”二字;中层刻有湖南省抚部院请旨准建旌表全文。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稳重,牌坊四面均作“八”字形。所有柱、坊及博风板上遍饰立体浮雕,有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下层石坊两侧刻有“龙翔”、“凤翥”及“双狮”图案。六根石柱下侧雕有四狮、四象、四麒麟。 余家牌坊造型精巧奇特,结构严谨、牢固,装饰华丽,雕刻精美,整体典雅雄伟,图案题材丰富,雕刻手法多样,人物造型优美,生动,处处注意刚健与柔和的融合,行止与神态的协调,人物、花鸟、禽兽等都显的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镂雕底平面上饰以浅浮雕,这一罕见的雕刻手法,使雕刻技术达到了雕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堪称我国石雕艺术珍品,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 2006年5月,余家牌坊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车溪乡 澧县辖乡。1950年建车溪乡,1958年建澧阳公社,1961年更名车溪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40.8平方公里,人口2.7万。乡政府驻车溪河。1868省道从乡西部经过,有公路直通县城。辖车溪、孙家、成功、王坪、牌楼、焦田堰、詹家、大河口、宝宁、南岳、花园桥、万兴、柘茨、南阳、陶家、群英、群力、涵德18个村委会和车溪河居委会。…… 详细++ |
澧县钦山寺 | 澧县钦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钦山寺原名乾明寺,自《易经》中“大战乾元”、“大明始终”二句各取一字,全名为 “钦山乾明寺”。位于澧县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处,彭山西五里,澧水南岸之群山环抱的钦山脚下,为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禅师嗣弟子高僧文邃于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衔钦命在澧州钦山始创道场。古钦山乾明寺曾史记当年鉴真大师东渡扶桑,-利生,曾来钦山寺研习佛教典籍。在东渡日本-的僧团中,就有钦山寺僧人扶桑护法,并留居东洋传教。故1983-1987年,日本佛教参观团曾4次来钦山寺寻根访祖。 钦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道场,一花开五叶之曹洞宗源流。启达摩初祖从西竺印度国来东土传教,承二祖慧可到六祖惠能传青原行思,传南岳石头希迁(今湖南衡阳南岳南台寺),传药山惟俨(津市药山寺)云岩晟(株洲醴陵云岩寺),传曹山本寂(广东韶关曹溪南华寺)洞山良价(广东绍关曹溪)由本寂,良价创曹洞宗传钦山又传龙潭信(今湖南常德澧县澧阳镇,龙潭寺现已无存,今只有龙潭寺街和龙潭寺公安派出所)传钦山邃,即钦山文邃,这在中国佛教《唐高僧卷》和《高僧录》《五灯会元》及史记,州志,县志中均有记载,钦山法系自古以曹洞,临济并传,又接法眼,即成曹洞、临济、法眼三宗并传。 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县城西侧 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澧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常德市澧县县城解放中路兰江公园内南侧兰江河畔。 1984 年,中共澧县县委、澧县人民政府根据老红军、全国政协委员张德(原武汉警备区司令员)1980年向湖南省政协递交的269、272 号提案精神,结合全县老红军、干部、群众的要求,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继往开来,决定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 该碑于1984年7月30日破土奠基,次年4月5日(清明节)落成揭幕。 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雄伟,造型别致。占地面积为1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碑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呈六边形,高1.5米,面积约70平方米,三面各铺台阶9级,基缘砌水泥条石凳代围栏。座内空敞,内置两口特制“龙量缸”,里面安放着由彭山、桃花滩等地移来的烈士忠骨。碑身为三面折体锥形,每面宽2米,内折6面,每面宽1.2米,碑顶塑一身高2 米、吹冲锋号的人民战士。碑垒高为28.9米。碑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由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王首道1984年9月所题,两侧碑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由湖南书法家颜家龙所题。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1年12月被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 年11月被常德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常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蜚云塔 | 蜚云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蜚云塔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澧县城郊,蜚云塔内外浮雕佛像117尊,此为省内所罕见。 明天启初年(1621)建塔三级,清嘉庆十六年(1811)易砖为石,后停工,嘉庆二十二年(1817)续建落成。塔为七重楼阁式石塔,八字形,飞檐起翘,高约33米,底径12.5米,高约5.9米,以上各层均递减,顶层高3.2米,直径6.4米。塔顶为八方台阶形攒尖式,上设莲瓣一圈,中置三节葫芦形宝顶,上下衔接处置一圆形盘,上小下大。一层西向辟一门,余六层均为四门。设十字巷道。门顶拱形,内有旋梯108级直通七层,七层呈穹窿顶,中置一四方石柱,四面有铭文,南曰“皇图巩固”,北曰“文运光昌”,两为“皇清嘉庆十六年知澧州直隶事成都谢攀云率阖州士民倡举重建”,东为“皇清嘉庆二十二年知澧州直隶事贵安定佩莲率阖州士民重建造成。”此塔石雕众多,塔基转角处圆雕8位菩萨扶塔,菩萨高1.3米,呈蹲状,袒胸露腹,两眼圆瞪,神情兼备,姿态各异。塔身内外浮雕佛像117尊,慈眉善目,庄重肃穆。一层门楣上圆雕八仙人物,有竖匾阴刻“蜚云塔”三个大字。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9-28。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秦人村景区 | 秦人村景区2.5平方公里,其中有长1000余米的竹廊,形式古雅,结构精巧,堪称天下一绝。沿景点线索,即可步武陵渔朗踪迹,游览人间仙境。 穿过秦人古洞,就进入了世外桃源。洞外是一个荒古神奇的世界。秦时明月,照耀着远古;晨钟暮鼓,传递着苍凉;良田美池,流淌着自由;黄发垂髫,共享怡乐。那古朴的秦居,芳香的擂茶;那深巷的犬吠,桑颠的鸡呜;那戏台的古典,牧童的村笛;那油榨的“吭啃”,水车的轻摇;那秦剑楚刀,石磨瓦罐;那拈藤老树,谷风幽泉,真乃天下奇景。 主要景点有:秦人古洞、豁然台、秦人居、竹廊、公仪堂、奉先祠、余阴堂、秦人作坊、自乐桥、奇踪馆、延至馆、傩坛。面积约2.5平方公里。秦人村是世外桃源,民俗的中心。幽处武陵山深腹,四围重山阻隔,堪称先秦文化的野史余情在江南的一枝独秀。洞中多少岁月,尘世几度春秋?与世隔绝的秦人村,以古、土、野、奇的面貌和晨钟暮鼓,向天下游客一声声倾诉着久远的历史和岁月的苍凉。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