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 全南县 >> 龙下乡

龙下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曾氏祠堂

曾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祠堂,作为客家崇拜祖先的历史见证,在赣南是再也平常不过了。然而,当你走近坐落于全南县城厢镇镇仔村的宗圣公祠,仍会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首先让人为之一震的,是它的气度不凡。长52.8米,宽18.5米,高9.7米,占地面积976.8平方米,这般规模宏大的祠堂,在全南是凤毛麟角,在整个赣南亦不多见。抬眼望,青砖、朱门、雕梁、画栋、飞檐,虽经岁月的洗礼已显斑驳,但其特有的精气神是怎么也跑不掉的,宛若一位饱经沧桑的无言老人,安详得令人敬畏。    这就是宗圣公祠,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祠,一座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古祠。    古祠始建于明朝永乐2年(公元1404年),于永乐7年落成,系当地曾氏开基之祖荣千九郎为祭祀始祖曾子(即曾参)而修建的。曾子是孔子思想的正宗传人,与孔子、孟子、颜子并称中国历史“四大圣人”,人称“宗圣”(宗圣公祠由此得名)。他上承孔子之道,下启孔孟学派,编《论语》、写《孝经》、著《大学》,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以诚为上、重在养志的孝道观影响了中国历史2000多年。    宗圣公祠分前、中、上三厅。前厅三门六开,正门入口置一对龙头石鼓。厅顶或雕或刻或画,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寓意吉祥,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厅顶正中那直径2米有余的腾云团龙,神采奕奕,动感十足。    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中厅,迎面便是一个大天井,约100平米见方,这使得宽阔的中厅丝毫不用担心采光问题。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天井正中,一口古井赫然在目,至今仍水清泉畅。这种上有天井、下有水井的形制,在赣南客家祠堂中是极为罕见的。    中厅高堂,正挂一牌匾,-三个遒劲大字——“崇孝堂”。此乃本族先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正四品)的曾汝召所题。古往今来,全南在外为官者不多,高官尤少,曾汝召乃其中翘楚。《全南县志》载,汝召为官绩著,曾-力陈民生疾苦,免除了朝廷增摊给家乡的税银,还曾痛谏万历皇帝革除“左道”之弊,“慎微戒忽”。如此刚直不阿、心怀苍生的-,在昏庸-的大明万历朝可算是一个另类吧。从匾名所题,不难发现这位老先生在弘扬祖训、教化后人方面亦毫不含糊。曾子的孝道思想已成为一种精神风范,于曾氏宗族世代薪火相传。    从中厅沿回廊,转过门屏,即步入上厅。上厅又留有一天井,约30平米见方,采光极佳。抬眼望厅堂,前檐又挂一牌匾——“簪缨世家”,右柱书“簪缨辅国政”,左柱书“世家藏经纶”,彰显出曾氏宗族书香传承、仕人辈出的无尚荣光。    厅顶便是曾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圣地。设有一巨型神龛,翕座为马鹤狮麟等吉兽花板,侧为棋盘状花格窗,美伦美奂,肃穆庄严。曾氏祖先牌位即供奉于此,上百块神主牌分几层陈列,密密麻麻,蔚为大观。每年农历三月十三,当地的曾氏宗亲都要在此举行“太公会”仪式,摆酒设宴,祭祖祈福,一派喜庆热闹景象。据专家考证,“太公会”是全南这支曾氏所独有的习俗,流传至今已400多年,集中体现了崇孝、守信、向善、和谐的行为理念,颇有曾子遗风。    上厅两侧,各建有一楼阁,分别置厢房2间。伫立楼阁,古祠建筑之匠心独运一览无遗:祠堂依客家民居风格合院而建,又与墙厚、窗小、天井窄、光线暗之客家民居传统迥异,气势恢弘,落落大方。更令人称奇的是,整座祠堂由54根直径为0.42米或0.22米、高7.4米的木柱支撑,所有横梁均呈微弓状,栋梁则由榫连接,榫背用横契锁定立柱,无论是整体考量,还是细节设计,无不契合力学原理。这使得宗圣公祠虽经600余年风雨沧桑而仍巍然屹立。    巍巍宗圣公祠,将同一血缘的宗族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其丰富的人文积淀、独特的古韵风雅,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不同血缘的人们,走近它,瞻仰它,探寻和品味那份厚重的客家文化曾氏祠堂 曾氏祠堂

全南天龙山

   传说天龙山很灵验,就在天龙山寺香火旺盛初,有一贪心和尚偷偷背了一袋铜钱深夜出逃,竟然走了一夜,怎么走都倒回原处打转,直到天亮被人发现。此后这和尚一心一意留在寺里,最后-成名,成了一位高僧。主峰西侧的豆腐岩里,还留传着一个故事。一九四四年间,一支兵败日军路过天龙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天龙村有一个村小组共400多人,全都藏到了豆腐岩下,距离日军只不过十米左右,也未被发现,当地人们感叹地说,多亏了天龙山的灵验保护了村民 全南天龙山

雅溪

雅溪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的魅力——雅溪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在公元1885年),现存有石围和土围两种,总占地面积为1010平方米。其中,土围高3层,每层有17间房,围长29.8米,宽20.2米,高10.4米,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设两层,有防火设备。石围呈正方形,围高12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坐东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统良好,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大门用排石条砌成,3层门固如碉堡,4层围屋均用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围墙及碉楼上设有枪眼和瞭望孔,屋内有一口冬暖夏凉而甘甜的水井,围屋可攻能守,大门左侧原刻有“例授进士陈学士造”字样。   

南迳温泉山庄

  南迳镇热水湖温泉形成于南岭山脉九连山西部低山丘陵山间的洼地,处于国级自然保护区九连山与车八岭之间,属构造蚀地貌,地形起伏、山岭连绵。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温泉有以下特点:水量大,可供开采水量大于700m3/日,即0.194m3/秒;水温高,平均62℃,最高点达80℃。温泉地处南迳镇热水村,距县城13公里,距广州、韶关、深圳分别为260公里、142公里、380公里,全程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交通极为便捷,同时又紧邻沿海发达城市,客源丰富。热水湖温泉目前已建有温泉宾馆、金穗宾馆、杏花村宾馆等近16栋宾馆(别墅)。规划中的温泉城将完善一个新的以温泉为主题的温泉城正逐渐崛起。

全南光明寺

全南光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光明寺位于兆坑林场境内,龙兴水库库尾,距县城13公里。光明寺始建于明朝 ,因传有神仙降临,当地百姓出资兴建两栋庙宇,并塑有仙祖神明之像。后因天气干旱,时任龙南县令沿河溯流而上祈雨成功,遂赠“沐雨苍生”匾额。   光明寺重建于1990年,现建有圣庙一座,民楼4座,庙堂6间及其它配套设施多间,规划中的大雄宝殿正在建设之中。光明寺圣庙因山而建,庙后山峰奇特,庙前溪水潺潺,庙内庄严肃穆,光明寺因其代表道教文化,每年都吸引着许多虔诚的香客。与之相望的龙兴湖现有水面面积1.5平方公里,湖面有小岛6座,目前只建有简易钓鱼台、凉亭一座、饮食店一幢,湖面上设有快艇两艘、木船数只供客人游玩。  

乌桕坝李氏宗祠

乌桕坝李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乌桕坝李氏宗祠位于江西全南县乌桕坝乡,与乡政府仅有一墙之隔。我们走近宗祠的一个侧门,一位李姓老人开锁后热情地引我们入内,只见正门紧闭,一根硕大的“撑门杠”横插在大门中间。我们打开大门,走到门坪处,从外往里观看。  这座“李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占地面积约有一千五百平方米,外形与结构均为龙南、全南、定南县三县褚祠之冠。整座祠堂分上、中、下三厅,内有两个天井,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祠堂两侧墙上雕有伸出屋檐的龙头。左右侧门分别有篆体“宗亲”、“居祥”四字。正门前竖起两根四方型石柱,每柱一联,上联为“历明室清代以来绍述伯阳数典不忘柱史”;下联为“揽南岭桃川之胜昭垂忠武建祠长耀中州”。据说此联系一九三O年修葺时所刻。石柱前有一对笑容可掬,呈调皮状的石狮,可分雄雌,那雄根裸露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这种模样的石狮,笔者还是头一次见到。大门旁分立两只石鼓,象征着李氏曾出过高官。门顶上横挂着“李氏宗祠”大匾,匾下悬挂着长方型“西平忠武第”的匾牌。正大门上画有栩栩如生的关公、张飞两将,两个小门也各有两个武将的画像。仰望门庭天花板,不但造型多样、结构严谨、做工精细,而且上面画满了形态各异十分逼真的人物图像、花鸟虫草、飞龙凤舞,令人惊叹叫绝。特别是几幅主母教子、子听母训的图画,更令人击掌称好,看后难忘。  纵观整座祠堂,从各种图画无不突出凤凰、荷花等女性特征。据一位老人介绍,这座祠堂就是为颂扬李氏老主母杨氏育子有为而建的。据全南县志记载,明代洪武年间,李氏家族李有言、李有教、李有敏等分别荣任南潭州知州、常德府同知、邵武府经历等官职,曾为李氏光宗耀祖,后人引以为荣。  我们在祠堂内,从下厅到中厅,又从中厅到上厅,支撑着整个祠堂的十根大石柱顶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彩雕,十分好看。尤其是上厅的天花板上除了各种图画外,还书有不少李氏名人的古诗,充满着十足的文化韵味。另一位七十一岁的老人,在闲谈中,说起“文革”期间一件很有趣的事:祠堂门口的两尊石狮,不知被谁看中,派人来到乌桕坝,准备将石狮搬运到全南县城,可是任人怎么吊也丝毫不动,只好作罢。有人说这是神灵在保护。后来有人猜想,恐怕建祠时,石狮已同地下建筑物连成一体,不然怎么就吊不起来?  游遍李氏宗祠,我们在感叹这座建筑物的结构之严谨,工艺之精细,造型之优美,图画之逼真,保存之完好的同时,我们也为当地营造的那种家族融乐和亲的氛围,而感到佩服和欣慰。因为从祠堂内外高悬着的“居祥”、“宗亲”、“亲亲长长”、“道德千秋”、“叙事堂”等字样,以及主母教子、子听母训的种种图画,无不散发着李氏家族亲情融融的气息。尤其是从热情接待我们,介绍情况时,笑意写在脸上,又充满自信的几位老人身上,真切的感受令人久久难忘。    乌桕坝李氏宗祠

仙师宫

  赣州仙师宫位于,龙兴水库库尾,距县城13公里。仙师宫始建于明朝,因传有神仙降临,当地百姓出资兴建两栋庙宇,并塑有仙祖神明之像。后因天气干旱,时任龙南县令沿河溯流而上祈雨成功,遂赠“沐雨苍生”匾额。   仙师宫重建于1990年,现建有圣庙一座,民楼4座,庙堂6间及其它配套设施多间,规划中的大雄宝殿正在建设之中。仙师宫圣庙因山而建,庙后山峰奇特,庙前溪水潺潺,庙内庄严肃穆,仙师宫因其代表道教文化,每年都吸引着许多虔诚的香客。与之相望的龙兴湖现有水面面积1.5平方公里,湖面有小岛6座,目前只建有简易钓鱼台、凉亭一座、饮食店一幢,湖面上设有快艇两艘、木船数只供客人游玩。   

仙女陂

  仙女陂位于县城附近的桃江河畔,山青水秀,地理位置极优越,气候环境非常适宜,交通十分便利,离县城只有3—4分钟车程。

龙兴水库

  龙兴水库 位于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岗背村南,距县城6.5公里,水坝长146米,高32米,溢流面宽43米,湖面1.5平方公里。水库处于山谷中,湖面露出点点山岛。山谷两边青山翠绿,山水连天。春夏漫山鲜花怒放,百鸟鸣唱,湖面时有野鸭、白鹤等水禽觅食嬉闹;秋季枫叶红似彩霞,映红山际和水波,游人泛舟湖面,如入山水画中。  水库鱼种 水库鱼种类型多,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白条等。 龙兴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取水点中心经度:114°31′11.8″;中心纬度:24°41′46.1″。库区正常水位库容量为1712万立方米。  (一)一级保护区范围:龙兴水库库区取水口为中心,半径500米内的水域和两侧以山脊线为界向内延伸的陆域(其中水域面积0。27㎞2,陆域面积0.25㎞2);  (二)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边界外库区正常水位线内的水域及向两侧延伸200米以内的陆域(其中水域面积1.19㎞2,陆域面积1.56㎞2);进入一级保护区的罗坑支流入口处向上游延伸2500米的水域及河道两侧200米以内的陆域(其中水域面积0.02㎞2,陆域面积1.20㎞2)。  龙兴水库有效集雨面积为180㎞2。库区周边陆域主要是林地,以杉松残次林为主,外围则以阔叶林居多,森林覆盖面达80%以上。入库支流共有四条(其中小溪河为干流,年平均流量4.58m3/s,罗坑支流年平均流量0.15 m3/s,,龙井坑支流年平均流量0.18 m3/s,华罗洞支流年平均流量0.59 m3/s,)年平均流量为5.50 m3/s。经赣州市疾控中心检测,库区中心取水点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龙兴水库 龙兴水库   金龙镇  金龙镇位于江西省全南县东部,处九连山脚下,县城新区所在地,素有全南的“东大门”之称。境内有全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天龙山风景区。区位优势明显,距广州、深圳、珠海的距离分别是274公里、409公里、420公里,都不超过7小时车程,京珠—赣粤高速公路全南连接线和105—106国道连接线穿境而过,县工业园六个区中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六区五个区都规划在境内。电信、移…… 详细++

梅子山百盛塔

梅子山百盛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梅子山百盛塔位于县城北侧,海拔327米,面积0.5平方公里。清代山上多梅树得名。民国时期,山上树木砍伐殆尽,变成芒草山。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将梅子山列为风景区进行绿化美化,制定保护措施。70年代,梅子山已经松杉茂密,碧翠葱茏,成为县城一大景观。1987年建烈士纪念碑和登山阶梯。1985年建起6座飞檐翘角的古式观景亭台。2003年,在其显要位置又建成气势雄伟,灯彩华丽的建县百年纪念宝塔—“百盛塔”,为县城标志性建筑。亭台掩映,宝塔生辉,景色秀丽。晨昏时光,假日闲暇,游人纷至沓来,登高眺望,桃江如带,山城似画,美景尽收眼底。   

全南桃江国家湿地公园

全南桃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全南县桃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南迳、金龙、城厢镇桃江沿岸,范围包括:龙兴水库、虎头陂水库及水库水区以内的林地和水域,仙女陂水库及串联三座水库的桃江河以内的水域和河漫滩地。  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优势,致力把全南湿地建设成为南邻九连山地区典型的河流型湿地公园、城市景观、县城饮用水源和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县里积极对规划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加大湿地生态修复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对县城段河道和河岸护坡进行加固绿化,目前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已初具雏形。  全南县桃江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期为6年。项目的实施对我县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五区建设”,打造赣粤边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小叶岽林海

  小叶岽林场创建于1954年11月,时名江西省小叶岽林场,1959年改名为全南县小叶岽林场,距离县城14公里,林场总面积22.67万亩,多年获“全国百强林场”之称号,有“绿海明珠”之美誉。林中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登高远眺,群峰迭起,山幽水清,时有成群的野生动物出没,有鲜为人知的珍稀树种。小叶岽天排瞭望台坐落于海拔1400多米的山峰上,登上瞭望台,可观周边赣粤二省-之风光,六县一市之风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龙源坝狮子寨

  狮子寨位于“西瓜之乡”龙源坝镇西北角,居于三将军、鸡笼寨两座山峰之中,山中有天然形成的环山石廊,长约1.2公里,廊内有石桌、石凳等各种生活用具。惊险要隘牛鼻洞处于石廊之中,穿过石洞,又是一片豁然平地。登上狮子寨,放眼远眺,满眼黛绿,散落山脚的瑶寨人家其独特的生产生活习性,更让人着迷神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雅溪围屋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村,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在公元1885年),现存有石围和土围两种,总占地面积为1010平方米。  雅溪围屋其中,土围高3层,每层有17间房,围长29.8米,宽20.2米,高10.4米,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设两层,有防火设备。石围呈正方形,围高12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坐东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统良好,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大门用排石条砌成,3层门固如碉堡,4层围屋均用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围墙及碉楼上设有枪眼和瞭望孔,屋内有一口冬暖夏凉而甘甜的水井,围屋可攻能守,大门左侧原刻有“例授进士陈学士造”字样。雅溪围屋

龙下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龙下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