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 |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秋收起义发源地——赣西北铜鼓县,总面积10512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5%。境内山清水秀、森林郁郁葱葱,既有群峰争艳,又有流泉飞瀑点缀其间,生态环境良好。 公园由四大景区组成,分别是天柱峰景区、铜鼓石景区、大沩山景区、龙门崖景区。其中以天柱峰景区最为著名,开发也较成熟,有开放时间限制且需要门票;其他三个景区尚未完全开发,所以是全天开放,游览无需门票。铜鼓石景区有一座高十余米的巨石,形如铜鼓,巨石峭壁上刻有“铜鼓石”三字,较为出名。 天柱峰景区 游览天柱峰景区需要乘船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船只荡漾在九龙湖上,天柱峰、灵石庵、一线天、九龙瀑布等景点与之相依,可以欣赏到两岸绵延12公里的水上丹霞地貌,这里峰险、水秀、石异,是人少景美的旅游胜地。 进入景区后由九龙湖码头上船,到达天柱峰码头,欣赏有“修江第一峰”之称的天柱峰,也是公园的象征。天柱峰三面环水,雄伟挺拔,屹立于景区中央。座落在天柱峰山腰岩洞中的灵石庵是一座千年古庙,香火不断。通往山腰的石径两旁树木郁郁葱葱,绕过一井清泉后就到了灵石庵观音殿,来此烧香祈福,祈求观音娘娘的保佑。 沿着天柱峰码头旁的栈道至观音晒鞋景点,山上有一巨石形似女子绣鞋,相传观音娘娘曾被美景吸引来此观光游览,却不慎踏入潭中,便把绣鞋放在山石上晒。天柱峰的左侧是仅次于它的第二座石峰——象鼻山,它侧看酷似大象的鼻子,惟妙惟肖,是摄影的好去处。 离开天柱峰码头前往瀑布码头,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栈道行走,沿途森林密布,空气清新。路边是赣西北最大的瀑布群——天柱飞瀑。天柱飞瀑由九条瀑布组成,他们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水声震耳欲聋,声势浩大让人叹为观止。 天柱峰景区不定期会举行帐篷节、千人篝火联谊等户外活动,若有兴趣可以经常关注天柱峰景区的官网www.天柱峰.com。 特别提示 最佳旅游时间:公园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在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是避暑的理想胜地。 地址:宜春市铜鼓县东南部 类型:森林山湖泊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0.5-1天 电话:18870517899 开放时间: 8:00-19: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无需门票,公园内天柱峰景区门票110元(包括门票60元+船票50元)。天柱峰景区 天柱峰景区 |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省十大红色景点”之一。位于铜鼓县城定江东路。红色旅游景点。秋收起义纪念馆建于1976年,占地4300平方米。1987年,曾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原中顾委副主任-同志为该馆题写了馆名.今年是秋收起义80周年,我县投入了300多万元对该馆进行了重新修缮.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专题陈列馆。现拥有馆藏文物15329件,馆内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军旗猎猎;第二部分沙洲阅兵;第三部分排埠思索;第四部分引兵井冈;第五部分星火燎原。陈列展出了部分珍贵文物,并采用了现代先进的声、光、电等场景再现和写实雕塑,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在铜鼓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恢弘历史。 地址:宜春市铜鼓县定江东路489号 类型:纪念馆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30-11:30,14:30-17:00(每周五下午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邱家大屋 | 邱家大屋在铜鼓县排埠镇黄溪村,从县城至省道铜浏公路约七公里路程,向左拐过丰田大桥跨过定江,沿定江支流黄溪逆水而上三公里,就有一个大屋场,这就是邱家大屋。 邱家大屋是南方典型的客家民居,与客家围屋相同的是同一亲族聚居,不同的是它融入了南方山村特色。原来,南方的客家人最初来源于黄河流域,他们来自遥远的北方,在一个陌生的土地上居住生活,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安定地生活、建设美好的家园,他们选择了同一亲族聚居的方式,这也体现了团结友爱、天人合一的文体传统。 邱家大屋依山而建,外有一围墙环绕。正面是一门楼,威武气派,从门楼进入,是宽阔的草坪,中间是细小而整齐的鹅卵石铺成的道路,直通正厅。邱家大屋建于明末清初,坐南朝北,占地2万平方米,现存房间104间,分前、中、后堂,左右厢房和耳房。堂连堂,房连房,依靠走廊贯通连接。三处天井将上屋堂和下屋堂相连,使正厅与偏厅并列。据说邱家大屋住户最多的时候,有二十三家,他们是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相敬如宾。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的景象。 大屋正厅由200来根大小柱子建成,它们构成房屋的柱、梁、枋、门,上面雕绘着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几百年过去,历经岁月的风雨,世易时移,褪去的是颜色,留下的却是历史的沧桑。 邱家大屋建筑结构严谨,风格独特,大到栋梁、天井的麻石,小到门窗上的雕刻,有的气势磅礴,有的细腻温柔,无不体现了主人的细心与苦心。就说天井的麻条石,有的长达丈余,据说是从修水一带购来,而且整齐划一,看得出是同一模具筛选过的。天井中一朵朵六棱花纹,都是由大小一致形状相同的鹅卵石砌成。门楼窗格,雕刻成各式的图案,每一幅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刻春花秋月的寓意春花秋实;刻苦瓜藤、辣椒树、葡萄藤、西瓜秧的,寓意着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这是为了教育后代既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也要懂得生活并不是一幅风顺,要准备接受苦难的考验。还有两扇门的雕刻,暗含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客家人的祖先离家别祖时的眷恋,以及希望在新的土地收获友谊与感情。这些雕刻中,无论花鸟虫鱼、-雪月、人物禽兽,均栩栩如生,意味深长。 据说邱家大屋的第一任主人叫邱高会,十八岁成家立业后,便开始筹划邱家大屋的修建。大屋初具规模时,其子十八岁,建成时其孙也已成人。历经三十余载的精雕细刻,终于建成充满气势和财势的邱家大屋。只是历经岁月的风雨洗涤,沧海桑田,人来人往,到今天已是人去屋空,昔日的繁华褪化成寂静,当年的精美失去了光彩和颜色。只是周围的变化,衬托着邱家大屋的默默无声,和那一段逝去的故事,在墙垣上留下的点点斑痕。 |
仙姑坛旅游度假村 | 位于江西省铜鼓县南部1公里处仙姑栋顶。仙姑栋海拔1400余米,栋顶为宜丰、万载、铜鼓三县交界处。仙姑坛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咸丰八年,为砖石台梁式结构建筑,三进式,一进和三进是封火山墙,规模虽小,仅200多平方米,但全庙碌灰筒瓦,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制作十分精巧,坛内供奉着何仙姑塑像。大门的前十米处有一口八角形“天花井”,上题:仙泉涓涓,饮者万年。古井水质清纯,爽口甘甜,终年不竭,附近居民都称它为“仙姑井”,井水则为“仙水”。每逢夏历三月初七仙姑诞期,三县信徒都慕名而来。 慢步仙姑坛风景区,使人心旷神怡,那三仙瀑布更是镶嵌在仙姑坛风景区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进入景区山门,踏上林荫小道,沿着潺潺溪流而上,步行三分钟,只见瀑布似三条玉带,从崖顶中间倾流而下,在峻壁峭崖上喷珠吐玉,犹如仙女挥舞银链.仰望之,象银蛇挥;细听之,拍击峭崖的轰鸣声,似仙女们在欢歌笑语,演奏出一曲曲沁人心脾的美妙乐章;如遇上晴天,上午八.九点钟左右,当晨曦透过云层,穿过山峦密林,映.射飞流直下的瀑布时, 赤橙黄绿青蓝紫,宛如云霓天下娇,一幅壮丽奇妙的彩虹呈现在您的眼帘. 相传,那年大旱,小溪绝流,民不潦生,张.何.李三位仙姑禀奏玉帝,下凡来到人间,拯救民众,站在峭壁峻崖上挥舞洁白的玉带,倾刻大雨铺天盖地,飞流直射泻,三条洁白的玉带变幻成三股奔流不息的瀑布,不仅缓解了旱情,还为后人留下了这迷人的景观.人们为了纪念张.何.李三位仙姑的功德,就取名为三仙瀑布,留传至今。 地址: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钓鱼村白石组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 7: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成人30元,特殊人群预订标准:A.免费政策:儿童1.2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的老人持证免票;现役军人免票B.优惠政策:1.2-1.4米之间的儿童半票;60-69岁的老人持老年证半票;学生凭学生证半票。 |
铜鼓秋收起义阅兵广场 | 铜鼓秋收起义阅兵广场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阅兵广场为占地面积40亩的滨水地带,项目总投资近2200万元,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阅兵广场的设计主题为红色印象——这是一次体验红色和绿色的旅程,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文和自然的和谐对话。 阅兵广场主入口处有三面红旗迎风招展,-“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三面红旗前树立着三尊铜像,他们分别代表着秋收起义部队的组成部分。在纪念林园里,屹立着一尊毛主席铜像,生动的再现了1927年9月11日早晨,毛泽东在铜鼓县城大沙洲检阅部队宣布起义,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反动派的情景。 沙洲阅兵标志着毛泽东开始带兵打仗的军事生涯,这次阅兵是我军历史上的首次阅兵。毛泽东检阅部队后,亲自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向浏阳白沙进军,由此便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铜鼓县城大沙州因此成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进军井冈山,解放全中国的光辉起点。 从次入口进入的便是休闲活动区,主要景点为古典园林的古钟广场。广场的中心位置树立着一座1.4米高的古钟,代表着铜鼓14万人民凝聚一心,共同祈福铜鼓的明天。古楼正对面一组“铜鼓第-支部”情景雕塑与古楼相呼应。整个广场用材都以仿古材料为主,广场上成排的香樟形成一处绿意清新的休闲空间。 阅兵广场是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右边是定江河,左边是石桥河。她们都发源于大沩山,是修河的源头之一,流经数百里,最终注入鄱阳湖。千百年来,修河九曲萦回、声声不息,始终在流淌着故事,沉淀着历史。 |
奎光书院旧址 |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城南路15号。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面积690平方米。200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奎光书院,为铜鼓客籍人周玉衡所创办,是在奎光堂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奎光堂自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就已集资筹办,至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盂冬月转为书院,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废科举办学堂,改作了“奎光高等小学”。 大革命时期,这里成为点燃铜鼓革命烽火的策源地,进步的知识分子陈葆元、李秀等,当学生时,就领导了几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后来,又在此当教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中共党员,于1925年冬创立了宜春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铜鼓支部。 1927年8月,一支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浏阳工农义勇队(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进驻铜鼓。该团第一营驻扎在奎光书院,并书写了“南昌暴-动”等大量的革命标语。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红五军政治部又在这里挥笔写下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土地政纲》等大量的文告标语。奎光书院是铜鼓县最早期的一处高等教育场所,又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也是革命标语保存最多、保护较完好的一处重要革命标语旧址。 永宁镇 铜鼓县辖镇,县府驻地。江西省百强乡镇之一。1949年为定江区永宁街,1950年易名永宁镇,1958年建永宁公社,1981年复永宁镇。位于县境南部,镇政府驻永宁。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2.7万。上(高)浏(阳)公路由东向西穿境而过。辖江头、上源、兴源、坪田、钓鱼、八亩、西湖、丰田、小水、顺化10个村委会和永宁、柳林、西门、南门、东风5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 详细++ |
排埠万寿宫 | 排埠万寿宫,初建于乾隆年间,光绪年间由当地村民捐资,为纪念许仙真君许逊而建。后来这里成为当地百姓的聚集地及竹木商人的会馆。如今排埠的万寿宫远不止为了纪念许真君,而是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如果说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那么万寿宫就是摇篮里婴儿的出生地。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铜鼓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三团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当天,部队攻克浏阳白沙,次日又攻克东门。由于当时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一团又在平江长寿街失利,起义受到挫折。毛泽东同志英明果断的率领三团作战略转移,避开敌人主力。于9月15日经上坪出发,经上庄、界岭回师铜鼓,等候一团前来会师,团部就驻扎在排埠万寿宫。毛泽东同志就住在左边的这间小屋,三团团长及战士们住在右边的几个房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在会上研究部署了部队向南挺进的战略方案。毛泽东同志在排埠时下乡访问群众,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情形。9月17日,因不见一团赶来,三团就从排埠出发,向文家市挺进。在万寿宫驻扎的三天两夜,为伟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思维驰聘的空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思想已基本形成,从铜鼓迈出了向农村进军的第一步,铜鼓就成了中国革命转折的起点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起点。排埠万寿宫 |
武曲宫 | 武曲宫——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新兵训练处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新兵训练处旧址——武曲宫位于铜鼓县永宁镇江头村屏风组境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土木结构,整体建筑分前、中、后三栋。前栋之间有一大演武场地。现存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武曲宫与奎光书院曾是铜鼓客籍数十姓捐资创建的培育文武人才的两处孪生教育场所。武曲宫是习武之地,即铜鼓历史上唯一的也是最早的演武馆。清代铜鼓客家的5名武进士和50多名武举人都是经此习武而登科举。这里同时设社学“重光堂”。民国六年起,铜鼓客家人又在此创办了“聚奎女子乙种职业学校”,开了女子职业教育之先河。 1927年,毛泽东亲临铜鼓领导秋收起义期间,武曲宫是起义部队屯兵之寺,并在此创办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新兵训练处”。专门训练缺乏军事素质的新兵和官兵,教官是陈伯钧将军和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烈士。 1928年秋至1930年复,彭德怀率红五-战铜鼓时曾多次在此驻扎。 武曲宫承载着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关帝信仰文化的深厚积淀,历经了二百多年的苍桑岁月,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县人民政府已将该旧址列为重点保护。 永宁镇 铜鼓县辖镇,县府驻地。江西省百强乡镇之一。1949年为定江区永宁街,1950年易名永宁镇,1958年建永宁公社,1981年复永宁镇。位于县境南部,镇政府驻永宁。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2.7万。上(高)浏(阳)公路由东向西穿境而过。辖江头、上源、兴源、坪田、钓鱼、八亩、西湖、丰田、小水、顺化10个村委会和永宁、柳林、西门、南门、东风5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 详细++ |
黄朝甲故居 | 黄朝甲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朝甲为清光绪钦点御前侍卫(1848—1889),字焕荣,号东垣,铜鼓夏塘村人。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兴,其父建溪创办铜鼓营团练,配合清军进行镇压,立下汗马功劳,诰封昭武都尉。昆仲之间,朝甲最幼,甚得宠爱,取名“朝甲”,望其年长朝觐天子,鼎甲及第。其家专辟练武场地,朝甲少年时代,得父教练骑射,使用兵器技艺,课读《孙子兵法》,培养具有文韬武略才能。 朝甲身材魁梧,臂力过人,寡言慎行,气度恢宏。年方16,赴义宁州(州治设令修水县城)考中同治四年(1865)武科庠生;25岁,去南昌府参加同治十二年(1873)武科乡试,录取中式第六名举人;37岁晋京会试,荣选光绪三年(1877)武科中试第32名进士,殿试名列3甲。 朝甲殿试舞剑,精神过度紧张,锐剑脱手飞出,快将坠地瞬间,竟然情急智生,迅跃踢起回握演试。光绪皇帝看出破绽,笑问“卿家此何招数?”朝甲神色自若,从容收剑威武跪禀:“祖传秘技,飞燕掠波!”圣上见其英俊机敏,深为赏识,钦点进士及第,授职蓝翎御前侍卫加一级。清光绪三年丁丑年间赐予牌匾。 |
毛湾新屋 | 毛湾新屋位于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始建于民国初年,座北朝南,砖木土混合结构,前后两进,总占地面积690平方米。 1934年,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挤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实行错误的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实行长征,在这种情况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党政机关为保存实力,以利再战,不得不离开万载小源,于同年1月迁到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原幽居乡),省军区司令部就驻扎在毛湾新屋,当时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徐彦刚同志在这里开展过许多革命活动,同时,毛湾新屋也是湘鄂赣苏区作战指挥部。 毛湾新屋是铜鼓根据地最早开辟的一个苏区,也是当时全县和湘鄂鄣省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全省的斗争总指挥部,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放至今,该旧址一直由当地樊姓村民居住和保护。1983年公布为铜鼓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申报为江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棋坪镇 棋坪镇位于铜鼓县西北,总面积238平方公里,人口1.36万,下辖12个村民委员会,134个村民小组,是西河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距集镇19公里的大梅村曾是湘鄂赣三省苏维埃所在地。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全镇山林面积33万余亩,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位居全省前列,木竹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林业重镇。境内气候宜人,物产富饶,尤以蜂蜜、绿茶享誉县内外…… 详细++ |
湘鄂赣革命烈士公园 | 湘鄂赣革命烈士公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铜鼓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毛泽东同志曾亲自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彭德怀、腾代远、王首道、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过创建湘鄂赣革0据地的艰苦斗争,铜鼓成为湘鄂赣革0据地的中心区域;党的组织和人民历尽坎坷,在反对国内外敌人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有2万多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在册烈士1.8万多人,占全省在册烈士的7%,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永载史册。1956年5月,在县城大桥北端,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1996年4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将烈士陵园迁建县城南路。为继承和发扬老区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建设和谐平安铜鼓,值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之际,我县又投资300多万元,扩建此园,现总面积9300平方米,集纪念、教育、休闲为一体,分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两部分,称为湘鄂赣革命烈士公园。 |
毛湾老屋 |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湾老屋位于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境内,始建于民国初年,砖木结构,占地面积740平方米。 1934年,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也受到极大威胁,在最困难的时候由万载小源迁至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的毛湾老屋。当年,这里的群众主动让出自己的住房,拿出自己仅有的粮食来支援湘鄂赣省苏度过难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革命时期当地的群众虽遭反动派的摧残,该旧址也经历了反动派的洗劫破坏,但该旧址至今还由当地村民保护完好,并常年对外开放。 棋坪镇 棋坪镇位于铜鼓县西北,总面积238平方公里,人口1.36万,下辖12个村民委员会,134个村民小组,是西河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距集镇19公里的大梅村曾是湘鄂赣三省苏维埃所在地。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全镇山林面积33万余亩,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位居全省前列,木竹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林业重镇。境内气候宜人,物产富饶,尤以蜂蜜、绿茶享誉县内外…… 详细++ |
毛泽东同志化险福地 | 毛泽东同志化险福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毛泽东化险福地景区,在与湖南浏阳张坊镇交界的铜鼓县排埠镇月形湾。这里自古就是湘赣两省的交通要道,那一条条被绿色淹没的弯弯曲曲的古老石径,记载着这里辉煌的过去。历史上这里曾经行人如织、商贾云集,湖南的鞭爆、烟草,江西的木竹、白酒等,都要经过此地进出湘赣两省。站在大沩山麓朝这里了望,恰似一弯月亮,在青山绿水中若隐若现。 月形湾景区占地面积400亩,2005年12月26日奠基,2006年9月9日动工兴建。已投资1200万元。 福地广场由三部分组成,即毛泽东铜像、铜像基座与台阶。底座为一级台阶,寓意毛泽东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代领袖。铜像基座高1.927米,进入景区大门和登上广场的台阶分别为九级,寓意为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月形湾机智化险走出来。基座“毛泽东同志”五个大字是由邵华将军题写的。铜像高4.9米,是因为有了1927年9月9日毛主席的化险,才有了1949年全中国的解放。 毛泽东同志是如何机智化险的呢?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中有较详细的介绍:1927年9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0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的护送下,巧装成安源煤矿采购员,从安源出发,奔赴铜鼓,亲自领导秋收起义。一路上日夜兼程,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萍乡,在9月8日进入浏阳张坊镇七溪村时,被张坊团防局的团丁抓住。团丁要把毛泽东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此时,毛泽东同志一边同团丁闲聊,一边盘算如何脱险。恰好,押解他的团丁中有一人是湘潭人,同毛泽东是老乡,而且他们是雇佣兵。毛泽东就同他们说,枪毙了我对你们也没有好处,不如给你们几块银圆,把我释放。押送人同意释放,但负责的队长却不允许。见此,毛泽东决定设法逃脱。来到一岔路口,终于找到了机会。此处处于铜浏交界地,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于是,毛泽东急中生智,猛然从衣袋里抓出一把银圆往路边一甩,自己往左一拐,朝山上跑去。团丁们只顾跑去捡银圆,直到发现毛泽东往山上跑,才一边大喊“站住!”,一边紧紧追赶。毛泽东利用一个拐弯处跳进路边的水沟里,借着沟边的茅草、灌木作掩护,整个身子躺在水沟里。一直躲到傍晚才从水沟里爬起来。这时,正好山上下来一位打柴人。这位打柴人名叫陈惟德(小名九兴),是铜鼓纸工会的一名会员。在陈惟德的帮助下,毛泽东在吴家祠住了一晚,于9月10日到达铜鼓县城萧家祠,次日在铜鼓大沙洲阅兵,发动了著名的秋收-。就此留下了毛泽东一生当中“一脚踏二省,四圆定乾坤”的传奇经历。 从吴家祠到毛泽东同志藏身处旧址的小路,是当年铜鼓通往湖南浏阳的古道。毛泽东同志藏身处在距吴家祠600米远的山坳里,月形湾是一处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放眼望去,在前方有一座山形似卧虎的虎啸山;左前方与浏阳交界的是蛇形山,最远处有座狮背山;可以看见古樟掩映处挂着龙须瀑布。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排埠镇 排埠镇位于铜鼓县西南边陲,距县城18km,东邻万载县高村镇,南毗浏阳市张坊镇,西靠大沩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接永宁镇,是铜鼓绿色食品与建材工业重镇。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海拔1396.3m,最低海拔240m。全镇面积131.5km2,下辖华联、排埠、梅洞、永庆、高陂、曾溪、永丰、青溪、黄溪、南溪、三溪11个村,总人口11063人,其中农业人口9348人。 …… 详细++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排埠镇 排埠镇位于铜鼓县西南边陲,距县城18km,东邻万载县高村镇,南毗浏阳市张坊镇,西靠大沩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接永宁镇,是铜鼓绿色食品与建材工业重镇。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海拔1396.3m,最低海拔240m。全镇面积131.5km2,下辖华联、排埠、梅洞、永庆、高陂、曾溪、永丰、青溪、黄溪、南溪、三溪11个村,总人口11063人,其中农业人口9348人。 …… 详细++ |
铜鼓九寨之杨家寨 | 杨家寨距离县城3公里,位于铜鼓县地质公园中心位置,面积400余公顷,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中茂林修竹密布,奇峰异石林立,地势坑坑洼洼,山势险恶,可能正因为这样的地形特色,自古引来众多绿林好汉到此扎营。据历史记载,这里曾为古战场屯兵扎寨之地,也是一些农民起义的根据地。相传明万历年间李大銮农民起义时期,其表弟杨青山便在此驻守过。纯天然的景致掺杂进人文历史的色调,杨家寨就有了神秘的魅力,令人敬仰之。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 |
萧家祠 | 萧家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萧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初年,曾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的总指挥部。土木结构,前后两栋,前后栋结构相同,中间为大厅,两侧各有两间耳房。两栋衔接处为一天心,天心左右侧为厢房,房屋总面积为1950平方米。1927年秋,一支我党领导的浏阳农军,因没有赶上南昌起义,打着贺龙同志所辖二十军独立团的旗号,于8月中旬来到铜鼓县城整装待令,团部就驻扎在萧家祠里。同年,毛泽东同志肩负党中央的重托,从安源、途经浏阳、历尽艰险,于9月9日风尘仆仆地亲临铜鼓,领导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毛泽东同志只身来到铜鼓后,就住在萧家祠左厅一间陈旧的房里。9月10日,正好是旧历中秋节,为了部署秋收起义,在萧家祠的大厅里,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召开了三团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大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号召全体指战员根据党的号召拿起枪杆子,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并且宣布浏阳农军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会毕,毛泽东同志在萧家祠同干部聚餐,欢度了传统的中秋佳节。在1987年萧家祠被列为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铜鼓石 | “铜鼓石”位于县城东1公里处,又名试剑石,为铜鼓营城八景之一。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鼓县也因此石而得名。据清同治十一年《义宁州志》载:“铜鼓石在武乡二十四都,屹立数丈,形如铜鼓”。铜鼓石上现留存古人题词彖刻多处,其中“铜鼓石”三字为正楷竖书,每字50cm,落款为“备兵使者延论书”。另外,还有“试剑”、“潘周过化”、“题铜鼓石”等石刻,《题铜鼓石》是一首七言诗,三处石刻都是明朝著名将领,时任铜鼓营守备邓子龙所题。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