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靖港古镇 | 靖港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靖港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县西北,东濒湘江,与铜官镇隔江相望,南临老沩水,西与格塘接壤,北面毗邻乔口镇。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运几乎左右着中国大部分城镇的命运。京杭大运河最具代表性。众所周之,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州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北京以及运河沿岸的城镇也是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而在古镇的行列中,湖南中部的千年古镇——靖港镇就是最好的证例之一。靖港镇自古得水运优势,坐落于湘江西岸,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然而,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古镇渐趋萧条,人烟稀少,大有变为废墟之势。从自然规律来说,靖港古镇由繁华最终变成一片废墟,走向消亡,是无法避免的事实。看了同样让人落泪。还有许多有识之士在为古镇的奔跑着、疾呼着。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当地各级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关心的问题。 靖港镇,是湖南有名的历史文化村镇,2011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曾有“小汉口”之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区所辖乡镇。靖港扼湘江逆上长沙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一统志》说:“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乡与乔口镇相邻,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李靖,字药师,唐朝军事家。他少时即研读兵书,受大人赏识。后随李世民征战、屡立战功,官至兵部尚书。他才兼文武,长于料敌,用兵果断。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部扰唐,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阻。此时,年已六十有三,且告老在家休养的李靖闻讯,即主动向太宗请命,率部进入吐谷浑。他以远程奔袭战,彻底击败吐谷浑。此战以“李靖攻吐谷浑之战”之名,被中外军事辞典收录。唐代开国之初,李靖曾奉唐高祖之命,领军击败萧铣平定江南,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他的兵营驻扎在沩水港口。李靖治军有方,对部下又要求严格,因此李靖的军队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爱戴。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名为“靖港”。 地址:长沙市望城县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5小时 电话:0731-88305999 官方网站:http://www.hnjggz.com/ 开放时间: 夏季:8:00-17:30;春、秋、冬季:8:30-17:00 交通 1.乘车:(1)在长沙汽车西站乘918或望城中巴到望城汽车站,后转乘直达靖港古镇小巴士;(2)在溁湾镇乘903到望城汽车站,后转乘直达靖港古镇小巴士; 2.自驾:具体线路为(1)由长沙经金星大道或雷锋大道至望城,上高乔大道至靖港新镇,转入景观大道行驶6km,到达靖港古镇西入口“风雅广场”;(2)由长沙经金星大道或雷锋大道至望城,过沩水大桥后右沿湘江大堤北行9km到达靖港古镇东入口“七星广场” 门票 靖港古镇景区实行景点套票的门票政策,进入景区无须购买门票。若要参观景点,需购买景点套票,50元/人(年满60周岁的老人、低保户、中小学生、大学生(凭相关证件)、现役军人可享五折优惠)。 十大景点包括:中共省委旧址、宏泰坊、靖港族谱陈列馆、八元堂(宁乡会馆)、江南民俗文物馆、恐龙化石馆、毛泽东手迹展览馆、陶承故居、锄禾源、陨石馆、军舰展示基地、曾国藩靖港水战遗址 |
湖南望江楼制鞋厂(靖港布鞋) | 在靖港古镇里面,镇上的唯一的老鞋厂,很难得还能保留下来原来朴素的传统,这里曾经辉煌过。 靖港制鞋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便有制鞋行业,但都是家庭妇女所做的手工布鞋,自产自用,只有少量出售。直到民国27年,靖港才出现了私人老板合伙开设的一家名为“新美丽”的鞋厂,并开始用缝纫机加工鞋面,机制烤底,面料有毛绒尼、经线尼两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了上规模的靖港制鞋厂,制鞋使用半机械化,后继续进行设备更新,到1980年,首批“望江楼”牌塑底缎面绣花鞋面市,并进入法国市场,成了-俏货。而机绱男橡筋布鞋则荣获省优质产品证书。至1981年,厂房面积扩大到2179平方米,年产“望江楼”布鞋达70万双。曾在靖港开展过地下工作的王首道将军还亲笔题写了“湖南望江楼布鞋厂”厂名。时隔两年,望江楼布鞋厂生产的注塑布鞋,因外观秀美大方,既具民族特色又融入了欧式风韵,并且穿着松紧适度而一度畅销全国,并销往香港、英、美、法、日、德等地区和国家,享有很高的声誉。 景点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保安街 |
靖港古镇江南民俗文物馆 | 江南民俗文物馆,由花轿馆、千尊古神殿、珍藏馆三个小馆组成。馆藏以明清民俗文物为主,可上溯至五代唐朝,总计上万件。民俗文物多为古代百姓喜庆、祭祀等大型活动中的常见物品,花轿、面具、佛像、各类珍稀文物,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先民生活场景,集中反应出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 千尊古神殿,古神殿里陈列了36尊非常古老的石神像和很多小神像,在其他庙宇看到的都是金光闪闪的菩萨,一般都是用木头、泥巴等做成的,再涂以金铜粉,而我们古神殿里所陈列的都是上百上千年的老石像了,具有原生态美,所谓:“姜是老的辣,参是老的补,妖是老的精,那么神就是老的灵了”。诚信拜谒,心想事成。 花轿馆及珍藏馆,陈列着宋朝皇帝赵构赐给礼部尚书邓三凤的生日礼物,有900多年的历史了,相当于现在国家主席送给外交部长的礼物。馆中还陈列着文房四宝(宣纸、徽墨、端砚、湖笔)、铜镜、面具、花床、三寸金莲、花轿、凤冠等文物,底蕴深厚,值得深品。 景点位置 近郊望城县靖港镇靖港古镇内 用时参考 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
靖港秤店 | 处在靖港古镇中段的一个店铺。里面大大小小的秤都有,而且好多人,这些可以用来卖给游客当纪念当时价格也不菲哦,但是可以去看看一个老爷爷在哪里看着秤伟需要的游客提供方便。 景点位置 用时参考 半天 交通 位于靖港古镇内。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夏8:00—17:30;春、秋、冬:9:00—17:00 |
靖港当铺巷 | 靖港古镇里的一条小巷子,复古而简明,外面拍照不错,里面红瓦砖也特别有感觉。 靖港古镇当铺巷是长沙的老巷子了,比较小。当铺巷在小西门,这里开设当铺多家,高墙上多处可见斗大的“当”字,故得名。 景点位置 近郊望城县靖港镇 用时参考 1-2小时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8:00-18:00 |
靖港观音寺 | 靖港观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观音寺位于靖港庙湾,今保粮前街街头,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山门巍立,寺院宏伟,红墙碧瓦,翘檐如飞。始建时,由信士侯钧隆等人协助僧人募款修造,以后经高僧率弟子善根、善印、善成筹资扩建后殿。 由于历史的变迁,寺院大部分建筑曾经被毁,仅留大雄宝殿。1986年,当地热心信士共同发起,请回僧尼善根法师及弟子信泉众等致力复兴,逐步修复老庙。1997年,县宗教主管部门聘请释宗云法师任住持,改老庙为观音寺,并逐步进行扩建,于2003年农历六月初六奠基,仅用10个月时间,扩建了山门、斋堂、念佛堂、僧房、法物流通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为原有面积的2倍。竣工后,于2004年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举行了爱国念佛祈福法会,有省内外信众1000多人参加。此后,十方护法信士纷纷捐款,于2005年又塑像装金,寺内各项设施逐步改造,庄严道场,初具规模。 观音寺正门两侧有住持释宗云法师撰对联: 看破放下观自在; 慈悲喜拾见如来。 观音寺侧门上 书“慈航普渡”,两侧对联为: 有意焚香何必远朝南海; 真心向道此处即是西天。 2007年,建造观音殿。殿内塑巨型千手观音像,前立弥勒菩萨,前左立关羽像,前右立韦驮像,两旁分立32尊形态各异的观音菩萨。 与观音殿相连的,是老杨泗庙,正门对联为: 精诚真可格天,几片洛奴除重疾; 神圣果然赐福,一腔心愿答洪庥。 右门内为关圣殿,有县人贺瑞章书联: 千秋功业留三国; 几代忠贞属二师。 左门内为紫云宫,有住持释宗云法师撰联: 芦江古圣神灵显赫; 觉海兹航佛日辉煌。 大雄宝殿内正中为释迦牟尼像,殿内有联云: 大雄大力大慈悲; 正等正觉正喜舍。 寺前沩水河畔有杨泗庙塔,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今塔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塔高20米,底宽3.2米,花岗石砌,五层六面,五层飞檐,黄色琉璃瓦,每层开窗方向各不相同,顶置葫芦宝饰。 |
临水戏台旧址 | 临水戏台旧址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临水戏台旧址位于靖港镇保健街99号,南临小河,系“中华民国十年宁乡八埠公建”,花岗石结构,长16米,宽4.7米。戏台东、西、南三方均有花岗石护栏,共有方形栏柱11根,栏柱柱头除转角处为兽形外,其余为南瓜形,栏柱尺寸:宽0.23米,高0.87米柱头尺寸:兽形柱头高33厘米,南瓜形柱头6瓣高8厘米;栏柱之间以花岗石板相连,石板临江面皆阳刻有花、鸟、兽等各种图案。花岗石板尺寸为:长1.2米,宽0.43米,厚0.145米。 保健街戏台北侧为“宁邑杨泗庙”,戏台原与庙相连,临水而建,看戏者均坐于船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长沙仅见。“宁邑杨泗庙”既是一座供水运工人祭拜、祈求平安的寺庙,同时又是当时宁邑从事水运船主聚会的一个场所,该庙虽多次改作他用,但现在整体结构仍基本完整,庙内原有一木戏台,后“宁乡八埠船主”为方便夜宿船上的民工看戏,遂集资将庙内戏台迁到小河边,既现在的临水戏台旧址。 临水戏台旧址临水而建,观众均坐于船上看戏,此类戏台为长沙仅见,对研究当地民间风俗及时代发展和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靖港慈善堂 | 慈善堂系清末江西人谭某所创的民间会道门组织,具有慈善性质,后由其信徒传人湖北、湖南等地。湖南省的李作圣、邓家辉深得其道,招收信徒范贻风等多人,在长沙市玉泉山首先设场,取名觉化慈善堂,并聘请长沙县(今望城县)新康名儒严石渠、袁松崖等编撰圣教文稿,礼文楷模等书,作为醮典科仪。文中词句极其华丽,深得当时学者赏识,因之慈善堂声名大振,信仰者日益增多。 民国初年,慈善堂由城市发展到县乡,在今望城县的靖港镇设有能化慈善堂。能化慈善堂的最后一任掌堂师(司教)是靖港人张春生。慈善堂设于紫云宫的第四进,南依新庙巷子,从大门进入,便是一块宽敞的大坪,坪内有两株大樟树,树干粗大,树冠遮阳蔽日,郁郁葱葱,树上长年有数百只“背褡子”(一种白鹭)栖息,在空中飞翔,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从大坪进入,是慈善堂坛场和司教、佩教、主科、副科等慈善堂领导核心的办事、住宿之所。 慈善堂的成员称道友。道友都是本地人,不论性别、职业、贫富、年龄,只要诚心到慈善堂的坛场敬神投戒,登记姓名生庚年月者,便是堂中道友。其中某些信仰坚定、才干精明,并熟练了扶乩发相之术的男性道友,经乩笔选拔可以升任司教之职,成为全堂堂首,统管全堂各科。司教之下,设佩教一人,为全堂副首,协助司教管理堂内各科。佩教之下,设主科、副科数人,掌管醮典科仪诸事。以上四级领导称为内堂弟子,是慈善堂的领导核心。此外,还设立督坛、堂长、主坛、主礼若干人,其职能是掌管全堂经济收支,并办理醮典和做功德等事。这些人统称外坛弟子,概由内坛领导。 慈善堂每年之中有几次醮典活动:农历正月初九的上皇醮,庆祝玉皇诞辰;二月十九的观音醮,庆祝观音诞辰;四月初八的放生节,买黄鳝、泥鳅、青蛙等小动物放生;六月二十四的中皇醮,庆祝关帝诞辰;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办盂兰会,赈济孤魂野鬼;九月初九的九皇醮,祈祷北斗星君降福消灾;到年终腊月,举办全堂道友职员参加的收钞,即年底结算会议。各次醮典活动,大部分道友都来参加,参加者都有上供的义务,交多交少道友自定。醮典活动中,慈善堂备有斋饭,供前来敬神的众道友进餐。数年之中或十余年之中,慈善堂要举行一次十分隆重的大醮典,名叫“飞鸾显化”。在这次大醮典中,有参拜神圣、祈福祈寿等活动,延续时间有几天,有些人在活动中还能得到神赐“仙迹”。所谓“仙迹”,实由名人书写绘制的书画作品,慈善堂假托神意给道友。那些得到“仙迹”的人,将“仙迹”带回家中,悬挂在中堂显眼处,以示荣耀。 慈善堂的笔生是扶乩之人,往往是由司教等道首充任。他们假说自己有神附身,自己扶乩写出的话就是神训,道友皆得尊奉,不得违背。笔生写出的话,有时可上下连接成散文,也可连接成诗词,其辞句比较华丽,文章也合体例,因此当时一般的老儒、学究、秀才、举人等对这些笔生十分敬重。 慈善堂将筹集的经费布施给人,叫举办功德,概括有十类:一施年米,年关无食之人,慈善堂施予米,使其得以过年;二施寒衣,冬季寒冷,无衣御寒的人,慈善堂施给寒衣保暖;三施药,酷暑之时,远地来往行人中暑得病,慈善堂施解暑药为其解暑降温;四送诊,路上行人突然患病且又无钱求医时,慈善堂免费送其就诊治病;五施棺,贫苦人或远地人,暴病身亡,无钱埋葬,慈善堂就送给棺材,帮助埋葬;六放生由慈善堂买回一些小动物放生,以积阴功;七惜字,慈善堂设有化字炉,收集字纸焚毁,不让字纸随处乱丢;八教育,靖港能化慈善堂办有一所养正小学,把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弟收入学校免费就读;九赈济,慈善堂对一些灾民发放钱粮衣被以赈济;十祈祷,慈善堂为人们祈福降灾。有些私生子无人抚养,或贫苦家庭的弃婴,慈善堂办育婴堂给予收养;一些鳏寡孤独老来无依无靠,慈善堂视情况不同分等赈济。 慈善堂举办的功德及各种醮典等活动,所需钱财是全体道友及支持慈善事业的殷实人家共同供给的。每人捐献财物多少,自报公议,书出票据,交督坛和堂长保管执行,如果经费不足,再向社会各行业募捐补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靖港天主教堂 | 天主教于1930年前后传入今望城,首先在靖港传播,并建教堂于靖港,隶属长沙教区,由英国修会出资建造。初来靖港传教的何神甫,30多岁,身材魁梧、肥胖。何神甫来靖港后,竭力宣扬天主教以博爱为怀,引人戒恶,劝人向善;扬言天主教的红十字会能保护教徒安全,得到教会的施舍和恩惠。惯于信奉观音、关圣和杨泗将军的靖港及其附近的居民听后为之心动,纷纷改信洋教,信徒与日俱增,至1945年,受洗者50人。1946年,南斯拉夫神甫明文德(音)接替何神甫的教务工作。1948年圣诞节,长沙一主教来靖港讲读圣经,居住在今望城县新康、沱市、乔口、宁乡县双江口、湘阴县茶壶潭、樟树港等地的善男信女闻风而至,从新庙(紫云宫)台子到教堂门口都是跪接的信教者,约500余人。 按照天主教教规,信男信女须每日早晚各念经一次,每星期的小斋期不吃热血动物,教友到教堂做弥散,登上忏悔台忏悔,手在胸前划十字,默念“圣父圣母及圣子亚孟……”每逢耶酥诞生日、复活节、殉难日为大斋期,除不吃热血动物外,还不吃早餐。教会对教友的婚姻、出生婴儿等都有一整套规定。教友死后,埋葬的墓地叫“圣山”,今东城镇慎家桥社区大官冲有一“圣山”,存有教友出生、死亡年月日的碑刻。 靖港天主教堂设在新庙巷(今少先路)内,是一座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大小房子共20多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教堂除神甫一人外,另有杂务和炊事三人。教堂西面大门上方墙壁上悬挂“天主教”矩形匾额,屋顶竖一米直径的铁“十”字架。跨人大门是授经堂,可容纳300余人,均有坐椅。室内正中悬挂圣象两帧,一为“圣母无玷始胎”,一为“耶酥善牧”。教堂东头是一块坪地,坪内绿草如茵,假山峰峦叠嶂,葡萄藤蜿蜒盘缠,芭蕉树一枝独秀。南面一条石径,直抵神甫卧室、办公室、储藏室、厨房。北面楼上四间为40多位孤寡老人的寝室,楼下是男女教友休息室。天井中种有四季青和瑞草,一片葱茏,俨然一处西洋风格的建筑。 1950年,南斯拉夫神甫明文德归国,靖港天主教会从此解散,教堂移作他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宏泰坊 | 在靖港镇保健街112号,有一座颇不寻常的建筑,这就是宏泰坊。 宏泰坊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为青砖木架结构,庭院式布局。有三进四开间两层,现存建筑面积788.8平方米。临街前进己于20世纪40年代拆除,现存后两进仍保留其基本格局。在二进东边,有木楼梯拾级而上,二楼主体全部用木材搭建而成,四周青砖墙上嵌着十来个雕花木窗,中间有两个天井。二楼东西南三向均有用木条木板围成的小包房。三进后房临水而建,桩柱林立。从后北望,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关于宏泰坊昔日的用途,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从清末至全国解放前夕,这里曾是一个粮行,由本地人侯氏兄弟经营,称宏泰行。最近几年,有人提出宏泰行原称宏泰坊,曾是靖港街上一座较大规模的茶楼伎院,是湖南最早的娱乐场所之一,于是宏泰坊成为人们一时谈论的话题,并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靖港古镇曾被称为“小汉口”,四方商贾云集,湘江沩水的船民辐凑于此,外地人口、流动人口众多,在旧时代,伎业当然也很繁盛。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伎院经过登记,可以公开营业。靖港公开营业的伎院当不在少数。据民国时期的《申报》统计,靖港伎业每年交纳的“花税”数额不小,在长沙地区的花税收人中,靖港仅次于长沙市。因此,把宏泰坊指为伎院,虽无明证,却也无伤大雅。 昔日的青楼,曾是靖港古镇繁盛的一个侧面,青楼文化,也是靖港文化的一个部分。但是,宏泰坊也好,其他什么坊也好,都已成为历史遗迹,它留给人们的只能是思古之幽情,而不会激发更多非非之想。吸引人们的首先是靖港的美景和靖港的文化,而不是伎院文化。当人们游览古镇时,这些历史遗迹会告诉人们:在这里,曾有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靖港江西会馆 | 靖港古镇的外地会馆除宁乡会馆外,还有一座江西会馆。 江西与湖南两地关系可谓极其密切。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实行“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迁徙,很多江西人来到湖南,特别是在湘中地区开创基业。至今,在湘中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可以把先祖追溯到江西。湖南人和江西人互称“老俵”,便是这种亲缘关系的见证。数百年来,江西人多往湖南经商,在湖南城镇中,几乎都有江西商人的同乡会和会馆。作为商贸重镇的靖港,江西人更是往来频繁,人数众多,还有很多江西人久恋靖港,在此定居。 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姓匡的江西人外出卖秤,游走到了靖港。看到这里街上人多,河里船多,便借地方住下来。此后,他在靖港落籍、开店、发财。消息传到江西,引发了一波江西人来靖港创业的热潮。到清朝末民国初,精明的江西人在靖港开的秤铺有匡记、刘记、肖记等五家,药铺有易寿堂、王吉泰、熊泰康等多家,银铺有刘天保、黄铜丰、黄得成等七家,皮行有何东海、何东江等四家。老俵越来越多,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地方组织机构。于是,在清光绪初年,在靖港的江西人筹集资金,购得一处进深四进、五开间的房屋,江西会馆就这样诞生了。 从保安街68号的一条巷子进去二十余米,再向左拐便是江西会馆所在。时光流逝,岁月沧桑。江西会馆仅留下一堵斑驳的青砖墙。昔日春光今已不见,让人徒生感慨。 江西会馆最后一任会长黄文明还健在。现年82岁的黄文明住在保安街5号。黄文明讲起旧日江西会馆的故事来滔滔不绝。据他说,江西会馆的会长是一个不脱产的职务,平时只有一个庙老倌守在江西会馆里。江西会馆前进是万寿宫,宫里办着两个班的“豫章”学校。豫章就是南昌。老人说,江西会馆的二进供奉普天福主,那是江西民间崇拜的神仙。三进和四进是会馆办公和住宿的地方。 江西会馆每年组织三次-。一是正月二十八日,这是江西普天福主的生日。在靖港的江西人,在自己带过来的菩萨面前三跪九叩之后,吃一顿江西风味的酒席。二是清明扫墓。先由会馆组织对江遥祭先祖,而有先人葬在靖港的丁家岭、蔡家山等地的,则各自到墓前挂扫,然后再回馆就餐。三是七月十五举办盂兰会,系佛教节日。这天在会馆里有拜忏、放焰口、烧纸焚香等活动,还邀戏班演出《目莲救母》,热闹非凡。 此外,江西会馆还为过路的江西人提供食宿,对落难的江西人提供回家的路费。会馆的费用来源有两个,一是出租房屋,二是同乡交纳会费。会长除了主持馆内大事外,平时还要处理一些江西商铺、商人与本地官私关系的事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长沙雷锋纪念馆 | 长沙雷锋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湖南雷锋纪念馆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连绵的丘陵间,1968年10月开馆,雷锋纪念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那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雷锋故居的湖南雷锋纪念馆是中央、省、市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颇具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雷锋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先后进行了三次改扩建,占地面积99900平方米。 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馆参观视察。 雷锋纪念馆以详实的内容、丰富的资料,再现了雷锋这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短暂而平凡的一生。按功能划分为六个区:即凭吊区、展览区、碑苑区、雕塑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园区内主要有雷锋纪念碑、雷锋塑像、雷锋墓、雷锋事迹陈列馆等建筑及青少年教育活动设施。一层采用专题和编年体形式详实地再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二层展出了40多年全-民学雷锋活动和典型事迹。现有馆藏照片2万多张、文物3千多件,是一座现代化的一流展馆。 雷锋精神鼓舞着几代人。一个普通的士兵,能以自己崇高的精神,平凡的事迹载入史册并给历史以永恒的影响,当属雷锋一人,特别是党的三代领导人为其题词,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纪念馆总面积达9.4万平方米,由雷锋生平事迹陈列室、文化活动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组成。展览厅呈拱顶圆形,高12米、周长52米,在圆墙上绘有介绍雷锋由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大型壁画,并展出400多件文物资料和140多幅照片。 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展馆——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分别达1230平方米、2300平方米。 “雷锋生平事迹陈列”经过1年多时间的筹备,突出了“湖南雷锋馆”特色。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以雷锋不同时期写的日记为线索,集中展示雷锋同志的成长过程及雷锋精神的形成过程,而此前则是以雷锋同志“四种精神”为线索布展。展馆中收藏了雷锋生前亲友、战友、同事、领导提供的有价值的实物20多件,包括雷锋日记等在内的捐赠、复制、仿制的各类展品400多件;还有湖南文艺界名流为纪念馆创作的一批以雷锋为题材的艺术品,包括雕塑、油画、书法等。具有现代气息的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建筑面积达1230平方米。 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可容纳400多人的多功能影视报告厅、军事模型展厅、图书阅览室等。 改扩建雷锋纪念馆总投资2800多万元。 改扩建后,雷锋塑像广场十分宽敞,雷锋塑像容光焕发,照耀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一位参观者。雷锋塑像制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著名雕塑家朱惟精先生设计制作。该雕塑全部由麻石制成,塑造的是身穿军装、头戴军帽的雷锋同志背着枪的英姿。雕塑高5米,基座高3米,目的是纪念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发表。该雕塑自建成后就一直安放在雷锋纪念馆门前的广场上,多年来,已成为雷锋纪念馆的标志性雕塑,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参观者都争相与之合影,“背枪的雷锋”更是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经典形象。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通过湘政发[2002]11号“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将雷锋塑像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用时参考 约2-3小时 交通 从长沙火车站坐12、312路公交车到溁湾镇再转315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即可;或乘312路公交车到汽车西站再转小中巴15路公交车到雷锋镇下车即可;或乘913路公交车到终点站。车程约15分钟 门票 门票免费(需凭身份证领票) 开放时间 (7月1日-9月30日)8:00-12:00,15:00-18:00;(10月1日-6月30日)8:00-12:00,14:30-17:30 景点位置 长沙市望城县今雷锋镇雷锋村简家塘(在长沙汽车西站西侧约4千米处) 雷锋 (1940~1962) 雷锋(1940 — 1962)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长沙县望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一个在苦水中泡大的穷孩子。其祖父、父亲、母亲、哥哥、弟弟都被-折磨死了,他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经常出去讨饭、砍柴、挑水、放牛。有一天,他到地主的山上砍柴,地主婆抢走柴刀,凶狠地…… 详细++ 雷锋 (1940~1962) 雷锋(1940 — 1962)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长沙县望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一个在苦水中泡大的穷孩子。其祖父、父亲、母亲、哥哥、弟弟都被-折磨死了,他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经常出去讨饭、砍柴、挑水、放牛。有一天,他到地主的山上砍柴,地主婆抢走柴刀,凶狠地…… 详细++ |
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 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格塘镇,居湘中东北,跨湘江尾闾,位于东经112°36′-113°02′,北纬27°58′-28°34′之间,距长沙市区30km,有临近省会都市的区位优势。主要包括千龙湖和团头湖部分地带,总面积约920公顷,分为生态保育区、科普宣教区、生态种植示范区、管理服务区和休闲娱乐区五个功能区。2014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千龙湖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水面广阔,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湿地公园及其周边有脊椎动物220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2的保护种类9种、附录3的保护种类6种,有特殊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的国家级保护物种128种,湖南省地方保护物种107种,中日候鸟保护物种47种,中澳候鸟保护物种12种,被录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的物种有3种,此外还有2种中国特有种。植被类型丰富。 湿地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新潇湘休闲八景、湖南省十佳五星级休闲农庄、湖南省十大最佳旅游景点、长沙市民最喜爱的十大旅游点"。千龙湖先后成功承办了首届和第二届长沙市乡村休闲旅游节、国际龙舟邀请赛、全国钓鱼锦标赛、"同饮长江水,共造平安林"全省保护母亲河大型公益活动、第四届中国长株潭生态休闲旅游节等多次国内外大型活动。 |
长沙铜官窑遗址 | 长沙铜官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自铜官镇至石渚湖两岸约5公里的范围内,是中国唐代的一处重要的窑址,初烧于唐初,衰于五代,主要的窑区分布在兰岸嘴、瓦渣坪、兰家坡一带,现尚存窑包13处。1965年和1978年两次对遗址进行了试掘。 出土的大量釉下彩器物证明了中国瓷器釉下彩工艺最迟始于唐代,而不是创始于宋。出土瓷器的品种繁多,造型优美,美观实用。瓷塑的动物玩具极为生动,褐绿色彩绘人物、动植物、自然景物等器物,图案新颖多变,反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器物上还有很多的题诗、款识等文字材料,也是长沙铜官窑瓷器的重要特征。 铜官窑的瓷器曾广泛地流传于江淮一带,在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发现,英、美、瑞典等国的博物馆也藏有此窑的精品。长沙铜官窑在文献中没有相关的记载,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的陶瓷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1988年1月,长沙铜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沙铜官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脉络最清晰的唐代瓷器生产遗址,也是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打破了当时只有青瓷和白瓷的单一格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考古学家称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 铜官窑处于彩陶源村一派田园风光之中,园区大门是仿龙窑背造型,主体砖石结构叠砌不平,粗犷原始,放佛是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厚重沧桑。过彩塘桥进入园区,可见青瓦木窗的仿唐风格民居,似乎穿越回了唐朝。进入主园区左侧是陈家坪遗址,山下是宋代窑址,再下便是唐代窑址。谭家坡1号龙窑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龙窑遗址,已挖掘出取泥洞、淘洗池、储泥池等28处遗址,可修复文物上万件,瓷器,造型别致美观,样式新颖多变。遗址内建有一个沙盘,通过声、光、电、图像、三维动画与遗址相融合,生动还原谭家坡龙窑制瓷烧瓷流程。登上园内觉华塔,可俯瞰湘江、一览铜官窑全景。 在新长沙窑陶瓷体验馆内游客可以尝试自己动手拉胚、施釉制陶,有陶艺家全程给予悉心讲解和指导和泥、拉胚、绘画、上釉、烧制的过程,偶尔还可与国际陶艺名家现场同台竞技。 地址: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彩陶源村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731-88403998 官方网站:http://tgy.wangcheng.gov.cn/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周二-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入。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望城惜字塔 | 望城惜字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茶亭镇九峰山村惜字塔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九峰山村洞庭组,为一座清代石塔。其因塔上生树,树塔共生而闻名遐迩,备受当地人推崇,奉为神塔、神树,为当地一宝。据考证:该塔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塔高12米,五层,呈六边形,花岗石砌筑,塔基直径4.23米,塔身内空,底层设一拱形门,门楣阴刻楷书“惜子塔”,二至五层均设二门对开,各层方向不一,一二层内有石阶旋至第三层,二层内壁题刻“道光十八年戊戌秋起建立”,各层塔檐较短,檐角起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塔顶被雷击毁,尔后长出一株朴树,现树高约6米,形如华盖,根系穿过塔身,直至塔基,生长茂盛,成为奇特的塔树共生珍贵景观。2005年8月30日被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对于研究清代石塔建筑形制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惜字塔布局完整,结构稳固,周边自然环境风貌良好。塔身表面有较为严重的风化痕迹,其西面及西北面原有树根胀裂裂缝,后于2008年修复。 惜字塔所在地为低山丘陵地貌,南、北、西三向为低山,山势较缓,东北面有一落差约1-2米的断坎,断坎下是一片山间平原,北侧约50米处有大石坎溪由东北向西南流过。该塔地处仙姑岭山咀上,地质构造以远古代震旦纪后期的石英砂岩、凝灰岩和板岩等构成,地层为第四系地层。周边水系发达。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樟、榕、杉为主,生长茂盛。所在地土壤为红壤,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370毫米。 茶亭惜字塔的塔檐较短,檐角微翘,起坡平缓,每个檐角上饰有鸟形的石雕,这倒是与植基塔和高陵塔檐角的饰物相似。该塔的塔身内空,有简陋的石梯可以登高,在二层的壁上还镶有“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秋建”石碑。在塔内,放着一块自制的“惜字塔简介”,说是:据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塔尖被雷电击毁,尔后因飞鸟栖息,鸟粪中残留的树种留在了塔顶,便生长出一株朴树(网上都说是一株野胡椒树),经年岁月,树根经塔缝不断向下,已经扎到了塔底的土壤深处,小树也变成了大树。如今树高七米,胸径0.8米,枝繁叶茂,每当夕阳西下,塔顶倒映,有“九峰夕照”之说。 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11]21号)文件《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 保护范围:以塔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0米处。 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景点位置 湖南省望城县茶亭镇九峰村洞庭组 |
地区 | 景点 |
---|---|
石豪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