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齐齐哈尔 >>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 梅里斯乡

梅里斯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哈拉新村

  哈拉新村  嫩江两岸柳丝长,绿水白帆映霞光……跳起快乐的“哈肯麦”,“扎恩达勒”撒满江……这美妙悠扬的歌声,好似一面镜子,折射出达斡尔族文化历史的辉煌。如今,面对着现代商业文化的冲击,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是否已被人们遗忘?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农业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三百多年前由黑龙江以北迁徙到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活动。如今,全国达斡尔族共有十几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我省齐齐哈尔市、内蒙古布特哈旗、莫力达瓦旗、新疆伊犁等地。  达斡尔人居住相对较为集中。在嫩江西岸的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有13个达斡尔族村,其中,哈拉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村人口达斡尔族占70%以上,村里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民居,依稀可见达斡尔族村寨的原貌。据村长康铁贵介绍,这一座座草房冬暖夏凉,大部分有50多年的历史,冬天屋里根本不用生火,独特的西窗户,能保证采光充足。“勒勒车”,是他们过去用来运输和生产的生活用具,如今,在哈拉新村的展览馆中仍可见到。  目前,达斡尔人依然保持着春节拜年、新娘给公婆装烟等礼仪风俗。在春夏时节,他们喜欢采集柳蒿芽、黄花菜等野菜,尤其柳蒿芽,达斡尔语称“库木勒”,是达斡尔人从小酷爱食用的一种野菜。现在,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人们聚集在风光秀美的草原上,品尝绿莹莹、香喷喷的“库木勒”汤,进行极富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达斡尔族创造了丰富的本民族语言。但由于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通晓达斡尔语言的人越来越少。哈拉村77岁的达斡尔族老人乔永福不无忧虑地说,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还能听得懂,但已经说不全了。今后,在民族学校开设达斡尔语言课,对于继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1954年冬,哈拉村就成立了业余剧团,由20多人组成,主要以歌舞表演和说唱艺术为主。近十余年间,演出260多场,何德志、那音太等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  据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馆长鄂忠群介绍,在音乐方面,达斡尔族继承、发展了扎恩达勒、哈肯麦呼苏古、乌钦等形式。其中扎恩达勒是歌唱的形式,哈肯麦呼苏古是歌舞的形式,乌钦则是一种说唱艺术。  “哈肯麦”舞,是达斡尔族传统舞蹈,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舞蹈语汇来源于大自然、劳动和生活中,如鹰飞的动作、布谷鸟的叫声、挑水的动作等等。那优美舒展的压腕和雄鹰般展翅高飞的双臂动作,给人以落落大方和遨游天空的感受。如今,达斡尔人仍然经常聚集在一起,吟唱婉转悠扬的“扎恩达勒”,跳起欢快的“哈肯麦”。这种自唱、自跳、自乐的娱乐模式,深受达斡尔人喜爱,也是“哈肯麦”舞流传至今的关键。另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传统的“哈肯麦”为基础框架,还改编和创作了《采黄花》、《土风舞》等很多新的达斡尔族舞蹈,使“哈肯麦”舞永葆艺术青春与活力。  达斡尔族有不少唱不衰的优秀民歌,从古至今不断流传,很多人都会哼唱几句。1956年,达斡尔族著名歌手何德志,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演唱民歌《心上人》,一时轰动北京,并荣获优秀奖。《心上人》之所以享誉全国,除了何德志唱得好以外,那就是因为这首歌从未终止过旋律和乐句的创新。“扎恩达勒”正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加强了流传的活力。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达斡尔族自古口耳相传的民间艺术作品,得到了广泛地搜集、整理、出版。迄今为止,已出版6本民歌集、6本民间故事集、1本英雄史诗、1本长篇叙事乌钦专辑、1本谚语。  “扎恩达勒”和“哈肯麦”在民间尚有一定的基础,而“乌钦”则显得有些后继乏人。目前,能吟诵、演唱长篇叙事乌钦《少郎和岱夫》的民间艺人,仅剩那音太一人。另外,会吹奏达斡尔族传统乐器口弦琴的人,也已屈指可数。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司法局局长陶贵水,虽已年过半百,但去年曾赴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学习吹奏口弦琴。谈起这段经历,他深有感触地说,咱不能眼看着民间艺术失传。  达斡尔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民族艺术非常发达,多数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如今,何德志、那音太、色热等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艺的达斡尔族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且年事已高,因此,抢救工程一定要落到每一个才高艺湛的民间艺人身上。  在现代化的强力冲击下,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很容易被遗忘。不过,人们看到,达斡尔族文化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生态正在得到有效地保护,人们相信,历史的辉煌将会照亮明天。  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

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

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由国家林业局2011年3月批准建立。现对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功能区划、管理模式等公告如下:  一、湿地公园范围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境内,按东-南-西-北顺序分别与市党政机关办公中心、齐齐哈尔市新中林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梅里斯乡、明月岛风景区接壤,地理坐标为123°51′32″—123°55′00″E,47°20′35″—47°23′42″N,总面积1590公顷。  二、功能区划  湿地保育区473公顷,恢复重建区459公顷,宣教展示区394公顷,合理利用区247公顷,管理服务区17公顷。  三、管理模式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站为湿地公园管理机构,按照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对湿地公园内的各种自然资源依照《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所赋予的职责进行统一管理,并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资源监测,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等工作。  四、相关要求(一)湿地公园管理机构依法在公园边界和各功能区主要位置树立界碑、界桩,设置宣传牌、警示牌等湿地保护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和损毁。湿地公园所在的各级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湿地公园的管理工作,协助调查违反《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行为,并开展好对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卧牛吐黄花岛

  卧牛吐黄花岛  从齐齐哈尔市内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途经嫩江公路大桥、雅尔赛、卧牛吐、直奔梅里斯区的最北端----莽格吐,听说莽格吐这名字是达斡尔语,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到达莽格吐里程表显示达80公里,莽格吐乡是达斡尔族聚集区,全乡人口只有几千人,人口与其他乡镇比是最少的,然而土地面积却达到三百三十多平方公里。  朋友借船把我们送过一条小河的对岸,小河很窄,只有20几米宽,但水流很急,听船夫说是嫩江的支叉,小河东岸就是黄花岛。上了岸,发现岛很大很大,看不到边际,朋友说再向东就是嫩江主干道。上岛走了约百余米,向远处望去,一片片的黄花映入眼帘,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麽多黄花,再向前走,我已置入了花的海洋中。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们总是在自然景色中去拨响能触动心灵的-。我急不可耐的拿出相机开始按动快门。这时我发现这里不单单只有黄花,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白花、兰花、粉花、紫花、金色花,还有周围此起彼伏鸣叫的蝈蝈和五颜六色的昆虫,简直就像一首美妙动听的交响乐。这些花和小生灵被各种各样无名植被和绿叶衬托,更显出它们的美丽和勃勃生机。我的摄花水平实在不高,也没有拍出像样的片子,但这种大自然赐给人间的壮丽美景让人震撼、让人感动,此时我已陶醉在这花的海洋之中…  …  地址: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齐齐哈尔国家森林公园

齐齐哈尔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齐齐哈尔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原林业部第一批批准建立的。黑龙江省青松狩猎场是1988年黑龙省批准建立的。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与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太阳岛的姊妹岛--明月岛,在黑龙省西部地区享有同等盛誉,被评为齐齐哈尔三大旅游特色之一。  旅游区座落于辽阔的松嫩平原之上,嫩江北岸,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齐齐哈尔市青年林场境内。该场是全国唯一一处仿效前苏联集体农庄形式建立的,第一任庄主是当时的市长高衡。总面积4660公顷,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建设,现已培育大面积的森林,形成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独特的森林景观,一年四季风光秀丽,松涛阵阵,景色宜人,林深路幽。林中生息繁衍着野鸡、斑鸠、野鸭、松鸭、雁、喜雀、沙半鸡等三十多种鸟类,还有狼、狐狸。野兔等十几种小型野生动物。  该游览区共有6个景区,20个景点,有森林景观区、滑雪游泳区、狩猎区、花卉观赏区、垂钓观鹿区、餐饮娱乐区。  一年四季游人不断,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俄罗斯、美国、保加利亚、日本等国家游客 冬季常来猎场狩猎。每逢周末,省内、市内游人蜂拥而至,或狩猎、或垂钓、或品尝山村风味农家大餐、或观赏达斡尔族风情舞蹈,吃手把羊肉,或林海滑雪、或徜徉林中听百鸟欢歌,观赏山鸡起舞!

雅尔塞屯

  雅尔塞屯  雅尔塞屯形成于清初,以首居者从故地“雅克萨”移入而得名,后音转为今名。“雅克萨”,满语为“涮坍的河湾子”之意。境内的哈雅、奈门沁、音钦及哈拉屯均形成于清初1649年(清顺治六年)。黑龙江设治后,隶属齐齐哈尔副都统管辖。清末,先后隶属黑水厅、龙江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隶属龙江县管辖。东北沦陷后期,隶属达胡店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今雅尔塞一带分隶龙东县和龙江县管辖。1948年3月,撤销龙东县后,统由龙江县管辖。所属区域,于1948年和1954年分两次由龙江县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1956年5月,并村划乡,设置雅尔塞达斡尔族乡。1958年12月,改称雅尔塞农场。1966年改为雅尔塞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雅尔塞乡。同年11月,改设雅尔塞镇。  地址: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

金代哈拉古城遗址

金代哈拉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代哈拉古城遗址  金代的庞葛城在今天齐齐哈尔境内,有人考证是今梅里斯区雅尔塞乡的哈拉古城遗址。一些历史文献上称金代齐齐哈尔为庞葛,“庞葛”女真语,元代蒙古称,“别笳尔”。  清代的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奇奇嘎热”、“习气哈克”,“奇查哈里”或“喜扎嘎日”的谐音,含有边疆、边境之意。从17世纪中叶达斡尔人的一支,内迁到齐齐哈尔地区定居就建立了这个中心村屯,这个名称是达斡尔人为永远纪念黑龙江古老家乡,称自己是边疆人或边疆来的人,所以把这个中心村屯称为齐齐哈尔,也有人说齐齐哈尔是蒙古语“里奇嘎热”或满语“哲陈嘎拉”的音转,其含意除边疆、边城外,有天然牧场之说。  地址: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境内

青松山鸡狩猎场

  介 绍  青松山对外开放狩猎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座全封闭型山鸡狩猎场。位于齐齐哈尔市北郊,距城区五十公里。座落在茂密的森林之中。 猎区内既有水源,又有灌木丛和浆果林,生态环境优美,为山鸡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猎场建有现代化的山鸡繁殖场,拥有优良的种鸡群,年周转可猎山鸡万只以上。建有封闭型狩猎区两处,面积达一千余公顷,四季均可开猎。    黑龙江齐齐哈尔

永昌村清真寺

永昌村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永昌村清真寺  齐齐哈尔市永昌村清真寺始建于1982年,是砖瓦结构的民居式平房。1990年易地重建,建面积96平方米,其中礼拜殿建筑面积60平方米。永昌村所在的梅里斯达区有回族人口378人,永昌村清真寺现仅有阿訇金玉强1人。  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族区共和乡永昌村

黑龙江省门

  介 绍 黑龙江省门是2001年碾北公路竣工时修建的。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标志性建筑为龙马雕塑,形象的刻划了腾飞的巨龙——黑龙江和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象征着两省人民以龙马精神,奋发进取、富民强省的信心;省门两侧耸立着56根装饰钢球的圆柱,象征56个民族团结一心,振兴中华。 同时,这里也是碾北公路的起点,碾北公路全长356.7公里,是拉动黑龙江省西部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    黑龙江齐齐哈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梅里斯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梅里斯乡特产大全