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金山区 >> 亭林镇 >> 亭东村

亭东村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钟天纬 (1840~190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钟天纬(1840~1900年),字鹤笙,亭林镇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入上海“广方言馆”攻读英语,为该校第一期学生,光绪元年(1875年),应徐建寅之邀,赴山东机器局翻译馆任职。光绪五年,受清政府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邀请游历欧洲各国,考察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政俗之短长。光绪七年回国,受聘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除与英国人罗亨利、傅兰雅合译《西国近事类编》、《工程致富》、《英美水师表》、《铸钱说略》、《考工纪要》等书外,根据游历考察所得,撰写了《格致说》、《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西学古今辩》、《中西学术源流论》等篇,专门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劣。光绪十三年,应盛宣怀之邀赴山东烟台,分析上海轮船、电报两局之利弊,颇得重视。  他同情民间疾苦,主张减免税租,倡议修筑铁路,呼吁收回民族工商权利。在政治上赞成改良,与变法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交往甚密,并为汪康年主办的《时务报》撰稿。光绪十九年,在上海格致书院创设兴学会,并募集经费在高昌乡开设“棠荫”、“董威”、“湖海”、“平安”等四所新式小学,自编教材12册,名为《读书乐》。后又重入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专心著译。  在比较文化方面,他研究较早、研究范围较广,有很多新颖中肯之见,对广义文化中的哲学、科技、风俗、教育乃至民族习性等都进行了比较考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同时肯定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发展史上的地位。他的《中西格致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别》、《中西民好静与好动之分》、《中西学术传统重道轻艺与轻道重艺之殊》等文中的观点,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很大影响。此外,他警惕列强的侵略野心,为加强国防出谋划策,除大量译作外,还著有《刖足集》、《格致课存》、《随轺载笔》、《佐幕刍言》、《时事刍议》、《扪虱录》等书。光绪二十六年7月,因中风去世。  [以上内容由"佐罗的马"分享。]

韩寒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中国作家、导演、职业赛车手。  1999年,他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韩寒退学,后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 。2001年,他出版文集《零下一度》,该书获得当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他出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2004年3月,他出版文集《韩寒五年》。2005年开通博客,开始博客写作 。2006年9月,发行个人首张唱片书《寒·-》 。2009年,他主编《独唱团》。2010年,韩寒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2011年,他出版杂文集《青春》。2012年6月,韩寒发布了APP阅读应用“ONE·一个” 。2013年,他出版《一个:很高兴见到你》。2014年7月导演的《后会无期》在中国内地上映 。2015年担任青春电影《沙漏》的监制。  [以上内容由"关注襄樊"分享。]

孙雪泥 (1889~196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孙雪泥(1889~1965年),名鸿,号枕流居士。亭林镇人。出身贫寒,为人慷慨豪爽。6岁学画,诗、书、画皆善,尤以画梅擅长。他的诗清新活泼,如“送穷有赋何须续,人比梅花更耐寒”、“雨余石笋龙鳞活,风过瓷盆佛手香”等佳句。曾刊有《雪泥诗集》。30年代初,曾为冠生园广告宣传员,后独创生生美术公司,出版《世界画报》等许多颇有影响的美术刊物。曾在《笑画》画刊中,亲自创作长篇连环漫画《马浪荡改行》,针对旧社会的弊端加以辛辣的讽刺。时军阀曹锟贿选为大总统,他又绘了一幅圣诞老人带上一群外国猪仔,到中国来做投机生意的漫画,对那些贿选的猪仔议员毫不留情地给予鞭挞。民国24年(1935年),他在自己主编出版的《俱乐部杂志》上画了一幅《树倒猢狲散》的插图,图中大树上攀满了猴子般的小人物,作着掮枪架炮、开车驶船种种姿势,杈枒中一亭翼然,坐着一对男女,伸出了头,面貌轮廓酷似蒋介石和宋美龄。树根畔,一个穿和服木屐的日本人,正在挥斧砍伐。国民党要员看到此画,即下令禁止该刊出版。  解放后,他出席第一届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历任上海画片出版社部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等职。生平作品甚多。他的蔬果小品,别饶韵致。1962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孙雪泥个人画展;行家们评论他的画秀雅绝伦。他的书法疏疏落落,大大小小,似乎很不匀称,但通体观之,却觉得结构行款,十分舒适,无深厚功力,不克臻此。1965年7月4日在沪逝世。  [以上内容由"恩叶"分享。]

周士桢 (1882~194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周士桢(1882~1944年),字瞻岐,亭林镇人。曾就读于上海沪南三等公学,与蔡鹤卿、林长民等结成忘年之交,在他们的影响下,热心国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后历任镇江中学、皖江中学教员。宣统元年(1909年),因母病辞归,后入南京法政学堂深造。民国3年(1914年)以第三名的成绩毕业。赴北京任陆军部军法裁判处军法官,大小之狱,虚心周询,必得其情,然后慎重断案。后升为一等法官,并授与四等文虎章、五等嘉禾章嘉奖。民国14年,因母年迈归里。民国16年,被推举为亭林市行政局局长。致力于家乡建设,疏竣市河及四乡河道,以利水上交通和农田灌溉,并修桥铺路,整顿市容。时亭林有孟溪桥(俗名卖鸡桥),石级倾斜,下桥常有人滑倒。他集资翻建,改为石板平桥,行人称便。民国17年,他襄助刘似水筹建利通轮船公司,置轮船三艘,通航松江和闵行。是年,受松江县长金庆章之邀出任县府秘书兼第一科科长。在任三年中,加强市政管理,兴办地方慈善事业。警察局某人,恃省警察厅靠山,0民财。周据情上控于江苏省府,竟遭反诬,即赴省请对质,某畏罪潜逃,乃遭通缉。民国21年,周告退家居,集资创办永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米业,兼营发电,并购买方西塘土地150亩,创建永安公墓,一改毁田为墓的陋习。民国24年,与松隐陈陶遗一起承建了从松江经松隐至枫泾和从松隐到南桥姚家行的公路,路基成后,周又组建浦南汽车公司,将要通车时抗日战争爆发,避居上海。民国33年病逝。  [以上内容由"反清复明2004"分享。]

招贤浜古文化遗址

招贤浜古文化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招贤浜古文化遗址位于亭林镇东新村9组招贤浜口新开河两岸。遗址发现于1975年,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要遗物有良渚文化黑衣灰陶片、夹砂红陶T字型鼎足,马桥文化篮纹、叶脉纹、绳纹印纹陶片,吴越文化灰陶豆把、回字纹、米筛纹、米字纹等印纹硬陶陶片。2003年为建A7高速公路,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对遗址进行了再次调查和试探性挖掘,发掘面积共200平方米,出土少量西周至唐宋时期的文化遗物。1984年5月4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亭林古文化遗址

亭林古文化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亭林古文化遗址(TinglinGuwenhuaYizhi)位于金山县亭林镇西北部祝家港东岸。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1972年试掘,1973、1975、1988、1990年先后四次考古发掘,清理面积合计1196平方米。遗址发现良渚文化墓葬23座、宋代墓葬2座,石器制造场地1处;出土较多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吴越文化等遗物。1966年发现,经多次发掘,第一层为东周和西周时代遗物,如灰陶三足盘、细高把豆等,是太湖地区西周几何印纹陶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存。第四层出土物属早期印纹陶文化的马桥类型。第五层出土遗存为典型的良渚文化。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

亭东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亭东村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