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鸡西 >> 滴道区 >> 大通沟街道

大通沟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滴道矿史馆

  滴道矿史馆,是目前全国仅存的日本残害中国矿工的罪证陈列馆。  滴道矿是日本人在鸡西最早建立的重点煤矿之一,也是日本人和汉0把头统治最残酷的地方。由于日本人采用以人换煤的罪恶手段,大批矿工和家属死于非命。起初,他们还假惺惺地按民族风俗办葬,搞一棺一尸掩埋。连续的“大出炭”,强制工人进入没有安全措施的矿井中挖煤、背煤,冒顶片帮,瓦斯、煤尘0不断出现。  1937年的1次瓦斯0就死亡矿工100多人,加上病、饿、冻和打死的人天天有,日本人舍不得木材做那么多的棺材,便采用一棺两尸的掩埋措施。太平洋战争爆发,煤炭告急,日本人不顾一切的“大出炭”,每天各矿井都有人伤亡。  1943年二坑1次瓦斯0死亡146人。政治上受奴役欺压、经济上受0盘剥的矿工“干的阴间活,吃的阳间饭”,每班干十五六个小时,贫病交加,又逢矿区流行瘟疫(伤寒病,俗称窝子病),那些一家挨一家地拥挤在12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的工人和家属,大批的死亡。  1940年3月,滴道矿流行的窝子病,每天都死人。病伤的人多了,日本人就在住宅区和大房子设病号房,把病、伤人集中到一起扒掉衣服,拉到外面,死后投进死人仓库。  1943年3月份,滴道矿河北小市场附近的死人仓库里曾堆垛上百具尸体,日本人为掩人耳目,用无底棺材往万人坑运送尸体,把尸体装进活底棺材,到万人坑把底板抽出,尸体就漏下去了。各炼人炉昼夜地炼,仍然处理不完尸体,就用马车把尸体运到了万人坑,码成马莲垛,浇上汽油焚烧。大批尸体都集中埋在万人坑里。从万人坑里挖掘的尸体上看到,有的颅骨上钉着钉子,有的太阳穴被锐器击碎,有的双手还绑着铁丝,不少尸骨上还戴着镣铐或脖套……  伴随着抗战的胜利,滴道矿回到了人民手中,矿工成了煤矿的主人。1966年12月,滴道矿在炼人炉遗址上建起了200平方米的阶级教育展览馆,亦称鸡西矿史馆。  地址: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   

兰岭乡风景

  兰岭乡全境总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以种植大豆、玉米为主。建有林场和畜牧场。境内煤炭蕴藏丰富,建有多座小型煤矿,并有骨胶、制砖厂等。全乡共辖兰岭、河北、永台、良种场、畜牧场、平安、同化、永胜、新立、大同、新建、同富等12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1.5万人。乡政府驻地兰岭村。  中华民国时期,属密山县管辖。随着垦荒者的涌人,到1928年形成了兰岭、大同等屯落。东北沦陷后期,隶属滴道村。1941年9月,划归鸡宁县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隶属滴道区管辖,1950年7月改隶第三区。1956年5月,并村划乡,设置兰岭乡。1957年3月,撤县设市后,隶属麻山区管辖。1958年9月,成立兰岭人民公社。1965年划归滴道区管辖。1984年3月,改设兰岭乡。  地址: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兰岭乡

与赫哲人共度乌日贡节

  “乌日贡节”产生于1985年,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中旬,节期2至3日,地点在同江市与饶河县赫哲族聚居区轮流。  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箭等。这几项比赛都与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有关。叉草球最具特色,是叉鱼技术的陆上业余训练。草球用湿草捆扎而成,玩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多个草球扔出一定距离,参赛者站在同一界线上,轮流用近2米长的三齿木杈投叉,多中者为胜;另一种是分两队,甲队先把球抛向空中,球落地前乙队若能叉中,就前进一定的步数,否则后退同样的步数,必由乙队发球甲队叉,先到终点者为胜。  节日之夜,在江边举行篝火文艺晚会和聚餐宴饮。赫哲人的节日食品或待客佳肴中,都少不了“杀生鱼”。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有吃生鱼的习惯,但是都没有赫哲族的吃法多。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吃法。  “拌菜生鱼”,是将活鱼剔下切丝,拌上野生的“江葱”、野辣椒或洗去淀粉的生土豆丝、绿豆芽、粉丝、白菜丝、黄瓜丝等,调上各种佐料。醋一般不能缺少,没醋时用野樱桃汁代替。  “凉拌鱼皮丝”,是将鱼皮在火上燎一下,或在开水里涮一下,刮掉鳞,切成细丝,拌上作料,筋道可口,胜过海蜇。“纯生鱼片”,是把最新鲜的鱼肉切成薄片,蘸盐与醋直接食用。  “半生鱼片”是把最新鲜鱼切成薄片,蘸醋与盐来吃。“冻鱼片”汉族俗称“刨花”,是在冬季将冻鱼剥皮,切削成象刨花一样的薄片,蘸调料而食。因为杀生鱼的多是数斤重一条的鱼,所以没有细鱼刺扎口之虞。  “生鱼籽酱”,有晶莹剔透、大若黄豆、色呈橘红的大马哈鱼籽,还有墨绿色的如米粒大小的鳇鱼籽,加上盐、醋、姜、蒜、辣椒、香菜等即可食用,营养价值极高。赫哲族独特的食鱼法还有鱼条、鱼干、鱼松等等。  最佳旅游时间:农历五月中旬  地址: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   

大通沟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大通沟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