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宜春市 >> 丰城市 >> 同田乡

同田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丰水湖文化公园景区

丰水湖文化公园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丰水湖文化公园景区位于丰城市新城区西面,玉华河北支线与南支线交汇处,东面为三纬路,南面为二纬路,西面为五经路,北面为孺子路,新城大道从公园人工湖上部横跨东西,总面积1270亩,总投资约4.5亿元。主体丰富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由丰水湖、丰水广场、心广堂和园林景观带四大部分组成。  景区注重对本区域文化的传达,依托丰城宝剑、洪州窑博物馆、城市展览馆、心广堂、地方风俗展示作为文化传统的主载体,着重表达丰城宝剑、洪州窑、书院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  景区以新城大道为轴心,呈对称展开双环状布局,两侧各为一个半月形人工湖,合成一个圆形人工湖,水面面积约500亩。内环是以106米为半径的圆形丰水湖广场,面积约53亩。  公园结构为:一湖二轴四片区。一湖为滨水休闲活动区;二轴为文化景观中心轴和文化景观次轴;四片区为文化广场活动区、文化展览区、文化休闲区、体育活动区。各区通过连续的生态绿化串接起来。  到达方式:乘坐1、4、7路公交车,票价均为1元/人,  通信:畅通  气候:四季皆宜  注意事项: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保持景区卫生  营业时间:8:30—17:00  投诉电话:0795-6298218  咨询电话:0795-6298218

生态硒谷旅游景区

生态硒谷旅游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生态硒谷位于丰城市董家镇境内,为丰城市董家镇人民政府管辖。2008年5月正式对外接游。2007年以来,丰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把富硒旅游产业列入了市委、市政府“1268”工程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在产业定位上立足高起点,在产业规划上立足高标准,在具体运作上立足高效能。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了《江西省丰城市富硒产业规划》。投资550万元拉通了新梅公路至董家泉溪村总长10公里的富硒公路,使开发中心区到新梅高速公路仅需12分钟,到丰城市区仅需半小时。建设了千亩富硒特色果品基地、富硒绿色蔬菜大棚基地等绿色观光项目,到现在共计投入9000万。景区内还有九龙山原始森林、净住寺、千年古柏、罗岭林场、马祖湖、隍城温泉等旅游景点。

药湖国家湿地公园

药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位于丰城县西北部同田,圳头乡镇境内的锦江下游,跨丰城、新建两县市交界地,北濒锦江,西*高安华林,东南与丰城同田、尚庄、梅林、圳头、湖塘、上塘等6个乡镇1797个自然村相连,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湖区最低海拔18米。湖面积3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4236万立方米,为丰城第一大淡水湖泊。药湖,晋代以前叫“叹早湖”。据清同治《丰城县志·波堰》载:“药湖,县北五十里,周迥四十里。旧传许旌阳经此,水蛭(蚂蝗)粘其马足(脚),投药湖中,水蛭遂绝故名”,赤称“仙湖”。在远古时代,药湖就属湖滨沼泽地区,在湖区大批珍稀古生动物群化石中,有属古代中、晚期更新世纪,如我国华南地区大熊猫族系剑齿象、犀牛、梅花鹿、羚羊类等古生动物群体。时至今药湖仍水域宽广,平日泉水不竭。每逢春夏降雨季节,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明徐日德《药湖》诗中有:“灵泉鸣玉液,窈窕称仙湖,介岭山仍截,石龛水自纡,河源溯濯锦,霞绮明流酥”之句。湖区水草丰美,历来是鱼类繁殖栖息好场所,所产鱼类达20余种,尤以麦鱼最有名。清道光《丰城县志·土产》载:“麦鱼,出药湖,长不及半寸,其色如麦,四、五月间始有。相传许仙投麦所化,故又名仙鱼”。有史以来,沿湖村民常年在此捕涝,年产鲜鱼近万斤,是丰城一个天然的鱼库。今天,美丽富饶的药湖,已呈现“川原沃野铺青翠,碧汉长虹飞堑途”的壮丽景观。通过进一步开发建设,将成为丰城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发展胜地。      药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批准项目,是鄱阳湖流域泛洪平原湿地的典型代表,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丰城药湖地处丰城市西北角,横跨同田、梅林、湖塘三个乡镇,总面积4万余亩,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鄱阳湖流域洪泛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  药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工作通过对景观资源、区域经济、旅游市场的认真调查,紧紧把握着保护、利用与提高三个主题,把湿地资源与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层面地呈现出药湖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巨大价值。规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即水禽栖息地保护保育区、湿地生态恢复重建示范区、湿地休闲游览体验区、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区和管理服务区。

玉华山

  玉华山又名“樟树玉华山”,位于江西省樟树市、丰城市、和新干县交界处。又名“著棋峰”,俗叫“紫脑顶”,号称“紫玄洞天”,主峰海拔1169.1米,与樟树升华山对峙而独冠群山,飘然在九霄云间,巍峨壮观”。山势从东向西倾延,面积8平方公里。周围有升华山、昭明山、千岁丘等12座海拔千米山峰拱卫玉屏环矗,奇峰竞秀,以势相争高,远眺似九叠芙蓉,直峭云天。  玉华山地处丰城南部山区的荷湖乡境内,海拔1169.9米,为丰城市最高点,奇山环绕,峭立碧空,该山又名着棋峰,似二仙对奕,12个山峰围在旁边观望,十分有趣。在山脚高峰上茶坑村后,有一颗两三百年的杉柏树  ,高三丈多,树冠宽两丈余,每年炎热之时,天气久晴,树上便落下雾雨,人立树下顿觉清凉,久立头发衣服沾雨轻湿,当地人称它“落雨树”。      地址:西省樟树市、丰城市、和新干县交界处  到达方式:乘坐城乡公交到荷湖乡,票价3元/人  通信:畅通  气候:四季皆宜  注意事项: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保持景区卫生  营业时间:8:30—17:00  投诉电话:0795-6298218  咨询电话:0795-6298218  

罗山

  罗山地处丰城南境洛市镇境内,海拔962.5米,总面积约88平方公里,原名池山,山顶有一水池。晋道士罗文通数十年隐居此山,后称罗山,此山风景名胜有名,有三叠泉、百丈瀑布,有香炉碗水如镜,长年不涸,可供饮喝。还有九曲涧、仙人厨、雷公宴、九狮会、十三飞龙山、许逊师娘谌母殿等景点,游人不断。   到达方式:乘坐城乡公交到洛市镇,票价3元/人  通信:畅通  气候:四季皆宜  注意事项: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保持景区卫生  营业时间:8:30—17:00  投诉电话:0795-6298218  咨询电话:0795-6298218    洛市镇  洛市镇是由原罗山乡于2001年11月成建制合并而来,位于丰城市南部,距市区22.5公里,离省城83公里,总面积10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9.37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795.88公顷,总人口31136人,其中农业人口29676人,现辖1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53个自然村;交通十分便捷,丰乐省道、丰洛铁路穿境而过,公路网络日臻完善;电力、煤炭、蒸汽、…… 详细++

洪州窑遗址

洪州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州窑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江西省的丰城市境内,它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洪州窑始烧于东汉(25年~220年)晚期,发展于东晋、南朝,唐代中期达到鼎盛,至晚唐、五代逐渐衰落。  洪州窑遗址发现于1977年,遗址内现已发现窑场遗址30余处,主要分布赣江两岸,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480平方米。共揭露窑址5座,出土各类青瓷和窑具标本12000余件。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隋代至唐代的依山坡以砖或砖坯砌筑的龙窑遗迹。  洪州窑遗址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内容,对于研究唐代名窑的烧造历史、制瓷工艺,尤其是进一步探讨匣钵装烧、玲珑瓷和芝口瓷等烧造工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国家文物局)洪州窑

紫云山水库

  紫云山水库,是江西省有名的大型水库之一,列为省重点水利管理工程,是旅游、避暑、休养最好风景园林胜地。位于市域东南部丰水上游,距市城60公里的铁路与蕉坑交界境,以紫云山谷地故名。水库始建于1958年8月,1960年3月竣工使用。有主坝一座,副坝六座,拦截丰水流域面积81.5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库总流域面积11.5%。总库容量1.16亿立方米,占全市库容总量的16.22%,有效库容7420万立方米,占全市有效库容总量的19%。修建大小灌溉渠道148米,共长238公里,其中总干渠1条长47公里,分支渠147条长191公里,可灌农田16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14.36%。库坝后建有发电站一座,装机容量1260千瓦,并配有一组防汛无线电台,汛期向省直至中央防汛指挥部传递水位情况。  1959年施工时,进行技术革新,试制成功“动力牵引高坝运土卷扬机”,日可卷土上坝1008立方米,比人工担土提高工效148倍。11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12月25日,国家农业部、农业机械部、水利电力部联合在丰城召开全国水利工作现场会。会后,先后有28个省市水利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一时名扬全国。  水库也是人工养鱼的场地,可养水面1.05万亩,有鱼苗孵化繁殖鱼塘120余亩,年产网箱鱼苗50—80万尾,水花鱼苗2000万尾,可捕涝成鱼20万斤以上,最高年产21.54万斤。1983年创一网捕涝14万斤新记录,大者达百余斤。是丰城最大的人工养殖鱼库。  紫云山水库四面环山,林木滴翠,碧水青山溶为一体,气候温和,夏秋凉爽,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风貌的高楼、亭、馆,环山屹立,自然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是一个理想的游览、避暑佳地。1960年设立紫云山管理局后,每年春、夏、秋季,各地来此春游、避暑者,日益增多。   

白马寨古村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南部15公里张巷镇境丰抚公路旁。据《上点杨氏族谱》所载:西晋之时;天空斗牛之间常现紫气于丰城东南方向,有次三位神人乘白马到此游览,乡人曰:“怪哉!吾地当兴,故遣神人以发其兆,白马之瑞为千里之驹,因而在塔岭山建造祠庙以祀之,取名《白马庙》(现塔岭山仍留有古庙遗址)此山又名白马山。又一民间口传:昔日三眼神人——《封神榜》二朗神杨戬曾到此地,乘白马在村东首鸡公(脑)山,又名凤凰山,古时扎过营寨的跑马场飞奔练戟,但见银光万道,瑞气袅袅,笼罩整个山头,忽而一朵五彩祥云,飘浮在村上空中,久久不散,故后人便将这个村子叫白马寨。由于这里处于南昌、抚州、临江、瑞州四府的中心,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都很重要,常有军队驻扎在此,这样这个寨子就更名副其实了。自古以来,白马寨哺育了大量的科举人物和名商世贾,其中以明代尚宝司卿杨应祥、清代进士杨祖兰、举人杨廷言、武进士杨金诰父子祖孙以及在湖南常德一带经商的白马商帮为代表。白马寨现存89栋古建筑,有一百多块石匾、木匾,字体有行、隶、楷、魏、篆及钟鼎文六种。白马寨的村居民房大门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有一字门、八字门、拱券门、贴壁垂花门、牌楼式门、复合式门等数种,大多以雕刻见长,搭配和谐,栩栩如生。白马寨有一口能预测村中人文兴衰的古井——香泉,现还保存了崇祯十一年崇祯帝关于风水的讨论和两年后杨应祥要求补救被李自成等破坏的祖陵风水的奏疏,杨应祥还主持规划了白马寨的总体布局,并且送呈崇祯帝圈点,由此白马寨又获得了一个御赐的地名“上点”——皇上钦点。现开发的旅游项目有:古民居观光、骑马、射箭、赏花、狗文化旅游节等项目。   注意事项: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保持景区卫生  营业时间:8:30—17:00  投诉电话:0795-6298218  咨询电话:0795-6298218     

厚板塘古村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东北部筱塘乡,具有良好的旅游交通和区位优势。距省会南昌约60公里,距京九铁路、浙赣铁路丰城站17公里,与赣粤、昌九、九景高速公路近在咫尺,易与井冈山、庐山、龙虎山、流坑村、景德镇等国内著名旅游线路相连。筱塘古村群包括厚板塘和甘棠北下村,体现了江西本土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筱塘古村群。厚板塘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6),为涂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个封建官商结合典型、贫富对立悬殊、等级制度森严的历史文化古村。厚板塘涂村,东径一百一十五度五十五分,北纬二十八度一十三分。占地面积十五点六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四千二百一十六平方米,房屋由南往北纵向排列。全村68户,226人,除外地婚嫁过来的妇女外,全姓涂。这里古建筑之多,保存之完整,雕刻工艺之精湛,是江西首屈一指,古村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堪称中国古建筑艺术与风水思想高度统一的典范。而厚板塘“大夫第”建筑组群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大小三十六天井,巷道平整,山墙坚固,木雕精美绝伦,花鸟虫鱼,宫殿舟车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中国木雕技艺的集大成者。散落民间的官吏服饰、匾额清玩和清军水师提督彭玉麟转赠的太平天国宫廷遗物——30余枚汗白玉衔环兽石墩,都是筱塘古村群众多文物珍品中的精华。厚板塘村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村外地域开阔,大嵊(山)南耸,河汊密布,白鹭翻飞,荷连争艳,风景秀丽。村内布局整齐划一,精致典雅,古建筑集中连片,保存完整,兼集观赏性和实用性,村中还保存有众多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明间文物,可为一座江南的“小赢台”。现有钓鱼、果蔬采摘、划船、民俗表演等旅游项目。   气候:四季皆宜  注意事项: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保持景区卫生  营业时间:8:30—17:00  投诉电话:0795-6298218  咨询电话:0795-6298218        筱塘乡  筱塘乡位于丰城市东北部,距市区17公里,东经115.45度,北纬28.12度,海拔20米以下,全境东西宽4.6公里,南北长7.5公里,东与白土镇接壤,南连张巷、石滩两镇,北与段潭相毗邻。省道筱白线公路穿境而过,村与村之间均通公路,交通便利。集镇位于筱塘乡西部,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交通的中心。 全乡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为5…… 详细++

大桥公园

  大桥公园,位于市城西部8公里赣江大桥北端,丰城电厂对面的丰高公路旁马安山地。1992年10月开始辟为公园,总面积3.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53平方米。园林布局分为三组建筑群体:园院北面为大桥建筑纪念堂,内分锦秀厅,展示丰城基本市情;纪念厅,展示大桥建筑史记及批文,中央及省地领导如中顾委员夏征农、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白栋才、副书记刘方仁等为大桥竣工题书;资助厅,展示丰城籍人为建桥捐资百元以上名单碑刻;展览厅,展示大桥建筑过程中,中央及省地主要领导亲临视察图照等。堂厅建筑占地面积569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227平方米。园林东面为观音堂、功德园、办公楼、住宅等,建筑面积484平方米。在园林山麓,建有高明殿和三清殿,两殿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并列座置。殿宇高大肃穆,典雅庄重。三座殿堂内塑置有许真君、观世音、元始天尊(天宝君)、灵宝天尊(太上真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等神像数十尊。神态威严,座落有致,栩栩如生,终年香火不熄。园林依山旁水,绿郁成荫,环境幽美,它与雄伟赣江大桥、规模宏大的丰城电厂,连成一幅壮丽自然景区,是盛夏避暑、游览观光、进行宗教活动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至此咏《大桥公园》诗赞云:“江横河阔晓风柔,日过金城落叶秋。车辘逍遥归广道,水空碧荡下轻舟。长桥莹火波心月,高厦霓灯接斗牛。松院蓬壶开桂宇,梵宫精舍醉人酬。”  公园自1993年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四方游客二三万人,最多为农历七月三十日的许逊生日一天,游客达5000人以上。今天,这座新型公园,将随着社会主义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为振兴丰城经济发挥着更大作用。      景点位置  下关区宝塔桥东街7号(南京长江大桥旁)  

剑匣亭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区东部沙湖公园内,以纪念丰城宝剑的典故而建。亭中剑匣系晋代出土时原物,原在荣塘剑池。传说,剑匣是晋时县令雷焕掘狱基而得,内有两把宝剑,剑取匣存。清道光《丰城县志·古迹》载:剑匣,先是在剑池上草莽中,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知县韩弼于嘉靖四十年(1561)升为南昌知府时,(匣)抬置学宫。又清刘鸣鹤《古剑匣记》云:“原匣存丰邑旧治,在丰水以西,石匣则移存于今治,儒学斋舍前,同斋漆公边。爱指示石匣举而置诸亭中,绕以栏。嘉庆十二年(1808)移尊经阁东为亭,覆之旋圮,道光四年(1824)县丞姚敏德重建。”  剑匣亭为八角形,六立石柱,攒尖顶,高约10米,古色风貌,亭内中心放置“石匣”,长1.7米,宽0.5米,高1.2米,中开凹槽形,藏宝剑用。亭前上额有一青石,镌刻“剑匣亭”三字横匾,并立一对石柱,镌刻有“遗匣犹存怀故土,化龙今且伏何方”对联,寓意含蓄,笔墨劲秀。剑匣后面正墙上,嵌有一块青石板篆刻的亭碑,记载永平元年(291),雷焕为丰城县令时掘狱基得剑的故事,剑匣由来等内容。亭周围松柏苍翠,古朴雅重。关于剑匣由来及移置,清同治《丰城县志·杂说》有载:“龙光书院志云:宝剑既掘,匣猷在池。明嘉靖间大旱,里人旧传掘匣即雨,於是众祷张雷祠,即起池土,果见一匣,底盖相合如故,取盖上岸,忽雷作,风雨聚至,顷刻泥沙拥穴,不敢复取,后盖徙儒学明伦堂。”建国后,“0”中,剑匣亭被拆毁,石匣底损尚存。1982年,丰城县人民政府兴建沙湖公园,园中建一剑光亭,1987年,改名为剑匣亭,并将古剑匣移置剑匣亭内,供游人观仰。   

龙光书院

  龙光书院,在丰城西南部荣塘境内,即丰城古县治之地,为宋代私办,宋高宗赵构赐名的龙一所著名书院,收入《中国书院辞典》。北宋大观元年(1107),陈瑞(字应龙,官至大司寇)迁居荣湖后,首办第一件事是立荣塘义无反顾学。明陈廷章《龙光书院事实》曰:“吾祖荣湖应龙公於宋大观丁亥,立书院于古丰县治之上榜,晋令雷孔章(雷焕)掘剑之侧。剑池之名鸣天下,览山水之胜,有志以立义学,以诲乡邑及四方之来学者。捐剑池庙、山寺桥陂上田五百亩以给之,远近无不感动。”南宋建炎二年(1128),“至自俯公瑞子克绍父志,俱承创制,给饷愈胜。”陈自俯《孔衍圣公家庙肖像贡礼上启》中有言:“豫章丰城,於独紫气,掘剑池之创办义学古县治之上,於田资,瞻延师省,云集英才。”绍兴二年(1132)四月,“走东鲁(山东)孔庙脱真圣像归祀书院。”同年“有司奏闻,承敕额龙光书院。”乾道六年(1170),“延请紫阳朱夫子作心广堂记。”至时,书院建筑已初具规模。《陈氏家谱》谓:“尔后,俯之子陈嘉请,嘉靖(赠文林郎,上高县令),合力“捐资增构晚晴斋,望光亭于书院之右,以为凭倚眺望之所。”元至大年间,“大元府君陈必强协弟宗强-书院,构宝气楼於剑池之东。”元进士、国子监学禄陈宗强,“重建讲堂,扩田千亩,以供四方之来学者三百余人瞻学之资。”使“龙学书院自度创立甚丽”,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书院。《龙光书院事实》载主要建筑有:“中立正殿、后立六经楼、会膳堂、讲堂、房庑及诸生读书之室四百余间,咸铁有序。”元学士欧阳圭斋(欧阳玄)过访,“为重书龙光书院、文明堂额匾及作序,一时书院之名扬天下”,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齐名。至清末的八百多年间,累有修葺。陈治章《书院义田记》云:“元末红巾贼肆掠乡村,书院焚毁,吾逃者没者不可胜数。”明洪武二年(1369)“是值清平,熙诚公偕侄且元及良策,良篪等二十六人,捐资重建。”越十余年,集数百金,复建六经楼,及心广堂等屋。明嘉靖三年(1524)县令潘颖奉上檄改建书院,嘉靖二十七(1548)八月重修。至万历年间,书院又一次被战火烧毁,再次重建,才得以复成原貌。道光五年(1800)有陈氏裔孙陈治平等14人,集谋修建书院,筹资1700文;咸丰八年(1858),陈汉霏等7人,捐资修书院银347两,同时有各房捐资银343两,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陈汉峰等20余人,先后5次捐钱507千文重修。然而使龙光书院保持原有的建筑规模和风貌,维护书院正常教学秩序。  龙光书院建筑规模,是丰城历史上所办书院中佼佼者。其建筑风格,具有四合院式布局的特点。院落座北向南,分前后两进。中轴线上,首为大门、上石匾嵌有“龙光书院”四个黑色字,真字体,长2米,宽0.5米,今仍存,中为大殿,置先师孔子圣像;后为六经楼,藏经书三千余册;之后为仰止堂。院内东西两翼,前有左右庑;中两侧为讲堂、设衣亭、客馆、花台、读书室百间、会膳堂、心广堂(文明堂)等建筑物,均属砖木结构。院内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四周红墙环抱。院外附属建筑有山寺、望光亭、剑光祠、晚晴斋、仓廒等。整个院落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谨规范,造型雅致、奇丽,具有地方特色。此地,古木参天,松柏积翠,环境优美。历代名人讲学于此赋诗感怀,写下许多诗篇,赞美其风景佳色。宋名儒、理学家朱熹讲学月余,赋《龙光书院》诗赞云:“一道荣光带碧山,天风吹雨度云关;树浮空翠名村坞,泉落飞虹泻石湾;赤岭豹栖朝气隐,剑潭龙起夜光寒;咿唔何处经年韵,多在湖东乔木间。”明甘惟寅对此作有“荣塘烟雨”“塔埠云涛”、“剑池夜月”、“山寺晨钟”、“三汉鱼火”、“长秆稻田”、“荣塘落雁”、“古道鸣驺”八景诗文,表达他对景情感。清甘兴仁至此讲学时作《龙光书院》诗赞道:“龙光海内争传颂,院落巍巍齐鹿洞;紫阳去后几百年,想见风流千古韵。”反映当时书院胜景之一斑。  龙光书院自创办至民国元年(1912)毁书院改学堂,名国立学校,时达八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它是县级最高学府培养造就科举人才主要的场所之一,在丰城教育史上具有一定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从宋至清代,多有文人学士、达宫名流游学、讲授于此。清陈其璋在《续修族谱序》中云:“吾祖自俯公,相地宜割地创义学、置义田,敦请名儒敷教,四方来学者甚多。”陈自俯其人,首继父志,致力于办学,讲学不倦。乾道六年(1170),延请名儒朱熹讲学月余。朱熹在为之所作《龙光书院心广堂记》中写道:“乾道庚寅岁也,为友人荣塘陈自俯请,名其所构龙光书院之堂,熹榜其间曰:心广。”并为书院题书“圣道中天”匾额,慕名求学者集居深造。陈明勖《族谱序》中言:“朱子晦庵留居月余,从学者四百人。”同时随从于此讲学者,有邑人盛温如(淳熙举人,官奉节郎),刘充(官提刑司干)、于革(淳熙进士,官湖北房州知州)三杰士。明徐即登《重建龙光书院记》言:“在宋时,晦庵失夫子游息颇久,一地相与如于去非(于革)、盛温如、皆称杰士”,讲授龙光书院,“四方来学者胥馆焉,甚盛举也。”元代时,先后陈氏裔孙陈必强、陈本强、陈植(元统元年进士,官上高县尹)“辞官归教,讲学书院,以兴起斯文为已任,四方名儒多从之游”;至正十三年(1353)举人陈熙明、官至刑部郎中的陈熙载、钦授兵部赞书陈天祥等先后主教书院。明代时,有陈裔工泰,景泰元年举人官授山东黄兴教谕,晚年辞归,讲学书院,范兆祥《文明堂记》载道:“陈君熙擢甲第科,拜监察御史,官至广东佥事”,先后在院讲学终年。清代时,先后有邑人罗拔(乾隆进士,官汉阳黄陂知县),敖宗瑚(乾隆举人,官广东镇平知县)、甘兴仁(雍正举人,官甘肃礼县知县)、吕光焕(嘉庆进士,官内阁中书,赣州府教授)、吕溶(嘉庆进士,官户部郎中)等诸儒士,均辞官家归,讲学龙光书院,为丰邑培育造就大批人才。清杨锡伯缓在《荣塘陈氏族谱序》中有言:“自府公豪举於邑基创院,高宗敕匾降以龙光,而一时人文蔚起。从宋名人杰出,甲第相望。”丰邑科举及第达官,不少就读此书院,明代尤著。徐即登〈书院记〉中云:“其弟子最著者若朱学士善(湖塘燕山人),以相出名”,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兵,“国初甘布衣惟寅,以文行重乡评;而陈代先若泰,以贤科试;邑博士若昭,以甲第为名御史。”   

宝气亭

  宝气亭,在市城区西北滨江处。为纪念丰城剑气“上彻于天”的典故而建。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元丰四年(1081)由分宁赴泰和途中,经过丰城作《宝气亭》诗云:“丰城邑岩岩,水种六万户。石堤眠长虹,辍棹日沉雾。令君政有声,新亭延客步。泪落世父碑,心倾文饶赋。忆昔两神兵,埋狱思武库。寒光射汉津,两贤纡一顾。张公圻中台,木拱孔章墓。不能使儿戏,岁晚龙蛇去。空余寒泉泓,因雨长蛙跗。铅刀藏宝室,万世同此度。”题咏的对象即是此亭。  唐永微二年(651)县治迁于今址后,即筑堤以保县城安全。清同治《丰城县志·河集》有“唐永徽间,始迁县治,即筑堤由张家埠至宝气亭、阳灵观、周四十余里”的记载。宋乾道九年(1173)闰一月十一日,著名诗人范成大经过丰城,他在《骖鸾录》中写道:“过丰城县,小舣宝气亭”。由此可见,建在江边最大名胜古迹的宝气亭,是文人雅士过往旅客必登之所。亭中原有唐代宰相李德裕(字文饶)在开成元年(836)夏,南谪途经丰城时所作的《剑池赋并序》石碑,以及宋代天圣八年(1030)新堤建成后,黄痒(字世父)的堤记,即是黄庭坚诗中所说的:“泪落世父碑,心倾文饶赋”。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因居民失火,宝气亭被烧毁。很快又为县令唐容“因旧址而得新之工,间数月,而亭成规模,轮焕宏阔伟丽。”并靖陆渐写了篇《宝气亭记》,与诗人陆游在丰城写的《丰城剑赋》相映成辉。《宝气亭记》中曰:“宝气亭独据县津,以为观瞻怀企之所,实一邑之胜概也。”  元至元年间(1264—1294),宝气亭改建为剑江驿楼,成为驿舍与纪念物合二为一的建筑。大德年间(1297—1307),富州(丰城升为州)州尹刘秉懿将宝气亭修缮一新,正式定名为剑江驿楼。不少著名人物登临宝气亭楼,如元代学者吴澄《剑江驿楼》诗云:“人生南北几驿亭,相过岂复能忘情”等句。这些诗人们怀古叹今的吟咏之所。明代以后,宝气亭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分离出剑江驿。明万历十一年(1583),署县事陶以诗(名世安)建宝楼于文明门城上,为课文之所。时丰城许多著名诗人都喜欢在宝气楼结社赋诗,仅在万历年间《剑江倡和诗》集中,就有徐即登、雷映、邱士毅等人,多次在宝气楼雅集诗作15篇。他们在此或赏“平沙雁写落木瘦,万山翠林斜阳明”;或吟“野航凌浩淼,平楚问青葱”。到清代乾隆年间时,宝气亭仍有厅、堂三间、有廊、鼓楼三间、厅左有丞舍三间,楼悬“宝气弥津”匾额。到清末后,宝气亭渐废于兵火,如唐钟毓、陆如照等诗人的《访宝气亭》、《宝气亭怀古》中,尚能追忆“指点斜阳楼,低徊古驿岐”等伤感的诗句。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沙湖公园

  沙湖公园,在市城东部丁家村后,历为丰邑名胜游览之地。水陆面积达10.33万平方米,湖光闪烁,烟波浩渺。湖中心有一小洲,又名“云洲”,洲上百花竞艳,松竹滴翠,绿草如茵,环境幽静。宋代杰士盛温如咏《盛家洲四景》诗中描写“堤边杨柳鸟声啼,花醉春风分外奇,一段清香随物好,无边光景满庭闱”的景观。  沙湖古建筑甚多。早在唐、宋时,沙湖中有洲,曰独洲,即星堆。洲周围建有“泮官”、“五花阁”、云绮阁(霞绮馆)、一草亭、“问清轩”、“敕书阁”(湖光书院)、“石亭”、“毓秀瞰临楼”、“登瀛桥”等建筑物,错落松竹之间,景色秀丽。据《丁氏族谱》载:构一草亭阁于其上,屹立湖中,如芙蓉出水,园其顶,亭呈八角,覆以铜瓦,内瓦短垣,上为窗户,围以木栏,涂以丹垩,匾曰:一草亭,宛在湖水中央,由湖宾东上为桥西,蹑石级而登石亭。东南之间,株栏画栋。高踞湖上为云绮阁,其东侧小堤,以通云洲。外为下湖,中有层楼耸出云端,为予之敕书阁。涟湖较沙湖广数倍,有盛家洲,与云洲相隔一堤。至西一带,则老树扶疏,居民稠密,为墨客骚人讲学游宴盛地,宋代杰士盛温如居此讲学,创办书院。湖畔为五花阁,与一草亭相峙,建筑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为官宦名流览吟咏之所。宋代朱熹三次家访盛温如至此,咏《复过盛家洲》诗称沙湖“万顷波光涵宇宙”。清丁猷骏《湖光万顷》诗称云:“剑水城东渚一湖,晴光潋滟水平铺。潮通春信风生绿,练洗寒潭月涌珠。几个园林成岛屿,偶从城市得蓬壶。云洲桃李年年为,不数余抗有画图。”后来沙湖古建筑失修,逐渐毁坏,至民国时期,遂成荒洲。  1982年,丰城县人民政府先后拔出专款,在沙湖兴建公园,经过几年的不断修建,新型的公园初具规模,古老闻名的沙湖旧貌变新颜,重现光彩。1985年正式开放,新建沙湖公园,四周垂柳成荫,围墙环绕,碧水红墙,波光流彩。在入园处,建有一座宽4米,长30米的曲径桥,桥两侧装有镂花空心银白栏杆,连通公园。园内主要建筑有剑匣亭,耸立中心,基檐,造型精巧雅致。亭柱上挂有雕刻木质镀金对联:“怀往古,剑邑龙光辉耀,毕竞旧故县;喜今日,富城紫气璀璨,果然金丰城”。亭内上壁彩画龙凤,戏组藻井图,富丽堂煌。亭中置放古剑匣和“剑匣亭碑记”,游客至此小憩,欣赏剑匣,诵读碑文,怀古吟今。入园西为儿童乐园和旱冰场,边有碰碰车。东边假山嶙峋,曲经相连,百花竞艳,绿草如茵,名花贵树满园棋布。在环园石岸垂柳荫下,设置石桌石登,供游客憩息。1989年新建湖北、湖西两岸开放式铁栏栅,全长520米。1990年湖中新建湖心亭一座,仿古造型,垂檐琉璃瓦,二层六柱,面积182平方米,亭高12米,登楼眺望,湖水倚楼尽收眼底。1991年新建九曲桥一座,连接湖心亭,全长117米,宽3.1米,四边有栏柱,游客可自由散步,开宽心野。碧水湖中有小画舫,供人们游览湖色风光。  “丰城物华天宝地,沙湖独占一支春”。公园自开放以来,每月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凡逢星期天、节假日,前往公园游玩的人更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邓子龙墓

邓子龙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丰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城东南部30公里杜市茂溪狮子邓家村前“落星桥”地,即邓子龙世居故里,前有塔水通过。墓葬为砖石垒砌,水泥铺盖而成,高2.5米,长8米,宽6米,树立有“爱国将军邓子龙”墓碑、大理石保护标志及青石刻说明牌,刻有邓子龙将军生平事迹简介和保护范围说明文字,并建立墓葬“四有”档案。墓围外面积划定966平方米为保护范围管理,1998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确定墓围外延30米为建设控制保护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子龙(1531-1598),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丰城市杜市镇邓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将。祖父邓元为宋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官授“中宪大夫”。  邓子龙,精通天文地理,善骑射,能诗词,工于书法。26岁那年,他借故乡剑气典故赋《磨剑口古》一首:“磨就霜锋胆气雄,神光长射斗牛中。张华去后无消息,千百年来起卧龙”,以寄托远大的抱负。历四年(1576),邓子龙率兵镇压宁州大沩山农民起义,次年于宁州铜鼓石设铜鼓营,任铜鼓营守备。筑垣垒城,是为今铜鼓县城建城之始。万历十一年(1583),缅甸军犯云南,邓子龙率部平定。升副总兵。后戍边云南。万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鲜。邓子龙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鹭梁海战中,年近古稀的邓子龙奋勇直前,不幸阵亡。朝鲜为之立庙,世代祭祀。邓子龙遗体归葬丰城。然遗体有其身无其首,其首级已被倭寇割去,于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级合殓。邓子龙遗著有诗集《横戈集》、地理《风水说》、兵法《阵法直指》等。今铜鼓城东的铜鼓石上留有邓子龙题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杨柳湖景区

  杨柳湖景区(YLHJQ)  杨柳湖景区地处丰城新老城区结合部,规划占地总面积约11.68万平方米,其中广场1.5万平方米、景观和文化长廊6万平方米、赣江大堤景区2.5万平方米,拆迁房屋收回土地面积1.6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3500万元左右(防洪墙工程投资除外)。该景区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施工,做到了景观设计和平面布置灵活紧凑、内容丰富、空间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水是园之灵,绿是园之魂,史是园之品,人是园之本”的主题,是我市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主要景观有:景区广场绿化、园林景观、石雕龙柱、文化艺术墙、观景天桥、灯光音响工程、赣东大堤坡面绿化、仿古长城,观景台、铁牛雕塑、入口景观区(即生命源景观和标志牌)、广场休闲区(包括时钟广场、紫玉兰平台、疏林平台、景墙、健康步道、樱花林、旱喷平台、跌水石驳岸、生活雕塑、休息廊、仿木桩驳岸等)、滨水生活区(即码头和飞虹堤岸)、儿童活动区(包括迷宫、组合器械、攀爬木桩)、老人活动区(包括树林广场、器械活动场地、棋廊、垂钓小筑、林荫道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同田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同田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